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第五章模糊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第五章模糊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2. 表述模糊规则的语言和格式编辑 1)语言型 2)符号型 3)索引型 3. 模糊规则的编辑方法 1)编辑一条新模糊规则的方法 2)修改模糊规则 3)删除编好的模糊规则
例题: (1)确定结构 (2)编辑输入变量“level”和“rate” (3)编辑输出量“valve” (4)编辑模糊规则 (5)保存液位FIS并退出FIS编辑系统
4)编修模糊子集位置 5)删除模糊子集的方法 • 单击 • 删除
3. SUGeno型FIS隶属函数MF的编辑 1)进入二维SUGeno型FIS编辑器 2)调出Sugeno型MF编辑器
5.2.4 模糊规则编辑器 1. 模糊规则编辑器界面简介 2. 1)Rule编辑器上的主菜单 3. 2)Rule编辑器上的显示区和编辑区 4. 3)Rule编辑器上的“显示带” 5. 4)Rule编辑器上的编辑功能按钮
Sugeno型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的模糊逻辑算法与Mamdani型有所不同
5.2.3 隶属函数编辑器 1.MF编辑器界面简介
2. Mamdani型FIS中隶属函数(MF)的编辑 1)编辑输入变量的论域和显示范围 2)增加覆盖输入量模糊子集的数目 • 编辑MF类型 • 编辑隶属函数的数目
• • • • 3)编修隶属函数曲线 MF的命名 细化MF的类型 非标准函数MF的编修
5.2 模糊推理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5.2.1 模糊推理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简介
5.2.2 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 1.FIS编辑器界面简介 • 菜单条和模框区 File Edit View
模糊逻辑区和当前变量区 2. FIS推理系统的编辑 3.编辑FIS的维数 4.编辑FIS输入、输出量的名称
5.编辑FIS的名称 6.编辑模糊逻辑推理的具体算法 在下部模糊逻辑区中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2. 掌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了解各类控制器的设计原理;3. 学会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优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2.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动控制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组成;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控制器设计: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3.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4.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快速性、准确性分析;稳态误差计算。

5. 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6. 实际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及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第二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控制器设计。

第三周: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及稳定性分析。

第四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及MATLAB仿真。

控制系统仿真_薛定宇第五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控制系统仿真_薛定宇第五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国家级精品课程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第五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 薛定宇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1/139
本章主要内容
线性系统定性分析 线性系统时域响应解析解法 线性系统的数字仿真分析 根轨迹分析 线性系统频域分析 多变量系统的频域分析
如果系统中所有的状态都是可控的,则称该系 统为完全可控的系统。 系统的可控性就是指系统内部的状态是不是可 以由外部输出信号控制的性质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20/139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判定

可控性判定矩阵


若矩阵 为满秩矩阵,则系统完全可控 基于 MATLAB 的判定方法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43/139

离散系统的范数定义

范数的 MATLAB 求解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44/139
例5-9 已知离散系统模型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45/139
5-1 系统性质分析小结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14/139

判定的 MATLAB 函数

内部稳定返回0,内部不稳定但输入输出稳定返 回1,否则返回2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4-12-31
15/139
5.1.3 线性系统的线性相似变换



系统的状态方程表示称为系统实现 不同状态选择下,状态方程不唯一 相似变换

第5章 MATLAB控制系统建模

第5章 MATLAB控制系统建模

H(s)
(s + 1)(s + 2) (s + 2i)(s − 2i)(s + 3)
>> n1=[1 1];n2=[1 2];d1=[1 2*i];d2=[1 -2*i];d3=[1 3]; >> numh=conv(n1,n2);denh=conv(d1,conv(d2,d3)); >>printsys(numh,denh) num/den = s^2 + 3 s + 2 --------------------------s^3 + 3 s^2 + 4 s + 12 >>tf(numh,denh) Transfer function: s^2 + 3 s + 2 ----------------------------s^3 + 3 s^2 + 4 s + 12
第五章 控制系统建模
Page 147-162; Page 224-249
自动控制理论提供了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如时 域响应法,根轨迹法、频域响应法,能方便地进 行运算并能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常规的手工 计算只能粗略计算,绘制近似图形,适合一般的 工程应用。 MATLAB的控制系统工具箱含有丰富的专门用于线 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函数, 提供可靠、准确的运 算工具,使得分析和设计更切合实际。
单位反馈联接
cloop()函数计算闭环传递函数
G1(s)
[num,den]=cloop(num1,den1,sign)

