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热电材料超晶格纳米线理论研究
热电性能的计算及其设计研究
热电性能的计算及其设计研究热电材料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热电发电,温度检测等领域,因其独特的热电效应和能量转换效率,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热电性能是研究热电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包括热电能力和热电效率等方面,如何计算和设计热电性能,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热电材料的热电特性热电材料的热电特性包括热电能力、热电效率、功率因子等指标。
其中,热电能力是该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转化热能为电能的能力,通常用热电系数表示。
热电效率是指材料在热电转换过程中,实际能被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功率因子则是衡量材料热电性能综合指标,同时包括热电系数和电导率。
二、热电性能的计算热电性能的计算在材料设计和性能改进中起到关键作用。
现有的热电性能计算方法主要包括DFT方法、Mott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等。
其中DFT方法是一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可以从原子、分子到晶体,针对特定物理问题建立模型、计算材料的电子结构,从而揭示材料的电学、光学等性质。
该方法较为简单直观,且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复杂体系的研究。
而Mott理论则是一种基于化学键的传导机制,通过能级间隙、费米能级等参数分析热电传导性质。
此外,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侧重于热电特性的电子统计和输运过程,可以探究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缺陷对性能的影响。
三、热电材料的设计研究热电材料的设计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有效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可以从材料合成、结构优化、界面设计和掺杂等角度入手。
例如,采用纳米材料、晶格畸变、异质结构等方式优化材料结构,同时通过掺杂元素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热电性能。
另一方面,研究材料的输运特性,如采用量子点、超晶格等方法控制电子的输运方式、探究材料中缺陷和晶格畸变对输运的影响等,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热电性能。
四、结语热电性能作为研究和设计热电材料的关键指标之一,对于提高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应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热电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材料不仅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环境保护和电子器件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热电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一直是科学家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的展望进行探讨。
1. 热电材料的定义与原理介绍1.1 什么是热电材料热电材料是指能够实现热电效应的材料,即通过热梯度产生电压差或通过电压差产生热梯度的材料。
热电效应是指材料在温度差异作用下出现的电与热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
1.2 热电效应的原理热电效应源于材料内部的电荷载流子在温度差异作用下发生迁移。
具体来说,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电荷载流子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迁移,产生电势差;而在电场作用下,电荷载流子会发生迁移,产生热流。
这样,热电材料就可以实现热能到电能或电能到热能的转化。
2.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是热电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结构、调节组分比例以及改变材料微观结构等手段,不断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包括提高热电转化效率和热电耦合系数等。
2.2 可持续能源利用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热电材料作为一种可实现热能与电能转换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热电材料来转化废热、太阳能、生物热等可再生能源为电能的方法,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2.3 热电材料的多功能应用热电材料不仅可以用于能源领域,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环境保护领域,热电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具有抗菌、防污染等特性的材料;在电子器件领域,热电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热电能量转换器件等。
3. 热电材料研究的展望针对热电材料的研究,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3.1 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短的电子或热子传输路径,因此很适合用来制备高性能的热电材料。
超晶格第四章半导体超晶格
3�电学方法�C-V法�
当有外加电压Va存在时�势垒的宽度和高度的关系为�
( x0
−
x1 )
=
[
2ε1ε 2N D
qN A (ε1N A + ε 2N D
)
(VD
− Va
)]1/ 2
( x2
−
x0 )
=
[
2ε1ε 2N A
qN D (ε1N A + ε 2N D )
?异质结不同能隙材料形成的结如族族族等?主要特点能隙宽度介电常数及电子亲和势均不同?不仅是超晶格的基本组成部份其材料与结构的不同也为器件设计带来许多自由度及独特的性质21理想突变异质结能带图理想突变异质结的模型是两种材料一直到边界都保持其体内的特性在边界上才突变成另一种材料
第四章 半导体超晶格
§1 引言 §2 异质结 §3 超晶格量子阱中的新现象 §4 超晶格电子态理论 §5 超晶格晶格振动 §6 超晶格量子阱的光学性质 §7 超晶格量子阱的垂直输运性质 §8 超晶格量子阱应用例举 §9 量子Hall效应 *§10 低维超晶格和微结构
3�应变超晶格
一般认为�晶格常数的失配度<0.5%为晶格匹配� 失配度>0.5%为晶格失配。在晶格常数失配度<7% 的范围内�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材料内存在应变�以 补偿晶格常数的失配�界面不产生位错与缺陷。
如�Si/Ge, GaP/InP
§2
异质结 - 超晶格的基本单元
“半导体异质结物理”, 虞丽生,科学出版社.
