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1学期加权平均分排名
考试成绩质量分析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aa)班中段考试质量分析班主任:000 2010年nn月dd日一、考试成绩分析1、班级各学科平均分分析:2、各学科各批次进线人数:3、优秀学生分析:4、后进生分析:进步-3-43-24-11-4-21-1-6-6-35、进步学生分析:(进步20名以上的)6、退步学生分析:(退步25名以上的)上述表格基本上反映了各学科的成绩情况,请各位老师认真对比分析,查找前段工作中的不足,为期末考试的巨大进步做好充分准备。
二、成绩反映出来的问题1、本班总体成绩在平行班中位于中等,各科成绩参差不齐,希望老师们能关注到自己科的成绩与差距;2、部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希望老师能注意到他们;3、大部分学科都能完成目标,其中物理、总分没有完成目标;4、本班最好成绩为740分,年级排名206名,最差成绩为416,年级排名3227名,两极悬殊很大;5、本次考试大部分同学名次与入班名次有较大变动。
三、前段班级工作总结1、前段时间,在小组建设和班级工作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但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要求有所放松,在后段时间的班务工作中,我要特别注意这部分学生,严格监督,严格要求。
2、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劳而无获,时到现在,部分学生任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今后我也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法指导常规化。
期望老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学法指导,使学生进快拥有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很多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这严重制约了整体成绩的提高。
希望该科老师能够关注他们,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鼓励和指导他们,促进后进生努力学习,尽量转化差生。
4、学生作业过多,学习中顾此失彼,整天埋头在作业中。
希望老师们能合理布置作业,不做无效大量练习,要精讲精练。
不提倡自习时间讲课,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同时欢迎各科老师自习时间到班辅导,解决学生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024年冀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课时目标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2.在理解算术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习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学习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应用.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在体操比赛中,计算某一运动员的分值时,往往在所有裁判给出的分数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余下分数的平均分,6个裁判员对某一运动员的打分数据(动作完成分)为:9.4,8.9,8.8,8.9,7.6,8.7.问题1:计算出上述问题中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解:去掉一个最高分9.4分,去掉一个最低分7.6分,得到一组新的数据:8.9,8.8,8.9,8.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8.9+8.8+8.9+8.7)÷4=8.825.问题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有什么意义?平均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且导入了本节的知识内容.探究一1.重庆7月中旬一周的最高气温如下表:你能快速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展示,师生共同归纳..解:(38+36+38+36+38+36+36)÷7=25872.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某农科院决定寻找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现将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分成面积相等的9块,每块100 m2,在土壤肥力、施肥、管理等都相同的条件下试种A,B两个品种的小麦,小麦产量如下表:(1)观察统计图,哪个产品小麦的产量更高些?(2)以100 m 2为单位,如何比较A,B 两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 (3)如果只考虑产量这个因素,哪个品种更适合本地种植?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展示,师生共同给出解题过程.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B 品种小麦的产量可能比A 品种小麦的产量高.(2)由于同一品种的小麦在不同试验田上的产量有差异,要比较两个品种中哪个产量高,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它们的平均产量,品种A 和品种B 在试验田上的平均产量分别为:A 品种小麦的平均产量:15×(95+93+82+90+100)=92(kg),B 品种小麦的平均产量:14×(94+100+105+85)=96(kg).(3)就试验的结果看,B 品种小麦比A 品种小麦的平均产量高,B 品种更适合本地种植.总结概念: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x 1,x 2,…,x n 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读作“x 拔”,即x —=1n (x 1+⋯+x n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它反映了数据的“一般水平”.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从图形的直观上判断哪种小麦的产量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在比较品种产量的时候,因数据存在差异并且种植面积不同,所以比较单位面积的平均产量是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而引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平均数能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教师在此环节可给出算术平均数的概念.探究二从一批鸭蛋中任意取出20个,分别称得质量如下:8085707585858080758585807585807585708075(1)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2)小明和小亮分别是这样计算这批鸭蛋的平均数的.×(70+75+80+85)=77.5(g).小明的计算结果:14×(70×2+75×5+80×6+85×7)=79.5(g).小亮的计算结果:120你认为他们谁的计算方法正确?请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解:要求的是20个数据的平均数,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用20个数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小亮的计算方法正确,这是求平均数的简便方法.