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的主体性研究

合集下载

刍议当下中国摄影史研究的主体任务

刍议当下中国摄影史研究的主体任务

论体 系建 设 的 问题 。可 以说 ,在摄 影专 业 自身元 理 论建 设还 远 不 完善 的 当下 ,完成 一 部体例 完 备 、框架 严整 、内容 充 实、覆 盖 面 周全 、阐 释深 入 、评价 客观 的大部 头 的中 国摄 影史 是不 可 能 的。 摄 影 元理 论 的建 设与包 括摄 影 史在 内的所有 研 究课题 的进度 和 成 果的 获得 应该 是 同步 的 。而且 ,其 之 间的 良性 互动 可 以令 中 国摄 影史 等具 体 的研 究课题 的进 展 更加 顺利 。 于是 ,应 该注 重对 研 究
调学 术的 规范和 深度 。

究方 法思 维方 法就 显得 缺 乏针对 性 了 。这里 涉及 到 一个 摄影 元 理

明确研 究思 路和 研 究框 架
( 一 ) 以区域摄 影史 作 为研 究重 点 因缺 少扎 实 的研 究基 础 , 中国摄 影史 当 下的 主体任 务 是针 对 中 国摄影 史研 究 对象 的各 局部 分 别 的独立 研究 。甚至 可将研 究 的 具体 对象 在 时 间上落 实到 很 小 的时 间阶段 ( 即运 用年 鉴学 派 的研 究方 法 ) ,在 空 间上 落 实到地 区 如具 体 的市县 。甚至 是落 实到 具 有 了成果 ,再 将 其按 照某 些研 究框 架进 行 整合 和 归纳 。至 于 以其 为研 究基 础 归纳 出宏观 视 域下 中 国摄 影整 体 的发展 脉络 及 具体 内 容则 是下一 个历 史阶 段而 非 当下 的任 务 。 ( 二 ) 以个 案研 究为 主要形 式 摄 影 史研 究语 境 下的 个案研 究 绝不 仅仅 指对 某 个摄 影家 个 体 的研 究 ,还包 括 由若 干个 摄影 家组 成 的摄 影 团体 、 由某 行业 某 部 门来 组织 进行 的摄 影 活动 或赛 事 、在某 一 地区 较有 影 响力 的摄 影 机 构 甚至 是涉 及摄 影 的营 业性 机构 等 。这 些摄 影发 展历 程 中的个 案 虽 然都 涉及 不止 一 个摄 影家 ,都 带有 集 体或 团体 的性 质 ,但 其 作 为研 究 对象 的 身份 都是 个案 ,应 予 以个 案的研 究 视角 和研 究框 架 。对 于摄 影机 构 或 团体 以及 组织 过摄 影活 动 的部 门 的研 究应 该

新闻摄影的主体意识

新闻摄影的主体意识

新闻摄影的主体意识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

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一、主体意识及其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与作用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作为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的自觉认识和能动把握。

其具体内涵有:独立自主性、责任使命感、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

人首先有对主体地位的自觉,不但意识到自己“独立”于客体,而且懂得自己作为主体能“自主”,进而弄清自己在主客体关系中是什么角色,享有怎样的社会权利和责任,又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明确权责之后,主体就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主体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主观意向,同时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只有具备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成熟,人才能成为出色的实践主体。

⒈主体意识对于新闻摄影的意义主体意识是当今摄影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

以前,衡量一名摄影记者水平高低时,往往看其对光圈的运用、构图手法、暗房技术等,但如今已越来越强调拍摄者头脑中思想意识水平的高低,强调摄影记者要有很好的主体意识,透过照片要能看到拍摄者的独立思考,照片的内容要具有厚重的社会感和历史感,更追求通过拍摄者思想情感在照片中的表现来打动读者,等等。

你可以不懂照相技巧,只需会按快门;但你如果没有思想意识,就决不可能拍出好照片。

优秀的摄影记者,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

美国年轻的获奖老手安东尼?苏奥的成功秘诀被归纳为:“积极、执着、热情、进取,使命感和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优秀摄影记者之所以能拍出有力量的照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性、使命感、能动性、坚韧的毅力和自省的态度,等等。

⒉主体意识在新闻摄影中的突出作用主体意识在新闻摄影中的突出作用,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解析。

主体摄影分析报告范文

主体摄影分析报告范文

主体摄影分析报告范文主体摄影分析报告摄影是一种通过捕捉光线来记录视觉影像的艺术形式。

在摄影中,主体是摄影师希望观众注意和关注的物体或人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幅主体摄影作品来探讨摄影师如何通过构图、光线和色彩来突出主体,借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作品的主体是一朵红色玫瑰花。

从构图上看,摄影师运用了平衡构图的手法,把玫瑰花放置在照片的中心位置,周围没有其他杂物,使观众的目光不会被分散。

此外,摄影师还运用了近景拍摄的方式,使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到玫瑰花的细节,进一步突出了主体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构图手法,玫瑰花成为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

光线在摄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幅作品中,摄影师借助光线的照射,加强了主体的视觉效果。

玫瑰花的红色在明亮的背景下更加鲜艳,使其更加突出。

此外,由于光线的角度和强度的变化,花瓣表面形成了一些光影的变化,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

通过光线的运用,摄影师成功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了主体上。

色彩在摄影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元素。

在这幅作品中,摄影师选择了红色作为主体的颜色,这是因为红色在色彩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红色玫瑰花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更加鲜艳,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红色也有着浪漫和激情的象征意义,在作品中传递出了一种美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幅主体摄影作品通过构图、光线和色彩的处理,成功地突出了玫瑰花作为主体的重要性。

摄影师运用平衡构图和近景拍摄使观众的注意力专注于主体上,光线的照射和角度的变化增强了主体的视觉效果,而红色的选择更加突出了主体的重要性。

整幅作品所传递的美的情感和引人注目的主体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共鸣。

这幅作品展示了摄影师对摄影技巧的熟练运用和对视觉表达的深刻理解。

摄影作品创作中关于主体意识的强化

摄影作品创作中关于主体意识的强化

摄影作品创作中关于主体意识的强化作者:李卫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06期何谓主体意识呢?对于摄影作品的创作而言,创作主体在作品创作及影像拍摄过程当中应当始终明确一个方面的中心思想。

即所拍摄对象要求能够作为创作作品主题思想得以展现的载体,整个拍摄场景中各拍摄对象的布置应当以突显创作主题思想为中心。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主体又好比是整个拍摄影响画面的结构中心所在,也是趣味点所在。