当势阱的宽度和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已知时�可用和 实验数据相拟合的办法求出相应势阱的深度�即导 带带阶和价带带阶。
电子的跃迁满足选择定则 Δn = 0�即位于第n个重 �或轻�空图穴5 量能子级阱只中的能量跃子能迁级到和第光跃n迁个电子能级。
纳米电子学研究中的超晶格结构
纳米电子学研究中的超晶格结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电子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材料,超晶格结构在纳米电子学领域中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深度探究纳米电子学研究中的超晶格结构。
一、什么是超晶格结构?超晶格结构(superlattice)是由几种不同的纳米尺度晶体通过薄层堆叠的方式组成的一种新型纳米结构体系。
它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结构,通过不同原子间的排列方式,实现了电子传输和光学特性的精密调控,从而显著地改善了材料的电学性质、热电性质等方面的性质,同时超晶格结构也常被用作纳米电子元器件的基底,如光电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
二、超晶格结构在纳米电子学中的应用超晶格结构在纳米电子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以太阳能电池为例,传统的太阳能电池采用硅、铜铟硒等材料,但是它们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不高。
而采用超晶格结构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可以极大地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通过在ZnO膜上使用特殊的化合物材料制成超晶格结构,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范围,从而提高电池转化效率。
此外,超晶格结构还可以用来制造更快的计算机芯片。
在现代计算机中,处理器速度取决于电子在碳化硅晶体管中的传输速度。
而超晶格结构无需增加额外的导电材料,就能够提高电子在晶体管内的传输速度,从而加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三、超晶格结构的制备方法超晶格结构制备的方法种类繁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分子束外延法(MBE)和金属有机分解法(MOCVD)。
MBE是一种高真空制备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压缩原子间的距离,从而制造出超晶格结构。
该技术使用的基板一般是单晶材料,比如石墨烯、硅、氮化硅等。
MOCVD技术是一种气相沉积工艺,其原理是将有机金属化学物质蒸发,形成反应性气体,然后在基板表面上进行晶体生长。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出更大尺寸的薄膜,同时可以控制晶体生长速度和化学组成,从而制备出高质量、高结晶度的超晶格结构。
四、超晶格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晶格结构在纳米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介电体超晶格材料1. 引言介电体超晶格材料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交替堆叠而成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和优异的应用潜力。
这种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电磁波传播的效应与构成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厚度有关。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光电性质以及应用前景。
2. 基本原理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电磁波传播效应主要与两个方面相关:一是周期性结构的多重反射效应,二是频率选择性穿透效应。
多重反射效应使得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在特定波长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磁波的传播,形成光子带隙,从而实现光的隔离和过滤。
频率选择性穿透效应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只有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才能够穿过材料,其余频率的光被材料完全反射或吸收。
3. 制备方法目前,常见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制备方法可以分为自组装法、物理刻蚀法和化学合成法等。
自组装法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两种或多种介电材料有序自组装形成超晶格结构,能够调控超晶格的厚度和周期性。
物理刻蚀法则是利用高精度的刻蚀技术,在介电材料上进行刻蚀和去除,形成特定的周期性结构。
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介电材料的纳米颗粒,进而形成超晶格结构。
4. 光电性质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光电学性质,包括光子带隙、频率选择性穿透、高透射率、高反射率等。
光子带隙是介电体超晶格材料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可用于实现光的调控和过滤。
频率选择性穿透使得材料能够用于光通信、光传感和光存储等领域。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折射率、透射率和反射率,可用于设计和制备光学透镜、光学薄膜和光学反射镜等光学器件。
5. 应用前景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在光学器件、光电传感器、光热转换、太阳能电池和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光学透镜和光学薄膜可以用于光学显微镜、纳米光刻和激光器等设备中。
介电体超晶格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红外光学,通过调控光子带隙和频率选择性穿透,实现红外光的隔离和过滤。
