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合集下载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有复杂的性状表现等问题。

另外,学生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也是学习本章的知识基础。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优选)word资料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优选)word资料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优选)word资料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课时)一、学习导航1.知识网络2.学习要求(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过程1.什么是相对性状【自学评价】(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而适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

(2)叫做相对性状,例如。

【精典范例】例题下列有关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和塌鼻梁 B.卷毛和直毛 C.五指和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思维点拨】准确把握相对性状的内涵和外延,紧扣两个“同”与一个“不同”。

【追踪训练】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人工异花传粉——人工杂交【自学评价】请结合下图,描述人工异花传粉的具体做法。

思考:每种植物的人工异花传粉都需要这样做吗?套袋的目的是什么?【追踪训练】下列有关人工异花传粉的做法,正确的是()A.花蕾期,母本去雄后套袋;花成熟后,授以父本的花粉,继续套袋B.花蕾期,母本去雄后套袋;花成熟后,授以父本的花粉,不再套袋C.花成熟后,母本去雄,授以父本的花粉,套上纸袋D.花蕾期,母本去雄;花成熟后,授以父本的花粉,套上纸袋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自学评价】(1)用文字图解表示杂交实验的过程(注意正确运用选定含义的字母)(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显现出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自学评价】(1)就上述假说用相关的字母符号画出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①生物性状是由决定,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存在的③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word完整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word完整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础导学】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如羊的毛色.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性状。

观察教材P3图1—3,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

2.豌豆是传粉,而且是受粉的植物,自然情况下一般是种。

阅读教材P3,说说豌豆怎样才能完成异花授粉?3.如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1)根据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所显现出来的性状叫(2)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具有的性状为。

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一般来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假说――演绎法(见课本P7)尝试归纳假说演绎法的步骤。

2.测交:含义 .四、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___,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重难点解析】一、不同交配方式及作用错误!二、一对遗传因子的六种交配类型及解题思路1。

亲代遗传因子、表现型及比例-—→子代遗传因子、表现型及比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逆推型)⑴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 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

⑵隐性纯合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 ),因此亲代遗传因子中必然都有一个a 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⑶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① 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亲代一定是杂合子,即Bb ×Bb →3B _∶1bb.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 ×bb →1Bb ∶1bb 。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共18页word资料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共18页word资料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学习过程]:[情境]: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笔记汇总)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笔记汇总)

AA
aa
×
×
AA
aa
注意: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还是纯合子,例如:
AA × aa Aa
8、判断显性性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自交法: 显性个体自交,后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如果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即后代只出现亲代性状), 则亲本为纯合子。
原理: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1、亲本(P) 用于杂交实验的父本和母本,用英
文单词(parents)的首字母表示
2、父本(♂) 、母本(♀)
不同植株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用符号♂表示;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
五、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亲本 ♀:母本、雌性 ♂:父本/雄性 ×:杂交 ×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十七、补充内容:
1、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的分离
Aa在形成配子时,A、a一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Aa自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现3:1的性状分离?
2、分离定律实现的条件:
1、F1代杂合子(Aa)形成两种配子 的数目相等,且生活能力相同。
2、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 3、F2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4、F2代统计的子代样本数足够多
六、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呢?
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自然状态下生 长的豌豆都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准确。
2、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
3、豌豆花较大,容易进行实验操作
七、性状 、相对性状:
十、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第一篇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篇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问题探讨: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
奥国人,天主神父。主 要工作:1856-1864经过 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 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 的论文。
(Mendel,1822-1884)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豌豆的生物学特征——闭花自花传 粉;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花大 2.意义:因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故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 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可靠 又易分析,花大便于人工授粉。因 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2、基因型分别为bb、Bb、BB的三个植物个体, 其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Bb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 有 Bb和BB 。
3、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F1产生 2 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 。
F2的1基:1因型有
显性性状——F1中显现出来 的性状,如高茎 隐性性状——F1中未显现出 来的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 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的现象
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X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X白花
807
0
三 紫花X紫花 1240
413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断显性的花色类型?试 说明理由。 (2)写出各个亲本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3)哪一组为测交实验?给出其遗传图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在未开花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防止了外来花粉干扰,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相对性状。