拍摄过程当中的光线及色彩变化均需要将这一主体对象加以突显,与此同时,影像拍摄瞬间应当为主体对象的最精彩典型瞬间。

在整个有关摄影作品创作主体意识的强化过程当中,主体位置的布局与安排可以说是基础,对比关系的处理则是关键,而主体典型瞬间的抓取就好比是核心。

以上三种手段均以主体意识的强化为目的,笔者现对其做详细分析与研究。

一、摄影作品创作中主体位置的安排分析首先,摄影作品创作中的主体应当安排在整个影像摄影画面中最引入关注的位置。

从摄影构图专业角度上来说,一般情况下,整个影像摄影画面的视觉中心及趣味中心集中在画面中心位置以及光线色彩最显著位置。

结合这一专业知识,在摄影作品实际拍摄过程当中,主体位置原则上应当尽量靠近此区域。

特别是在主体自身大小面积在整个影像摄影布局中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将主体靠近视觉中心能够使得主体更加的突出与显眼。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结合摄影构图相关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单根线条或是并排连接呈现出规律性发展的线条同样是整个影像摄影画面中的视觉中心所在。

将摄影作品创作主体安排在线条的汇聚位置及消失位置同样能够达到吸引视线的关键目的。

二、摄影作品创作中对比关系的处理与应用分析摄影作品创作主体应当在影像拍摄过程当中善于发现、制造并利用对比关系,以反衬或是突出的方式使主体得以凸显。

那么,如何应用对比关系实现主体意识的强化呢?一方面,在影像摄影拍摄过程当中可以将镜头一定程度上地靠近被拍摄主体对象,在透视成像作用之下实现主体面积的对比性提升,进而达到突出主体的意义。

试论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试论摄影作品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一 一
二 、摄 影构图中突出主体的技巧和方法
突出主体并不是每个摄 ( i y g影 ) n 者都能做到的。那么在拍摄的 过程中 ,怎样才能突出主体 ,又有那些技术手段可以用来 表现主题 、 突出主体呢? 下文将展开叙述。
( ) 接 突 出 主体 一 直
利用好构图突 出主体。构 图,意为构成,结构和联系 ,在中国画 的理论 中也称为 “ 布局” 章法 ”等。构图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 、“ 造型手段之一。从视觉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 ,主体在画面 中的位置也直 接影响到观众对它 的关注程度。摄影构图通俗地讲 :就是为了表现摄 影构 图画面的主题思想 ,而对画面上的人或物及其陪体 、环境作出恰 当的、合理的、舒适的安排 ,并运用艺术的技巧、技术手段强化或削 弱 画面上某些部 分,最终达到使 主题形象突出 ,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布 局多样统一 ,照片画面疏密有致 ,以及结构均衡 的艺术效果 ,使主题 思想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从 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主体在画面 中的位置也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关注程度 。构图上最基本 的构图方 法有几何 中心构图法和黄金分割点的 “ 井字”构图法。几何 中心构图 法就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这种构图方法主要运用在具有 左 右、上下几何对称的主体事物当中,例如具有左右上下对称 的建筑 等构 图中,一般左右对称 的往往将主体安排在左右的中心点上 ,上下
线的明暗来 突出主体 ,通常使用逆光拍摄 ,获取轮 廓光突 出主体 。逆 光是拍摄剪影照片 的唯一光源 , 剪影照片必须逆光拍摄 , 逆光越强烈 , 剪影效果越 明显 。因此 ,在构图上 ,常常将暗的事物放到亮的背景上 即可充分说 明。形态 明显没有影调细节的黑影 ( i g ) 为剪影 。 xn 像 称 a 般为亮背景衬托下 的暗主体 ,剪影画面的形象表 现力取决于形象动 作的鲜明轮廓。 2 . 利用虚实背景对 比突出主体 虚与实、藏与露 ,在各种艺术的形式美中, 占 都 重要位置。在摄影 创作中 , 虚与实的对 比 尤其重要。 被摄主体成像的虚实实际上就是被摄 主体是否处于景深范围以内, 在景深范围内, 就能形成清晰或者相对清 晰的影像 , 景深范围以外,就是 比较模糊和非常模糊的影像 , 这主要与 拍摄时的焦距、 摄距和光圈的大小有关。 在画面中 , 不论什么样的画面, 所要表达的主体或主要部分 ,主要 内容都会在一定 的环境 当中,因此 , 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都会有背景 , 这也是现实存在的必然 , 因此怎样正确 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成为构图考虑的重要内容 。 往往为 了突出主 体或重要部分 , 把主体放在反差 比 较大的背景上 , 这样我们表达 的主体 就会鲜明生动 , 有立体感。在拍摄虚实对比的照片时 , 以 可 选择陪体作 为前虚景或后虚景来拍摄 , 但要注意控制陪体 的模糊程度 , 这会直接影 响到突 出主体的力度 。采用了虚 ( u 化 ) ha 背景的方法,突出主体人物 , 使主体人物 的表情深刻 , 人物的情绪也得到充分体观。 背景和前景虚化 , 主体清晰的拍摄方式 , 针对主体聚焦, 让背景、 前景处于景深范围以外 , 形成主体清晰 , 背景前景模糊, 通过背景前景的模糊来反衬清晰的主体 , 从而达到强化突出主体 的目的。这种方式主要采用大光圈和长焦距 ,在 相同焦距和摄距的情况下 , 光圈越小 , 景深越长, 圈越大,景深越短 , 光 景深短就是从前景深到后景深 的纵深距离短 , 只是在焦点前后一个很短 的范围是清晰, 其余均模糊; 在相同光 圈和摄距的情况下 , 焦距越 长, 景 深越短,焦距越短 ,景深越长; 在相同光圈和焦距的情况下 ,摄距越远 , 景深越长 ,摄距越近 ,景深越短。

浅谈摄影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浅谈摄影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摄影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谈学习摄影的方法作者:胡祥林摄影有二个基本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认识这些属性,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其规律,这对于学习和提高摄影水平有很好地帮助。

摄影的客观性是由摄影本身引起的,直观地说,摄影就是对可见的事物、场景在某一时空下的状态用平面图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即用照相机记录我们的客观世界。

纪实性为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主要特征。

摄影的对象、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事物,不论出于什么用途,人们对照片的基本要求也是要符合客观、真实、自然,这就是摄影的客观性。

1839 年达盖尔发明照相机的目的就是真实记录事物与场景,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出现的,所以至今仍有摄影是技术还是艺术的争论存在。

摄影从早期的绘画性摄影到纪实性摄影发展至今已从专业的领域、艺术的殿堂走出来成为大众喜爱的活动,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玩摄影,但主要还是利用其纪实性,即使是创意类的摄影作品也是在真实的素材基础上创意而成,其作品的基本元素必须满足人们观赏照片的真实、自然地基本要求。