超晶格定义
超晶格定义引言超晶格是指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晶格构成的晶体结构,具有比单个晶格更大的周期性结构。
超晶格的形成使得材料具有非常特殊的物理性质,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超晶格的定义、结构、制备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定义超晶格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晶格周期性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其中,每个晶格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它们以一定的规则排列。
当这些晶格互相重叠或错位时,就形成了超晶格。
超晶格的周期性结构可以通过周期性的重复单元来描述,这些单元是由不同晶格的子结构堆叠而成的。
结构超晶格的结构可以通过几何装配的方式来描述。
最简单的超晶格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晶格组成的,其中每个晶格都是一个二维结构。
这种结构被称为二维超晶格。
另外,还有一维和三维超晶格,它们分别是由两个相同的一维晶格和三维晶格组成的。
无论是几维超晶格,其结构都可以由一组重复单元来描述,这些单元通过平移或旋转操作重复排列。
在超晶格中,晶格的间距和原子的排列方式会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可以影响到材料的电子结构、力学性能和热传导等物理特性。
因此,超晶格通常表现出与单个晶格不同的性质和行为。
制备方法制备超晶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蒸发沉积法: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的薄膜沉积在衬底上。
薄膜的结构由沉积时的温度、沉积速度和组分比例等因素决定。
2.分子束外延法:使用分子束外延装置在晶体表面逐层生长超晶格结构。
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组成和厚度。
3.化学合成法: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合成超晶格结构。
可以根据溶液中不同物质的浓度来控制超晶格的组成和结构。
4.模板合成法:利用模板材料引导晶体的生长,从而形成超晶格结构。
模板可以是纳米颗粒、有序多孔材料或者生物组织等。
这些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目标应用。
应用超晶格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光学:超晶格可以用于调控光的传播和散射,从而制备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材料。
超晶格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29731(2002)0320237203超晶格热电材料研究进展Ξ李伟文,赵新兵,朱铁军,曹高劭(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 本文讨论了超晶格材料在热电方面的应用以及超晶格提高材料热电性能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几种超晶格热电材料研究情况。
关键词: 超晶格;量子阱;热电材料中图分类号: TN304,TN377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视,热电材料又受到了普遍关注。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用热电优值Z表征,有Z=α2σ/λ,其中α是材料的热电动势率,σ是电导率,λ是热导率。
由Z 值的定义式可以看出,材料要有高的Z值,应有高的热电动势率,高的电导率和低的热导率。
但这是困难的,材料热电动势率的提高往往会导致电导率的降低,而电导率的增加又会引起热导率的提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材料的Z值只得到很小的提高。
1993年,Hicks和Dresselhaus[1]首先考虑了超晶格量子阱结构对热电效应的影响,认为使用超晶格可获得高的热电优值。
当形成超晶格两种材料的带隙不同时,能把载流子限制在势阱中,形成超晶格量子阱,产生不同于常规半导体的输运特性[2]。
2 超晶格热电性能的理论研究目前超晶格热电材料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理论水平上进行,研究表明,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的Z T值提高,是λ和α2σ调制的结果,而它们又都是由载流子的空间限制和态密度的相应变化所引起的[3]。
2.1 超晶格对电学性能的影响Hicks和Dresselhaus的计算表明,超晶格材料可获得远远高于体材料的Z T值,且随着量子阱阱宽的减少,Z T值单调上升,其变化如图1所示[1]。
他们认为,超晶格量子阱热电材料的Z T值也是由材料参数β(β∝T5/2(m3)3/2μ/λph,式中T为绝对温度,m3为载流子的有效质量,μ为载流子的迁移率,λph为晶格热导率)和材料化学势所决定。
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化学势要受掺杂浓度和量子阱宽度的影响,而传统体材料的化学势仅由掺杂浓度决定。
超晶格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2 超 晶格 热 电性 能 的理 论 研 究
目前超 晶 格热 电材 料 的 研 究 更 多 的 是 在 理 论 水 平 上 进 行 , 研究 表 明 , 导 体 超 晶格 量 子 阱 的 Z 半 T值 提 高 , ^和 。 调 制 是 的结 果 , 它们 叉都 是 由载 流子 的 空 间 限 制 和 态 密 度 的 相 应 变 而
W el w i  ̄L m l d t n
值 的定 义 式 可 看 出 , 料 要 有 高 的 z值 , 有 高 的 热 电动 势 材 应 率 , 的 电导 率 和低 的热 导 率 。但 这 是 田 难 的 , 料 热 电 动势 率 高 材 的提 高 往 往 会导 致 电导 率 的 降 低 , 电导 率 的增 加 又 会 引起 热 而
低 韫 时 尤 其 明 显 。在 分 析 了 短 晶格 周 期 O A / l s的 z 值 a sAA 丁
结构耐热电效应 的影晌, 认为使用超 晶格 可获得高的热电优值。
当形 成 超 晶格 两 种 材 料 的 带 隙不 同 时 , 把 载 流 于 限 制 在 势 阱 能 中 . 成 超 晶格 量子 阱 , 生 不 同 于常 规 半 导 体 的 输 运特 性嗍 。 形 产
维普资讯
