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语文试题研究(全国卷)
俗手·本手·妙手——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知识考查评述
俗手·本手·妙手——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言文字知识考查评述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考查频率逐渐增加。
通过分析最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题目,可以发现其中俗手、本手和妙手三种类型考查题目的比例侧重不同,这种变化反映了教育改革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需求。
俗手题是指那些相对简单、普遍的语言文字知识考查题目。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的写法、词义、词性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一道常见的俗手题目是要求考生从一个词语的注音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法。
这类题目在近三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出现的频率变化不大。
相对简单的俗手题目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基本功的作用,但是过多地侧重这种类型的题目会限制语文教学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适度减少。
本手题是指那些要求学生依靠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推理和分析能力才能回答的题目。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文章逻辑、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近三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出现了一道要求考生根据一篇文章内容,回答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目的的题目。
这类题目的出现意味着高考语文评价体系逐渐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意。
妙手题是指那些较为复杂、灵活的语言文字知识考查题目,通常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能力。
这类题目多涉及对文言文词汇、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例如,一道妙手题目是要求考生根据一篇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词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类题目在近三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其对学生的文言文能力要求较高。
妙手题目的引入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对不同文体的适应能力。
总体而言,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考查呈现出俗手、本手和妙手三种类型的平衡发展。
观察这种变化,可以看出高考语文评价的目标已经从简单的知识掌握转变为注重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对于考生来说,除了掌握常用的俗手知识,还需发展本手的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妙手知识。
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语文 ( 2017-2020年全国123卷)高考考点统计
分析人物形象
18年第5题
19年第8题
人物刻画艺术手法
19年第8题
19年第8题
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20年第8题
18年第5题
20年第8题
20年第8题
18年第5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19年第9题
19年第8题
情节手法和作用
20年第9题
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
19年第9题
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叙述方式的好处
18年第6题
20年20题
19年210题
应用文修改
18年20题
18年20题
18年210题
流程图
18年21题
18年21题
新闻报道压缩关键信息
20年21题
19年21题
20年21题
19年21题
20年21题
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18年21题
第四部分作文
题材类型
话题
新材料作文
近7年的大事件,要求学生关注当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19年第6题
语言艺术手法
18年第6题
人物精神、价值观
20年第9题
标题的内涵和作用
2020年第9题
细节描写的作用
19年第9题
散文阅读
对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0年第7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义
18年第7、8题
20年第4、5题
18年第7题
19年第4题
20年第4题
18年第7题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考点统计表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文体
考点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评讲课件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②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 然,说法绝对等。
4.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 的事物加以肯定。
5.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 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 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材料三: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月亮
的“图案”从未变化。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公转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转周期,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它固定 朝向地球的一面,我们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称为“月背”。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 心大厅里,科技人员见证了“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3C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 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科学探险。月背探测是中国航天的首个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工程意 义,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号”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智慧,像一位孤胆英雄, 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勇敢进发,努力探索。得益于驾驶员团队的悉心照料与陪伴,2D“玉兔二号 ”已经创造了人类月面巡视器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玉兔二号”探测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下结 构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温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为人类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本书完稿之际,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飞离地球,中国航天人的目光又随之投向深空。 我由衷期盼这本书能引领读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润心中科学的幼苗,点燃胸中追梦的火焰, 更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这一代航天人的足迹,不惧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 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高考真题近三年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通常选取自先秦至唐宋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例如,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了晋文公与周襄公的故事,要求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事件的因果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型包括信息筛选、内容理解、情感态度分析等。
以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的现代文阅读为例,选文为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题型包括诗句赏析、诗歌手法分析等。