③豌豆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④豌豆生长周期短,且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分析。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方法步骤:【如雌雄异株那么不需去雄而直接给雌蕊套袋】①去雄:在雄蕊未成熟前,彻底、干净地清楚全部雄蕊②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③授粉:待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到去雄雌蕊柱头上④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4、遗传试验中符号5、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1)过程:①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子一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②得到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性状别离,且表现型之比为3:1〔2〕相关概念:Ⅰ·正交与反交:统称为互交,即以高茎豌豆作为父本或母本进展两次实验Ⅱ·相对性状:在孟德尔实验中子一代中表现出来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Ⅲ·性状别离:在杂种后代〔杂合子自交〕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现象。

Ⅳ·一样基因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①一样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基因〔如A与A〕②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基因〔如A与a〕③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Ⅴ·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一样个体〔如AA或Aa或AABB等〕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个体〔如Aa或AABb等〕〔3〕孟德尔对别离现象解释〔提出假说〕①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别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每个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

(4)孟德尔对别离现象解释验证〔演绎推理〕通过测交实验完成: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结合 得到后代相对性状别离比是1:1,验证了孟德尔假说。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及其比例为DD:Dd:dd 1:2:1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发现事实
大胆猜测推出假设 演绎推理实验检测
反复实验揭示规律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_隐__性__纯__合__子__杂交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实验
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
亲本(P):实验中互相交配产生后代的植 株或个体
父本(♂):提供雄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母本(♀):提供雌配子的个体或植株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孟德尔实验中的概念和符号
•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 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 自交():自花传粉,遗传因子组成相 同的生物个体进行交配的方式
•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 的杂交
•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 ×乙(♂)为正交,则乙(♀)×甲 (♂)为反交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现象
1、杂交:
P
×
(杂交)
高茎 矮茎
F1
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
四、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_互__不__干__扰___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 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__离__,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__由__组__合__。
Yy Y Ro r
R r
R y
r
观察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PPT课件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 后,子代的牡丹会是什么颜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孟德尔(1822—1884),奥地 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 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 学,1865年宣读了自己研究的豌豆 杂交实验的论文《植物杂交验》。 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 回归了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
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 为高茎:矮茎 3:1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 比例为DD:Dd:dd 1:2: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Dd
dd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1 :1
在实际的测交操作过程中,得到64株后代,
复成对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3(∶高茎)2 ∶1∶(矮茎1)
高茎 豌豆 和矮 茎豌 豆杂 交实 验的 分析 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2 :1
总结: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概要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概要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章概要
本章包括“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二)”两节内容,是按照科学发现史的线索编写的,它循着人类认识遗传因子之路,从个体水平出发,通过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教材从孟德尔实验的选材开始,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来阐述遗传的基本规律。

其精髓是:生物性状遗传的本质是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则是成单的;性状有显隐性之分,遗传因子也有显隐性之分;在杂种细胞内成对的遗传因子互不融合和混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各自分离的同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随机地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学习策略
我们在学习本章时,要注意理解各个不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不要死记硬背。

学习时还要注意分析孟德尔科学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逐步掌握“观察实验、验证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注意孟德尔规律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灵活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生活实践中的实例。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解说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本章解说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章解说
内容提要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遗传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在配子里是成单的。

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性状也有显隐性之分。

在杂种细胞内成对因子不相混合,形成配子时分别进入配子。

不同对的因子在各自分离的同时,彼此自由组合进入配子。

本主要讲述了孟德尔的两个豌豆杂交实验,通过两个杂交实验阐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同时阐明了科学实验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观点。

学法指导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和实验(二)这两节内容的阐述顺序是相同的,即先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出遗传规律。

所以,在学习时要紧紧把握住这条线索,以求事半功倍。

2.可以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来领会遗传的分离定律;结合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结果来理解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本章的概念较多,在学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4.可运用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理清两个遗传规律的特点以及其解题思路和技巧。

5.要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任何一对相对性状都符合遗传的分离定律,即遗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基本概念:1.交配方式(1)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2)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3)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4)回交:子一代和两个亲本的任一个进行杂交的方法叫做回交。

(5)正交/反交:基因型不同的两种个体甲和乙杂交,如果将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定为正交,那么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反交;反之,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正交,则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为反交。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概念,检测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检验控制基因是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检验核基因位于常染还是X染色体上)2.性状表现(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型(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形状的基因,表示:D(4)隐形基因:控制隐性形状的基因, 表示:d(5)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4.物种个体类型(1)纯合子:由基因型相同的配子形成的合子,表示:AAbb(2)杂合子:由基因型不同的配子形成的合子,表示:AaBb5.基因/表现型(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答:一个有机体的外部身体容貌叫做它的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和)。

