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说课稿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标规定为一课时,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下面我从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
一方面,本时期的发展是以前历朝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文化空前繁荣,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这是当时中国赶超世界潮流,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有利契机。
但是,明清时期在对外政策上实行禁海和闭关锁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这样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了思想也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以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从科技文化上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又有助于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上遭受西方列强的不断欺凌的原因,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
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继承和总结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了解秦长城和明长城,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列表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收集有关北京城和明长城的资料,体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特色。
②通过列表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以及特点,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时代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总结全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一课
邢台市第六中学教学设计课题:贞观之治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使用教师:邓宪涛主备:邓宪涛审核:陈文斌使用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三、学习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四、知识链接五、学习过程㈠、预习自测:(学前准备)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展示)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问题探究: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㈢、精讲答疑:(体现教法学法)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第1页(共3页)邢台市第六中学教学设计第2页(共3页)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朝代 作者
明
著作
类型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物 学著作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朝代 作者
明
著作
类型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物 学著作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云 龙 阶 石
2、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 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 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 史上的一大奇迹。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 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 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 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 并且继续修建,使长城初具 规模。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 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 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 年。
京
城
外
城
明朝承天门(今天安门)
故 宫 平 面 图
午门
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
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 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 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角 楼
琉璃瓦,有一层薄而细密的彩色釉,防 渗且耐用,在建筑史上有重要作用。 定级规定:皇帝宫殿陵寝用黄色,佛寺 王府等用绿色,祭天的建筑用蓝色。
3、人物与成就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著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自 然 科 学 成 就 建筑成就
北京城、紫禁城 明长城
科技成就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一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长城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归纳明朝三大科学巨匠和巨著,分析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能力培养目标:1.雄伟的北京城、明长城既是我国和世界古代建筑的瑰宝,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继承和创造能力。
2.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也是科学家、思想家勤奋努力、勇于钻研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综合法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建筑特点。
2.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传统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那么北京最雄伟的古代建筑是:——天安门和故宫。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筑、科技。
请同学阅读教材,并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和《明长城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明北京城是什么时期兴建的?它的建筑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明成祖时营建的;特点有二,第一,布局严整,第二,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想一想,北京城分哪几部分?[答]分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
[教师综述]北京城最里面的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
宫城外面是皇城。
有太液池、万岁山,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
这种左庙有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皇城外面是京城,周围20公里,有9座城门,中央官署分别于皇城南面两侧。
京城里店铺林立,商店繁荣。
后来,京城南面又加筑了外层,这里有最繁荣的街市,可分为工业区和商业区。
整个北京城被高大雄伟的城墙所环绕,街道宽广笔直。
这也是古代都城建筑布局的传统形式。
其次,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件 新人教版
——罗曼·罗兰
29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13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 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B.张仲景
C.李时珍 D.李春
25
2. (2010·咸宁Hale Waihona Puke 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C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26
3.(2010·陕西中考)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
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 落有致 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分开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
清文化(一)
1
雄伟壮观的长城是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
迹,但是,它只是
