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_3000字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3000字范⽂ 民以⾷为天,⾷物是⼈类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类需要⾷物提供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维持⽣理和⽣活的需要,保证⼈体的健康。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关于营养与健康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3000字篇1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们越来越重视饮⾷养⽣。
俗话说:“民以⾷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活⽔平的提⾼,⼈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
对于⼀⽇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幅的提⾼,⾷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代⼈由于⼯作和时间长,⼀直坐着缺少运动,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群、亚健康⼈群、“三⾼”⼈群等的出现,所以,⼈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
蔬菜,鱼、⾁类,菌藻类⾷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
同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营养补充,有益于⾝⼼健康。
只有注重怎样吃才能养⽣长寿,才能预防疾病的发⽣。
关键字: 饮⾷营养健康养⽣ 青少年是⼀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在竞争⽇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活、就业、情感、交际等⽅⾯受到强烈的冲击。
⾯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与压⼒、⾃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不正确对待,便产⽣了⼀系列不良的⽣理、⼼⾥反应,引起消极的负⾯情绪和⾏为。
⾯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活,因此,我们要⾃⼰调节⾝⼼。
拥有乐观、开朗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作量适度,同时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及抵抗⼒对于预防肥胖具有很好的作⽤。
根据个⼈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活动。
都是很好的体育项⽬。
在合理饮⾷⽅⾯多⾷含钙、锌、磷、铁和蛋⽩质多的⾷物,如鱼、⾁、蛋、奶、⾖类,补充⾜够的维⽣素,注意粗细搭配。
限⾷⾼热量和⾼脂肪⾷物,少吃盐及糖。
(⼀)⽣理特点: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体代谢旺盛,⾻骼、肌⾁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每天⽤脑时间最多,属于中偏重体⼒消耗。
刘逢军养生论
刘逢军养生论刘逢军养生论静下心来,从头看到尾,一定可以找到对你有帮助的东西。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 ︰00~早3 ︰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正确的理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理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晚天黑后~午夜1:40,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养生论_初一作文
养生论养生,多在保养ròutǐ以保长生。
可况人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中气,依然是枉在世上百年,到如此生活学习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养生,换来舒服呢?那么一定是:保持天性、磨砺心智。
天性有如生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它受之于父母,不可能随意更改。
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XXXX事物的改变,而摈弃磨灭我们独有的性情。
所谓性情是“人天生而来的气质和情感”,无一人雷同,在面对纷繁的世界,不摈弃天性应该成为我们时时刻刻的座右铭。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正是因为,人从小的天性就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假使后天的教育让人成熟而不再童稚,社会大课堂又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但这些只是心智的锻炼,与人的个性没有关系。
美国科学家调查显示,人的天性随着年龄正在逐步地丢失,孩童时期爱幻想的特点究竟被社会湮没殆尽;与朋友的倾听与分享,最终变得世故起来。
这些事例正在告戒我们什么?当事者往往对此其实不会感到“我长大了,变成熟”的喜悦感,相反地总会愁容满面地说:“我不高兴啊,思念童年。
”可是,童年真的那么值得思念吗?他们毕竟思念的是原本的天性,天性的泯灭过于一切。
“幸福指数”此词已经不再生疏,美国的金钱场幸福指数不足3,中国的幅员辽阔上指数不足2.5,日本、韩国以繁忙着称的国家即便人与人礼貌互敬但指数也少得可怜,那么,世界之大哪里是幸福的家?南亚小国不丹,这个人均GDP不足700美元的小国,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是什么成就了那里“穷且高兴”的感受,我们不禁自问,去过那里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不丹王国的每一张笑脸,他们淳厚善良,待人热情,一旦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这么高兴、幸福时,他们总会说:“我们世代都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很高兴。