文 章 编 号 10 7 12 0 】30 3 3 0 193 f 0 20 2 7 0
超 晶格 热 电材料研 究进 展 ’
李伟 文 , 新 兵 . 赵 朱铁 军 , 高劭 曹
( 江 大 学 硅材 料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江 杭 州 3 0 2 ) 浙 浙 10 7
化所 引 起 的 一 。
后 K g 指 出 , 晶格 的 生 长 方 向 , 晶格 周 期 , 子 阱雇 厚 度 , oa 超 超 量
超晶格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分析研究
超晶格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分析研究超晶格( Superlattice)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交替排列排成的人工晶体材料。
它的几何结构可以用一定的周期性来描述。
超晶格结构的制备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学、光电子学、纳米电子学、半导体及光电器件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超晶格结构及其物理性质进行介绍和分析研究。
一、超晶格结构的制备超晶格的制备一般采用金属-半导体或半导体-半导体异质结合成的结构。
异质结的制备原则是利用不同的材料性质,如不同的基底,晶格常数、材料缺陷等,通过外延生长技术或离子注入技术等方法把它们联系起来,达到制备超晶格结构的目的。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控制异质接面的形貌和厚度,从而控制超晶格的周期性和形状。
二、超晶格结构的性质超晶格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其中一些性质是由超晶格的周期性结构所带来的。
这些性质包括:1. 低维电子结构超晶格结构中的建构元件常是低维结构,如二维量子阱,三维量子点和一维量子导线等。
这些结构的电子在空间上被限制在微小的范围内,因此可以显示出在真实物质中不易见到的新奇性质。
如二维量子阱中的电子会表现得像自由电子,具有弱反射和透明性,从而可用来制造高速电子运输的半导体激光器。
2. 禁带结构和能带结构超晶格能带结构的演化涉及到最复杂的电子结构现象之一。
当晶格常数接近等于量子点直径时,可以形成禁带,通过改变晶格常数可以改变禁带的大小,对半导体光电器件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光学性质超晶格结构对入射光具有复杂检测应答能力。
在观察入射光时,相贯干涉也会显示出低维结构的普遍性,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比在限定晶体中更密集。
4. 磁性和输运性质超晶格可以显示出独特的磁性和输运性质,由于超晶格自身所具有的周期性结构,使得电子在超晶格中的传输呈现出完全不同于杂质限制下传输的现象。
三、超晶格在材料领域的应用通过超晶格的制备和相关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制备出一些具有优良性质的材料来:1. 优良的光电特性例如InGaAs/GaAs超晶格结构,可以获得比GaAs基底优异的光电性能。
超晶格材料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超晶格材料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器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超晶格材料的出现,为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超晶格材料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超晶格材料超晶格材料是一种周期性结构的纳米材料,其特点是具有晶格常数远小于常规微米晶体的尺寸范围(一般小于100纳米)以及产生可调控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超晶格材料通常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构成的,可以通过压缩、拉伸或通过其他无需移除原子的方法来控制晶格常数。
这种材料的特性极为优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超晶格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1. 传感器超晶格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超晶格材料的晶格常数和表面形态的特殊性质使其能够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层。
其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好,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物质,如气体、液体、生物分子等。
2. 器件控制超晶格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具有特殊性质的器件。
例如,通过控制超晶格材料的晶格常数,可以调节其电学性质,使其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特殊的电学响应。
这种响应可应用于制造电子器件中的门电流控制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将其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电池超晶格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电池。
改变材料的晶格常数可以调节电子的传导、离子扩散速度和储存容量,最终提高电池的性能。
4. 激光超晶格材料中电子传导的能隙大小和布拉格衍射条件对激光的谐波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控制超晶格材料的晶格常数,调节激光的谐波输出,制造用于光通信与激光制造的高效激光器件。
5. 纳米微结构材料超晶格材料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制造其他纳米微结构材料。
例如,在光子晶体和表面等离激元中应用超晶格材料的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特殊传输性质的光子晶体耦合器、分束器等。
三、超晶格材料面临的挑战虽然超晶格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超晶格材料的制备难度较大,目前几乎没有能够大规模制备的技术路线。
