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
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研究
![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84da6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e.png)
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研究引言:资产定价模型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股市中的资产定价与投资决策。
本文将探讨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并重点研究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1.1 资产定价模型的概念资产定价模型是根据特定的理论和假设,通过建立资产价格与其风险、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来评估资产的合理价格的一种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资产定价模型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理论(APT)。
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用于衡量风险与预期收益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它假设市场是有效的,所有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同,并可通过广泛分散投资来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CAPM认为资产的期望收益与其市场风险成正比,与该资产与市场组合的共同波动性有关。
1.3 套利定价理论(APT)套利定价理论是另一种衡量资产合理价格的模型。
与CAPM类似,APT也假设市场是有效的,但不限定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相同。
相比于CAPM,APT更加灵活,允许多个因素对资产收益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利率、行业等因素。
二、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股市的应用2.1 中国股市的特点在探讨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股市的应用之前,有必要了解中国股市的特点。
中国股市的特点包括,市场尚未充分发展、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高、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较大等。
2.2 CAPM在中国股市的应用CAPM是最早也最常用的资产定价模型之一,在中国股市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些研究表明,在中国股市中,通过CAPM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股票的预期回报与其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
然而,由于中国股市尚未充分发展,CAPM模型在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2.3 APT在中国股市的应用相比于CAPM,APT模型更加灵活,适用于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多元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APT模型在中国股市的应用效果较好,尤其是当市场因素与行业因素结合时,可以更好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
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
![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73db6e783e0912a2162a61.png)
T i a e hs p p r Ab ta t h te r o a i l se p cn i h c r o d r f a c te r . sr c : e h oy f c p t a st r ig s e oe f mo en i n e h o T a i t n y
(C P 等 。这一 阶段 是资产定 价理论 C A M)
的产 生 和 发 展 阶 段 ,开 创 了资 产 定 价理 论 专 门研 究 的先 河 ,为 后 续 的 行 为 资 产 定 价 等 理 论 的产 生 和 发 展 提 供 了坚 实 的 基础 。
布 的前 提 下 ,个 体 的期 望 效 用 函数 能 够 仅 仅 表 示 为资 产 回报 率 均 值 和 方 差 的 函 数 , 而 , 资 者 可 以只 把 资 产 回报 率 的 从 投
维普资讯
【 理论探索】
资产定价 : 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
李 政 阮文娟 ,
(. 海大 学 商学 院 , 苏 南 京 20 9 ;. 1 河 江 10 82中国矿 业大 学 管理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0 ) 江 20 8
摘要 : 资产 定价 理论 是现代 金 融理论 的核 心 。 文通过 对 资产 定价理 论 的综述 , 示 了从 传统 资产 定 本 揭
价 理 论到 行 为 资产 定价 理 论 的演 进脉 络 , 对各 理论 及 相应 模型 的 内涵和 应 用进行 了描述 , 并 最后 对
传 统 资产 定价 理论 和行 为资产 定价 理论进 行 了比较 , 以期 对我 国金 融理论 和 实践 的 发展有 所 帮助 。 关键 词 : 资产 定价 ; 统资产 定价 理论 ; 传 行为 资产 定价理 论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8b36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5.png)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资产定价理论(Asset Pricing Theory,简称APT)是金融学中比较重要和基础的一门学科,是在解释金融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帮助投资者预测资产价格以及管理投资风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人们对资产定价理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原有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对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APT是通过对个别资产的收益率与一些公认的基础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来确定资产价格的。
它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APM是70年代初由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Jan Mossin等学者共同创立的,它的基本假设是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有相同的风险厌恶程度,都要求在给定风险时获得最大的期望回报。
因此,CAPM认为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只与资产市场组合的风险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但CAPM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假定了市场上不存在无风险的投资工具和交易成本等。
为了克服CAPM的不足,APT模型在CAPM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多个因素来分析资产价格,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APT认为,资产价格是由多个基础变量共同决定的,这些基础变量包括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市场流动性、公司经营业绩等关键因素。
每个因素都对利润预期产生影响,因此资产价格的变化可以用这些因素影响的结果来解释。
APT通过不断研究和掌握市场信息、扩大观察资产价格的范围,逐渐发展成为较为完备和适用性广泛的资产定价模型。
二、资产定价理论的应用:1.资产定价理论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股票投资是应用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股票交易中,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股票的涨幅和回报率。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公司基本面、市场供求关系、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等基础变量,才能更好地预测股票价格。
因此,APT模型是股票投资者分析股票价格的重要工具之一。
资产定价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验证与应用
![资产定价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验证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2f54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f.png)
资产定价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验证与应用引言资产定价模型是金融市场中用于确定资产价格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探讨资产定价模型在金融市场中的验证与应用,解释其原理和作用,并讨论其在实际投资中的应用。
