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军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疼痛科中应用
针刺触发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触发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针刺触发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研究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常导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针刺触发点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功能的目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然后重点分析了针刺触发点治疗在MPS中的应用及其疗效。
针刺触发点治疗可以显著缓解MPS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本文还探讨了针刺触发点治疗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针刺触发点治疗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支持。
由于MPS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复杂多样,针刺触发点治疗仍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针刺触发点治疗MPS的临床应用。
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定义和概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伴随疼痛、肌肉紧张、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MPS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慢性劳损、外伤、炎症、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疼痛性质:通常为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能为刺痛、酸痛、胀痛等。
疼痛范围:疼痛通常集中在肌肉或筋膜的起附点或应力集中区域,如颈肩、腰臀、背部等。
肌肉触诊:医生在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受累区域的肌肉紧绷、压痛和结节。
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如弯腰、转身、张口等动作困难。
并发症:长期MPS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甚至影响全身健康。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通常包括对症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针刺触发点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下内容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一.95%的慢性疼痛来自肌筋膜触发点的活化现代人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生活习惯不良,经常保持固定姿势使用手机、电脑、电视,或因运动创伤、肌肉疲劳等致长期体态失衡,加重的慢性损伤会导致疼痛以及肌肉运动模式的重新分配,长时间后会导致动作控制模式的变化,短期来看很多患者不发生疼痛一般是其他肌肉保护性代偿的结果,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动作障碍及各种急慢性疼痛。
因此很多人频繁出现头颈肩部的酸胀不适甚至疼痛,手麻,腰腿痛等,依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如颈源性头痛,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足底筋膜炎等各种诊断。
这些疾病除了对症处理疼痛发生部位和修复压迫损伤之外,这一类患者还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疾病特点,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ICD-11诊断标准里又根据是否找得到原发因素分为“慢性原发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其中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激痛点,简单来讲就是肌肉里面出现的异常小结节或条索,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标志性特点。
它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 于1942 年提出,可分为隐性触发点和活化触发点。
该理念在国内于上海体育学院黄强民教授的带领下获得普及推广。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95%慢性疼痛病人与此有关。
当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出现时,可促使隐性触发点发展为活化触发点,继而产生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如图1 中显示的“x”便是常见的触发点部位,其活化后往往表现为远隔部位(红色部分)的疼痛,因此患者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是真正出现问题的点,对着疼痛部位推拿按摩针刺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如何灭活既然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活化是大部分疼痛疾病产生的源头,那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损伤的临床研究徐永辉(大余县人民医院,江西大余341500)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20188124)作者简介:徐永辉,男,本科,主治中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腰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观察组使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损伤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腰肌损伤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电针联合治疗Clinical study on pain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muscular injuryXu Yonghui.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yu County ,Dayu ,Jiangxi 341500【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in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combined with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lumbar muscular injury.Methods60patients with chronic lumbar muscularinjury who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to November 2019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ain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for 1month.ResultsThe curative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Pain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chronic lumbar muscular injury can increase curative effec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Chronic lumbar muscular injury Myofacial pain trigger pointsAcusectorCombined treatmentDOI :10.19435/j.1672-1721.2020.17.005[7]王冰,田文,王美祺,等.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方法综述[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9):1017-1018.[8]郑子玲.