”而这“一直”又代表什么呢?那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善良、内敛的天性,那么他们即便贫苦又有什么呢?幸福和高兴可是金钱无法换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未泯灭,根据09年最新寿命统计不丹已经成为世界上长命的国家之一,长命率并且超越了日本。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
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
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方面由于肾为元气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
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过程。
养生论
养生论翻译: 那种自以为是,只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的人,是很难听进别人的正确意见的。
有的人饮食不加节制,是以会患上多种疾病;有的人贪恋女色而无休止,是以造成肾精乏缺。
如果这些人再被风寒等邪气侵袭,或再被各种毒物伤害,往往会半途夭折,死于各种灾难。
世上的人皆知嘲笑他不善养生,而又哀悼其短命,说他太不会爱惜自己的生命了。
至于保养身体,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在细微的地方疏忽,即便是微小的毛病也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多次累积成的损害就会造成一个人的正气衰惫,因为正气衰惫就会引起头发变白,从头发变白就会发展到衰老,从衰老走向死亡,他也没有明白这过早死亡的原因。
智力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会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
即使稍有察觉,也都是在发病之初哀叹悔恨,却不知道在各种危险未显露苗头时就加以戒慎防备。
这就象齐桓侯身染死的隐患,却责怪扁鹊高明的预见一样(见文末注释),因为他把自已感觉到病痛的时候,当作患病的开端。
其实,疾病的损害在隐匿的时候已经酿成,却要在发展到十分显著,也就是非常严重的阶段才进行救治,所以就造成没有功效的治疗。
一个人一直生活在普通人中间,所以就只会有普通人的寿命。
仰观宇宙天地,俯视万事万物,没有不是这个样子的。
用大多数人的情况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和大多数人的情况进行自我安慰,说什么天地之间的道理,也不过都是这样罢了。
即使听说些养生的事情,却凭自己的见识去判断,认为这不对;其次是犹豫不决,虽稍有养生的想法,却不懂得从何处入手;再其次是自己尽力服一些养生的药物,但服了一年半载,劳苦又无效验,养生的志趣就已厌倦衰减起来,于是便中途停止了。
分析其中原因,有的人因为身体的补益很少而消耗很大,就如同用小水沟进益养分,而用出海口宣泄消耗,却想要坐待长生的效果;有的人抑制感情,隐忍欲望,割弃了荣华富贵的念头,但爱好的事物时时在耳目之前,所希冀的又在几十年以后,既担心失掉眼前的利益,又恐怕失去长远的好处,内心犹豫不决,思想在内部交争,环境在外边诱惑,物质享受的眼前利益和养生延年的长远好处互相排挤,如此,终又导致失败。
论嵇康的养生思想
论嵇康的养生思想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崇尚老庄学说,信奉服食养生之道,所撰《稽中散集》重点论述养生之道,世称《养生论》。
在《养生论》中,嵇康首先提出“导养得理”可以延长寿命的观点。
嵇康说:聪明的人懂得,人的形体必须依赖精神才能形成,精神必须借助形体才能存在。
而生命的正常活动最容易遭受破坏。
因此应当以陶冶性情来保养精神,使心智安定来健全体魄;情感上不产生过分的爱恋和憎恶,意念中不留下过分的忧愁和喜悦;清静淡泊而不妄想,从而使气血平和而保持健康。
再加上呼吸吐纳,服食药饵,使精神形体结合在一起,表里之间相互协调,如此就能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嵇康认为,声色酒食容易损伤形体,喜怒思虑容易耗伤精神,精神活动、生活方式的失常是减损寿命的重要因素。
所谓“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
”而“情虚静泰,少私寡欲”等养生之道,可以增进健康,延长寿命。
怎样才能做到“情虚静泰,少私寡欲”呢?嵇康说道:“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知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了解名利地位会妨害品德的修养,因此就轻视而不去追求;认识到肥甘厚味会损害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果断地抛弃而不顾惜。
胸怀坦荡而没有忧愁,心情平静而没有焦虑。
又长久坚持,用和谐的方法养生。
和顺天理达到清净的境界。
然后再用灵芝一类药物涵养精神,用甘美的泉水滋润脏腑,借助早晨的阳光温暖肌肤,抚动琴瑟五弦怡悦心神,清净没有妄欲而自得其乐,身强体健而心情旷达,不刻意追求欢乐而心神自然愉悦,摆脱生命的牵挂身体自然长存。
可以看出,嵇康的养生方法主要有三点:一是注重精神修养,保持清静自然的精神状态;二是改善生活方式,提倡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三是适当服食药饵。
饮食养生论文3000字
饮食养生论文3000字篇一:饮食养生论文浅析饮食养生【摘要】近年来,人们普遍饮食不节,饮食无规律,夜生活、宵夜一直为众人所喜好,殊不知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各种疾病的泛滥。
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并未意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事实上诸病皆生于饮食脾胃。
