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用抗体研究进展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与评价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素偶联而形成。这种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地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将细胞毒素释放到肿瘤细胞内部,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有选择性杀伤。
在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与评价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技术指导原则需要遵循。首先,选择合适的抗体是至关重要的。抗体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高效地结合到目标抗原上。同时,抗体的结构和稳定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有效的药物载体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药物载体应具有合适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能够稳定地与抗体结合,并在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释放细胞毒素。常用的药物载体包括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核酸等。
此外,药物的连接方式也需要谨慎选择。连接方式应该稳定、可控,并且不会对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可逆连接和不可逆连接。
在药物评价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体外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可以评估药物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等性质。而体内实验则可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毒性等方面。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与评价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种将抗体与药物分子连接起来的分子复合物。通过将药物与抗体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靶点的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肿瘤治疗和其他疾病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
1. 靶向区域的选择:在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设计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靶点。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细胞表面分子的研究,发现一些与肿瘤细胞高度相关的抗原,如HER2、EGFR等,这些抗原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重要靶点。还可以通过改造抗体分子,使其能够识别其他特定的靶点。
2. 偶联药物的选择:在选择偶联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一方面,偶联药物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体内能够稳定结合在抗体上,并且能够在靶点附近释放。偶联药物需要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3. 结合策略的优化: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结合方式有多种,如化学偶联、基因工程偶联等。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偶联反应的条件和方法,以及构建新的偶联分子,不断改进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4. 药物代谢和体内动力学: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体内被代谢和消除的过程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特性,优化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代动力学,并提高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持续时间。
5. 临床应用的研究:许多抗体药物偶联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研究人员通过不断优化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以及临床试验的推进,加速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应用进程。
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种新型药物,它是将具有
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与药物分子结合起来,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将药物准确地送达
到疾病相关的细胞或组织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副作用。以下是抗体药物偶联物
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通过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以实现靶向治疗。传统的化学药物通过静脉输注进入体内后往
往会在整个生物体内广泛分布,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毒性副作用较大。而抗体药物偶联
物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可将药物准确地送达到疾病相关的细胞或组织中,从而增加药物在
疾病部位的浓度,同时减少对其他正常细胞的损伤。
抗体药物偶联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通过将药物与抗体偶联,可以
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和循环时间,从而延长治疗效果。抗体药物偶联物还可以通过调
节偶联物的药物负荷、药物释放速度和药物释放方法等来控制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代动力
学特性,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具有更强的药物作用力。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药物可以更高效地结
合到疾病相关的细胞或组织中。抗体药物偶联物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和药物的给药
途径等方式,调节药物的药效,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将多个药物分子偶联到同一个抗体上,可以实现多药联合治疗,从而提高药物的综合疗效。
抗体药物偶联物还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降低毒性副作用的特点。通过靶向作用,抗体
药物偶联物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副作用,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药物和抗体
的偶联还可以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分解和代谢,从而提高抗肿瘤
科研实验中的抗体偶联药物结合物:...
科研实验中的抗体偶联药物结合物:...
