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节目发展史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b、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并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 c、创造了报刊新文体,影响一代文风(“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6、除政论性报刊外,还出现了大批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等
新闻法制建设(初步) 1、 维新中,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 谕(1898)为主要方式;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承认近 代报刊的合法地位,官绅士民得到了办报自由权利。 2、 1898年,夏秋,维新运动失败,再次言禁、报禁 3、 1901年,新政,新闻法制建设重新起步,有限度地开放言禁、报 禁,给于人民以创办报刊的自由权利 4、 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法令的 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初步建成。
红中社 即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诞生于江西瑞金。该社第一个向
外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新闻以及有关文告、宣言 等。红中社编辑出版过《红色中华》报。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中 社随军转移,停止新闻广播及对外发稿,仅抄收国内外新闻电讯以供中 央领导同志参考。1935年11,随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 中社”的新闻电讯广播业务也重新恢复
民报 1、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大型时事型政论月刊 2、以“三民主义”作为办报宗旨,以“清除保皇派的思想影响,扫除革命 发展障碍”为历史使命 3、与《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4、标志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报刊进入大发展的新阶段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统治 2、 要不要地国有,平均地权 4、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之祸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1、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中国民族报业复苏并蓬勃发展; 2、政治性报刊的大量出版,是当时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3、清末出现的官报,也是政治性报刊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政府正式设 立官报局、官报的发展进入制度化阶段; 4、商业性报刊、文教性报刊等其他类型的报刊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国人自办的商业性报刊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了解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1. 背景介绍新闻媒体现场报道是指记者亲临事件现场,直接获取信息、采访当事人、并现场直播或录制报道的工作方式。

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成为了中国新闻媒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

2. 80年代的探索与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媒体开始尝试引进国外现场报道的经验和技术。

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现场报道更多地以文字报道为主,电视台和广播台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将报道节目呈现给观众。

这是中国新闻媒体首次尝试把现场报道引入到国内。

3. 90年代的快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中国的电视台和广播台开始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使得现场报道更加真实、直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台和广播台开始尝试进行直播报道,将现场的动态实时传递给观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4. 新世纪的多元化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场报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越来越多的新闻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涌现出来,成为报道现场事件的重要渠道。

记者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上传图片、文字和视频,实时传递现场的最新信息。

5. 当前的新形势和新发展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得现场报道的传播更加便捷高效。

除了新闻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平台也成为了现场报道的重要阵地。

记者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实时报道、与观众互动,提供更加立体、全面的信息。

6. 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了许多挑战,也迎来了许多机遇。

一方面,在现场报道过程中,记者需要面对现场环境的复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问题。

另一方面,新兴的科技和平台为记者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传递信息的机会。

新闻联播发展史

新闻联播发展史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

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

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

”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

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

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

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

新闻报道的历史新闻报道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和变化

新闻报道的历史新闻报道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和变化

新闻报道的历史新闻报道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和变化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与进步。

本文将从过去到现在,探讨新闻报道的演变和变化。

一、手稿时代的新闻报道在过去,新闻报道主要采用手稿撰写和手工印刷的方式。

记者通过亲自收集和整理新闻资料,用手写稿或打字机撰写报道。

由于手工操作的限制,新闻报道的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

二、报纸时代的新闻报道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成为主要的传媒载体,新闻报道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报纸时代,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包括新闻报道、特稿、评论等。

报纸通过印刷与发行,快速传递新闻信息,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三、广播电视时代的新闻报道广播和电视的普及使得新闻报道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广播电视的出现,让新闻报道具备了更强的视听效果,增强了信息的传达力。

新闻报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闻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新闻报道开始从纸媒逐渐转向网络媒体,通过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了实时更新和交互式的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

五、多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现代新闻报道已经进入了多媒体融合的时代。

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媒形式,而是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相互融合,实现了更加全面、立体的信息传播。

新闻报道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报道更加生动、直观。

六、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闻报道仍将继续发展。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新闻报道带来新的突破和可能。

新闻报道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用户定制化,通过精准推送为读者提供符合其需求和兴趣的信息。

同时,新闻媒体也将更加注重权威性和可信度,努力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
1.清朝(1644~1911):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正式开展报刊业。

