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高考备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
![高考备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bc00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b.png)
学生作品展示
1 2 3
《山居秋暝》中的自然景象描绘
学生通过对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诗歌意境的准确把握 和细腻感受。
《登高》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对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等情感表达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诗人内心 的孤独和苦闷。
《春江花月夜》中的意象运用
人造物品
琴、棋、书、画等。这些人造 物品在诗歌中往往代表着诗人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02Biblioteka 高考中事物形象考点分析考点梳理与总结
01 02
事物形象的定义与分类
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包括自然景物、人造物品、动 物植物等。根据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象征形象、隐喻形象、 比喻形象等。
命题趋势预测
事物形象的描绘与特点分析
未来高考中,对于事物形象的描绘和特点分析仍将是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关注形象的 细节描绘和整体特点。
事物形象的象征与隐喻意义
随着高考对于诗歌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提高,未来可能会更多地考查事物形象的象征和隐 喻意义,考生需要关注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事物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联
对比法与类比法
对比法
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相似 之处或差异之处,以加深对事物形象 的理解和感受。
类比法
将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已知的 事物来理解和感受未知的事物,形成 对新事物的深刻印象。
意象分析法与意境创设法
意象分析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所塑造的形象,来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022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咏梅》
本题通过鉴赏梅花的形象特点,考查了考生对于诗 歌形象和情感的把握能力。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6858d95be1e650e53ea9958.png)
答题模式: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具体物象)的______特征(物象 的特征)(2)_____(具体物象)的特征体现在 ____________(具体分析相关诗句);(3)诗人借此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高考考情
2012年全国卷《落叶》 2010年全国卷《咏素蝶诗》 2012年天津卷《野菊》 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 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
考点阐释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 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 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 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 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 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 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 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考点精讲
了解鉴赏事物形象的设问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36张))-优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课件(36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bb3ccaa216147916112858.png)
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静心做题 考出佳绩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36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课件 (36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对点练习 1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 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2)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 鹧鸪天
▪ 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连绵十里的亭台楼阁,紧 挨着青翠的山色延伸过去,
不似流莺取次飞 。
在百花掩映的草树丛中,
传来了杜鹃的啼鸣。它们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 热切地叫着,仿佛要同出
争奈归期未可期。
门在外的旅人搭话。可不 像那些轻浮的黄莺儿,只
亚木木系列 9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 1
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 思想感情。
亚木木系列 8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 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 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__教案PPT教案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__教案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968714fab069dc512201e3.png)
思乡之情 (或“秋思”)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 在奋力 飞回故 巢。这 种景象 每每牵 动游子 思乡情 。故诗 人常借 雁来抒 情,寄 寓自己 的浓浓 乡愁.
第11页/共13页
课外练习4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__教案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 一、概念: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 性的物象描写 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 感。
第1页/共13页
例析1 于谦《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一、解题思路: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1、阅读诗歌,找
➢ 粉身碎骨浑不怕, 出诗人描绘形象的
第13页/共13页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 象(步 骤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 “作雪 ”和“ 成尘” 为喻, 形成对 比,用 “纵被 ”和“ 绝胜” 来强调 (步骤 二) ,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 理想而 献身也 不愿同 流合污 的悲壮 感情( 步骤三 ) 。
第12页/共1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7页/共13页
课内自练2: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 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第8页/共13页
课外练习1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PPT精品课件(共26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PPT精品课件(共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128576dff705cc1755270971.png)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 状态和需要人多加 呵护培育,表达自 己仕途困顿,渴望 有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鉴赏材料
1、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2、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 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 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 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 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 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寓意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 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 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见思想或情感:
•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 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 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1、反映社会、批判现实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
![2017届高考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a1cad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5.png)
2021/10/10
20
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①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②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③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④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021/10/10
21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 1、树木类: ▪ 树的曲直: ▪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 黄叶: ▪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 绿叶: ▪ 生命力、希望、活力。
▪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 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 倒。)
▪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情志?
2021/10/10
18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 松针,又直有硬 ”寓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2021/10/10
5
物 外在特征: 的 特 征 内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寓意: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2021/10/10
6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 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 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 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 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 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2021/10/10
7
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
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 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 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 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04457da6c30c2259019e93.png)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正用)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正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4d1425bd64783e09122bfe.png)
探究答题步骤
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 的基本特征;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 现手法); 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 理想、追求、品性等)。
课堂演练(一)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认知理解形象
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 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不 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课后练习3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 用了拟人手法。
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 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 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 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 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 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 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 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2、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 性(事物特征)。 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 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 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 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3、事物形象答案的组织方法: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 途坎坷、挫折。 雪: 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 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 游子、漂泊、思乡思友、隐士。 月亮: 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 事物或人生。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 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 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何规范答题(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3、动物类: 子规: 悲惨、凄恻,思乡。 猿猴: 哀伤、凄厉。 鸿鹄: 理想、追求。 鱼: 自由、惬意。
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 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 飘零、伤感。
2016届高考 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类
于谦 《石灰吟》 陆游 《咏梅》 贺知章《咏柳》 李贺《马诗》
2012 全国卷 2010 全国卷 2012 天津卷 2011 山东卷 2009 天津卷 《落叶》 《咏素蝶诗》 《野菊》 《咏山泉》 《严郑公宅同咏竹》
一、如何鉴赏事物类形象(咏物诗)?
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①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②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③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④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附:常见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 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 改变内心的高洁。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指松树苗长满 松针,又直有硬 ”寓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 之志
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 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 “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 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 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A、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 耐寒、清高)即可。 B、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物与人一体)。 C 、 组织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 )为喻, 托物言志,明写物的( )特点,实写人的( ) 品质,表达( )感情。 D、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 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 幻灭。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 秽的力量。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 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 倒。)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情志?
作者塑谈谈你对词中“ 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 的 特 征
外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内在特征: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鸣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风节,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 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 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 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 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其中“物的特征”又包括外在特征 和内在特征。图示如下: 物 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 的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特 志趣追求(拟人) 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1、提问方式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③某物象象征什么?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 情怀)? 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
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 立、高洁脱俗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 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 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击,但仍然坚 寓意: 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答案: ①诗人笔下的“梅”生长在僻静荒远处,“ 寂寞开无主”,孤独寂寞愁苦,还时常遭受 风雨摧残,但它“无意苦争春”不慕虚荣, 淡泊名利,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至死 不渝。 ②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备受排挤打 击,但仍坚持操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2、花草类: 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 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牡丹: 富贵、美好。 草: 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