总结:实际上,小亮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由于70,75,80,85出现的频数不同,它们对平均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频数对平均数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例题,会整理数据,列出频数分布表,然后用简单方法计算平均数,纠正类似小明的错误算法,并且教师应强调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与数据个数的比值.巩固训练1.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除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那么甲的得分是(D)A.84B.86C.88D.902.若m个数的平均数为x,n个数的平均数为y,则这(m+n)个数的平均数是(B)A.x+y 2B.mx+ny m+nC.x+y m+nD.mx+ny x+y3.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年龄/岁 13 14 15 16 频数1452求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解:x =13×1+14×4+15×5+16×21+4+5+2≈14.7(岁),所以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4.7岁.课堂小结1.如何求算术平均数?2.平均数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课堂8分钟.1.教材第4页练习2,第5页习题A 组第1题,习题B 组第1,2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 算术平均数观察与思考解题过程:A 品种小麦的平均产量:15×(95+93+82+90+100)=92(kg), B 品种小麦的平均产量:14×(94+100+105+85)=96(kg).定义: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x 1,x 2,…,x n 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 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读作“x 拔”,即x —=1n (x 1+⋯+x n ).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它反映了数据的“一般水平”.教学反思第2课时加权平均数课时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权”的意义,能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会用组中值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在理解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习重点1.会求加权平均数,会用组中值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算术平均数,并知道如何去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一般地,我们把n个数x1,x2,…,x n的和与n的比,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x1+…x n).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读作“x拔”,即x=1n但是有些时候算术平均数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说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设计意图:开门点题,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探究新知假期里,小红和小惠结伴去买菜,三次购买的西红柿价格和数量如下表:从平均价格看,谁买的西红柿要便宜些?思考小亮和小明的下列说法,你认为他俩谁说得对,为什么?小亮的说法:每次购买的单价相同,购买的总量也相同,平均价格应该也一样,都是(4+3+2)÷3=3(元/千克);小明的说法:购买的总量虽然相同,但小红花了16元,小惠花了18元,所以平均价格不一样,小红买的西红柿要便宜些.学生分组讨论: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展示,师生共同归纳.分析:因为是分三次购买,所以比较谁买的西红柿价格更便宜些,一般是比较平均价格.学生容易犯小亮那样的错误,即不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机械地套用平均数的公式.解:小红购买不同单价的西红柿的数量不同,所以平均价格不是三个单价的平均数.实际上,平均价格是总花费金额与购买总量的比,因此,x小红=4×1+3×2+2×31+2+3=166≈2.67(元/千克),x小惠=4×2+3×2+2×22+2+2=186=3(元/千克).从平均价格看,小红买的西红柿要便宜些.故小明说的对.总结概念已知n个数x1,x2,…,x n,若w1,w2,…,w n为一组正数,则把x1w1+x2w2+⋯+x n w nw1+w2+⋯+w n叫做n个数x1,x2,…,x n的加权平均数,w1,w2,…,w n分别叫做这n个数的权重,简称为权.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对比、分析、交流等探索活动,初步了解“权”的意义,解释计算加权平均数的理论依据,并认识在不同的权重下,求得的平均数一般是不同的.典例精讲例某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规定体育科目学期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平时表现(早操、课外体育活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3℃2℃5计入学期总成绩.甲、乙两名同学的各项成绩如下:分别计算甲、乙的学期总成绩.解:三项成绩按3℃2℃5的比例确定,就是分别用3,2,5作为三项成绩的权,用加权平均数作为学期总成绩.=89(分).甲的学期总成绩为95×3+90×2+85×53+2+5=87(分).乙的学期总成绩为80×3+95×2+88×53+2+5问题拓展:改变三项成绩权的比,得到的学期总成绩会变化吗?(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根据分配的权重不同,算得的学期总成绩可能不同.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得学生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并会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在解决上面的例题中,思考:问题1: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解: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在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问题2:按照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平均数,对排名次序有影响吗?解:有.问题3:你认为哪种平均数进行排名更合理些?解:加权平均数.本块内容可安排学生讨论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认识,从而理解算术平均数是各权重相同时的加权平均数.让学生体会“权”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认识在不同的权重下,求得的平均数一般是不同的.典例精讲例1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要进行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外语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四项测试,各项测试均采用10分制,两名选手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按四项测试成绩的算术平均数排名次,名次是怎样的?(2)如果规定按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外语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四项测试的成绩各占60%,20%,10%,10%计算总成绩,名次有什么变化?