摄影是由摄影者依据自己的目的和要求而进行地,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拍摄者对拍摄对象的主观印象和感觉,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取角度以及拍摄手法来组织画面结构,挑出现实中需要的物体来作为画面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表现物体的瞬间状态、线条和颜色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和现实是有区别的,它表达了拍摄者的思想或感觉,但不是现实的全部,即使是以真实地记录现场为目的地拍摄,也是摄影者个人认为的最佳方式而进行地,不同的人会拍出不一样的照片来,没有固定方式,所以,摄影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受到拍摄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地控制和影响,摄影就具有了强烈的主观性。

摄影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客观是基础,主观是思想与灵魂,客观是摄影的对象,物化的东西,主观是摄影者以这物质的东西为载体表达对事物的思考与感受,二者不可分割。

在不同的摄影题材中客观性与主观性分别起主导作用,以照片为信息载体、以客观真实记录为目的地摄影,客观性要求高,以客观性为主,表达摄影者对事物的思考、感受,照片具有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摄影以主观性为主。

主体陪体拍摄总结范文

主体陪体拍摄总结范文

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术。

在摄影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我对主体陪体拍摄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主题,突出主体在拍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来选取主体和陪体。

主体是画面的核心,要突出其特点,使其成为画面的焦点。

在构图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突出主体:1. 利用前景、背景等元素,将主体与陪体分离,使主体更加突出。

2. 通过光线、色彩等手段,使主体更加醒目。

3.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将主体放置在画面黄金分割点上,使画面更具美感。

二、合理搭配陪体,丰富画面内容陪体是主体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丰富画面内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与主体相关的陪体,使画面更具故事性。

2. 陪体的位置要合理,避免喧宾夺主,影响主体效果。

3. 陪体的数量要适中,过多会使画面显得杂乱,过少则显得单调。

三、运用构图技巧,提升画面美感1. 九宫格构图:将画面分为九个等分,将主体放置在四个交叉点或中心点上,使画面更具平衡感。

2. 三角构图:以主体为顶点,将陪体放置在三角形的两边,使画面更具稳定感。

3. 对比构图:通过主体与陪体的对比,突出主体的特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4. 平行构图:将主体与陪体放置在平行线上,使画面更具延伸感。

四、注重细节,提升画面质感1. 光线:合理运用光线,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2. 色彩:运用色彩搭配,使画面更具美感。

3. 线条:运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动态感。

总之,在主体陪体拍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主题,突出主体,合理搭配陪体,运用构图技巧,注重细节,从而提升画面的美感。

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相信我们都能拍摄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论摄影的主体性研究

论摄影的主体性研究

法 国摄 影 师伊 波 利特 ・贝亚 尔 获 得 首奖。 以上 这些 例 子都说 明 了 ( ip l e B y Hp o t aad)早在摄 影诞 生 摄 影主体 性 自摄 影术 诞 生 之初就 己 y r 的第 二年就 创 作 了 ≮ 个溺 死之 人 经开始运用 ,并获得了人们 的认可。 一
获得 了社会舆 论广泛 的赞 赏和好评 。 就在 第 二年 ,鲁滨 逊也 制作 出 了他 的第一 幅合 成 照 片 < 留 ,该作 弥 品 表现 了一位 即将离 世 的少女 及 其
图 的选 择、光 圈的选 择 、焦距 的选 择 、感 光度 的选 择、快 门的选 择 等 等问题。而这些选择 , 又正 是以摄 影
的风景和树木。”[】 1 二、早期摄影主体意识的萌芽
在 一 八 五 八 年 的水 晶 宫 中展 出 之 后 ,
以故 事 情节 的趣 味和 构 图形 式完 美
主体 的 文化 差 异为背 景 所决 定 的。 有人为 了做到客观 , 甚至 尝试不去控 三、当代摄影主体 意识 的扩张 制相机 , 以便 于去除摄 影过程 中的主 的 自拍像 》,他 精 心装 扮 自己,演 辛 迪 ・ 曼 ( n ySh r n) 雪 Cid e ma 观性 , 虽然很 多摄 影家做 了很 大的努 出自己的死相 , 并用相机拍摄下来 , 力, 但是 想要 真正摆脱 人对 客体 的主 表达 对 自己首 先创造 摄 影术 却不 被 出 生干 美 国纽 约 ,以其 摄 影 作 品 无 观性 判断 而全 部 以客 观来 代替 当然 官方承 认 的抗 议。在 十 九世纪 中后 题 电影 剧 照 }一 举 闻名 于 世。 无 是不可能实现的。 期 ,两位 英 国 人 的摄 影 作 品可 以说 题 电影 剧 照 系 列 ,初 看 你 会 以 为

摄影中的主体概念

摄影中的主体概念

摄影中的主体概念
摄影中的主体是指照片中最为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占据视觉中心地位的对象或人物。

主体的存在与否会直接影响照片的美感、表现力和传达力。

在摄影中,主体不仅仅是被摄对象,更是摄影师通过构图手段来突出的重点和焦点,是摄影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

摄影中的主体在构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主体设计让照片更有视觉吸引力,更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传达照片的主题和意图。

主体可以是自然风光、建筑、人物、动物等,甚至可以是一枚花瓣、一滴露水,只要它在照片中发挥着独特的引导视线、突出主题的作用。

对于人物摄影而言,人物作为主体是构成照片的基石之一,主体的选择和构图方式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情绪和表现力。

选取合适的人物作为主体,能够让照片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和故事,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人物摄影中,有时候主体并非一定要出现在照片正中央,使用对称、斜切等构图手法来突出主体也是常见的做法。

在风景摄影中,主体的选择通常与照片的主题密切相关。

例如,在拍摄日落或日出时,太阳或其他光线成为了最突出的主体,而只是平淡的风景成为了其次要的背景,通过合适的角度和曝光方式来突出主体,让照片更具有吸引力。

在摄影构图中,主体并不一定只有一个。

当拍摄的对象较为复杂时,可以使用多
个主体来构建照片的表现力。

例如,拍摄一场演唱会时,歌手或演员本身、观众的表情、舞台灯光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或多个主体来突出,从而营造出更加饱满的照片。

