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其化合物易错易混知识辨析
高中化学易忘易错易混知识点大梳理
高中化学易忘/易错/易混知识点大梳理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第三章 第2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2025年高中化学高考备考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实例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铁及其氧化物2023广东,T7;2023新课标卷,T7;2023上海,T11;2023年1月浙江,T4;2022全国甲,T13;2022广东,T6;2022年1月浙江,T8;2021全国乙,T9;2021河北,T1;2021广东,T15;2021山东,T5;2021湖南,T2;2020年1月浙江,T9;2020北京,T2;2020上海,T6;2019上海,T4;2019江苏,T3;2019全国Ⅰ,T7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运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描述铁及其化合物的变化;能联系铁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能根据典型实验现象说明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可能具有的性质,评估所作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制备氢氧化亚铁的简单实验方案。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提取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了解铁的氧化物的用途,并建立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铁的氢氧化物2023重庆,T8;2021湖北,T5;2019天津,T2;2019年4月浙江,T28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以工艺流程题的形式考查铁的化合物的制备。
2.2025年高考仍会以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真实情境,结合实验探究或工艺流程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另外,铁元素为过渡元素,结构特殊,也会在物质结构类试题中出现考点1铁及其氧化物1.铁(1)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特性[1]银白色固体或[2]灰黑色粉末良好[3]易被磁铁吸引(2)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4]四周期第[5]Ⅷ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反应中易[6]失去电子,故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有较强的[7]还原性。
《3年高考2年模拟》2022课标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2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1)
第2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考试要点核心素养1.掌握镁、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同时知道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特征反应。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领悟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探究方案。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铝土矿的开发利用理解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
一、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1.铝(1)原子结构与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2.氧化铝(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3.氢氧化铝(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a.Al(OH)3的电离:H++AlO2-+H2O ⏟酸式电离Al(OH)3Al3++3OH-⏟碱式电离b.c.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3)制备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Al(OH)3↓+3N H4+。
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Al O2-+CO2+2H2O Al(OH)3↓+HC O3-。
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3Al O2-+Al3++6H2O4Al(OH)3↓。
4.常见的铝盐——明矾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水溶液的pH<7。
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二、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镁(1)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2)化学性质(写化学方程式)a.与O2反应:2Mg+O22MgO (产生耀眼白光)b.与N2反应:3Mg+N2Mg3N2c.与CO2反应:2Mg+CO22MgO+Cd.与沸水反应:Mg+2H2O Mg(OH)2+H2↑(3)用途:生产合金,冶金工业上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高考化学复习 专题05 金属及其化合物易错易混淆点
金属及其化合物主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钠,铝,铁,铜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易错易混点1、钠能否保存在CCl 4中?【提示】 否,因为CCl 4的密度比钠的大,不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2、钠与酸、碱、盐水溶液的反应规律1.与酸溶液(1)钠与稀H 2SO 4、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钠先与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而不能认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与酸中和。
(2)钠与H 2O 反应的实质是Na 与H 2O 电离出的H +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实质是与酸电离出的H +的反应,比在纯水中反应更剧烈;CuSO 4溶液因水解显酸性,故Na 与CuSO 4溶液反应比在纯水中反应剧烈。
(3)钠不足时,直接与酸反应,钠过量时,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2.与碱溶液实质是Na 与H 2O 的反应,Na 投入到饱和Ca(OH)2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3.与盐溶液先考虑Na 与水反应生成NaOH ,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反应。
(1)FeCl 3溶液,Na 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 ,NaOH 再与FeCl 3反应。
6Na +2FeCl 3+6H 2O===2Fe(OH)3↓+6NaCl +3H 2↑有H 2放出和红褐色沉淀生成。
(2)NaHSO 4溶液,NaHSO 4===Na ++H ++SO 2-42Na +2H +===2Na ++H 2↑(3)NH 4Cl 溶液,放出H 2和NH 3。
(4)NaCl 饱和溶液,放出H 2析出NaCl 晶体(温度不变)。
4、通常钠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若盐为熔融状态,钠可以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Ti +4NaCl 。
凡是活动性很强的金属(如K ,Ca)与盐溶液反应都与Na 类似。
5、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反应的计算时,生成H 2的物质的量均按Na 计算,使问题更简捷。
专题4 第三单元 铁、铜及其化合物
10.铁与水蒸气反应,通常有以下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一
装置二
(1)装置二中湿棉花的作用为_提__供__水__蒸__气___。
(2) 实 验 完 毕 后 , 取 出 装 置 一 的 少 量 固 体 , 溶 于 足 量 稀 盐 酸 , 再 滴 加 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试解释原因:F__e3_O__4+__8_H__+_=_=_=_F_e_2_+_ _+__2_F_e_3_+_+__4_H_2_O_、__2_F_e_3_+_+__F_e_=_=_=_3_F__e2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该方法是先在装置Ⅰ中产生FeSO4溶液,并利用产生的H2排尽整个装置 中 的 空 气 , 待 检 验 H2 的 纯 度 后 , 再 关 闭 止 水 夹 K , 利 用 产 生 的 H2 把 FeSO4溶液压入装置Ⅱ中与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专题精练