解:(1)甲、乙各项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分别为:x 甲=9.0+8.5+7.5+8.84=8.45(分),x 乙=8.0+9.2+8.4+9.04=8.65(分).比较算术平均数,乙排名第一,甲排名第二. (2)甲、乙的加权平均成绩分别为:x甲=9.0×0.6+8.5×0.2+7.5×0.1+8.8×0.1=8.73(分),x=8.0×0.6+9.2×0.2+8.4×0.1+9.0×0.1=8.38(分).乙比较加权平均数,则甲排名第一,乙排名第二.例2从某学校九年级男生中,任意选出100人,分别测量他们的体重.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结果如下表:计算这100名男生的平均体重.分析:对于分组数据,可以用组中值(分组两个端点数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把各组的频数看做对应组中值的权,按加权平均计算平均数的近似值.解:五组数据的组中值分别为47,53,59,65,71.加权平均数为1×(47×9+53×21+59×34+65×23+71×13)=59.6.100所以这100名男生的平均体重约为59.6 kg.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例1实际问题,再次体会当各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通过例2,让学生能够解决原数据缺失的一组数据的解决办法——对每组数据选择一个代表值,即“组中值”来近似地估计数据的总体情况.巩固训练1.射击比赛中,某队员10次射击成绩如图所示,则该队员的平均成绩是8.5环.2.某灯泡厂为了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使用寿命x /h 600≤x <1 000 1 000≤x <1 400 1 400≤x <1 800 1 800≤x <2 200 2 200≤x <2 600 灯泡数量/只51012176解:据上表得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 x =800×5+1200×10+1600×12+2000×17+2400×650=1672(h),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2.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 672 h.课堂8分钟.1.教材第8页练习第2题,第8页习题A 组第1,3题,第9页习题B 组第1题,第11页习题A 组第2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定义:已知n 个数x 1,x 2,…,x n ,若w 1,w 2,…,w n 为一组正数,则把x 1w 1+x 2w 2+⋯+x n w nw 1+w 2+⋯+w n叫做n 个数x 1,x 2,…,x n 的加权平均数,w 1,w 2,…,w n 分别叫做这n 个数的权重,简称为权. 例1:例2:教学反思。
船海一二三四学期
各学期平均加权成绩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学号 U201115491 U201112266 U201112259 U201112209 U201115520 U201112216 U201112242 U201112272 U201112247 U201112215 U201112328 U201112223 U201112217 U201112331 U201112264 U201112236 U201112262 U201112238 U201112312 U201112308 U201112263 U201112222 U201112335 U201112320 姓名 2010年秋季 2011年春季 2011年秋季 2012年春季 郭英豪 赵会博 饶成平 姚仕辉 陈繁 刘力宇 王桐 郭泽宇 龚禹开 董问 高英 聂睿 卢迪 陈嘉豪 丁自友 秦东峰 杨留名 李志豪 金超超 钟东宏 王支林 温鑫 聂小云 李兆辉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2.34 89.02 87.24 89.18 92.09 86.52 84.98 85.84 86.43 85.72 86.00 82.90 85.72 85.70 87.12 86.96 86.08 87.65 84.32 82.52 84.14 86.66 83.76 85.30 88.33 89.34 89.33 89.21 87.38 84.26 83.70 85.84 86.44 85.74 84.05 83.75 85.87 84.74 84.26 82.54 86.46 79.19 85.54 82.43 83.28 83.07 79.48 82.98
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标准(打分细则)
软件学院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标准在从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党员的素质对于维护我党的形象,树立我党威信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积极分子的行为进行监督,软件学院学生党支部制定了以下考核标准。
发展党员的标准:一.入党积极分子应为软件学院正式注册学生。
学生有以下情况者,取消本次发展资格:1.推优前受到过学校的处分、处罚,且未撤销。
2.推优前一个学期不及格门次大于2门次(含)。
3.在本次推优过程中有任何舞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如制作、伪造相关的成绩单、证明、证书等。
二.每个被推优入党的同学在上报学院党支部后,应按照如下标准计算得分,启始分为零分。
三.学习方面。
1.加权平均分2.(1)(2)3.四.1.担任职务。
(1)班内职务。
仅包括: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担任任期应满1年。
得分为5分。
(2)院校职务:仅包括:校团委各部部长、副部长;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部长,副部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部长,副部长。
担任任期应满1年。
得分为10分。
(3)班内职务和院校职务加分不累加。
2.工作加分。
(1)为表彰工作积极的学生干部,制定此加分办法。
(2)在工作期间,根据群众考评,可有0-10分加分。
(3)执行办法:在第五部分的群众考评,由支部成员为推优分子中的干部同学打分。
全部得分平均后,四舍五入到个位,即为该同学的工作加分。
五.思想方面。
1.群众考评。
(1)应组织支部的推优入党会,来进行推优同学的群众考评。
(2)推优入党会由团支部书记组织,到会人数应大于支部人数的90%。
(3)每位推优同学应在会上介绍自己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等相关情况。
(4)群众考评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5)群众考评应当场唱票,公布记票结果。
(6)所有投票应在唱票后封存,交由学院备查。
(7)违反以上规定的推优入党会,视为无效,应由团支部书记择期再次召开推优入党会。
若超过学院推优截止日期,责任由本支部承担。
加权平均数课件
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 月平均工资2000元
这个公司员工收 入到底怎样?
招工启事 因我公司扩大规模,现
需招若干名员工。我公司员 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 2000元。有意者于2015年4 月28日到我处面试。
光辉公司人事部 2015年3月18日
经理
应聘者
6000 4000
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n个数据中x1,x2,…,xn的重要程度用连比
f1 :f2:…:fn 表示,其中f1,f2,…,fn也叫做数据 x1,x2,…,xn的权数,那么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为
x— x1 f1 x2 f 2 ... xn fn f1 f 2 ... fn
【例 题】
例1 小文家小麦喜获丰收,把同样的口袋都装满了,小文 帮助爸爸抽称了几袋并记录之后,他就告知爸爸大概能卖 多少钱了。记录如下(kg):105、103、101、100、114、 108、110、106、98、96。(粮价2.4元/kg) (1)抽称的10袋平均每袋的重量是多少?这10袋能卖多少钱?