>> numg=[1];deng=[500 0 0]; >> numc=[1 1];denc=[1 2]; >> [num1,den1]=series(numg,deng,numc,denc); >> [num,den]=cloop(num1,den1,-1); >> printsys(num,den) num/den = s+1 ------------------------------------500 s^3 + 1000 s^2 + s + 1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参考书目
➢ 参考教材:
◆ 瞿亮等.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计算机
仿真.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 参考书:
◆ 张聚.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及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
◆ 王正林等.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 真.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
§1-3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1-1系统、模型与仿真
一、系统(System)
1.定义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着的对象的有
机组合。该组合体可以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预定的目标。 特点:
整体性:系统由许多要素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相关性: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以一定规律联系着。 层次性:系统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 次结构。 目的性:系统具有某种目的,要达到既定的目的,系统必须 具有一定的功能(如控制、调节和管理的功能)。
比如,工程界:
生物、医学界:
军事界:
追击敌机问题
已知:敌机在100KM高空,以20KM/min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假设:(1)只要两机相距在10公里之内,我机就可以摧毁敌机;
(2)如果10分钟之内没有捕捉到,就认为失败。 问:我方飞机应以怎样的速度,沿着什么航线飞行,需要多长时 间可捕捉到目标。比如我机以30KM/min的速度,每1分钟改变一次 方向,能不能捕捉到?我机以40KM/min的速度,每2分钟改变一次 方向,能不能捕捉到?
ADAMS
§1-3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一、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CSCAD-Control System Computer Aided Design)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5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参数调整方法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 控制参数的选择(重要选择)
依据过程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不难归纳选择控制参数的 一般原则:
K P越大越好 , TP 适当小一些 ; (a)
(b) P 越小越好 , P
/ TP 0.3
(c)K f 尽可能小, T f 尽可能大,尽可能多,尽可能将大的纯滞 后置于干扰通道,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尽可能远离被控参数。
由此可见,时间常数越错开,K 0 越大,对系统稳定性越有 利,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条件下,对保持质量越有利。
小结
控制通道的K P 越大越好,TP适当减小, P 越小越好,多个 时间常数的大小越错开越好。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三)控制方案的确定
1、系统被控参数选取的一般原则 (a)应选取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环 境保护有决定性作用、又可直接进行测量的工艺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直接参数); (b)选取与上述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 控参数; (c)间接参数对产品质量应有足够的灵敏性; (d)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及仪表的性能价格比等; 特别说明:被控参数一般由工艺工程师确定,控制工程师无 多大选择余地。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c)按下表计算出P、I、D调节器的参数
(2)优缺点:
a)该法可直接在闭环状态下进行,且无需测试过程的动态特性; b)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2)P调节对系统质量的影响:
a)比例调节是一种有差调节? b)比例调节系统的静差随比例带的增大而增大?比例带 的减少,意味着系统稳定性降低? c)比例调节不适合给定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增大 K C(即减小比例带),可以减少系统的静差,加 快系统的响应速度?这是因为: KP KC KC K P TP s 1 C (s) K KP R( s) TP s 1 K C K P Ts 1 1 KC TP s 1 KC K P TP K ,T (惯性减小) 1 KC K P 1 KC K P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仿真与实践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仿真与实践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MATLAB提供了许多用于线性系统频率分析 的函数命令,可用于系统频域的响应曲线、参数分析 和系统设计等。常用的频率特性函数命令格式及其功 能见表5-1。 bode (G):绘制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其中:G为传递
函数模型,如:tf(), zpk(), ss()。 bode(num,den):num,den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与
margin(G);[Gm,Pm,Wcg,Wcp]= margin(G): 直接求出系统G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其中:Gm幅值裕度;Pm相位裕度;Wcg幅值裕度 处对应的频率ωc;Wcp相位裕度处对应的频率ωg。
nichols(G);nichols(G,w):绘制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 递尼科尔斯曲线。
20
>>clear; num=[2, 3];den=[1, 2, 5, 7]; %G(s)的分子分母 多项式系数向量
p=roots(den) 求根结果:
%求系统的极点
p=
-0.1981 + 2.0797i
-0.1981 - 2.0797i
-1.6038 可见全为负根,则s右半平面极点数P=0。 绘制Nyquist曲线: >> nyquist(num,den) %绘制Nyquist曲线
本节分别介绍利用MATLAB进行频域绘图和频 率分析的基本方法。
6
5.2.1 Nyquist曲线和Bode图
MATLAB频率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当用极坐标图描述系统的幅相频特性时,通常称为 奈奎斯特(Nyquist)曲线;用半对数坐标描述系 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时,称为伯德(Bode) 图;在对数幅值-相角坐标系上绘制等闭环参数( M和N)轨迹图,称为尼克尔斯(Nichols)图。

