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物理公式
关于文科高级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0 ?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G m mr122(适用条件及各量意义)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MmR hm()+=2VR hm R h mTR h222224()()()+=+=+ωπ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MmR2g = GMR28、库仑力:F=Kq qr122(适用条件及各量意义)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基本公式表(文科)

高中物理基本公式表一、静力学:1.重力 G=mg2.弹簧力 胡克定律及其变形式 F=kx ,x k F ∆=∆ 3.物体受共点力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 4.滑动摩擦力 N f μ= 静摩擦力 N f f m 0μ=≤静 5.两个力的合力 2121F F F F F +≤≤-合 二、运动学:1.匀速直线运动 vt S =,t S v =,vS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2)加速度求法212TS S a -=, 即 S 2-S 1=aT 2(3)平均速度 TS S V V V tS V t 2221212+=+===2.自由落体: gt v =,221gth =,gh v 22=下落时间,落地速度 gh t 2= ,gh V t 2=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0v v x = , X=V 0t 竖直方向: y v g t =, h=12gt 2 , gh t 2=合运动: 2220tg v v t +=三、运动定律1.牛顿运动定律 F 合=ma ,动力-阻力=ma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V? ω? T? f? Tf 1=,Rts v ω==fTππω22==,fT 12==ωπ2.向心加速度公式:3.向心力公式4.万有引力定律 F=Gm m r122G=6.67×10-1122kgm N ⋅ 5.涉及引力的计算模式: 引力==向心力五、机械能1.恒力功 W=FS 2.平均功率vF t W P ==3.瞬时功率 力与速度同向时 P=FV 4.动能 E k ==12mV 2重力势能 E p =mgh机械能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5.动能定理: ∑W 外=12mv 22—12mv 126.机械能守恒定律: 条件: 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mgh 1+12mv 12==mgh 2+12mv 22六、振动和波1.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2.单摆振动周期gL T π2=3.波长 fv vT ==λ 4.波速 fTv λλ==八、热和功1.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SV d =2.热力学第一定律九、静电学1.库仑定律: 221rq q k F =2.电场强度: 定义式qF E =3.电场力的功 W=qU4.电容器的电容c Q U=十、恒定电流1.欧姆定律RU I =⇒ U=IRIU R =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 E I +=,Ir U E +=3.路端电压 U=E -Ir U=IR 十一、磁场:1.安培力 垂直时 F=BIL 2.磁通量 Φ=BS 十二、电磁感应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 BLV E =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n E ∆∆Φ=十三、几何光学1.折射定律小角大角Sin Sin n =2.光速 真空中s m c /100.38⨯=,介质中nc v =3.临界角 nC 1sin =十五、光的本性1.光子能量 λνhch E ==十六、原子物理1. 三种衰变b a dc X Y → α:c= a -4 d= b -2 β:c= a d=b+1, 质子变中子 γ:c= a d= b2.发现质子: H O N He 1117814742+→+ 发现中子: n C Be He 101269442+→+3.质能方程 E=mc 2 ∆∆E mc =24.重核裂变:氢的聚变:。
高考物理公式

高考物理公式
以下是常见的高考物理公式:
1. 位移公式:S = Vavg * t (平均速度乘以时间)
2. 速度公式:V = d/t (位移除以时间)
3. 加速度公式:a = (Vf - Vi)/t (末速度减去初速度除以时间)
4. 力公式:F = m * a (质量乘以加速度)
5. 动能公式:E = 1/2 * m * v^2 (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6. 弹性势能公式:Ee = 1/2 * k * x^2 (弹簧系数乘以位移的平方的一半)
7. 密度公式:p = m/V (质量除以体积)
8. 压强公式:P = F/A (力除以面积)
9. 电流公式:I = Q/t (电荷除以时间)
10. 电压公式:V = IR (电流乘以电阻)
11. 电功公式:W = VIt (电压乘以电流乘以时间)
12. 万有引力公式:F = G * (m1 * m2)/r^2 (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距离平方)
这些公式只是物理中的一小部分,而且不同高考地区可能
有略微的差异。
对于高考,建议仔细学习教材提供的公式,并根据题目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必备公式-(文科)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位移s=V平t=(Vot+at2)/27.加速度a=(Vt-Vo)/t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4.推论Vt2=2gh3)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h =gt2/25.运动时间t=(2 h /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7.合位移:s=(x2+ h 2)1/2,4)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5)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6)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2.胡克定律F=kx3.滑动摩擦力F=μF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7)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8)、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2.重力做功:W=mgh3.电功:W=UIt(普适式)4.功率:P=W/t(定义式) 功率:P=Fv;8.电功率:P=UI(普适式) 9.焦耳定律:Q=I2Rt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12.重力势能:EP=mgh14.动能定理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9)、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3.电场强度:E=F/q 3.电场力:F=qE10)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2.安培力F=BIL;(注:L⊥B)11)、电磁感应1.感应电动势 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高二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体运动、能量、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力学等现象的一门科学。
