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满分专练专题05化学实验选择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含答案)
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2018天津卷)3.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 g+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24-和CO23-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D.用K M n 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 H3CH2CH2CHO解析:Al3+和Mg2+与氨水反应都只生成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故A错;SO42-和CO32-与Ba(NO3)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B错;1—溴丙烷有三种等效氢,其核磁共振谱有三个峰,而2—溴丙烷有两种等效氢原子,其核磁共振谱有两个峰,故可鉴别,C正确;碳碳双键、醛基都能被酸性KMnO4氧化,KMnO4溶液都退色,故无法鉴别。
答案:C(2018山东卷)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24-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解析: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故A错;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构偏高,C正确;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故D错。
答案:C(2018安徽卷)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燃烧石灰石答案:A解析:B滴管口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内;C铜电极应该为阴极才能制备出氯气和氢气;D选项坩埚不能密闭加热。
(2018重庆卷)9.能鉴别Mg、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HNO3 B.KOH C.BaCl2 D.NaClO9.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专题05:勾股定理(选择题专练)(解析版)
专题05:勾股定理(选择题专练)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ADC 2B ∠=∠,5AD =,则BC 的长为( )A 31B 31C 51D 51【答案】D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B =∠BAD ,求出BD ,计算即可. 【解答】∵∠C =90°,AC =3,5AD =∴CD 22=1AD AC -,∵∠ADC =2∠B ,∠ADC =∠B +∠BAD , ∴∠B =∠BAD ,∴DB =5AD =∴BC =BD +CD 5+1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是解题的关键.2.长度分别为9cm 、12cm 、15cm 、36cm 、39cm 五根木棍首尾连接,最多可搭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92=81,122=144,152=225,362=1296,392=1521,∴81+144=225,225+1296=1521,即92+122=152,152+362=392,故选B.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熟知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3.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BC等于()A.14 B.4 C.14或4 D.9或5【答案】C【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D,CD,再由图形求出BC,在锐角三角形中,BC=BD+CD,在钝角三角形中,BC=CD-B D.【解答】解:(1)如图,锐角△ABC中,AB=15,AC=13,BC边上高AD=12,在Rt△ABD中AB=15,AD=12,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152-122=81,∴BD=9,在Rt△ACD中AC=13,AD=12,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32-122=25,∴CD=5,∴BC的长为BD+DC=9+5=14;(2)钝角△ABC中,AB=15,AC=13,BC边上高AD=12在Rt△ABD中AB=15,AD=12,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152-122=81,∴BD=9,在Rt△ACD中AC=13,AD=12,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32-122=25,∴CD=5,∴BC的长为DC-BD=9-5=4.故BC长为14或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把三角形斜边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解答.掌握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4.如图,已知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4,∠B=45°,此正方形的面积()A.16 B.8 C.4 D.2【答案】B【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从而得出面积.【解答】解:∵AB=4,∠B=45°,∴AC=AB ,2AC=,216∴此正方形的面积为28AC=故选B.5.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4 B.3 C.2 D.1【答案】A【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3,可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从而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解答】解:3和5为两条直角边长时,小正方形的边长=5-3=2,∴小正方形的面积22=4;综上所述: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正确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如果把△ABC 的顶点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 ,则线段A'B 与线段AC 的关系是 ( )A .垂直B .相等C .平分D .平分且垂直【答案】D 【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结构即可判断线段A′B 与线段AC 的关系.【解答】解:如图,将点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 ,与线段AC 交于点O .∵2,2,∴线段A′B 与线段AC 互相平分,又∵∠AOA′=45°+45°=90°,∴A′B ⊥AC ,∴线段A′B 与线段AC 互相垂直平分.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利用网格求边长长度及角度是解题的关键.7.在△ABC 中,AB =1,AC =2,BC 5(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解:在△ABC 中,AB =1,AC =2,BC 5222)12(5+=,∴△ABC 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 )A .4B .16C .34D .4或34【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当3和5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2235+=34;当5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为:2253-=4.故选D .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长是( )A .5B .4C .34D .4或34 【答案】D【解答】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①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x =2253-=4;②当5是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设另一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到:x =2253+=34 故选:D10.如图,为修铁路需凿隧道AC ,测得90A B ∠+∠=,130AB m =,120BC m =,若每天凿隧道5m ,则把隧道凿通需要( )A .10天B .9天C .8天D .11天【答案】A 【分析】由90A B ∠+∠=,可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AB 与BD 的长,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长,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90°,AB=130m ,BC=120m ,∴222213012050()AC AB BC m =-=-=∵每天凿隧道5m ,∴ 50÷5=10=10(天).故选A .【点评】熟练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是解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区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11.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A ﹣∠B =∠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B .如果∠A :∠B :∠C =1:2:3,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C .如果 a 2:b 2:c 2=9:16:25,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D .如果 a 2=b 2﹣c 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 =90°【答案】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答即可.