总之,在摄影中,主体的选择和构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照片的表现力和传达力。

对于摄影师来说,需要深入理解主体的作用和构图的技巧,才能够拍摄出更加鲜明、有感染力的照片。

浅析摄影作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浅析摄影作品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 二 )摄 影 者 的主 观 性
摄影 者是人 , 是具有 主观思想和个人 意识 的人 , 也是被各 种信 息 、 各 种环境影 响到的人 。看多 了人世间 的冷 暖, 摄影者 的主观情感受 到了更多 的影 响 , 所 以, 他 的主观性 可能会表现 得更 强烈 , 在面对一个 事物 的时候 可能会有更大 的情 绪波动 。 例如, 摄影 者看过很 多 的穷 困孩 子 , 在面对 这些 孩子 的时候 , 他们就会有强 烈的保 护情感 。所 以, 他们会选 择更 加合适 的角 度, 将孩子的天真无邪 以及可怜无助拍摄 出来 。这些摄影作 品 其 实就融 入了摄影 者的主观性选 择。
( 三 )围绕客 观 性 发 挥 主观 性
摄 影作 品是 主观 与客观 的结合 , 比较 有名 的一些 摄影作 品, 如 “ 希望小学 中的那个大眼睛女孩” , 这个女孩是客观存在 的, 她 一直都是贫 困山 区里 的孩子 , 摄影 师拍 摄 的那个姿 势可 能是 她每天都会表现 出来的姿势。但是 , 当摄影者看到这个孩 子的 时候还是 选择 融入一 些 自己的主 观情感 , 选择 近距离 地 拍摄, 将孩子 的眼睛作为最重要 的构图部分 , 而且选择 了柔和 的光 线 , 将 这个 孩子 的天真 以及她 内心 的柔 软和脆 弱表 现 出 来。所 以 , 任何一个 事物在遇 到摄 影者 的时候 , 它就 已经不再 是客观的 了, 它成 了载有主观情感 的存在 。 ( 二 )主观性 可能会影响客观性 的表现 个人 的主观性 可能会 影响 客观性 的表现 , 摄影 毕竟是 静 态的, 不能如摄 像般呈现 出全部的景象 。在 摄影 中, 摄 影者完 全可 以根 据 自己的喜好将镜头对 准 自己需要表现 的方面 。在 些新 闻 中, 确 实存在不 实报 道的情况 , 只将镜头对准 一个方 向, 拍摄 自己想 要 的内容或 者是 已经呈 现的 比较 好或 者不好 的内容 , 以达 到 自己的 目的。但是 , 这些断章取义 的报道往往 都是 主观性 占据 主导 , 客 观性 已经被极 大地抹杀 , 而这也是没 有很好地磨合 主观性 和客观性 的一个表现 。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当我们面对美丽的风景,按下快门的瞬间,都希望能够捕捉到那最令人心动的画面。

然而,要让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被画面中的主体所吸引,突出视觉重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选择合适的主体是关键。

主体应该是风景中最具特色、最能代表整个场景特点的元素。

它可以是一座雄伟的山峰、一棵古老的大树、一条蜿蜒的河流或者是一座独特的建筑。

比如在拍摄一片金黄的麦田时,那棵屹立在麦田中央的老橡树就可能成为理想的主体;而在拍摄海边风光时,那座造型别致的灯塔则可以担当此任。

确定好主体后,我们要通过构图来突出它。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很多,比如中心构图法。

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能够直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主体比较突出、周围环境相对简洁的场景。

另外,三分法构图也是常用的技巧之一。

将画面横竖分别平均分成三等份,线条的交叉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

把主体安排在这些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会让画面更加平衡和吸引人。

比如拍摄山峦时,可以让山顶位于上方的交叉点附近,而山脚下的溪流沿着下方的分割线流淌。

还有引导线构图。

利用自然或者人工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等,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主体。

这些线条就像是一条无形的通道,引领着目光直达主体。

想象一下拍摄一条山间小路,小路蜿蜒着通向远处的寺庙,观众的目光会自然而然地顺着小路聚焦到寺庙上。

在色彩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色彩对比来突出主体。

如果主体的颜色鲜艳、独特,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它就会更容易被关注到。

例如在一片绿色的森林中,那一朵绽放的红色花朵就会格外引人注目;或者在灰暗的古建筑群中,那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会成为视觉的焦点。

光影的运用也是突出主体的重要手段。

光线可以塑造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让主体更加突出。

比如,侧光能够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凸显主体的轮廓;逆光可以营造出主体的轮廓光,使其从背景中脱颖而出。

漫谈新闻摄影构图中的主体

漫谈新闻摄影构图中的主体

新闻摄影构图中的主体新闻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

当你面对着具有新闻价值的人或物,头脑恰又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时,按动快门的刹那,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具有表现力的画面。

也许就在这个决定新闻摄影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会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

而主体的确定与表现,又直接影响着构图的表现力,也决定着新闻摄影作品的成败。

本文从新闻摄影构图中主体的重要地位入手,探讨了在构图中主体的确定,突出主体的几种常用方法,并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了一些突出主体的技巧性方法。

一、新闻摄影构图中主体的地位与确定新闻摄影是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归根到底它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一种。

因此,新闻主题,是其新闻价值的生命,而任何主题与价值都需要借助一个载体来寄托与体现,不管这个载体是人还是物,在构图中它都是灵魂和核心,是其他人(事物)服务的对象。

主体对于主题的表现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1.主体是新闻摄影构图的核心构图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这个意图就是新闻摄影创作中的新闻主题与价值,而主体正是表现这个主题与价值的主要承载者。

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其摄影的构图当然要紧扣思想和主题。

而主体正是表现主题的主要对象,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都是主要通过主体人物或事件体现的。

摄影记者在确定主体,构思画面、用光造型以及抓拍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重视主体的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新闻摄影构图中的主体的确定对于新闻作品成败有决定性的意义。

2.主体应是主题的典型而集中的体现者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

构图中主体的确定也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之上。

“意在摄先”是说摄影记者在拍摄之前必须立意,意也就是主题。

摄影作品创作中关于主体意识的强化

摄影作品创作中关于主体意识的强化

摄影作品创作中关于主体意识的强化作者:王彬来源:《艺海》2010年第06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摄影变得越来越简单。

数码成像以及强大的后期处理技术的支持,使得拍摄技巧已不再是限制拍摄的主要因素,摄影作品的主题把握以及思想深度的挖掘变得越来越重要。

表现形式多样化,画面视觉元素简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中影像主题以及作品深度的关键性因素在于作品主体的确立和表现上,摄影作品中的主体的选择、表现角度以及主体本身的特征或活动对作品的主题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主体意识的强化在摄影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主体意识即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始终要明确一个关于创作主题思想表达的载体,确立并使其突出主体。

主体是拍摄者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是最清晰的点,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应占据显著位置,应该赋予它最精彩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应该抓取其最精彩的典型瞬间。

摄影作品和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是一样的,要有一个鲜明的主体。

主体不突出,作品的主题就不能很好地表达。

那么,摄影师应该如何决定被拍画面元素的取舍,如何做到主体的突出以及主体典型瞬间的抓取就成了拍摄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主体位置的安排,主体应该在画面中占据最吸引人眼球的位置,在摄影构图知识中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关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的概念,在实际的拍摄中我们应该让主体接近画面的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特别是主题的大小面积在画面中没有占据优势时,人们的视觉习惯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突出主体的机会,我们只需要将主题靠近画面的视觉中心趣味中心的位置,主体便会变得更加显眼。