纳米科技都有什么用途
纳米科技都有什么用途纳米科技是研究和应用纳米尺度物质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纳米尺度是指物质的长度尺度在1到100纳米之间。
纳米科技能够利用奇特的纳米尺度效应,改变物质的性质,展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功能。
纳米科技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纳米科技的一些主要用途:1. 纳米材料纳米科技可以制备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片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比如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强度和热稳定性等。
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能源、环境和医学等领域,用于制备高效能源材料、高性能催化剂、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等。
2. 纳米电子学纳米电子学是利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制备纳米尺度的电子组件和器件。
纳米电子学可以制备出高性能、高密度的电子器件,如纳米晶硅薄膜晶体管、纳米金属线路、纳米杂化超晶格等。
这些器件具有更高的储存、处理和传输速度,可以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3. 纳米传感技术纳米传感技术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尺度的传感器和检测器件。
纳米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检测和监测,如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生物分子的检测和诊断等。
纳米传感技术在医药、环境监测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纳米医学纳米医学是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一种新兴研究方向。
纳米医学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度的药物载体,如纳米胶束、纳米粒子等,用于药物的传递和靶向治疗。
纳米医学还可以制备纳米尺度的影像剂,用于体内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智能药物释放系统、组织修复和再生材料等,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进展和挑战。
5. 纳米能源纳米科技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纳米材料可以改善传统能源储存和转换材料的性能,如利用纳米颗粒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纳米催化剂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等。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制备纳米发电机、纳米热电材料等,为微纳电子和生物医学器件提供独立的能源源。
半导体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及其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共3篇
半导体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及其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共3篇半导体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及其非线性特性的研究1半导体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及其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半导体超晶格是一种具有特殊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形式,其性能比普通半导体更为优异。
在半导体超晶格中,一些特殊的电学现象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其中,负微分电导现象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负微分电导现象是指在某些材料中,随着电压的加大,电流并不像正常情况下那样增大,反而出现减小的现象。
这种电流随电压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负微分电导(NDC),是一种负导数现象。
负微分电导的出现为新型电子器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半导体超晶格材料中负微分电导现象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了当前新兴材料研究的热点。
半导体超晶格中的负微分电导现象主要是由其非线性特性引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电势差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即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势差,R表示电阻。
然而在半导体超晶格中,这种关系并不适用。
随着电压加大,电子被加速到高速运动,当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电子将在深度周期结构中被扭曲和折射。
这些被扭曲的电子不仅导致电流的减小,还能够在结构周期内相互干涉,增强量子隧穿效应,造成电阻率的变化。
针对半导体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现象,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通过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征,以及研究材料的输运特性和非线性关系,加深了人们对半导体超晶格负微分电导现象的理解,为实现其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理论研究外,半导体超晶格负微分电导现象的应用也正在快速发展。
