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上)§2.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研学案备课时间:第二周上课时间:第三周一、学习目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它的一般形式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求一般形式中的a、b、c二、学习过程:课前热身: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答: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答: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1~32,回答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三个特征:①它是______方程;②它只含______未知数;③方程中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在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项.3.几种不同的表示形式:①ax2+bx+c=0 (a≠0,b≠0,c≠0)②___________ (a≠0,b≠0,c=0)③____________ (a≠0,b=0,c≠0)④___________ (a≠0,b=0,c=0)课堂小结:一分钟记忆1.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其次,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都可以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是定义的一部分,不可漏掉,否则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2.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找它的项及系数。

三、反馈检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如ax2+bx+c=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B.方程4x2+3x=6不含有常数项C.(2-x)2=0是一元二次方程D.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均不能为02、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关于x的方程(k2-1)x2+ 2 (k-1) x +2k +2=0,当k=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k=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4、当m=_________时,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数学全章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数学全章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数学全章教案(优秀7篇)九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使一元二次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配方法解方程x2+x-1=0,学生练习后再完成课本P.13的“做一做”。

2、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二)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已经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能不能用配方法解?怎样解这类方程:2x2-4x-6=0(三)探究新知让学生议一议解方程2x2-4x-6=0的方法,然后总结得出: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将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按上一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

(四)讲解例题1、展示课本P.14例8,按课本方式讲解。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4例9的填空。

3、归纳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首先将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般形式;其次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最后将配方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五)应用新知课本P.15,练习。

(六)课堂小结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都要经常用到。

3、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但是由于配方的过程要进行较繁琐的运算,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实际运用较少。

4、按图1—l的框图小结前面所学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

(七)思考与拓展不解方程,只通过配方判定下列方程解的情况。

(1)4x2+4x+1=0;(2)x2-2x-5=0;(3)–x2+2x-5=0;[解]把各方程分别配方得(1)(x+)2=0;(2)(x-1)2=6;(3)(x-1)2=-4由此可得方程(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3)没有实数根。

2020-2021学年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20-2021学年最新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2) 教学内容:因式分解法教学目标1、 理解因式分解法,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方程;2、 通过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体会降次的思想。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练习引导法一、练习1、 解下列方程(1)07262=-x (2)0125)52(362=--x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某市家庭轿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某小区2014年底拥有家庭轿车64辆,2016年底家庭轿车的拥有量达到100辆。

若该小区2014年底到2017年底家庭轿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都相同,求该小区到2017年底家庭轿车将达到多少辆?二、学习因式分解法1、复习因式分解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c b a m mc mb ma ++=++(2)运用公式法:22222)(2),)((b a b ab a b a b a b a ±=+±-+=-(3)十字相乘法:))(()(2b x a x ab x b a x ++=+++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例1、解下列方程(1)0862=-x x (2))23()23(2-=-x x x 解:(1)方程左边提公因式,得0)43(2=-x x由有理数乘法法则,得02=x 或043=-x解得:34,021==x x (2)移项,得0)23()23(2=---x x x方程左边提公因式,得 0)22)(23(=--x x由有理数乘法法则,得023=-x 或022=-x 解得:1,3221==x x 例2、解下列方程(1)09)15(22=-+x x (2)x x 12942=+ 解;(1)方程左边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得 0)315)(315(=-+++x x x x整理,得 0)12)(18(=++x x由有理数乘法法则,得018=+x 或012=+x 解得:21,8121-=-=x x (2)移项,得 091242=+-x x方程左边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得0)32(2=-x 由有理数乘法法则,得032=-x 或032=-x 解得:2321==x x 例3、解下列方程(1)0652=+-x x (2)01522=-+x x解:(1)方程左边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0)3)(2(=--x x由有理数乘法法则,得02=-x 或03=-x解得:3,221==x x(2)方程左边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0)3)(5(=-+x x由有理数乘法法则,得05=+x 或03=-x解得:3,521=-=x x学生练习:课后练习第2题;例4、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设每台冰箱的定价为x 元,用表格分析如下:50)2900(48)(2500(x x -+-=5000 整理,得0756250055002=+-x x解得:275021==x x答: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2750元。

初三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匹配版】最新中小学课程

初三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匹配版】最新中小学课程

(2900-50x-2500)×(8+4x)=5000
解得 x1=x2=3 2900-50×3=2750
答:每台冰箱的定价为2750元.
例题讲解
变换设未知数的方法
进价 售价 销量 每台利润 总利润
降价前 2500 2900
8
2900-2500 (2900-2500)×8
降价后 2500 292090-05-0xx
解得x1=x2=2750
答:每台冰箱的定价为2750元.
巩固练习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
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元 至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 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 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 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请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
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
每个台灯的利润×每月的销量=10000元 解:设售价上涨x元 ,由题意得
(40+x-30)×(600-10x)=10000
解得x1=10,x2=40(不合题意,舍去) 则40+10=50,600-10×10=500
答:每个台灯的售价为50元,进货量为500个。
问题变式
例: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
问题引入
例: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 为2500元,售价为2900元。 (1)求利润率;
利润率=
利润 成本
×100%
利润=售价-成本
解:
2900-2500 2500
×100%
=
16%
答:利润率为16%
问题引入
例: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 为2500元,售价为2900元。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一,自主探究活动内容:问题一: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下图,它的长为8m,宽为5m.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