在学习物理时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公式,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1. 动能定理:KE = 1/2mv²其中,K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2. 动量定理:FΔt = Δp = mΔv其中,F表示力,Δt表示时间,Δp表示动量变化,m为质量,Δv为速度变化。
3. 能量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其中,K1表示初态中动能,U1表示初态中势能,K2表示末态中的动能,U2表示末态中势能。
4.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其中,U表示内能,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做功。
5.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 > 0其中,S表示熵。
电磁学1. 库仑定律:F = 1/4πε0(q1q2/r²)其中,F表示静电力,q1和q2表示两个电荷,r表示两个电荷的距离,ε0表示真空介电常数。
2. 电场强度:E = F/q = 1/4πε0(q/r²)其中,F表示电荷受到的静电力,q表示电荷大小,r表示电荷与电场的距离,ε0为真空介电常数。
3. 电势能:U = qEd其中,q表示电荷大小,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电荷所在位置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4. 电势:V = U/q = Ed其中,U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大小,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电荷所在位置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5. 磁场强度:B=F/IL其中,F表示射线所受的洛伦兹力,I表示电流强度,L 表示射线的长度。
光学1.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光线在两种介质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程差:Δ = nl其中,n表示折射率,l表示光路中的长度。
3. 杨氏干涉公式:d(sinθ ± sinφ) = mλ其中,d表示光栅常数,θ和φ表示两束光的入射角,m为干涉条纹颜色。
人教版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公式总结(文科)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文科)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②有用推论V2-Vo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Vo)/2 ④末速度V=Vo+at⑤中间位置速度2222t ov vV S+=⑥位移x=(V+Vo)t/2=V o t+at2/2⑦加速度a=(V-Vo)/t=△V/△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m/s;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①初速度Vo=0 ②末速度V=gt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④推论V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KxF=(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3、滑动摩擦力:F滑=μF N(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等于G;也可小于G。
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无关)4、静摩擦力:O≤F静≤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 {由合外力F合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牛顿第三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共点力的平衡:F合=04、超重现象:N=G+ma 失重现象:N=G-ma (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保持不变)5、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W=Fl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l:位移(m),α:F、l间的夹角}2、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3、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瞬时功率,F:牵引力,v:物体瞬时速度(m/s)}4、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f指阻力)5、重力做功:W ab=mgh 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 ab:a与b高度差(h ab=h a-h b)}6、重力势能:E P=mgh{E 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7、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8、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物理公式(文科)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文科)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 F F F C O 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F 2 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θ ) α F 1 )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 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 m R 2 g = G M R2 c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V R2V=g R G MR =/8、库仑力:F=Kq q r122 (适用条件) 11、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V V t 02+=st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 v v o t222+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二学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二学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在高二物理学习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应对考试,必须牢记一些关键的公式。