1.用下列方法可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 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稀__硫__酸__、__铁__屑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加__热__煮__沸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 插 入 FeSO4 溶 液 液 面 下 , 再 挤 出 NaOH 溶 液 。 这 样 操 作 的 理 由 是 _避__免__生__成__的__F_e_(_O_H__)_2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而__被__氧__化__。
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4)Fe分别与氯气、盐酸反应得到相同
的氯化物 (5)Fe3O4中Fe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
新型金属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结构材料。
1、合金(1)概念: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性能: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
①熔点: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②硬度和强度: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3)易错点:①构成合金的成分不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②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的性质之和。
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不是简单加合;但在化学性质上,一般认为合金体现的是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③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形成合金,两种金属形成合金,其前提是两种金属在同一温度范围内都能熔化,若一种金属的熔点大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则二者不能形成合金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体,但钠钾合金是液体2、常见的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分类①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②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其合金(2) 黑色金属材料——钢铁①生铁: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
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
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②钢: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
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碳素钢又可以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钢韧性、焊接性好,强度低;中碳钢强度高,韧性及加工性好;高碳钢硬而脆,热处理后弹性好。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
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用于制不锈钢及各种特种钢③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3) 有色金属材料——铜和铝①铝及铝合金: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通常用作制导线。
高考化学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备考策略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主标题:金属及其化合物备考策略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钠,铝,铁,铜
难度:4
重要程度:4
内容:备考策略。
1、重基础、抓重点,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1)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金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金属的冶炼开发和利用,并对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学习化学史与了解前沿科学都有利于理解与掌握课本知识。
养成思路: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结构→金属的性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将课本中的金属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分类归纳整理,熟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自己的知识规律,印象深刻。
(3)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和讨论概括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加深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有针对性的训练,细化知识点
(1)注重练习巩固,多做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并注重积累,同时注意观察知识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高考练习题中的,体会教材中哪部分是重点、高频考点、难点,及自己易出错的点,并做好错题笔记。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反复强化。
集中突破,一般在每次考试,譬如月考、期中考试等考试前集中复习自己在以往复习中易错易混的考点,这样循环往复,反复强化,集中突破,可以有效提高高考时的做题速率和
质量。
易错点06 铁及其化合物-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6 铁及其化合物易错点易错题【0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从物质类别看,铁是活泼金属单质,FeO和Fe2O3是碱性氧化物,Fe(OH)2和Fe(OH)3都是碱,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2)从Fe元素化合价看,Fe具有还原性,Fe2O3和Fe(OH)3中Fe元素显+3价,处于高价态,具有氧化性;FeO和Fe(OH)2中Fe元素显+2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3)铁是变价金属元素,与弱氧化剂(如S、HCl、FeCl3、CuSO4、I2等)反应时被氧化为Fe2+,与强氧化剂(如Cl2、Br2、HNO3、浓H2SO4等)反应时被氧化为Fe3+。
(4)常温下,铁在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发生化学变化。
(5)FeO、Fe(OH)2、Fe3O4与HNO3反应时,除考虑与H+的反应外,还考虑Fe2+被HNO3氧化成Fe3+;Fe2O3、Fe(OH)3、Fe3O4与HI反应时,除考虑与H+的反应外,还考虑Fe3+被I-还原为Fe2+。
易错题【02】实验室制备Fe(OH)2的两种方法Fe(OH)2具有强的还原性,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因此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要注意隔绝空气。
常采取以下方法:方法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有机层覆盖法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还原气保护法用H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将亚铁盐与NaOH溶液混合,这样可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易错题【03】Fe2+、Fe3+的常用检验方法(1)利用KSCN溶液和氯水(2)利用NaOH溶液(或氨水)(3)含Fe2+、Fe3+的混合溶液中Fe2+、Fe3+的检验混合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Fe3+。
混合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
(4)利用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反应为:3Fe2++2[Fe(CN)6]3-==Fe3[Fe(CN)6]2↓。
