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的农业生产的出现:①原始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②生活方式:为了寻找新的耕地,人们经常迁徒③时期:商周:青铜农具使用少,主要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影响:中国的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主要特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②生产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东汉:推广使用耦犁的方法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③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④耕作技术:春秋: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术⑤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⑥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特点:①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②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发展条件:①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影响小农经济不利条件:①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②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③封建政府的腐朽④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小农经济的地位:①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中国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归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归纳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特点: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南稻北粟)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③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2.商周农业3.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呈现出的特点:(1)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形成北粟南稻格局;(2)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思考】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具改进的问题?答:1.改进:(1)材质: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制造工艺: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牵引动力: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2.认识: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主要表现(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的铁犁,没有犁壁,不能翻土作垄;西汉发明耦犁,后又出现犁壁;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既简便又轻巧,已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两熟制再到一年三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历代层出不穷。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1)耕作方式的变化:集体劳作——个体农耕(2)社会生产力提高:铁农具出现与牛耕的逐渐推广(3)土地制度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3.评价:(1)积极:①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④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2)局限性:①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②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③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之一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生产组织形式:一农一户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4.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26张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26张PPT)



灌溉工具的改进
曹魏的翻车
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 Nhomakorabea宋朝的高转筒车
明清的风力水车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在1792年乾隆年间访华, 一路见到丰茂的农作物,盛赞“在整个路途 上,我没有见到一块土地不是用无限的辛劳 来加以耕作,生产它能够生产的每一种粮食 和蔬菜”,“中国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农 民”。使团中随行的农学家巴罗估计中国的 农业收获率高过欧洲,他写道:“麦子的收获 率是15比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比 1”。 ——《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4.根据所示材料,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 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 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 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 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 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 只有流离饿莩耳。 —— 《极荒活民书》
4.特征
①分散性; ③脆弱性; ⑤ “先进性”。 ②封闭性; ④落后性;
学以致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 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
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 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天灾人祸。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 社会的动荡。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唐代曲辕犁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栗的国家2.耕作方法: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常用工具仍是木耒耜、石锄、石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犁的演进: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汉朝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两汉一年一熟为主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宋朝:经济中心转移至江浙,江南出现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3.灌溉技术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利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条件:铁犁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2.小农经济的利弊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土地,农具或耕畜),具有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弊:需要承担沉重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遇灾荒和瘟疫,会陷于贫困或破产。

前言: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一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历了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土地兼并与封建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斗争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经历了由产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历史必修二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历史必修二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基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中国早期农业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 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返
刀耕火种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海南的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的石刀
原始社会的石斧
原始社会的石犁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 ②汉朝时期出现耦犁和犁壁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 ——铁犁牛耕达到完善阶段 2、耕作方法、技术和制度 春秋战国:垄作法 ①耕作方法 西汉以后:代田法 ②耕作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技 术,南方水田使用耕耙技术。 西汉时期以一年一熟为主 ③耕作制度 宋朝以后江南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
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④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辨析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 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自然 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 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五谷爷,也叫五谷母,潮汕民间崇奉的农业祖 神。一般来说,五谷爷是指教民种五谷和尝百草教 民治病的神农氏。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 收成后,农民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便算是 五谷神位,进行祭拜,俗称五谷爷神诞。潮阳则有 装在小镜框里的神农像挂在神座上供奉。在这不分 男神女神的两次神诞的日子里,农民用米粉、花生、 油麻、黄豆等合制成各种象形的粿品,如谷穗、尖 担棵、谷箩稞等,同三牲祭品摆在香案上敬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漕渠

——
水 利 工 程 龙 首 渠
翻车
筒车

车风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工水程利、灌工溉具)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你耕田来我织布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你我好比鸳鸯鸟
绿水青山带笑颜 夫妻双双把家还 我挑水来你浇园 夫妻恩爱苦也甜 比翼双飞在人间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1、原始农业发达: (1)起源: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2)格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海南的刀耕火种 (4)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器为主,骨器;(新石器时代) (5)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
用双
骨 耜
齿 木 耒



使
商周时期的 青铜农具
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连续耕种。
(4)西周农作物:(“五谷”:麦、稻或麻、稷、黍、菽(豆))