【解答】选项A 中如果∠A ﹣∠B =∠C ,由∠A+∠B+∠C =180°,可得∠A =90°,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选项B 中如果∠A :∠B :∠C =1:2:3,由∠A+∠B+∠C =180°,可得∠A =90°,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选项C 中如果 a 2:b 2:c 2=9:16:25,满足a 2+b 2=c 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选项正确; 选项D 中如果 a 2=b 2﹣c 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B =90°,选项错误;故选D .【点评】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是本题解题的关键,并结合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解出此题.12.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点D ,E 为BC 上两点.DAE 45∠=︒,F 为ABC 外一点,且FB BC ⊥,FA AE ⊥,则下列结论:①CE BF =;②222BD CE DE +=;③ADE 1S AD EF 4=⋅△;④222CE BE 2A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答案】A 【分析】①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AFB ≌AE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结论;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FD DE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结论;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D EF EF 2EG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结论;④利用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结论.【解答】解:如图:对于①,因为BAC 90FA AE DAE 45∠∠=︒⊥=︒,,,所以CAE 90DAE BAD 45BAD ∠∠∠∠=︒--=︒-,FAB 90DAE BAD 45BAD ∠∠∠∠=︒--=︒-,因此CAE FAB ∠∠=.又因为BAC 90AB AC ∠=︒=,,所以ABC ACB 45∠∠==︒.又因为FB BC ⊥,所以FBA ACB 45∠∠==︒.因此AFB ≌()AEC ASA △,所以CE BF =.故①正确.对于②,由①知AFB ≌AEC ,所以AF AE =.又因为DAE 45FA AE ∠=︒⊥,,所以FAD DAE 45∠∠==︒,连接FD ,因此AFD ≌()AED SAS △.所以FD DE =.在Rt FBD △中,因为CE BF =,所以222222BD CE BD BF FD DE +=+==.故②正确.对于③,设EF 与AD 交于G .因为FAD DAE 45AF AE ∠∠==︒=,,所以AD EF EF 2EG ⊥=,. 因此ΔADE 11S AD EG AD EF 24=⨯⨯=⨯⨯. 故③正确.对于④,因为CE BF =,又在Rt FBE △中,22222CE BE BF BE FE +=+= 又AEF △是以EF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2EF 2AE =因此,222CE BE 2AE +=.故④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13.如图,大正方形是由49个边长为l 的小正方形拼成的,A ,B ,C ,D 四个点是小正方形的顶点,由其中三个点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得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再进一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解:根据勾股定理,得AB 2=4+16=20,AC 2=1+4=5,AD 2=1+9=10,BC 2=25,BD 2=1+9=10,CD 2=9+16=25,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ABC 和△ABD .故选B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4.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以直角三角形各边为直径的三个半圆所组成的两个新月形,已知S 1+S 2=7,且AC +BC =8,则AB 的长为( )A .6B .223C .52D .78【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2AC BC AB +=,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解答】由勾股定理得,222AC BC AB +=,127S S +=,∴222111172222222AC BC AB AC BC πππ⎛⎫⎛⎫⎛⎫⨯⨯+⨯⨯+⨯⨯-⨯⨯= ⎪ ⎪ ⎪⎝⎭⎝⎭⎝⎭, ∴14AC BC ⨯=, ()22226AB AC BC AC BC AC BC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1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4厘米,腰长为13厘米,那么它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A .30B .60C .120D .65【答案】B【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D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底边上高线的长度,即可求得答案.【解答】如图,作AD ⊥BC 于D ,AB=AC=13厘米,BC=24厘米,∵△ABC中,AB=AC,AD⊥BC,∴BD=DC=12BC=12(厘米),∵在Rt△ABD中,AB=13厘米,BD=12厘米,∴AD=222213125AB BD-=-=(厘米),∴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12452⨯⨯=60(平方厘米)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16.如图是甲、乙两张不同的矩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A.甲、乙都可以B.甲、乙都不可以C.甲不可以、乙可以D.甲可以、乙不可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剪拼如下图:乙故选A考点:剪拼,面积不变性,二次方根17.《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 尺,则可列方程为( )A .()22610x x =--B .()222610x x =-- C .()22610x x +=-D .()222610x x +=- 【答案】D【分析】先画出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和题目设好的未知数列出方程.【解答】解:如图,根据题意,10AB BC +=,6AC =,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x 尺,即AB x =,根据勾股定理,222AB AC BC +=,即()222610x x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18.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AE=10,BE=24,则EF 的长是( )A .14B .13C .3D .2【分析】24和10为两条直角边长时,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14,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F 的长.【解答】解:∵AE=10,BE=24,即24和10为两条直角边长时,小正方形的边长=24-10=14,∴EF=22141414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组 ① 5,12,13;② 7,24,25 ;③ 8,15,16;④ 32,42,52;⑤21216+-,,;⑥ 313122+-,, A .3B .4C .5D .6【答案】B【分析】给出三边的长,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只要验证两短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① 52+122=132,故是直角三角形;②72+242=252,故是直角三角形;③82+152≠16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④(32)2+(42)2≠(5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⑤(21+)2+(21-)2=(6)2,故是直角三角形;⑥(31+)2+(31-)2=(22)2,故是直角三角形.综上,①②⑤⑥满足两边长度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共4个,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20.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D 是∠ABC 的平分线,AD=20,则BC 的长是 ( )A .20B .3C .30D .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ABD=∠DBC,再证三角形ADB为等腰三角形,BD=AD=20,在直角三角形DCB中,DC=12BD,根据勾股定理,得BD²=DC²+BC²=(12BD)²+BC².【解答】在Rt△ABC中∵∠A=30°,∴∠ABC=60°;∵BD是∠ABC的角平分中线, ∴∠ABD=∠DBC=30°,∴三角形ADB为等腰三角形, ∴BD=AD=20∴在直角三角形DCB中,DC=12BD∵,BD²=DC²+BC²=(12BD)²+BC²,∴BC=10 3故选D【点评】本题考核知识点: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点:熟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3,4),则OP的长为()A.3 B.4 C.5 D.7【答案】C【分析】画图,根据勾股定理求解.【解答】如图所示:∴OP =2234+=5.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坐标与图形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在△ABC 中,AB =10,BC =12,BC 边上的中线AD =8,则△ABC 边AB 上的高为( )A .8B .9.6C .10D .12【答案】B【分析】如图,作CE AB ⊥与E,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D BC ⊥,再利用面积法求出EC 即可. 