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巩固练习_归纳与类比_基础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说课稿新版湘教版20210428258
提公因式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这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提公因式法》第一课时。
学习因式分解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
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B: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并在具体问题中,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C: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要培养大家合作交流意识。
二、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章教材介绍了最基本的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应用公式法.每一节课的引入,立足渗透类比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如类比因数分解的意义导入因式分解的意义等.另外本章的设计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如观察多项式x2- 25和9x2- y2,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将它们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等,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类比、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变形关系,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本章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突出:通过因数分解与因式分解的类比,让学生体会、理解、认识因式分解的意义;设置了对比整式的乘法来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这种逆向恒等变形的价值;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分解因式的作用主要是为后继学习方程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作准备,虽然内容简单,课时也较少,但是,分解因式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整式乘法的逆过程的思考并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也是我们处理一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人们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目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像出相应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毫升)的空间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归纳与类比、猜想与验证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形体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正方体的比较,对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和理解。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5、进率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侧面展开图。
2、方法的灵活性,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感知“大小”的正确程度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5、进率的推导过程及正确换算四、教学课时:13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第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时目标1.明确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2.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3.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认同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课时活动设计出示番茄果实的表皮细胞和果肉细胞的图片,提出问题:番茄果实不同部位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各有什么功能?吃番茄时,番茄酸甜的汁液来自哪些细胞?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白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植物体组织和器官的形成都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出示一株番茄植株的图片,提出问题:番茄植株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结合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回答问题:番茄植株是由器官构成的。
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回答问题,培养类比的科学思维。
让学生明确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为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器官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种器官。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植物器官及其功能的理解。
植物体的器官是否也像动物一样,由各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呢?如果是的话,有哪些组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48页内容,分析总结植物的不同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如下:1.保护组织:组织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作用。
2.薄壁组织: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3.输导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包括导管和筛管。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4.机械组织:组织细胞的细胞壁厚,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5.分生组织: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并分化成其他组织。
举例说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举例说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举例说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归纳推理:鸡蛋是圆的,鸭蛋是圆的,好像没见过不圆的鸟蛋,所以鸟蛋是圆的。
演绎推理:既然蛋是圆的,那么你说的新发现的那个什么史前大恐龙的蛋肯定也是圆的,我根本不用去看就知道。
类比推理:看,地球和细胞多相似啊,细胞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那么地球也差不多得分这么几层,果不其然:地壳、地幔地核。
我们小单位勾心斗角,那么其他什么大单位肯定也差不多了,只是程度有深浅而已,所以别因为不适应勾心斗角去换工作了
1、从推理形式上看,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类比推理,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归纳推理,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2、演绎推理(含完全归纳推理)属于必然性推理.就是前提真,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必然真.归纳推理(不含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性推理.就是前提真,推理形式正确,结论未必真.
3、举例:演绎推理:“凡是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石是艺术家。
”归纳推理:“杨树有光合作用,槐树有光合作用,榆树有光合作用,杨树、槐树、榆树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所以,绿色植物都有光合作用.”类比推理:“这篇小说只有1000字,文字很流畅,这篇小说得奖了.你写的这篇小说也是1000字,文字也很流畅,因此也一定能得奖.”。
人教版l六年级 上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教案 第四单元 比
单元主备人:环节二: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理解比的意义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的只数的比是( )。
2.长方形的长是3dm 。
宽12cm ,长与宽的比是( )。
3.一本书读了55页,还剩45页没有读,已读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 ) 知识点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0.25:5 840:140 61∶920.72:0.9 10:0.02 74:15 8m :10dm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2.强调学生先独立观察明白题意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
4.教师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学生活动:1.认真看题思考后独立完成。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
学生完成练习后,自主讨论,总结要怎样才能不易出错。
3.集体纠正。
活动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深刻理解你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环节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1.写出下面各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2.货车3小时行驶210 km ,客车3小时行驶240 km 。
货车和客车的时间比、速度比和路程比分别是多少? 二、拓展练习小强的身高是1m ,爸爸的身高173cm 。
小强说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小强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少?教师活动:1.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看题思考后独立完成。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修改作业,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检查签字2、巩固作业完成10道关于比的应用的计算。
3、提升作业教材56页8-9题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检查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签字。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一)基础巩固1.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 )A.都是或然的B.都是必然的C.前者是或然的,后者是必然的D.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或然的【答案】D【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而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据此可以排除A、B、C。
故选D。
2. “甲会英语、乙会英语、丙会日语、丁会法语,而他们都是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