一、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资产定价模型是根据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来确定其价格的模型。
根据现代资产定价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一个资产的价格应当与其相对于市场风险的贡献成正比,同时考虑市场风险的整体情况。
最著名的资产定价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和市场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其相对风险成正比,并与市场的整体风险相关。
该模型的基本方程为:ri = rf + βi (rm - rf),其中ri代表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rf代表无风险利率,βi表示资产i相对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rm代表市场的预期收益率。
通过计算资产的β值,我们可以预测其预期收益率。
市场模型则是一种简化的资产定价模型,它假设资产的价格变动仅与市场整体的价格变动相关。
该模型的基本方程为:ri = αi + βi rm,其中ri为资产i的收益率,αi为资产i的阿尔法值,反映其相对于市场的超额收益率。
二、资产定价模型的验证方法在金融学的研究中,验证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来评估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并通过统计方法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和残差分析。
回归分析用于拟合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回归系数和相关统计量来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
假设检验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显著性,确定模型是否可以用于解释实际数据。
残差分析则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数据与模型预测之间的差异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三、资产定价模型在金融投资中的应用1. 风险管理:资产定价模型能够帮助投资者理解和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特征。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79ab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5.png)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使用确定的方法来计算资产价值的学说,定量地描述了投资者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需求,结合市场情况和特定资产的特性,来给出合理的价格。
资产定价理论的提出及不断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平稳运作和谨慎投资具有重要影响。
资产定价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Dwight D. Eisenhower(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政府经济顾问 William Sharpe(沙普),他于1964年发表了关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
CAPM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资产定价模型之一,它表述了资产预期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关系,即预期收益率是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之和,其中市场风险溢价所占比例取决于资产风险程度。
除了 CAPM,还有一些其他的资产定价模型,比如离散选择模型、奖励-风险模型等。
与CAPM相比,这些模型考虑了更多不确定因素,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在实践中,资产定价理论可以应用在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金融产品的定价中。
比如,在股票投资中,除了考虑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还需要通过资产定价理论来评估股票的合理价格。
在债券投资中,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和债券风险程度,可以利用CAPM模型来计算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进而确定债券市场价格水平。
在期货和外汇市场中,资产定价模型也可以用来进行风险分析和定价。
除了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资产定价理论还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公司财务管理、资本预算决策等实际问题中。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准确而全面的资产定价。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资产定价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市场情况和所评估的具体资产特性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加准确的定价结果。
此外,投资者的不同需求也可能导致资产定价结果的差异。
因此,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环境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总之,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中至关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不仅是金融市场稳定运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依据。
金融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
![金融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4880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e.png)
金融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金融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资产价格形成的原理和规律,以及资产定价的方法和模型。
本文将介绍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不同的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一、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资产定价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上。
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在1952年提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该理论将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边界和资本市场线等重要概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资产定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夏普(William F. Sharpe)、林德纳(John Lintner)和马斯金(Jan Mossin)等学者相继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该模型通过将资产的收益与市场组合的收益联系起来,解决了如何衡量风险和确定资产价格的问题。
CAPM模型在资产定价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
二、不同的资产定价模型除了CAPM模型,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资产定价模型。
例如,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是由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在1976年提出的,它认为资产的价格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市场组合的风险。
套利定价理论通过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关系,提供了一种解释资产价格波动的方法。
此外,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Model)是用于确定期权价格的重要模型。
Black—Scholes模型是由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和默顿·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模型基于随机微分方程和风险中性定价原理,通过对期权的市场价格进行数学建模,提供了确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方法。
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a070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6.png)
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资产定价模型是衡量资产价值的重要工具,是实现资产配置和组合的理论基础。
根据不同的假设和模型,资产定价模型可以被分为不少于十种。