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的古诗文鉴赏题目选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要求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作文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压轴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三年的作文题目多以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为例,要求考生以“劳动成就梦想”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题型特点1. 题型多样: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题型丰富,既有传统的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如作文、现代文阅读等。
2. 考察全面:试卷内容涵盖了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素养。
3. 注重能力:试卷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能力。
4. 时事性强:作文题目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现象。
总之,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内容、考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为广大考生提供了良好的备考方向。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1. 真题回顾(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答案解析(1)选择题:答案正确,学生应熟练掌握文学常识。
(2)现代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古诗文阅读: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作文:答案正确,学生应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结: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表明,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能力。
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
1. 水滴石穿(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解析:水滴石穿,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强调后来者通过努力可以超越前辈。
3. 一鸣惊人(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解析: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表现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强调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展示才华。
4. 青蛙变王(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青蛙变王,比喻出身低微的人突然得志,飞黄腾达。
强调机遇与努力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5. 滴水穿石(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滴水穿石,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6. 画蛇添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搞糟。
强调做事情要适度,避免画蛇添足。
7. 画龙点睛(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强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8. 拔苗助长(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强调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9. 滴水穿石(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滴水穿石,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0. 鹏程万里(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鹏程万里,比喻前途远大,前程似锦。
强调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11. 水滴石穿(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水滴石穿,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2. 画龙点睛(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强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总结: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涵盖了各种寓意,如坚持不懈、超越前辈、抓住机遇、适度、持之以恒、突出重点等。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分析(包含近三年考点对比与新趋势展望)
批评的相互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段: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 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
B. 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腿就对要文先学停史一上停得,踏到在充地分上论;述否的则,作我品们,的人身们体
的认识有稳定性。
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C. 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
C. 文章在分析了文学批评的性质之后,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学批评
者应具有的态度。
D. 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
间更青睐文学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
批评的相互关系。
B. 文章提及杜甫诗,说明对文学史上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品,人们
以古代诗歌阅读为例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 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 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 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C. 文学批评可能不断对已•有的文文意学一史致形的成原冲则击:,文从章而大促意使、文关学键史信
发生渐进性变化。
息的一致性
D.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批评者自己对文学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而
不是文学史的结论。
有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比喻,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史和文学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1. 曲解文意(联系上下文,比对词语或句子时,务必整体理解:看大意 是否基本相同,看是否混淆范围,是否混淆语气,是否张冠李戴,是否偷 换概念,是否以偏概全,是否颠倒时态,看是否于文无据等)
2. 不合逻辑(看推断是否符合逻辑,重点关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因 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3. 论证特点(学会分析理据关系——论点与论据/材料的关系,学会分析 论证的角度、结构、方法、语言等)
主观题比较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2022 2023 2024
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 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202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同上)
提示:三年设题方式未变。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202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202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题 202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篇幅都比较短,文字较简洁,既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又 具有文化性、传统性的特点。
2.信息密度较大,文字简短但包含陌生化、科技化、前瞻性的信息。 3.试卷中信息性文本的主题以文艺理论为主,也经常会涉及社会伦 理、历史科学等主题。 4.选文社会性和时效性比较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借此促使学生思考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选择。