根据这一情境,结合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你能根据条件列出关于这个量的什么关系式?问题二: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得到等式102+112+122=132+142之后你的猜想是什么?根据猜想继续找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问题三: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8二,总结归纳活动内容: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经过整理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可化简为ax2+bx+c=0(a≠0),即它的一般形式:ax2+bx+c=0(a ≠0)。

应从两方面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若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有a≠0;(2) 若a≠0(b、c可以为零),则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②必须是整式方程;③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

简而言之是指经化简后,若符合ax2+bx+c=0(a≠0) ,则为一元二次方程,否则不是。

三,学以致用活动内容:1、把方程(3x +2)2=4(x -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方程.易错易混点1. 下列关于x 的方程:(1) ax 2+bx+c=0 ;(2)532=+aa ;(3)0322=--x x ;(4)0223=+-x x x 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判断方程m 2(x 2+m)+2x=x(x+2m)-1是不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数学上册 2.6.1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1)(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上册 2.6.1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1)(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上册2.6.1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上册2.6.1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上册 2.6.1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1)的全部内容。

课题:2。

6。

1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能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能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现实问题.2.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1)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m,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2)如果梯子长度是13m,梯子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2m,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处理方式:分组讨论:(多媒体出示探究提示)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设计意图: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自主探究,交流点拨活动内容:(多媒体出示例1):例1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n mile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 的正东方向200n mile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中点.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情感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能力,体验数学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表现形式.【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识别方程中的“项”及“系数”.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件展示问题)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高为2m,设计者当初设计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即下部高度的平方等于上部与全部的积,如果设此雕像的下部高为xm,则其上部高为(2-x)m,由此可得到的等量关系如何?它是关于x的方程吗?如果是,你能看出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x2=2(2-x),即x2+2x-4=0.显然这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x的最高次数为2,这类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探究1见教材第2页问题1.(课件展示问题)【教学说明】针对上述问题可给予5~8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可相应设置如下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如果设四角折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m,则制成的无盖方盒的底面长为多少?宽为多少?由底面积为3600cm2,可得到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讨论结果】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由此可得到方程(100-2x)(50-2x)=3600,整理为:4x2-300x+1400=0,化简,得x2-75x+350=0,由此方程可得出所切去的正方形的大小.探究2见教材2~3页问题2.【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这次排球赛共安排场;(2)若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每个队与其它个队各赛一场,这样共应有场比赛;(3)由此可列出的方程为,化简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建模过程,同时注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课件展示)【讨论结果】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通过分析可得到12·x·(x-1)=28,化简,得x2-x=56,即x2-x-56=0.观察思考观察前面所构建的三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得出这些方程的特征:(1)方程各项都是整式;(2)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归纳结论】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想一想1.二次项的系数a为什么不能为0?2.在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a、b、c都一定是正数吗?谈谈你的看法.探究3 从探究2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参赛球队的支数x只能是正整数,因此可列表如下:可以发现,当x=8时,x2-x-56=0,所以x=8是方程x2-x-56=0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思考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应怎样描述呢?2.方程x2-x-56=0有一个根为x=8,它还有其它的根吗?【探讨结论】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由于x=-7时,x2-x-56=49-(-7)-56=0,故x=-7也是方程x2-x-56的一个根.事实上,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实数根,则必然有两个实数根,通常记为x1=m,x2=n.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教学说明】以上两例均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选取几个优秀作业和有代表性问题作业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全班同学学习与思考,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教学说明】让学生当堂完成上述练习,达到巩固新知目的.最后全班同学核对答案即可.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交流,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归纳.(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0)中的括号是否可有可无?为什么?(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1”第1,2,3题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2.初步了解形如(x+n)2=p(p≥0)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在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解形如x2=p(p≥0)的方程.【教学难点】把一个方程化成x2=p(p≥0)的形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42=16,(-4)2=16,如果有x2=16,你知道x的值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如果3x2=18呢?【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回顾平方根的意义初步感受利用开平方法求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引入新课.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在类比的基础上感受新知.解:如果x2=16,则x=±4;若3x2=18,则x=6.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思考1 设一个盒子的棱长为xdm,则它的外表面面积为,10个这种盒子的外表面面积的和为,由此你可得到方程为,你能求出它的解吗?解:6x2,10×6x2,10×6x2=1500,整理得x2=25,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5,可以验证,5和-5是原方程的两个根,因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盒子的棱长为5dm,故x=5dm.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用开平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是否正确,是否注意到实际问题的解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取新知.【归纳结论】一般地,对于方程x2=p,(Ⅰ)(1)当p>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Ⅰ)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1p,x2p(2)当p=0时,方程(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0;(3)当p<0时,因为对任意实数x,都有x2≥0,所以方程(Ⅰ)无实数根.