其中,最核心的当属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模型和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模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对CAPM模型和APT模型展开分析,同时讨论它们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
CAPM模型CAPM模型是以风险无差异为前提的资产定价理论,由Sharpe、Lintner和Mossin在上世纪60年代逐步提出和完善。
根据CAPM理论,资产的需求和资产回报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E(Ri) = Rf + βi[E(Rm) – Rf]其中,E(Ri)是资产的期望收益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βi是资产的贝塔系数(与市场整体风险水平的相关关系),E(Rm)是市场的预期收益率。
CAPM模型的假设有:(1)市场完全理性;(2)无风险收益的存在;(3)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具有相同的风险厌恶程度;(4)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完全相互竞争。
CAPM模型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解释交易者在风险方面的激励所导致的影响;根据市场风险和利率,可以估算资产的回报率;市场整体的波动被完全考虑在内,所以不需要对单个资产进行独立的分析。
然而,CAPM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CAPM模型完全忽略了资产的特殊性质,因此不适用于那些不同于普通股的资产。
其次,CAPM模型的假设过于简化,导致模型预测的结果可能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例如,股票的实际交易价格可能与预计的价格不同,因为CAPM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理性的,事实上市场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
APT模型APT模型是一种基于因素分析的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风险,框架更灵活、开放。
根据APT理论,资产收益的期望值可以表示为多个宏观因素和个体特征的加权和:E(R) = Rf + β1·F1 + β2·F2 + …… + βk·Fk其中,E(R)是资产预期收益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F1、F2、……、Fk是不同因素的收益率,β1、β2、……、βk是个体资产与各个因素之间的敏感性系数。
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践
![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df4abc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5.png)
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践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定价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资产定价是对不同资产价格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并尝试预测其价格走势的一种理论。
本文将探讨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型:资产组合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产组合模型是由哈里·马科维茨提出的。
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投资品种中,建立一个符合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的风险是通过协方差矩阵来评估的,通过优化协方差矩阵可以得到最小风险组合。
该模型主要依赖于投资组合的构建,因此需要将市场上的资产作为组合的构成部分,研究每个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由威廉·夏普、吉恩·福马和迈克尔·詹森等人提出的。
该模型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关,除了市场因素之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资产风险。
该模型通过建立资产预期收益率与市场风险和特殊风险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资产价格的波动。
以上两种模型构成了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理论框架,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预测资产价格的走势。
二、资产定价的实践应用资产定价模型在实践中有很多不同的应用。
最常见的是证券价格预测和证券组合构建。
在证券价格预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资产价值、市场需求和供应等因素,预测证券价格的未来趋势。
在证券组合构建中,我们可以通过结合股票、债券、商品和不同币种等资产,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实现最优资产配置。
此外,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资产定价模型广泛应用于期权定价和波动率预测。
期权定价模型通过建立期权价格与价值主导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期权未来价格的变化。
波动率预测模型通过对波动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市场波动率的变化。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对资产收益率的历史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例如,股票指数趋势模型可以通过预测股票指数的走势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变化。
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分析及的应用
![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分析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1fef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2.png)
应用2023-11-04•资产定价理论概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效率市场假说(EMH)分析•风险价值定价模型(VaR)分析•随机过程定价模型(SPPM)分析目•资产定价理论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资产定价理论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录01资产定价理论概述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确定资产(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的合理价格。
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解释了资产价格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
定义与背景20世纪50年代现代金融学的开端,以Harry 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Theory)和William 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代表。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Lintner和Merton等人对CAPM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模型。
20世纪70年代Black-Scholes模型问世,该模型基于无套利定价原理,为衍生品定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03期权定价模型(OPM)该模型用于确定期权等衍生品的合理价格,基于无套利原则和随机过程理论。
经典资产定价模型介绍0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将资产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相关联,通过比较不同资产的贝塔系数(Beta)来评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02套利定价模型(APT)该模型基于无套利原则,通过比较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来确定其合理价格。
0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该理论认为资产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市场中的投资者都以期望收益率和资产风险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投资决策。
资本市场理论CAPM模型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特性,合理配置资产组合,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了资产定价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CAPM模型来衡量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假设条件CAPM模型假设市场无摩擦、投资者理性、资产无限可分割等条件。