B组(12人)/cm
160,160,170,158, 170,168,158,170, 158,160,160,168
小丽用下面的办法计算B组的平均身高:
B组(12人)/cm
身高/cm 158 160 168 170
划记
频数 3
4
2
3
160,160,170,158, 170,168,158,170, 158,160,160,168
4.在北京市“危旧房改造”中,小强家搬进了回龙观小区,这个 小区冬季用家庭燃气取暖,为了估算冬季取暖第一个月使用天然 气的开支情况,从11月15日起,小强连续5天每天晚上记录了天 然气表显示的读数如下表:
加权成绩计算公式说明
加权成绩计算公式说明2010级硕士:加权成绩=科研创新能力*70% + 综合素质*25% + 突出贡献*5%2011级硕士:加权成绩=学习成绩*70% + 科研创新能力*10% + 综合素质*15% + 突出贡献*5%一、学习成绩(满分100分)一般按照全部课程GPA计算,全部课程GPA×25为学习成绩。
二、科研创新能力(满分100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本次奖学金评选中,主要从以下指标反映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参加学术报告,满分20分参加次数以研究生院网站学术活动管理平台统计为准。
未参加学术报告本项不得分,参加5次以下(含)得3分,5次以上每参加一次累加1分。
2、参加校内外科技类竞赛(可累加)(1)参加国家级竞赛,参加者加10分,一等奖加40分,二等奖加30分,三等奖加20分。
(2)参加省部级竞赛,参加者加8分,一等奖加30分,二等奖加25分,三等奖加20分。
(3)参加校级竞赛,参加者加5分,一等奖加20分,二等奖加15分,三等奖加10分。
注:参加单次竞赛的得分只记最高分,不重复计算。
3、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可累加)(1)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者加20分,论文收录加50分,大会报告加100分。
(2)参加校外国内学术会议,参加者加10分,论文收录加20分,大会报告加40分。
(3)参加校级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参加者加1分,论文收录加3分,报告加5分。
注:参加单次学术交流的得分只记最高分,不重复计算。
4、科技成果(可累加)(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视为第一作者)5、导师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定(满分50分)导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科研表现、开题报告结果等科研活动表现评分。
原则上未通过学院要求的开题报告环节的学生评分应小于30分,且每位导师指导的所有通过学院要求的开题报告环节的学生的平均评分原则上不超过45分(含45分)。
三、综合素质(满分100分)综合素质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学习之星事迹简介
大学生学习之星事迹简介武x,男,1989年1月生,汉族,建党对象。
滨江学院xx级软件一班学生。
该生是滨江学院计算机系09级软件工程专业1班团支部书记,现任院大学生实践中心的名誉部长。
xx-xx学年,该同学文化课学分加权平均分达94.15分,xx-xx学年第一学期文化课学分加权平均分达94.88分,在计算机系09级学生中排名第一。
该生在平时注重根底知识学习,同时自觉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拓展自身的素质。
在思想道德,业务学习与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该生在学习上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工作上认真负责,标准严谨,在同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武奎俊同学作为学生干部,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是一个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开展的好学生。
曾获xx-xx学年国家奖学金、xx-xx学年校大学生心理剧话剧比赛二等奖;曾被评为xx-xx学年“优秀共青团员〞、xx-xx学年“三好学生标兵〞。
张x,女,1990年7月,汉族,预备党员。
xx级气科3班学生。
该生勤奋扎实,顽强拼搏,非常注重课上听讲与课后学习。
坚持早起晚归,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凭着自学率先通过全国计算机二、三级。
学习中注重深入思考和探究,虚心向学长学姐求教,细心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还注意总结分析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和异同点,并在多门课上客串老师,为多班合堂讲课,受到同学们欢送。
大学三年成绩每年都是年级第一,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二十余项。
曾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校《自强不息优秀学子风采录》中院08级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唯一入选者;“回眸、聆听、叩问〞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大赛全校特等奖;校社会实践特等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气象科技协会优秀社团干部、校三好学生标兵、军训优秀学员、优秀共青团员、院文明修身先进个人;所组织团日活动被评为校“优秀团日活动〞、支部被评为校“五四红旗团支部〞;“预防网络成瘾,争创优良学风〞征文校二等奖〔08气科唯一获奖作品〕等。
五四评优注意事项
2010-2011年“五四”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1、五四红旗团总支的评选:在全院团总支中进行;根据09-10-2与10-11-1学期各片区团总支的考评总成绩进行排名,排名前两名的为五四红旗团总支。
2、五四红旗先进集体:在社团(2个)、学研会(2个)、学生企业(8选1)、校队(3选1)中进行;由各学生组织的分管单位具体负责;申报集体应附其全体成员名单。
该集体挂科人数超过总人数的20%,则取消参选资格。
3、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评选:在全院团支部中进行;各片区团总支推选10% 的“五四红旗团支部”候选名单;并附该团支部成员名单;该支部在09-10-2学期和10-11-1学期中,如有受个人处分(包括违章电器处分)则取消该支部或集体的参选资格;若该支部挂科人数超过总人数的20%,则取消参选资格。
4、五四红旗先进个人:院学生会干部及各片区学生会干部,院学研会及各片区学研会干部,学生企业干部、社团管理层;评选“五四红旗先进个人”的加权平均分(09-10-2、10-11-1学期)不低于60分,素质拓展分数不低于15分;按各级组织总人数的2%;五四红旗先进个人在学生会这边的评选政治面貌没有限定。
5、优秀共青团干部:在全院共青团干部中(即院、片区团委干部,班级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进行;评选“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加权平均分(09-10-2、10-11-1学期)不低于60分,素质拓展分数不低于15分;优秀团干部由各支部推荐1人。
6、优秀共青团员: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党员、预备党员不可以参评)进行;“优秀共青团员”的加权平均分(09-10-2、10-11-1学期)不低于64分,素质拓展分数不低于15分;优秀团员推荐人数不超过团支部团员总数的5%(一个支部2名)。
7、优秀共青团干部的评选范围包括:团总支干部,团委,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政治面貌可以是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