思考2对上面题解方程(Ⅰ)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解方程(x+3)2=5?学生通过比较它们与方程x2=25异同,从而获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在解方程(Ⅰ)时,由方程x2=25得x=±5.由此想到:由方程(x+3)2=5,②得x+3=5,即55.③于是,方程(x+3)2=5的两个根为x1525【教学说明】教学时,就让学生独立尝试给出解答过程,最后教师再给出规范解答,既帮助学生形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同时为以后学配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会到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结论】上面的解法中,由方程②得到③,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方程②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教学说明】上述归纳结论应由师生共同探讨获得,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是转化.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解下列方程:(教材第6页练习)(1)2x2-8=0; (2)9x2-5=3;(3)(x+6)2-9=0; (4)3(x-1)2-6=0;(5)x2-4x+4=5; (6)9x2+5=1.解:(1)原方程整理,得2x2=8,即x2=4,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2,即x1=2,x2=-2.(2)原方程可化为9x2=8,即x2=8/9.两边开平方,得x=±223,即x1=223,x2=-223.(3)原方程整理,得(x+6)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6=±3,即x1=-3,x2=-9.(4)原方程可化为(x-1)2=2,两边开平方,得x-1=±2,∴x1=1+2,x2=1-2;(5)原方程可化为(x-2)2=5,两边开平方,得x-2=±5,∴x1=2+5,x2=2-5.(6)原方程可化为9x2=-4,x2=-4/9.由前面结论知,当p<0时,对任意实数x,都有x2≥0,所以这个方程无实根.【教学说明】本例可选派六位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最后师生共同给出评析,完善认知.特别要强调用直接开平方法开方时什么情况下是无实根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8x2-16=0,则x的值是.2.若方程2(x-3)2=72,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是.3.如果实数a、b满足3a+4+b2-12b+36=0,则ab的值为.4.已知方程(x-2)2=m2-1的一个根是x=4,求m的值和另一个根.【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教师可以向学生这样提问:(1)你学会怎样解一元二次方程了吗?有哪些步骤?(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提炼本节知识及方法,感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降次思想方法.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2”第1题.21.2.1配方法(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1.2.2 公式法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 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1.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2.难点与关键: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6x 2-7x+1=0 (2)4x 2-3x=52 解: (1)移项,得:6x 2-7x=-1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76x=-16配方,得:x 2-76x+(712)2 = -16+(712)2(x-712)2 = 25144x-712= ±512 x 1=512+712=7512+=1 , x 2=-512+712=7512-=16(2)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移项;(2)化二次项系数为1;(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二、探索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c=0(a≠0)且b 2-4ac≥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x 2=2b a--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 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ca配方,得:x 2+b a x+(2b a )2=-c a +(2ba )2即(x+2b a)2=2244b ac a - ∵b 2-4ac≥0且4a 2>0∴2244b aca -≥0直接开平方,得:x+2ba即∴x 1x 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4ac≥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1=0 (2)5x+2=3x 2 (3)(x-2)(3x-5)=0 (4)4x 2-3x+1=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解:(1)a=2,b=-4,c=-1b 2-4ac=(-4)2-4×2×(-1)=24>0== ∴x 1x 2 (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5x-2=0a=3,b=-5,c=-2 b 2-4ac=(-5)2-4×3×(-2)=49>0576±= x 1=2,x 2=-13(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11x+9=0a=3,b=-11,c=9 b 2-4ac=(-11)2-4×3×9=13>0∴x=(11)11236--±=⨯ ∴x 1=116+x 2=116-(3)a=4,b=-3,c=1b 2-4ac=(-3)2-4×4×1=-7<0因为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所以方程无实数根. 三、巩固练习教材P 12 练习1 第1题21.2.3 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方程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依据方程特征选择恰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想一想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你能想出解此方程的简捷方法吗?【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方程为10x-4.9x2=0.在学生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出上述方程的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简捷解法为:x(10-4.9 x)=0.∴x =0或10-4.9 x =0,∴x 1=0, x 2=10049≈2.04.从而可知物体被抛出约2.04s后落回到地面.想一想以上解方程的方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归纳为:当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利用a·b=0,则a=0或b=0,把一元二次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解法称为因式分解法.【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归纳总结,既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培养总结化归能力,并从中体验转化、降次的思想方法.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解下列方程:(1)x (x -2)+ x -2=0; (2)5 x 2-2 x -14= x 2-2 x +34.解:(1)因式分解,得(x-2)(x+1)=0.故有x-2=0或x+1=0.∴x1=2, x2=-1. (2)原方程整理为4x 2-1=0.因式分解,得(2x +1)(2x-1)=0.∴2x+1=0或2x-1=0.∴x 1=-12, x 2=12.想一想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解决吗?如果可以,请比较它们与因式分解法的优缺点.【归纳结论】1.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公式法可直接套用公式;因式分解法要先使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能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解因式,从而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为0,达到降次目的,从而解出方程;2.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而因式分解法则只适用于某些一元二次方程,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因式分解法来求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2x-2)(3x-4)=0,∴2x-2=0或3x-4=0B. (x+3)(x-1)=1,∴x+3=0或x-1=1C.(x+2)(x-3)=6,∴x+2=3或x-3=2D. x(x+2)=0,∴x+2=02.当x= 时,代数式x2-3x的值是-2.3.已知y=x2+x-6,当x= 时,y的值等于0.当x= 时,y的值等于24.(注:4~5题为教材第14页练习)4.解下列方程:(1)x2+x=0; (2)x2-23x=0;(3)3x2-6x=-3; (4)4x2-121=0;(5)3x(2x+1)=4x+2; (6)(x-4)2=(5-2x)2.5.如图,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扩大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教学说明】针对所设置的作业,可因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的学习,激发学习热情.【答案】1.A 2.1或2 3.2或-35或-6 4~5略.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优缺点?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说明】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的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查漏补缺,完善认知.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2”第6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 2.1.2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上册 2.1.2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上册 2.1.2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上册2.1.2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上册2.1.2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2.1.2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