资产定价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历程综述
![资产定价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历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91c1d07bd64783e09122be9.png)
资产定价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历程综述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金融学研究中最系统、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资产定价与公司财务、金融市场及机构一道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三大核心研究领域,其理论价值和实证魅力对众多的研究者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使得无数的研究人员前仆后继,不断推动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
从1900年巴舍利耶(Bachelier)开始到现在的一个多世纪中,有关资产定价的文献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据说最早规范研究资产定价的论文可以追溯到伯努利(Bernoulli)于1738年发表的论文,距今已经接近300年了。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资产价格定价理论没有受到经济学家的重点关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凯恩斯(Keynes)的“选美论”;另一种至今依然存在的理论就是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决定方式,其基本的分析范式是利用会计和法律工具来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从而获得不同证券的“内在价值”,这个时代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产定价理论关于资产定价理论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包括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发表的拉丁论文《关于风险衡量的新理论》和1900年法国数学博士路易丝·巴彻利尔(Louis Bachelier)完成的博士论文。
其中,巴彻利尔以当时看来全新的方法对法国股票市场进行了研究,奠定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
《投机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将股票价格变化视为随机过程,并且提出了价格变化服从鞅过程。
他试图运用这些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股票价格变化的规律性,因此巴彻利尔的理论不仅在数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B-S期权定价公式有直接的影响。
在巴彻利尔之后,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威廉姆斯证明了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股利决定的,提出了重要的股利折现模型。
威廉姆斯于1938年出版了《投资价值理论》,详细介绍了股利折现模型,该书对投资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资产定价理论发展
![资产定价理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7425965af1ffc4ffe47ac8c.png)
资产定价理论的前沿与发展一、引言资本市场上对资产进行定价理论大致如图1所示。
总的而言,资产定价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主流经济学推崇的演绎法,理论论证严密但往往证明现实无力,因为现实很难满足这些理论严格的假设条件。
基本理论包括CAPM模型和APT模型等,另一类是通过历史数据找出规律预测资产价格的未来走势,包括广泛运用的技术分析、技术分析的延伸——人工智能和基于成交量的股价序列模型等方法和理论。
本文主要概述演绎法下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进程。
图1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体系框架图二、经典理论及其修正模型(一)基本理论1、CAPM模型基本理论包括现代投资理论的先导,Ma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和Sharpe和Lintner的CAPM模型,该模型指出,在均衡市场中,市场投资组合是有效投资组合,理性的投资者的对每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由该项资产的相对系统性风险高低(贝塔系数)决定。
模型公式为r =R f+β×(R m-R f),CAPM模型认为只要构建了一个市场组合,R f 已知的条件下,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仅由资产的贝塔系数决定,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单因素模型。
CAPM模型具有严格的假设条件,这些条件的存在降低了其解释现实的能力,也促进的修正理论的发展。
主要的条件如下:(1)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的,理性的投资者通过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2)所有投资者处于同一单期投资,因而没有考虑跨期选择,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中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目的是消费效用最大化,因此在对资产定价时需要考虑跨期消费的影响;(3)存在可以无限制借贷的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偏好只影响无风险资产的配置;(4)市场是完全的,不存在任何的交易成本和费用,不会有任何的效率损失。
2、APT模型基本理论中Ross(1976)提出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也是C APM模型的一大发展,该模型认为通过复制出与待定价资产预期收益流量相同的价格已知的资产,就可以给资产定价,只要投资者能找到足够多的资产组合来寻求套利机会,市场总是能达到均衡,另外,APT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方法也是后来的FAMA的三因素模型和Carhart的三因素模型。
资产定价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展望
![资产定价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5750e8fbceb19e8b8f6baa9.png)
资产 定 价 理论 的历 史 演进 与展 望
梁 贺新
( 漳州师 范学 院 经济学系 , 福建 漳州 3 30 ) 6 00
摘
一
要 :资产定价理论 是现 代金 融学 的核 心研 究领域 之一 , 也是研 究 成果最 为 系统、 最为丰 富的 领域之
。
从演进过程来看 , 资产 定价理论在 2 纪 5 O世 0年代之前 尚处 于理论 的 萌芽阶段 。进 入 2 0世纪 5 0年代之
LI ANG He—xn i
( eat n o cnm c , hnzo om l nvrt,Z aghu33 0 C ia D pr t f oo is Z aghuN r a U i sy h nzo 6 00, hn ) me E ei
Abta : st r igter n fh ao p c f o enf ac sac.Ias n fh pc hc aeahvdm sss m- sr ̄ As i n oyi oeo em jr set o dr n ne erh t l ioeo ea et w i hv e i otyt epc h s t a s m i e r os t s s h e e
21 0 2年第 2期 总第 1 3 2 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RNAL O OU F HAR N U VE I Y OF C BI NI RST OMME E RC
No 2, 2 . 1 3
金融 理论 与 实务
a he e ns Ho vr ea s fi ai su t n ig fra yfo rai c iv me t. we e ,b c ue o sb ca smpi s b n a wa rm e ly,sa d r n n eastp cn e r s o ul x li t s o e t tn ad f a c e r igto y c n n tflye pan i s i h h w s t rc eemie nrai .Wihsh lr rh re po t n,b h voa n n eas t rcn er g nt p eri h 9 0s n o ae i i d tr n d i elt s p e s y t c oasf t e x lr i u a o e a irl a c e i igto yb a a p a nte1 9 ,a d i f s p h e o
资产定价理论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
![资产定价理论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0c297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4.png)
资产定价理论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资产定价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资产定价理论是一种对资产或证券的价格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它对于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不同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风险溢价,即由于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得到更高的回报。
