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共16页
合集下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410420c5da50e2524d7f50.png)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的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观点之二:
来自于肉汤自身。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B A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探讨下来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表达交流:探Biblioteka 提出问题前提究
作出假设
的
制定计划
关键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_前___提___。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PPT课件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6245b790c69ec3d4bb7597.png)
2020年9月28日
B曲颈瓶的肉汤里因长颈 弯曲,微生物进入不了 肉汤,肉汤保持新鲜。
7
步骤四
将B曲颈瓶的长颈打 断,使瓶口能竖直接 触空气。
2020年9月28日
8
步骤四观察到的现象:
B曲颈瓶内的肉汤在不 久之后就会变质。
2020年9月28日
9
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微生物 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 气。
2020年9月28日
27
课后练习
5在实验法研究中,往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 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020年9月28日
15
看教材P11的问题并回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为了解决“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 自于空气”;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 于空气” 2.妙在能使空气进入而微生物不能 3.作用是进行对照试验(比较) 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020年9月28日
16
第二课时 探究的常用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0
巴斯德设计的“s”形曲 颈瓶的作用:弯曲的瓶
颈既能使肉汤与外界相 通,又能阻止空气中的 微生物进入瓶内。
2020年9月28日
11
巴斯德的实验为什么要设 计一个曲颈瓶呢?难道直 接用直颈瓶不行吗?
不懂了吧!其实啊, 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 要与直颈瓶相比较, 从而验证巴斯德的假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设————对照实验
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的几个步骤了吗?
提出问题
前提
探 作出假设
究
的 基
制定计划
关键
本 过 程
策划方法和步骤 实施计划 所需材料和器具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020年9月28日
B曲颈瓶的肉汤里因长颈 弯曲,微生物进入不了 肉汤,肉汤保持新鲜。
7
步骤四
将B曲颈瓶的长颈打 断,使瓶口能竖直接 触空气。
2020年9月28日
8
步骤四观察到的现象:
B曲颈瓶内的肉汤在不 久之后就会变质。
2020年9月28日
9
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微生物 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 气。
2020年9月28日
27
课后练习
5在实验法研究中,往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 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020年9月28日
15
看教材P11的问题并回答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为了解决“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 自于空气”;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 于空气” 2.妙在能使空气进入而微生物不能 3.作用是进行对照试验(比较) 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020年9月28日
16
第二课时 探究的常用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0
巴斯德设计的“s”形曲 颈瓶的作用:弯曲的瓶
颈既能使肉汤与外界相 通,又能阻止空气中的 微生物进入瓶内。
2020年9月28日
11
巴斯德的实验为什么要设 计一个曲颈瓶呢?难道直 接用直颈瓶不行吗?
不懂了吧!其实啊, 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 要与直颈瓶相比较, 从而验证巴斯德的假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设————对照实验
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的几个步骤了吗?
提出问题
前提
探 作出假设
究
的 基
制定计划
关键
本 过 程
策划方法和步骤 实施计划 所需材料和器具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020年9月28日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pt课件1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33cfa7927d3240c8447ef60.png)
复习提问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常用的探究方法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多种方法并用
课外作业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 ,蚯蚓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1、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 于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地 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否都有 生物生存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吃剩的饭 菜变酸的情况?这是谁搞的恶作 剧?使饭菜变酸是本身产生的还 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今天我 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几天后
A (对照组)
出现了微生物, 肉汤浑浊变质
B (实验组)
没有微生物 不变质
对照很重要!
空气+微生物
B
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 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分析讨论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 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常用的探究方法
• •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多种方法并用
课外作业
小明在地上发现了蚯蚓。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一下 ,蚯蚓到底是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1 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实施计划: 5 得出结论: 6 表达交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经典实验回顾:
伟大的法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 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两个瓶口都是敞开的,与外界相通
A
B
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3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3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12301228ea81c759f57858.png)
三、当堂练习
(2019年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 盆时, 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 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该 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
步骤1: 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 本相同的鼠妇, 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 分钟, 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并记 录。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 器具、通过有目的 有步骤的操作和观 察、记录、分析、 发现或验证科学结 论材。料器具—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
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 温度计等工具, 对 确定对象的高度、 速度、温度等进行 测量, 用数据对事 物做出量化描述。
测量工具—测量对象— 得出结论
调查法: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 制订计划, 收集研究 对象的相关信息, 然 后进行分析、综合, 得出结论。实地调 查是生物学研究常 用的调差方法。
1、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 上层才有 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 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约10千 。 米之间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
各约 100米 厚的范围内。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
4、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定的营养供给, 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A、分组实验
B、演示实验
C、对照实验
D、独立实验
3、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 B、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内进行, 不用设置对照
4. 下列各项不能算作假设的是( B )。
A.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B.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C.潮湿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D.土壤中的有机物多少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共20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6a75c4af1ffc4fff47ac04.png)
பைடு நூலகம் 归纳总结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6步)
注意:探究实验变量唯一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量法 4、调查法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 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
__前__提___。
2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
成功的__关__键__ 。
1、在“探究光照对某种生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 变量是__光__照___,此实验为___对__照_实__验____,需要遵循 _单__一__变__量__原_则___,即只有__光__照__不同,其他条件_相__同__, __光__照___在实验中是唯一变量。对照组是__有_阳__光__的__组__, 实验组是__黑__暗_的__组__。
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一般都是 在理想条件下,排出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 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条件都处于理想状态。
A 普通烧瓶实验
B 曲颈瓶实验
变量: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变量选择: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测量法
实验法 调查法
A 第一步
B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A
B
第二步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A
B
3天以后肉汤变质
4年后仍新鲜如初
第三步
把B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 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
A
B
第四步
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结论)
结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提出问题)
探 究
探究成功的前提
(作出假设)
132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济南版七年级上
![132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济南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10355480f01dc281e43af0bb.png)
巴斯德实验
探究的基本过程
A
B
A
B
B
实验分析: 1.将甲、乙两个装置中的肉汤加热、煮沸,这是为什么?
