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
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生活。
进行图形教学,首先要从小学生生活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学生带的红领巾问:“这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又如:在高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列举如钟面、方向盘、车轮……等实物。
教师可以通过车轮的转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圆的要素——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
二、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1、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
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怎样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怎样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一、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于他们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那么,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是这样做的。
1、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我在教“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让学生看一看图案中,感受该图是由哪个图案平移得到的,然后让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画一画,设计不同的图案,这样做显然能让学生在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动手实践操作及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设计一些简单的操作活动,深化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就发展了空间观念。
3、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空间观念,学生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语言的内化去获得表象,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大多都是让学生通过看看,摸摸,画画,剪剪等活动帮学生认识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展开与折叠”这两节内容都是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
4、另外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辨别图形,形成知识体系,如“截一个几何体”一节,借助多媒体,通过形象的动画,该截面经过三个面,就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截面经过四个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四边形。
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得出截一个六面体最多可得六边形,截N面体最多可得N边形,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图形间的联系,可使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5、如果用运动变化观点组织教学,就为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铺平道路。
在“角的度量与比较”这节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学具,用两个木条,把它们一端钉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形成不同的角,由此得到: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成的。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锐意开拓、勇于创新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空间思维的训练,通过让学生进行立体几何的建构性学习、数学模型的探讨和建立,以及数学实验等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数字化教育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与空间相关的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类比赛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空间思维的应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如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感受到数学对于空间认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与空间相关的数学教学内容,如立体几何、空间几何、空间图形投影等,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运用比较、分类、分解、组合与建构等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空间。
还可以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空间图形的拼插、几何体的拼装等,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空间观念测评,来了解学生的空间观念水平,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空间观念培养的实践基地,如数学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数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比赛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生空间观念指的是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空间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和效能。
以下是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 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学生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包括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空间环境,提高对不同场所的理解和认识。
2.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在学校内部,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如自习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需要。
学生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学生应该被引导去分析不同特点的空间,例如,如何分析一个教室、一个宿舍、一个工作场所、一个公共场所等的特点。
通过这种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空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4. 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空间设计和改造,了解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过程,亲身体验到空间环境的变化。
学生的参与性能够促进他们对空间的关注和理解,培养探究、创新和合作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需要学校提供多样化的空间体验和学习场所,引导学生去分析空间特点,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等。
这些
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和效能,推动他们成为对空间环境有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导语: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指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利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还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教师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学习区域,如阅读角、实验区和艺术区等,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和用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空间。
此外,可以利用户外场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空间环境,丰富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建筑物、博物馆和公园等地方,并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的空间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各种空间,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空间的概念和特征。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空间设计和布置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和改造空间,培养空间感知和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感知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空间感知活动。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特定的任务,如找出教室中所有的直线和曲线,观察并描述教室中各个区域的形状和大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感知空间中各种元素和关系,并提升对于空间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形、模型和虚拟现实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空间。
四、鼓励学生进行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需要理解和感知空间,还需要培养他们进行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如在给定的平面图中找出最短路径、设计最优的空间布局等,让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创造力。
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这让我们对于空间的观念的理解有了清晰的认识。
那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一、充分利用视觉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视觉是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空间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因此可以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在提高学生视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空间感。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具有伴随性,具有隐形的特点。
学生在观察物体、实物及几何图形时,在练习、操作过程中都伴随着想象,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表述。
概括能力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必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直观化,才能真正理解空间形式,也是对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高级要求。
四、加强操作体验,获得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想象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新课标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可见数学活动经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空间观念的培养,也要通过加强操作体验来落实。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活动看,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将空间观念应用于实践中去。
总之,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反复的长期过程,以上四个方面的培养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一个过程。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应抓住“四个”关键词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应抓住“四个”关键词然而,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和理解是有巨大差异的。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需要从以下“四个”关键词下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
一、想象力空间感知和理解是基于想象力上的。
如果一名学生无法自行想象,就会缺乏感性的认识。
对于学生,通过创造力到概念的创新是指引其想象的方法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将概念进行另外一种表达。
例如,通过模型制作、设计等方法,让他们自己制作出代表空间的造物。
二、体验涉及到空间的实际体验有诸多的手段,例如旋转、移动、转换角度等。
对于年龄段较小的学生,通过实物和故事全方位地体验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故事片段、实物图书等教材,让学生移步到那个时间和地点,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事物,在这些事物中进行空间感知的体验。
三、几何学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形态和数量关系的数学分支。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例如面积、体积、角度和尺寸等。
教师可以制定网络教学计划,让学生通过数字方式以直观的方式学习空间知识。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大型球体、教具等进行实验和试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学。