电液比例伺服阀课程设计

电液比例伺服阀课程设计

电液比例伺服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液比例伺服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主要性能参数。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液比例伺服阀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其与其他类型阀门的区别。

3. 学生掌握电液比例伺服阀的选型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合理选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液比例伺服阀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电液比例伺服阀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提高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液压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液压领域新知识的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液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液压控制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液压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液压新技术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

二、教学内容1. 电液比例伺服阀基本原理:讲解电液比例伺服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涉及液压基础知识、比例控制原理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液压基础知识,第二节 比例控制原理。

2. 电液比例伺服阀性能参数:详细介绍电液比例伺服阀的主要性能参数,如流量、压力、响应时间等,并进行分类讨论。

教材章节:第二章 液压元件,第三节 电液比例伺服阀。

3. 电液比例伺服阀选型与应用:讲解选型原则,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选型方法,并介绍电液比例伺服阀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液压系统设计,第一节 液压元件选型。

4. 电液比例伺服阀安装与调试:介绍电液比例伺服阀的安装方法、步骤及调试技巧,包括故障排除方法。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理解并能够描述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并能够运用这些模型分析系统的性能。

3. 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评价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 使学生具备使用相关软件(如MATLAB等)进行自动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自动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动控制技术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自动控制系统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从事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使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导论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线性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数学模型,以及它们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讲解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性能指标,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4.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介绍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最优控制等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5.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结合MATLAB等软件,讲解自动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6.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相关知识;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及其适用场景,并能运用相关算法分析控制系统性能;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控制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控制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控制领域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控制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包括控制系统定义、开环与闭环控制、稳定性概念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控制系统概述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观测器设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器设计4.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动态性能分析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5.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教材章节:第五章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6.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与创新设计:分析实际控制系统案例,进行创新设计;教材章节:第六章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与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32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下进度进行: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2课时)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6课时)3. 控制器设计(8课时)4.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6课时)5.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6课时)6.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与创新设计(4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控制器设计等理论知识点。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自动控制的概念介绍自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解释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介绍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的区别介绍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1.3 自动控制的发展历程介绍自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介绍自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数学模型的概念介绍数学模型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2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表示法介绍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法2.3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表示法介绍离散系统的Z域表示法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稳定性概念介绍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稳定性的判定标准3.2 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介绍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介绍尼科尔斯-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3.3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介绍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方法介绍离散系统的劳斯-赫尔维茨判据第四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4.1 控制器设计概述介绍控制器设计的意义和目标解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4.2 连续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介绍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法4.3 离散系统的控制器设计介绍离散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介绍离散控制器的实现和优化方法第五章: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5.1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概述介绍自动控制系统仿真的意义和目的解释仿真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连续系统的仿真实验介绍连续系统的仿真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和性能指标5.3 离散系统的仿真实验介绍离散系统的仿真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和性能指标第六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6.1 状态空间的概念介绍状态空间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释状态向量和状态方程的含义6.2 状态空间表示法介绍状态空间表示法的基本原理解释状态转移矩阵和系统矩阵的概念6.3 状态空间分析法介绍状态空间分析法在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方面的应用解释李雅普诺夫理论在状态空间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7.1 非线性系统概述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分析的重要性7.2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常见数学模型解释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方法7.3 非线性控制策略介绍非线性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第八章: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8.1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释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8.2 鲁棒控制介绍鲁棒控制的定义和目标解释鲁棒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8.3 自适应控制介绍自适应控制的定义和原理解释自适应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与优化9.1 系统实现概述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的意义和目标解释系统实现的方法和技术9.2 数字控制器的实现介绍数字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和步骤解释数字控制器实现中的主要技术问题9.3 系统优化方法介绍系统优化方法的定义和目标解释系统优化方法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效果第十章: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10.1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10.2 控制系统案例分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释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10.3 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案例分析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释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自动控制的概念与系统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是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微分方程几种求解方法

