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改革回眸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与汉通婚、讲汉语
移风易俗 实行汉制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及认识
意义: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 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
文化,大力推行改革,在动乱年代繁荣了经济, 稳定了社会,为民族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材料2
据《洛阳枷蓝记》称:“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 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夺。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 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地,园园而有。 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更是卖官鬻爵,公 行贿赂。
如吏部尚书元晖,“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太郡二千匹,次郡 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按差等定价,当时人称吏部 为“市曹”。
消极 影响
①轻罪重刑, 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 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意识从此建立,造成封建社会对商 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拓展】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 (或者称历史局限性)
提示: ①商鞅变法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②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体现了那个时 代的要求; ③商鞅变法虽有消极局限性,但这些并 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 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复习
什么是改革? 改革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和变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2)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4)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6)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1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15)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1、写出五个改革的时间;后四次改革时在位的统治者。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公元前350;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亚历山大二世;1868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戊戌变法:1898,光绪帝)2、写出五次改革的主要原因(各一句话)(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梭伦改革)(2)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社会大变革商鞅变法(3)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4)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3、写出六次改革的主要作用(各一句话)(1)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3)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推翻了幕府统治,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5)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六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各一句话)(1)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比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3)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写出其中的两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戊戌变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革命性和中庸性;农战(法治)7、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突出措施各是什么?财产等级制度;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8、梭伦改革、商鞅变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各是什么?振兴城邦,维护统治;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和贵族利益,巩固统治9、梭伦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直接原因是什么?萨拉米危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0、商鞅变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在有关土地问题上各采取什么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农民可依法得到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规定土地私有11、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教育上各采取哪些措施?(1)文明开化:整顿旧的教育机构,设文部省;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近代教育体制(2)废除八股取士,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学堂12、商鞅变法、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军事上各采取什么措施?(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2)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建立专门的军事院校;扶植军事工业(3)裁汰绿营,改用西法训练军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用一句话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太宗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主要条件、时间、策略、先后顺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资料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改革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性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之一,但改革同时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征。
⒈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原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3)、在改革中也并非没有一丝的流血牺牲,许多 改革家就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6、成功改革的重要条件
(1)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 的发展需要,促进思想解放 (2)全社会互动的结果 (3)先进思想的指导
(4)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 无畏
2、根本原因:
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 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 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 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 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 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 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
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 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 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 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 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 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 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3、根本目的: 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
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
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改革(和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制)实用清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历史上改革的背景大体可以表述为:(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4)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民族危机严重2.对历史上改革结果的分以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改革信念、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发展和执行。
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近代化包括: 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法制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城市化。
5.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6.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7.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8.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9.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主线是现代化(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3、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选资料】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清单】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时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改革,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注意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了解这些改革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解析: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对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考生应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比较分析问题能力,此考点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析: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注意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比较,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解析: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解掌握其多个领域的改革内容及作用,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介绍教育部2003年安排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程“(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关于学习这一模块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安排了中外历史上9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
其中,中国4个,即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和清末的戊戌变法。
外国5个,即古代希腊的梭伦改革、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非洲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
本书采用单元和课的结构,每项改革为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3课或4课,单元或课前有引言,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性学习。
同时,本书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实际,安排了3个活动课。
共计29课时+3课时。
教学建议:1.紧扣主题。
2.重新组织(根据不同的情况)。
3.合理安排课时。
4.做到难易有别(梭伦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如梭伦改革,即使在高等院校的世界通史课程中,也讲得相对粗略。
但根据课时安排,最少也要设计3课时的内容。
目前的课本内容比较细。
这一专题是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前奏或铺垫,在理论上不易把握。
概念也比较多,如部落、城邦、贵族与平民、古代农业与工商业、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度、僭主政治,可以结合必修一内容,进行回顾,加以铺垫。
又如阿里改革,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没有任何知识基础。
需要将近代时期非洲、埃及的历史加以适当的铺垫,要回顾一下奥斯曼帝国、马木路克的统治以及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旳主张,
进一步提出变法旳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
计,宣告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干旳人,共商变法旳详细方案和环节,依次推
情发展旳先后顺序排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慈禧 材料三:
破坏 袁世凯
谭嗣同 主动推动 梁启超
光绪 有限支持 张之洞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 三个材料中六个人旳阶级属性。 (2)分析六人在维新变法中旳 作用。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命运不同旳原因对比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领导 力量
维新前,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具有
2023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
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能够自立,今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
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合计公布变法诏令184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旳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旳东西不顾它旳胃量和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
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1)从材料一、二能够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有什么意图?对此应怎样评价?