思考与讨论
2.3天后甲、乙两个装置中的肉汤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把甲装置的长颈打断 3.3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 ,分析下列问题 :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他根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 ,作出了什么 样的科学假设 ? 2.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 ,曲颈瓶妙在 何处? 3.根据研究结果 ,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 样的结论 ?
B. 巴斯德
C. 施莱登
D. 施旺
2.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
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B )
A. 运气好
B.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3.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D )
A.低温和干燥
B.低温和潮湿
C.高温和干燥
D.低温和室温
追求者的生活永远都是崭新的。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若得出的结论与作出的假设 不相符,应重新假设,再次 进行科学探究。
资料卡片 :巴氏消毒法
低热消毒也称巴氏消毒,是利用低于100℃的温度 对物品进行消毒。能够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 致病菌,而又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及营养素,温度 范围为60℃~95℃。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某些 饮料等的杀菌。包括6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0分钟的传统巴氏消毒法和 72℃~95℃ 10秒~30秒的高温瞬间巴氏消毒法,后者 生产效率高,杀菌效果相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1.1.3生物学的探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83b20a05087632311212fd.png)
牧业 ●他对微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的基础,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他的研究使得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人们的寿命
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
设计曲颈瓶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 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入肉汤中 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精彩回顾
曲颈瓶实验
1.为什么要将两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
杀灭原有的微生物
2.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比较甲、乙两组烧瓶的异同:
对照组
变量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 学家、化学家。 ●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发现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 ●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
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他的研究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
甲乙
自然状态 下的正常
表现
改变条件 的非正常
表现
实验组
影响因素
内容物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时间 ......
甲:普通烧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
乙:曲颈瓶 等量同种肉汤
√
相同
.Hale Waihona Puke ....瓶口形状 有微竖生直物 无微鹅生颈物
原则 相互做对照,称为:对照试验
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在变 化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afe06e28b90d6c85ed3ac60f.png)
提出问题
探 究 的 基 本 过 程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 题: (1)科学探究要设计 对照试验,即遵循对 照性原则 (2)根据探究的问题, 确定实验变量 (3)一组对照实验只 有一个变量,即单一 感 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 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____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 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 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 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 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 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 常用的调查方法。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 看。科学观察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 方法,它包含“观”和 “察”,即不仅要通过 眼镜看,还要开动脑 筋,积极思考。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 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B组 河水 蒸馏水 500毫升 500毫升 22℃ 10℃ 30个 30个 28只 9只
2017年东营考情预测
1.根据一实例,写出探究方案及过 程(综合题)后期我们会进行专题
复习
2.根据一实例,判断出属于哪种探 究方法(选择题)
1.实验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 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刚才“巴斯德的实验”中, 微生物是实验变量,(第一个瓶微生物能进入,第 二个瓶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2.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 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 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3.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 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自然状 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 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对研究 因素做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共22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de3905915f804d2b16c14f.png)
探究主题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腐败,这是 怎么回事呢?
微 生 物
肉汤里的微生物来自于哪里?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 自于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提出问题)
观点一: 来自于肉汤自身。
观点二: 来自于空气。
巴斯德的观点是(作出假设) :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还是肉 汤自身? 作出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制订计划 曲颈瓶的妙处是: 实施计划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得出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
探
作出假设
究
的
制订计划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骤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前提 关能够变化的条件或 因素称为变量。
法 2.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测量法、调查法等
结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出 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妙在何处?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D.低温和室温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
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D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3.任何一个科学难题的攻克,往往需要科学家经
过反复的科学探究,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C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七年级上册生物高效优质课件(济南版)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七年级上册生物高效优质课件(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157c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5.png)
设计中,曲颈瓶的妙处在哪(实验成功之处)?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A
B
异同点:除瓶口不一样,其他都相同
4.实施计划
2.煮沸杀菌: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
A
B
4.实施计划
3.观察: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微生物能使肉汤变
质,可能来自于空
A
气或肉汤本身
B
4年后仍新鲜如初,没 有微生物
通过AB组的对 比,我们才能 得出正确的实 验结论!