优秀共青团员的政治面貌包括:团员,入党积极分子。
加权平均_简便算法公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加权平均简便算法公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中,需要对不同指标或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和计算平均值。
在这些情况下,加权平均方法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工具。
它允许我们按照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或权重因素进行计算,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加权平均的概念、原理以及一个简便算法公式,该公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涵盖了不同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提供关于加权平均和本文结构的概述。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加权平均的概念和原理,包括其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加权因子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将解释说明一个简便算法公式,并与传统加权平均方法进行比较。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应用举例和实际案例分析来展示加权平均方法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其优势和适用性。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做出评价,同时展望加权平均简便算法公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加权平均及其相关内容。
通过理论解释和实例分析,我们将展示加权平均方法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实际运用,并说明简便算法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便利性和效率。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关加权平均方法的全面认识,并为其在实际问题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提供指导。
2. 加权平均的概念和原理2.1 加权平均的定义加权平均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计算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的加权平均值。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数据都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权重,在计算平均值时,通过乘以相应的权重来调整每个数据对最终结果的贡献程度。
加权平均可以有效地考虑不同数据点的重要性,确保影响较大或者有更高信任度的数据具备更大的影响力。
2.2 加权平均的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加权平均= (值1 * 权重1 + 值2 * 权重2 + ... + 值n * 权重n) / (权重1 + 权重2 + ... + 权重n)其中,值1至值n代表要进行加权求平均的各个数值,而权重1至权重n代表与每个数值相关联的相应权重。
高职院校学生奖学金评定的缺陷及解决方案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to Students' Scholarship Assess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第 9 卷第 4 期 2009 年 12 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We nz hou Voc at i ona l & Tec hni c al Col le ge
Vol.9 No.4 Dec.2009
高职院校学生奖学金评定的缺陷及解决方案
袁相科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杭州 311231)
姓名8178798280668478797193878693868777859188819083877783867580768192908577778586836894899273928974826988平均分860872860840824804812812804782名次11162008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加权标准分和排名姓名346235272383309208457235272024631407369631369407032332556444337723423594166423551080294123004112092043035035043053024124111492610393271039926364664177889平均分486480439396370302290273265262名次教学进程表课程名称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理论体育电路与磁路考试考查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学分10总课时数18412060118105第二学期于标准分是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反映出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文件
—
150
100
局级科学技术奖
10
5
3
三等奖
50 — 30
30 2
3
附表 5 “科研类”建设进展项目业绩点对照表 项目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学科 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 市教委重点学科、085 工程项目、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创新学科团队
业绩点 50 40 35
30
附表 4、5 说明: (1)各类成果获奖,上海理工大学排名第二的按 60%计;排名第三按 40%计;排名第四按 20%计;
5
国外学术期刊论文
4
专著(每 10 万字)
5
发明专利
10
附表 3 说明: (1) 统计只针对在环境、土木、建筑及其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署名上海理工大学、第一作者为学
院教师进行。第一作者为退休教师,第二作者递进。第一作者为学生,第二作者为导师,视导 师为第一作者,但在计算科研成果津贴时扣除给予学生的奖励部分。 (2)论著类成果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二作者单位的按 30%计。 (3)B 类期刊论文业绩点取 3,仅在副高及以下教师在工作协议津贴与绩效津贴之间换算时有效。 (4) 论文级别晋升的绩点,计入绩效论文绩点,不计入协议论文绩点。
进入学校时划分到学院教师的研究经费数。研究经费数总额以合同负责人计入,并以纳入 校科技处管理并属于扣管经费类的实到校经费为准。 h 为科研项目系数:国家级纵向项目 系数取 2,省市级纵向项目系数取 1.5,横向项目系数取 1,以个人名义参与其他单位纵向 项目系数(有合同单位证明及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文件,且经费到达学校)取 1.2。 B11 为 教师用于工作协议中的科研经费数。上海市教委及以上精品课程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学 科、085 内涵建设项目经费以 10%计入协议科研经费,项目系数取 1.5,不计入绩效科研经
[整理]学年学院先进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文件评优文件.