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饮食养生的方法,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饮食养生谨和五味三因制宜食饮有节重调脾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有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如秦始皇海外求仙丹,以求自己可以长生。
事实上,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万物都必须经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
生命终将有终结的一天,只不过存在寿命长短不同而已。
虽然如此,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还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实现,这就是养生存在的必要性。
李东垣曰:“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可见诸病皆生于脾胃饮食。
《内经》有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再看看现代人的饮食方式,出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肥甘厚味酒一直是餐桌常见之品,由此也导致了湿热痰浊之证,像现代医学中的“三高”。
由此可见饮食养生在养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1.谨和五味中医理论认为,五味(酸苦甘辛咸)既可滋养五脏,过度又可损伤五脏,《内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因此正确的饮食总原则是调和五味,不让五味太过。
从五味的三因制宜角度去调节饮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1.1五味宜因时制宜鉴于四时各有所主之气的偏盛,则宜谨而和之。
春季阳气渐渐生发,万物复苏,天气由寒转暖。
《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当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健康,此时应该多吃一些生姜、葱、蒜等。
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就会乘脾土,酸生肝,甘生脾,故宜减酸增甘预防肝郁乘脾的脾胃虚弱证。
《养生论》译释
《养生论》译释
《养生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内经》的一部分,是西晋时
期著名医学家黄帝所著,黄帝受过博大广泛的传统经验,其学说
已渗透到后世传统医学的几乎每一个领域。
《养生论》关注调节
身心的养生理论,欲以此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养生的核心是
以阴阳平衡、脏腑协调为本质,并建议尊重自然,发展节制的生
活方式,注意姿势的的调整,学习正确的坐/卧和保持正确的冥想。
《养生论》细致入微地介绍了运行、精神、情绪、态度、饮食、
睡眠等内外养生,让人们能够综合了解自身,从养生中找到自己
健康的来源,使得身心和谐,提高自身免疫力。
它提出许多调节
养生理论,强调要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保持基本的安定,平衡营养,多运动锻炼,强调控制情绪,多看书研究,有节制的
休息和睡眠。
《养生论》的调节养生理论仍有重要价值,今天的医学护理中仍
时常应用,不少外国学者也提倡这种文化中的调节养生理论,认
为它们很实用,可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以及提升
情感质量橱和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病率。
总之,《养生论》
所提出的调节养生理论,以实用化、养生效果最大化、重视人文
关怀来实现光明健康,提高社会福祉,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及影响力。
浅论嵇康《养生论》
浅论嵇康《养生论》
《养生论》是晋代嵇康所著的一部养生之书,全书分为六篇,内容系统全面,思想深刻,是中国古代养生类著作中的重要代表。
首篇为《论形势》,主要讲述人体各种形势的优劣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坐、卧、立、行等,强调坐姿、卧姿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休息、睡眠、清洁等方面的养生要点。
第二篇为《论食饮》,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即顺应自然规律,按照四季变化食用不同的食物,以保持身体平衡。
嵇康还对各类食物的性味、烹饪方式、食用禁忌等作了全面介绍,阐述了饮食调养身体的重要性。
第三篇为《论起居》,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保持身体健康,包括规律起居、适度运动和舒缓心情等方面。
第四篇为《论精神》,介绍了调节心理的方法,包括心情开朗、保持愉悦状态、避免过度劳累等。
嵇康认为精神健康对整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第五篇为《论疾病》,这篇内容是讲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要点。
嵇康提出了“统观全局,标本兼治”的观点,并强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应注重预防与整体调养。
第六篇为《论长寿》,这篇是全书的总结,提出了保健长寿的方法和原则,包括“医术不足,养生相辅”、“寡欲、戒邪、恬虚、守正”等。
嵇康在《养生论》中,强调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养生观念,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段、地域和生理状况下,需遵循不同的养生方法。
他的养生理念具有很强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更符合人体自身养生规律。
总之,嵇康的《养生论》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刻的养生之书,对古代的养生理论,乃至后世的养生之道,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古代医药学术之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一部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养生经典。