意图:经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抵制人民
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
变法以救亡是进步旳爱国思想 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旳清王朝反应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经济:土地兼并和债务奴役严重,以小农和小手业者为主体的平民同氏族贵族奴隶主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要求废除债务奴隶制,重新分配土地。
背景政治:贵族占据主要统治地位,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
军事:阶级斗争的激化-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
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地位的保护。
鼓励发展工商业,稳定平民利民主。
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度上的氏族残余。
内容政治: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③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文化:移风易俗,破除原始时代遗留下的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生产力提高:铁器和牛耕经济生产关系变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土地私有化旧贵族没落,地主、自耕农阶层兴起背景政治各国变法:春秋:管仲改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军事: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世卿世禄政治:建立县制,实行连坐法,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内容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社会习俗:推行小家庭政策作用:建立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意义:较为彻底,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政治体制1)、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改革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
政治特点: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拥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2、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未能缓和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3)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是引发梭伦改革人直接原因和导火线;4)594BC,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权力,进行改革。
(可能性)3、梭伦改革的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4、梭伦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经济上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制,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
2)、政治上:①、按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越多)②、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政治改革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政治,平民也得到一些民主权利。
5、梭伦改革的评价:1)积极:①政治: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经济作用: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局限的原因: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和中庸性(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7、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
二、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指导理论:法家思想;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改革3、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司法改革: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4)、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文化专制);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4、评价:(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⒈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⑵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外国:●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改革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回顾几个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展示它们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一、宋朝的科举制度在早期的中国历史中,统治阶级往往通过家族传承和朝以贵族身份加入官职等方案来选拔官员。
这种选拔方式导致政治腐败,使得最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应有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一系列考试来选拔官员,使得任何人只要有才华、有文化,就有成为高级官员的机会,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士族政治格局。
士人们可以通过考试过关,获取更好的机遇,改善他们本人和家族的生存状况,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士族对社会政治的掌控。
这个制度的解放了从前舞弊 through connections 的阻碍,同时也使考试成为一种进取的优秀行为方式。
此外,对于中国人的文化现象,领先的人才和创新一直很重要,然而常常缺乏机会去展示才华。
科举制度给了他们机会,使得许多优秀的人才得以涌流至中国的政治舞台。
这个制度还鼓励了教育活动的普及,以及对科学和文化的热爱,从而日积月累地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发展。
二、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运动。
它包含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旨在推翻自由主义的法国君主政体,促进社会民主主义和民权自由运动的发展。
革命改变了法国世界的观念,也推动了欧洲其他地区的思想和政治变革。
这个运动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动荡和混乱,但是它也带来了一项新的政治秩序——民主政治。
法国大革命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这些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的欧洲。
由于革命期间的财富转移,使得农民和工人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法国经济体系。
此外,革命使教育制度从贵族运行一步步地转向地域之间的更为平等。
这个运动促进了交流,使得贫苦阶层的人们互相了解,对法国和世界各地的政治、文化和人际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改革”与“革命”一同被视作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中国古代的改革分析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 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
旧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国的集权统治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
———[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 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 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 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
—————————————————————————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考向一 考查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事件 [例1] (2014·浙江自选模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
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 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 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改革
结束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 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 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商鞅变法1、时代背景:战国末期(1)Q: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①经济大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政治的大变革:大量私田的出现,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文化大繁荣:“百家争鸣”④军事大动荡:争霸和兼并战争(2)各国变法:①齐国管仲变法“相地而衰征”②鲁国“初税亩”③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3)秦国状况:落后与中原各国。
秦孝公即位,商鞅入秦。
2、措施:(1)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2)政治:①奖励军功(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②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什伍制”③推行县制(3)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4)改革旧俗☆核心:重农、法治目的:富国强兵3作用:①经济实力的增强:从根本上废除了井田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封建国家机器职能,推行县制,强化了封建集权力量。
③军事实力的强大:“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4局限性:轻视教化,鼓槌重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劳动人民所受压迫,承认奴隶占有合法,未与旧制度,旧习俗划清界限(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前提条件(439年)(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有利条件拓跋珪改革拓跋焘改革游牧定居冯太后改革国家机构日益完备(3)统治危机——必要性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人民起义九品泯通制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北方柔然进攻——外患(4)统治者推动冯太后孝文帝 471年即位2、措施:(1)新制:①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惩治贪污②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前期:冯太后主持土地不得买卖,鼓励开垦荒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二、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三、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五、戊戌变法1.背景(1)必要性:①《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②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
(2)可能性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③思想来源:早期改良思潮和康梁维新变法思想2.目的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3.内容(1)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预算决算;举办邮政。
(3)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4)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取消新政,变法失败5.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6.特点:(1)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2)力量弱小的维新派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3)光绪皇帝的变法带有宫廷政变争夺的色彩。
(4)内容全面,但未涉及“行宪法,开国会”等主张7.性质:使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要求】1.索伦改革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2.商鞅变法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王安石变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押全国卷第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解析版)(全国卷)
押全国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年份全国卷Ⅰ(乙卷) 全国卷Ⅱ(甲卷) 全国卷Ⅲ考点分布2021清末新政——“江楚会奏”变法方案北魏孝文帝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改革—2020清末新政振兴商务的措施及影响王安石变法实行将兵法的背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的对外贸易2019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命题规律(1)考情盘点:高考侧重于对经济和政治领域改革的考查。