明清文化的一个侧 面,今天,我们走 进历史……
2
了解和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 政全书》。
3
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文、俄文等。
20
宋应星(1587-?),明朝
末年人,杰出科学家。
21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22
徐光启
《农政全书》
23
时代特 点鲜明 的明清 文化 (一)
建筑
北京城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
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2
3
4。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件 新人教版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故宫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为 故宫“三大殿” 之首,建立在五 米高的汉白玉台 基上,台基四周 矗立着雕龙石柱。 这是宫殿群中最 大的建筑。明清 两代皇帝即位、 诞辰以及春节、 冬至等庆典,均 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
故宫保和殿
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 正殿,殿中设 宝座,上有 “正大光明” 匾,是明清两 代皇帝的寝宫 及平日处理政 事的地方,雍 正以后搬出。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9/17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本课分析中华文明历史久远,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成文化之勃兴,历秦汉成文化之昌盛,越隋唐成文化之辉煌,跨宋元成文化之灿烂,至明清成独特之文化。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总结阶段。
此时,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统治者恪守“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困难重重。
此外,为巩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
然而,环顾当时欧洲大陆,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战胜封建地主阶级,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并携工业革命之成果逐渐将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去。
东西世界孰优孰劣已经大体定位。
东方世界的落后不仅体现在没落的封建制度中,也由这种没落的制度渗透到其思想文化中。
就本课而言,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无处不体现着君权的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科技巨著总结了前代的经验,闪烁着时代的光辉,但在国内却遭受冷遇,预示着封建制度的没落。
因此,讲授本课必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论证明清文化的落后性。
○学情分析整体而言,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强,但感知历史的途径少,很难对历史事物形成正确认知。
如,“学生对紫禁城都很熟悉,却很难透过紫禁城的建筑窥见皇权的至上性”。
再如,学生对《本草纲目》等科技著作很陌生,不熟悉这些著作的地位,更不能对比同时期的中外著作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而凸显出的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本课主要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师生共同构建历史知识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认识我国古典建筑和科技著作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隐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紫禁城及科技巨著。
●教学难点认识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紫禁城、长城及科技著作的相关材料,编制出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析及测试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考点:北京故宫和明长城七下P121—122 能力要求:识记考点: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七下P122—124 能力要求:识记先秦时期(文明的勃兴)-秦汉时期(昌盛文化)-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承上启下)-隋唐时期(文化高峰)-宋元时期(灿烂繁荣)-明清文化(时代特点鲜明)一、紫禁城和明长城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答:秦长城以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
【】阅读下列材料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张廷玉《明史》请回答:(1)材料说明的现象是由什么事导致的?长城的修建(2)材料中的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长城的修筑,巩固了北部边疆,使得长城沿线人民安心农耕,人口增加;农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商业的繁荣,边境城镇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二、古典科技巨著★★.李时珍有那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请回答:(1)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共耗时多少?其东西起止点在什么地方?主要建筑材料是什么?答:明代。
花了近200年的时间。
明长城东起,西至。
多用砖石砌筑,内填石块泥土。
(2)秦朝所修长城与明朝修的长城有哪些不同?答:秦朝的长城是在原战国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的基础上连接并向两边沿伸而成,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主要是用土夯筑而成。
(3)你如何评价长城的作用?答: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的民族,有四大发明为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3.明清文学
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下面,我们以《红楼梦》为例,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衰败。请问大家,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时代特点?
4.文化认同:通过了解明清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5.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时代特点。
-明代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明清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我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观看视频或操作软件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我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内容。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首先,我觉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紧扣教材,突出了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堂讲解环节,我尽量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但在讲解过程中,可能部分内容过于详细,导致学生难以消化。今后,我需要更加注意讲解的节奏和深度,既要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又不能让他们感到疲惫。
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下册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王朝修过长城?
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燕国
秦朝 临洮——辽东 明朝 嘉峪关——山海关
秦长城示意图
长城远景
慕田峪长城
金山岭长城
居庸关长城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
雁门关
嘉峪关
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
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长城。 它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蜿蜒曲折绵延 12000余里,长城上有很多垛口和高出城墙 的方形敌台。长城中只有老龙头一段深入到 海中。长城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的。是为了 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历经200余年在 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
李时珍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请思考:时代特征?