2.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1.下列x的值是方程3x2—5x—2=0的解的是( )A、-1B、0 C、2 D、52。

已知一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米,面积为12米2。

若设此长方形的宽为x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是。

它的解是()A、—2 B、0 C、1 D、3活动内容2: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购物街”节目中,猜价格,拿东西,只要猜出的价格在主持人展示某商品价格的区间内,就可以把产品拿走.这个节目实质上是猜商品的价格区间游戏,对游戏者很是诱惑.生活中的这种估算思想在我们的数学计算中也经常使用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

处理方式:对于第1、2题先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心目中的答案,然后教师找几位学生说一下他们的做法并让说出这样做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这两题明确判断方程的解可以用代入法检验,只要看它能否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即可,再通过回顾中央二套"购物街"节目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估算问题处处存在.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阅读下面内容并回答问题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宽为5m ,先准备在地面正中央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如图,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处理方式:让学生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追问以下问题:(1)你能求出x 吗?怎么去估计x呢?(2)x 可能小于等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

2020-2021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全国

2020-2021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全国

方程教案1 (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过程与方法】1.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他三种特殊形式.3.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情感态度】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问题)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高为2m,设计者当初设计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即下部高度的平方等于上部与全部的积,如果设此雕像的下部高为x m,则其上部高为(2-x)m,由此可得到的等量关系如何?它是关于x的方程吗?如果是,你能看出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吗?二、探索新知x222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x x,即2240x x.显然这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x的最高次数为2,这类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探究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角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方程教案1 (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学生讨论:如果设四角折起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制成的无盖方盒的底面长为多少?宽为多少?由底面积为3600m 2可得到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讨论结果: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100-2x )cm , 宽为(50-2x )cm.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m 2,得(100-2x )(50-2x )=3600.整理,得2430014000x x .化简得2753500x x .由次方程可以得出所切正方形的具体尺寸. 探究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建模过程:(1)这次比赛共安排多少场?(2)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则每个队与其他几个队各赛一场?这样共应有多少场比赛?(3)由此可列出的方程是什么?化简后的方程是什么?讨论结果:全部比赛的场数为4728.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x -1)个队各赛一场,因为甲队对乙队的比赛和乙队对甲队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全部比赛共112x x 场.列方程11282x x .整理,得2112822x x .化简,得256x x ,即2560x x .观察思考,口答下面的问题:(1)上面的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 ;(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归纳总结像这样,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200ax bx c a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想一想方程教案1 (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能为0?在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a 、b 、c 一定是正数吗?探究问题3 探究问题2中可以看出,由于参赛球队的支数x 只能是正整数,由此可列由上表可得,当x =8时,2560x x ,所以x =8是方程2560x x 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学生思考方程2560x x 有一个根为x=8,它还有其他的根吗?当x =-7时,256x x 497560,故x=-7也是方程2560x x 的一个根. 归纳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实数根,则必然有两个实数根,通常记为1x a ,2x b . 三、掌握新知例1 求证:关于x 的方程22817210m m x mx ,不论m 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m 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28170m m 即可.证明:2281741m m m ∵240m , ∴2410m ,即2410m .∴不论m 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 将方程3152x 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200ax bx c a.因此,方程3152x x x方程教案1 (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去括号,得233510x x 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38100x x .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四、巩固练习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2370x ,②20?ax bx c ,③2251?x x x ,④2530x x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已知方程2560x mx 的一个根是3x ,则m 的值为________.3.关于x 的方程2130a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答案:1.A 2.-13 3.a ≠1 4.(1)24250x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25;(2)221000x x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12,常数项为-100.五、归纳小结1.本节课要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0ax bx c a 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1.1中选取.※教学反思※1.注重知识的前后练习,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教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方程教案1 (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知识.4.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大胆猜测,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总2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 晋公庙中学数学组学习目标: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的分析,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2.通过分析方程的特点,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归纳分析的能力 3.会说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 二、自学指导:1、自主学习:自学课本31页至32页内容,独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1)情境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一个面积为120 m 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 。