稷(jì)
黍(shǔ)
(5)生活方式: 迁徙 → 定居(农耕定居)
粟(s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董永和七仙女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
特点? 古代经济下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男耕女织,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展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展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一原始社会
1:土地制度:氏族共有
2 耕作方式: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二夏商周
1劳动工具:金石并用后期少量青铜工具
2 土地制度:井田制(实质)土地国有制(归天子所有)
3耕作方式:奴隶集体劳动(石器锄耕)
4赋税制度:受田者要向周王缴纳贡税
三春秋战国:既是分裂动荡,但更是发展农业进步
1 劳动工具:铁器牛耕
2 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
新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商鞅变法
3小农经济
产生时间:春秋战国
产生背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与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基本特点:一家一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自给自足(生产目的主要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
和缴纳贡税)
作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经营方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评价:
优点: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为精耕细作作出贡献弊端:过度的剥削压榨,易破碎,规模小,不利扩大再生产和交换.
秦:承认土地私有,但赋税沉重(三分之二),农民生活极其艰难
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江南开发
隋唐:封建经济繁荣稳定
宋元: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明清: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 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
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
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
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
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
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
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
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导致小农经济脆弱的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 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 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述绘 了了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农业起源 ①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②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③工具有石、木、骨器。 ④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①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②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③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④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3)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初步形成 ①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②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③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④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6. (山东枣庄市200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 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8.《史记•河渠书》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 皆亩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 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的“渠”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广通渠 9.“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 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 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 B.大运河 C.八达岭长城 D.河北赵州桥 10.(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余秋雨先生 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 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 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 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1、含义: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⑴时间: 生产力的发展 ⑵原因: ①生产工具因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主要) ②生产关系因素: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1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刀耕火种
河 姆 渡 石 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在原始社会即出现了农业生产,主要 农作物是粟和水稻。 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生产工具是木制、石制的耒、耜、锄、 犁等。 商周时期,“五谷”、“六畜”已经饲养 和种植。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本课小结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 长期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 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 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小农经济的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 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③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 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Ⅱ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发展 3.水利设施的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神3.《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 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 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 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 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 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历史必修2第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历史必修2第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汉代班固等)《白虎通义》古之人民,皆食 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 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 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
(一)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推广
2、两汉时期:西汉时期赵过推广耦梨, 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珠江流域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3、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我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犁完善
耧车:一种畜力条 播机。西汉赵过作 耧,已有两千多年 历史。由耧架、耧 斗、耧腿、耧铲等 构成。有一腿耧至 七腿耧多种,以两 腿耧播种较均匀。 可播大麦、小麦、 大豆、高粱等。 汉代播种工具——耧车
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顽固(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你知道 “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的是什么吗? “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指什么?
五谷(五种谷物,所指不一):







六畜: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1、兴起: 距今1万年左右,是世界农业起源地 之一。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表现:(1)农业结构:南稻北粟 (2)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3、影响: 迁徙生活(不定居)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演变 北魏至唐中期:均田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唐后期至明清: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
展,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大:家封好 建土地私有制
28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 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大当家好有限)
4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 经济趋向平衡。
(2)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
南方。
大家好
43
• 2、原因:
•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 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
多私田;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
力不断减少;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
有向私有的转化。大家好
27
土地制度的演变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形成:鲁国“初税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商
鞅变法为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特点:①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农民占有少量或没有土地;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掌握一部分土地。
大家好
45
大家好
46
结束
大家好
47
的基本模式
大家好
22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原因
材料四: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关于农田的 垦耕,商朝殷墟卜辞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协田即协力耕田;西周时曾出现过“千耦其耘” 的局面(西周时,二人共耕为“耦”)。

高一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6张PPT)

高一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56张PPT)

家通过变法[商鞅]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的土地制度,发展小农 经济。)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春秋时期的铁锄 (如图: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 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则甲兵大 定!” ——《国语。齐语》 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的商代中 最有价值的材料是长沙出土的铁锄。 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那么根据 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500年前后,
耕耙耱技术
著名的水利工程有:
四川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翻车的模型
高转筒车
翻车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表现) 1、生产工具不断
①制造农具的材质不断进步 时间 农具
商周 以前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使用木制和石制的农具
出现了青铜 农具,但是数量很少 开始使用铁农具并逐渐推广
②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使用铁农具、牛耕并推广
C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小农经济与市场没有任何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 )
9、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 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活情况,这 一经济形态的特征有 ①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西亚、中南美洲、东亚);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