在摄影构图中,应重视现有的视觉元素特别是线条的合理运用,线条的视觉导向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根线条或者是一排有规律的线条都能把观者的视线引导到画面的某个位置,线条的汇聚点和消失点附近往往也就成为了主体物出现的理想位置,充分利用画面中线条的视觉导向作用,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线条导向作用所引导的位置,自然也会令主体格外的突出。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处理方法探讨
CHN0L0GY I NFORM ATI ON
信 息 技 术
摄 影 画面 中 的 主 体处 理 方 法 探 讨
陈 鹏 ( 山东青岛 9 1 2 0 6部队训练 部 山东青 岛 2 6 6 1 0 8 ) 摘 要: 主体是一 幅画 面的主要 表现对 象 , 是主题 思想 的重要 体现 , 是 控制 画面全局的焦 点, 研 究摄 影画 面的主体 处理方 法 , 提 高摄 影画 面 质量 , 是军事摄 影工作 者I 必须重视 的重要 问题 。 相关 方法 , 即通 过直接和 间接 突出主体 的 方法 , 以
保 证摄 影 者的 艺术 思想 得 以充分 显现 。
关键 词 : 摄 影画 面 主体 处理 方法 直接 突出 间接 突 出 中 图分 类 号 : . 1 4 0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摄影是 通过 画面来表 达形象 的 , 组 成 画面的 因素较多 , 其包 括主体 、 陪体 、 环 境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4 ) 0 3 ( b ) 一 0 0 2 6 - 0 1
1 . 2 对角 线构 图法 暖色调、 冷 色调 和 中 间调 , 每 种 色 调 的 性 质 对 角 线 构 图 法 是 把 主 体 放 在 画 面 的 对 和 给 人 的 感 觉 不 同 , 摄 影 时 可 充 分 利 用 色 其具 体 处 理 步 骤 为 : 找 出画 面 的 对 彩 的 这 种 性 质 进 行 布 局 安 排 。 在 构 图 上 可 ( 前景 和 背 景 ) 、 空 白等 , 不 同要 素 对 主题 表 角 线 上 。 现所起 的作 用也各不相 同。 而 主 体 在 画 面 角 线 , 将 主体 设 置于 对 角线 处 , 利 用 对 角 线 用 颜 色 鲜 明 的 主 体 陪 衬 在 不 同 的 颜 色 背 景 或利用前 景的色彩反衬主体 。 占主 导 , 是 一 幅 画 面 的 主 要表 现 对 象 , 是 主 的相 关 特 性 来 产 生 线 条 透视 , 线 条 成 对 角 上 , 运 用虚 与实 的对 比突出主 体 , 可 通 过 题思 想的重要 体现 。 对 摄 影 画 面 主 体 进 行 线 穿 过 画 面 。 产生一种把 注意力从 一角 引 科学的处理 , 可 美化 画面 外 观 , 优 化 表 面 色 向 另 一 角 的 贯 穿 画 面 的 途 径 , 大 大 增 强 了 控 制 光 圈 、 焦距、 物 距 等 技 术 手 段 缩 小 景 彩, 增强其艺术美感。 如 果 一幅 画面 失 去 了 画面 的 动 感 和 视 觉 冲击 力 。 深, 使 焦 点 准 确 地落 到 主体 身上 , 周 围 的 陪 主体, 就 无 法 准 确 体 现 主 题 思 想 和 摄 影 者 1 . 3三 角形构 图法 体、 环境等较为模糊 , 得到一幅 主体实 、 周 的 创作 意 图 , 也 就 失 去 了 画 面 的意 义 。 由此 三 角 形 构 图法 是 以三 个视 觉 中 心 为 景 边 虚 的 画 面 。 如 电 视 台对 人 物 进 行 室 外 采 可 见主 体 在 画面 中的 重 要 意 义 , 因此 , 摄 影 物 的 主 要 位 置 , 有 时 是 以 三 点 成 一 面 的 几 访 , 摄影 记 者 往 往 会 开 大 光 圈 、 缩 小景深 , 者 需 积 极 掌 握正 确 方 法对 对 画面 主 体 进 行 何 形 成 安 排 景 物 的 位 置 , 形 成 一 个 稳 定 的 从 而 突 出 被 采 访 者 。 科 学处 理 。 一般而言 , “ 鲜 明突 出 ” 是 处 理 主 三 角 形 。 这种 构图方法具有安 定、 均衡 、 灵 2 . 2 运用 线条 突 出主体 体的基本原 则 , 笔 者 认 为 可 用 直 接 突 出 主 活 等 特 点 。 如 拍 摄 士 兵 合 作 攀 登 高 墙 时 采 线条是 构成 画面 的基本 元素 , 具有 引 体 和 间 接 突 出 主 体 的 方 法 突 出 画 面 的 主 用 三 角 形 构 图 法 , 三 角 形 正 好 符 合 协 作 攀 导 人 的 视线 的 作 用 , 线 条 画 面 中线 条 的延 体。 直 接 突 出 主 体 是 将 被 摄 主 体 放 在 突 出 登 参 与 者 的 心 理 需 求 : 以 队 友 稳 固 的 动 作 伸 和 走 势 会 使 观 众 的 目光 聚 焦 到 主 体 上 , 位置 , 使 其 充 满 画面 , 再 配 以适 当 的 光线 和 基 础 为 辅 助 , 体现 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 实 际 上观 众视 线在 画面 上 的 运动 过 程 就是 拍摄手 法。 间 接 表 现 主 体 是 通 过 对 环 境 的 除 了 上 述 构 图方 式 之 外 , 我 们 也 可 以 观 众 感 受 画 面 主 题 思 想 的 过 程 。 而 线 条不 渲染烘托主体 , 其 不 一 定 占据 较 大 面 积 , 但 采 用 对 称 式 构 图 法 、 s 形构图 、 圆 形构 图 、 V 仅局限于 实实在在 的直线 、 曲 线 等 有 形 线 会 占据 较 显 要 的 位 置 。 形 构 图 等 构 图方 式 , 使 主 体 在 画 面 中 占 据 较大面积 , 并 采 用 近 距 离 拍 摄 或 长 焦 距 镜 1 直接突 出主体 头拍摄 , 突 出 光学 变 焦 的优 势 , 提 高 成 像 质 般来说 , 直 接 突 出 主 体 主 要 通 过 构 量 。 如 主 体 仍 不够 大 , 可 以 利 用 广 角 强 化 透 图方 式 来 实 现 。 所 谓 摄 影 构 图 是 恰 当 合 理 视 , 适 当夸 张 前 景 以 夸 大 主 体 。 的 安 排 画 面 上 的 人 或 物及 其 陪 体 、 环境等 , 并运 用技术手 段、 艺 术 的 技 巧 适 当 强化 或 2 间接突 出主体 削 弱 画面 的 某 些 部 分 , 以 突 出主 题 形 象 , 促 2. 1运 用对 比来 突 出主体 进 布局及结构 的合理化 。 军 事 摄 影 中 较 为 “ 对 比 法 ”是 间 接 突 出 主 体 的 一 种 方 常 用 的 构 图方 法 主 要 有 黄 金 分 割 构 图 法 、 法, 其 主 要 是 摄 取 画 面 的 不 同 种 因素 综 合 对 角 线 构 图法 和 三 角形 构 图 法 等 。 对 比 来 显 现 主体 , 如 明暗 、 色彩、 虚与 实 、 动 1 . 1 黄金 分割构 图法 与静 、 运 动 的 对 比 等 都 可 以 作为 对 比指 标 。 “ 黄金分割” 是 各 类 造 型 艺 术 的 一 个 基 下面 就 其 中 的 四个 对 比 指标 做 简 要 分 析 。

