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相互作用重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
推荐文章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热度: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热度: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热度: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学公式归纳热度:高一物理公式归纳大全热度: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关相互作用的知识点一直是物理学科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一)
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二)
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公式及知识点
⾼中物理⼒的相互作⽤公式及知识点
相互作⽤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因素之间联系的⼀种表现形式。包括互相联结、互相⽃争、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等关系。相互作⽤的强度排序为:强相互作⽤,电磁相互作⽤,弱相互作⽤,万有引⼒相互作⽤。
相互作⽤公式有哪些
相互作⽤知识点总结
⼀、⼒。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2、性质:⼒的作⽤是相互的,⼒既有⼤⼩⼜有⽅向是⽮量;3、⼒的作⽤效果:使物体发⽣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加速度;4、⼒的图⽰:⼒可以⽤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线段长短表⽰⼒的⼤⼩,箭头指向为⼒的⽅向。
⼆、重⼒。1、产⽣:重⼒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施⼒物体是地球;2、⼤⼩:G=mg,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加速度。3、⽅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4、重⼼:物体各部分重⼒集中于⼀点,这点叫重⼼,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中⼼在其⼏何中⼼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可⽤悬挂法判断物体重⼼的位置。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1、万有引⼒:相互吸引⼒存在于⼀切物体之间,直到宇宙深处,作⽤强度随距离增⼤⽽减弱。如物体所受重⼒;2、电磁相互作⽤:电荷间的相互作⽤、磁体间的相互作⽤本质上是同⼀种相互作⽤的不同表现,这种作⽤⼒称为电磁相互作⽤;3、强相互作⽤:作⽤范围只有原⼦核⼤⼩,超过这个范围这种相互作⽤就不存在了;4、弱相互作⽤。
四、弹⼒。1、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时能够恢复原状叫弹性形变。但如果形变过程中超过⼀定限度,撤去外⼒后,形变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2、弹⼒:发⽣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的作⽤,叫弹⼒。产⽣条件为直接接触,接触处发⽣弹性形变。⽅向与物体形变的⽅向相反;3、⼏种弹⼒:压⼒、⽀持⼒、拉⼒。如物体对桌⾯有压⼒,桌⾯发⽣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对物体施加⼀个向上的的弹⼒,即⽀持⼒;4、胡克定律:内容为弹簧发⽣弹性形变时,弹⼒的⼤⼩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即F=kx。k为弹簧劲度系数,仅与弹簧本⾝性质有关,单位为N/m,x为弹簧变化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
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金星的力大小
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其后后粒子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双重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一般来讲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零碎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市场趋势方向相反大小:
0≤f≤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
N相互接触时构成的弹力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十多个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力。在高中物理必
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相互作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
识点的小结。
1.基本力与相互作用定律
首先,我们学习了物理中的基本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根据相互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如,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有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二定律说明了力的概念,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3.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力之一,它决定了物
体在地面上的重量。
4.弹力
弹力是由于弹性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
簧或弹性体会产生弹力,使物体恢复到原始形状。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
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
5.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摩擦
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
糙程度、受力面积以及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6.浮力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升的力。它是由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
而产生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
①直接接触
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点汇总及练习题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汇总及练习题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秤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4. 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C.水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学科。其中,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需要集中精力学习的内容,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的知识点。
一、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上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它起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该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吸引力,大小与两物体质量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当两个物体分别具有质量为M1和M2,彼此的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 =
G * M1 * M2 / r^2
其中F为引力的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
二、电磁力
电磁力是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有两种类型:静电力和磁力。静电力是由于物体间存在不同带电量所产生的力,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它们之间的电荷力减小得很快。磁力是由于带有磁荷的物体之间通过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两个磁荷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磁场中的磁力会随之减小。
三、弹性力
弹性力是通过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性力越大。根据胡克定律,当物体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弹性力与形变成正比,非常适合用于解释各种弹性系统的特点。
四、摩擦力
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静摩擦是物体运动前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静摩擦系数μs和物体间压力有关。动摩擦是物体在运