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未知数列方程。

你能将方程化成ax 2+bx+c=0的形式吗?阅读课本P48,回答问题: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2)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项及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及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合作交流:1.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举例:1)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图所示,它的长为8m ,宽为5m ,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 2,那么花边有多宽?列 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2)求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如果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 ,列 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3)如图,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列出方程并化简。

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m ,列 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

2.知识梳理: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强调三个特征:①它是______方程;②它只含______未知数;③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8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在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项.2)几种不同的表示形式:①ax 2+bx+c=0 (a ≠0,b ≠0,c ≠0) ② ___________ (a ≠0,b ≠0,c=0) ③____________ (a ≠0,b=0,c ≠0) ④___________ (a ≠0,b=0,c=0) 三、当堂训练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发落实双基为起点,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的能力,重视知识和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无论 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作业的布置上,我注意分层次教
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我在活动中大胆地
让学生自主完成,先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让学生 带着问题去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有目的,就会事 半功倍。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了展。也符合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产量为 a,翻一番的意思就是 a 变为 2a,那么 (1)用代数式表示 2006 年的产量; (2)2007 年蔬菜的产量比 2005 年增加了 2x,对
吗?为什么?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方程 a(1+x)2=2a 整理得,x2+2x-1=0…………① 二、通过得出的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与以前所
通过这节课的点评与自我反思,以后要在师生交流 方面都下工夫,重视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一点"自主" 学习的时间,同时加强板书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 实效"。
学生练习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 系数、常数项:(由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 让学生找出错误理由.) (1)x2 十 3x 十 2=O (2)x2—3x 十 4=0; (3)3x2-5=0 (4)4x2 十 3x—2=0; (5)3x2—5=0; (6)6x2—x=0。 讲解例 1 后学生练习 1、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 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⑴2(x2-1)=3x ⑵3(x-3)2=(x+2)2+7 六、设计简单练习题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为后面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 例 1 把方程 3x(x-1)=2(x 十 2)—4 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 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含义;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判别式和求解方法;4.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4.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式;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四、教学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九年级上册》;2.讲台、黑板等教学工具;3.实际问题解决的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并重点解释方程中各项的含义。

3. 解的判别式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判别式的意义。

通过实例演示,说明判别式对于判断方程的解有何作用。

4. 解的求解方法从课本中选择几个典型的一元二次方程,讲解求解方法,并鼓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思考并解答问题。

5. 实际问题应用介绍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得出答案。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2.思考并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2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2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2篇)数学想要拿高分,练习题训练是少不了的,本文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2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