摄影中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

摄影中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

摄影中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在摄影的世界里,突出主体可真是个大课题,大家可能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说,摄影就像是在讲故事,主体就是你故事里的主角。

如果主角不鲜明,整个故事就会变得无趣,甚至让人打瞌睡。

想要让你的照片更吸引眼球,咱们就得学会一些小窍门,把那个主角给凸显出来,嘿,听着可简单了!大家可以试试“光影”的妙用。

你想想,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哇,那光影的感觉简直美炸了!如果把这个道理用在摄影上,找个好光源,光线打在你的主体上,瞬间就能让它闪闪发光。

就好比在舞台上,聚光灯一照,立马成了焦点。

而背景呢,咱们可以稍微模糊一下,嘿,主角立刻就跳出来了。

正所谓“以光为友,以影为伴”,这就是摄影的奥秘之一。

咱们聊聊构图。

很多人以为构图就是个难题,其实不然,构图就像拼图,讲究的是个平衡。

可以试试三分法,把画面分成三份,把主角放在交叉点上,瞧瞧那效果,简直好得不得了!有时候也可以用对称,或者是引导线,什么的,只要能把视线引到主角身上,就算成功。

记住,画面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得抓住它的注意力,才行!颜色的运用也不可忽视。

想象一下,五颜六色的背景里,那个主角穿着一身亮眼的红色,瞬间就成了瞩目的焦点。

颜色对比可以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一眼就看过去,真是太棒了!而如果背景是灰蒙蒙的,主角再来点鲜艳的颜色,哎呀,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画!这就像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突然看到一抹亮色,心情立刻大好。

我们不能忘了情感的传递。

拍照不只是记录,更是表达。

让主角做点什么,或者捕捉一个瞬间,比如一脸笑容的孩子,或者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狗,嘿,这种情感瞬间就能让照片动人无比。

大家要记得,照片里不仅仅是影像,更是故事,是情感,是那个时刻的真实。

主角的神情、姿态,甚至是微小的细节,都能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

还有角度的问题!咱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有时候俯拍,有时候仰拍,甚至可以试试侧面。

不同的角度,主角的表现也会不同,就像换了个“造型”,每次拍摄都有新发现。

谈摄影艺术的主体意识与客观现实

谈摄影艺术的主体意识与客观现实
理 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究
谈摄影艺术 的主体意识 与客观现实
彭 斗 辰 ( 宁 省 新 民 市文 化 馆 辽 10 0 ) 130
“ 为主 体 , 艺 术 家须 使 自 己与对 象 完 全 融 合在 一起 ,根 的影像 ,具体 地反 映社会 生 活 ,表 达 作者 思想 感情 的社会 意识 形 作 据他 的心 情和 想象 的 内在生 命 ,去造成 艺术 的体现 。 ”所 以我们 认为 ,艺 术作 品是 客观 世界 的映 像和 艺术 家主观 表现 相 结合 的产 物 ,而且首 先是 客观现 实的 写照 。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告诉 我 们 : 世 界 是物 质 的 ,意 识是 客 观 世 界 在人 头脑 中 的反映 。物 质是 第一 性的 ,意识 是第 二性 的 ,但意 识 对物质 具 有 能动 的反 作 用 。由此 ,我们 不难 看 出,主 体意 识 的产 生正 是源 于人对 客观 现 实生 活的认 识 ,人对 社会 的 实践 ,人对 现 实 的思考 和在 此基础 上 的超越 。主体意 识之 光 闪烁在 人类 文 明之 中 ,存 在 并作用 于人 对社 会 的实践 。 因此 ,衡量 一幅摄 影 作 品是 否成 功 ,首要 的是要 看 它是否 通过 典型 的艺 术形 象 反映 出生活 的 态 ,摄 影 是直 接取 自生 活的某 一具 体现 场 ,照 片的 内容 与表现 内 容 的形 式 ,都 来 自生活本 身 ,是生活 的原 形 。 摄 影 艺术应 是对 生活 的融 合 别林 斯基 说 “ 果艺术 作 品是 如 为 了描 写 生活 ,没有 任何 发 自时代 的主 导 思想 的强有 力 的主观 冲 动 ,如 果它 不 是苦稚 的哀 歌或 热情 的赞 美 ,如 果它不 提 出 问题 或 者 回答 问题 ,那 么这 样 的艺术 作 品就是 僵死 的 东西 。 ”摄 影艺 术 要 提 出的 问题或 要 回答 的 问题 就是 真 实的再 现 问题 。但是 真实 的 再 现不 是 以生活 的真 实再 现 ,而是 要 以生活 的真 实融 合艺 术 的再 现 。有 些真 实生 活反 而没 有感 染力 。只 有现 实生 活 的真实和 艺术 开 张 的融 合才 有 强 烈 的感染 力 。如 著 名摄 影 家迈 克 . 尔斯 的作 韦 乌 真谛 ,时代 的脉 搏 ,历 史的足 迹 。其 次还要 看它 能否 从新 的视 角 品 《 干达 的旱 灾 》这幅 照片 充分 地说 明 了生活 融合 于艺 术的 强 去审视 和开 拓客 观世 界 ,用新 的形 式去 表现 客观 世界 ,使你 的视 烈感 人之 处 。 野感 受豁然 开 朗 。如 果简 单地 重 复客观 生活 的原 始景象 和人 们 早 摄 影 艺术 应 是 对 生 活 的超 越 。艺 术 家 们认 识到 真 正 的 艺术 已熟知 的 内容和 形式 ,就难 以满足 欣赏 者求 知求 实 的欲 望 ,摄 影 表现 并不 仅仅 由事 物 与事物 的外 在 结构组 成 ,更 重要 的是 它们提 供 了想象 的 自由天 地 ,表现 出人 特 定 的情 感 ,创造 出一种 内在 的 作品也 就失去 了它存 在 的艺术魅 力 。 摄 影艺 术应 该是 一个 完整 的生 命体 ,而 生命体 的存 在有 赖 于 艺术 精神 ,这 种 艺术 精神 有着 它特 定 的感 染力 。人们要 求摄 影艺 血 肉与 灵魂 。摄 影艺术 应 不断地 接近 生 活和深 入 生活 ,从生 活 中 术不 仅仅 有 “ 物境 ”,更重 要 的是进 入 “ 情境 ”,寻求 形象 的超 吸取养 分 ,不断 从生 活 中发现新 的 内容和 形 式, 以提 高其反 映 生 越 。一 旦将 “ 物境 ”升 华 到 “ 境 ” ,主 体 的美 的认识 便确 立起 情 活 的广度和 深度 。 来 。那么 在确 定 了 “ 体美 形式 ”后 又融 合进 内在 的情 感 ,这种 主 大 凡 艺 术 以及 文 学 作 品都 是 以人 的 社会 生 活 为 内容 ,我 们 “ ” 、 “ ”相 融 的形式 才有 更强 烈 的感染 力 。艺术 作 品超越 情 景 最 关心 的也 是人类 自身和 自己的社会 生活 。我 们在 艺术 作 品中对 生活 的真 实 目的 ,是 为了更 强烈 的感 染力 。摄 影 艺术 是全面 的 , 照 自己,在 自我欣 赏 中取得 乐趣 。但 是仅 仅有 乐趣 是不够 的 ,还 是充 分发 展人 的本质 力 量 的体 现 ,在 客体 作为创 作对 象 时 ,它就 要 从作 品 中丰 富 自己的社会 生活 知识 ,取 得 改造社 会 的力量 。可 已不 是 自身 ,而 是肢体 意识化 了 的创 造物 。 是 在文 学作 品 中提 供 的生活 故事 中 的生活 ,是 “ ”与 “ ” 中 情 理 总之 ,创 作的主 体意 识和 现 实生 活存 在着 千丝万 缕 的联 系, 的生 活 ,是信 也可 、不 信也 可 的生活 。而摄 影 家反 映的 生活和 以 并且 在人类 的 社会 实践和 艺术 创 作 中发生着 潜移 默化 的作 用 。真 生活 自身的形 象而 表现 的生 活实 例和 榜样 ,是 不能 不信 的生 活 。 因此 ,它 能够 把人 对生 活 的体验 、经历 、认 识 结合 在一起 。摄 影 创作 中我 们所 熟悉 的生 活画 面 ,可 以使 我们 重 新体验 生 活 ,回味 自己在 生活 中的经 历 。即使那 些 包含着 辛 酸和 苦痛 也显 示 了本 质 力量 ,读 者所 未 曾经历 的生活 画面 ,也 可 以使人 增 畏生活 的感 性 认识 , 目睹那种 生 活 的风采 ,获得 一种 经历 。因此在 我们 深入 体 验 生 活 的时候 ,摄 影艺术 家 必须用 他那 独特 的 眼光来 发现 生活 中