投资者会在风险较高的资产上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从而保证自己的收益。
资产定价理论中的不同模型都是基于风险溢价这一基本原理展开的。
第二部分:不同资产定价模型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CAPM是资产定价理论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指出,资产的回报率与市场风险溢价和该资产的系统风险有关。
CAPM的公式为:E(Ri) - Rf = βi[E(Rm) - Rf]其中,E(Ri)表示资产i的预期回报率,Rf表示无风险利率,βi表示资产i的贝塔系数,E(Rm)表示市场的预期回报率。
CAPM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易用、可解释性强,但其缺点是基于假设成本效益,忽略了市场中的非理性因素,预测能力有限。
2.套利定价模型(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APT与CAPM相似,也是一种基于风险溢价理论的定价模型。
APT认为,资产的回报率与多个因素的变化有关,包括市场风险因素、风险溢价和其他因素。
APT的公式为:E(Ri) = Rf + β1 F1 +β2 F2 + … + βn Fn其中,F1至Fn表示资产i的各种因素,β1至βn为资产i各种因素的系数。
与CAPM相比,APT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预测能力更强。
3.实证资产定价模型(Empirical Asset Pricing Model)实证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资产评估方法。
资产定价的理论和实践
![资产定价的理论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77285c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3.png)
资产定价的理论和实践资产定价是投资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资产的买卖和交易中起着关键作用。
资产定价是指根据资产未来的现金流,结合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进行估值,以确定该资产的市场价格。
对于投资者而言,通过对资产定价的准确把握,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一、资产定价理论1.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指的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获得同等程度的有效信息,进而作出理性的决策和操作,资产价格已经折射了所有已知和未知的信息,所以资产价格可以反映市场预期。
有效市场假说对于资产定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投资者只能靠市场价格作出买卖决策,无法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因为资产价格已经融入市场信息。
2. 常见估值模型资产定价估值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资产收益的估值模型,另一类是基于资产风险的估值模型。
基于资产收益的估值模型主要有贴现现金流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其中,贴现现金流模型是指将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获得资产当期的现值。
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则是利用资产期望收益、市场风险溢价和资产特异风险,以及无风险收益率对资产进行价格估算。
基于资产风险的估值模型则主要有风险溢价法和经验估值法。
风险溢价法是指根据特定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资产的风险溢价来确定资产价格。
经验估值法是依据已有的市场价格进行推论,通过历史价格的走势及其他市场指标的变化,来确定资产价格。
二、资产定价实践1. 股票定价对于股票而言,定价是由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行业和市场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股票定价通常通过股票市场的交易价格,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反映出来。
而股票评级机构通常通过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和业绩预期,来进行股票的评级和目标价的制定。
同时,一些投资者还会采用股市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等方法进行股票定价。
2. 债券定价对于固定收益债券而言,它的定价较为简单,一般采用债券贴现法进行估值。
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4e0a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2.png)
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与应用资产的定价一直是金融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定价模型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1.CAPM模型CAPM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种,它认为资产预期收益率与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成正比例,与市场组合之外的因素无关。
CAPM模型由伴随贝塔系数衡量的风险和无风险利率两部分构成。
CAPM模型虽然在解释市场上的资产定价和风险很有用,但它却存在很多局限,例如没有充分考虑市场上资产供求关系的变化、没有考虑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
2.APT模型APT模型是另一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通过各种基本因素的变化来预测资产价值的变化。
基本因素是指市场和行业中的各种条件,如通货膨胀率、产量、租金等。
APT模型可以处理CAPM不适用的情况,适用范围更广。
在实践中,APT模型应用的广泛程度超过CAPM模型。
3.其他资产定价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资产定价模型,例如Fama - French模型、Carhart四因素模型等。
这些模型有助于改进市场上的资产定价方案。
二、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1.股票定价股票是一种常见的被定价的资产。
研究者可以将几个不同因素用于各种模型,测定当前的定价是不是偏高或偏低。
这有助于判断适宜的投资标的和买卖点。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定价时可以运用标准模型,或结合各种因素(如企业财务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等)进行较为准确的股票定价。
2.债券定价债券是另一种常见的被定价的资产。
在定价过程中,需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各种不同的模型和机制。
债券价格的波动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定价可能更加困难。
但是,通过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这也可以做到。
3.衍生品定价针对不同的交易产品,需采用不同的衍生品定价,并考虑了各种股票、汇率、商品等的价格变化情况。
常用的定价方法包括期权定价模型、合约定价模型。
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分析及中国的应用研究
![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分析及中国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ab77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7.png)
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分析及中国的应用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分析及中国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定价理论在中国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的分析,探讨其在中国市场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中国资产定价的研究进行一定的展望。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3 研究内容和结构第二章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的分析2.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1.1 基本原理和假设2.1.2 模型应用与限制2.2 简单投资组合模型(SIM)2.2.1 基本原理和假设2.2.2 模型应用与限制2.3 三因子模型2.3.1 基本原理和假设2.3.2 模型应用与限制2.4 市场模型(MM)2.4.1 基本原理和假设2.4.2 模型应用与限制第三章中国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3.1 数据来源和选择3.2 实证研究方法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四章中国资产定价模型的改进与拓展4.1 中国市场特点对模型的影响4.2 对资产定价模型的改进建议4.3 国内外学者对改进模型的研究第五章政策建议与展望5.1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5.2 对中国资产定价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结论:本文通过对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的分析以及中国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资产定价理论在中国市场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中国资产定价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资产定价的研究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拓展现有的模型,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以提高中国资产定价理论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资产定价理论,中国市场,实证研究,模型改进,政策建议,未来展第三章中国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3.1 数据来源和选择在进行中国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时,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和数据样本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市场指数作为基准,以跟踪市场整体表现。