”根据上述情况,若运用归纳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W厂有的厂级领导干部会英语B.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C.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外语D.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日语和法语【答案】C【解析】归纳推理以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题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相对于外语来说都是个别与特殊,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3. “在我们班上,我不会讲日语,你不会讲日语,小丽不会讲日语,小强也不会讲日语,所以我们班没有人会讲日语。
”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联言推理C.完全归纳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答案】D【解析】从班上某些人不会讲日语的若干个别情况,概括得出全班没有人会讲日语的一般性结论,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D符合题意。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4.人们会在夏天雨后,发现天空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虹。
后来,人们在早晨的露水珠里看到了七色彩带,在瀑布溅起的水花里、在船桨打起的浪花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
这些场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阳光穿射过水珠。
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七色彩虹出现的原因。
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答案】A【解析】人们在不同场合看到七色彩虹,唯一的共同因素是阳光穿射过水珠,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七色彩虹出现的原因。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课时目标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会用数学的思维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学习难点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相关计算.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教师简述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出课本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工作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解:103×1015=1018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较大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问题1:对于上一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应如何列式?学生动笔列式,大部分学生可以列出.追问:其中1015中“10”“15”“1015”分别叫做什么?“101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问题2:1015×103等于多少?学生小组讨论,展示计算过程.1015×103=(10×…×10) 15个10×(10×10×10)=10×10×…×10 18个10=1018.追问1: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23×22.学生快速计算,展示结果.解:23×22=2×2×2×2×2=25追问2:请同学们观察上面各算式的左右两边底数、指数的关系,猜一猜:a m ·a n 的结果(m ,n 都是正整数)师生根据乘方的意义共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教师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a m ·a n =a m +n (m ,n 都是正整数).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追问3: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小组合作,验证结论,并点名展示.a m ·a n ·a p =a m +n +p (m ,n ,p 都是正整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幂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结果.再观察、比较得到等号左右两边底数、指数的关系.通过猜想、验证,抽象概括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能力,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明白算法和算理.适当拓展,为发展学生思维助力.典例精讲例1计算:(1)x 2·x 5;(2)a ·a 6.解:(1)x 2·x 5=x 2+5=x 7.(2)a ·a 6=a 1+6=a 7.教师总结点拨:不要忽略指数是“1”的因式,如a ·a 6≠a 0+6.例2计算:(1)(b +2)3(b +2)4(b +2);(2)-x 6·(-x )10.解:(1)原式=(b +2)3+4+1=(b +2)8.(2)原式=-x 6+10=-x 16.小组合作完成,并选小组代表上台板演.教师讲解,并让学生理解:底数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通常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来运算.把不同底数幂转化为同底数幂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例3已知:a m=4,a m+n=20,求a n的值.解:a m+n=a m·a n(逆运算)=4×a n=20,所以a n=5.师生共同解答,并总结:当幂的指数是和的形式时,可以逆运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将幂指数和转化为同底数幂相乘,然后把幂作为一个整体,带入变形后的幂的运算式中求解.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板书过程并着重让学生说明是不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是多少,指数是多少,引导学生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通过计算,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的同时,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转化为指数相加运算的思想.巩固训练1.x3·x2的运算结果是(C)A.x2B.x3C.x5D.x62.若a n-2·a n+1=a11,则n=6.3.计算:(1)x n·x n+1;(2)(x+y)3·(x+y)4.解:(1)原式=x n+n+1=x2n+1.(2)原式=(x+y)3+4=(x+y)7.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明确学习重点.课堂8分钟.1.教材第104页习题14.1第1题(1)(2)和第2题(1).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14.1.2幂的乘方课时目标1.理解幂的乘方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运算、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2.类比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学习幂的乘方的法则,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体验数学的化归思想.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重点理解幂的乘方性质.学习难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及灵活应用.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问题1:叙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问题2:请口答下列各题:(1)33×35;(2)y2·y;(3)a m·a2.设计意图:通过点名学生回答,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通过口算,既检验了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也为学习本节课知识打下基础.探究新知问题3:请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1)(32)3=32×32×32=3(6).(2)(a2)3=a2·a2·a2=a(6).(3)(a m)3=a m·a m·a m=a(3m)(m是正整数).追问1:(a m)3底数是a,底数是什么形式?追问2:观察计算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根据规律猜想幂的乘法法则.学生口述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到(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教师讲述:规律的正确性需要严谨的证明,如何把特殊一般化,常用的方法是用字母去表示数.追问3:试着证明你的猜想.设计意图:问题3引导学生根据幂的意义,将幂的乘方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追问1、2让通过观察底数、指数的变化,猜想幂的乘方法则.追问3让学生类比问题3计算,并小组内交流.通过问题推进探索规律,让学生自主构建获得新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符号意识.典例精讲例1计算:(1)(103)5;(2)(a2)4;(3)(a m)2;(4)-(x4)3.解:(1)原式=103×5=1015.(2)原式=a2×4=a8.(3)原式=a m·2=a2m.(4)原式=-x4×3=-x12.例2计算:(1)[(x+y)2]2;(2)[(-x)4]3.解:(1)原式=(x+y)2×3=(x+y)6.(2)原式=(-x)4×3=(-x)12.设计意图: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一定不要将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在幂的乘方中,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在运算时,注意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同时注意“负号”.将底数由单项式变式为多项式,在思考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悟整体思想.巩固训练1.计算:(1)(x4)3·x6;(2)(y4)2+(y2)3·y2.解:(1)原式=x4×3·x6=x12·x6=x18.(2)原式=y4×2+y2×3+2=y8+y8=2y8.教师点拨:与幂的乘方有关的混合运算中,一般先算幂的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已知10m=3,10n=2,求下列各式的值.(1)103m;(2)102n;(3)103m+2n.解:(1)原式=(10m)3=33=27.(2)原式=(10n)2=22=4.(3)原式=103m ×102n =27×4=108.3.已知2x +5y -3=0,求4x ·32y 的值.解:∵2x +5y -3=0,∴2x +5y =3.∴4x ·32y =(22)x ·(25)y =22x ·25y =22x +5y =23=8.教师点拨:此类题的关键是逆用幂的乘方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将所求值的式子正确变形,然后代入已知条件求值即可.4.比较3500,4400,5300的大小.解:3500=35×100=(35)100=2431004400=44×100=(44)100=2561005300=53×100=(53)100=125100∵256100>243100>125100,∴4400>3500>5300.教师点拨:比较底数大于1的幂的大小的方法有两种:1.底数相同,指数越大,幂就越大;2.指数相同,底数越大,幂就越大.设计意图:使帮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小结运算种类公式法则中运算计算结果底数指数同底数幂乘法a m ·an =a m +n 乘法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a m )n =a mn乘方不变指数相乘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明确学习重点.课堂8分钟.1.教材第104页习题14.1第1题(3)(4)(6)第2题(4).2.七彩作业.14.1.3积的乘方1.利用几何图形,探索积的乘方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语言、符号表达能力,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2.能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3.通过探究学习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的理解及其应用.积的乘方推导过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运算法则,你能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吗?