养生论文3000字
养生论文3000字篇一:关于保健养生论文陈文靖关于保健养生2021481106建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所谓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
人们想要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来享受这个社会的美好。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保健养生了。
养生,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体质是健康的基石,人的体质决定抗病力,抗病力是发病与否的主导因素——内因,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呵护体质,体质(抗病力)是“养”和“练”出来的,调养体质是预防和战胜疾病的根本,体质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体质类型,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所以辨明体质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为此,我们想要保健的话就必须先拥有良好的体质。
锻炼时必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运动,我们的生命会失去朝气。
自古以来都是“生命在于运动”是永远的真理。
,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运动,拥有会让很多体育器材和宽敞的运动场。
开设早操和晚跑的项目。
体育课上开设太极拳,武术拳操,练功十八法等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加强体质锻炼,这也是保健养生的一种。
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告诫人们要以正气为本,重在预防,持之以恒地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更有关于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2]。
嵇康 养生论
昨天收到一位同学的短信曰:【人生一二】人生需要结交两种人:一良师,二益友。
练就两项本领:一做事让人感动,二做事让人信任。
能吃得下两样东西:一吃苦,二吃亏。
自觉培养两种习惯:一看好书,二做好事。
争取两个极致:一把潜能发挥到最大,二把生命延续到最长。
在两个极致中,许多人都注意了一,而忽视了二。
前些日子我捡起毛笔练了练手,尝试用行草写了一篇三国嵇康的养生论,装裱之后觉得尚可,拍了照片,配上注释,大家看看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在努力工作之余,也注意注意自己的身体吧。
书法属习作,评论属个人理解,当有不足或错误,欢迎讨论、拍砖。
嵇康(公元224-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今安微宿县西南)人。
与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
因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权之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
稽康身处乱世,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
为了健康,稽康总结出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
比如他说,身体健康首先必须心理健康,必须陶冶性情以保养自己的精神,必须安定心志来健全形体,必须淡泊宁静,做到没有过分的情欲,从而使心气平和……嵇康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很有效的长寿之道,本可望成为一位超级寿星,只可惜他文才太高,招人嫉妒,最终被陷害致死。
好在他的养生长寿经验都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养生论》印章为“得竹轩”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按嵇康所述,神仙是可以有的。
印章为“清趣”、“福”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
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神仙是天生的,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学成的。
读嵇康《养生论》
读嵇康《养生论》《养生论》是中国古代一部养生经典著作,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嵇康,内容包括养生原则、饮食禁忌、医学治疗、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读解其中一些重要的养生原则,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养生原则全文养生的核心原则是“养而不治”,即通过养生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并延年益寿。
这个原则在大量养生书籍中都得到了重复强调,在现代的养生理念中也有体现。
直到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充足的睡眠等方式来养护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在饮食方面,《养生论》提出了多种原则,如“足食而时”、“食不过饱”、“谨脆益齿”,特别是在每日三餐的时间、食物种类和食用量上,作者非常讲究。
他认为,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肉类与辛辣之物,可使得身体更易于消化吸收,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糖与油脂的摄入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香菜、葱、姜等调料可起到驱寒散寒的作用,是一种比较健康合理的调味方式。