对照试验: 两组做对比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
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空气+微生物
只进空气,不进微生物
异同点:除瓶口不一 样,其他都相同
A
做对照
B
→变量 本实验变化的条件:空气中的微生物能否进入
根据变量的 处理分组
对照组:自然情况下的,不用实验就知道的结果; 实验组: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在实验之前
(4)在选用大豆种子时,选取大小,形态相同的大豆的原因是:( 控制单一变量 )
(5)另一名同学在此实验的过程中每组只选用了三粒大豆种子进行实验,这种设 计正确吗?为什么小明要选用30粒大豆种子?(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
(6)为了使实验更加具有可信度,小明重复了该实验多次,再统计了每次实验 种子的萌发数后,应对萌发数做( 平均数 )处理。
济南版生物学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The Exploration
01
什么是探究?
3
探究: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或解释其原因的研究过程
我与老师谁更高?
钥匙去哪里了?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aaa7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7.png)
(2)对照实验 ①概念: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 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②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做一次实验,结果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往往需要重复实验。尽可 能消除单次实验的偶然性所造成的误差。
点拨 一组对照实验中要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否则无法确定实验现象究竟是 由哪一因素引起的。
探究的常用方法 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测 量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以及观 察法和实验法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 法等。实际工作中,往往 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1.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 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 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 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有 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 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 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 就是利用实验法来探究问题的。
3.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 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 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 化描述。
教材第11页“讨论 1解决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由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呢?巴斯德 作出的假设:使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2.巴斯德设计的曲颈瓶,妙在弯曲的瓶颈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而空气中的微生 物无法进入瓶内。 3.作对照,空气中的微生物没有受到任何阻挡而进入瓶内。 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4实施计划: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观察、测量和实验,安全地操作,观 察和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对收集起来的数据或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当 结论与假设矛盾时,首先反思探究过程的科学性、严密性,其次考虑重新作出假 设,重新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结论可通过一次探究获得,也可通过多次探究获得) 收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 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设计对照实验时,有且只能有一 个变量,其它条件都必须相同。
注:完成达标检测题:A类1—4题;B类1—7题;C类1—8题。
谢谢!
xiexie!
3.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尝试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并模仿设计一些简单探究实验,逐 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 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得出结论:
肉汤中的微小生 物来自空气,而不是 自然发生的。
达标检测
8.某同学将少量黄豆种子种在花盆的土壤中,适 时适量地往土中浇水,几天后,黄豆种子发 芽了,因此他得出结论:黄豆种子的萌发需 要土壤。请问:他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补充和改进?
不合理,缺乏对照实验。 补充改进:将同样数量的黄豆种子种在另一同 样大小的花盆的木屑中,其它条件均相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那些收获?
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有研究价值
成功的前提
作出假设 :符合科学事实
制定计划 :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方法、步骤、 材料、器具等)----探究成功的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
达标检测
1.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分别
请同学们分析, 该实验的局限性在 哪里?为什么没有 驳倒“自然发生说 ”?
自主学习(一):(9分钟) 阅读教材P.10-11中“探究的基本过
程”,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讨论 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与斯巴兰让 尼实验的烧瓶不同在何处?有何作用呢?
3.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_观_察_法_ 、 __实_验_法_、__测_量_法_ 、调_查__法__等,在实际
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达标检测
4.在设计探究光照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D )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什么是生物圈?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生物圈 的哪些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3.什么是栖息地?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概述科学探究六个 环节的大致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2.举例说明“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 功的关键。
是: 提___出__问__题_ 、 作__出___假__设_ 、制__定___计__划_ 、实___施__计__划_、 _得__出__结___论、_表__达__交___流。
2.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问_题_, 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假_设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计_划_。探究计划包括方__法 和_步_骤_,以及所需要的_材_料_和_器_材_等。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巴斯德实验
1.为什么说巴斯德实验设计 的最精妙处是曲颈瓶? 2.在巴斯德实验的两组装置 中,有几个条件不同?在斯 巴兰让尼的实验中呢? 3.你认为该实验为什么能够 取得成功? 4.请归纳巴斯德实验探究的 过程,共经历了哪些步骤环 节?
变量:食物中是否含泡沫塑料? (2)陈重光为什么进行多次实验?