【解答】如图,作CE AB ⊥与E.AD 是ABC ∆的中线,BC =12,∴BD=6,10,8,6,AB AD BD ===∴ 222AB AD BD =+,90,ADB ∴∠=,AD BC ∴⊥11,22ABC S BC AD AB CE ∆== 1289.6.10CE ⨯∴==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23.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 )A.B.C.D.【答案】B【分析】“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解答】“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24.直线l1∥l2∥l3,且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顶点A、B、C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则△ABC的面积为()A.254B.252C.12 D.25【答案】B【分析】作BE⊥l3于E,作AF⊥l3于F,得出BE=3,AF=3+1=4,再证明△BEC≌△CFA,得出CE=A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作BE⊥l3于D,作AF⊥l3于F,如图所示:则∠BEC=∠CFA=90°,BE=3,AF=3+1=4,∴∠ECB+∠EBC=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ECB+∠FCA=90°,∴∠EBC=∠FCA ,在△BEC 和△CFA 中,BEC CFA EBC FCA BC AC ∠=∠⎧⎪∠=∠⎨⎪=⎩,∴△BEC ≌△CFA (AAS ),∴CE=AF=4,∴BC=223+4=5,∴AC=BC=5,∴S △ABC =12AC •BC=12×5×5=25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是6,8,10,则△ABC 的面积是( )A .24B .30C .40D .48 【答案】A【解析】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6,10,8,由62+82=102,即可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是6,8,所以△ABC 的面积为12×6×8=24,故选A . 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BC=45°,DE ⊥BC 于E ,BF ⊥CD 于F ,DE ,BF 相交于H ,BF 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2BD BE =; ②∠A=∠BHE ; ③AB=BH ; ④△BCF≌△DCE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 【分析】先判断△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推导得出2BE ,故①正确;根据∠BHE和∠C 都是∠HBE 的余角,可得∠BHE=∠C ,再由∠A=∠C ,可得②正确;证明△BEH ≌△DEC ,从而可得BH=CD ,再由AB=CD ,可得③正确;利用已知条件不能得到④,据此即可得到选项.【解答】解:∵∠DBC=45°,DE ⊥BC 于E ,∴在Rt △DBE 中,BE 2+DE 2=BD 2,BE=DE ,∴BD=2BE ,故①正确;∵DE ⊥BC ,BF ⊥DC ,∴∠BHE 和∠C 都是∠HBE 的余角,∴∠BHE=∠C ,又∵在▱ABCD 中,∠A=∠C ,∴∠A=∠BHE ,故②正确;在△BEH 和△DEC 中,BHE C HEB CED BE DE ∠=∠⎧⎪∠=∠⎨⎪=⎩,∴△BEH ≌△DEC ,∴BH=CD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BH ,故③正确;利用已知条件不能得到△BCF ≌△DCE ,故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 ,宽为10cm ,高为20cm ,点B 离点C5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cm .A .25B .20C .24D .105 【答案】A 【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把左侧面展开到水平面上,连结AB ;把右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把向上的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各情况下的AB ,再进行大小比较.【解答】把左侧面展开到水平面上,连结AB ,如图1()2210205925537AB =++==把右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如图2()()222010562525AB =++==把向上的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如图3()()2210205725529AB =++==925725625>>∴53752925>>∴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25cm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及其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8.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6BC π=,高3AB =,小虫在圆柱侧面爬行,从C 点爬到A 点,然后再沿另一面爬回C 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为( )A .18B .48C .120D .72【答案】D 【分析】要求最短路径,首先要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把圆柱侧面展开,展开图如图所示,点A ,C 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C 的长.∵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6BC π=, ∴623AD ππ=⋅÷=,在Rt ADC ∆中,90ADC ∠=︒ ,3CD AB ==,∴22218AC AD CD =+=,∴从C 点爬到A 点,然后再沿另一面爬回C 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的平方为()222472AC AC ==.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会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并利用勾股定理解答.2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A.8 B.9 C.10 D.12【答案】C【解析】【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解答】解:∵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点B与点D是关于直线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BN,BD,则直线AC即为BD的垂直平分线,∴BN=ND∴DN+MN=BN+MN连接BM交AC于点P,∵点N为AC上的动点,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当点N运动到点P时,BN+MN=BP+PM=BM,BN+MN的最小值为BM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CD=8,CM=8−2=6,BCM=90°,∴BM==10,∴DN+MN的最小值是1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难点在于确定满足条件的点N的位置: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然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30.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8C 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④⑤B .③④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A 【分析】作常规辅助线连接CF ,由SAS 定理可证△CFE 和△ADF 全等,从而可证∠DFE=90°,DF=EF .所以△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割补法可知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2DF ,当DF 与BC 垂直,即DF 最小时,DE 取最小值42,△CDE 最大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EF 的面积减去△DEF 的最小面积.【解答】连接CF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CB=∠A=45°,CF=AF=FB ;∵AD=CE ,∴△ADF ≌△CEF ;∴EF=DF ,∠CFE=∠AFD ;∵∠AFD+∠CFD=90°,∴∠CFE+∠CFD=∠EFD=90°,∴△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时,四边形CDFE 是正方形.∵△ADF ≌△CEF ,∴S △CEF =S △ADF ,∴S四边形CEFD=S△AFC.由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即当DF⊥AC时,DE最小,此时DF=12BC=4.∴;当△CEF面积最大时,此时△DEF的面积最小.此时S△CEF=S四边形CEFD−S△DEF=S△AFC−S△DEF=16−8=8,则结论正确的是①④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要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一般证明它们所在三角形全等,如果不存在三角形可作辅助线解决问题.。
专题05化学平衡(教材深度精讲)-高二化学知识整合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
专题05 化学平衡(教材深度精讲)【核心素养分析】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对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知识导图】【目标导航】高考命题在本专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
(2)结合化学反应速率或反应热,考查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平衡移动引起的浓度、转化率等的判断。
试题情境注重证据获取与证据分析的设问,注重思维逻辑的考查。