教师总结,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学生口答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运算法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知识储备,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探究新知问题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a,求该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展示结果.教师记录:有学生列式(2a)2,有学生列式2a×2a.追问1:根据正方形面积的意义,判断(2a)2与2a×2a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2a)2=2a×2a.问题2:2a×2a=2×2×a×a依据(乘法交换律)=22×a2依据(乘法结合律)=4a2.所以(2a)2=4a2.师生共同探索,用几何图形验证上面等式.(2a)2=4a2.猜想:(3×4)2和32×42相等吗?学生通过计算,发现(3×4)2=32×42.追问2:观察(2a)2和(3×4)2,它们底数分别是什么?学生口答:2a和3×4.追问3:接着观察(2a)2=4a2,(3×4)2=32×42,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口述规律.追问4:你能用符号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书写,教师板书在黑板上:(ab)n=a n b n(n是正整数).追问5:你能将上述发现的规律推导出来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证明,并小组交流,教师板书证明过程.(ab)n=(ab)·(ab)…(ab)=a·a…a·b·b…b=a n b n.设计意图: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预设得到两种不同的形式.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判断每一步的依据,使学生明白算理.通过两个例子,学生初步获得结论,用符号概括出所发现的规律.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概括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学生探索类似知识提供了研究方法.典例精讲例1计算:(1)(3x)2;(2)(-2b)5;(3)(-2xy)4;(4)(3a2)n.解:(1)原式=32x2=9x2.(2)原式=(-2)5b5=-32b5.(3)原式=(-2)4x4y4=16x4y4.(4)原式=3n(a2)n=3n a2n.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1)23×53;(2)(0.125)2023×82024.解:(1)原式=(2×5)3=103=1000.(2)原式=(0.125)2023×82023×8=(0.125×8)2023×8=8.教师点拨:逆用积的乘方公式a n·b n=(ab)n,要灵活运用,对于不符合公式的形式,要通过恒等变形,转化为公式的形式.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解答,通过针对性练习,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知识点,实现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用学生熟悉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简便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乘方的逆运算,形成简便运算意识,有效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巩固训练1.计算(-x2y)2的结果是(A)A.x4y2B.-x4y2C.x2y2D.-x2y2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C)A.x·x2=x2B.(xy)2=xy2C.(x2)3=x6D.x2+x2=x43.计算:(1)2(x3)2·x3-(3x3)3+(-5x)2·x7;(2)(3xy2)2+(-4xy3)·(-xy).解:(1)原式=2x6·x3-27x9+25x2·x7=2x9-27x9+25x9=0.(2)原式=9x2y4+4x2y4=13x2y4.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查漏补缺.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积的乘方法则:(ab)n=a n·b n(n是正整数).注意点:(1)注意防止符号上的错误;(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明确学习重点.课堂8分钟.1.教材第104页习题14.1第1题(5)第2题(2)(3).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14.1.4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课时目标1.理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运算.2.经历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和转化思想.3.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学习重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学习难点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教师讲述:同学们,在七年级我们学习了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式的乘法.整式包含单项式和多项式,什么是单项式?出示课件展示:回答问题-2xy的系数是-2,次数是2.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单项式的概念,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为学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做好知识储备.探究新知问题1:光的速度约为每秒3×105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是5×102秒,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如何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105)×(5×102)km.追问1:怎样计算(3×105)×(5×102)呢?计算过程中运用哪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师生活动:学生计算结束后,教师黑板书写计算过程:(3×105)×(5×102)=(3×5)×105+2=15×107=1.5×108km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追问2: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ac5·bc2,类比上面的运算方法计算这个式子.学生独立计算,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计算过程:ac5·bc2=(a·b)·(c5·c2)=abc5+2=abc7.追问3:这是什么运算?如何进行运算?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这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个单项式如何相乘,使学生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最后得出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典例精讲例1计算:(1)(-5a2b)(-3a);(2)(2x)3(-5xy2).解:(1)原式=[(-5)×(-3)](a2·a)b=15a3b.(2)原式=8x3·(-5xy2)=[8×(-5)](x3·x)y2=-40x4y2.例2计算:(1)-2a3bc·(-ab2)·(-ab2)2;(2)-9x2y·(a-b)3·13xy2·(b-a)2.解:(1)原式=-2a3bc·(-ab2)·a2b4=2a6b7c.(2)原式=-9x2y·13xy2·(a-b)3·(a-b)2=-3x3y3(a-b)5.设计意图:本着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运算类型,由单一到综合.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法则及三点注意.通过教师点评使学生掌握解题过程及书写格式,使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训练1.计算3a2·2a3的结果是(B)A.5a5B.6a5C.5a6D.6a62.若(a m b n)·(a2b)=a5b3,则m+n=(D)A.8B.7C.6D.53.已知-2x3m+1y2n与7x n-6y-3-m的积与x4y是同类项,求m2+n的值.解:∵-2x3m+1y2n与7x n-6y-3-m的积与x4y是同类项,∴2t3-=1,3+1+t6=4.解得=3,=2.∴m2+n=7.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课堂8分钟.1.教材第104页习题14.1第3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时目标1.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简单计算.2.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过程,体会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感受运算法则和相应的几何模型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3.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学习难点整式乘法法则的推导与应用.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计算.(1)(-2ac)2(-3ab2c);23+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完成两个计算题.第一题复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第二题复习了乘法分配律.这两个知识点是研究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基础,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探究新知问题:为了扩大绿地的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p米,宽b米的长方形绿地,向两边分别加宽a米和c米,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的绿地的面积?分四人小组,与同伴交流,寻求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时点拨启发.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分小组展示不同方法.教师记录并总结:1.把它看成三个小长方形,扩大后绿地的面积为pa+pb+pc.2.把它看成一个大长方形,则面积为p(a+b+c).追问1:p(a+b+c)和pa+pb+pc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学生观察可知p(a+b+c)=pa+pb+pc,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同一个量:扩大后长方形绿地的面积.追问2: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证明这个等式吗?学生回答:由乘法分配律的公式推出结论p(a+b+c)=pa+pb+pc.追问3:观察等式左边是什么与什么相乘?学生回答:单项式和多项式.追问4:你能总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吗?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代数式的呈现中,找到规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设计意图:用几何图形的面积验证了两个整式相等,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类比前面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验证,即乘法分配律来验证.两种方法是学习本章知识的主要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观察、总结规律,探究法则,总结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严谨性.典例精讲例1计算:(1)(-4x2)(3x+1);232-2B·12ab.解:(1)原式=(-4x2)·(3x)+(-4x2)×1=(-4×3)(x2·x)+(-4x2)=-12x3-4x2.(2)原式=23ab2·12ab+(-2ab)·12ab=13a2b3-a2b2.教师点拨: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前面的符号.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结果是一个多项式,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例2先化简,再求值:3a(2a2-4a+3)-2a2(3a+4),其中a=-2.解:3a(2a2-4a+3)-2a2(3a+4)=6a3-12a2+9a-6a3-8a2=-20a2+9a.当a=-2时,原式=-20×(-2)2+9×(-2)=-20×4-9×2=-98.教师点拨:在整式乘法的混合运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按运算法则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特别注意的是代入“负数”要用括号括起来.