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

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翻车
稻麦轮 作一年 两熟 水力 风力 高转 水车 筒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董永和七仙 女所向往的生活 是什么样的?这 段戏词反映了小 农经济有什么特 点?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及其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 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的发展。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在繁重的封建赋税、徭役
之下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
威胁。
课后思考: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劳力投入大;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 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思考: 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生产 工具发展进步的主要表现。
(1)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春秋战国
铁制农具
牛耕
西汉中期
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
隋唐
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
阅读课本,说说商周时期农 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
②耕作技术:
③作物种类:
①工具:
耒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②耕作技术


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 提高。
③作物种类: 五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灌溉
战 国 蜀 郡 都 江 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记》
水利灌溉
翻 车
水利灌溉
唐代
水利灌溉
明清风力水车 宋代高转筒车
4.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 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 所描写的工具( ) A.体现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推动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农村的传统产业结构 D.形成完善的灌溉体系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古代中国农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 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 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 测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井田制
性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 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 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 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 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 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 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 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二.小农经济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夫妻双双把家还》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家一户为单位 材料三:小农经济是一种以家庭为生产或生活单 男耕女织 位并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农业生产 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其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 自给自足 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 型的自然经济。由于传统农业人口的迅速增长压 力,这种小规模的经济形式只有通过充分挖掘土 精耕细作 地增长潜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才能保证每 个小农之家的温饱问题。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 • • •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耕作方式:锄耕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骨耜
距今七八千年,我们 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 工具——耒耜。耒耜的出 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 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 阶段。
双齿木耒复原及 使用方法示意图
耕作方式:锄耕
新石器时代的石犁和石锄
一、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耕作方式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其他
种植农 作物: 中国最 早培植 粟稻; 耕作制 度:从 一年一 熟到宋 朝后江 南一年 两熟甚 至三熟 从刀耕火种 木石骨,少量青 原始农 到锄耕(耒 铜农具 耜、石锄、 业 石犁等) 1.春秋战国时, 铁犁牛耕出现 2.西汉耧车(播 种工具),之后 铁犁牛耕 传统农 (传统农业 出现犁壁。 业(春 的主要耕作 3.隋唐江东地区 秋战国 方式) 曲辕犁,犁评可 始) 调节入土深浅。 至此,耕犁制度 完善。 1.西汉赵过 水利工程:战 耦犁(二牛 国都江堰; 三人)与代 汉朝漕渠、白 渠、龙首渠 田法 2.魏晋南北 灌溉工具: 朝北方耕耙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耱技术、南 宋代高转筒 方耕耙技术, 车和明清风 之后沿用。 力水车
小农经济的特征: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基本特征;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封闭性)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 性格 (落后性)
小农经济的评价:
⑴积极方面: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 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 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根本原因) 补:商周时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评价
5.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 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 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主要 反映中国古代 ( ) A.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 B.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3、性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特征: 5、评价: ⑴积极方面:
⑵消极方面:
6、破产: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
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牛郎织女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新石器时代石犁 战国铁犁
A.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已广泛应用 B.轻便化是耕犁发展趋向 C.耕犁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D.我国农具出现重大变革
西汉铁犁
耕作技术
耦犁
耕作技术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耕作技术:耕耙耱技术


3.据研究,中国古代耕犁经历了原始社会时 期的石犁、商周时期的青铜犁、春秋战国及 之后的铁犁演进过程,至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发展至完备。这反映出古代农业( ) A.耕作工具单一,进步缓慢 B.注重运用科学技术发明 C.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D.各项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
耕作工具演变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 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 之则箭上,入土也浅。”这一农具指的是 ( )
A.木耒 战国铁犁 B.铁锄
C.耧车
耧车
D.曲辕犁
犁壁
2.下图从左到右为古代中国某些时期农具犁的演变 图,由此可见 ( )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评价 积极:具有生产积极性 消极:沉重赋役和自然灾害使其具有 脆弱性
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
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井田制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 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 多私田;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 力不断减少;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 有向私有的转化。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管仲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 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 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 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 略,则牛羊遂。
——《国语· 齐语》
商鞅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 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 经济趋向平衡。
(2)隋唐时期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 南方。
• 2、原因: •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 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 ⑵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 ⑶自然条件较好,蕴涵着发 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土地制度的演变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 形成:鲁国“初税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商 鞅变法为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特点:①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②农民占有少量或没有土地;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掌握一部分土地。 演变
北魏至唐中期:均田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唐后期至明清: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 展,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 表现形式
奴隶社会 国王所有的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 国有土地所有制 (战国以来) 的多种土地所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2、形成: ⑴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汉书· 食货志》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2.瓦解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 3.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