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 日趋没落。(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了思想统治。 ) 经济上: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但却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而发 展缓慢。 民族关系上: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对外关系上:一度交流频繁,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巩 固了国家的统治。
奉新人。明万历十五年 (1587年)生;约清康熙 五年(1666年)去世。著 作涉及手工业技术、农 学、物理学、化学、生 物学、哲学、经济学、 文学。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
《 天 工 开 物 》 书 影
《 天 工 开 物 》 插 画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一 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 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 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 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 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北京紫禁城(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
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
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
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②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④从部分内容看:开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学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为什么落后于世界了?明清时期,缺少了像古代四大发明那样的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仅仅出现了几本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这种现象不是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视不够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日益没落、腐朽。
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地妄自尊大,他们对西方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也不可能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虽然中国当时也有一些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但大都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或少量应用性技术的继续运用。
政府对科技研究的漠视,使科技再难取得进步。
(2)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广大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剥削者用钱去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封建国家经济实力极为有限,这就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3)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朝中后期,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建立后继续沿用并变本加厉。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对西方国家所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工业革命一无所知,对国际贸易的急剧变化毫无准备,结果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是由于长期与西方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使我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同时也使我国军事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
因此,“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
(4)科举制度日益僵化,文化政策日益反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最大的弊端就是重视文章写作,忽视科技发明创造,使科技发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明代规定科举考试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大量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对科技研究毫无兴趣。
在文化政策方面,明清两代特别是清朝实行残酷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泯灭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才智,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三、学法指导1.特征法:明清时期,我国的建筑艺术取得了杰出成就,是人类百花园中的瑰宝。
明朝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是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2.识图法:通过《明朝的北京城》示意图,掌握北京城的组成、布局和左右对称的特点,体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特色。
通过《明长城》示意图,掌握直观长城的东西起止。
通过《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了解其内容特点。
3.口诀法北京城:明成祖建北京,建筑瑰宝世人敬,由内到外分三重,皇帝住的是紫禁城。
明长城:长城自从始皇建,明朝不断来完善,鸭绿江到嘉峪关,条石青砖来修建。
蜿蜒6000多公里,世界奇迹人称赞。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总结药物有建树。
药物医方还有图,陆续译成外文字。
《天工开物》: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农业手工都收入,人与自然要和谐,17世纪百科书。
4.比较法:通过列表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以及特点,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四、中考命题分析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与北京相关的北京故宫(紫禁城)和附近的长城自然成为中国古代史考查的热点知识,对于这两个知识的基础知识必须记牢、记准,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随着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发展等新理念的出现,涉及这方面内容的《天工开物》也将是命题的热点所在。
由于中国的名医众多,命题范围较广,像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的成就,也需引起重视。
五、中考试题分析例1.(2014年资阳市)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如果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试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于北京历史的掌握情况。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此类组合式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错误,因为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距离北京很遥远,而不是位于北京附近;而其余三个选项都正确。
答案:C例2:(2014年滨州市)暑假期间,张杰打算到北京旅游,下面是他的旅行计划,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参观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B.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C.到卢沟桥悼念为抗战牺牲的革命英烈D.登上天安门城楼感受开国大典的豪情试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于历史古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题以北京旅游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四个与北京相关的四个历史知识点,既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内涵。
通过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项不正确,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附近的长城是明朝时修建的,而秦长城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建筑材料等因素,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答案:B例3:(2014年桂林市)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今天的万里长城是明清修筑的雄伟工程,它东起鸭绿江,西至A.山海关 B.居庸关 C.嘉峪关 D.陇西试题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对明长城相关知识的掌握。
易错选项是D项,陇西秦朝疆域的最西端,因为有一个“西”字与题干中的“西至”呼应,马虎的同学容易将其错选为正确项。
易混项是A、B两项,山海关、居庸关都是长城名关,影响较大,尤其是居庸关也地处西部,容易导致同学们误选。
知识链接:秦朝建立后,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即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秦朝之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长城,明朝时又大规模修筑,以抵御蒙古侵入。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答案:C。
例4:(2014年连云港)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A.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B.属于医学研究领域C.反映了明朝的科技水平D.促进北宋商业发展试题解析:此题题干所涉及的知识跨度较大,从宋朝指南针到明朝两本自然科学著作。
所设选项也看似复杂,试题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的关键是对两本著作内容的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排除法可解答此题,B项与《本草纲目》一书相符合,但与指南针和《天工开物》无关。
C项与《天工开物》相符,而D项只适合与指南针。
从指南针和两本著作的功能看,都是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答案:A作者简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第二课堂》《考试报》《中学历史快递》《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报》《少儿智力开发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试题1000余篇。
2005年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教学参考书(九上历史·地图出版社),并参与编写教学辅导用书30多部。
2004获得山东新闻类稿件评选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