例3如果(-3x)2(x2-2nx+2)的展开式中不含x3项,求n的值.解:(-3x)2(x2-2nx+2)=9x2(x2-2nx+2)=9x4-18nx3+18x2∵展开式中不含x3项,∴n=0.教师总结点拨:注意当要求多项式中不含有哪一项时,则表示这一项的系数为0.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巩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适当增加题目类型,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巩固训练1.如果(x+a)x-2(x+a)的结果中不含x项,那么a的值为(A)A.2B.-2C.0.5D.-0.52.计算:(1)4(a-b+1)=4a-4b+4;(2)3x(2x-y2)=6x2-3xy2;(3)(2x-5y+6z)(-3x)=-6x2+15xy-18xz;(4)(-2a2)2(-a-2b+c)=-4a5-8a4b+4a4c.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小结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实质上是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3.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应注意(1)“不漏乘”;(2)注意“符号”.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明确学习重点,进一步巩固强化.课堂8分钟.1.教材第105页习题14.1第4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3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时目标1.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发展运算、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2.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用数学的思维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与转化思想,体会数形结合思想.3.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习重点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理解及运用.学习难点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注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漏项”“符号”的问题.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请口算下列练习中的(1)、(2):(1)3x(x+y)=3x2+3xy.(2)(a+c)c=ac+bc.(3)(a+n)(m+b)=am+nm+ab+nb.比较(3)与(1)、(2)在形式上有何不同?设计意图:学生口算(1)、(2),复习了单项式乘多项式.通过与(3)式比较发现式子形式不同,引导学生从对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认识过渡到对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探究新知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并标上字母.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求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同伴交流,表示出它的面积为(m+b)(n+a).问题1:请同学们将纸板上的长方形沿中间的竖线剪开,分成两部分,如图.剪开之后,分别求一下这两部分的面积,再求一下它们的和.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求出第一块的面积为m(n+a),第二块的面积为b(n+a),它们的和为m(n+a)+b(n+a).组织学生继续沿着横的线段剪开,将图形分成四部分,如图,求这四块长方形的面积.求出S1=mn;S2=nb;S3=am;S4=ab,它们的和为S=mn+nb+am+ab.追问:依据上面的操作求得的图形面积,那么(m+b)(n+a)应该等于什么?解:(m+b)(n+a)=m(n+a)+b(n+a)=mn+nb+am+ab.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够发现,因为以上三次计算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进行的计算,那么,每次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所以(m+b)(n+a)=m(n+a)+b(n+a)=mn+nb+am+ab.问题2:你能类比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叙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吗?师生共同归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字母呈现:.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几何图形探究代数公式,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为学生设置了思考与探索空间;通过归纳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转化、类比和整体的数学思想.典例精讲例1计算:(1)(3x+1)(x+2);(2)(x-8y)(x-y);(3)(x+y)(x2-xy+y2).解:(1)原式=3x·x+2·3x+1·x+1×2=3x2+6x+x+2=3x2+7x+2.(2)原式=x·x-xy-8xy+8y2=x2-9xy+8y2.(3)原式=x·x2-x·xy+xy2+x2y-xy2+y·y2=x3-x2y+xy2+x2y-xy2+y3=x3+y3.例2已知ax2+bx+1(a≠0)与3x-2的积不含x2项,也不含x项,求系数a,b的值.解:(ax2+bx+1)(3x-2)=3ax3-2ax2+3bx2-2bx+3x-2=3ax3+(-2a+3b)x2+(-2b+3)x-2.∵积不含x2的项,也不含x的项,∴-2+3=0, -2+3=0.∴=94,=32.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巩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使教材呈现的知识慢慢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训练1.计算(x-1)(x-2)的结果为(D)A.x2+3x-2B.x2-3x-2C.x2+3x+2D.x2-3x+22.计算:(1)(x-3y)(x+7y);(2)(2x+5y)(3x-2y).解:(1)原式=x2-3xy+7xy-21y2=x2+4xy-21y2.(2)原式=6x2+15xy-4xy-10y2=6x2+11xy-10y2.3.化简求值:(4x+3y)(4x-3y)+(2x+y)(3x-5y),其中x=1,y=-2.解:原式=16x2-12xy+12xy-9y2+6x2-10xy+3xy-5y2=22x2-7xy-14y2.把x=1,y=-2代入,得22×12-7×1×(-2)-14×(-2)2=-20.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查漏补缺.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a+b)(m+n)=am+an+bm+bn.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8分钟.1.教材第105页习题14.1第5题.2.七彩作业.第4课时同底数幂的除法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2.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理解零指数幂.3.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过程.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公式内容及推导套路,引出课题,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果,教师适时适当点拨.如何解决两个整式相除的问题?方法一:除法意义或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方法二:乘除互逆.设计意图:让学生有迹可寻,运用套路,体会数学公式学习的一般方法步骤.一个问题既可自然引出课题,又可继续探索公式推导的方法.探究新知问题1:我们如何计算a m÷a n(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的逆运算解决问题.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计算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也就是求一个数,使它与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学生完成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a m-n·a n=a(m-n)+n=a m,∴a m÷a n=a m-n.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问题2:底数a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不能是什么样的数?根据多位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中,相同底数可以是不为0的数字或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问题3:根据除法的意义和问题1的内容,探讨a0=?师生共同解答,并总结:同底数幂相除,如果被除式的指数等于除式的指数,例如a m÷a m,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所得的商为1.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来计算,又有a m÷a m=a m-m=a0.于是规定a0=1(a≠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根据以往学习的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典例精讲例计算:(1)x8÷x2;(2)(ab)5÷(ab)2.解:(1)原式=x8-2=x6.(2)原式=(ab)5-2=(ab)3=a3b3.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相除的运算法则.通过教师点评使学生掌握解题过程及书写格式,使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训练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D)A.(-a)6÷a2=a3B.(-a)3÷(-a)2=aC.a8÷a2=a4D.(-a)2÷a2=12.计算:(1)(mn)7÷(mn)5;1212解:(1)原式=(mn)7-5=(mn)2.(2)原式12=12=14.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巩固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2.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设计意图:小结新课内容,及时梳理,使学生对前后的知识有所串联,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得到同化,并且内化成自身的数学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课堂8分钟.。
【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十四五基础模块上册)数学1.3 集合的运算 课件
1.3.2 补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例7 设全集U= R,集合A={x|-2≤x<1}.求∁A. 分析 将集合A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图中阴影部分即为集合 A的补集.
解 ∁UA={x|x<−2或x≥1}.
1.3.2 补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3.2 补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前面的同学登记表中,不是共青团员的 学生组成的集合是E={2,4,6}.集合E的元素 都属于全集U但不属于共青团员组成的集合 N ={1,3,5,7,8}.
1.3.2 补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3.2 并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求集合的并集时,相同的元素不能重 复出现. 例如,例4中集合A 和集合B中都有 元素3,但是在A∪B中元素3只出现一次.
1.3.2 并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例5 设集合A={x|-1<x≤2}, 集合B={x|0<x≤3},求A∪B. 分析 将这两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图中阴影部分即为两 个集合的并集.
1.3.1 交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例1 设集合A ={2,4,6}, 集合B ={0,1,2}, 求A∩B. 分析 2是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 解 A∩B={2,4,6}∩{0,1,2}={2}.