2.从命题思路上看,试题往往以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污染的治理或废物利用等形式呈现,考查平衡建立、平衡移动、转化率等内容。
(1)选择题:结合化学反应机理、化学平衡图像或图表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与化学反应速率结合的综合应用。
(2)非选择题:以工业生产为背景,通过反应机理或浓度、转化率图像提供信息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移动、对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等。
【重难点精讲】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的判断:反应形式相反,反应条件相同2)可逆反应的特点(1)同步性:正逆反应同时进行(2)等同性:反应条件完全相同(3)共存性①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即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②各组分的浓度都大于零3)证明某反应为可逆反应(1)检验出某种生成物(2)检验量少的反应物是否有剩余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1)建立过程①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v(正)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v(逆)为零②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v(正)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逐渐增大③达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2)v~t图像【名师提醒】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或者同时从正、逆两方向建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_专题05_氧化还原反应(测)_含解析(有答案)
专题五氧化还原反应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1.【黑龙江哈六中2016届上期中】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2.【湖南常德一中2016届第三次月考】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B.与H2O反应生成2.24 LH2(标况下),转移的电子为0.2 molC.氢铝化合物中氢显-1价D.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水发生AlH3+3H2O=Al(OH)3+3H2↑,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A正确;B.与H2O反应生成2.24 L H2(标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转移的电子为0.1mol,B错误;C.(AlH3)n中H为-1价,C正确;D.H元素化合价为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D正确;答案为B。
−N2+H2O(未3.【湖南常德一中2016届第三次月考】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NH3+NO−→配平)。
在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2∶3 B.3∶2 C.4∶5 D.5∶6【答案】A4.【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6届9月月考】在2KI+O3+H2O===2KOH+I2+O2的反应中,当有2 mol的KI被氧化时,被还原的氧原子为()A.1 mol B.1/2 molC.2/3 mol D.1/3 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碘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 mol的KI被氧化时,失去2mol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氧原子为2mol÷2=1mol,答案选A。
2019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5化学实验(含解析)
专题五化学实验1.下列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附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清洗B.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C.附有苯酚的试管用热的烧碱溶液清洗D.附有氢氧化铁的试管用盐酸清洗【答案】A【解析】【详解】A.银单质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附有油脂的烧杯用热纯碱溶液清洗,属于油脂水解,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附有苯酚的试管用热的烧碱溶液清洗,苯酚和烧碱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 附有氢氧化铁的试管用盐酸清洗,是酸碱中和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结合用化学方法进行玻璃仪器的洗涤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用化学方法洗涤玻璃仪器的化学原理。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需要预先润湿B.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趁热加入沸石C.要量取15.80mL溴水,须使用棕色的碱式滴定管D.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2+【答案】A【解析】【详解】A项、测定溶液pH时,若先润湿将会导致所测溶液浓度减少,结果不准确,故A正确;B项、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需要先冷却后再加入沸石,以防剧烈的暴沸,故B错误;C项、溴水具有强氧化性,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C错误;D项、由于Cl-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的Fe2+,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操作,熟练掌握操作的注意事项,明白操作的原理是解答关键,注意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值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但用石蕊试纸检验气体时要用蒸馏水润湿。
3.下列选项中,利用相关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配制100mL1.00mol /L NaCl溶液,需要天平(带砝码)、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缺少玻璃棒不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A错误;B、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需要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碎泡沫塑料、硬纸板、温度计,缺少温度计不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B错误;C、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需要酸/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铁架台、pH计,缺少pH计不能完成相应实验,选项C错误;D、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需要三脚架、酒精灯、坩埚、坩埚钳、镊子、泥三角,符合实验所需要仪器选用,选项D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练习5---离子共存、离子检验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练习专题05 离子共存、离子检验1.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 +)=10-13 mol·L -1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NH 4+、Al 3+、NO 3-、Cl -B .Na +、K +、Cl -、NO 3-C .Cu 2+、Fe 2+、Cl -、 NO 3-D .Na +、AlO 2-、SO 42-、SiO 32- 【答案】B【解析】A 项:NH 4+、Al 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 项错误;B 项:Na +、K +、Cl -、NO 3-在酸性、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B 项正确;C 项:Cu 2+、Fe 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 项错误; D 项:AlO 2-、SiO 32-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 项错误。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O 32-、S 2-、NO 3-、Ca 2+B .Al 3+、Na +、S 2-、SO 42-C .Al 3+、NH 4+、K +、SO 42-D .Fe 2+、Ca 2+、H +、NO 3-【答案】C【解析】A.CO 32-与Ca 2+不能大量共存,会产生碳酸钙沉淀,故A 不选;B.Al 3+与S 2-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H 2S 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 不选;C.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 选;D.Fe 2+、NO 3-与H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 不选。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pH 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Na +、Mg 2+、ClO -、HSO 3-B .c(Fe 3+)=0.1 mol·L -1的溶液中:K +、NH 4+、SO 42-、SCN -C .w -K c(OH )=0.1 mol·L -1的溶液中:Na +、HCO 3-、K +、NO 3-D .0.1 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NH 4+、NO 3-、Na +、SO 42-【答案】D【解析】A. 使pH 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呈碱性,HSO 3-、Mg 2+不能大量存在 ,且ClO -与HSO 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 错误;B. c(Fe 3+)=0.1 mol·L -1的溶液中:Fe 3+与SCN -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 错误;C. w -K c(OH )=0.1 mol·L -1的溶液中c(H +)=10-1mol/L ,为强酸性溶液,HCO 3-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 错误;D. 0.1 mol·L -1的NaHCO 3溶液中:NH 4+、NO 3-、Na +、SO 42-、HCO 3-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D 正确。