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 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2.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通过掌握形如(x+m)2=n(n≥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导入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实例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3.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方程思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在总体设计思路上,本章遵循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首先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建立有关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其各种解法,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讲,第1节通过丰富的实例,如“地毯四周有多宽”“梯子的底滑动多少米”等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第2~4节通过具体方程逐步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第5节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第6节再次通过几个问题情境加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他有关的概念.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难点】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实际问题.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相关知识.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5.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方程的解与实际问题的解的区别.1.联系已有的相关知识,如一次方程、方程组,以及函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和能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渗透“降次”的转化思想,体会不同解法的优缺点与相互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与扎实的运算功底,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不要以繁、难、偏、旧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题材.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了教学,应适当添加习题,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情况与系数的关系.3.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为了后续学习(包括初、高中函数的学习)的方便,可根据学生情况,在教学中安排1-2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简单探究活动.4.对于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建议老师们应以至少一节课的内容加以补充,添加适当的习题.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课时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过程,增进对方程的解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过程.2.正确识别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第课时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模型.【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0”,“项”和“系数”.【教师准备】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导入一: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 m,宽为5 m,现准备在地面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 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如图所示),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如果设所求的宽度为x m,那么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导入二:观察下面等式:102+112+122=132+142.你还能找出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如果将这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设为x,那么怎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余四个数?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导入三:如下图所示,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你能计算出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的距离吗?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m,那么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教师给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三个实例,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列方程的一般思路,为概念的提出赋予实际的意义.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思路一(8-2x)(5-2x)=18;x2+(x+1)2+(x+2)2=(x+3)2+(x+4)2;(x+6)2+72=102.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上面的方程经过整理后都是只含有—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 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拓展] 符合一元二次方程即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③是整式方程.我们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设计意图] 在方程的比较中得到概念,能够体现出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思路二下面给出的方程与我们学习过的方程存在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x-4)2+(x-2)2=x2;(30-2x)(20-2x)=200.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①相同点:都是整式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不同点:一元一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而这些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问题: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你能给这样的方程起个名字吗?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填写下面的空格: 像这样,等号两边都是式,只含有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强调: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且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属于一元方程.【师生活动】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下列方程,然后判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2+2x-4=0;(2)3x3+4x=9;(3)3y2-5x=7;(4)3x2+x =1;(5)y2-3y=0;(6)x25=1.【师】大家先观察这六个方程,它们都是整式方程吗?如果不都是,请告诉老师,哪个方程不是整式方程?【生】(4)不是整式方程.【师】哦,你真棒!方程(4)不是整式方程,那它肯定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好,我们把它排除.接下来,大家继续观察,告诉老师,哪些方程不是一元的?【生】(3)不是一元的.【师】嗯,很好!方程(3)含有x和y两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的,那它也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好,排除它.我们继续观察,谁能告诉老师,哪些方程不是二次方程?【生】(2)不是二次方程.【师】很好!方程(2)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3,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说的很棒!将它排除.现在剩下了方程(1),(5),(6),观察一下它们都具备一元二次方程定义里面的三要素吗?【生】具备.【师】嗯,最终我们可以确定方程(1),(5),(6)是一元二次方程.教师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讲解,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定义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可使学生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定义中的三要素,实现对定义由认识、记忆到理解、掌握的过渡,以达到质的飞跃.二、例题讲解(1)2x-13x2-√32=0;(2)2x2-x+5=0;(3)ax2+bx+c=0;(4)4x2-1x+7=0.解:(1)(2)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方程(3)中的a等于0时,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4)不是整式方程,所以(3)和(4)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把方程3x(x-1)=2(x+2)+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x2-3x=2x+4+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2-5x-1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的讲评,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相关概念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拓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1)“a≠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方程ax2+bx+c=0只有当a≠0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当a=0,b≠0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变为一般形式.