1.3.1 交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教案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23-=,当k 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
2、正方形A B O C 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ky x=过点A ,则k 的值是3、如图,直线2y x=+与双曲线k yx=相交于点A ,点A 的纵坐标为3,k4、正比例函数x y 32=与反比例函数xy6=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5、在反比例函数1k y x-=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值可以是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二、巩固练习 1、反比例函数xk y3-=的图象位于一、三象限,正比例函数x k y )92(-=过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四象限,则k 的整数值是________; 2、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k y=和3+=kx y 的图象大致是()3、如图,A (11,y x )、B (22,y x )、C (33,y x )是函数xy 1=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分支上的三个点,且1x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过A 、B 、C 三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得矩形ADOH 、BEON 、CFOP ,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S 1>,则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三、提高练习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1、如图,Rt △ABO 的顶点A 是双曲线xky=与直线)1(+--=k x y 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 ⊥x 轴于B 且S △ABO=23(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 ,C 的坐标和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y 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时教案第二课时A ,与x 轴相交于点C AB x ,⊥轴于点B ,AO B △的面积为1,求AC 的长。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诗经》知识归纳 巩固练习
高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诗经》知识归纳+巩固练习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包括305篇作品。
《诗》在战国时已经成为儒家经典,如《荀子·劝学》说到“始乎诵经”,其中就包括了《诗》。
汉代《诗》学盛行,不同的传授家都有自己的传流行,于是《诗》有经、传之别,《史记·儒林传》载:“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则知当时诗多有传,为和《诗》传分别,故有《诗经》之名出现。
《汉书·艺文志》载《诗经》28卷,可见“诗经”一名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并沿用至今。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这些作品是由周王朝乐官在古代献诗、采诗制度基础上搜集、整理、选编而成。
2.风雅颂《诗经》按照风、雅、颂分为三类。
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教六诗,曰风、日赋、日比、曰兴、曰雅、曰颂。
”对于风、雅、颂的解释和区别,有“义别”和“音别”两说。
《毛诗序》说: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所以兴废的作品;政事有大有小,故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祭神祀祖时用以赞美“盛德”的舞歌。
由此看,它是从三类诗的内容和作用方面来立论的。
这被称之为“义别”。
宋代时,有人对风、雅、颂从乐调上来区分,像南宋著名的经学家程大昌、郑樵、朱熹等。
郑樵就说过:“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这就是“音别”。
古代的诗、乐、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风土之音就是各地民歌,内容多写爱情和民情土俗;大雅、小雅是朝廷里演奏的官乐,内容多和政治有关;颂是宗庙祭祀之歌,内容多是祭神祀祖的颂歌。
不同音乐,不同场合,就有不同的歌辞。
由此看,“音别”之说应该更合理一些。
3.三家诗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
又毛亨、毛苌传《毛诗》,是为四家《诗》之传授者。
巩固练习_归纳与类比_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推理过程是类比推理的是( )A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与∠B 是两条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B .某校高三(1)班有55人,(2)班有54人,(3)班有52人,由此得高三所有班人数均超过50人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D .在数列{}n a 中,()111111()22n n n a a a n a +≥--=,=,由此得出{}n a 的通项公式 2.观察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 (n ≥2)个圆圈,每个图案中圆圈的总数是S n ,按此规律推出S n 与n 的关系式为( )。
A. n 2B. 2nC.4nD.4n -4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n >0,公差d >0,则有a 4·a 6>a 3·a 7,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n >0,q >1,则下列有关b 4,b 5,b 7,b 8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4+b 8>b 5+b 7 B . b 5+b 7>b 4+b 8 C . b 4+b 7>b 5+b 8 D . b 4+b 5>b 7+b 84. 对于命题“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推广到空间是“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各面的距离之和( )”A .为定值B .为变数C .有时为定值,有时为变数D .与正四面体无关的常数5.图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请按其规律,写出后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 .C 4H 9B .C 4H 10 C .C 4H 11D .C 6H 12 6.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称为平行六面体。
在ABCD 中,有AC 2+BD 2=2(AB 2+AD 2),那么在平行六面体ABCD-A 1B 1C 1D 1中,22121111AC BD CA DB +++等于( )A .2(AB 2+AD 2+AA 12) B .3(AB 2+AD 2+AA 12)C .4(AB 2+AD 2+AA 12) D .4(AB 2+AD 2) 二、填空题7.如图所示,第n 个图形是由正n +2边形拓展而来(n =1,2,3,…—),则第n -2个图形共有________个顶点.8.已知f (x +1)=2()()2f x f x +, f (1)=1,(x ∈N*),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9.由“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可以类比推出正棱锥的类似属性是________. 10. 已知sin 230°+sin 290°+sin 2150°=32,sin 25°+sin 265°+sin 2125°=32.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面积为S 的平面凸四边形的第i 条边的边长记为a i (i =1,2,3,4),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 到第i 条边的距离记为h i (i =1,2,3,4),若31241234a a a a k ====,则12342234Sh h h h k+++=,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V 的三棱锥的第i 个面的面积记为S i (i =1,2,3,4),若31241234S S S S k ====,则H 1+2H 2+3H 3+4H 4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12. 如图所示,图(a )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b )、图(c )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 层.第n 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 n .解答下列问题:(1)按照要求填表:(2)求出S10n 13.观察以下各等式:223sin30cos60sin30cos604︒+︒+︒⋅︒=,223sin40cos70sin40cos704︒+︒+︒⋅︒=,223sin15cos45sin15cos454︒+︒+︒⋅︒=,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写出能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对等式的正确性加以证明.14.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15、在数列{a n}中,a1=1,a n+1=22nnaa+(n∈N+),归纳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无须证明.【答案与解析】1.【答案】C.【解析】选项B、D是归纳推理,选项A是演绎推理2.【答案】D【解析】仔细观察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每条边上增加一个圆圈,正方形图案的圆圈总数就增加4个。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分析:面积法 由12r(a+b+c)=S 2S r=a+b+c
.
P
S1 C S2
C
A
A
S3
B
△PAB的面积为S
S1 S2 S3 S
几何中常见的类比对象
平面图形(二维) 点
立体图形(三维) 点或线
线
线或面
平面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几何中常见的类比对象
圆
球
三角形
四面体(各面均为三角形)
四边形
六面体(各面均为四边形)
代数中常见的类比对象
复数 向量
方程 函数 不等式
类比推理 注意
以旧的知识为基础,推测新的 结果,具有发现的功能,启 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 1.下面几种推理是类比推理的是( ) • A.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3-2),四边形的内角和
是180°×(4-2),…,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180°×(n-2) • 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边形的性质 • C.某校高二年级有20个班,1班有51位团员,2班有53位团员
ac
)2
ac (
a2 c2
b2]
a2 c2
1 (a2 4
c
2
)
(
a a2
2c
2
c
2
b2)
1 a2c2 4
1 a2b2 4
1 4
b2c
2
s12
s22
s32
s 2 s12 s22 s32
变式练习:在三角形ABC中有结论:
AB+BC>AC,类似地在四面体P-ABC中
类比推理真题归纳整理
类比推理真题归纳整理1.白醋∶消毒A.热水器∶加热B.汽油∶去渍C.白糖∶调味D.人参∶滋补【解析】B。
白醋的主要功能是烹调,次要功能是消毒,去除病菌,并且白醋是液体,二者是功能的对应关系。
汽油的主要功能是用作燃料,次要功能是去渍,去除污垢,并且汽油是液体,符合题干逻辑关系,B项当选。
2.生死∶存亡A.轻重∶缓急B.亲疏∶长幼C.真伪∶对错D.好坏∶优劣【解析】D。
生死和存亡都表示生命的两种状态,二者是近义词,并且“生”和“存”对应,“死”和“亡”对应。
D项,好坏和优劣都表示一个事物的好坏两个方面,二者是近义词,并且“好”和“优”对应,“坏”和“劣”对应,符合题干逻辑关系,当选。
3.成百∶上千A.三教∶九流B.三头∶六臂C.千变∶万化D.千方∶百计【解析】C。
成百和上千都表示数量多,构成并列关系,并且二者都包含动词,“百”和“千”程度递增。
C项,千变和万化都表示变化非常多,二者是并列关系,并且都包含动词,“千”和“万”是程度递增,符合题干逻辑关系,当选。
4.踢皮球∶互相推诿A.燕归巢∶时过境迁B.破天荒∶闻所未闻C.睁眼瞎∶目不识丁D.纸老虎∶不堪一击【解析】B。
“踢皮球”常用来形容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故踢皮球可以比喻相互推诿。
同时踢皮球是动宾结构。
A项:“燕归巢”是燕子回到了自己的巢穴;“时过境迁”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燕归巢不能比喻时过境迁,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B项:“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闻所未闻”指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且破天荒也是动宾关系,符合题干逻辑关系,当选;C项:“睁眼瞎”指没文化的人,思想很封建的人,有眼无珠的,不懂知识的人,有时候也用为看错了人和任何物品;“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睁眼瞎可以比喻目不识丁,但是睁眼瞎不是动宾关系,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D项: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装样子吓唬人的;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次打击,二者意思不同,纸老虎不能比喻不堪一击,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1。1_归纳与类比
结论: 凸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 .?