抗体(antibody)毒素(drug)连接物(linker)构建ADC-抗体药物偶连物
ADCs的组成包括肿瘤抗原特异性mAb,稳定的可裂解或不可裂解的linker,以及有效的细胞毒性载荷。rug)、连接物(linker)构建ADC-抗体药物偶连物
ADCs的组成包括肿瘤抗原特异性mAb,稳定的可裂解或不可裂解的linker,以及有效的细胞毒性载荷。
ADC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抗体(antibody):其作用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
毒素(drug):起到损伤细胞的作用
连接物(linker):连接抗体与毒素
相关资料:
DBCO-PEG4-vc-PAB-MMAE
DBCO-PEG4-MMAF
DBCO-PEG4-Ahx-DM1
DBCO-PEG4-vc-PAB-Duocarmycin SA
DBCO-PEG4-vc-PAB-(PEG2)-Duocarmycin SA
DBCO-PEG4-VA-PBD
DBCO-PEG4-vc-PAB-MMAF
DBCO-PEG4-vc-PAB-MMAD
DBCO-PEG4-vc-PAB-Duocarmycin TM
DBCO-PEG4-vc-PAB-(PEG2)-Duocarmycin TM
DBCO-PEG4-vc-PAB-Duocarmycin DM
DBCO-PEG4-vc-PAB-(PEG2)-Duocarmycin DM
DBCO-PEG4-VC-PAB-DMAE-PNU159682
DBCO-PEG4-DMAE-PNU159682
DBCO-PEG4-GGFG-DX8951
抗体药物偶联(ADC)新技术的研发 盲评版
正文 (全文不超过 5000 字) 一、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抗体是机体对外界抗原如细菌,病毒,毒素等刺激而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与 抗原结合而发挥治疗疾病的功能。抗体药物具有高特异性,高效性和安全可靠等 特点,因而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抗体药物经历了第一代动物多价抗血清,第二代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 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和第三代基因工程抗体三个阶段。基因工程抗 体,主要是利用 DNA 重组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消除不利性状或增加新的生 物学功能,或制备各种形式的重组抗体。 由于单抗药物靶向治疗,高效,低毒的特点,和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 势,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给肿瘤患者带来显著生存受益,逐步的成为部分肿 瘤领域一线治疗选择。1997 年 FDA 批准嵌合抗体美罗华上市,用于非霍奇金氏 淋巴瘤治疗。与它一起跻身 10 亿美元销售榜的还有次年上市的嵌合抗体英夫利 昔单抗以及人源化抗体帕利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汀, 用于乳腺癌治疗)。自此单抗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02 年全球第一个全人源化 的单抗阿达木单抗被 FDA 批准上市,成为最畅销的超级明星药物,2012 年的销 售额为 92.6 亿美元。2004 年贝伐单抗上市,2008 年销量达 29 亿美元。可见, 单抗药物的全人源化是发展趋势,降低对人体的异源刺激,提高安全性。 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毒素,化疗药物等细胞毒性物质偶联,即抗体-药 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又称生物导弹,使小分子药物特 异性靶向肿瘤组织,从而杀伤肿瘤细胞。ADC 能改善小分子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减少小分子药物在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和治疗剂量,降低毒副作用。ADC 药物能 够在第一时间将其杀死,或至少导致细胞周期停滞,从而为患者赢得生存时间,
最新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Rituxan
90% 的非霍奇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上会有CD20表面抗原, 最新发展出之抗CD20的单株抗体Rituxan,是利用与抗原 CD20结合,引起补体依赖细胞毒杀作用(CDCC)及抗体依赖 细胞毒杀作用(ADCC)等免疫反应,达到消灭淋巴瘤细胞的 目的。
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顽固性低级(low-grade)及 滤泡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LG/FNHL).
Avastin关键III期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Avastin一线治疗 结直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共有未经过治疗的925 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参加。Avastin联合IFL较单用IFL相 比,能使中位总生存期延长4.7个月(30%)(分别为20.3个 月 和15.6个月,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4.4个 月(66%)(分别为10.6个月和6.2个月,P<0.001)。
Humira
Humira是TNF抑制剂。用于成人中度至重度溃疡性结 肠炎,也被用于其他一些经常规治疗失败的炎症性 疾病,包括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 性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度至重度慢性斑 块型银屑病、重度活跃性克罗恩病。也可缓解强直 性脊柱炎(AS)的症状。
美国和欧洲的315例AS患者,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 40mg阿达木单抗或安慰剂共治疗24周。研究者应用 5种方法来评价患者的治疗反应。治疗的初级终点为 AS的症状和体征提高20%。
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种由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
物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生物分子复合物。ADCs在肿瘤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能够实现药物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稳态浓度,并最终导致肿瘤的死亡。