微分方程几种求解方法

第五章 控制系统仿真§5.2 微分方程求解方法以一个自由振动系统实例为例进行讨论。

如下图1所示弹簧-阻尼系统,参数如下: M=5 kg, b=1 N.s/m, k=2 N/m, F=1NF图1 弹簧-阻尼系统假设初始条件为:00=t 时,将m 拉向右方,忽略小车的摩擦阻力,m x 0)0(= s m x /0)0(=•求系统的响应。

)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函数求解包括ode45、ode23、ode113、ode15s 、ode23s 等。

wffc1.m myfun1.m一、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函数ode45求解 解:系统方程为 F kx x b x m =++•••这是一个单变量二阶常微分方程。

将上式写成一个一阶方程组的形式,这是函数ode45调用规定的格式。

令: x x =)1( (位移))1()2(••==x x x (速度) 上式可表示成:⎥⎦⎤⎢⎣⎡--=⎥⎦⎤⎢⎣⎡=⎥⎥⎦⎤⎢⎢⎣⎡••)1(*20)2(*101)2()2()2()1(x x x x x x x 下面就可以进行程序的编制。

%写出函数文件myfun1.mfunction xdot=myfun1(t,x)xdot=[x(2);1-10*x(2)-20*x(1)];% 主程序wffc1.mt=[0 30];x0=[0;0];[tt,xx]=ode45(@myfun1,t,x0);plot(tt,yy(:,1),':b',tt,yy(:,2),'-r') legend('位移','速度')title('微分方程的解 x(t)')二、方法2:F kx x b x m =++•••251)()()(2++==s s s F s X s G%用传递函数编程求解ksys1.mnum=1;den=[5 1 2];%printsys(num,den)%t=0:0.1:10;sys=tf(num,den);figure(1)step(sys)figure(2)impulse(sys)figure(3)t=[0:0.1:10]';ramp=t;lsim(sys,ramp,t);figure(4)tt=size(t);noise=rand(tt,1);lsim(sys,noise,t)figure(5)yy=0.1*t.^2;lsim(num,den,yy,t)w=logspace(-1,1,100)';[m p]=bode(num,den,w);figure(6)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 grid onsubplot(212);semilogx(w,p)grid on[gm,pm,wpc,wgc]=margin(sys)figure(7)margin(sys)figure(8)nyquist(sys)figure(9)nichols(sys)方法3:F kx x b x m =++••• 125=++•••x x x x x x 4.02.02.0--=•••。

第五章系统动力学--系统仿真

第五章系统动力学--系统仿真

运用:系统动力学支持非典防治决策
•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模拟影响(感染、治愈、死亡、疑似)人数(称状态变 量)在不同调控参数(称决策变量)控制下随时间发生 变化。
• 调控参数:潜伏期天数,得病后入院时间,病人住院后 治愈时间,隔离措施强度,个人每天接触交往的人数, 地区外每天输入病例数。
• 结果:病人1.5天后入院与2天后入院相比,发病总人数 减少1500人,疫情得到控制时间提前1个月;1.5天后入 院与2.5天后入院相比,发病总人数可能会减少2400人, 疫情得到控制时间提前1个半月。
•把表示变量及派生和推断变 量图形叫参考模式,作为验 证模型有效性、检验程序正 确性标准之一。
•(2)因果关系分析
•确定变量间相互关系,建立 因果反馈结构,用因果关系 图、SD流图图形方式表示。
• (3)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 由因果关系结构和SD流图反馈结构构造计算机仿真模型,模型 形式化和定量化, 将结构翻译成方程式,使仿真模型能够测定 出参考模式。
可持续发展系统仿真
有欠货时间,
• 交货率RR=GO/DO, • 状态变量:库存量I、已订待进量
GO, • 决策变量:订货率OR、交货率RR; • 常数:调整时间AT、期望库存DI、
延迟时间DO
DO
(二)、流程图
• 1.流: • 实箭线--物质流、人员流 虚箭线--信息流 • 2.状态变量,水准:反映存量,表示:方框 • 3 决策变量,速率:反映流量,存量单位时间变化量 • 4.参数,初始值 • 期望库存量、调整时间 • 5.辅助变量:为简化决策变量而引入 • 6. 源与汇 • 源:来自系统外的流的起源、 • 汇:离开系统的流的归宿, • 表示:水库状封闭曲线。

控制系统类的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类的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类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基本理论;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控制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学习状态空间表示、系统性质和状态反馈。