6
例3.前提:
2 3
<
2+1 3+1
,
2 3
<
2+2 3+2
,
2 3
<
2+3 3+3
,…
结论:b a
<
b+m a+m
(a、b、m均为正实数).
以上三个推理有什么特征?
⑵ 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实验、观察 概括、推广 猜测一般性结论
29
课堂小结:
1.定义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 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 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
2.主要步骤(1)找出两类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 (3)猜测新的结论.
R ________________ .
3V S1 S2 S3 S4 B
O
O D
C
练习
(直击高考:09浙江文第16题)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则S4,S8 S4,
S12 S8,S16 S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
设等比数列bn的前n项积为Tn ,
则T4,____,
abc
分析:面积法 由12r(a+b+c)=S 2S r=a+b+c
变式:已知VABC三边长为a, b, c,面积为S,则
VABC内切圆半径r= 2S . abc
根据类比推理的方法, 若一个四面体A-BCD四个面的
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精编)
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1【一、及时回忆】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
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重复巩固】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
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
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合理安排】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
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
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四、突破重点难点】对所学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归类,找出重、难点,分清主次。
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关注难点及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应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找出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类问题进行梳理,记录在一个专题本上,也可以在电脑上做一个重难点“超市”,可随时点击,进行复习。
【五、效果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的效果会产生变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有的不准确,到底各环节的内容掌握得如何,需进行效果检测,如:周周练、月月测、单元过关练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
检测时必须独立,完成,保证检测出的效果的真实性,如果存在问题,应该找到错误的根源,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校正。
十类常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节十类常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掌握或熟悉一些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样在碰到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时才能灵活运用适合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最大效率地发挥教学效果。
常见的好的教学模式有:(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公认)一、启发、讲授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基本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要提倡的是讲授模式,并进一步演变成了五环节教学,即组织教学、复习教学、讲授教学、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我们之前要求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就是对这五个环节要认真。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没有突出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逐步转变为以启发为主的启发讲授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中应当采用的主要模式,其特点是突出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常采用启发式的讲授。
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程序是:复习讲授—启发理解—练习巩固—检查反馈。
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1)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评价的方法将学生从事发现时所需要的知识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
(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有不同的启发方式:①归纳启发式归纳启发式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显著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者是从特殊到一般。
在归纳启发作用下,学生运用直观法(和一些逻辑方法)把他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成新知。
归纳启发式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如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启发发现。
在运用归纳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具体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应当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使这种概括得到充分说明。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2框类比推理及其方法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框(一)基础巩固1.某漫画家通过微博在线与网友互动“慢时尚”时说:“我觉得在脑袋假想一个开关,当你不想想的时候就把开关关掉,然后把自己放在停电的房间里面,你自然就会找到你自己的慢生活。
”该漫画家的话是该( )A.演绎推理B.一种比较C.类比推理D.一种比喻【答案】D【解析】题中没有涉及结论和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排除B、C。
材料中漫画家的话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认识的对象,这是一种比喻,D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当我们看到一头有角有蹄的野生动物,就可以从牛、羊等有角有蹄而且是食草动物的情况中,推知这头野生动物也是食草动物。
这表明( )A.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B.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C.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秩序D.类比推理具有普遍的保真性【答案】B【解析】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联系是丰富多样的,只有把握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类比推理才具有意义,因此,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B正确;A不如B具体准确;C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D观点错误,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不具有普遍的保真性。
故选B。
3.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郎宁,出生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
他回加拿大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说他是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具有中国血统。
他反驳道:“诸位都是喝牛奶长大的,岂不都具有牛的血统了吗?”这位外交官效果显著的反驳,运用的是( ) A.换质法B.类比推理C.三段论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答案】B【解析】切斯特•郎宁驳斥反对派的“喝中国人的奶水长大就有中国人的血统”的观点而推出“喝牛奶长大就有牛的血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的推理,属于类比推理,排除A、C、D。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整式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基础)(精品推荐)
中考总复习:整式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A.()2532242a b c a bcab ÷-= B.()()2322243216a b a b a ab -÷-= C.214)21(4222-=÷-⋅y x y y x D.3658410221)()(a a a a a a =÷÷÷÷ 2. 已知537x y 与一个多项式之积是736555289821x y x y x y +-,则这个多项式是( )A. 2243x y- B.2243x y xy - C.2224314x y xy -+D.223437x y xy -+ 3.把代数式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 B .C .D . 4.(2015•佛山)若(x+2)(x ﹣1)=x 2+mx+n ,则m+n=( )A .1B .﹣2C .﹣1D .25. 如果,则b 为 ( )A .5B .-6C .-5D .66.把2222a b c bc --+进行分组,其结果正确的是( )A. 222()(2)a c b bc ---B. 222()2a b c bc --+C. 222()(2)a b c bc ---D. 222(2)a b bc c --+二、填空题 7.已知2220x +=,则2x 的值为 .8.(1)已知10m =3,10n =2,210m n -__________.(2)已知23m =6,9n =8,643m n -___________.9.分解因式:()()()()26121311x x x x x ----+=_________________. 10.(2015秋•乌海校级期中)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填写序号).①(a+b )2=a 2+2ab+b 2 ②(a ﹣b )2=a 2﹣2ab+b 2③a 2﹣b 2=(a+b )(a ﹣b ) ④(a+2b )(a ﹣b )=a 2+ab ﹣2b 2.11.多项式可分解为()()5x x b --,则a ,b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 12.