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
![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43126bbceb19e8b9f6ba87.png)
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摘要: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
本文通过对资产定价理论的综述,揭示了从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到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演进脉络,并对各理论及相应模型的內涵和应用进行了描述,最后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我国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资产定价;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最系统、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从1900年Bachelier开始研究到现在的一个多世纪中,有关资产定价的研究汗牛充栋,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催生出了诸如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可以划分为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阶段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阶段两个阶段。
无论是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还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都对金融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阶段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阶段的特征是资产定价理论大都基于传统金融学的若干假设提出,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卓有影响的理论,如最优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无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消费基础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CAPM)等。
这一阶段是资产定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开创了资产定价理论专门研究的先河,为后续的行为资产定价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Markowiz于1952年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以减少投资者总量风险。
其风险分散原理是:多种证券组合的总收益等于个别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而组合的总风险可以比个别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小。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金融学这一学科正式确立。
Markowiz的模型以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和方差作为选择的对象,而不去考虑个体的效用函数。
一般来说,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和方差并不能完全包含个体作选择时所需要的信息。
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bc5c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1.png)
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资产定价的问题成为了学界和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的话题。
资产定价模型作为理论工具之一,以其简洁、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成为了资产定价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结合学术理论和市场实践,深入探讨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二、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1.资产定价模型的分类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分为三类:贴现现金流模型、相对定价模型和事件研究模型。
贴现现金流模型主要应用于评估企业或项目的价值,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并将其贴现回当前,计算出资产或企业的现值。
相对定价模型则是基于市场上已有的交易价格和资产特征,通过对资产现存市场价格的分析,得出该资产和其他类似资产的价值。
事件研究模型主要应用于研究市场反应对某一事件的敏感性,通过对事件前后资产价格变化的统计分析,推导出市场对事件的反应。
2.著名的资产定价模型著名的资产定价模型包括CAPM、APT和Black-Scholes模型。
CAPM模型是资产定价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现代组合风险定价模型之一,其核心思想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组合的风险相关。
APT模型也是一种现代的资产定价模型,其核心思想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归结为多个宏观因素的线性组合。
Black-Scholes模型则是一种期权定价模型,包括标的资产价格、期权行权价、到期日、无风险利率和波动率等因素。
三、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资产定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公司估值、风险管理等领域。
1.金融市场的应用资产定价模型在金融市场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资产的定价。
例如,股票的相对定价模型可以通过对估值指标的比较,得出股票的价值。
债券则可以通过贴现现金流模型来计算。
2.国际投资的应用资产定价模型在国际投资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外汇、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估值。
例如,相对定价模型可以应用于跨境投资中的股票和债券,用于判断投资股票或债券的相对价值,从而辅助投资决策。
资产定价模型的演变及其应用
![资产定价模型的演变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71b1e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资产定价模型的演变及其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资产定价模型也在不断演变。
资产定价模型是用来描述资产价格的一个数学模型,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对资产价格及其波动进行预测,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一、资产定价模型的初步发展资产定价模型最初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两位学者:哈里·马尔科维茨和詹姆斯·托拜纳,他们分别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线理论。
这两个模型都被证明对后来的资产定价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所有投资者都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这个过程中,两种资产的风险和回报率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这种模型通过对不同资产回报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价值投资的策略,即选择那些在风险和收益方面都相对优秀的资产。
证券市场线理论则假设市场上存在风险中性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都追求收益最大化,而这个过程中将忽略所有风险因素。