ADCs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载体抗体、毒性药物和结合二者的连接剂。其中,抗体的选择决定了ADCs的药物靶向性,而药物和连结剂的选择则决定了ADCs的药物毒性。ADCs
的制备关键在于要实现药物与抗体之间的扩散过程,这不仅要求化学药物的稳定性、连结
剂的活性,还要考虑抗体活性和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因此,ADCs的制备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和费用。
在临床应用层面上,ADCs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类疾病,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其中不乏一些ADCs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如Ado-trastuzumab emtansine(Kadcyla,T-DM1)和Brentuximab vedotin(Adcetris)等。这些药物在肿瘤治疗上已经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ADCs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例如药物选型、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分配
和代谢、抗体地位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总体而言,ADCs的研究进展是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相伴随的。在此背景下,药物学、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均为ADCs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未来,ADCs的发展会趋于多样化与个性化,从中发现动态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之间的关联。ADCs的优化将依赖于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建立“药物-靶标结构-功能-疗效”的整合
抗体偶联药物(ADC)专题报告(1)--发展历程
图 1:全球 ADC药物管线现状与预测
ADC药物研发上市管线数目
200 150
150
100 72 50 0
47
30
3
1
8
图 2:ADC药物主要关注领域
数据来源:Cortell is、财通证券研究所
数 据 来 源 :Biostat istics、财通证券研究所
ADC 研发地域分布较为集中,研发速度上中国仅次于美国。从地域分布来看,美 国有 139 个 ADC 药物研发产品,中国紧随美国的研发速度,有 ADC 研发项目 42 个。目前已上市的 ADC 药物均由欧美药企包揽,中国临床管线还以临床一期和 临
缓解率为 44%,中位缓解时间为 7.6 个月。
客 观 缓 解 率 60.9% ; 疾 病 控 制 率 97.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4.8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6.4 个月 整 体 缓 解 率 33.3% , 临 床 获 益 率 45.4%;中位缓解时间为 7.7 月;中 位无进展生存期 5.5 月,预计的总生 存率 13 月
(T-DM1)
Inotuzumabozogamicin Besponsa
Polatuzumabvedotin-piiqPolivy
Enfortumabvedotin
Padcev
Trastuzumabderuxtecan Enhertu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抗体偶联药物(ADCs)是一种由抗体与药物物质共轭而成的复
合物,该药物具有靶向癌细胞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释放药物物质来杀死癌细胞。抗体偶联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物选择性和活性,可以加强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下是抗体偶联药物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一些建议:
1. 抗体选择: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作为载体,确保药物能够精确地靶向癌细胞。
2. 药物物质选择:选择具有强烈杀伤癌细胞能力的药物物质,例如细胞毒素、放射性同位素或放疗剂。药物物质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确保在体内能够释放出来。
3. 载体选择:选择合适的化学链连接抗体和药物物质,确保药物物质可以稳定地连接在抗体上,并在适当的时机释放出来。
4. 药物释放机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机制,例如在肿瘤细胞内的酶活性或pH变化等条件下释放。这有助于提高抗体偶
联药物的选择性和活性。
5. 药物代谢和清除:研究抗体偶联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动力学,以及药物物质的代谢产物。这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6. 药效学评价:开展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评价,研究抗体偶联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毒副作用和耐受性。这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
7. 客体工程:通过对抗体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优化抗体偶联药物的效果。例如,可以改变抗体的Fc区域,以增强药物的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8. 药物稳定性:研究抗体偶联药物在体内和体外的稳定性,包括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这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条件。
总之,抗体偶联药物的药学研究与评价需要综合考虑抗体、药物物质、药物释放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客体工程和药物稳定性等因素。这些技术指导原则可以指导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和评价。
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药物偶联物*
曹刚1 黄祚刚1 程杰飞2**姜标1,3,4**