睡眠养生关于睡眠,《养生论》也有所规定,它主张在夜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寝室安静下来,不要看电视、不要上网,以养护身体。
此外,作者还警示人们不要在夜间过度熬夜,在繁忙和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调节身体内分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总结虽然嵇康的《养生论》草草地写成,但其思想深远,影响了后世养生理论的发展。
从中可知,养生要有规律而合情,有针对性而不同人不同,养生禁忌要具体而详细,根据病情和人数而调整。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如果能够将《养生论》的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中,每天做到适量的运动、规律的饮食和健康的睡眠,就可以更好地预防各类疾病和常见症状,让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
嵇康养生论
嵇康《养生论》世或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留名按:作者认为神仙虚妄之论不可信。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必有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于导养(导气养性)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留名按:解说立论养生的缘由)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出大汗)。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劲刷则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燥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留名按:由服药引出养性之论)夫为稼于汤之世也,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之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之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之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犹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按:不以七情六欲伤情害身)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余斛。
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效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熏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熏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留名按:五谷瓜果菜蔬俱各有性,食之莫不相应)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养生论
养生论谈养生之道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
凡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
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
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时,不感兴趣,或工作紧张,这八小时吃力,过于十二小时,所以心难维持,日多思虑,夜梦多惊,失眠开始,胃纳不良,便秘肝旺,肺气不宣,于是诸病引起,正气日耗。
所以要恢复健康,根本先要使思想正常,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这是气功疗养法的本意。
血气本来可以自然流通,却不可作意去使它流通。
当排除其阻碍物,使得天然发展。
而那阻碍者,正是自己的妄念颠倒作祟,所以要静坐法,先放下了身,暂停动作一小时。
坐的姿势另条说明,坐稳了,再调气,使呼吸平匀,再次调心,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调心,先须要识心,认识心是什么,心有了主宰,方可以心制心,能以心制心,则妄念自息。
人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有了工具,眼对于色,耳对于声等等,遂启发了一个影子,把那影子转辗分别,影上立影,妄上加妄,是名识心,即是妄心,那妄心作用,在好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人事进化,靠它建立。
坏的方面,一切烦恼颠倒,损人不利己的种种恶事,也由它造作。
所以人在世上,总以自觉为第一。
真觉悟的人,决不贪嗔颠倒,妄作妄为,也不消极断灭,做个冷血动物,视社会事业与我无关,归根害了自己。
又那妄心对于身体上呢,好的方面可以调和血气,益寿延年;坏的方面,心可以生火,肝可以引风,火克金,肺即受伤,所以心过劳的人,心虚肝旺,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读嵇康《养生论》
读嵇康《养生论》嵇康,字叔叶,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玄学家,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并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嵇喜在《嵇康传》中说:“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若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也’著养生篇。
”这句话体现了《养生论》的主旨。
文章第一段先是列出了世间流行的两种养生观点:“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或云上寿百二十”,即有人认为神仙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人却说高寿只能到一百二十岁。