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清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8):912-914.[9]刘溦薇,邓先兆,樊友本,等.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和预防[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2):122-126.[10]邵渊,白艳霞,权芳,等.喉返神经显露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2):301-303.[11]屈新才,肖勇,黄韬,等.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及损伤预防[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9):700-703.(收稿日期:2020-03-19)慢性腰肌损伤是基层劳动者常见的痛性损伤之一,患者出现骨骼肌疼痛、关节功能受限、肌筋膜炎、肌损伤或疲劳等现象,均与骨骼肌内有活化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有关,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处可触摸到一条紧绷的肌带,是骨骼肌内结节处异常的大量高度敏感小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会使骨骼肌较易受到损伤,其产生与患者工作生活均有着较大的关系。
中医针灸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治疗顽固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治疗顽固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治疗顽固性腰痛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于我科治疗的顽固性腰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中医症候积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腰痛、下肢痛以及下肢麻木的症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腰痛、下肢痛以及下肢麻木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针灸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治疗可增强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对患者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中医针灸;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顽固性腰痛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腰痛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易反复发作,成为顽固性腰痛,给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近年来,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采用中医针灸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治疗顽固性腰痛患者90例,获得了较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现将该诊疗过程以及观察报告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于我科治疗的顽固性腰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23±3.47)岁;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5.16±2.35)个月;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退行性脊柱炎14例,腰肌劳损8例,其他4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5.76±3.51)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5.21±2.42)个月;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退行性脊柱炎15例,腰肌劳损9例,其他2例。
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刘琳;黄强民;刘庆广;马彦韬;赵佳敏【期刊名称】《实用疼痛学杂志》【年(卷),期】2016(012)003【摘要】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 in abdominal mus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Methods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The MTrPs in abdominal region were localized and repeatedly acupunctured and injected with 1% lidocaine,combined with auto-stretching exercise of abdominal muscles,0.5-1.0 min/time,3-5 times/d.VAS and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t the menstrual period after every acupuncture,and one year after last acupuncture.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3% (41/65 cases),100% (65/65 cases) and 100% (65/65 cases) after the acupuncture 1,2 times and 1 year after the treatment respectively.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MTrPs in abdominal region combined with stretching exercise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目的回顾性分析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MTrPs)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65例,在腹肌肌筋膜定位MTrPs,并在月经中期对MTrPs进行针刺并注射1%利多卡因治疗,针刺时需引出腹肌局部跳动,反复针刺直至跳动消失.每次针刺结束后指导患者行腹肌牵张锻炼,保持0.5~1.0 min/次·3~5次/d.于每次治疗后的下一次月经期及最后一次治疗的1年后,评估VAS及疗效.当VAS≤3时,结束针刺治疗.结果第1、2次治疗后及1年后随访有效率分别为63%(41/65例),100%(65/65例)和100%(65/65例).结论针刺腹肌MTrPs结合腹肌牵张锻炼可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总页数】4页(P186-189)【作者】刘琳;黄强民;刘庆广;马彦韬;赵佳敏【作者单位】200438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200438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200129 上海沪东医院疼痛科;200438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200438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200438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2.湿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牵伸训练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3.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观察4.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振动疗法治疗运动员膝前痛的疗效5.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定位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祖国医学对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的认识发布时间:2021-08-30T04:45:44.3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刘芳[导读]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肌筋膜触发点有不同的认识,下文将讲述祖国医学对该疾病的认识。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邯郸院区康复医学科 056001摘要: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是基于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软组织损伤等理论基础之上,并且完全独立于中医理论之外的一种针刺疗法。