下面将对高二学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公式进行总结。
一、力学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2. 动量定理FΔt = Δp力在时间上的变化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3. 动能定理W = ΔK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4. 万有引力公式F = G*m₁*m₂/r²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它们质量的乘积与距离的平方反比。
5. 动摩擦力f = μN动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与法向压力的乘积。
6. 工作与能量W = Fs*cosθ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与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值。
二、热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理想气体的压力乘以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数乘以气体常数乘以温度。
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吸热减去做功。
3. 热力学第二定律η = W/Q热机工作效率等于净输出功与吸收热量之比。
4. 热传导定律Q = k*A*(ΔT/Δx)导热量等于导热系数乘以传热面积乘以温度差除以传热距离。
三、电学1. 电流强度I = Q/t电流强度等于电荷通过的截面的数量除以时间。
2. 欧姆定律U = R*I电压等于电阻与电流的乘积。
3. 等效电阻1/R = 1/R₁ + 1/R₂ + ...并联电路中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互倒数的和的倒数。
4. 电功率P = UI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5. 磁感应强度B = μ₀*I/(2πr)磁感应强度等于真空磁导率乘以电流除以2π与距离的乘积。
四、光学1.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薄透镜的焦距倒数等于物距倒数减去像距倒数。
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光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球面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球面镜的焦距倒数等于像距倒数加上物距倒数。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二物理学习中,物理公式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下面将总结一些高二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运动学公式。
位移公式,$s=v_0t+\frac{1}{2}at^2$。
速度公式,$v=v_0+at$。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动能定理,$W=\Delta E_k$。
功率公式,$P=\frac{W}{t}$。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omega r$。
2.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才会发生加速。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物体。
3. 力学能公式。
势能公式,$U=mgh$。
弹簧弹力公式,$F=-kx$。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4. 波动公式。
波速公式,$v=f\lambda$。
光速公式,$c=\lambda f$。
声强公式,$I=\frac{P}{S}$。
声级公式,$β=10\log_{10}\frac{I}{I_0}$。
5. 电学公式。
电压公式,$U=IR$。
电流公式,$I=\frac{U}{R}$。
电阻公式,$R=\rho\frac{l}{A}$。
电功率公式,$P=UI$。
6. 热学公式。
热量公式,$Q=mc\Delta T$。
热功公式,$W=Q$。
热平衡公式,$m_1c_1\Delta T_1=m_2c_2\Delta T_2$。
以上是高二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公式总结,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物理公式的掌握不仅对学习有帮助,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二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二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以下是高二物理常见的知识点和相关公式总结:1. 力学部分:-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F=0-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作用力F12和反作用力F21,F12=-F21 - 动能:E_k=1/2mv^2- 功:W=Fs- 功与动能的关系:单位功等于单位动能增加量 W=E_k2-E_k1 - 动量:p=mv- 冲量定理:FΔt=Δp2. 力学中的运动学部分:- 平均速度:v=Δx/Δt- 平均加速度:a=Δv/Δt- 速度-时间图:v-t图。
v-t图下的面积代表位移- 加速度-时间图:a-t图。
a-t图下的面积代表速度的变化量- 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 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v^2=v0^2+2ax3. 动力学部分:- 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m1v1i + m2v2i = m1v1f + m2v2f- 弹性碰撞的动能守恒定律:(1/2)m1v1i^2 + (1/2)m2v2i^2 = (1/2)m1v1f^2 + (1/2)m2v2f^24. 热学部分:- 热传导定律:Q=λA(t2-t1)/d- 热传导功率:P=Q/t=λA(t2-t1)/td- 内能变化定律:ΔE=Q-W- 热机效率:η=W/QH- 热机效率(卡诺循环):η=1-(Tc/Th)- 热量传递:Q=mcΔT5. 光学部分:- 光速:c=λf-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 脉冲传递速度:v=λf6. 波动部分:- 波程与波长:λ=vT- 声音的强度:I=P/S- 两个波同时作用的原理:合波叠加原理以上是高二物理常见的知识点和相关公式总结,仅供参考。