这种模型下,所有资产都可以通过组合来达到某个收益率,而资产的回报率与风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二、资产定价模型的进一步完善然而,这两个资产定价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实际市场中的一些现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一些新的模型也应运而生。
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升级版,即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不同时期之间不同投资者对资产回报率和风险的不同看法,基于这些不同看法构建一个价格体系模型,使得资产的定价更加准确。
另外一个重要的资产定价模型是套利定价理论。
该理论假设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机会,即所有的资产都已经被正确地定价。
然而,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投资者通常会利用一些方法来获取套利机会。
因此,套利定价理论也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而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理论。
三、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确定证券的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是指投资者由于承担风险而获得的额外回报,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指标。
投资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
![投资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80fe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8.png)
投资学中的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资产定价和投资决策的学科,资产定价理论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资产定价理论通过分析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关系,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本文将探讨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型以及实践应用。
一、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历程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的定价上。
马科维茨在1952年提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通过构建有效前沿,解决了投资者如何选择最佳投资组合的问题。
随后,马科维茨与托宾在1958年发表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该模型通过市场组合和风险无关收益率的概念,揭示了资产定价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
二、资产定价理论的主要模型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资产定价理论中最重要的模型之一。
根据CAPM,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市场风险溢价乘以资产的贝塔系数。
贝塔系数衡量了资产与市场的相关性,是衡量资产风险的重要指标。
CAPM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估计资产预期收益率的方法,对于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2. 三因子模型三因子模型是对CAPM模型的扩展,由法玛和法玛于1992年提出。
除了市场风险溢价外,三因子模型还考虑了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对资产收益的影响。
规模因子衡量了公司规模对收益的影响,价值因子衡量了公司估值水平对收益的影响。
三因子模型相对于CAPM模型更加全面地解释了资产收益的变动,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三、资产定价理论的实践应用资产定价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投资者可以利用资产定价模型对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估计,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其次,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此外,资产定价理论还可以用于估计公司的权益成本,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资产定价理论是投资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关系,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定价:理论演进及应用研究摘要: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
本文通过对资产定价理论的综述,揭示了从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到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演进脉络,并对各理论及相应模型的內涵和应用进行了描述,最后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我国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资产定价;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最系统、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从1900年Bachelier开始研究到现在的一个多世纪中,有关资产定价的研究汗牛充栋,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局面催生出了诸如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可以划分为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阶段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阶段两个阶段。
无论是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还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都对金融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阶段传统资产定价理论阶段的特征是资产定价理论大都基于传统金融学的若干假设提出,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卓有影响的理论,如最优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无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消费基础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CAPM)等。
这一阶段是资产定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开创了资产定价理论专门研究的先河,为后续的行为资产定价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Markowiz于1952年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以减少投资者总量风险。
其风险分散原理是:多种证券组合的总收益等于个别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而组合的总风险可以比个别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小。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金融学这一学科正式确立。
Markowiz的模型以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和方差作为选择的对象,而不去考虑个体的效用函数。
一般来说,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和方差并不能完全包含个体作选择时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在假设效用函数为二次的或者资产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个体的期望效用函数能够仅仅表示为资产回报率均值和方差的函数,从而,投资者可以只把资产回报率的均值和方差作为选择的目标。
“均值——方差模型”自提出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后期,研究者在Markowitz模型框架中引入不对称信息、流动性****、交易成本等因素来研究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Jaganmatham和Ma(2002)研究投资组合权重受****时的最优投资组合问题。
尽管均值——方差不能用来完全刻画个体的偏好,但由于其灵活性以及经验上的可检验性,应用较为广泛。
(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italasset pricing model,CAPM)在Markowitz工作的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5)独立地得出了资产均衡定价理论(CAPM理论)。