3.第三章:稳定性分析,掌握李雅普诺夫方法、劳斯-赫尔维茨准则等。

4.第四章:控制器设计,学习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和观测器设计。

5.第五章:控制系统仿真,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理论和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4.实验法:利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仿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控制系统导论》、《控制工程基础》等。

2.参考书:《现代控制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便于学生复习和自学。

4.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控制系统实验板等,用于实验教学和仿真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作业主要包括练习题和小论文,占总成绩的30%;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占总成绩的30%。

MATLAB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参考答案-第5章

MATLAB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参考答案-第5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MATLAB 仿真实训实训目的1. 学会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掌握读取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方法;2. 学会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的方法;3. 掌握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曲线的方法;4. 掌握利用MATLAB 绘制系统的一般输入响应曲线的方法;5. 学会通过仿真曲线读取相关信息,并依据有关信息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训内容1.编写程序求取下列各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完成表5-5并记录相关曲线。

162.316)(21++=s s s G 164.216)(22++=s s s G 166.116)(23++=s s s G 1616)(24++=s s s G 解:>> n1=16; >> d1=[1,,16]; >> sys1=tf(n1,d1); >> step(sys1)>> n2=16; >> d2=[1,,16]; >> sys2=tf(n2,d2); >> step(sys2)>> n3=16;>> d3=[1,,16]; >> sys3=tf(n3,d3); >> step(sys3)>> n4=16;>> d4=[1,1,16]; >> sys4=tf(n4,d4); >> step(sys4)表5-5序号ξn ωm ax cp ts t (%5=∆)计算值实验计算值实验计算值实验值1 42 43 44 4w=4;cmax1=1+exp(-z1*pi/sqrt(1-z1^2)); tp1=pi/(w*sqrt(1-z1^2)); ts1=(z1*w); [cmax1,tp1,ts1] ans =>> z2=;w=4;cmax2=1+exp(-z2*pi/sqrt(1-z2^2)); tp2=pi/(w*sqrt(1-z2^2)); ts2=(z2*w); [cmax2,tp2,ts2] ans =>> z3=; w=4;cmax3=1+exp(-z3*pi/sqrt(1-z3^2)); tp3=pi/(w*sqrt(1-z3^2)); ts3=(z3*w); [cmax3,tp3,ts3] ans =>> z4=; w=4;cmax4=1+exp(-z4*pi/sqrt(1-z4^2)); tp4=pi/(w*sqrt(1-z4^2)); ts4=(z4*w); [cmax4,tp4,ts4] ans =说明:对于二阶欠阻尼系统(10<<ξ),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nn ns s s Φωξωω++=则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输出最大值21max 1ξξπ--+=ec峰值时间21ξωπ-=n p t调整时间估算值ns t ξω5.3=(以5%为误差带)ns t ξω4.4=(以2%为误差带)2.已知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如下,编程求取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完成表5-6,记录相关曲线。

Simulink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Simulink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脉冲信号输出。
斜坡信号输出。
正弦波信号输出。
阶跃信号输出。
随机数输出。
连续仿真时钟;在每一仿真步输 出当前仿真时间。 离散仿真时钟;在指定的采样间 隔内输出仿真时间。
16
信宿模块组(Sinks)
17
信宿模块组的模块及功能介绍
名称
输出端口模块 Out1
示波器模块 Scope
X-Y示波器模块 XY Graph
变量延迟模块
Variable Transport Delay
与可变时间延迟模块相似。 7
非连续模块组(Discontinuities)
8
非连续模块组的模块及功能介绍
名称
饱和模块 Saturation
死区模块 Dead Zone 动态死区模块 Dead Zone Dynamic 磁滞回环模块 Backlash 滞环继电模块
表5.1.1 常用模块组模块介绍及说明
模块名称
模块形状
功能说明
常数模块 Constant
分路器模块 Demux
混路器模块 Mux
增益模块 Gain
输入端口模 块 In1
恒值输出;数值可设置。
将一路信号分解成多路信号。
将几路信号按向量形式混合成 一路信号。 将模块的输入信号乘以设定的 增益值。 标准输入端口;生成子系统或 作为外部输入的输入端。
常数模块 Constant
信号发生器模块 Signal Generator
恒值输出。 周期信号输出。
15
脉冲信号发生器 Pulse Generator
斜坡信号模块 Ramp
正弦波信号模块 Sine Wave
阶跃信号模块 Step
随机信号模块 Random Number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第一章:引言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领域、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机器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机器人的精准运动控制和协调动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讨论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第二章: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传感器负责感知机器人周围环境和其内部状态,执行器负责执行机器人的动作命令,控制器则是控制整个运动系统的核心。