四、应用学生应该能够将空间观念与实际问题应用结合起来,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例如,在装修房屋时,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对房屋进行合理的分区,才能够使房间的布局更加合理。
在这个过程中,植入了空间思维的应用,使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牢牢把握好以上“四个”关键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和理解空间。
只有不断地强化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空间知识,才能在今后的知识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获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培养学生空间观点的途径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观察操作入手,协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和比较,概括出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加以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主要有这些: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空间观点空间感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点的宝贵资源。
培养空间观点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择学生喜欢的儿童游乐项目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效引导学生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
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这些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上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有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二、重视表象积累,培养空间观点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
对他们实行空间观点的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基点,但是这种感性理解又必须向理性理解升华,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例如,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注意周长与面积意义的教学,教学效果较好。
画一周;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使学生具体能看到“周”;围一围,在钉子板上围成一个平面图形;量一量,黑板面、讲台的一周的长度,再抽象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概括出一个图形边长的和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黑板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剪一剪,用剪刀剪两块大小不等的纸,感知平面图形有大有小,概括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培养空间观念三部曲观察、操作、想象
[摘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即注重观察,形成表象,激发空间观念;实践操作,直观感知,构建空间观念;发挥想象,发展思维,强化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观察;操作;想象[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14-0070-02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形成空间想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呢?下面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论述以观察、操作和想象为核心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力图为广大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一、注重观察,形成表象,激发空间观念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往往是通过观察来实现的,观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起始点。
学生通过观察,逐步建立起对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为培养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前,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具有初步认知,这是学生思维的起点。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顺势而教,唤醒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
二是利用直观教具。
观察直观教具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路径。
与生活中的实物相比,直观教具具有更强的精准性和规范性。
学生观察直观教具,能够获得对几何图形的形象化认识。
三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把握观察的关键点,使学生明白“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等问题,避免出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现象,从而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3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于霞《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的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正是由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及其变幻,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所以,在小学阶段学好“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尤为重要。
1 了解学生特点 充分认识教材学生在初中学习数轴、平面几何,高中学习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内容,非常重要的基础在小学。
学生要学习和掌握复杂的几何知识,需要丰富的空间观念。
这种能力一方面当然主要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生成的,但另一方面也要依赖于学生在小学幼儿园阶段的空间与几何的经验、感觉的积累,如果在少儿阶段不积累这些空间感觉和经验,到后来这种感觉就失去了,到要用这种感觉时就困难了。
就像施那普拉在离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时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建言中提到的那样:中国足球队员缺少踢球感觉,这些感觉本应在少儿时期于街道、弄堂里就要完成的,而现在要到专业训练时再来寻找,这就困难了。
没有这种类似于直觉的引领,球队水平就很难提高,也就是没有练好“童子功”。
其实所有的学习都是如此,空间与图形也不例外。
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它们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能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不同年级段,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扩展到11个核心概念: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空间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技能。
既要让学生懂得运用公式、理解概念的本质,更要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两版课标对于空间观念的描述基本一致,2022版本对于空间观念的描述主要增加了空间观念的概念以及建立空间观念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哪些能力。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图形与几何”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小学生在学习较为抽象的“几何与图形”知识,不可避免会出现兴趣不高或者畏难情绪。
但对于现实中可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他们却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呈现多个不同长方体实物后,我们可以对这些物体进行虚化,去掉这些物体的非本质属性,留下他们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一课教学时,可以提问:如果12条棱慢慢1条1条去掉,最少剩下几条棱,你就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原本的模样?留出时间允许学生进行思考、想象,从而得出只要留下3条不同的棱即长、宽、高就能够还原这个长方体原本的样子,学生也能够真正理解正是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讲授教学中的不足,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空间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方法:
1.几何图形的认知:通过教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角度等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2.立体图形的认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让学
生观察它们的外形、边、面和顶点等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立体空间的认知能力。
3.空间方向的认知:教学生认识空间中的方向,如上下、前后、左右等,让学生通过各种
实物或图形的摆放和移动来感知和理解空间方向的关系。
4.空间位置的认知: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在桌子上、椅子下、书
包里等,让学生通过描述和描绘物体的位置来培养他们对空间位置的认知能力。
5.空间变换的认知:通过教学生学习平移、旋转、翻转等空间变换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
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培养学生对空间变换的认知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空间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为将来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空间观念是指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培养好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物感知能力。
实物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空间的起点,通过实物的感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空间的特征和规律。
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实物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属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空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立体图形模型、空间拼图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去感知和理解空间,培养他们对于物体的空间感知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是指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和表达空间的能力,它是学生进行几何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启发性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转化和空间的想象。
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导他们进行空间图形的联想和构建,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勇敢表达自己对空间的认识与理解。
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投影、展开和折叠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意象和情境去理解和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文|张艳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几何图形等相关知识。
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意义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成为目标之一。
所谓空间观念,指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向等在人脑中形成的概念。
事实上,学生想要创新发展,就需要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和树立空间观念,若没有空间观念,则无法进行创新设计和发展。
很多创新性的发明都是设计者根据自身的空间观念,先进行想象,设计图纸,然后制作模型,通过反复试验,不断完善,最后获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空间观念十分重要,如果缺乏空间观念,设计者无法做出创造性的发明。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空间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时期。
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有了,学生会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建立空间观念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并用感官感知来实现。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只是让学生认识、了解图形概念或者是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等,这些概念过于抽象,忽略了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较低。