虽然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不属于中医针刺疗法,但仍具有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祖国医学对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的认识进行综述。
关键词:祖国医学;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前言人体结构中的肌肉,是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一条条肌纤维。
当肌纤维受到损伤、炎性物质侵蚀或退行性改变等不良刺激,个别肌纤维会出现痉挛、变形等应激反应,导致代谢障碍发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结节。
结节出现后,会影响肌肉的整体收缩程度,当结节受到触压时,就会出现局部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现象,部分肌肉甚至会出现抽搐症状。
在各大医学领域中,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肌筋膜触发点有不同的认识,下文将讲述祖国医学对该疾病的认识。
1祖国医学对肌筋膜触发点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肌筋膜疾病在中医学中可归结为“痹症”中的一种,该疾病病变位置处于肌肉与筋膜之间,也可归纳为“筋痹”范围之内。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素问·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灵枢·筋经》中: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驰纵不收,阴痿不用。
由此可见,祖国医学在早期对肌筋膜就已有见解,可理解为肢体经脉受风寒湿热之邪所侵,导致气血不通、经络阻痹,也就是引起了机体肌肉、关节、筋骨等部位出现麻木疼痛、灼烧感、伸张困难,甚至出现关节肿大、变形等症状[1]。
2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及中医相关疗法2.1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有三个治疗原则:一是针对受累肌肉或肌群牵张,正常情况下的肌肉收缩是依靠滑动肌丝,肌肉的整体收缩情况是受肌筋膜形成触发点所影响。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症状。
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针刺和牵拉操作,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来谈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的原理。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针刺和牵拉的方式,刺激肌肉和筋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
针刺可以激活局部的肌肉和筋膜,调节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轻疼痛传导。
而牵伸则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的疼痛和不适。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我们来分析一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的优势。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快、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优势。
通过对疼痛部位进行局部针刺和牵拉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最重要的是,这种治疗方法几乎没有副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药物反应等问题,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的适应症。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那些由于长时间坐姿不良、劳累过度、情绪紧张等导致的慢性疼痛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还适用于一些患有肌肉劳损、肌肉拉伤、肌肉肿胀等症状的患者。
只要是因为肌肉和筋膜引起的疼痛症状,都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治疗方法进行缓解和治疗。
我们来谈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的临床效果。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资料的统计,这种治疗方法在缓解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症状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综合征是指身体多处肌肉和筋膜同时出现疼痛和敏感的症状,使人感到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临床上多见于办公室人群和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群中。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人们开始寻求其他治疗方法。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是一种新的疗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评价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效果。
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先对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进行了一番了解。
针刺疗法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而肌肉牵伸治疗则是通过拉伸肌肉来放松紧张的肌肉,使其恢复正常的弹性。
将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多处肌肉和筋膜的疼痛和敏感症状。
我们对这种联合治疗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效果寄予了厚望。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该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
我们选取了一组患有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了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了传统的物理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之后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活动度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疼痛程度减轻不显著,活动度和生活质量改善也不明显。
这表明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长期随访中,治疗组的患者并未出现复发的情况,症状得到了长期的缓解。
而对照组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很快出现了症状的复发。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的长期疗效。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痛为输,一穴双针”刺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

“以痛为输,一穴双针”刺法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
丁喜艳;刘顺益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背肌筋膜炎是因外伤或慢性劳损而使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而致粘连及纤维病变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以肩背部疼痛、头项转侧