第三章:传感器设计与仿真传感器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敏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本节将重点介绍传感器的设计与仿真。

在设计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灵敏度、精度和抗干扰性等因素。

而在仿真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环境和仿真软件模拟不同的传感器工作场景,评估其性能指标。

第四章:执行器设计与仿真执行器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执行部分,常用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液压缸等。

在设计执行器时,需要考虑其承载能力、速度和精度等特性。

同时,还需考虑执行器的控制方式,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使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不同的执行器进行建模和测试,以预测和评估其运动性能。

第五章:控制器设计与仿真控制器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控制器的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等。

本章将介绍各种控制方法及其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介绍控制器的仿真方法,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等仿真软件的使用,以及硬件仿真平台的搭建和验证。

第六章: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整体仿真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是一个涉及多个组成部分的复杂系统,为了验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需要进行整体仿真。

本章将介绍如何利用现有的仿真软件和工具,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进行整体仿真。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考虑不同的工作场景和运动任务,评估机器人的精准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仿真的概念
系统仿真, 就是以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 系统仿真 , 就是以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 , 以计算 机为工具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 机为工具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 数字仿真是指把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 数字仿真是指把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 , 并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投入运行、 实验的全过程。 并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投入运行 、 实验的全过程 。 通常把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称为数字仿真, 通常把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称为数字仿真 , 又称计算机仿真。 又称计算机仿真。
二、零极点模型(Zero-Pole,简称ZP)
零极点模型是分别对原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分 零极点模型是分别对原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 母进行分解因式处理, 母进行分解因式处理,以获得系统的零点和极 点的表示形式。 点的表示形式。
(s − z1 )(s − z2 )...(s − zm ) G(s) = K ( s − p1 )(s − p2 )...(s − pn )
3.系统仿真的基本过程
(1)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2)转换成仿真模型; 转换成仿真模型; (3)编写仿真程序; 编写仿真程序; 对仿真模型进行修改校验, (4)对仿真模型进行修改校验,看与实际系统是否 一致,确认模型的正确性; 一致,确认模型的正确性; 运行仿真程序,在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参数下, (5)运行仿真程序,在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参数下, 对系统进行反复分析和研究。 对系统进行反复分析和研究。
第五章 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5.1 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 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新型学科。这门学 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新型学科。 科的产生及发展差不多是与计算机的发明及发展同 步进行的。它包含控制系统分析、综合、设计、 步进行的。它包含控制系统分析、综合、设计、检 验等多方面的计算机处理。 验等多方面的计算机处理。计算机仿真基于计算机 的高速而精确的运算,以实现各种功能。 的高速而精确的运算,以实现各种功能。
2. 计算机仿真的三个基本要素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系统、 计算机仿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 系统 、 模型与计 算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算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系统 数学模型建立 仿真实验
模型 仿真模型建立
计算机
数学模型建立: 实际上是一个模型辩识的过程 。 所 数学模型建立 : 实际上是一个模型辩识的过程。 建模型常常是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的简化模型。 建模型常常是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的简化模型。 仿真模型建立: 即是设计一种算法 , 以使系统模型 仿真模型建立 : 即是设计一种算法, 能被计算机接受并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显然, 能被计算机接受并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 显然 , 由于 在算法设计上存在着误差, 在算法设计上存在着误差 , 所以仿真模型对于实际 系统将是一个二次简化模型。 系统将是一个二次简化模型。 仿真实验: 即是对模型的运算 。 需要设计一个合理 仿真实验 : 即是对模型的运算。 服务于系统研究的仿真软件。 的、服务于系统研究的仿真软件。 系统仿真技术实质上就是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 实验的技术。 实验的技术。