该理论是金融学的支柱之一,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实证金融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APM的贡献在于,运用均值与方差的概念并利用求极值的简单思想,推演出一个对应于各种特定风险下的投资资产组合可行机会集合曲线(porffolioopportunity set,即资本市场供给),和一个由投资者根据相应的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构成的风险资产组合(即资本市场需求),把证券的超额回报率与市场证券组合的回报率联系起来,并用β系数描述单个证券与整个市场的关系,以及β系数与证券的收益率和风险的关系。
但由于该理论建立在信息的完全性、市场参与者的完全理性、市场的无摩擦性、风险可计量性、投资者为价格接受者等严格的假设前提下,使之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许多悖论,而且在实践上面,临挑战。
杨策平,刘磊(2005)通过改变和放松CAPM的相关假设,利用Markowitz的组合投资模型将CAPM模型进行推广,证明当投资者具有二次效用或是收益率服从联合正态分布的时候,推广模型的结论与CAPM一致。
黎祥君(2006)在CAPM 的基础上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证券收益率的预测作为未来证券收益率的估计,不仅能得出与CAPM类似的结果,而且避免了CAPM对收益率必须服从正态分布的****,使其应用更为广泛,同时可以有效地反映证券市场的时变特性。
(三)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除CAPM理论外,另一种重要的定价理论是由Ross(1976)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套利定价理论是建立在多因素进行个体套利行为之上的一种均衡模型。
通过消除套利机会,套利者使市场更具有效率。
CAPM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非常理想化的模型,这些假设包括Markowitz建立一期最优投资组合模型时所作的假设。
APT所作的假设则少得多(APT的核心是假设不存在套利机会)。
APT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建立了证券收益与宏观经济中其他因素的联系,将资本资产定价从单因素模式发展成为多因素模式,为证券走势分析提供便利。
因此,从模型的真实、准确度来讲,套利定价模型所得出的预期收益的数据的实用性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大大增加了,其不仅能告诉投资者风险的大小,还能告诉他风险来自何处,影响程度多大。
可以说,APT是复杂化多元化了的CAPM,在内涵和实用性上更具广泛意义,既是对CAPM的肯定,更是一种补充和修正。
李佼瑞(2002)运用APT模型对深圳成分股中的34种股票数据进行检验,发现股票市场的非系统风险对股票的价格、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及投资决策都有较大的影响;阳玉香等(2004)基于套利定价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公司规模、市值与账面价值比以及市盈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所有靠查找公司的这些信息及确定股票对不同因素的敏感程度来判断股票价值是被高估还是低估,从而选择投资、调整投资组合的努力都不会有成果的,股价的未来走向是任何人都不能事先预知的,所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且不可预测的。
(四)消费基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onsumption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CAPM)继CAPM之后,Rubinstein(1976),Breeden和Litzenberger(1978),Breeden(1979)提出消费基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把投资视为对消费的一种保障,本质是交换经济下一般均衡理论在资本市场的延伸。
CCAPM通过使用资产收益率与总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来描述风险,不仅引入了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而且能够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同时考虑消费和投资的决策,把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变量通过消费和投资的关系联系起来,从而简化基本定价方程,使得证券的期望超额回报率和证券的超额回报率与消费之间的协方差相联系,由此获得对资产组合决策的真正意义上的一般均衡分析。
但是CCAPM无法解释股票溢价之谜(Mehra和Prescott,1985)和无风险利率之谜(weil,1989)等金融市场“异象”,在CCAPM里,我们并不能保证存在某个证券组合其回报率与总消费完全正相关。
这说明CCAPM模型同样存在理论上的缺陷。
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阶段(一)产生背景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说是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前提。
传统金融学家法玛坚持,市场是效率市场,资产的市场价格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现了它的真实价值,而另外一些金融学家则认为,市场并非效率市场,资产的市场价格并非总是资产的公平合理的价格,市场可能对资产估价得过高或者过低;如果人们是完全理性的,那么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应该就是其真实价值的体现,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市场上存在很多异常现象,如风险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股票市场波动之谜(stock manet volatil—ity puzzle)、无风险利率之谜(risk—free rate puzzle)、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Friedman-Savage puzzle)、日历效应(Calendar effect)、均值回复(Mean rever-sion)、期权微笑(Options smile)等,很难以传统的金融学来解释。
行为金融理论是在克服传统金融理论的缺陷中而逐渐兴起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学在对金融市场中各种异常现象的不断探索中蓬勃发展,通过借鉴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分析范式作了修正,形成各有所异的理论解释,成为20世纪最后十几年来最迷人的研究领域之一。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之核心。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基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套利有限性(Limits of Arbi-trage)提出,更加符合实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情况,被视为是更具体化与现实化的资产定价理论。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从解释实际市场现象和接受实证检验的需要出发,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作了开创性的拓展,从而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具有解释力,因此其后续研究十分活跃,形成了繁荣的行为资产定价家族。
这个家族中声名最显赫的成员就是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phcing model,BAPM)(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ral asset-pricing model,BAPM)为了更好地对资产进行定价,Shefin和Statman(1994)构筑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
BAPM将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的信息交易者(informa—tion traders),一类是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s)。
信息交易者即CAPM下的投资者,他们严格按标准CAPM行事,不会受认知偏差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统计均方差,而且通过套利使资产价格趋于理性价值;噪音交易者则是那些处于CAPM框架之外的投资者,他们不按CAPM行事,时常犯认知偏差错误,不同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异方差。
将信息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以及两者在市场上的交互作用同时纳入资产定价框架是BAPM的一大创举,两类投资者在市场上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资本市场的价格。
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导致噪音估计的发生和形成噪声交易者风险(Noise Trader Risk,NTR)。
“理性”的信息交易者无法“量化”这一新的风险因素,只能在真实风险之上再加上额外的风险,它用行为来表示。
这样,在BAPM中证券的预期收益决定于行为β系数,即正切均方差效应资产组合的β。
换句话说,在BAPM中行为β与均值方差有效组合的切线有关,正切均方差效应资产组合并非市场组合。
(三)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扩展Bakshi和Chen(1996)研究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理论,通过求解基于消费偏好的消费——投资组合模型,得到了相应的资产定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