2019高考化学专题练习实验题编汇(含解析) - 副本
上教习网(.51jiaoxi.),百万精品课件教案试卷免费下!2019高考化学专题练习实验题编汇(含解析)一、实验题1.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和用品: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 (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实验的结论:金属性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省略)。
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盛放液体A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继续通气体于C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消失,这是因为在溶液中I2能被Cl2氧化为HI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E,足够长的时间后,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高中化学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2020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
专题05 第11题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一、试题分析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选择题型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
二、试题导图三、必备知识知识点1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问题操作先后说明点燃气体验纯收集氢气纯净后再收集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处加加热固体先预热集中加热热验纯氢气加热氧化物氢气不纯会爆炸;若先停止H2还原氧化物通氢气,金属会被氧化停止加热氧化物停止通氢气知识点2常见物质的除杂知识点3.离子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但溶于氨水Ag++Cl-===AgCl↓AgCl+2NH3·H2O===[Ag(NH3)2]++Cl-+2H2O(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阴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2-4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2-3加稀硝酸酸化OH-SO2-4CO2-3加盐酸酸化SO2-3Ag+SO2-3CO2-3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CO2-3SO2-3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点4.常见气体的检验(1)酸性气体的检验。
(2)碱性气体的检验(NH3)。
(3)还原性气体的检验。
(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知识点5.常考实验装置分析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1)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1)用玻璃棒引流(2)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3)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1)分液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2)分离的混合物符合萃取原理(3)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位于支管口(2)水流方向为自下而上(3)为防止暴沸应加碎瓷片或沸石(4)应垫石棉网对蒸馏烧瓶加热(1)右端导管接近液面(2)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乙酸乙酯(1)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发生装置(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知识点6.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并作出合理解释)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正误解释(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X中无NH4+(4)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5)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比Fe3+强(24)向FeCl2溶液(含少量FeBr2杂质)中加入适量氯水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Br2四、回顾高考1.【2019年全国1卷】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2.【2019年全国2卷】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3.【2019年全国3卷】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4.【2018年全国1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B.C.D.5.【2018年全国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A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液,观察颜色变化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C 制取纯净氢气浓硫酸和KMnO4溶液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6.【2018年全国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7.【2017年全国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专题05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2019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总(解析版)
1.一种废水处理剂可表示为M x Fe y(SO4)z(OH)w,可按下列实验步骤确定其组成(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检验a中是否含有Fe3+可用KSCN溶液B.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溶解其中的氢氧化物D.若V=448,m1=13.6,m2=9.32,可确定该化合物为NH4Fe3(SO4)2(OH)3【答案】D2.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 )序号X Y Z W①Cu CuSO4Cu(OH)2CuO②Na NaOH Na2CO3NaCl③Al AlCl3Al(OH)3Al2O3④Fe FeCl3FeCl2Fe(OH)2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3.废铁屑制Fe2O3的一种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操作a是萃取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休的溶解D.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答案】B【解析】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项正确;B.操作a是过滤,故B项错误;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降低温度,减少固休的溶解,故C项正确;D.Fe2O3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故D项正确。
4.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还含有少量FeS2)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加入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CaSO4B.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过滤、洗涤、灼烧沉淀可制得Al2O3C.隔绝空气焙烧时理论上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5D.烧渣分离可以选择用磁铁将烧渣中的Fe3O4分离出来【答案】C5.用海水制盐工业中的母液来生产金属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工艺流程中未涉及置换反应B.设计步骤①、②、③的主要目的是富集MgCl2C.脱水时在HC1气氛中进行可防止MgCl2发生水解D.电解得到的炽热镁粉可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冷却【答案】D【解析】A、发生反应有CaO+H2O=Ca(OH)2、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Mg+Cl2↑,涉及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故A说明正确;B、海水中镁元素富集程度低,因此①②③目的是富集MgCl2,故B说法正确;C、MgCl2+H2O Mg(OH)2+2HCl,加热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得到氧化镁,因此在氯化氢的氛围中加热,可以抑制Mg2+的水解,故C说法正确;D、Mg和CO2反应,生成MgO和C,因此不能在CO2中冷却,故D说法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 __。