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有更深刻、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中的许多几何图形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日常接触到的图形,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时,学生可以在课下使用积木、小棒等学习工具来摆放不同的图形,通过自主实践加深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图形,而且能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应抓住“四个”关键词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应抓住“四个”关键词空间观念是人们对于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育者应该抓住以下“四个”关键词。
1. 实践空间观念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在实际中体现和加强。
教育者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空间的概念和特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的空间布局;在教室内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空间布置方式;参加相关比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
2. 视觉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他们的视觉感知密切相关。
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空间概念。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使用立体图、俯视图、侧面图等不同的视角来呈现空间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还可以利用各种画图软件和工具,让学生动手绘制、制作各种空间模型。
3. 比较比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的空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空间的特性和规律。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各种图表、案例等,让学生比较不同空间的特点、优缺点,了解它们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空间数据库,使其对于空间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4. 创造空间观念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改变、创造空间。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新的、有创意的空间方式。
例如,在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各种立体造型,自由发挥想象力;在物理课上可以设计和制作各种简单的机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空间原理。
通过创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时应该抓住“实践”、“视觉”、“比较”和“创造”这四个关键词,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自己对于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空间知识。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六篇】第一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二、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空间图形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近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较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观察→想象→操作——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观察→想象→操作——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不仅是为了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体大脑中的表象,而表象又是客观事物不在面前时,人脑对它的形象的反映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表象是从感知到概念形成的一个过程。
据此,我们认为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
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操作:是指人用手活动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能。
如在学习四上《观察物体》时,我们出示从正面看出的形状(),请学生想象小正方体是怎样摆的,我想学生都能想象的出来,此时分层要求,"难道只有一种摆法吗?能否将所有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呢?"接着请学生将想象出来的形状摆出来,再从正面观察,看自己想象的对不对,交流。
这样通过观察、想象、再动手操作验证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准备摆一摆,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果此时,我们直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那么此时的操作变成了无序的、随机的机械操作,那么学生对于物体表象的建立肯定不够牢固。
在此,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空间观念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几何教学时需要注重的基本技能,它其实渗透在我们数学学习的每个角落。
如四下的《升和毫升》,这一单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估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升和毫升之后,能估计.出例如碗、杯子、饭盒等物体的容量。
其实,此时的估计能力某种意义上就是空间观念能力。
我们知道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对1毫升、1升的认识。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应抓住“四个”关键词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应抓住“四个”关键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空间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培养空间观念尤为重要。
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抓住“四个”关键词,即创新、体验、理解和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新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学生在学习空间观念时也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理解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几何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发现空间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体验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知空间的特点和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和体验空间的特性,比如让学生通过搭积木,拼图等活动来感知空间的变化和规律。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空间,还可以加深对空间的认识。
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空间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房间布局,或者通过实际测量来理解空间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空间知识。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而创新、体验、理解和应用则是其中的关键。
只有在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基础知识上进行系统性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空间知识,发展空间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抓住“四个”关键词,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000字】。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于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空间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
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的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数学题目和实践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和景物,感受空间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数学概念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察觉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比如,教授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窗户、桌子、地面等平面结构,并让学生找出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相似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资料和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和结构,通过设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空间关系和特征。
此外,老师还可以使用模型、实验、计算机程序等多种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绘制图形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手工技能和空间想象力。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拍摄、分析等手段来探索问题,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
总之,空间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日常生活、教学资料和工具、数学活动和实践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张慧
来源:《小学时代·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启蒙与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空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数学教学工作。
空间观念一般都是形象化的,这一点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情况也十分吻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充满想象力,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与打基础。
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核心进行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想象力;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虽然几何知识在小学高年级才会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与讲解,但是空间想象能力是从小就要开始着重培养的。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非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相反,它需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在抽象图形的定义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对于空间的分析是一个抽象与具象的结合,而具象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想象,因而为学生打下空间观念的基础就是小学空间知识结构的重中之重。
例如,教材中对于三角形的知识点编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角形存在于二维空间中,其中对于三角形边长的测量以及高的测量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最好机会。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进行三角形的定义教学时,当教师提出三角形的定义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合成的封闭图形”后,肯定就会有学生对这样的概念进行自己的空间想象与加工。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三条边而不是三个点围成的图像是三角形呢?当现实生活中存在三条长短不一的线段时,为什么有时候不能组成完全封闭的三角形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针对空间的想象产生的实际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于平面空间的思考角度与思维方式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空间思维,从而对空间产生更加形象而准确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三角形,再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引导。
如果学生出现了没有带直尺而徒手画图的同学,教师就可介绍在空间作图使用直尺的重要性,如果不用直尺画出来,那么形状由于不满足“三角形是由直线组合而成的形状”这一定义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三角形。
又比如说在画图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是先将两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画出,而后再连接两条线段的另外两个端点,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先将三个三角形的顶点确定好,而后再进行点之间的连线,但是在这个连线的过程中又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按照相邻点连线的规则,那么作出来的空间图形也不能成为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