关于开展2010-2011学年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奖学金、科技研究成果奖、特别鼓励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各班:为了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经研究,决定开展2010—2011学年评优表彰活动,请班学习委员认真做好各奖项的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和对象我院2008、2009、2010级在校学生和班级。
二、评选条件(一)三好学生评选条件是:1. 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 品行端正,明礼诚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群众认可;3.学习目的正确,学风端正,热爱专业,刻苦钻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本学年各科成绩平均绩点3或按学分加权平均成绩83分以上,单科成绩平均绩点均在2以上或单科成绩均在73分以上;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成绩优良;5.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在创建“文明宿舍”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是:1. 担任校、二级学院学生会或班委会的干部,学生党支部委员,校团委、二级学院分团委或班团支部委员,各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且任职一学年以上;2. 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带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品行端正,明礼诚信,严格履行学生干部职责,敢抓敢管,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3. 热心为广大同学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并有创新精神,在各项工作和集体活动中能起骨干带头作用,为广大同学所拥护和信任,经民主测评,考核结果优秀;4. 学习目的正确,学风端正,热爱专业,刻苦钻研,能较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本学年各科成绩平均绩点2.7或按学分加权平均成绩80分以上,单科成绩平均绩点均在1.7以上或单科成绩均在70分以上。
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
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是一种常见的成绩计算方法,通常用于计算学生的总评成绩。
在实际应用中,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考试及课程评价中,从小学到高中、大学乃至职业培训等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中,每个分数都会根据其对整体成绩的重要程度而被赋予一个权重。
重要程度越高的分数,在计算总分时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这种计算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不同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常常涉及到对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下面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的具体应用。
假设有一个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分别取得了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课堂作业成绩。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而课堂作业成绩占30%。
如果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为85分,期末考试成绩为90分,课堂作业成绩为95分,那么他的总评成绩该如何计算呢?根据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我们可以先计算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期中考试成绩的加权分数为85*0.3=25.5,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分数为90*0.4=36,课堂作业成绩的加权分数为95*0.3=28.5。
将这三个加权分数相加,就可以得到学生的总评成绩:25.5+36+28.5=90。
除了学生的总评成绩,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其他领域,如企业绩效评估、科研项目评审等。
在这些领域中,对于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常常是不同的,通过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不同因素对整体表现的影响。
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是一种灵活而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充分考虑不同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因素设置不同的权重,从而得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加权平均分计算方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2010-2011学年度2010级“创优”呈批表
10材料化学3 201030750324 杨晶晶 10电信科技2 201031120221 谭思华 10光信2 201030800206 方一谕
10材料化学2 201030750217
10应用化学3 201030790308 甘翠芬 10应化生物1 201030790407 何金锋 10应用化学1 201030790107 何玉娇 10光信2 10应数1 201030800215 区德兆 201030770127 王璜菁
201030800117 罗建华
10材料化学3 201030750329 张海明 10材料化学1 201030750130 周乾业 10电信科技2 201031120208 邓晨光 10统计学1 10光信3 201030980122 王玉萍 201030800301 陈宝炎
10电信科技1 201031120106 何光辉 10应化生物1 201030790412 李家杰 10应化生物1 201030790402 陈洁怡 10应用化学3 201030790311 黄哲丽 10应化生物1 201030790418 潘金旺 10统计学2 201030980223 文航
201030800212 林桐浩 201030980104 陈伟轩 徐颖
10应化生物1 201030790424
10电信科技1 201031120124 吴文飞 10材料化学2 201030750220 邱嘉雯 10电信科技1 201031120105 韩炜
10应用化学1 201030790130 郑成章 10光信3 10应数2 201030800309 何永乐 201030770228 王柳方 黄昊
专业班级 10光信3
学 号
姓 名