摄影主体的技巧

摄影主体的技巧

摄影主体的技巧摄影主题是指在照片中的重点对象或者是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元素。

选择合适的摄影主题并正确地拍摄是提高照片质量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摄影主体的技巧,帮助摄影师更好地选择和拍摄主题。

1. 观察和研究主题:在拍摄前,仔细观察你的主题。

了解主题的特征、特点和前景。

这样可以帮助你选择合适的角度、光线和背景来突出主题。

2. 寻找独特性: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会使你的照片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尝试拍摄一些罕见或非凡的主题,或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处理方法来呈现熟悉的主题。

3. 找到合适的背景:一个好的背景可以与主题相辅相成,突出主题,并增强照片的整体效果。

避免杂乱的背景和嘈杂的元素,选择有趣、平静或者与主题相关的背景。

4. 注意构图: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突出主题,可以使用各种构图技巧,如规则三分法、对称、平衡和前景。

合理利用构图原则可以增强照片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5. 利用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正确的光线可以让主题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选择自然光或人工光源来投射在主题上,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6. 运用逆光:逆光是一种常用的拍摄技巧,可以添加剪影效果和增强照片的层次感。

在拍摄逆光时,需要注意避免过曝或过暗的情况,可以使用反光板或调整曝光补偿来解决。

7. 捕捉瞬间:摄影的魅力之一就是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美好。

对于某些主题,如运动或自然景观,需要时间和耐心来等待并准确捕捉那一刹那的瞬间。

8. 运用对比:对比可以使主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可以通过对比颜色、大小、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9. 创造故事性:通过主题的安排和摆设,可以创造一个有故事性的照片。

让观众能够想象和参与其中,使照片更加有趣和富有情感。

10. 多角度拍摄: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来拍摄主题,可以获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和视角。

不要害怕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有时候出乎意料的结果会成为你最好的作品。

总之,选择合适的摄影主题并正确地拍摄是摄影中很重要的一步。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摄影是一门艺术,而风景摄影则是将大自然的美丽与魅力通过镜头展现出来的方式之一。

在风景摄影中,如何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让观众的目光迅速被吸引到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从而更好地传达摄影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一、选择独特的主体首先,要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就需要选择一个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主体。

这个主体可以是一座雄伟的山峰、一棵古老的大树、一片绚丽的花海或者是一条蜿蜒的河流。

主体的选择应该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吸引力,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和关系。

例如,如果拍摄的是一片森林,那么一棵形状奇特、高大挺拔的树可能会成为主体;如果是拍摄海边的景色,一座造型独特的礁石或者一艘停泊的小船可能会吸引观众的目光。

主体的独特性能够使其在画面中脱颖而出,成为视觉的焦点。

二、运用构图法则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构图可以有效地突出主体的视觉重心。

1、三分法构图这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构图方法。

将画面分为九宫格,把主体放置在交叉点或者沿着分割线的位置,这样可以让主体更加平衡和突出。

比如,拍摄一座山峰时,可以将山峰的顶点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

2、对称构图当主体具有对称的特点时,可以采用对称构图。

例如,拍摄一座桥梁或者一座宫殿,让其对称轴位于画面的中心,能够增强画面的稳定感和庄重感。

3、引导线构图利用自然或人为的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

比如道路、河流、栏杆等都可以作为引导线。

观众的目光会顺着这些线条自然地移动到主体所在的位置。

三、控制景深景深的控制也是突出主体视觉重心的重要手段之一。

浅景深可以让主体清晰突出,而背景虚化模糊。

通过使用大光圈(如f/28 或更大),可以将焦点集中在主体上,使背景变得柔和模糊,从而突出主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花朵、人物等主体较小的场景。

相反,深景深可以让整个画面都清晰,适用于展现广阔的风景或者强调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在拍摄山脉、草原等大场景时,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如 f/8 或更小)来获得深景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摄影的主体性研究
[摘要] 目前主流摄影主要采用两种创作方法,一种是强调客体,延续以往抓拍方式,体现出一种当代的社会背景下的生命哲理性思考。