动时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滑动速度和动摩擦系数μk
有关,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实验测量得出的。
五、核力
核力是由于质子和中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它可以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核力与普通的相互作用有所不同,因为它非常短程,几乎只存在于原子核内部,并且是极强的力。核力的强度与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关,所以在原子核内部距离非常短的质子和中子之间产生了非常强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概念和定律。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相互作用的概念:物体之间会相互产生作用力,称为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是:有力的物体不断改变其位置和形状,轻盈的物体则很难改变其位置和形状。
2. 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物体内部会产生恢复变形的力,称为弹性力。弹性力的大小是与变形量成正比的,并且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力的关系:F = kx,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变形量。
3. 弹簧的形变:弹簧的形变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拉伸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增加,压缩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缩短。
4. 弹簧系数:弹簧系数是一个描述弹簧性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得。弹簧系数越大,弹簧的劲度越大,反之弹簧的劲度越小。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6. 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在自由悬空状态下所处的平衡位置。对称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对称轴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形状对称的位置。
7. 压强: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称为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受力大小,A为受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梳理
《相互作用》知识梳理
【力的基本概念】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同时性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产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测力计
6.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1)万有引力:存在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电荷及磁体之间,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作用范围约10-15m
(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它的10-12
【三种常见的性质力】
1.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可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G=mg
(3)方向:竖直向下,注意:地球不同位置,竖直向下方向不同
(4)作用点:重心
重心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的质量分布。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薄板(几何体是个面)形物体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
(1)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性限度: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
3、 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2篇
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1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接触弹性形变方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接触面间弹力相对运动趋势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接触面间弹力相对运动
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③、大小:f=u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G=mg.在题目中不注明的情况下,g取9.80 m/s2.方向竖直向下(或与当地水平面垂直).
(2)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物体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非特别说明,凡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
2.弹力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
(2)几种典型弹力的方向
注意:可绕端点自由转动的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而端点固定的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可由其他受力并结合物体的状态确定.
(3)弹力的大小
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②除弹簧外,其他一般物体所受弹力大小,通常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3.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
①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 f ≤F f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资料
板块一:基本知识点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均匀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不一定在物体身上
6、四种基本作用(记住)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①按照接触类型分:3类;②绳、杆、弹簧)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实验)
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不代表物体一定静止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大小的计算方法: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
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不代表物体一定运动大小:f=μN(注意N不一定等于mg)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一、重力,根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转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力量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匀称分布、外形规章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匀称,由质量分布打算重心质量分部匀称,由外形打算重心7、四种根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外形
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
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一样的一个力
高中物理必修三相互作用及其应用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三相互作用及其应用讲义
一、引言
本讲义将介绍高中物理必修三课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我们将探讨各种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力的相互作用
1. 力的概念:力的概念:
-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重力:重力:
- 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产生重力。
- 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
3. 弹力:弹力:
- 当物体之间发生接触时,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积、物体间的变形程度有关。
4. 摩擦力:摩擦力:
- 当物体间相对滑动或准备相对滑动时,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压力和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三、电磁相互作用
1. 电荷:电荷:
- 电荷是物体带有的一种属性,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静电力:静电力:
- 当带电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接触时,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 静电力的大小与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3. 电场:电场:
- 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使其他带电体受到力的作用。
- 电场的强弱由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倒数决定,电场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四、相互作用的应用
1. 力学应用:力学应用:
- 应用力学原理解析物体的平衡、运动和变形。
- 描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运动规律。
2. 电学应用:电学应用:
- 利用电磁相互作用实现电路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作用(二)重点归纳
知识点一 弹力
1. 常见弹力的方向杆的弹力方向可以沿杆的方向,也可以不沿杆的方向,具体和杆的固定方式以及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有关态.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弹力模型的施力特征:
(1) 轻绳:质量不计、松软、不可伸长的绳,绳中各处的
张力大小相等;轻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物 弹力 弹力的方向
轻绳的弹力 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弹力
沿弹簧而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面(或点)与面(或点)接触 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杆的弹力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知识点一 弹力 【典例探究】
类型 特征 受力特征 自由杆
可以自由转动 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 固定杆
不能自由转动
不一定沿杆方向,由物体所处状态决定
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2) 轻杆: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和压缩的杆;轻杆既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3) 轻弹簧:质量不计,既可被拉伸,也可被压缩,弹簧中各处弹力均相等;轻弹簧对物体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力的方向沿弹簧轴线,力的大小可应用胡克定律F=kx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弹力只能逐渐改变,在状态改变的瞬间,弹力大小不变。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杆对小球弹力的方向是沿杆向上
B.杆对小球弹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
C.杆对小球弹力大小为mg
D.杆对小球弹力大小为mg/cosθ
知识点二对摩擦力的理解
1. 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的比较
滑动摩擦静摩擦
不同点产生
原因
两物体之间,已经发生相对滑
动。
两物体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的趋
势。
【说明】相对静止≠静止,运动物体也有静摩擦。方向
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相对运动方向≠运动
方向”相对运动反向,但有
可能运动同向。
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说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⑴假设光滑法⑵动力阻力法(起驱动作用的摩
擦,跟对地运动方向相同,阻碍摩擦则反之)
大小
⑴有公式:N
fμ
=(跟压力成
正比)
⑵跟运动速度无关,跟接触面积
无关。
⑴只有最大静摩擦有公式可算:N
f
m
μ
=并跟
压力成正比。
⑵一般静摩擦,跟压力无关,也没有专用公式,
只能根据“牛顿三个定律”来求大小。
稳定
程度
具有稳定性,只要压力不变,μ
不变,滑动摩擦力就是不变的。
具有可变性,其变化范围 0<f≤f m
辨析
⑴摩擦力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阻碍相对运动≠阻碍运动,摩擦力有动力摩擦与
阻力摩擦之)
⑵摩擦力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运动方向相反,动力摩擦力跟运动方向相同,阻力摩擦与运动反向)
⑶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只有滑动摩擦与最大静摩擦才跟压力成正比,静摩擦跟压力无关)
⑷静止的物体才会有静摩擦(相对静止≠静止,运动物体也可以有静摩擦)
判断静摩擦存在性方法一:假设光滑法,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方法二:假设存在法,看跟现有的运动状态是否矛盾
摩擦力的测量用弹簧秤测定一个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图示的两种装置.
(1) 为了能够用弹簧秤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装置的两种情况中,木块A是否
都一定都要作匀速运动?
(2) 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F a的大小?
(3) 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秤的读数
为60N,拉力F a = 110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对于摩擦力的认识要注意“四个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如图所示,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则A所受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致.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以做阻力,也可以做动力
3. 静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
(1) 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两物体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即0<f≤f max.最大静摩擦力f max是物
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 N成正比,在正压力F N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f 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一般情况下,可近似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要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静摩擦力;如果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静摩擦力.
(2) 静摩擦力的方向
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所以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较困难,因此常用下面两种方法判断:
方法一:“假设法”.
假设法:即先假定没有摩擦力(即光滑)时,看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否发生相对运动.若能,则有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若不能.则没有静摩擦力.换句话说:静摩擦力的存在是为了使两物体相对静止,若没有它,两物体仍相对静止,就说明没有静摩擦力.
方法二: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此方法关键是先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确定合力,然后进行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典例3】如图所示,P是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转动,A和B、C和D分别是皮带和皮带轮边缘相互接触的点.如果皮带不打滑,则( )
A.A和B、C和D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B点相对A点运动趋势的方向与B点运动方向相反
C.D点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D点的运动方向相同
D.A点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A点的运动方向相同
【审题指导】
(1) 谁是轮上的点?谁是带上的点?(2)静摩擦力的方向怎么判定?(3) 摩擦力突变
4. 摩擦力突变模型
摩擦力突变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可能是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可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全面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抓住摩擦力突变的原因,才能正确地处理此类问题.
①“静静”突变模型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
【典例4】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