高中化学之常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常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技巧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例题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
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在历年高三高考备考的实践基础上,参考高三阶段的实际复习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或试题,整理出了120个关键知识点,以供学生自查、整理、纠错。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胆矾主成分为硫酸铜, 通常是带 5 分子结晶水的蓝色结晶(CuSO45H2O)。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酸性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正确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 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正确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错误,比如水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正确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正确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正确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正确,均为10-100nm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确,4OH- - 4e-=2H2O + O2↑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正确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乙烯不水解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 ,石英中存在杂质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错误,胶体带有电荷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错误,没有说明体积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正确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错误,有12个38.用1L 1mol?L-1 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错误,比如Ag和Ca"有机化学"知识模块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正确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错误,应该是10-4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6种醚一种烯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正确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正确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正确, 1,2 1,4 3,4 三种加成方法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正确,取代后分液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错误,应当是分馏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正确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 有7种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教材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作为一门理科课程,高中化学内容繁杂,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也很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中一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
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乍一看很简单,但是综合运用时却会出现问题。
易混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摩尔质量、摩尔比、计算反应物质量和计算生成物质量等方面。
建议多多进行联系,在做题时不要心急,注意化学式的计算和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重点,易错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代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有时会让人困扰。
建议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列在复书的重点部分,并多做练。
间隔性系统
间隔性系统是高中化学的重头戏,但也是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主要易错知识点在于元素周期表中各类元素的规律,例如周期表中元素的定位、周期表中各元素性质的变化、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
建议同学记忆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规律,多做例题。
化学键
化学键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但是诸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与化学式、化学分子等又常常让人混淆。
建议回归基础、理清概念,给化学键分类、认真研究、多练。
总结
以上这些知识点只是高中化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冰山一角。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与同学交流、听取老师讲解,同时多做练习、检验自己所学。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少犯错误。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
中考化学24个易错、易混、易丢分概念辨析1.“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外在表现。
“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酒精燃烧,表述了化学变化——燃烧;酒精能燃烧,表述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描述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示能力的字眼,如“易”、“能”、“会”、“可以”、“难”等。
2.“燃烧”“点燃”“加热”和“高温”“燃烧”是反应现象,不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则是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和“高温”的目的都是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发生。
“点燃”是物质直接接触火焰并使其燃烧。
“加热”是物质未直接接触热源而吸收到热量,温度一般超过500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提供加热条件。
“高温”一般是指800 ℃以上,一般的火焰无法达到的温度。
在实验室时一般用酒精喷灯提供高温条件。
一般只有在固体与固体反应及固体分解时使用。
所以,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加热”和“高温”要有所区别。
3.“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液体。
比如,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发现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
4.“气味”和“味道”的区别“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味道”是用嘴尝出来的。
5.“焰”和“光”的区别“焰”是可燃性气体,熔、沸点低且易汽化的可燃性固体、液体燃烧时形成的。
如氢气、甲烷、酒精、硫等。
“光”是木炭、镁条等高沸点、难汽化的可燃物燃烧时,温度达不到汽化的条件,因此只会发光,不可能产生火焰。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