不利、局部肌肉僵硬等为主要症状,局部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一穴双针刺法是笔者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盛灿若主任医师处跟诊时所学,主要应用于痛有定处的顽
固性疼痛,运用一般毫针刺法不能缓解时,应用此种针刺方法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之效,符合内经“以痛为输”治疗经筋病之治则.笔者将此针法应用在治疗背肌筋膜炎
上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1494)
【作者】丁喜艳;刘顺益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0);江苏省南京明基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6.3
【相关文献】
1.基于"输主体重节痛"取穴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 严宏达
2.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88例 [J], 刘加池;周斌
3.应用头针,体针,苍龟探穴刺法治疗中风偏瘫55便临床观察 [J], 王柏学;李勤宗
4.太阳穴双针透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30例 [J], 龚燕
5.“一穴双针”刺法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马幸福;朱俊琛;王超;苏毅;李迎春;郑智文;熊应宗;聂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对脑卒中痉挛型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疗效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对脑卒中痉挛型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疗效荣积峰;黄强民;刘琳;王卫宁;朱慧雯;石伟【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on spastic foot drop and invers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50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25). Both groups accept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acupuncture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per day in addi-tion.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of pain,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range of motion (ROM) of ankle, 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for lower limbs and 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 in ten metres before and six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scores of VAS, MAS, and FMA, the ROM of ankle, and MW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t>6.845, P<0.001), and im-proved m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5.586, P<0.0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can release spasm to reduce foot drop and in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痉挛型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疗效.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活动度、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10米最大步行速度(MW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足下垂、足内翻),FMA评分,MWS均显著改善(t>6.845,P<0.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5.586,P<0.001).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痉挛型足下垂和足内翻.【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4页(P591-594)【关键词】脑卒中;痉挛;足下垂;足内翻;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作者】荣积峰;黄强民;刘琳;王卫宁;朱慧雯;石伟【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市200090;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200438;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200438;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200438;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市200090;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市200090;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市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下肢肌力低下、肌张力增高、运动控制障碍和深浅感觉障碍等问题,患者出现足下垂、足内翻,形成步幅减小、步速缓慢和步行不对称等异常步行模式[1]。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摘要】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效果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评价该治疗方法的疗效。
通过对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阐述,介绍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原理以及肌肉牵伸治疗在此综合征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了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结合讨论部分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最终得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显著疗效。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缓解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肌肉牵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评价、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肌肉内的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肌肉牵伸治疗则可以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改善肌肉的柔韧性和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的紧张和压力。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评估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评价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对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肌肉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来探讨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与肌肉牵伸治疗在缓解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和优势。