(3)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是在一般形式下定义的,所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时,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4)要分清二次项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与一次项系数.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1.下列6个方程:(1)3x+2=1x2;(2)√x+y=5;(3)y2+2x-3=0;(4)mnx2+(m+n)x+1=0;(5)x2-2√3x+4=3+y+3=0.0;(6)1x2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填序号)解析:一元二次方程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③是整式方程.故只有(1)(5)是一元二次方程.故填(1)(5).2.将方程3x2=5x+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注意移项时要注意变号,答案为3x2-5x-2=0.故填3x2-5x-2=0.3.一元二次方程2x2+4x-1=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之和为.解析: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为-1,所以它们的和为2+4+(-1)=5.故填5.4.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x2+5x=2 B.√2x3+7x-2=0A.13C.x2+1x2=3 D.7x-15=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观察选项,只有A中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故选A.第1课时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例题讲解例1例2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2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32页习题2.1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2.将方程-5x2+1=6x化成一般形式为.3.将方程(x+1)2=2x化成一般形式为.4.方程2x2=-8化成一般形式后,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5.方程5(x2-√2x+1)=-3√2x+2的一般形式是,其二次项是,一次项是,常数项是.【能力提升】6.若ab≠0,则1x x2+1xx=0的常数项是.7.若方程ax2+5=(x+2)(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 .8.关于x的方程(m-4)x2+(m+4)x+2m+3=0,当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是一元一次方程.【拓展探究】9.已知关于x的方程(k-2)x2-kx=x2-1.(1)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答案与解析】1.ax2+bx+c=0(a,b,c为常数,a≠0)(解析:要注意不能漏掉括号内的条件.)2.-5x2-6x+1=0(解析:要注意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是5x2+6x-1=0.)3.x2+1=0(解析:也可以是-x2-1=0.)4.0 8(解析:整理成一般形式为2x2+8=0,没有一次项,故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8.)5.5x2-2√2x+3=0 5x2-2√2x 36.07.≠1(解析:先整理成一般形式,即(a-1)x2-x+7=0,再使二次项系数不为0,则a≠1.)8.m≠4 m=49.解:方程可化为(k-3)x2-kx+1=0.(1)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则k-3≠0,即k≠3. (2)若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得k=3.则{x-3=0,x≠0,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中,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的问题出发,观察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对于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感觉困难不大,但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部分学生容易忽略符号,作为第一次学习,这是难免的.本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推导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先从具体的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使用价值,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随堂练习(教材第32页)1.解:(答案不唯一)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x,x+1(x>1),根据题意,得(x-1)2+x2=(x+1)2,化成一般形式为x2-4x=0.鼓励学生选定不同的量设为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2.解:(答案不唯一)原方程可以化为5x2+36x-32=0,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系数是36,常数项是-32.习题2.1(教材第32页)1.解:(1)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 m(x>0),根据题意,得(x+5)(x+2)=54,即x2+7x-44=0. (2)设三个连续整数依次为x,x+1,x+2,根据题意,得x(x+1)+x(x+2)+(x+1)(x+2)=242,即x2+2x-80=0.允许学生选择不同量作为未知数,但要求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解:(答案不唯一)如下表所示:方程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3x2=5x-1 3x2-5x+1=0 3 -5 1(x+2)(x-1)=6 x2+x-8=0 1 1 -84-7x2=0 7x2-4=0 7 0 -43.解:设竹竿长为x尺,则门框宽为(x-4)尺,门框高为(x-2)尺,根据题意,得x2=(x-4)2+(x-2)2,即x2-12x+20=0.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在八年级已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经历过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已理解了“元”和“次”的含义,具备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能.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已知关于x的方程(2a-4)x2-2bx+a=0.求满足下列条件时a,b的取值范围.(1)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解析〕观察所给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确定a,b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得2a-4≠0,即a≠2.所以当a≠2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由题意,得{2x-4=0,-2x≠0,解得a=2,b≠0.所以当a=2且b≠0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策略]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应抓住其中本质的东西,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分别是2和1.第课时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通过具体实例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经历方程的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的解的认识,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重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师准备】预设课堂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导入一: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用估算的方法计算一些问题.那么,你能估算方程2x2-13x+11=0中x的取值范围吗?导入二: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如右图所示),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如果设所求的宽度为x m,那么列出的方程为(8-2x)(5-2x)=18,你能估算出x大约是多少吗?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引例思路一(1)x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分析:因为40 m2>18 m2,所以x不可能小于0,因为8-2x,5-2x都是大于0的,所以x不可能大于4,也不可能大于2.5.(2)你能确定x的大致范围吗?分析:x的大致范围是0到2.5之间.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精确度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讨.(3)计算,填写下表:x 0 0.5 1 1.5 2 2.5(8-2x)(5-2x) 40 28 18 10 4 0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如果宽度大于1,那么地毯的面积会小于18,不符合要求.如果宽度小于1,那么地毯的面积会大于18,也不符合要求.(4)你知道所求宽度x(m)是多少吗?你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交流.提示:通过表格的计算可以知道所求的宽度的大致范围,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方法可以求出具体的宽度.思路二(1)确定大致范围.