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元素及其化合物易错题分析及应对策略《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和各类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挑选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到达授人以渔的目的.易错点1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例1从以下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选项是易错点分析此题的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对电解质概念和SO2的漂白原理的认识不清楚.解析①中对电解质的理解应该是在水中或者熔融条件下能够有自身电离出的离子引起导电的化合物,而Cl2本身不是化合物,其次溶液的导电是由于与水反响生成酸之后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因此Cl2不是电解质;②、③反响依据强酸制弱酸即可得出;④中实际发生反响为:SO2 + KMnO4(H+)SO24+ Mn2+,为一氧化复原反响,而SO2的漂白属于化合型漂白,与反响不符;⑤能与碱反响生成唯一碱性气体的离子只有NH+4.答案:B知识点归类点拔(1)解决组合题可以首先从选项入手,利用排除法节约时间.(2)在具体判断时确保对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当然这必须在学习中多积累.易错点2无视物质构造对性质的影响引起的错误例2最近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构造与SiO2相同的物质CO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气体CO2与新合成的CO2互为同分异构体B.在新合成的CO2 中能找到单个的CO2分子C.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D.气体CO2与新合成的CO2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易错点分析不能随着物质构造的变化分析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解析新合成的CO2与SiO2的构造相同,说明该CO2与SiO2同为原子晶体,其中已经不再存在单个的分子,原子间均已共价键连接成物质;该CO2不在是物质的分子式,自然也就没有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化学键的改变也导致两种CO2的转化变成了化学变化.答案:C 知识点归类点拔老构造、新物质的分析,直接利用与之构造相同的物质进展理论分析即可.易错点3以偏概全引起的错误例3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的气体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再滴入含有品红和Ba(NO3)2的混合溶液,那么发生的实验现象是①红色溶液很快褪色②红色溶液不褪色③有白色沉淀生成④溶液仍然透明A.仅①和④B.仅①和③C.仅②和③D.仅②和④易错点分析该题学生很容易利用效果叠加错选红色溶液很快褪色.解析SO2+Cl2+2H2O2HCl+H2SO4,两气体等量通入后恰好反响生成两不具漂白性的酸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溶液仍透明.答案:C 知识点归类点拔(1)SO2具有漂白性,同时S(+4)原子具有复原性,在强氧化剂下被氧化;Cl2具有的漂白性是与水生成HClO的强氧化型漂白,也就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2)具有多重性质的物质在解题时需注意性质之间的关系,如H2SO4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利用吸水性枯燥气体时注意排除碱性气体(酸性)和能氧化的复原性气体(强氧化性).易错点4思维不严密引起的错误例4某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响,假设参加反响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那么该元素在反响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可能为A.+1B. +2C. +3D. +4易错点分析该题容易只考虑其中金属或非金属一种而忽略另一种可能.解析设化合价为x.1mol单质R参加反响.(1)如果单质是金属,那么生成的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x,这需要硝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被复原的硝酸可以用得失电子数相等来求出为x mol,即4=x+x=2x,x=4/2=2,B正确.(2)如果R是非金属.那么没有硝酸盐生成.被复原的硝酸为x mol,即x=4,D正确.答案: B、D知识点归类点拔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金属、非金属单质氧化到最高价态,金属得到高价金属的盐,非金属得到最高价氧化物,自身被复原成NO2.易错点5无视特殊性引起的错误例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元素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对角线关系”,例如:LiMgBeAlBSi具有对角线关系的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相似.以下关于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Li在N2中燃烧生成Li3NB.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C.Li2CO3一定极易溶于水D.LiOH受热难发生分解反响易错点分析受元素周期律的影响,没有明白“对角线规那么”的含义造成错误.解析由对角线规律知Li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该是和Mg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同或相似,而与其他的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即可解题.答案:A知识点归类点拔(1)学习新规律,首先得熟悉运用已有的各种规律和定律.(2)能快速的依据新规律对已有的知识进展修正和改进,能熟练的应用新知识进展解题.易错点6对化学反响原理的分析不清引发的错误例6往含0.2 mol KOH和0.1 mol Ca (OH)2的溶液中持续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 (标准状况)时立即停顿,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易错点分析不能准确的对反响原理进展分析,不能将反响与图像对应.解析在刚通入CO2时,气体首先与碱反响生成水和CO23, CO23会结合溶液中的Ca2+,因此可认为反响为:①Ca(OH)2+CO2CaCO3+ H2O;②2K OH+ CO2K2CO3+H2O;由此再结合两碱的物质的量,①消耗2.24L气体时溶液减少0.3mol离子,②消耗2.24 L气体时溶液减少0.2 mol离子.继续通入CO2,CaCO3沉淀开场溶解,③CaCO3+H2O +CO2Ca(HCO3)2,结合物质的量知消耗2.24 L气体、增加离子0.2 mol.答案:D知识点归类点拔(1)熟悉各类反响的反响原理.(2)熟知各类反响的先后顺序,如酸碱反响很快完成,其余反响相对较慢.(3)熟知各类反响的现象,并据此与化学图像对应.易错点7化学图像认识不清引起的错误例7某一固体物质可能由NaOH、AlCl3、MgCl2中的几种组成,将其一定量溶于水,有沉淀产生,在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参加5 mol/L 的盐酸,以以以下图表示盐酸参加量与沉淀量的变化关系,图中M点表示已参加的盐酸体积,那么M点的体积是A.70 mLB.100 mLC.120 mLD.130 mL易错点分析识图不准确,导致化学反响的原理不明.解析由图,HCl体积在0~10 mL,沉淀量无变化,可知之前混合固体溶于水生成0.1 mol Mg(OH)2沉淀,同时OH过量Al3+全部转化成AlO2;10~30 mL,AlO2+H++H2OAl(OH)3知生成Al(OH)3沉淀量与参加H+量相等为(3010)×103×5=0.1mol;30 mL之后即为过量的H+将前面Mg(OH)2、Al(OH)3沉淀溶解,需V(H+)为[(0.1×2+0.1×3)/5]×103即100 mL,加上原消耗的30 mL共130 mL .答案:D知识点归类点拔熟悉化学图像,并依据图像得出各阶段图像对应的化学反响原理.(2)能熟悉金属类的化学反响,并能据原理进展计算,注意单位的转换.易错点8不重视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8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展如下实验操作时,最正确顺序为①参加足量溴水②参加足量KMnO4(H+)③参加足量H2O2④参加少量KSCN溶液A.①②③B.②④C.④②D. ④③易错点分析没有注意到某些颜色不能用肉眼将他们完全的区分而产生错误.解析由题及选项知,欲检验Fe3+的存在应该使用KSCN溶液,没有应该无明显现象,与检验Fe2+的存在只需要再检验Fe元素的存在即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氧化剂将他氧化.但此氧化剂最好无色,否那么与Fe(SCN)3颜色容易混淆难辨.答案:D知识点归类点拔(1)会理论的实验检验设计,清楚实验中的现象变化.(2)知道颜色本具有相似性,同时颜色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理论与实际联系时应周全考虑.。
高中化学金属铁及其化合物易错题学霸总结-教师用卷