接着又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失于实情,并引出下文对自己观点的阐述。
嵇康是肯定神仙的存在的,“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必有矣”,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见神仙,然而书籍有记载,从前的历史也有传录,把它们放一起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神仙是存在的。
在他看来,神仙是“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是不能通过学习获得的,但只要调养得当,延长寿命却是可以的,即“养生”能达到“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的效果。
所以养生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然而养生并不是指单纯地延长寿命,还包括对德行的培养。
所以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神两个方面,“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形体依靠精神撑持,精神需要形体予以寄托,形神是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
但养生重在养神,正如文章所言“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精神对于形体,就像君主对于国家,内里精神不安,外表就很颓废,就好像昏君在上,国家就乱了。
所以要“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修养性情来来保养精神、安定心灵来保全身体;不让爱和恨停留在感情之中,不让忧和喜占据着思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生”,从而达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境界。
文章第四段列举了多个例子,从正面论证服食外物对于养生的作用。
先是以种田作类比,“夫种田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养生论——精选推荐
养生论金刚寿人生寿命,约有两种:一为身寿,属于肉体报身。
上古长寿之人固多,即近世一二百岁之人,亦可常见。
惟身寿终属生灭。
比较长短,遂别夭寿。
然寿无定义(九十岁死,世称为寿,但一百二十老人视之,又叹为夭矣)。
二为心寿,乃灵台心性。
不生不灭之法身,永永存在,坚如金刚,故曰金刚寿。
此实为主,以肉体报身夭寿生杀之权,操之于心。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于是乎瞋。
贪瞋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药石仅救于一时,若不从根本治疗,则一时虽愈,病根潜伏在内,再发则抵抗无力而殆矣。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
欲求除病,当明用气。
欲明用气,当先养性。
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调心之法,虽可传授,必经面示,故从略。
然根本总以少气恼为主。
余之伯母潘太夫人,今年寿一百岁,身尚康健,平生不知有气恼事,此即调心之功也。
近世病人太多,短命自杀之风,日见增多。
仅靠医药,得救者不过百分之一二耳。
世界一切进化。
独寿命与康健,无不退化。
且怪病百出。
求因求果,两皆不顾。
人徒知衣食住之贪得满足。
欲念增高为因,寿命短促为果。
得不偿失。
已属可笑。
再加不明死后不灭之理,造诸恶业。
人杀自杀,相习成风。
颠倒狂魔,日见其多,良堪哀悯!故说金刚寿。
使无病者可以延年,有病者可以去病,家居者可以少恼,旅行者可以无怖。
再进而引入参究佛乘,开大智慧,明不生不灭之理,证得金刚长寿,宁非快事!故欲救种救国救世,先由救己救病救心做起。
亦本会同仁弘法利生之本愿也。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
气亏则病,气滞则病。
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草木药石,有寒凉温热平之五气,乃五行气之偏者也,尚能却病。
何况人身本有之真气,得五行气之全者乎。
又草木药石,性有寒热不同,用之不当,立可杀人,故不如自用其气耳。
用气之法,又在乎心。
心又为气之帅也,人身藏气之处,在心下肾上,属于脐。
论“养生”
论“养生”论“养生”《三元真经》曰∶人物异形,受生唯一气。
魂得之于天体,魄得之于地。
无形无象,自空中来。
即父精母血,以无为有。
三百日胎完,胎完气足则生,是由无而有。
不善养生,则以有还无矣。
血气方刚,以所有之神气,复与于儿女;血气既衰,将已有之魂魄,复还于天地。
故生中起灭,以灭止生,气断神散,而无生矣。
善人君子,莫不欲生,而不知养生之时,以天地为法,日月为本。
阴绝阳生,阳绝阴生,生生不穷,天地所以长久。
魄往魂来,来往不已,日月所以长久。
是知气在养而不弱,形在养而不悴。
内外养之无差,故得与天地日月同长久也。
古今圣贤,谈养生之理者,着养生论者,不为少矣。
曰∶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者,可以养心。
曰∶绝念忘机。
绝念忘机者,可以养神。
曰∶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者,可以养形。
曰∶务逸有度。
务逸有度者,可以养乱。
曰∶入清出浊。
入清出浊者,可以养气。
曰∶绝淫戒色。
绝淫戒色者,可以养精。
养生之道,不在于此。
所生微也,善养者,从微至着;所生小也,善养者,自小及大。
当旺时,养而取之;当衰时,养而补之。
如春养脾,秋养肝,夏养肺,冬养心。
炼形则起火,还丹则聚气。
此年中用月,不失养生之道也。
及春夏养阳,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肝与心。
心肝者,气生之所。
秋冬养阴,以真气随天,大运在肺与肾。
肾肺者,液降之所。
此阴阳传送,不失养生之道也。
及肾气生于子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中。
当此之时,若澄心静滤,闭目升身,想火轮起于丹田,是气升而养之有法也。
及肝气生于卯时,一阳升于二阴之下。
当此之时,如孤坐闭目,多入少出,存儿女相见于黄屋之中,而产就婴儿,是阳生而养之有法也。