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分析及对策
教学篇•学业评价2016年湖南告别了持续多年的高考自主命题,采用全国统一试卷。
文言文考题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分值大户,分析近三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掌握其文本选择的内容,明确其题型设置的规律,对我们平日的文言文教学及高考复习都有重要意义。
一、考题设置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设置,我们发现,全国卷取消了对文言虚词的单独设题考查。
前两道客观题考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断句、文化常识的理解。
这三个考点有轮换出题的趋势。
客观题最后一道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主观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考查点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全面考查文言知识点。
温儒敏老师说:“文言文命题的改革将不满足于‘读懂’。
”全国卷考题设置已明确了文言文考查的核心能力不再是“识记”,而是把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延伸到文本中,侧重于“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提醒我们文言文的教学要从细碎的文字、句子教学中摆脱出来,依据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认知规律,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文本。
二、文本内容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文本,我们发现,全国卷文言文的选文在时间范围上涉及朝代非常广,从五代十国到元、明、清皆有。
从题材上看,都是人物传记,而且多选择官吏一生的小传。
从内容上看,选文都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从结构上看通常第一段介绍传主人物、出生地、身份等。
然后用三四段文字来写和传主相关的典型事件,在叙述传主典型事件时,传主的官位会经过多次变动。
在选文中有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孝,记载着传主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因此,在阅读时要弄清以下内容:知人,即清楚文本写了几个人;明事,要弄清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明志,即分析作者对传主的观点态度。
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备考策略通过分析近三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及选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现了深海新型生物群落。
这一发现为研究深海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人类探索深海资源开辟了新的道路。
(1)根据上下文,下列对“深海新型生物群落”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深海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群B. 深海中不同生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C. 深海中具有特殊生存能力的生物种群D. 深海中与人类生存环境相似的生物种群(2)下列关于深海探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增强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实力B. 推动深海科学研究发展C. 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D. 增进国际深海合作与交流(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深海探测发展趋势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 深海探测技术将更加先进B. 深海探测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C. 深海探测将更加关注深海资源开发D. 深海探测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下列对“戒之在色”中“戒”字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警惕B. 告诫C. 禁止D. 遵守(2)下列对“吾日三省吾身”中“省”字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 反省B. 检查C. 观察D. 思考(3)下列关于曾子与孔子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都强调修身养性B. 都关注个人品德修养C. 都注重道德规范D. 曾子更强调自我反省三、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15分)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分)A.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B.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C.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D. 《三国演义》是清代罗贯中所著2. 下列关于我国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分)A.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B.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C. 中秋节是丰收的象征D. 重阳节是纪念孝子的节日3.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分)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B.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唐太宗时期,实行“贞观之治”D. 宋太祖时期,实行“靖康之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许多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五年(2014-2018)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语文考点题型分析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有不妥,敬请联系我们。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详解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卷Ⅱ)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
2017-2019年近3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题型分析、出题倾向近三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选择了大家的名家文章作为考察题目,更加厚重正式。
全国1卷的出题风格涵盖了生态、历史、文学创作、科技、社会学、民俗等方面,而全国3卷则多以社会学、民俗学为主。
实用类文本的出处则包括纪录片频道运营、文化遗产保护、新科技等领域。
这些题目需要考生对原文内容进行正确理解和分析,进行论证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用类文本和简答题的出题特点和题目内容,以及一些例子。
其中实用类文本主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涵盖传播、科技、文化、社会、工程、经济等方面,出处也比较广泛,包括报纸、期刊、社论、杂志等。
而简答题则主要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和概括。
在实用类文本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垃圾分类、文化遗产、博物馆、图书出版、体育志愿服务等。
这些实用类文本的出处形式也比较多样,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出处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在简答题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例子,包括XXX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不同、毛里求斯修复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桥梁的国人自信心等。
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和概括。
总的来说,实用类文本和简答题都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练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重点考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全国1-3卷的出题思路大致相同。
在全国1卷中,材料加分析程度更大一些,2018年难度最大,需要从“不同点”和“为什么不同”两方面回答,并且要参考报刊的性质、受众群体、服务特点等方面进行回答。
相对而言,2019年的题目较为简单,直接根据材料三的部分归纳总结即可,不需要从三则材料中寻找答案并转化语言。