K为系统增益,zi为零点,pj为极点 为系统增益, 为零点, 为系统增益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 矢量组表示。 在MATLAB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 矢量组表示 即: z=[z1,z2,…,zm] p=[p1,p2,...,pn] K=[k] 函数tf2zp()可以用来求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和增益。 可以用来求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和增益。 函数 可以用来求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和增益
例:
20( s + 1) G(s) = 2 2 s ( s + 2)( s + 6 s + 10)
>> num=conv(20,[1 1]); >> den=conv([1 0 0],conv([1 2],[1 6 10])); >> printsys(num,den);%显示函数多项式模型 num/den = 20 s + 20 --------------------------------------s^5 + 8 s^4 + 22 s^3 + 20 s^2
5.系统仿真的分类
按计算机类型分: 按计算机类型分: (1)模拟计算机仿真:采用模拟仿真器,目前已逐 模拟计算机仿真:采用模拟仿真器, 步被数字仿真器取代。 步被数字仿真器取代。 (2)数字计算机仿真 课外阅读:P123 数字仿真算法简介数学模型 、
5.2.1 控制系统的参数模型
Function,简称TF) 简称TF 一、传递函数模型(Transfer Function,简称TF) 传递函数模型(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C ( s ) b1s m + b2 s m −1 + ... + bn s + bm +1 G( s) = = R( s ) a1s n + a2 s n −1 + ... + an s + an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 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对系统进行仿真处 首先应当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 理,首先应当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才 可以对系统进行模拟。 可以对系统进行模拟。 常用的数学模型形式有: 常用的数学模型形式有: 传递函数模型(系统的外部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系统的外部模型) 状态方程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 状态方程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 零极点增益模型等。 零极点增益模型等。 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 行转换。 行转换。
式中s的系数均为常数, 不等于零, 式中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1不等于零,这时系统 的系数均为常数 在MATLAB中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 中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 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 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 表示。 和den表示。 表示 num=[b1,b2,…,bm,bm+1] %numerator den=[a1,a2,…,an,an+1] %denominator 注意:它们都是按s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注意:它们都是按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2s3 + 9s + 1 部分分式展开: 部分分式展开:G ( s ) = 3 2 s + s + 4s + 4 》num=[2,0,9,1]; 》den=[1,1,4,4]; [r,p,k]=residue(num,den)
r= 0.0000-0.2500i 0.0000+0.2500i -2.0000
& x = Ax + Bu y = Cx + Du
在MATLAB中,系统状态空间用(A,B,C,D) 中 系统状态空间用( 矩阵组表示。 矩阵组表示。
举例: 举例:
1 6 9 10 4 3 12 6 8 2 x + & x= 4 7 9 11 2 5 12 13 14 1 0 0 2 1 y= x 8 0 2 2
s 3 + 11s 2 + 30 s G( s ) = 4 例: s + 9 s 3 + 45s 2 + 87 s + 50 》num=[1,11,30,0]; 》den=[1,9,45,87,50]; [z,p,k]=tf2zp(num,den)
z= 0 -6 -5
p= -3.0000+4.0000i -3.0000-4.0000i -2.0000 -1.0000
用法举例: 用法举例: 1)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为: >>A=[0 1; -1 -2]; B=[0;1]; >> C=[1,3]; D=[1]; >>[num,den]=ss2tf(A,B,C,D) >>num=1 5 2; den=1 2 1; >>[z,p,k]=ss2zp(A,B,C,D) >>z= -4.5616 p= -1 k=1 -0.4384 -1
(一)、模型的转换 在一些场合下需要用到某种模型, 在一些场合下需要用到某种模型,而在另外一些场合 下可能需要另外的模型,这就需要进行模型的转换。 下可能需要另外的模型,这就需要进行模型的转换。 模型转换的函数包括: 模型转换的函数包括: residue:传递函数模型与部分分式模型互换 : ss2tf: ss2tf: 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 ss2zp: 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零极点增益模型 : tf2ss: 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 : tf2zp: 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零极点增益模型 : zp2ss: 零极点增益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 : zp2tf: 零极点增益模型转换为传递函数模型 :
4.系统仿真的目的
系统仿真的目的及其作用: 系统仿真的目的及其作用: 1.优化设计:在复杂系统建立之前能够预测系统性 优化设计: 能和参数,使设计的控制系统达到最优指标。 能和参数,使设计的控制系统达到最优指标。 2.经济性:直接在实物上实验成本昂贵。如发射人 经济性:直接在实物上实验成本昂贵。 造卫星等。 造卫星等。 3.安全性:某些系统如果直接实验往往是很危险的, 安全性:某些系统如果直接实验往往是很危险的, 也是不允许的。如核电站。 也是不允许的。如核电站。 4.预测性:对于经济、社会、生物等非工程系统, 预测性:对于经济、社会、生物等非工程系统, 直接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接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 , 仿真可预测系统的特性 和外作用的影响,从而研究控制的策略。 和外作用的影响,从而研究控制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