为了防止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3)陈重光的实验结论,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 些问题提供了启示?
启示:可以利用黄粉虫来处理塑料垃圾,消除环境中 的白色污染。
点拨:(1)完成此探究过程经过了哪六个探究环节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
论、表达交流等。
变量应是唯一的
(2)该同学是如何设置变量的?
2.阅读教材P.13“巩固提高”第2题,完成下列问题:
(1)该事例中,珍·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
(2)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研究生命现象的?试 举例说明。
如:要了解全校学生近视眼的现状,就必 须采用调查法;要了解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就要采用测量法;要探究花的结构,就要 采用实际观察的方式进行。
自主学习(二):(4分钟) 阅读教材P.11-13中“探究的常用
方法”部分,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学探工作中,只需要一种生物学探究的 方法即可”,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谈 谈你的看法。
1.阅读教材P.13“巩固提高”第1题,完成下列问题: (1)陈重光实验的“假设”和控制的“变量”分别是 什么?假设:黄粉虫能够吃塑料,并能将其消化吸收;
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B )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6.探究过程中需要(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达标检测
7.判断下列使用的研究方法。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用 调查 法。
(2)要了解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
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实验 法。 (3)要了解一片湖泊的大小用 测量 法。
注:完成达标检测题:A类1—4题;B类1—7题;C类1—8题。
谢谢!
xiexie!
3.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尝试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并模仿设计一些简单探究实验,逐 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4.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法,体验科学探究 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得出结论:
肉汤中的微小生 物来自空气,而不是 自然发生的。
达标检测
8.某同学将少量黄豆种子种在花盆的土壤中,适 时适量地往土中浇水,几天后,黄豆种子发 芽了,因此他得出结论:黄豆种子的萌发需 要土壤。请问:他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补充和改进?
不合理,缺乏对照实验。 补充改进:将同样数量的黄豆种子种在另一同 样大小的花盆的木屑中,其它条件均相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那些收获?
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 :有研究价值
成功的前提
作出假设 :符合科学事实
制定计划 :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方法、步骤、 材料、器具等)----探究成功的关键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
达标检测
1. 生物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分别
请同学们分析, 该实验的局限性在 哪里?为什么没有 驳倒“自然发生说 ”?
自主学习(一):(9分钟) 阅读教材P.10-11中“探究的基本过
程”,根据巴斯德的实验,分析并讨论 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根据提 出的问题,他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设计与斯巴兰让 尼实验的烧瓶不同在何处?有何作用呢?
3. 可供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_观_察_法_ 、 __实_验_法_、__测_量_法_ 、调_查__法__等,在实际
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达标检测
4.在设计探究光照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D )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什么是生物圈?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生物圈 的哪些范围内?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3.什么是栖息地?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概述科学探究六个 环节的大致过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2.举例说明“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 功的关键。
是: 提___出__问__题_ 、 作__出___假__设_ 、制__定___计__划_ 、实___施__计__划_、 _得__出__结___论、_表__达__交___流。
2.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问_题_, 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假_设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计_划_。探究计划包括方__法 和_步_骤_,以及所需要的_材_料_和_器_材_等。
3.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4.根据实验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巴斯德实验
1.为什么说巴斯德实验设计 的最精妙处是曲颈瓶? 2.在巴斯德实验的两组装置 中,有几个条件不同?在斯 巴兰让尼的实验中呢? 3.你认为该实验为什么能够 取得成功? 4.请归纳巴斯德实验探究的 过程,共经历了哪些步骤环 节?
变量:食物中是否含泡沫塑料? (2)陈重光为什么进行多次实验?
为了防止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
(3)陈重光的实验结论,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 些问题提供了启示?
启示:可以利用黄粉虫来处理塑料垃圾,消除环境中 的白色污染。
点拨:(1)完成此探究过程经过了哪六个探究环节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
论、表达交流等。
变量应是唯一的
(2)该同学是如何设置变量的?
2.阅读教材P.13“巩固提高”第2题,完成下列问题:
(1)该事例中,珍·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
(2)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研究生命现象的?试 举例说明。
如:要了解全校学生近视眼的现状,就必 须采用调查法;要了解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就要采用测量法;要探究花的结构,就要 采用实际观察的方式进行。
自主学习(二):(4分钟) 阅读教材P.11-13中“探究的常用
方法”部分,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学探工作中,只需要一种生物学探究的 方法即可”,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谈 谈你的看法。
1.阅读教材P.13“巩固提高”第1题,完成下列问题: (1)陈重光实验的“假设”和控制的“变量”分别是 什么?假设:黄粉虫能够吃塑料,并能将其消化吸收;
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B )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6.探究过程中需要(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达标检测
7.判断下列使用的研究方法。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用 调查 法。
(2)要了解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
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 实验 法。 (3)要了解一片湖泊的大小用 测量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