另一个种强调摄影主体,通过摄影主体对拍摄环境,拍摄人物的控制,从而有效的表达摄影主体的思想。

对于摄影的定义,我们不能仅仅以其机械复制性来定夺,照相机背后人的主体意识是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创作过程中的,这应该是摄影内涵中的一个重要且无法回避的内容。

[关键词] 摄影客体主体意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1.042
一、摄影的主体与客体
摄影的主体也就是摄影师本身,摄影客体也就是
摄影的拍摄对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

众所周知,摄影是以纪实为特长的,在这类摄影中我们强调摄影客体。

我们往往会因这类摄影的真实性,而忽略照片中那个并未现身的摄影主体的存在。

反之,也正是因为这种忽略,我们才认为照片是真实的,照片中的物就是当时的那个物,是没有人为干预的客体在观众面前的呈现。

但摄影过程中,摄影主体对摄影客体的渗透是无时不在的,而非仅仅是我们所见照片那样(摄影师不在照片中)。

摄影因其机械性复制性而具有精确复写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能力,但这种客观不是绝对的客观,因为只要有人参与必然就有人的主体性存在。

例如摄影家对构图的选择、光圈的选择、焦距的选择、感光度的选择、快门的选择等等问题。

而这些选择,又正是以摄影主体的文化差异为背景所决定的。

有人为了做
到客观,甚至尝试不去控制相机,以便于去除摄影过程中的主观性,虽然很多摄影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想要真正摆脱人对客体的主观性判断而全部以客观来代替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主流摄影主要采用两种创作方法。

一种是强调客体,依然延续着以往抓拍方式,关注人生百态、社会生活,有较强烈的当代生命语境,体现出一种当代的社会背景下的生命哲理性思考。

基本上还是在尊重拍摄客体基础之上的主体观念表达。

另一个种强调摄影主体,也就是通过摄影主体对拍摄环境,拍摄人物的控制,从而有效的表达摄影主体的思想。

这类创作彻底放弃了摄影的真实记录性,甚至有些摄影家不在乎他们是否是在拍摄照片。

以拍《无题电影剧照》等摄影作品而成名的辛迪•雪曼表示“我恨摄影技术,讨厌一些人对此纠缠不休……摄影家关心的
是从选材到印刷,都要循规蹈矩、不可逾越。

这正是我对摄影术的厌恶之处。

我不能忍受街头摄影师们挎着相机拍摄雷同的风景和树木。

”[1]
二、早期摄影主体意识的萌芽
法国摄影师伊波利特•贝亚尔(Hippolyte Bayard)早在摄影诞生的第二年就创作了《一个溺死之人的自拍像》,他精心装扮自己,演出自己的死相,并用相机拍摄下来,表达对自己首先创造摄影术却不被官方承认的抗议。

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两位英国人的摄影作品可以说是早期具有明确摄影主体意识存在的代表作,他们是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和鲁滨逊(Henry Peach Robinson)。

在一八五七年,雷兰德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人生两途》。

在该作品摄制过程中,雷兰德雇用了许多专业模特,经过精心的电影美术化布
置,最后再以几十张底片拼放叠印,用了数周的时间才得以成功。

这张摄影作品在展出以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轰动,获得了社会舆论广泛的赞赏和好评。

就在第二年,鲁滨逊也制作出了他的第一幅合成照片《弥留》,该作品表现了一位即将离世的少女及其家人悲痛欲绝的哀伤场景,作品由五张底片叠印而成,展出之后立刻获得了社会广泛的好评,照片也被英国皇室作为珍品购买收藏。

《弥留》在一八五八年的水晶宫中展出之后,以故事情节的趣味和构图形式完美获得首奖。

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摄影主体性自摄影术诞生之初就己经开始运用,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三、当代摄影主体意识的扩张
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出生于美国纽约,以其摄影作品《无题电影剧照》一举闻名于世。

《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初看你会以为是曾经的好
莱坞电影剧照的集体亮相,但细细一看发现剧照中女主人公全都是辛迪•雪曼自己,虽然照片中是同一个人,但其人物姿势、布景,道具等无不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电影中的各类女明星。

摄影主体意识的扩展在《无题电影剧照》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摄影家不再摆布摄影客体,而是直接进入摄影画面,将主体意识用最简单的方式贯穿到摄影行为和摄影作品中。

马良1972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作为中国当代摄影代表人物,多次在世界各地举行摄影展览,马良的摄影作品曾被国际性画廊收藏,受到摄影界的广泛关注。

马良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两个特点,即操纵感和戏剧性再现。

首先就是操纵感,这是和大多数的国内摄影师把摄影作为一种记录方式的观念背道而驰的。


良对捕捉瞬间丝毫不感兴趣。

他说“我认为这样充满距离感的捕捉是无法展现我们的生活的真实的美的。

我对被拍摄对象有强烈的操纵欲望,希望他们可以受我
的影响,进入我为照片设计的规定氛围里。

成为我诉说的道具,成为一个象征符号。

”马良的观念摄影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戏剧性再现。

他说“我希望的作品的表达是直接和更充满目地性的,我希望这生活里的瞬间定格的一个切片,不仅仅是静止的。

画面虽然是凝固的,但精神上的前因后果在我看来应该都是需要展现的。

而我们捕捉的这一个瞬间应该是充满了戏剧性张力的,有很强烈的诉说感。

”从马良的以上表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马良本人非常强调“我”――这个摄影主体。

格里高利•克鲁德逊(Gregory Crewdson)是美国政府下属的全美艺术基金(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赞助的极少几位观念摄影家之一。

克鲁德逊从1992开始到1998年这六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自然奇观》(Natural Wonder)摄影作品拍摄。

这组照片的最后一张,我们看到了人的小腿和脚的局部照片,皮肤上有出血破损的疤痕,克鲁德逊为强化诡异感,使得腿上长出植物所具有的带刺的蔓条。

克鲁德逊通过电影美术式的营造使得摄影客体主观化,这种积极的摄影行为方式使得克鲁德逊的影像风格极具个人色彩
四、摄影主体性的意义
主流摄影观念强调摄影的瞬间真实性和记录性,这往往被认为是摄影之所以为摄影(区别于绘画等其他艺术)的根本理由,摄影正是因为这些特性而得到其它艺术门类的认可和尊重。

主体意识在摄影领域中的发展,是对主流摄影创作观念的一种颠覆。

首先,不是要抛弃摄影的既有成就,而是探索摄影在另一端的发展,从而丰富摄影的内涵。

其次,这种发展方向源自摄影本身作为艺术的属性,无论我们多么强调其机械性,都无法改变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其主体意识必然要寻求发展。

最后,对于摄影的定义,我们不能仅仅以其机械复制性来定夺,虽然这样能使摄影独立于其他艺术并使其本体语言得到强调,但是,照相机背后人的主体意识是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创作过程中的,这应该是摄影内涵中的一个重要且无法回避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