最早的报纸是位于上海的《上海字林洋行大报》,该报刊于1872年。

2.民国时期(1912~1949):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
国的报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很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在这一时期创立,如《民国日报》、《燕京日报》、《新民报》等。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开始
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一系列国营报纸和新闻机构,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媒体形式不断丰富,电视、广
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和支持。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PPT课件
19
广播电 视事业
196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地方人民广播电 台实行军事管制,一律停止编辑和播送地 方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的节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革 命委员会以后,地方电台陆续恢复了少量 的自办节目,但是基本没有地方特色,同 中央台的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基绝对保持一 致。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以来 形成的庄重,朴实,亲切自然的播音风格被破坏。 这一时期,广播事业第一次停步不前,跌入谷底, 但广播事业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发展。中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一步扩大。农村有线广播的 得到较大发展。
报刊数与报刊发行量逐年增加,全国邮发报纸总数1957 年为1325种、1958年为1776种。报刊品种开始增多,报 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党报系统增添了《红旗》杂志 等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理论机关刊物、党的县委机关报等 新品种,晚报、体育报、企业报、农民报、摄影报等各类 报刊大批问世。广播事业的发展,表现在一大批中等城市 的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建。
据统计,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出版 的新闻学著作只有43种。重要的新闻专业刊 物《新闻业务》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迫 停刊,一些新闻团体如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 协会也被迫精停止活动。
18
小报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各种“红卫兵” 组织和“造反”组织的出现,社会上涌现出 一大批“文革小报”与“红卫兵”小报
此外,《新民报》老报人赵超构总结其在社会主义时期 办晚报的经验,提出了包括“短、广、软”方针在内的有 关怎样办好社会主义市民报的观点。复旦大学新闻学系 系主任王中在其撰写的《新闻学原理大纲》中提出了党 报的两重性、社会需要、读者需要、按经济区域办报等 新观点。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央视新闻节目的演变

央视新闻节目的演变

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电视(diànshì)评论类节目的演变、发展与未来走向作者(zuòzhě):涂光晋在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即将走过50年的历程,中国电视已经走过40年历程的今天,“电视评论性节目”(或“电视评论类节目”)已成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

她的存在,她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作用,都表明了一个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学术界到新闻实务界都普遍认可的事实--中国电视已经有了自己的评论性节目;长于(chángyú)表现的电视在纪录与展现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收集与传播意见性的信息;电视评论类节目在遵循新闻评论基本规律、体现新闻评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包括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在内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出现不仅丰富和扩展了评论的体裁与形式,而且滋养和生长出新的评论理念与评论手法,实现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跨越。

一、从“蹒跚学步”到走向(zǒuxiàng)成熟——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轨迹1958年诞生的中国电视在第一个20年里,新闻评论还没有学会“自己走路”,除在新闻节目中口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的重要评论外,尚未出现过电视台自己的新闻评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尚未真正起步的电视评论与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报刊评论、有30余年历史的广播评论同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1980年至今,又一个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20年里,电视评论大致经历了尝试期,探索期与发展期三个阶段。

(1)尝试期(1980-1988年)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在此前仅7个月,《人民日报》最有代表性的群言式的小言论栏目《今日谈》开办),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固定的评论性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报刊与广播评论的、新型的、独特的电视评论样式——电视述评的出现。

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史

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史

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史中央新闻联播的发展史:1978年12月,《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1979年9月1日,央视每日播出的国际新闻节目《国际新闻》开播,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UPITN)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保留名称并入《新闻联播》,之后完全并入《新闻联播》。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2年9月1日,*** 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至19:0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A、B、C区的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

1987年,《新闻联播》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

1988年3月15日起,央视各节新闻所有制作过程一律都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彩电中心制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时《新闻联播》更换片头,片头曲改为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9秒的乐曲。

2017年1月21日,刚强和海霞搭档主持《新闻联播》,刚强也由此正式加入《新闻联播》的主播阵容。

王宁正式退居二线。

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

2018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自当天起,CCTV-4(亚洲版)于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闻联播》。

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手语播报。

扩展资料:1978年1月1日,当天值班编辑黄一中手写的一张“电视新闻播出串联稿”上,满是勾勾画画的箭头和圆圈,这张纸上记录的是第一期《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共5条新闻,加上配乐和切换时间,全长20分钟,头条是《邓副主席出席国务院办公室招待会,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