在学习物理时,还需要理解这些公式的意义和应用,灵活运用于解决问题。
物理会考(文科)公式

物理会考(文科)公式一、运动学基本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1att v x +=推论公式(无时间t ):ax v v t 2202=-2、计算平均速度tx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20tv v v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3、打点计时器【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0.02s )还是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a )求加速度公式:(b)求某点速度公式:tx v v tx v v t 22131322====,例二、力学基本规律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GM 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2). 弹力: x k F ⋅=(胡克定律)【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 N =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3)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0=合F 0=合x F 0=合y F 2212232)(Tn m x x Tx x Tx a n m --=-=∆=(5)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四、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外力指向轨迹凹侧) 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21gt y =, gh gt v y 2==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x t +=+=、位移22yx s +=平抛运动时间:gh 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3.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s v ⋅==π2 (2)角速度:Ttπφω2==(3)r v ⋅=ω (4)向心加速度:v r rva ⋅===ωω22周期:ωπ2=T(5)向心力:r Tmr m rvm a m F 22224πω===⋅= (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6)共轴问题: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_高二学生必备物理公式归纳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_高二学生必备物理公式归纳高二本身的知识体系而言,它主要是对高一知识的深入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高二的物理公式繁杂,同学们要学会不断地对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梳理,方便记忆。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 o)/24.末速度Vt=V o 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6.位移s=V平t=V ot at2/2=Vt/2t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t-gt2/22.末速度Vt=V 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 o2=-2gs4.上升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 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 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 Vy2)1/2=[V o2 (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x2 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 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t=2/T=2f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高二物理公式(一)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 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 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功率安排 P总=P1+P2+P3+ 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整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留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让你轻松记住每个公式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让你轻松记住每个公式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力
1矢量:方向;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 重力:⑴大小G = mg ① g =9.8m/s 2
②从赤道到两极增加。
⑵万有引力的分力
3弹力:胡克定律: F = k x
4 摩擦力:⑴滑动摩擦力:①大小:f =μN
②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⑵静摩擦力:①大小:平衡,牛二律(静摩擦不能用f =μN )
②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
5力的合成与分解
F 1- F 2 ≤F 合≤ F 1+ F 2
第二章 质点的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⑴基本公式:x vt = x v t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⑴基本公式 ① t 0v v at =+ ② 201x v t at 2
=+
③ 22
t 0v v 2ax -=
④ 0t t 2
v v x v v t 2
+==
= ⑤
⑥x 2
v =
⑦Δx =aT 2
可以推广到x m - x n = (m-n) aT 2
⑵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v t =at 21x at 2=