(2)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C 和D 都可以收集O 2,选择D 装置的优点_____。
(3)E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装置A 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和D 都可以收集O 2,D 装置是排水法,选择D 装置的优点是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E 装置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2.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O 2。
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事例有_______(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222324KO 2CO 2K CO 3O +=+。
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2)BC 或BE ; 过氧化氢=====MnO 2 水+氧气 ;(3)酒精灯;9. 9 ;(4)气体不纯【解析】(1)人和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食物在空气中腐败都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完整)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9-6-9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11.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 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 点的混合溶液pH=7D.c 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专题05 破解“六大陷阱”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1.(2023·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2Cl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22Cl 2OH =Cl ClO H O ---+++B .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2322Al O 2OH =2AlO H O --++C .过量2CO 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232232Na CO CO H O=2NaHCO +-+++↓D .23H SO 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2233SO =Ca CaSO -++↓【答案】D【解析】A .2Cl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微专题05 破解“六大陷阱”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22Cl+2OH=Cl+ClO+H O,选项A正确;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Al O+2OH=2AlO+H O,选项B 正确;C.过量2CO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32Na+CO+CO+H O=2NaHCO↓,选项C正确;D.23H SO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因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2.(2022·全国·高考真题)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2-+2H+=H2S↑B.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Al3++4NH3+2H2O=AlO2-+4NH4+C.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23-+CO2+H2O=HSiO3-+HCO3-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2OH-+2H++SO24-=BaSO4↓+2H2O 【答案】D【解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2-氧化为S单质,自身根据其浓度大小还原为NO或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NO3-+S2-=S↓+2NO2↑+2H2O(浓)或8H++2NO3-+3S2-=3S↓+2NO↑+4H2O(稀),A错误;B.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Al3+,可以与氨水电离出的OH-发生反应生成Al(OH)3,但由于氨水的碱性较弱,生成的Al(OH)3不能继续与弱碱发生反应,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B错误;C.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生成硅酸沉淀,二氧化碳则根据其通入的量的多少反应为碳酸根或碳酸氢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3-+H2O+CO2=H2SiO3↓+CO23-(CO2少量)或SiO23-+2H2O+2CO2=H2SiO3↓+2HCO3-(CO2过量),C错误;D.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OH)2电离出的OH-与NH4HSO4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水,Ba(OH)2电离出的Ba2+与NH4HSO4电离出的SO2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为为Ba2++2OH-+2H++SO24-=BaSO4↓+2H2O,D正确;故答案选D。
2019联考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
2019联考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2019年的高考化学选择题部分是考察学生对于常见化学概念和化学方程的理解以及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以下是对2019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的解析。
第一题:某同学通过加热碳酸钙(CaCO3)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是()。
A. 燃烧瓶和导管B. 燃烧瓶和透明塞子C. 燃烧瓶和气液分离漏斗D. 燃烧瓶和水槽解析:根据题目描述,某同学需要通过加热碳酸钙制取氧气。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燃烧瓶来收集气体,并通过透明塞子来封闭燃烧瓶口。
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燃烧瓶和透明塞子。
第二题: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实验者单脚踩到椅子上进行操作B. 实验时戴着手套进行操作C. 实验结束后直接将试管放入试管筒中D. 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解析: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道题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需要进行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第三题:某实验室用铜丝置于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逐渐变蓝色、产生气泡。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铜丝受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 稀硫酸溶液中有硫化氢气体C. 铜丝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D. 铜丝与硫酸溶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解析:根据题目描述,是铜丝受稀硫酸溶液中的化学物质的影响,产生了溶液变蓝色以及产生气泡。
根据化学知识可知,铜丝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第四题:某实验室用铁粉与稀硫酸溶液反应,观察到溶液变黑、产生气泡。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铁粉受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 稀硫酸溶液中有硫化氢气体C. 铁粉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D. 铁粉与硫酸溶液中的硫酸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解析:根据题目描述,是铁粉受稀硫酸溶液中的化学物质的影响,溶液变黑以及产生气泡。