分解因式:321a a a +--=__ ______.三、解答题13.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2355x x +-; (2)25166x x ++; (3)22616x xy y --; (4).14.(2015春•故城县期末)(1)实验与观察:(用“>”、“=”或“<”填空)当x=﹣5时,代数式x 2﹣2x+2 1;当x=1时,代数式x 2﹣2x+2 1;…(2)归纳与证明:换几个数再试试,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来并证明它是正确的;(3)拓展与应用:求代数式a 2+b 2﹣6a ﹣8b+30的最小值.15. 已知 21x x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553x x -+; (2)221x x +.1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2222220a b c ab b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小明是这样做的:解:∵2222220a b c ab bc ++--=,∴2222(2)(2)0a ab b c bc b -++-+=. 即()()220a b b c -+-=∵()()220,0a b b c -≥-≥,∴,a b b c a b c ====即.∴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仿照小明的解法解答问题:已知: a b c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且2220a b c ab bc a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 ;【解析】10485631()()22a a a a a a -÷÷÷÷=. 2.【答案】C ; 【解析】这个多项式为()7365555322228982174314x y x y x y x y x y xy +-÷=-+.3.【答案】D ;【解析】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因式分解.4.【答案】C ;【解析】∵原式=x 2+x ﹣2=x 2+mx+n ,∴m=1,n=﹣2.∴m+n=1﹣2=﹣1.故选:C .5.【答案】B ;【解析】由题意5306b b =-=-,.6.【答案】D ;【解析】原式=()()222(2)a b bc c a b c a b c --+=+--+.二、填空题7.【答案】5;【解析】由2220x +=得22220x ⋅=.∴ 25x =.8.【答案】(1)29;(2)827; 【解析】(1)()2291010102m n m n -=÷=;(2)()()332642262733988m n m n -=÷==. 9.【答案】()22661x x -+;【解析】原式()()()()26112131x x x x x =----+⎡⎤⎡⎤⎣⎦⎣⎦ ()()222671651x x x x x =-+-++令2671x x u -+=, ()22222u u x x u ux x ++=++()()222661u x x x =+=-+. 10.【答案】 ③;【解析】∵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 2﹣b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b )(a ﹣b ),而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a 2﹣b 2=(a+b )(a ﹣b ).故可以验证③.故答案为:③.11.【答案】10,2a b =-=-;【解析】()()()2555x x b x b x b --=-++,所以53,2b b +==-,5,10a b a ==-.12.【答案】()()211a a +-; 【解析】321a a a +--()()()()221111aa a a a =+-+=+-. 三、解答题13.【答案与解析】 (1)22355x x +-=()315x x ⎛⎫+- ⎪⎝⎭; (2)251116623x x x x ⎛⎫⎛⎫++=++ ⎪⎪⎝⎭⎝⎭. (3)()()2261682x xy y x y x y --=-+; (4)因为()()()25242292x x x -+-+=-+所以:原式()()225522x x =+-+-⎡⎤⎡⎤⎣⎦⎣⎦()()2158x x =-+14.【答案与解析】解:(1)把x=﹣5代入x 2﹣2x+2中得:25+10﹣2=33>1;把x=1代入x 2﹣2x+2中得:1﹣2+1=1,故答案为:>,=;(2)∵x 2﹣2x+2=x 2﹣2x+1+1=(x ﹣1)2+1,X 为任何实数时,(x ﹣1)2≥0,∴(x ﹣1)2+1≥1;(3)a 2+b 2﹣6a ﹣8b+30=(a ﹣3)2+(b ﹣4)2+5.∵(a ﹣3)2≥0,(b ﹣4)2≥0,∴(a ﹣3)2+(b ﹣4)2+5≥5,∴代数式a 2+b 2﹣6a ﹣8b+30的最小值是5.15.【答案与解析】(1)()()()2523343111x x x x x x x x x x =⋅=+⋅=+=+++ ()2231213153x x x x x =++=+++=+ ∴55353536x x x x -+=+-+=.(2)已知两边同除以x ,得111,1x x x x =+-=即 ∴22211()21x x x x -=+-= ∴2213x x +=.16.【答案与解析】∵2222222220a b c ab bc ac ++---=∴()()()2222222220a ab b b bc c a ac c -++-++-+= ()()()2220a b b c a c -+-+-= ∴000a b b c a c -=⎧⎪-=⎨⎪-=⎩∴a b c ==,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分析教材、把握三点”中的三点是_____。
A : 重点、难点、关键点B : 重点、难点、易错点C : 重点、知识点、关键点D : 难点、易错点、关键点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2、单选题编写教案的依据是_____。
A : 教学目的B : 教材C : 课程标准D : 学生情况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3、多选题说课的内容应包括_____。
A : 说教材B : 说教学目标C : 说学情D : 说教法E : 说教学程序参考答案: ABCDE本题解释:【答案】。
解析:考查说课的内容。
4、单选题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_____。
A : 形成性评价B : 相对性评价C : 总结性评价D : 诊断性评价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考查诊断性评价的含义。
5、多选题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___。
A : 讲授法B : 谈话法C : 讨论法D : 自学法E : 读书指导法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6、单选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学对象的反应,这体现了教学技能具有_____。
A : 复杂性B : 发展性C : 整体性D : 示范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教学技能的复杂性主要是由教学过程、教育对象、教学任务等方面来决定的。
7、单选题俗语说的“水涨船高” 、“矮子里面挑将军”属于_____。
A : 形成性评价B : 绝对性评价C : 常模参照评价D : 目标参照评价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常模参照性评价又称为相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二框类比推理及其方法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框类比推理及其方法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检测)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郎宁,出生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
他回国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说他是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具有中国血统。
他反驳道:“诸位都是喝牛奶长大的,岂不都具有牛的血统了吗?”这位外交官效果显著的反驳,运用的是( )A.换质法B.类比推理C.三段论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2.(2022·山东聊城期末)热水器∶加热。
请根据功能类比推理的知识进行判断,正确选项为( )A.发动机∶汽车B.手机∶小米C.紫外线∶杀菌D.局域网∶广域网3.宇宙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正如同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一样,而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所以,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
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是( )A.错误地使用了比较的逻辑方法B.将宇宙比喻为钟表C.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D.类比的根据不充分4.校对∶印刷∶出版。
请根据类比推理的知识进行判断,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组合关系相似的是( )A.谈判∶签署∶废除B.抢劫∶入狱∶判刑C.选举∶组阁∶执政D.研发∶转让∶投入5.从类比推理的作用角度对下列事例归类正确的是( )①类比狗鼻子的特殊结构与灵敏的嗅觉,研制出“电子军犬”②类比蛙眼的特殊结构和敏锐的观察力,研制出人造卫星跟踪系统③文学中“随物赋形”“托物言志”的写法④军事演习⑤瓦特类比蒸汽冲开壶盖发明蒸汽机⑥东施效颦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⑤6.当我们看到一头有角有蹄的野生动物,就可以从牛、羊等有角有蹄而且是食草动物的情况中,推知这头野生动物也是食草动物。
这表明( )A.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是孤立的B.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C.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D.类比推理结构具有普遍的保真性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几种推理过程是类比推理的是( )
A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与∠
B 是两条直线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
B .某校高三(1)班有55人,(2)班有54人,(3)班有52人,由此得高三所有班人数均超过50人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D .在数列中,,由此得出的通项公式2.观察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 (n ≥2)个圆圈,每个图案中圆圈的总数是S n ,按此规律推出S n 与n 的关系式为(
)。
A. n 2
B. 2n
C.4n
D.4n -4
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n >0,公差d >0,则有a 4·a 6>a 3·a 7,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
中,若b n >0,q >1,则下列有关b 4,b 5,b 7,b 8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4+b 8>b 5+b 7
B . b 5+b 7>b 4+b 8
C . b 4+b 7>b 5+b 8
D . b 4+b 5>b 7+b 8
4. 对于命题“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推广到空间是“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各面的距离之和(
)”
A .为定值
B .为变数
C .有时为定值,有时为变数
D .与正四面体无关的常数
5.图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请按其规律,写出后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A .C 4H 9
B .