但由于实用类文本较为简单,仍然建议多练不同种类的题型,重点放在寻找材料信息、归纳、转化语言上能力的培养上,注意把“问题--对策”、“特点--归类”等题型上。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关键词,通过对试题的分析,理解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研究。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关键词通常可以反映试题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对于考生而言,正确理解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具体试题的例子,对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探讨“关键词”这个词汇。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关键词通常指代的是与试题主题、问题或要求相关的核心词汇。
这些词汇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试题的主题和要求;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能够涵盖较广的范围,给考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
例如,在某篇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中,文章主题为“环境保护”,其中一道问题问到“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里的关键词就是“环境保护”和“作者的观点”。
考生需要首先找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段落,然后从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在对关键词的理解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了解关键词的内涵。
在上述例子中,“环境保护”是一个关键词,考生需要明确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以便于准确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其次,要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外延。
在上述例子中,“作者的观点”是一个关键词,它的外延包括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等。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提炼。
最后,要在试题中明确关键词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例子中,试题所考查的是文章中的“环境保护”和“作者的观点”,考生需要从文章中寻找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判断。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关键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考生准确理解试题的主题、要求和内容。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与研究,考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解答试题,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
在未来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学会准确、全面地把握试题中的信息,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考查内容及形式高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填空题和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①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约10分。②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点
表3:2013—2015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宋词
陆游
鹊桥仙
宋诗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2014
宋词
无名氏
阮郎归
两首诗
[唐]韦庄[宋]郭震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
2015
唐诗
岑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诗
韩偓
残春旅舍
选材特点:以唐宋诗词为主,诗选律诗、绝句,熟悉的作者与不熟悉的作者均有。
特别注意2015课标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此题与课标卷Ⅰ故事鉴赏第8小题类似。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5:2013—2015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人物传记
抗日将领陈纳德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试卷结构:
1.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阿城《峡谷》
1327字
2014
小说
叶紫
《古渡头》
1604字
小说
刘庆邦《鞋》
1595字
2015
小说
李德霞《马兰花》
1486字
小说
刘震云《塾师老汪》
1615字
选材特点——文体以小说为主;篇幅在1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国籍含中外作家;时代:以当代为主。
设题特点:围绕考试说明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设题;第(1)小题考查对小说局部的细读,选项含完全正确、大部分正确、小部分正确、完全错误四种;作品的艺术表现必考;人物形象的特点必考。
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古代文化常识)
6
2013.2014.2015课标卷I、课标卷Ⅱ三年相同
7
设题特点:第6、7题三年相同,第6题为文意理解,第7题为句子翻译;变化在第4、5题,内容有实词理解,断句,文化常识,表现传主品格的句子。
特别注意: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不是不考,而是在断句、翻译句子中体现。
设题:考点与设题方式与四川卷相同。
三、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
表2:2013—2015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I
课标卷Ⅱ
2013
《明史•马文升传》
647字
《旧唐书·李揆传》
649字
2014
《旧唐书·于休烈传》
584字
《明史•韩文传》
792字
2015
《宋史•孙傅传》
601字
《北史·来护儿传》
599字
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史部中以二十四史为主,二十四史中以人物传记为主;篇幅以600字左右为主,超过7006:2013—2015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常考考点
年份
课标卷Ⅰ课标卷Ⅱ
2013
2014
2015
成语运用
病句判断
句子衔接
补写语句
图画解说
多年未专门考查考点:字音、字形、标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
九、作文试题特点
表7:2013—2015作文试题材料及涉及主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特点
既有直接填句,更有依据情境默写,以后者为主;涉及诗、词、文、赋,初中、高中;注意《离骚》《逍遥游》,教材未要求背诵,“考试大纲”要求必背。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4:2013—2015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小说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1401字
小说
设题:
试卷
题序
2013
2014
2015
课标卷I
4
文言实词单音词解释
文言实词双音词解释
文中划线句断句
5
句子表明…内容的一组
文中划线句断句
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古代文化常识)
6
2013.2014.2015课标卷I、课标卷Ⅱ三年相同
7
课标卷Ⅱ
4
同课标卷I
文言实词单音词解释
文中划线句断句
5
同课标卷I
文中划线句断句
1713字
人物传记
民国实业家卢作孚
1489字
2014
人物传记
外国科学家玻尔
1528字
人物传记
科学家邓叔群
1550字
2015
人物传记
文艺理论家朱东润
1622字
人物传记
抗日将领戴安澜
1754字
选材特点:传主以现当代著名人物,如科学家、实业家、军事将领等为主;篇幅在1600字左右,含链接材料。
设题特点:围绕考试说明中“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设题。
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007字
2015
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069字
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085字
选材特点:论述类文本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篇幅在1000字左右。
设题:四川卷与课标卷在考点与设题方式上一致。
特别注意2015课标卷Ⅰ:“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此题设题特点表现在与教材链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一举多得。
第Ⅱ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写作1题60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1:2013—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102字
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868字
2014
王晓旭《美的奥秘》
10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