高中化学金属铁及其化合物易错题学霸总结阳光老师:祝你学业有成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1.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C除去粗盐中含有、、的试剂加入顺序向该溶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溶液,最后加碳酸钠溶液D检验中是否含有HCl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化的溶液中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解:生成的2,4,三溴苯酚溶于苯,引入新杂质,应选NaOH溶液、分液,故A错误;B.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能检验是否含有,故B错误;C.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可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则;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溶液,最后加碳酸钠溶液,可除去粗盐中含有、、,故C正确;D.硝酸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不能选硝酸酸化后检验HCl,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物质检验、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得到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选项易错,知道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所以一步可以完成,故A错误;B.,硅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一步不可以完成,故B正确;C.,所以可以一步完成,故C错误;D.,所以可以一步完成,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因此白磷应保存在煤油中B.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常会出现的白色粉末是碳酸钠C. 铁和氧气必须点燃才能发生反应D. 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左侧为电源的正极【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保存和性质以及水的电解实验,熟悉常见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及巩固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及巩固一、钠:I 、钠原子结构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 。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
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II 、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III 、钠的化学性质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 -e -→Na+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 2=2Na 2O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 2Na 2O 2(2)与硫反应 2Na+S=Na 2S (研磨易爆炸) (3)与氯气反应 2Na+Cl 2 2NaCl (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2. 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该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H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 2O=2Na ++2OH -+H 2↑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并结合钠的性质进行记忆。
3. 与酸反应 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激烈,极易爆炸。
钠与盐酸反应 2Na+2HCl=2NaCl+H 2↑钠与稀硫酸反应 2Na+H 2SO 4 =Na 2SO 4 +H 2↑钠与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电离出来的H +直接反应,而不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酸溶液反应。
因为钠与水反应时,得电子的是水电离的H +,而酸中H +浓度大于水中H +的浓度。
4. 与盐的反应 与熔融盐的反应 4Na+TiCl 4(熔融) =Ti+4NaCl 与盐溶液反应 将钠加到盐溶液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若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弱电解质等,则氢氧化钠和盐再反应;否点燃点燃则钠只与水反应。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的特性1.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金属元素通常具有紧密的结晶结构,其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
金属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电子在金属中可以自由流动。
2.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结晶结构和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可以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断裂。
此外,金属元素的延展性还使得金属可以被拉成细丝或者轧制成薄片。
3.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此外,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电负性较低的,因此通常表现出氧化性。
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1.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碱性或者弱碱性的,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金属的酸反应: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3. 金属的碱反应:金属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4. 金属的还原反应:金属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金属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金属离子。
金属元素的应用1. 电工材料: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路板等电器材料中。
2. 结构材料: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汽车、航空航天器等领域。
3. 金属合金:金属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合金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金属合金。
金属合金具有较好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4. 化学催化剂: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总之,金属元素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金属元素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同时也能够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高考高考化学试题分项解析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
定额市鞍钢阳光实验学校专题07 金属及其化合物1.【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用途的判断【名师点晴】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易错点是A,注意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多样性,例如二氧化硫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可总结如下:2.【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判断【名师点晴】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B和D,注意洗气瓶的气体通入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3.【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MgO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不能反应,而Al2O3是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错误;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NaAlO2,过滤,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中,过滤,得到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得到氯化铝溶液,除去了杂质,错误;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NaOH不能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