中国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发展历程中国新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当时,各地的政府官员负责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消息传达给皇帝,并通过使用木刻印刷术将这些消息传播给更广大的人民。

然而,这种形式的新闻传播极其有限,仅限于皇宫和特定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唐朝时期,官方的新闻传播开始使用手抄本和传递员,使得消息可以更快速地传递。

宋朝时,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大的新闻传播范围。

报纸成为主要的新闻传媒工具之一,但仍然受到官方的严格控制。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40年,第一份中文报纸《顺天时报》诞生于上海,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报业的起源。

20世纪初,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报纸的发行量迅速增加。

同时,无线电和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可以更快速地传递到不同地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闻传播进一步发展。

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政府开始对新闻传播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在这个时期,新闻主要由政府控制,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宣传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使得新闻市场更加多元化。

民营媒体开始崛起,新闻的选择和报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和全球化。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普通公众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和评论当中。

然而,中国的新闻传播仍然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审查。

政府对新闻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和干预,媒体自由度相对有限。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新闻自由和言论权的争议。

总体而言,中国新闻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的官方控制到市场化多元化的过程。

尽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新闻传播在中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公众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

评估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

评估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

评估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1. 引言中国新闻记者的现场报道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报道到如今的多元化和创新报道方式。

本文将评估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影响和挑战。

2. 第一阶段:传统的现场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新闻记者的现场报道主要以传统方式进行。

记者会、采访和现场直播是其中的主要形式。

记者们采用文字、摄影和录音等工具来收集和传递信息。

这种方式在技术和资源限制下进行,报道内容常常有限。

3. 第二阶段:电视和实时报道的兴起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中国新闻记者的现场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视新闻节目开始通过实时报道展示事件的现场情况。

这种方式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事件。

然而,电视报道的局限性在于其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无法提供全面的信息和细节。

4. 第三阶段:互联网时代的现场报道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推动了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

互联网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记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进行现场报道。

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实时直播和互动评论等功能,使观众可以实时参与报道的过程。

这种方式增加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5. 影响和挑战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使民众更加了解事实真相。

其次,现场报道的多样性和创新推动了中国媒体的发展,提高了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然而,现场报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虚假报道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成为了问题,需要加强新闻媒体的自律和监管。

其次,现场报道也存在着安全和道德风险,记者需要保护自身安全,并遵守职业道德。

6. 结论中国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经历了从传统到创新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现场报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积极评估现场报道的发展,挖掘其潜力,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只有在保障信息真实性和记者安全的前提下,现场报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中国新闻发展史总结

中国新闻发展史总结

中国新闻发展史
1840年至1896年
这一阶段以1840年为开端,以外国人在中国开始的新闻传播为主线。

主要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字林沪报》、《申报》。

主要概念: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目的策略有一定的变化。

1896年的百日维新及其相关
主要报刊:《循环日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主要人物: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其他:时务体
主要概念:梁启超的办报实践,办报思想。

维新派办报实践及其影响
1900年至辛亥革命
主要报刊:《清议报》、《新民丛报》、《民报》、《大公报》、《苏报》
主要人物:黄远生
其他:苏报案、癸丑报灾、《新民丛报》与《民报》论战起因、过程、结果
新文化运动1919年前后
主要报刊:《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
主要人物:徐宝璜、邵飘萍
其他: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四大副刊
主要概念:新文化运动对新闻工作的贡献改进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主要报刊:《向导》、《中国青年》、《布尔塞维克》、《红色中华》、《生活》周刊主要人物:蔡和森、成舍我、邹韬奋、埃德加。

斯诺
其他:红中社、新生事件、记联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报刊:《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洋旗报
主要人物:范长江
其他:《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拒检运动、反客里空运动、1943年《解放日报》改版
新中国成立
主要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主要人物:胡乔木
其他:中国新闻社、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