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原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刺的方式刺激肌肉内部的神经纤维和感受器,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的效果。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摘要】本文对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进行评价。
从针刺治疗原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特点和联合肌肉牵伸作用入手,论述了其在临床中所取得的疗效,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在缓解肌筋膜疼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最后总结了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肌肉牵伸、综合征、疗效评价、影响因素、效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其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这种疼痛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疗效评价还不够全面和系统。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在该病症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以期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评价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症状评估,分析针刺治疗和肌肉牵伸联合应用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治疗效果,揭示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伸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评价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 131例早中期 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 66例和电针组 65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每周治疗 1次,3次为 1个疗程,共治疗 1个疗程;电针组采用电针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每天治疗 1次,每周 5 次,15次为 1个疗程,共治疗 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比较 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Ontario 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 qualityoflife-brief,WHOQOL-BRIEF)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 Lysholm膝关节评分, 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 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的 WHOQOL-BRIEF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 VAS评 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5,P=0.745;t=0.875,P=0.880;t=0.095,P=0.925;t=0.160, P=0.873);治疗结束后 2组患者的 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90.74±4.55)分,(66.64± 8.10)分,t=-54.211,P=0.000;(80.31±4.32)分,(66.18±7.78)分,t=-32.347,P=0.000;(68.52±7.88)分,(45.26±10.94) 分,t=-49.989,P=0.000;(62.60±4.55)分,(44.95±10.74)分,t=-21.354,P=0.000],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 VAS评分 均低于治疗前[(12.14±3.68)分,(45.15±9.32)分,t=46.976,P=0.000;(22.54±4.43)分,(44.91±9.18)分,t=35.922,P= 0.000;(2.09±1.08)分,(7.06±0.87)分,t=69.494,P=0.000;(2.95±1.26)分,(7.05±0.87)分,t=45.640,P=0.000],针刺肌 筋膜疼痛触发点组患者的 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电针组(t=13.461,P=0.000;t=5.251,P=0.000),针 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患者的 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 VAS评分均低于电针组(t=0.243,P=0.000;t=-4.224,P=0.000)。 治疗结束后,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痊愈 6例、显效 49例、有效 7例、无效 4例,电针组痊愈 3例、显效 33例、有效 16例、无效 13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的综合疗效优于电针组(Z=-3.401,P=0.001)。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 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能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电针联合肌肉牵张治疗。
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at
after the
MTrPs
in
abdominal region
combined
with
stretching exercise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果
二、随访 1年后随访,65例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 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4例患者第 2次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较第1次治疗后下降,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Simons等”1和Bron等【81研究指出,MTrPs是骨骼 肌上一个高敏感性的疼痛病理结构,分为隐性 MTrPs和活化MTrPs两种,肌电图上可出现高频率、
of acupuncture at Liu
abdominal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Lin.Huang Qiangmin,Liu Qingguang,Ma Yantao,Zhao Jiamin.School ofKinesiology,
65例患者治疗前后和最后一次痛经疼痛程度 评分变化
轻度(VAS<3) 例数
VAS
异常波幅的自发肌电位。Simons等-,报道,隐性 MTrPs可被多种因素激活导致疼痛,活化MTrPs通
中重度(4<VAS<10)有效率 例数
VAS
常位于肌肉内压痛的条束结节内,针刺时可引发牵 涉痛和局部抽搐反应。Dickerson等p1认为,躯干肌 MTrPs常可影响到周围脏器的功能,尤其是腹肌、胸 肌和盆底肌,治疗骨骼肌MTrPs可以缓解临床疼痛 和某些内脏性疼痛。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疼痛科中的应用116页PPT

谢谢!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疼痛科 中的应用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周 恩来
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例