性别 政治面貌 德育成绩 智育成绩 体育成绩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群众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群众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共青团员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 群众 25.15 27.90 27.80 27.93 25.00 24.00 30.00 25.60 26.60 26.10 27.90 25.40 22.30 27.40 26.50 30.00 27.10 25.70 27.25 26.00 21.15 26.85 28.65 26.84 26.00 24.90 29.30 24.20 23.00 27.00 46.03 44.83 45.21 45.70 47.67 48.85 43.98 46.87 46.63 42.75 43.72 47.59 48.19 44.29 43.96 41.50 45.00 46.89 43.73 44.41 47.67 44.22 42.57 43.18 45.51 46.40 38.35 47.90 46.67 44.84 8.45 6.70 6.40 5.75 6.50 6.20 5.00 6.50 5.70 9.75 6.90 5.50 8.00 6.75 7.75 6.70 6.00 5.50 7.00 7.50 9.00 6.70 6.50 7.70 6.20 6.40 10.00 5.50 7.90 5.70
华中科技大学报表
各学期平均加权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 平均成绩学分统计表
名次 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学号 U201014956 U201015108 U201015179 U201015042 U201015189 U201015132 U201015292 U201015178 U201015159 U201010161 U201015165 U201015068 U201015158 U201015142 U201017302 U201015062 U201015135 U201015177 U201016086 U201015128 U201016648 U201015122 U201015118 U201015090 冯留洋 官天培 尤慧丰 黄朝奎 曾鄂 程钰诗 王清华 孙嘉伟 王晓伟 苏尚武 钟旭晗 徐孟豪 程业传 李明蔚 姜远拳 韩福祥 向航 齐泊良 汤森霖 石义雨 谭聪华 廖真 王童超 陈强 姓名 2008年秋季 2009年春季 2009年秋季 2010年春季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加权成绩计算公式说明
加权成绩计算公式说明2010级硕士:加权成绩=科研创新能力*70% + 综合素质*25% + 突出贡献*5%2011级硕士:加权成绩=学习成绩*70% + 科研创新能力*10% + 综合素质*15% + 突出贡献*5%一、学习成绩(满分100分)一般按照全部课程GPA计算,全部课程GPA×25为学习成绩。
二、科研创新能力(满分100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本次奖学金评选中,主要从以下指标反映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参加学术报告,满分20分参加次数以研究生院网站学术活动管理平台统计为准。
未参加学术报告本项不得分,参加5次以下(含)得3分,5次以上每参加一次累加1分。
2、参加校内外科技类竞赛(可累加)(1)参加国家级竞赛,参加者加10分,一等奖加40分,二等奖加30分,三等奖加20分。
(2)参加省部级竞赛,参加者加8分,一等奖加30分,二等奖加25分,三等奖加20分。
(3)参加校级竞赛,参加者加5分,一等奖加20分,二等奖加15分,三等奖加10分。
注:参加单次竞赛的得分只记最高分,不重复计算。
3、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可累加)(1)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者加20分,论文收录加50分,大会报告加100分。
(2)参加校外国内学术会议,参加者加10分,论文收录加20分,大会报告加40分。
(3)参加校级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参加者加1分,论文收录加3分,报告加5分。
注:参加单次学术交流的得分只记最高分,不重复计算。
4、科技成果(可累加)(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视为第一作者)5、导师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定(满分50分)导师根据学生的日常科研表现、开题报告结果等科研活动表现评分。
原则上未通过学院要求的开题报告环节的学生评分应小于30分,且每位导师指导的所有通过学院要求的开题报告环节的学生的平均评分原则上不超过45分(含45分)。
三、综合素质(满分100分)综合素质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标准化指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
不同学校和国家可能存在细微差别,但基本的计算方法相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平均学分绩点。
一、成绩换算为绩点不同的学校和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成绩换算表,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换算表范例:成绩,绩点-------------,------90-100,4.085-89,3.782-84,3.378-81,3.075-77,2.772-74,2.368-71,2.064-67,1.560-63,1.060以下,0.0根据学校或国家的具体换算表,将每门课程的成绩换算为相应的绩点。
例如,一门成绩为87的课程可以换算为3.7绩点。
二、学分与绩点的关系每门课程都会有相应的学分,学分表示课程的学习时间和难度。
例如,一门3学分的课程需要在一学期内学习。
学分值一般为1、2、3或4等。
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乘以对应的绩点,可以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绩点”。
例如,一门3学分的课程的成绩为87,根据换算表可以得到3.7绩点,那么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为3学分×3.7绩点=11.1三、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一:加权平均值法将每门课程的学分绩点相加,得到总学分绩点。
然后将总学分绩点除以所有课程学分的总和,即可得到平均学分绩点。
例如,一个学期学习了4门课程,它们的学分和学分绩点分别为:课程,学分,绩点--------------,-----,-------课程1,3,3.7课程2,2,3.0课程3,4,2.3课程4,3,3.3则总学分绩点为:3学分×3.7绩点+2学分×3.0绩点+4学分×2.3绩点+3学分×3.3绩点=46.8,总学分为3+2+4+3=12、因此,平均学分绩点为46.8÷12=3.9方法二:加权平均分法将每门课程的成绩按照学分加权求平均,然后将该平均分据换算表转换为绩点,最后计算得出平均学分绩点。
理学院研究生年级排名综合加权总成绩评分细则
理学院研究生年级排名综合加权总成绩评分细则(2019)奖学金政策是学校人才培养政策的重要导向因素之一。
理学院根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着重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科研技能与创新能力等业务素质的同时,也积极倡导广大研究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的心理品质、职场意识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响应和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健全立德树人培养机制、避免出现“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误区,理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特制订本评分细则。