(完整版)中国新闻节目发展史

(完整版)中国新闻节目发展史

• 198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 • 单调、缺乏形象感的口播新闻尽可
节目龙头的《新闻联播》在编排方
能地配上照片、地图、影片、幻灯
面实行了创办以来的第一次“改版"。 或字幕,20多年中一直沿用的新闻
将以前明确分为三块的国内新闻片、 片配乐的做法被取消。《新闻联播》
国际口播稿和国际新闻录像,按其 的片头和开始曲、播音员背景、预
• (3)新闻专题类节目:包括新闻专题节目、新闻杂志节目。 • (4)新闻谈话节目:包括新闻访谈节目、新闻讨论节目。 • (5)国际新闻类节目:包括国际新闻节目、对外新闻节目。 • (6)大型新闻节目:包括大型新闻事件节目、大型新闻活动节目。
2/8/2020
电视新闻节 目的5个发展
阶段
曲折 创业阶段 (1958-
2/8/2020
• 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办《午 间新闻》;1985年3月开办了《晚 间新闻》。1991年7月5日,中央 台在第一套节目9:00—9:10开 始直播《早间新闻》。至此,中央 台每天的新闻播出次数已达9次计3 小时5分钟,早、中、晚三个时段 的新闻节目空档基本填补完毕。
• 上海电视台1987年7月5日开办了 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透视》
• 初创时期的《新闻联播》,它的 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 运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 则三五天,慢则十天甚至半个月 才与观众见面。
• 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使 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80 年代初,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基本 是ENG和摄影机并用,并逐步向 录像化过渡。
• 1979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两位 年轻记者张长明和王纪言用长镜 头抓拍了能享有特权的上层人士 子女乘公家轿车到王府井购物、 游玩的情景。这条解说词不多, 但纪实性颇强的批评性报道《王 府井停车场见闻》,1979年9月 12日在《新闻联播》中一播出, 顿时舆论哗然。第一次触及到了 特权思想和不正之风,引起了观 众强烈共鸣和极大的反响。这条 批评性报道起到了先导作用。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50年的夏朝,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新闻机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闻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过程。

早期中国的新闻通常通过宣讲者口头传播,同时书面新闻也在这个时代开始出现。

封建社会的早期,新闻通常被政府机构用来宣传和维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闻发展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改变。

19世纪,西方新闻在中国开始传播,这是中国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一些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开始设立报纸,为中国人民提供新的思想和信息。

这些报纸成为了新闻发展的先锋和催化剂。

20世纪初,中国的新闻发展迎来了重大变革。

这个时代的新闻业非常活跃,新闻机构和报纸数量急剧增加。

新闻机构成为了舆论的重要阵地,并且他们开始发起抗议和社会运动。

《新民报》、《大公报》等一系列报纸成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期。

新的政权对新闻业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新闻出版的统一管理,并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宣传性,把媒体视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这一时期,中国的媒体绝大多数被国有化,新闻被用来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和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发展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变。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引入市场经济和外资。

在这个新的背景下,新闻业也逐渐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

国有媒体开始面对来自社会的竞争,并加强了对报道的调查和独立性的要求。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国的新闻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中国人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政治上,中国的新闻媒体仍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审查。

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依然受限,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威胁。

此外,新闻媒体的商业化也增加了媒体的集中化和商业利益的干扰,可能导致报道的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四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四十年。

这一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堪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客观而全面的图景。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 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传播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新闻传播体制经历了根本性的改革。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新闻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建立和完善了新闻传播行业的法规制度。

2. 传媒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传媒机构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许多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相继建立,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三、新媒体时代的来临1. 互联网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媒体成为新的传播评台,改变了传统传媒的发展模式。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

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全球信息站、博博、信信等新媒体评台,通过多渠道传播信息。

四、新闻传播技术的进步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移动智能设备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2. 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传媒机构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精准推送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五、新闻传播行业的挑战与机遇1. 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广告收入下降、发行量减少等问题成为传统媒体的困扰。

2. 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快速、多元化、互动性强等优势,发展迅猛,成为新的市场主导力量。

六、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前景展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中国新闻传播史:发展历程与媒介变迁