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例刘首芳;张艳茹;邵晓翠;沈舒怡;黄强民【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24(44)3【摘要】目的:观察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治疗组给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以下简称Mc-Gill)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Mc-Gill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筋膜触发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总页数】5页(P422-426)【作者】刘首芳;张艳茹;邵晓翠;沈舒怡;黄强民【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国药上海慈源康复医院;上海体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52.12【相关文献】1.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武警战士下腰痛90例临床观察2.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的刃针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3.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联合加巴喷丁、神经阻滞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4.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刃针松解股四头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黄强民;敖丽娟;刘燕【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4(008)023【摘要】介绍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病理和临床特点及怎样理解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肌筋膜触发点是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局限小区,挤压时疼痛和拉紧的带,引起牵涉痛和交感现象.静息下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乙酰胆碱浓度增高,引起肌后连接持续去极化和持续性肌节缩短和收缩结节.慢性持续肌节缩短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和血循环的减少,神经血管反应物质释放,致敏传入神经引起触发点疼痛.触发点诊断常依赖病理生理学的诊断标准.触发点治疗的可能原则是对受累肌的牵张,其次是想法刺激或破坏触发点.常用的方法有肌疗法、肌肉牵张和冷喷雾疗法、针刺法加肌肉牵张法、肉毒素注射加肌肉牵张法.同时,常需要辅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改善周围循环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总页数】3页(P4822-4824)【作者】黄强民;敖丽娟;刘燕【作者单位】玉溪市人民医院骨科,云南省,玉溪市,653100;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云南省,昆明市,650101;玉溪市人民医院骨科,云南省,玉溪市,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1【相关文献】1.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J], 黄强民2.疼痛护理对腰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J], 张红色;郑耀珍;覃华;谭树生;龙佳佳;黄金艳;3.灰阶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J], 尹莉;宓士军;马秀清;刘会民;彭玉荣;郭瑞君4.对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的效果研究 [J], 吴昊峰5.冲击波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梁木荣;石慧芳;龚声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笔记

《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肌筋膜疼痛的基本概念 (3)2. 触发点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4)二、肌筋膜疼痛的常见原因与症状 (5)1. 肌筋膜疼痛的常见原因 (7)2. 肌筋膜疼痛的主要症状 (8)三、触发点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8)1. 触发点的定义与特点 (9)2. 触发点疗法的基本原理 (10)3. 触发点疗法的操作步骤与技巧 (11)四、肌筋膜疼痛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13)1. 肌筋膜疼痛的临床应用 (14)2. 触发点疗法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 (15)3. 案例分析与讨论 (16)五、触发点疗法的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17)1.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9)2. 治疗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20)六、触发点疗法的疗效评估与长期管理 (21)1. 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 (23)2. 长期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4)七、总结与展望 (25)1. 触发点疗法在疼痛管理领域的价值 (2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概述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种专门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触发点疗法。
这是关于运动损伤修复和疼痛管理领域的重要知识,其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于理解身体疼痛的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具有极大的帮助。
书中首先介绍了触发点疗法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触发点是指肌肉中紧张、疼痛的区域,这些区域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疼痛。
通过按压这些触发点,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书中详细解释了触发点的识别和定位方法,使读者能够初步掌握寻找触发点的技巧。
书中详细阐述了触发点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这些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按压、按压的力度和频率、按压的时间和顺序等。
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学习并实施触发点疗法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书中还介绍了与触发点疗法相关的其他疗法,如肌肉拉伸和热身运动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疼痛解决方案。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疼痛科中的应用》

降低肌筋膜触 所引起的是焦虑症、通常可以增加交感的输出,并且造成睡眠困难,然而还可以导致肌肉张力的增高、易疲劳和 发点的疼痛阈值17,然后加重肌筋膜触发点的疼痛。
内分泌和代谢缺陷:
创伤
大的创伤和反复性的微小创伤。大的创伤,引起急性肌筋膜触发点;急性触发点如果得不到良好和及时的治疗,就 会转为慢性肌筋膜触发点。许多运动员的微小或微细的肌肉内或肌纤维的损伤;这种损伤是一种在肌肉
内部的非常小的创伤,但是这种细小的创伤处于反复的、慢性的、超载的、过用的和积累性损伤后;显现出运动员易疲劳,运动时疼痛, 逐渐发展肌束多处的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特点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压痛点 (Tender spot)。
确认的痛感 (Recognized Pain)和绷紧的肌帶 (Taut band)。
牵涉痛 (Referred Pain)。
局部抽搐反应 (Local Twitch Response)。
2、非结构性不变的致病因素
由于神经学功能损伤的医学因素包括了维生素B12、其它维生素不 足的状态、铁不足、甲状腺激素不足、慢性感染,如Lyme病,和妇 女的复发性白色念珠菌感染。
引起和持续性肌筋膜触发点原因
分类 力学性
医学性
原因
外伤性 结构性 姿势性 工作性
感染性疾病 炎性失调 免疫性/过敏 营养障碍 激素失调 精神性
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因素:
1、结构性的致病因素
• 运动系统的各种、各部位的急慢性、直接和间接创伤和损伤; • 运动系统结构性改变,如退行性病变,畸型(先天和后天); • 长期的不良姿势改变了机体运动系统生理性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 工作和运动中保护措施不良和工作动作不当,造成骨骼肌正常张力 状态改变; • 骨骼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排序和位置改变,以至于骨骼肌的异常 张力,等。