(2)考查方式:设问提示语常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
(3)考向预测:一般会选取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题材,重在考查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1.关于改革背景的考查维度及改革原因归纳的一般方法(1)改革背景的考查维度直接考查改革的时代背景这类题型一般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改革所处的时代特征,主要回答改革的必要性问题考查改革的主观意图这类题型需要考虑改革者的阶级属性、自身利益、能力水平等方面,实际上是回答改革可能性问题(2)2.对改革特点与作用的考查维度3.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从改革的阻力和动力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或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1.(2021·全国甲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
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
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阶级矛盾或民族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 •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 •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5、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五看: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 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 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的素质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 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 执行。
(1)措施:调查土地占有情况;政府统一征税标准;限定地方税 目金额;地税随商税收入增长而减少。(6分) 特点:注重调查,从实际出发;逐步调整、推进。(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 历史意义。(6分) (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 有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政府资本积累;改变 了原有社会结构。(6分)
材料题审题的“三个三”法则
一、材料要“三读” 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 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 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
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 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 点。
二、要点要“三找”
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 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 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 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 不要丢。
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 族国家鼎盛强化。特别民族制度的完善。
必修2:
土地、税收、金融、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加强或完善。 必修3: 历法、教育、习俗等完善与融合。
( 2014全国卷2,45.15分)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 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 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 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 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 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 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 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 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 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 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 革的背景。(6分)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 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 革的作用。(9分)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 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促进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找关联点: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 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三、答案组织要“三界定” 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 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
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疾风暴雨般 的革命狂飙,也有跌宕起伏的改革浪潮。革命与改革, 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 剧烈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 而生。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 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 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 危局的局部调整。尽管历史上的改革总体上不象革 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 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那样血火交融、天翻地 覆,但它同样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 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 改革模块:主要考查改革的“目的”、“特点 ”、“影响”及其“成因”。目的:稳定社会秩 序(巩固政权)。特点:多以对比的方式 呈现,注意答案的对等性(对应性)。影 响:结合“目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面;从“比对方”中获得提示。成因:改革 者素质、政府支持力度、措施是否切合实 际、出发点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满足人民 要求等等。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读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 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 的强大动力。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 时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去认 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次改革,成 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注 意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了解这些改革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 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改革”模块具体学习要求:
了解历史背景/条件/根源;
概述、归纳主要内容/措施;
探讨、分析历史作用/影响。
重点是改革的原因、经过、结果;
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
1、改革的实质: 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 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 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 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2、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 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 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3)从性质看: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 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 的改革。
从新课标卷这些年的答卷来看,考生大多选 做(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四)中外历史人物评 说,而且普遍得分高。 命题要求: 考查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着重考查学科能力, 命题范围遵循考纲,材料来源不以教科书的具体叙述 为依据。所考内容多不是教材直接呈现的 (新材料、 新情境、新问题)
考情分析
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 满卷文综·45
王莽改革
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
2015·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
两汉魏晋时期法律改革
唐代币制改革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 影响。(7 分)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 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 „„”“ 根据材料 „„ 结合所学知 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
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
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
模块链接,定改革背景
必修1: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改革, 分权制转向县制,血缘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 族国家建立。包括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等官僚 政治确立。 汉至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 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包括丞相制度、监察制度、 用人制度,地方建制、民族制度不断完善等。
材料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 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 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 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 分之一。……今后对于茶叶烟草等其他商品,均将逐步课 征商品税,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 商品税岁入之比例,于已实施改正之地区,逐步减低地税。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 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 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 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时期地税改 革的措施及特点。(9分)
本模块高考基本要求: 考查题型: 材料题
考查对象: 绝大部分是课本外的改革。
考查方式: 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考查考生 整合材料,提取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的能力。 提问方式往往是 1.根据材料,概括某一改革的特点或比较一些改革 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进行背景(原 因)、意义(作用、影响、评价)的分析。 3.对同一改革的不同评价.
3、归纳“改革的时代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主要原因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 ——必要条件 (3)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4)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 ——主观条件 (5)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 ——直接原因
6、改革的作用 •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作用主要分为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 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 重要手段;第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四,改革也是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