第一部分:学习成绩折算分(满分100分,研二参评时权重为60%,研三参评时权重为28%)注:按照研究生院网上提供的全部课程总GPA计算,全部课程总GPA×25为学习成绩折算分。
取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
第二部分:科研成果与创新能力培养折算分(研二参评时权重为28%,研三参评时权重为60%)注:本部分所统计的时间范围为前一学年入学后至本学年入学之前。
毕业班学生可适当放宽所统计范围的截止时间,即从前一学年入学后至提交此项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点。
2-1、科研成果折算分(可累加)注:(1)对于学术期刊论文,以在所统计的时间范围内公开发表论文全文(含该学术期刊网络公开发布论文全文)为准。
毕业班学生参评时可适当放宽,即可以包含在所统计时间范围内的、由该学术期刊所提供的正式的论文录用证明。
(2)关于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的折算分,按照《理学院关于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的实施意见(学生版)》执行。
2-2、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折算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本评分细则中,主要从以下指标反映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2-1、参加学术报告(满分10分)原则上,参加次数以研究生院网站学术活动管理平台统计的学术类报告、且审核通过的为准。
参加5次(含)以下不加分,参加5次以上每参加一次累加1分,直至加满10分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学号 20102312001 20102312002 20102312003 20102312004 20102312005 20102312006 20102312007 20102312008 20102312009 20102312010 20102312011 20102312012 20102312013 20102312014 20102312015 20102312016 20102312017 20102312018 20102312019 20102312020 20102312021 20102312022 20102312023 20102312024 20102312025 20102312026 20102312027 20102312028 20102312029 20102312030 20102312031 20102312032 20102312034 20102312035 20102312036 20102312037 20102312038 20102312039 20102312040 20102312041 20102312042 20102312043 20102312044 20102312045 20102312046 20102312047 20102312048 20102312049 20102312050 20102312051 20102312052 20102312053 20102312054 20102312055 20102312056 20102312057 20102312058 20102312059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会计学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滨江学院会计系
姓名 卜平凡 蔡青华 陈路谣 陈姝 陈亚 陈彦瑾 陈喆 程泽毓 戴冰清 丁俊琪 高磊 高赛金 高唯卓 高祥 顾唐菲 管新燕 郭微微 黄凯丽 姜霞 解筱词 李建梅 李晶晶 刘泓洋 刘婧文 刘婷婷 刘训坤 祁欣晔 全文杰 孙鹏 孙小雨 唐瑞 王富平 夏恒乐 向柯 许楚惟 杨思思 杨欣烨 姚冠中 于梦琪 张露 张欣媛 张瑶 张曜鹏 张喆 张峥 周珏 庄琳璐 陈健 陈梦游 陈雪梅 陈颖 成婧 成鹏 董潇潇 顾欣 郭文秀 侯吉 侯杨
学分加权平均排名 专业 年级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会计学 2010
胡静姣 胡毅 黄敏 蒋顺章 蒋逸 焦若楠 李丽娜 李漫 李韦何 李晓 李泽 潘洪 裴培 沈竞鸿 施璐 宋佳楠 汪沛 汪奕彤 王建强 王水年 文慕然 夏菲芸 叶俊霞 殷璐瑶 于梦甜 张冰姣 张欢 张璇 张义云 章彦 赵晨晨 周慧 周明月 朱健宇 朱青杰 朱艳华 曹熙玮 陈百惠 陈乐 储楚 董颖 董宇 冯芳 耿迪 韩明星 郝思雨 侯玉婷 梁逸霖 刘弦 马莹 缪志清 钮姜峰 荣欢 沈倩 沈婉嘉 盛.14 75.14 76.25 72.21 78.32 74.5 39.21 84.68 71.5 90.25 84.82 67.89 74.04 80.46 66.07 90.18 91.25 81.71 79.64 70.36 78.14 71.11 46.64 77.71 56.46 71.21 86.57 70.82 74.29 78.07 37.68 82.43 75.14 49.93 78.71 80.54 51.21 87.25 88 92.5 76 84.32 79.29 74.79 77.64 86.14 58.89 74.04 73.82 93.04 80.39 79.32 81.5 76.82 83.39 68.32 76.57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学制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名次 188 13 146 137 184 108 156 238 39 186 8 38 213 166 80 218 9 5 67 92 200 110 192 237 116 232 189 23 195 158 111 239 60 147 236 102 79 234 20 15 2 140 48 98 152 117 27 229 167 170 1 83 97 69 132 52 210 134
班级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1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10会计2
20102312060 20102312061 20102312062 20102312063 20102312064 20102312065 20102312066 20102312067 20102312068 20102312069 20102312070 20102312072 20102312073 20102312074 20102312075 20102312076 20102312077 20102312078 20102312079 20102312080 20102312081 20102312082 20102312083 20102312084 20102312085 20102312086 20102312087 20102312088 20102312089 20102312090 20102312091 20102312092 20102312093 20102312094 20102312095 20102312096 20102312097 20102312098 20102312099 20102312100 20102312101 20102312102 20102312103 20102312104 20102312105 20102312106 20102312107 20102312109 20102312110 20102312111 20102312112 20102312113 20102312114 20102312115 20102312116 20102312117 20102312118 20102312119 20102312120 201023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