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双盲进行分组为对照组(n=50)、治疗组(n=50),对照组开展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开展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组间比较其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疼痛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随访1年时疾病复发率60.00%低于对照组80.00%,且治疗后各阶段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针灸;颈源性头痛;疗效;复发率;疼痛颈源性头痛为头部疼痛综合征的一种,是指因颈椎、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发的头痛症状。
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以针灸治疗为主,传统针灸对缓解病人的疼痛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不持久,且复发率高[1-2]。
为进一步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次试验即分析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价值。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双盲进行分组为对照组(n=50)、治疗组(n=50),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6~75岁间,均值为(51.36±3.28)岁,病程为1~6个月,均值为(3.12±0.98)个月;治疗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35~73岁间,均值为(51.24±3.21)岁,病程为1~6个月,均值为(3.25±0.89)个月。
组间对比各基线项目数据,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确诊为颈源性头痛;(2)病人知晓此次研究内容,自愿配合;(3)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1)伴严重脏器功能障碍;(2)头颈部存在外伤史;(3)存在针灸治疗禁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特点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压痛点 (Tender spot)。
确认的痛感 (Recognized Pain)和绷紧的肌帶 (Taut band)。
牵涉痛 (Referred Pain)。
局部抽搐反应 (Local Twitch Response)。
中枢神经系统和生物力学因素
常见姿势和平衡以及工作环境、劳动保护差的情况。造成TrPs的形成和维持。TrPs的长期破坏性信号最终
会使中枢神经系统致敏,这个过程会加速异常冲动产生位置的形成和相关的假突触和相邻的自主神经的交联,发生生交叉激发或窜绕现象 。CNS视为TrPs的一个集成器,致敏的脊髓后角变成“神经功能性聚焦镜”,将其它的伤害性信号汇聚在相同脊髓节段,包括其它的体细 胞和内脏的功能失调。
甲状腺素低下、甲状腺机能减退与慢性疾病和病危的关系 、逆转T3的角色、生长激素缺陷
营养缺乏症:
维他命B12缺乏是最常见原因,内源性合成减低,15-20%的65岁以上年纪多见。而维他命B12减少吸收和代谢活 动变异发生导致B12的体内缺乏。叶酸可以帮助纠正B12缺乏的贫血,但无法纠正神经肌肉发生的问题;
Trigger Points
一、定义
五、临床特点
二、历史沿革
六、诊断
三、病因学
七、治疗方法
四、病理生理学
Trigger Points
一、定义
五、临床特点Leabharlann 二、历史沿革六、诊断
三、病因学
七、治疗方法
四、病理生理学 八、各论
一、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定义 (Definition of MTrP)
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 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 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 搐以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常有交感现象、易疲劳、 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症候群。 人类75%的疼痛是由于肌肉的原因,激痛点治疗法对于解 除大部分的疼痛既有效、又快捷. ( A highly localized and hyperirritable (adj. 应激性过度的)spot in a palpable taut band of skeletal muscle fibers)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在疼 痛科中的应用
刘宜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
疼痛科简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特 色重点专科,开设床位50张,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博 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5名,本科3名。拥有20余种技术, 多学科专家辨证施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优质的 医疗服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已为河 南省及全国各地培养疼痛科医师1200余名。科室特色辩证 施术,综合治痛。
2、非结构性不变的致病因素
由于神经学功能损伤的医学因素包括了维生素B12、其它维生素不 足的状态、铁不足、甲状腺激素不足、慢性感染,如Lyme病,和妇 女的复发性白色念珠菌感染。
引起和持续性肌筋膜触发点原因
分类 力学性
医学性
原因
外伤性 结构性 姿势性 工作性
感染性疾病 炎性失调 免疫性/过敏 营养障碍 激素失调 精神性
创伤
大的创伤和反复性的微小创伤。大的创伤,引起急性肌筋膜触发点;急性触发点如果得不到良好和及时的治疗,就 会转为慢性肌筋膜触发点。许多运动员的微小或微细的肌肉内或肌纤维的损伤;这种损伤是一种在肌肉
内部的非常小的创伤,但是这种细小的创伤处于反复的、慢性的、超载的、过用的和积累性损伤后;显现出运动员易疲劳,运动时疼痛, 逐渐发展肌束多处的肌筋膜触发点。
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因素:
1、结构性的致病因素
• 运动系统的各种、各部位的急慢性、直接和间接创伤和损伤; • 运动系统结构性改变,如退行性病变,畸型(先天和后天); • 长期的不良姿势改变了机体运动系统生理性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 工作和运动中保护措施不良和工作动作不当,造成骨骼肌正常张力 状态改变; • 骨骼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排序和位置改变,以至于骨骼肌的异常 张力,等。
退行性变最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器官的逐渐产生退行性改变;对那些不爱运动的人群,运动系统的退变更明显。 情感心理应激
降低肌筋膜触 所引起的是焦虑症、通常可以增加交感的输出,并且造成睡眠困难,然而还可以导致肌肉张力的增高、易疲劳和 发点的疼痛阈值17,然后加重肌筋膜触发点的疼痛。
内分泌和代谢缺陷:
MRI和B超显示肌肉影 像增强和增厚(Image
reinforcement and thickness)。
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 发电位。
二、历史沿革
Janet Travell MD(1901-1997)珍妮特
风湿科医师 + 临床药理学家 Janet Travell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the leading pioneer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ofascial pain.
• (MTrPs are usually caus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other
neuro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can be perpetuated
or aggravated by some medical conditions)。
二、历史沿革(History )
David Simons MD(1922-2010) 戴维·西蒙斯电生理学家,康复医师
三、历史沿革(History)
•1984 – Hong
–Human research; Animal model
三、病因学 (Etiology of MTrPs )
•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通常是 由某些关联因素引起 神经骨骼`肌肉生理失調 ;也可因某些 维持因 子 (Perpetuating factors)相联系,而变得难愈 治疗或越来越严重。
当肌肉的铁蛋白被耗尽到15ng/ml,就会发生铁的缺乏。女性在12-49岁时铁的缺乏占9-16%。铁丧失的第一阶 段是以耗尽肌肉、肝脏和骨髓的铁为主缺铁所表现的主要症状是慢性疲倦、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