( 1.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201210;2.大冢( 上海) 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上海201203;3.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2;4.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
摘要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在过去25年间大约有近30个单抗药物面世,主要用于抗癌和炎症; 最近一种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 o d y-dru g c o nju g ate,AD C)技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AD C 是通过一个特殊的化学单元将单抗和小分子药物连接起来,充分利用抗体原有的亲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小分子药物的强药效,来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性或延长小分子化合物的半衰期。随着一些链接技术的成熟和AD C 药物上市,未来AD C 将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成功研制出一个新的AD C,需要对单抗、小分子药物和链接进行不断优化。一些新技术的问世也将极大促进AD C 的发展。
关键词抗体药物偶联物链接单抗小分子药物
中图分类号: R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281X( 2014) 02/3-0467-11
A n t i b o d y-D r u g C o n j u g a t es*
C a o G ang1H uang Zu o gang1 C h e ng J i e f e i2**Jiang B ia o1,3,4**
( 1. S han g hai Ad v ancedResearch Institute,C hinese Academ y of S ciences,S han g hai201210,C hina; 2.Otsuka S han g haiResearch Institute,S han g hai201203,C hina; 3. S han g hai Institute of Or g anic C hemistr y,C hinese Academ y of S ciences,S han g hai200032,C hina; 4. S han g hai Institute fo r Ad v anced Immun o chemical S tudies,S han g hai T ech Uni v ersit y ,S han g hai200031,C hina)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抗体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1.抗体研究发展历程
抗体作为药物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拥有很长历史.但整个抗体药物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第一代抗体药物源于动物多价抗血清,主要用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被动免疫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异源性蛋白引起的较强的人体免疫反应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因而逐渐被抗生素类药物所代替. 第二代抗体药物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实验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抗最早被用于疾病治疗是在1982年,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Levy等人利用制备的抗独特型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瘤体消失,这使人们对抗体药物产生了极大的期望.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单抗治疗性药物——抗CD3单抗OKT3进入市场,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此时抗体药物的研制和应用达到了顶点。随着使用单抗进行治疗的病例数的增加,鼠单抗用于人体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一些抗肿瘤单抗未显示出理想效果。人们的热情开始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抗内毒素单抗用于治疗脓毒败血症失败使得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入低谷。由于大多数单抗均为鼠源性,在人体内反复应用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从而降低疗效,甚至可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一方面在给药途径上改进,如使用片段抗体、交联同位素、局部用药等使鼠源性抗体用量减少,也增强了疗效;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基因工程抗体和人源抗体。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DNA 重组技术开始用于抗体的改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往的鼠抗体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消除抗体应用不利性状或增加新的生物学功能,还可用新的技术重新制备各种形式的重组抗体。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第三代,即基因工程抗体时代.与第二代单抗相比,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如下优点: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②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部分降低抗体的鼠源性,更有利于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③根据治疗的
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一、行业背景
1.针对病症
2.历史沿革
3.基本原理介绍
二、核心技术
1.抗体部分
(1)靶点选择
(2)抗体选择
(3)抗体修饰
(4)抗体内吞
2.连接物部分
(1)连接物(Linker)选择
(2)连接方式及DAR
(3)新技术Abzena的ThioBridge
3.毒素部分
4.核心专利-连接物与毒素排序