表现型是由一个人的DNA编码决定的,它组成了一个有机体的基因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体验假说—演绎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实质、基因的功能及其应用的探索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而本节是揭开这一历程的开篇。

教材内容通过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最后认识到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实际上向学生真实展现了科学发现史的历程。

在研究过程中孟德尔运用的“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过程与方法:1.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体会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学会推理,并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3.尝试设计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体会假说—演绎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对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学生理解和领悟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并且运用假说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平时善于思考和提问,课堂也能积极投入,积极与老师互动。

三、教学设计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近代生物学研究的许多重大的进展主要得益于假说演绎法与实验法的紧密结合,它已成了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本节模拟140年前孟德尔研究豌豆的工作和当时的知识背景,循着孟德尔研究的足迹,引导学生尝试以孟德尔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思维探究,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的原理和其在形成科学结论中的关键作用。

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生物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引导进行假说—演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豌豆杂交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大胆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体验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五、媒体选择和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前通过网络让学生收集一些信息。

六、教学过程设计:本部分教材安排两课时,在第一课时已经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孟德尔的资料,并在课上交流,学生已经对孟德尔有了认识,并且学习了豌豆的特点和植物杂交的方法,掌握了有关性状,自交等一些基本的概念。

所以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去体验生物科学方法。

(一)引入: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学术背景。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与结果:学生已经对孟德尔有了认识,并且学习了豌豆的特点和植物杂交的方法,因此对杂交实验的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体会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自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分析: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2).矮茎的性状消失了吗?3).子一代性状是否和母本一样?4).子二代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5).怎么得知性状分离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的现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

让学生领会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严谨的设计,让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以再现。

同时体会科学家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

2.展示豌豆其他六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 3:1性状分离是普遍的现象。

(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的假说: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在思维方式上超越当时科学家作了一次创新,他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学生合作,分析假说的前三个要点: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是独立的,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单的。

2.尝试应用假说解释问题-----分离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假说尝试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质疑:根据上面的三点假说,已经能够解释为什么F1只出现高茎的豌豆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未解决——F2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所做出的第四点假说要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体会孟德尔假说的创新性,领会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2.体验假说: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学生四人一组按要求做性状分离模拟实验,因时间有限,每组重复做10次。

并统计数据。

幻灯展示12组的统计列表。

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各组分别汇报数据,教师将数据统计在列表内。

并让学生将每组的实验结果和全班总的实验结果做比较。

学生总结在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F2中高矮茎之比为3:1,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以上假说,将杂交实验以图解形式表示出来,看F2学生边解说,教师边将遗传图解写在黑板上。

并对遗传图解中的符号做以解释,规范图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记录能力,体验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性。

将模拟实验与遗传实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大,是满足统计学规律的必要条件之一。

将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作比较,理解遗传因子分离与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同时理解模拟实验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尝试验证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孟德尔是如何进行演绎推理和验证?出现3:1性状分离比,关键是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杂合的,在产生配子引导学生分析F2时D和d必须分离。

如何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杂合的?学生合作尝试设计实验来证实。

(五)进一步演绎--推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演绎学生绘制实验的遗传图解,教师指导并收上来几份,在投影上打出来,师生共同分析测交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六)实验验证: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测交实验结果:演绎推理提出假说解释问题结果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高茎:矮茎≈1:1比例34株30株测交后代矮茎豌豆高茎豌豆学生在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测交的意义,及如何进行演绎推理并验证。

师生共同总结孟德尔的实验中的假说---演绎法。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演绎推理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总结规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得出分离定律孟德尔实验的程序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法蕴含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叫做测交,到底测的是什么。

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同时领悟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

7、巩固练习巩固提高●(2006北京)某人从一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

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1)步骤1:选择和杂交。

预期结果:2)步骤2:预期结果:3)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与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高蛋白(纯合)植株低蛋白植株后代(F1)都是高蛋白植株测交方案或自交方案后代比例分别为1:1或3:1实验结果预期结果教学心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组织小组活动,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体会了孟德尔这位“现代遗传学之父”的科学精神。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每一步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验证自己的观点。

这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以再现。

将模拟实验和遗传实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假说。

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也有很多体会和想法,学生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作能力,体验了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

在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通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演绎推理出测交实验方案。

学生在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测交的意义,在这一部分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