及心气生于午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中。
当此之时,若忘言绝念,满口含津,攻心气不散,存龙虎交媾于烟焰之中,而盘金鼎奔流于下,是丹田气生而养之有法也。
及肺气生于酉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上。
当此之时,若闭目冥心,以腹肚微胁,存大火炙于鼎中,鼎中有三昧,炎炎不绝,三昧齐发,是阴生而养之有时也。
及夫三百日,胎完而真气生,养其真气而炼之生神。
高二议论文 养生论
高二议论文:养生论_2000字养生,多在保养肉体以保长生。
可况人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中气,仍然是枉在世上百年,到如今生活学习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养生,换来舒适呢?那么一定是:保持天性、磨砺心智。
天性有如生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它受之于父母,不可能随意更改。
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某事物的改变,而抛弃磨灭我们独有的性情。
所谓性情是“人天生而来的气质和情感”,无一人相同,在面对纷繁的世界,不抛弃天性应该成为我们时时刻刻的座右铭。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正是因为,人从小的天性就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倘若后天的教育让人成熟而不再幼稚,社会大课堂又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但这些只是心智的锻炼,与人的个性没有关系。
美国科学家调查显示,人的天性随着年龄正在逐渐地丧失,孩童时期爱幻想的特点终究被社会埋没殆尽;与朋友的倾听与分享,最终变得世故起来。
这些事例正在告戒我们什么?当事者往往对此并不会感到“我长大了,变成熟”的喜悦感,相反地总会愁容满面地说:“我不快乐啊,怀念童年。
”可是,童年真的那么值得怀念吗?他们毕竟怀念的是原本的天性,天性的泯灭过于一切。
“幸福指数”此词已经不再陌生,美国的金钱场幸福指数不足3,中国的幅员辽阔上指数不足2.5,日本、韩国以忙碌着称的国家即使人与人礼貌互敬但指数也少得可怜,那么,世界之大哪里是幸福的家?南亚小国不丹,这个人均GDP不足700美元的小国,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是什么成就了那里“穷且快乐”的感受,我们不禁自问,去过那里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不丹王国的每一张笑脸,他们淳朴善良,待人热情,一旦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快乐、幸福时,他们总会说:“我们世代都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很快乐。
”而这“一直”又代表什么呢?那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善良、内敛的天性,那么他们即使贫困又有什么呢?幸福和快乐可是金钱无法换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未泯灭,根据09年最新寿命统计不丹已经成为世界上长寿的国家之一,长寿率并且超越了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论_3000字
养生,多在保养肉体以保长生。
可况人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中气,仍然是枉在世上百年,到如今生活学习压力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养生,换来舒适呢?那么一定是:保持天性、磨砺心智。
天性有如生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它受之于父母,不可能随意更改。
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某事物的改变,而抛弃磨灭我们独有的性情。
所谓性情是“人天生而来的气质和情感”,无一人相同,在面对纷繁的世界,不抛弃天性应该成为我们时时刻刻的座右铭。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正是因为,人从小的天性就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倘若后天的教育让人成熟而不再幼稚,社会大课堂又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挫折,但这些只是心智的锻炼,与人的个性没有关系。
美国科学家调查显示,人的天性随着年龄正在逐渐地丧失,孩童时期爱幻想的特点终究被社会埋没殆尽;
与朋友的倾听与分享,最终变得世故起来。
这些事例正在告戒我们什么?当事者往往对此并不会感到“我长大了,变成熟”的喜悦感,相反地总会愁容满面地说:“我不快乐啊,怀念童年。
”可是,童年真的那么值得怀念吗?他们毕竟怀念的是原本的天性,天性的泯灭过于一切。
“幸福指数”此词已经不再陌生,美国的金钱场幸福指数不足3,中国的幅员辽阔
上指数不足2.5,日本、韩国以忙碌着称的国家即使人与人礼貌互敬但指数也少得可怜,那么,世界之大哪里是幸福的家?南亚小国不丹,这个人均GDP不足700美元的小国,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是什么成就了那里“穷且快乐”的感受,我们不禁自问,去过那里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不丹王国的每一张笑脸,他们淳朴善良,待人热情,一旦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快乐、幸福时,他们总会说:“我们世代都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很快乐。
”而这“一直”又代表什么呢?那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善良、内敛的天性,那么他们即使贫困又有什么呢?幸福和快乐可是金钱无法换来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未泯灭,根据09年最新寿命统计不丹已经成为世界上长寿的国家之一,长寿率并且超越了日本。
这样,谁还看不到保持天性的作用呢?保持天性,要求我们,不为世事所烦恼,就像过去一样活着,用最自然的天性面对多变的世界,何乐而不为?