根据化学知识可知,铁粉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全国1卷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全国1卷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95%2.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 AB . 1 molN 2 与 4 mol H 2 反应生成的 NH 3 分子数为 2N AC . 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 AD .标准状况下, 2.24 L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 A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2- 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 . C 4 H 9 Cl 有 3 种同分异构体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 .将 Cl 2 与 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l 25.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 2 SO 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 ab 、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 Na + 和 SO 4 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 SO 4 2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 pH 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 Na 2 SO 4 废水时可以得到 NaOH 和 H 2 SO 4 产品C .负极反应为 2 H 2 O–4e – =O 2 +4H + ,负极区溶液 pH 降低D .当电路中通过 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 0.5mol 的 O 2 生成6. 298K 时,在 20.0mL 0.10mol 氨水中滴入 0.10 mol 的盐酸,溶液的 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专题05 烯烃 炔烃(核心素养)-2023学年高二化学知识整合讲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专题05 烯烃 炔烃(核心素养检测)一、选择题1.(2022春·新疆塔城·高二校考期中)某单烯烃与2H 加成后的产物为,则该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2.(2022春·福建三明·高二校考期中)某烃的结构式用键线式可表示为,则该烃与Br 2加成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得产物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3.(2022春·吉林·高二校考期中)关于烷烃、烯烃和炔烃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烷烃的通式是n 2n+2C H ,符合这个通式的烃为烷烃B .烯烃的通式是2n nC H ,符合这个通式的烃一定是烯烃C .烯烃和炔烃都能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D .同碳数的炔烃和二烯烃分子式相同,属于同系物4.(2022春·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有机化合物存在顺反异构的是A .CH 2=CH 2B .CH 2 =CHCH 3C .CH 2 = CHCH 2CH 3D .CH 3CH= CHCH 35.(2022春·广东茂名·高二统考期中)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A .2,2-二甲基-3-丁炔B .2,2-二甲基-2-丁烯C .2,2-二甲基-1-丁烯D .3,3-二甲基-1-丁烯6.(2023秋·上海闵行·高二上海市七宝中学校考期末)乙烯与溴单质反应机理分为以下两步:①222CH CH Br =+−−→Br -+②22Br BrCH CH Br -+−−→将乙烯通入含NaCl 、NaI 、2Br 的水溶液中充分反应,则产物不含..A .22ClCH CH IB .22BrCH CH BrC .22BrCH CH ID .22BrCH CH Cl7.(2022春·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已知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 存在下水解,可得醛或酮。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与推断-(解析版)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与推断-(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二十二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与推断(解析版)(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和▲。
(2)A→B的反应类型为▲。
(3)C→D的反应中有副产物X(分子式为C12H15O6Br)生成,写出X的结构简式:▲。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1∶1。
(5)已知:(R表示烃基,R '和R"表示烃基或氢)写出以和CH3CH2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答案】(1)羟基;羧基;(2)取代反应;(3);(4);(5)。
【解析】(1)A中含氧官能团为-OH和-COOH,其名称为酚羟基、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2)对比A和B的结构简式,可发现A中羧基上的羧基被氯原子代替而生成了B,因此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3)C→D的反应中有副产物X(分子式为C12H15O6Br)生成,根据C原子知,X中两个酚羟基都发生取代反应,则X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能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1:1,说明只有两种氢原子且两种氢原子个数相等,且含有酯基,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以和CH 3CH 2CH 2OH 为原料制备,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丙醛,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邻甲基苯甲醇,然后发生取代反应,再和Mg 发生信息中的反应,最后和丙醛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2.【2019 天津 】我国化学家首次实现了膦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并依据该反应,发展了一条合成中草药活性成分茅苍术醇的有效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化学实验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如下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会阻碍产物的导出B.固体酒精是一种白色凝胶状纯净物,常用于餐馆或野外就餐C.乙酸乙酯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酸、水、乙醇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答案】B【解析】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防止产生倒吸现象,b中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否则不仅可能会产生倒吸现象,而且还会阻碍产物的导出,A正确;B.固体酒精制作方法如下:将碳酸钙固体放入醋酸(CH3CO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醋酸钙(CH3COO)2Ca、CO2、H2O,将醋酸钙溶液蒸发至饱和,加入适量酒精冷却后得胶状固体即固体酒精,可见固体酒精是混合物,B 错误;C.乙酸乙酯与的分子式都是C4H8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 正确;D.乙酸、水、乙醇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电离产生H+的能力:乙酸>水>乙醇,所以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减弱,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①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实验②用于制备干燥的氨气C.实验③用于石油分馏制备汽油D.实验④用于制备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A.实验①的图中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但是该反应需要加热才发生,没有加热装置,达不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B.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②达不到实验目的,B项错误;C.装置③为分馏装置,不管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还是冷凝管进水出水的方向都没有错误,C 项正确;D.右侧试管中使用的是饱和NaOH溶液,酯在碱性环境下易水解,得不到产物,D项错误。
3.已知:Ag++SCN-====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B.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 3AgSCN↓+Fe3+C.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D.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答案】C【解析】A、AgNO3与KSCN恰好完全反应,上层清液中滴加Fe(NO3)3溶液,出现浅红色溶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即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故A说法正确;B、根据②中现象: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Fe(SCN)3被消耗,白色沉淀为AgSCN,即发生:Fe(SCN)3+Ag+=3AgSCN↓+Fe3+,故B 说法正确;C、前一个实验中滴加0.5mL2mol·L-1AgNO3溶液,Ag+过量,反应②中Ag+有剩余,即滴加KI溶液,I-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AgI溶解度小于AgSCN,故C说法错误;D、白色沉淀为AgSCN,加入KI后,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即AgSCN转化成AgI,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故D说法正确。