因为40 m2>18 m2,所以x不可能小于( ),因为8-2x,5-2x都是大于0的,所以x不可能大于( ),综合以上,分析x的大致范围是( )到( )之间.(2)比较精确地估算.填写下表后思考:x 0 0.5 1 1.5 2 2.5(8-2x)(5-2x)当x取0.5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当x取1.5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前面的发现,你怎样更精确地确定宽度的范围?2.做一做在前一节课的问题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2+72=102,即x2+12x-15=0.(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分析:若底端也滑动了1 m,此时(1+6)2+72<102,因此滑动的距离是大于1 m的.(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吗?可能是3 m吗?为什么?分析: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下表,根据表格可知,x 0 0.5 1 1.5 2 3x2+12x-15 -15 -8.75 -2 5.25 13 30如果底端滑动的距离是2 m或者3 m,那么x2+12x-15的值都大于0,即(x+6)2+72>102,所以底端滑动的距离小于2 m.(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x的取值范围大致是1<x<1.5,但这还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字.(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下表:x 1.1 1.2 1.3 1.4x2+12x-15 -0.59 0.84 2.29 3.76根据上表思考:当x取1.3和1.4的时候,哪个数字更接近真实值?(1.3更接近)当x取1.2和1.3的时候,哪个数字更接近真实值?(1.2更接近)当x取1.1的时候,与真实值是什么关系?(小于真实值)当x取1.2的时候,与真实值是什么关系?(大于真实值)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x的取值范围是1.1<x<1.2.所以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知识拓展] 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思路: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一般形式:ax2+bx+c=0(a≠0),分别将x1,x2代入等式左边,当获得的值为一正、一负时,方程必定有一根x0,而且x1<x0<x2.这是因为当a x12+bx1+c<0(或>0)而a x22+b x22+c>0(或<0)时,在x1到x2之间由小变大时,ax2+bx+c的值也将由小于0(或大于0),逐步变成大于0(或小于0),其间ax2+bx+c的值必有等于0的时候,此时的x的值就是原方程的根x0.1.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方程解的大致范围.一般采用“夹逼法”,选取的未知数数值计算的结果的绝对值越接近0,这个数值就越接近未知数的真实值.2.采用“夹逼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1)将方程变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程的解的大致范围;(3)根据方程的解的大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取一个整数值,然后把这个值代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进行验证,看是否能使方程左边代数式的值为0,如果为0,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如果不为0,那么根据这个整数再找出一个使方程左边的值最接近于0但小于0的整数,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的整数部分;(4)保留整数部分不变,小数部分可参照求整数部分的方法进行,以此类推可得出该方程更准确的近似解.1.根据下表,判断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的一个解x的范围是( )x 3 3.23 3.24 3.25 3.26ax2+bx+c -0.07 -0.06 -0.02 0.03 0.09A.3<x<3.23B.3.23<x<3.24C.3.24<x<3.25D.3.25<x<3.26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x的值由3.24变化到3.25时,ax2+bx+c的值由-0.02变化到0.03,所以在3.24到3.25之间存在一数值,使ax2+bx+c的值等于0.故选C.2.用22 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15 cm2的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cm,则x的大致范围是( )A.x>0B.0<x<1C.1<x<2D.2<x<3解析:对于实际问题的近似解的问题,应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其解的大致范围,再通过具体计算进行“夹逼”,逐步获得其近似解,“夹逼”思想是近似计算的重要思想.由题意可列出方程(11-x)x=15,整理得x2-11x +15=0,估算此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范围如下表所示:x 0 1 2 3 4x2-11x+15 15 5 -3 -9 -13由此可知,当x在1~2之间取某一值时,x2-11x+15可能等于零.故选C.3.如图所示,某大学为改善校园环境,计划在一块长80 m,宽60 m的长方形场地的中央建一个长方形网球场,网球场占地面积为3500 m2,四周为宽度相等的人行道,设人行道的宽为x m.(1)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吗?(2)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3)x可能大于40吗?可能大于30吗?说说你的理由;(4)你知道人行道的宽x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求解过程.解:(1)由题意得,网球场的长和宽分别为(80-2x)m,(60-2x)m,则可列方程(80-2x)(60-2x)=3500,整理得x2-70x+325=0.(2)x的值不可能小于0,因为人行道的宽度不可能为负数.(3)x的值不可能大于40,也不可能大于30,因为当x>30时,网球场的宽60-2x<0,这不符合实际,当然x更不可能大于40.(4)由上面分析可知,x的大致范围应为0<x<30,在这个范围内估算方程的近似解如下表所示:x 2 3 4 5 6 7 …x2-70x+325 189 124 61 0 -59 -116 …显然,当x=5时,x2-70x+325=0.因此,人行道的宽度应为5 m.第2课时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引例(2)做一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5页习题2.2.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精确到0.01),判断方程x2+5x-3=0的一个解x的范围是( )x 0.00 0.25 0.50 0.75 1.00x2+5x-3 -3.00 -1.69 -0.25 1.31 3.00A.0.00<x<0.25B.0.25<x<0.50C.0.50<x<0.75D.0.75<x<1.002.小颖对一元二次方程(8-2x)(5-2x)=18的根做了如下表所示的估计:x 0 1 2 3(8-2x)(5-2x) 40 18 4 -2由表格可知,此方程的一个根为( )A.0B.1C.2D.33.根据方程x2-3x-5=0可列下表,则x的取值范围是( )x -3 -2 -1 … 4 5 6x2-3x-5 13 5 -1 …-1 5 13A.-3<x<-2或4<x<5B.-2<x<-1或5<x<6C.-3<x<-2或5<x<6D.-2<x<-1或4<x<54.根据下表可知,方程x2+2x-10=0的一个近似解为.x …-4.1 -4.2 -4.3 -4.4 -4.5 …x2+2x-10 …-1.39 -0.76 -0.11 0.56 1.25 …【能力提升】5.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精确到0.001),猜想方程x2+2x-100=0的一个根大约是( )x 9.030 9.040 9.050 9.060 9.070x2+2x-100 -0.399 -0.198 0.003 0.204 0.405A.9.025B.9.035C.9.045D.9.0556.观察下表:x 0 0.5 1 1.5 2 2.5 3 3.5 45x2-24x+28 28 17.25 9 3.25 0 -0.75 1 5.25 12从表中你能得出方程5x2-24x+28=0的根是多少吗?如果能,写出方程的根;如果不能,请写出方程根的取值范围.【拓展探究】7.某校矩形操场的长比宽多14 m,面积是3300 m2,求操场的宽的取值范围(精确到十分位).【答案与解析】1.C(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x的值由0.50变化到0.75时,x2+5x-3的值由-0.25变化到1.31,所以在0.50到0.75之间存在一数值,使x2+5x-3的值为0.故选C.)2.B(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x的值等于1时,(8-2x)(5-2x)的值等于18,所以方程(8-2x)·(5-2x)=18的一个解为x=1.故选B.)3.D(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x的值由-2变化到-1时,x2-3x-5的值由5变化到-1,所以在-2到-1之间存在一数值,使x2-3x-5的值等于0,同理,当x的值由4变化到5时,x2-3x-5的值由-1变化到5,所以在4到5之间存在一数值,使x2-3x-5的值等于0.故选D.)4.-4.3(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x=-4.3时,x2+2x-10的值更接近于0,所以方程x2+2x-10=0的一个近似解为-4.3.)5.C(解析:由表格可得,在9.040到9.050之间存在使方程x2+2x-100=0成立的x的值.故选C.)6.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当x=2时,5x2-24x+28=0,故方程5x2-24x+28=0有一个根是x=2.又因为当x=2.5时,5x2-24x+28=-0.75,当x=3时,5x2-24x+28=1,故一元二次方程5x2-24x+28=0的另一个根的取值范围是2.5<x<3.7.解析:先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列表、取值、计算,缩小范围,确定符合题意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解:设操场的宽为x m,则长为(x+14)m,根据题意得x(x+14)=3300,整理得x2+14x-3300=0.列表如下:x 50 50.1 …50.8 50.9 51x2+14x-3300 -100 -88.59 …-8.16 3.41 15所以宽的取值范围是50.8 m~50.9 m.课堂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独到见解以及出现的思维误区,这样可以使得老师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地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体会方程解的含义.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并探索求解的过程,防止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只注重数据的计算,而忽略了对数据特点的分析,忽视了探求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