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13020223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制造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城镇建设与管理)、环境工程等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学习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基本学会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简单的物理问题,初步具备从工程实际中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大学物理下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下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下册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大学物理下册为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热学、光学和电磁学。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和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熟悉实验的设备和操作方法;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热学、光学和电磁学相关的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章热学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系统和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循环和效率

•热力学统计基础

第二章光学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偏振和散射

•光的干涉仪器和测量方法

第三章电磁学

•电场和电势

•电荷分布和电场形式

•等势面和电场线

•静电场的应用

•磁场的基本概念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面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面授课程为主,涉及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和计算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造力。实验课程则通过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的科学方法和实验精神。

教材

本课程采用主流物理教材作为参考书,主要有:

•《大学物理》(第3版),作者:于凤桐、旷光华、张和风

•《大学物理》(原书第13版),作者:西尼维尔、塞克斯考核方式

本课程设有考试和实验报告两种考核方式,在考试中涉及的题型包

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考试内容主要覆盖课堂授课内容和教

材相关篇章。而实验报告则是对学生在实验中所进行的数据分析、结

果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评价方式。

《大学物理A(一)(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一)(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一)(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811811-2

总学时数:96

总学分数:6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

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美感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物理教学大纲的特点,就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

1.1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调节实验参数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为日后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展现创新思维,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方案。

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课程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合作,学生将学会协作与沟通,培养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角色认知。

二、课程内容安排

2.1 实验内容选择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基础知识来确定。实验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

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可以包括力学、热学、光学、

电磁学等方面的实验项目。

2.2 实验条件与设备

实验课程应明确所需实验条件与设备,并给予学生清晰的实验操作

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模

拟实验等方式来替代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实验原理。

2.3 实验步骤与要求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详情)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代码:00102000

授课学时:3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后继课程:近代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在科学技术、工程应用和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和热学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力学: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

2.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等。

3.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4.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

课程代码:000000000000000001

课程时长:16周

授课教师:__X

适用专业:物理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授课内容:

主题1:质点运动学

内容: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质点、位置、速度、加速度、轨迹等。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基础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以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为内容的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高等学校中开设物理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象、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机关报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

2.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的因素,略去次要要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3.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

学分:4分

计划学时:160学时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选用教材:《大学物理学》

1.前沿

1.1课程定位

大学物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定位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物理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加强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创新能力。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组织上,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视频录像、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设计思路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外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

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为军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念。

【教学大纲】普通物理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普通物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材料化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80学时 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普通物理学是理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普通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解释,并且有初步应用的能力。要加强近代物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及现代高新技术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

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要伴随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要在讲解物理知识的同时传授物理思想,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双向交流和自学等教学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条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先修课程

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以后开设本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运动学两类问题、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电场、磁场、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课程难点是积分微分应用解题、自由度概念及其应用、微元法求连续带电体的电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2024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

大学物理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一个合理的物理教学大纲是确保学生接受全面而系统的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本文将探讨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应包含的内容。

正文内容:

1.学科概述

1.1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1.2大学物理学的特点和重要性

1.3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基础知识与理论

2.1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量纲

2.2物理学的数学工具

2.3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性质

2.4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

3.实验与实践

3.1实验方法和技巧

3.2常用仪表的使用和操作

3.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4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4.物理学的分支和应用

4.1经典力学

4.1.1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4.1.2力学定律和运动的定量描述4.1.3质点和刚体的运动

4.1.4动能、功和能量守恒定律4.2热学与统计物理学

4.2.1温度与热量

4.2.2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4.2.3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的关系4.2.4热机和热力学效率

4.3电磁学

4.3.1静电场和电势

4.3.2电场和电场强度

4.3.3电荷和电荷分布

4.3.4电流和电路分析

4.3.5磁场和电磁感应

4.4光学

4.4.1光的本质和光谱学

4.4.2几何光学

4.4.3物质的光学性质

4.4.4光的传播和波动理论

4.5原子与核物理学

4.5.1原子结构和性质

4.5.2核物理学和放射性物质

4.5.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

5.教学方法和评估

5.1创造性实践和问题解决

5.2探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

5.3数学描述与模型构建

5.4虚拟实验与计算模拟

5.5课程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三年制专科.试行)

课程编号:0211060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

开设学期:第2学期

考核方法:笔试闭卷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的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高等工科院校中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物理课中接触了许多物理现象,获得了许多物理知识,初步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将发生深远的影响。----------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二、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基础课。学好该门课程,将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67学时习题5学时

学时分配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F》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7A00090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F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F

学分/学时:5/80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建议开课学期: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作为本科层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科学的重要基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转化,从而认识物质结构的组成及其运动、转化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具有比较完整的自然界物理图像,对物理学发展、成就和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物理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本课程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起到积极作用,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也为学生将来接受、应用和管理高新技术提供必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基本的物理学问题的能力,从知识上和方法上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具有比较完整的自然界物理图像,对物理学发展、成就和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物理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掌握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工程环境中的核心问题的方法,能够对各类物理现象、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如下:

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正确表达,并能够将其运用于计算机或网络领域工程问题的分析与描述当中。(支撑毕业要求1-1)

大学物理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 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函授课程性质:学科基础

学时数:24 学分数:

课程号:开课学期:

大纲执笔人:王玉娥大纲审核人:郑永春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了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

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奠定必要

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圆周运动。教学难点: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四个基本物理量。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质点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圆周运动。

了解内容: 了解质点运动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内容: 理解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四个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理解这四个基本物理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掌握内容: 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基本物理量的表达式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直线、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识记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四个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理解它们的表达式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直线、圆周运动的规律及简单应用。

大学基础物理学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物理学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物理学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它所研究的是物质运动

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与光的运动、原子与原子核内部的运动等等。本课程理论教学的总学时数为120学时。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系统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即观察和实验,进而抽象、概括物理本质,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尽可能整体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潮流。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及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教学过程中,各章节需配备一定数量的例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上册48学时,下册7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

三、学时分配

四、大纲内容:

第1篇:力学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5学时]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应用矢量概念理解质点的运动函数的意义和运动的叠加以及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复习巩固中学学过的一维匀加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及抛体运动的规律;正确理解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正确理解和应用伽里略变换。

§1.1 参考系

§1.2 质点的位矢、位移和速度

§1.3 加速度

§1.4 匀加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确定谱线位置的方法;了解光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率的影响。

5.了解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意义,理解偏振器起偏和检偏的方法和原理。掌握马吕斯定

理,并能正确运用它来计算有关问题。了解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偏振状态的变化,掌握布儒斯特定理,并能作相应计算。

三.学时分配表

四.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学生应系统学习过高中物理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应开设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中学物理的衔接,同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作业,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注重物理思想和原理的诠释。(三)教学参考书

[1] 《物理学》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物理》潘琳主编,石化出版社

[3]《力学》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4]《光学》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5]《大学物理》(一)(二)(三)朱苍磬、邓顺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6]《物理学第四版习题分析与解答》马文蔚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力学基础》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向义和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9]《新概念力学》赵凯华、罗韵茵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光学》赵凯华、钟锡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基础物理学》(上、下册)韩可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12]《大学物理学第一册力学》(第二版)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3]《大学物理学第四册光学近代物理》(第二版)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陆兴中

审核人陆兴中

批准人沈京一

2005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