诚然,天性不灭是修养个人的最基本的方式,但是,人生一世,人与人一定会擦肩而过,更不要说促膝而谈,寻觅知音了。
磨砺心智在这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在此总结了一番,就把它称为人生六义,即:尊重、信任、理解、倾听、交流、帮助。
于此,对待陌生人、过客,还是朋友,最终到自己,实为磨砺。
尊重的第一要义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尊重就是“尊敬并
且重视”,也许对待陌生人和过客不一定要我们过多的尊敬,但是重视是一定要有的,重视,其实就是在认同“天赋人权”,这是待人待己的重要环节,往往不尊重别人的人不会被别人尊重,那么连自己的权利都随意糟蹋的人呢?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轻佻对世,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说来,这第一步需要人与人互相地配合才能达到。
这世上没有完人,我们只能努力去靠近“完人”的标准,可却终究奈它怎何!所以,也就没有完全愿意尊重别人,而不求得被尊重的人,倘使这么做,不也太低三下四了吗?
信任,我则认为是“六义”中的重要环节,这种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心明、眼清”的基础之上,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心感受、用眼分辨与我们交往之人的性情,“日久见人心”,常言是这么说,其实“日不久,也可以见人心”,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交往的感觉,是种预感。
子期伯牙共赏高山流水,正是如此,一曲既成,而二人已成知音。
这就是人比动物高明之处,人能够明断好坏,如果是意趣相投的好人,那就相信敢于付托;如果是志趣不合,那就不一定信托,但最起码一定要有尊重。
但要这么说,既然已经相信敢于付托的人,一定可以称得上朋友了;相对地,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一定要信任。
理解,是更进一步的朋友之道,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
理解对方,
要求互相退让。
“宁退耕墙不毁情谊”成为千古佳话,在这种递进的过程中,就是磨砺心智然后走向成熟的表现。
对待自己的要求,要及时审视是否太过分,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
倘使双方都这样做了,朋友之情真真好于手足。
倾听,则很难去解释,但是却最容易做到,倾听要用心跟着说话人去走,情感相一致,直到入境,那么自然二者相结合,产生共鸣。
也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首先克服自我为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
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
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
什么;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
这些固然是理想状态,但绝对不是死板的规矩,有人按照这些完全做,反而失去活力好象无生机的死物一般,所以倾听不是死板地听,而是“听见”甚至要“听懂”。
于是我们砥砺自我,舒服地活着,与朋友沟通交流、提供帮助,这两要义并无太多解释,但是倘使这么做必须学会倾听:
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
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
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馈。
倾听别人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
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
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4.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于是,我们的心智是这样成熟起来的,也许走入社会还需要责任,把它加上,肩头好象更加重了,而心情反而是轻松,这就是养生的最佳境界。
庄周磨砺心智修养性情,百年而去;孔孟尽责育教,修养品行,古稀、髦耋无疾而终,古代的圣人,养生终年,到底是哪里做得更好一些,那么其人一定贵在德、行。
所以说,养生保在天性、磨在心智,苦在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