, 2v 2ax = , v x v t t 2
== 自由落体:v o =0 ; 只受重力:v g t = 2
t v 2gh = 2
1h gt 2
=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t
v x =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4-6伏,f =50Hz 时,每隔0.02s 打一次点。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伏,f =50Hz 时每隔0.02s 打一次点。
求v
求a
Δx 恒定:
Δx 不恒定:
5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 下落时间 2y
t g
=
v x = v 0 2
2x y v v v =+v y = gt y x
v g t tan v v θ==
x = v 0t 22s x y =
+y = 2
1gt 2 0
y gt
tan x 2v Φ=
=
6匀速圆周运动
s 2r v t T
π=
=弧线
v r ω=
22f t T θ
πωπ=
=
= 1
T f
= 2222
n n 2
F v 4r a r v (2f )r m r T
πωωπ====== T 2x x v v 1
n n n ++==n n v v n v -++=
1121234561232a a a (x x x )(x x x )
a 39T ++++-++==x aT ∆=2
122
a a (x x )(x x )a 24T ++-+=
=ⅢⅣⅠⅡ
222
2n
n v 2F ma m m r=mv m()r m(2f )r r T
πωωπ=====
咬合轮或同履带 12v v =
1221R R ωω= ;同轴转 12ωω= 1122
v R
v R = 桥: 2mv mg -N =r 凹面: 2
mv N-mg =r
7 万有引力定律
(1) 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 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F 向= F 万 两个基本公式:
四个导出公式和四个比例式
GM v r =3GM r =ω3r T 2GM
=π
2GM g r =
第三章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 ΣF= m a
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应用:
① 超重a 向上:F- mg = ma 例:加速上升;减速下降 ② 失重a 向下: mg - F = ma 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第四章 功和能 1功W = F x cos a
W G = mgh 1 – mgh 2 W= P t
2功率: P Fv cos θ=(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
W
P t
=
(求平均功率) 3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
1求:最大速度F =f ;P =Fv m m
m P P v F f
==
2匀加速启动中求:
12
21v r v r =12232231r r =ωω1223123
2
T r T r =2
2
n 22Mm v 4G mg = ma m m r m r
r r T
πω====2
212221g r g r =r R h
=+
匀加速的末速度 由 F-f =ma 求F ,再由P m =Fv 求v 3恒定功率启动
①已知速度求加速度,由P =Fv 求F ,再由F- f = ma 求a ②已知加速度求速度由F-f = ma 求F ,P =Fv 求v 三 能 2k 1
E mv 2
=
(E k 没有负值) p E mgh = 1. 动能定理: (ΣW 外= W G +W F +W f ) 2机械能守恒定律:22
112211mv mgh mv mgh 22
+=+
第六章 电场
元电荷的电荷量为e =1.6×10-19
C 库仑定律:12
2
q q F k
r = (条件:真空,点电荷) 电场定义式:F
E q =
检
(条件:任意电场) 电场点电荷电场:2Q E k
r
=场
(条件:点电荷) 电容器Q
C U
=
单位:法(F ) 电场力做功:
第七章 恒定电流
(1)电功:W=U I t ;
(2)电热:焦耳定律: Q= I 2
R t 。
(3) 对纯电阻电路:U=IR 电功等于电热:
W = Q =U I t = I 2
R t =2U t R
P=UI=I 2
R =
2
U R (4) 对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和电解槽): U >IR , W >Q
W 电 = Q + W 机 P 电 = P 热+ P 输出
U I t = I 2 R t + Fs U I = I 2 R +Fv
磁 学
安培力 :F A =BIL 洛仑兹力:f 洛= qvB 方向:左手定则
磁通量:Ф= BS 单位:韦伯(Wb )
AB AB W qU Fxcos =Fd =qEd
θ==±±221W mv -mv 2
∑=2
1
12
⨯10–2 s
0 311 -311
磁感应强度:Φ
B S
= 单位:特斯拉(T ) 感应电动势
① 定义式:
t
n
E ∆∆Φ= ΔФ= B ΔS=ΔBS 方向:右手定则 交流电
我国生活用电的周期为0.02s ,频率为50Hz ,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1交流电 m u U sin t ω=
公式: 2有效值22
3单相理
功率: I 1U 1=I 2U 2
电流比:12
21
I n I n = U 1决定U 2;P 2决定P 1;I 2决定I 1。
电感电容对电路的作用: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
电容器通交流断直流,但对交流也有阻碍作用。
电磁波:c
λf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创始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总结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却没给出引力常量G ;总结三大力学定律
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库伦定律。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结束了电与磁分立.为电磁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安培:分子环流假说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安培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实验定律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I =有效
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实验证明了麦克斯维的理论,测出电磁波速等于光速。
洛伦兹:首先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力
物理基本单位:
长度单位;米(m),
质量单位:千克(kg),
时间单位:秒(s),
温度单位:开尔文(K),
电流单位:安培(A),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
矢量:位移(x)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各种力(F)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