三、效果对比:Kadcyla对比Herceptin
四、核心公司竞争情况
1. 领先公司
(1)Seattle Genetics
(2) ImmunoGen
(3) Immunomedics
2. 规模较大公司
(1) Abzena
(2) Agensys
(3) Celldex
(4) Progenics Pharmaceuticals
(5) Genmab
(6) Sorrento旗下Concortis
3. 大型药企在ADC领域的布局
(1) Abbvie及其旗下Stemcentrx
(2) Roche旗下Genetech的情况
(3)武田旗下Takeda Oncology
(4)辉瑞ADC产品Mylotarg
(5)复星、药明、浙江医药与Ambrx
(6)三生制药及三生国健
(7)丽珠医药集团旗下丽珠单抗
(8)江苏恒瑞医药
(9)四川恒康旗下上海美雅珂生物
(10)其他药企
五、行业市场规模
六、 ADC成功要素分析
1.独家技术
2.优秀团队
3.研发方向
一、行业背景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是拥有强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通过连接物与单抗偶联形成的,兼具小分子药物强大的杀伤力和纯单抗高度的靶向性,因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热点。
抗体偶联药物研究进展_赵文彬
·239·
毒性不够强、连接物稳定性不佳、鼠源抗体免疫 原性和内吞等问题导致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 几十年来,随着鼠源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 源化抗体以及全人源抗体技术的发展,抗体免疫 原性问题得到解决;毒性更强的小分子不断发现; 肽链、腙键、硫醚、二硫键等连接方式的应用, ADCs 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高效低毒的显著抗 肿瘤效果 。此外,传统偶联方法制备的 ADCs 往往均一性不高,药动学、药效以及毒性等难以 控制。近年来,研究者们把更多目光放在定点偶 联制备高均一性的 ADCs 上 。 1 ADCs 的基本作用原理 理想的抗肿瘤药物需要具备 2 个特点,即对 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和高毒性。抗体偶联药物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6 年 2 月第 33 卷第 2 期
[5] [4]
表 1 临床研究阶段的 ADCs Tab. 1 Clinical-stage ADCs pipeline
药物名称 Gemtuzumab ozogamicin (Mylotarg) Brentuximab vedotin (SGN-35)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Inotuzumab ozogamicin Moxetumomab pasudotox SAR3419 glembatumumab vedotin L-DOS-47 Labetuzumab-SN-38 MLN-0264 lifastuzumab vedotin Polatuzumab vedotin Pinatuzumab vedotin PSMA ADC ABT-414 Resimmune SC16LD6.5 Lorvotuzumab mertansine HuN901-DM1 (CDX-011-MMAE) (CDX-011) IMGN-901 BT-062 IMMU-110 IMMU 130 SAR-408701 IMMU-132 AGS-16M8F AMG-172 AMG-595 ASG-5ME AGS-22M6E B-B4-DM1 BAY 94-9343 BAY 79-4620 DEDN-6526A IMGN 529 IMGN 853 IMMU-120 MDX-1203 MLN-0264 PSMA-ADC-1301 Bayer Bayer Roch(Genentech) ImmunoGen ImmunoGen Immunomedics BMS (Medarex) Millennium Progenics 公司 Pfizer Takeda/Seattle Genetics Genentech /ImmunoGen Pfizer Genencor Sanofi Celldex Therapeutics Helix Immunomedics 武田公司 Roch Genentech Genentech Progenics AbbVie Angimmune StemCentrx ImmunoGen Celldex ImmunoGen BioTest Immunomedics Immunomedics ImmunoGen/ Sanofi Immunomedics Agensys Amgen Amgen Agensys Agensys CD57 GPNMB CD56 CD138 CD74 CEACAM5 CEACAM5 EGP-1 ENPP3 CD27L EGFRvIII SCL44A4 连接素-4 CD138 间皮素 CA9 ET8R CD37 叶酸受体 1 CEACAM5 CD70 鸟苷酸环 化酶 C PSMA Anti-3ee9 ASG-5 Anti-Nectin-4 MAb B-B4 靶点 CD33 CD30 HER2 CD22 CD22 CD19 NMB CEACAM6 CEA GCC NaPi2b CD79b CD22 PSMA EGFR CD3e SC16 HuN901 CR011 白喉类毒素 D6.5 DM1 MMAE DM1 DM4 阿霉素 SN-38 美登素的衍 生物 SN38 MMAF DM1 DM1 MMAE MMAE DM1 DM4 MMAE MMAE DM1 DM4 SN38 MGBA MMAE MMAE CL2 vc vc vc SPDB vc vc SMCC mc 非裂解 非裂解 vc vc SPDB vc SPP SPDB 腙键 CL2 lifastuzumab Polatuzumab Pinatuzumab 抗体 Gemtuzumab cAC10 Trastuzumab Inotuzumab Moxetumomab HuB4 glembatumumab AFAIKL2 Labetuzumab 毒性小分子 CalichDMH MMAE DM1 CalichDMH PE38 DM4 MMAE 尿素酶 SN-38 MMAE vedotin MMAE MMAE MMAE vc vc vc vc 腙键 连接物 腙键 vc 临床阶段 上市撤回 上市 上市 Ⅲ期 Ⅲ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Ⅱ期 Ⅰ /Ⅱ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Ⅰ期 适应证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渐变性 大细胞淋巴瘤 乳腺癌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乳腺癌 腺细胞肺癌 结肠癌,乳腺癌,肺癌 胃癌,胰腺癌 卵巢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前列腺癌 实体瘤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黑色素瘤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 乳腺癌,黑色素瘤 转移性结直肠癌,小细胞肺癌 多发性骨髓瘤,实体瘤 多发性骨髓瘤 结直肠癌 实体瘤 实体瘤 肾细胞癌 肾癌 神经胶质瘤 胰腺癌,前列腺癌 恶性实体瘤 黑色素瘤 实体瘤 实体瘤 黑色素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卵巢癌,实体瘤 乳腺癌 , 结直肠癌, 肺癌 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细胞癌 胃肠道肿瘤 , 实体瘤 前列腺癌