中国新闻传播史:发展历程与媒介变迁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电视:为实时传播的媒介 • 互联网:为随时随地传播的媒介
05
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变迁
古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
• 口头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适用于日常生活,如民间故事、史 诗等
• 人际传播:通过对话、聚会等形式进行 • 群体传播:通过仪式、节日等活动进行 • 文字传播: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传播逐渐兴起 • 甲骨文、金文等:为最早的文字形式 • 竹简、木牍等:为最早的书写材料 • 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木牍等
03
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的新闻传播变革
新闻传播事业的变革:随着鸦片战争 的发生,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受到西方
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 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
近代的报刊
新闻传播形式的变化: 从传统的报刊到近代的
报刊
• 外报的出现:如《字林西报》等 • 报刊事业的兴起:如《申报》等
• 报纸:如《申报》、《新闻报》 等 • 杂志:如《时务报》、《新青年》 等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发展
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
新闻事业的繁 荣:随着政治、 经济、文化的 发展,新闻事
业逐渐繁荣
01
• 报纸:如《申报》、《新闻 报》等 • 杂志:如《时务报》、《新 青年》等
新闻传播媒介: 主要包括报纸、
杂志等
新闻传播形式 的变化:从口 头传播、文字 传播到报纸、
杂志等
03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 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的传播 媒介
02
中国古代报刊的发展与演变
宋代报刊的诞生与传播
• 报刊的诞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报刊应运而生 • 《开元杂报》:为最早的报纸 • 《新闻总录》:为最早的新闻汇编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迁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迁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变迁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一、从形式上看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变化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的诞生。

改革开放30年来大致呈现出四种形态:联播体形态、深度报道形态、娱乐化形态、民生新闻形态。

联播体形态——最具代表性:中央电视台综合性新闻栏目——《新闻联播》。

①时间:1978年元旦开播②风格:庄重、严肃和字正腔圆,为新闻栏目定了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③地位:中国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重要窗口,“中国国情的晴雨表”。

挑战: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政治的宣传式节目形态受到纸质媒体的挑战,出现了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深度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收视率下降。

改变:深度报道形态1993年,由白岩松主持的《东方时空》横空出世。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栏目化”的观念趋于成熟。

21世纪初,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形态开始出现。

“讲”新闻与”说”新闻,如人民网《小六砖铺头》。

纠正了以往出于宣传和刻板的传播形式。

另外,有一种节目样式必须提及,即谈话节目:如《鲁豫有约》。

之所以把它归类于娱乐形态,是因为谈话节目可以在各种形态的电视节目中出现,“谈话”只是节目的一种表现形式。

21世纪以来,民生形态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出现。

它使受众的草根情结得以释放,其定位就是以百姓视角、民本立场报道市井百姓生活的原生态,报道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

标志:2002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播出。

以电视新闻重大技术为标志,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至1973年)黑白电视阶段,大多数节目都是采用现场直播或实况转播的方式播出第二阶段(1973年至1984年)彩色电视阶段,先进的电视新闻采制和传输技术和设备开始出现,电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三阶段(1984年至20世纪末)电视新闻立体传输阶段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中位居首位的媒介,开始形成卫星、微波和有线电缆光缆相结合的立体传输覆盖网络。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1958-2008)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1958-2008)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1958-2008)【摘要】:从1958年出现电视新闻节目至今,中国电视新闻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

透过50年的跌宕风景,历数所有的成功与失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绚丽画卷。

50年间,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中,完成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也成就了中国电视新闻事业的蔚为大观。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现行体制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及发展动因。

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中,发现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本身的进化与其外部动因的关联。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改变以往惯常的研究模式,打破学科壁垒,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与发展引入一些其他社会人文科学更为开阔、多元、均衡的观念、视野与方法。

本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前四章采用编年史的方法,对中国电视新闻的节目理念、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和体制的变迁等进行梳理,探寻其演化流变,并进而提示其内部的律动和外在的轨迹,推进对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历史发展的全面认识。

第一章力求呈现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早期(1958-1979)发展状况。

中国电视新闻在早期20年的发展中,节目量不大,内容局限,形式也基本停留于开始时创办的几种类型,报道的影响小,这与我国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有关。

第二章研究调整改进阶段(1980-1992)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本章重点从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拓展、传播方式的改进、电视新闻体制的变革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这一时期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过渡,电视新闻快、新、活等优势开始显露;中国电视新闻的探索和改革尚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多是一些形式的变革,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大的突破;电视新闻栏目日渐增多,但存在诸多不足。

第三章研究高速发展阶段(1993-2003)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央视从1993年3月1日开始设立《早间新闻》,从而实现每天十二次的新闻整点滚动播出;而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则被广泛认为是这一轮电视新闻改革的发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