C 4H 10
C .C 4H 11
D .C 6H 12
6.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称为平行六面体。
在ABCD 中,有AC 2+BD 2=2(AB 2+AD 2)
,
{}n a ()111
11
1(22n n n a a a n a +≥--=,
={}n a
那么在平行六面体ABCD-A 1B 1C 1D 1中,等于(
)
A .2(A
B 2+AD 2+AA 12) B .3(AB 2+AD 2+AA 12)
C .4(AB 2+A
D 2+AA 12) D .4(AB 2+AD 2)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第n 个图形是由正n +2边形拓展而来(n =1,2,3,…—),则第n -2个图形共有________个顶点.
8.已知f (x
+1)=
, f (1)=1,(x ∈N*),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
9.由“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可以类比推出正棱锥的类似属性是________.10. 已知sin 230°+sin 290°+sin 2150°=
,sin 25°+sin 265°+sin 2125°=.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面积为S 的平面凸四边形的第i 条边的边长记为a i (i =1,2,3,4),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 到第i 条边的距离记为h i (i =1,2,3,4),若
,则,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V 的三棱锥的第i 个面的面积记为S i (i =1,
2,3,4),若,则H 1+2H 2+3H 3+4H 4等于_________.三、解答题
12. 如图所示,图(a )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b )、图(c )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
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 层.第n 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 n .解答下列问题:
(1)按照要求填表:
n
1
2
3
4
…
2212
1111AC BD CA DB +++2()
()2
f x f x +323
2
3124
1234
a a a a k ====12342234S
h h h h k +++=3124
1234
S S S S k ====
S n
136…
(2)求出S 10的值,并猜想S n .13.观察以下各等式:
,,,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写出能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对等式的正确性加以证明.14.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15、在数列{a n }中,a 1=1, a n +1=(n ∈N +),归纳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无须证明.
【答案与解析】1.【答案】C .
【解析】选项B 、D 是归纳推理,选项A 是演绎推理2.【答案】D
【解析】仔细观察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每条边上增加一个圆圈,正方形图案的圆圈总数就增加4个。
3.【答案】A
【解析】 排除法.令,
则b 4+b 8=136,b 5+b 7=80,b 4+b 8> b 5+b 7,排除选项B ;
b 4+b 7=72,b 5+b 8=144,b 4+b 7<b 5+b 8,排除选项C ; b 4< b 7,b 5<b 8,则b 4+b 5<b 7+b 8,排除选项D ;
故选A .
4. 【答案】A
【解析】 类比猜想A 对,再取值验证。
5.【答案】B
【解析】 观察得其规律,每增加一个碳元素则同时增加两个氢元素,所以C3H8的后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10.
223sin 30cos 60sin 30cos604︒+︒+︒⋅︒=223sin 40cos 70sin 40cos704︒+︒+︒⋅︒=223sin 15cos 45sin15cos 454
︒+︒+︒⋅︒=
22n
n
a a +=2n n b
6.【答案】C
【解析】 在ABCD 中,等式AC 2+BD 2=2(AB 2+AD 2),实际上是对角线的平方和问题,在平行六面体中,不妨设为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则其体对角线AC 12=AB 2+AD 2+AA 12,又此时AC 1=BD 1=CA 1=DB 1,所以只有C 选项满足。
7.【答案】n 2+n
【解析】 正三角形每边长出一个正三角形后,其顶点数为3+3×3;正四边形每边长出一个正四边形后,其顶点数为4+4×4.故正n 边形每边长出一个正n 边形后,其顶点数为n +n ×n .
而第n ―2个图形刚好是由正n ―2+2=n 边形每边长出一个正n 边形所得,故顶点数为n 2+n .
8. 【答案】 f (x )=
【解析】 归纳规律猜想可得.
9.【答案】各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三角形或各侧棱相等 【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底与腰可分别与正棱锥的底面与侧面类比.10.【答案】s in 2(α-60°)+s in 2α+s in 2(α+60°)=
32
【解析】30,90,150;5,65,125都是以6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1.【答案】
【解析】
12.【解析】(1);(2) 按摆放规律,,
2
1
x +3V
k
43410S S =+=11S =
,,,
…
依次规律,,
.
13.【解析】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是(表述形式不唯一):
.证明如下:
14.【解析】如答图12(1)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B=90°,设a ,b ,c 分别表示3条边的长度,则勾股定理,得b 2=a 2+c 2.
类似地,在四面体D—EFG 中,∠EDG=∠EDF=∠FDG=90°,设S 1、S 2、S 3和S 分别为△GDF 、△GDE 、△EDF 和△EFG 的面积(如答图12(2)所示),相应答图12(1)中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这a 、c 和斜边b ,答图12(2)中的四面体有3个“直角面”S 1、S 2、S
3和一个“斜面”S
.于是,类比勾股定理的结构,我们猜想S 2=S 12+S 22+S 32成立.15. 【解析】在数列{a n }中,∵a 1=1, a n +1
=(n ∈N +)∴
21=1+2S S =32=1+2+3S S =43=1+2+3+4S S =101011
1+2+3++10=
=552
S ⨯= ()11232n n n S n +=++++= 223
sin cos (30)sin cos(30)4
++︒+⋅+︒=
αααα22sin cos (30)sin cos(30)++︒+⋅+︒αααα222sin (cos cos30sin sin 30)sin (cos cos30sin sin 30)=+⋅︒-︒+︒-︒αααααα2
22
11sin sin cos sin 22⎫=+-+-⎪⎪⎭
αααααα2222311sin cos sin cos cos sin 442
=+++-αααααααα
2233(sin cos )44
=+=αα22n
n
a a +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证明步骤省略.
3124123451234222222222
1,,,,,222123124125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2
1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