最新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Herceptin
赫赛汀(Herceptin)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第1个分子靶向性药 物,是以HER 2为分子靶点的。HER 2高表达常预示乳腺癌的 预后不良,且HER 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对标准化疗和内分泌 治疗效果差。已有的III期临床研究显示,Herceptin联合化 疗较Herceptin单药治疗在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 (TTP)及 中位生存期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0.05 )。
上市
Avastin
非小细胞肺癌,直肠癌, 2004 肾细胞癌,脑癌
Enbrel Remicade Humira
类风湿,牛皮癣
1998
类风湿,克罗恩病
1998
类风湿,克罗恩病,牛皮 2002 癣
Rituxan
非霍奇金淋巴瘤,类风湿 1997
估计最高销售额(美元,亿) 92
80 79 73
73
Herceptin
抗体药物治疗疾病的策略
效应子杀伤类抗体药物:在治疗肿瘤的 抗体药物中,有一类抗体依靠其带有的 抗体Fc片段,在特异地与肿瘤细胞结合 后,通过其Fc片段介导一系列效应子免 疫学杀伤肿瘤细胞,这就是效应子杀伤 类抗体药物。
抗体药物治疗疾病的策略
抗血管类抗体药物: 经过20余年的研究,现在已经明 确实体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 血管生成通常是由已有的正常血管生长出新的血管深 入肿瘤内部,其中涉及多种细胞及胞外蛋白分子。肿 瘤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如 下几个步骤: A. 肿瘤细胞或间质细胞分泌可溶性血管 生成因子作用于已存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激活内 皮细胞,使其能够增殖和迁移;B. 内皮细胞或肿瘤细 胞释放蛋白酶,使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C. 内皮细胞 在迁移前沿增殖、黏附、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D. 新的基底膜及血管周围细胞形成和完善。血管形成前3 个环节均可作为抗体治疗底靶位点。
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干货抗体偶联药物(adc)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一、行业背景
针对病症
历史沿革基本原理介绍二、核心技术抗体部分(1)靶点选
择(2)抗体选择(3)抗体修饰(4)抗体内吞连接物部分
(1)连接物(Linker)选择(2)连接方式及DAR(3)新技术Abzena的ThioBridge毒素部分核心专利-连接物与毒素排序三、效果对比:Kadcyla对比Herceptin四、核心公司竞
争情况1.领先公司(1)Seattle Genetics (2)ImmunoGen (3)Immunomedics 2.规模较大公司
(1)Abzena (2)Agensys (3)Celldex (4)Progenics Pharmaceuticals (5)Genmab (6)Sorrento旗下Concortis 3.大型药企在ADC领域的布局(1)Abbvie 及其旗下Stemcentrx (2)Roche旗下Genetech的情况(3)武田旗下Takeda Oncology (4)辉瑞ADC 产品Mylotarg
(5)
复星、药明、浙江医药与Ambrx (6)三生制药及三生国健(7)丽珠医药集团旗下丽珠单抗
(8)
江苏恒瑞医药(9)四川恒康旗下上海美雅珂生物
(10)其他药企五、行业市场规模六、ADC成功要素分
析独家技术优秀团队研发方向
一、行业背景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拥有强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通过连接物与单抗偶联形成的,兼具小分子药物强大的杀伤力和纯单抗高度的靶向性,因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热点。但是,ADC 本身并非在各方面强于纯单抗。其疗效的显著提升是通过牺牲药品的均一性与稳定性实现的。现在比较成熟的两种偶联技术分别侧重均一性与稳定性,有一些新式偶联技术能
全球抗体偶联药物研发态势分析
•论著•全球抗体偶联药物研发态势分析
吴海岚刘君刘凤华张振龙
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办公室,北京101111
通信作者:张振龙,Email: zhenlong506@
【摘要】目的为抗体偶联药物(amibody-drug conjugate,ADC)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科睿
唯安Cortellis数据库,通过检索全球ADC的上市情况、研发地域分布、药物适应症分布及临床试验部分
管线等数据,分析目前ADC的整体研发态势和全球布局。结果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球处于活
跃状态的ADC共414个,其中已上市1()个;美国ADC研发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ADC主要
用于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肺癌、胃癌等癌症治疗;国际在研管线中,靶点分布较为多样化,国内在研
管线则相对集中,主要聚焦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结论对ADC的研发态势和全球布局进行了全面
分析,为我国ADC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研发管线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l()ZX(m()l-4()7)
【中图分类号】R979. 1 + 9 DOI:10. 3760/cma. j. cn311%2-202()0902-()()()86
Analysis of global antibody-drug coi\jugat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Wu H ailan,Liu Jtm,Liu Fenghua,Zhang Zhenlong
In f ormation O f f i ce, National Vaccine and Serum Institute^ Beijing 10111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