4.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已知:H2O2 H+ + HO2-、HO2- H+ + O2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⑤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②、⑤中KMnO4与MnO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D.通过③能比较酸性:HCl>H2O2【答案】D【解析】A. 试管①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试管⑤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产生的气体均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项正确;B. ①中的反应机理可以认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④中过氧化钡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与硫酸钡沉淀,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氧气,因此两个试管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C. ②中KMnO4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KMnO4体现氧化性,而⑤中MnO2则起催化作用,两个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均由过氧化氢的量决定,因溶液时等分的,所以产生气体的量相同,C项正确;D.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属于二元弱酸,而盐酸属于一元强酸。
试管③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钡沉淀,不是可溶性的盐溶液,则不能证明盐酸与过氧化氢的酸性强弱,D项错误。
5.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加热装置Ⅰ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B.用装置Ⅱ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用装置Ⅲ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D.用装置Ⅳ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答案】D【解析】A项:加热时混合物中的碘升华、碘蒸气遇冷凝华,但高锰酸钾固体会分解,故装置I不能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A项错误;B项:装置Ⅱ中锥形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烧杯内溴水褪色,这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错误;C项:装置Ⅲ中,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置,硫酸亚铁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C项错误;D项:装置Ⅳ中,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P2O5吸收氨气,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
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氨气,D项正确。
6.某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②、③中溶液均足量,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资料:CaS遇水完全水解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B.②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2+== CuS↓+2H+C.实验Ⅰ①中CO2过量发生的反应是:CO2+H2O+ S2−== CO32−+ H2SD.由实验Ⅰ和Ⅱ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答案】C【解析】A. 根据上述分析,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不可能是CaS,因为CaS遇水完全水解,故A正确;B. ②中反应生成的硫化氢或过量的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 H2S+Cu2+= CuS↓+2H+,使得溶液的pH降低,故B正确;C. CO2过量反应生成2HCO3−,发生的反应是:2CO2+2H2O+ S2−=2HCO3−+ H2S,故C错误;D. 根据实验Ⅰ、Ⅱ中现象:Ⅰ中通二氧化碳有H2S生成,Ⅱ中通H2S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比较H2CO3和H2S 酸性的强弱,故D正确。
7.下列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CH3COOC2H5 + NaOH =CH3COONa + C2H5OHB.②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H 3COO- + H2O CH3COOH + H+C.由实验①、②、③推测,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D.④中红色褪去证明右侧小试管中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答案】C【解析】A. 由于产物CH3COONa水解可使溶液显碱性,不可能使溶液红色褪去,故A错误;B. ②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CH3COO-+ H2O CH3COOH + OH-,故B错误;C. ②中由于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会使溶液变红,而③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①中的下层溶液中没有酚酞,综合考虑①、②、③推测,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故C正确;D. 溶液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1)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同时乙酸过量;(2)乙酸乙酯萃取了酚酞,故D错误。
8.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A. 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因此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故B正确;C. 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氨气极易溶于水,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是防止倒吸,故C错误;D. 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故D错误。
9.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A.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离开热源,氨气和氯化氢又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生成的氯化铵附着在试管口附近,所以酚酞溶液不变红色,A项错误;B.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4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需由+2价升高到+3价,即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B项错误;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物质生成,所以加热石蜡油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正确;D.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若加热试管Ⅰ中的空气,肥皂水也会冒泡,D项错误。
10.如图①、②、③、④、⑤五组仪器(可重复使用),选择合适的装置和药品能完成的实验是()【答案】B【解析】分别为固液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洗气瓶、集气瓶和尾气吸收装置。
A. 实验室用NaCl 和75的浓硫酸加热制备HCl ,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HCl ,所选的装置为①④,故A 错误;B. 实验室用MnO 2、浓盐酸加热制氯气,用饱和食盐水除杂质HCl, 再通入溴化钾溶液,溶液变黄,说明氯的氧化性比溴强;装置组合为①③⑤,故B 正确;C. 实验室用无水乙醇、浓硫酸加热制取乙烯,因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有副反应发生产生具有还原性的SO 2,干扰乙烯的检验,没有除杂装置,故C 错误;D.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不会产生SO 2,故D 错误。
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向KI 溶液中加入淀粉,然后滴入少量稀硫酸,开始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溶液变蓝,则证明氧化性:H 2SO 4>I 2B .图甲用于除去乙烯中的SO 2C .用图乙装置蒸干明矾溶液制KAl(SO 4)2·12H 2O 晶体D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答案】D【解析】A .KI 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生成碘,因此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片刻后溶液变蓝,是因为碘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单质碘,故A 错误;B .乙烯、二氧化硫均能使溴水褪色,不能用溴水除去乙烯中的SO 2,应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故B 错误;C. 蒸发明矾溶液制KAl(SO 4)2·12H 2O 晶体,不能将溶液蒸干,应该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故C错误;D.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