例如,该现象可用于设计新型电荷放大器、微波信号放大器、偏置稳压器件和高性能传感器等。
此外,对于新型太阳能电池和热电器件等光、热转化的能量转换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应用拓展了半导体超晶格负微分电导现象的应用,提高了其应用价值和实用性。
总之,半导体超晶格中负微分电导及其非线性特性的研究,为光、电子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超晶格能带计算 有效质量理论
+
∂2 ∂y 2
+
∂2 ∂z 2
)
其中,m*是电子有效质量(导带底附近是各项同性的),假设了能量极值点在Γ点(
r k0
=
0 )。
有效质量方程为:
⎢⎡− ⎣
h2 2m∗
∂2 ( ∂x2
+
∂2 ∂y 2
+
∂2 ∂z 2
)
+
U
(rr)⎥⎤ ⎦
F
(rr
)
= [E
−
En (0)]F (rr)
波函数:
ψ (rr) = F (rr)unk0 (rr) = F (rr)usk0 (rr)
= 0 , ki2
=
2mi h2
(E −Vi )
其解的形式是沿 z 轴正负两个方向平面波的叠加:
-∞ ≤
z
<
z1: G0
=
A eik0 ( z−z1) 0
+
B e −ik0 ( z−z1) 0
z1 ≤ z < z2: ……
G = A e + B e ik1(z−z1)
−ik1( z−z1)
1
1
1
(注意取 z0 = z1)
注意此式中
Fj
(rr)
与
a
j
r (k
)
的关系[?]。
-4-
二. 导带的计算
1.导带不参与其他带的耦合
----单带模型的有效质量方程(抛物带模型)
导带底等能面是球面,抛物型能量色散关系为:
En
r (k )
=
En
(0)
+
h2k 2 2m∗
电化学原子层外延及其制备纳米超晶格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原子层外延及其制备纳米超晶格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电化学原子层外延(ECALE)是电化学沉积和原子层外延技术的结合,通过运用欠电势技术交替电化学沉积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一次一个原子层而实现外延生长。
详细介绍了电化学原子层外延(ECAID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ECALE 过程几个的影响因素。
此外,本文并进一步介绍了它在纳米超晶格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超晶格 ECAIE 欠电位沉积原子层外延Electrochemical Atomic Layer Epitaxy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Application in Preparation of nanosuperlattices Materials(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Abstract :Electrochemical Atomic Layer Epitaxy( ECALE )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feasible growth techniques,The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and atomic layer epitaxy.The growth involves the alternating electro-deposition of each component element of a compound .one monolayer at a time by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that is critical in ECALE.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ALE is influencing the ECALE progress are analyzed .Besides,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of ECALE used in preparation of nanosuperlattices material is reviewedKeyword: nanosuperlattices,ECALE,UPD,ALE引言近年来纳米超晶格热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5],一方面是由于纳米超晶格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可望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另一方面纳米薄膜热电材料的加工工艺与微、光电子器件微细加工工艺完全兼容,为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原位高效冷却提供了可能.Venkata subramanian等人报道了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制备的VA—VIA族化合物半导体Bi2Te3/Sb2Te3超晶格热电材料最大优值系数ZT达到了2.4[5],是近年来热电材料研究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进展之一。
纳米粒子超晶格
纳米粒子超晶格
纳米粒子超晶格是一种纳米材料结构,其中纳米粒子以有序的方式排列,形成了超晶格结构。
这种超晶格结构通常涉及纳米粒子的排列和间距,以创建新的物性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关于纳米粒子超晶格的信息:
1. 超晶格定义:超晶格是一种由纳米颗粒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类似于晶格,但通常具有较大的间隔。
这些纳米粒子可以是同一种物质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物质的。
2. 超晶格性质:纳米粒子超晶格具有独特的电子、光学和磁性性质,这些性质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有关。
超晶格结构的粒子排列可以引发量子效应和局域表面等效应。
3. 应用:纳米粒子超晶格在各种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光学领域,它们可以用于制备光子晶体,这些晶体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子带隙,可用于制备激光、光纤通信和传感器。
此外,纳米粒子超晶格还在磁性存储、催化剂、能源存储和传感领域有广泛应用。
4. 制备方法:制备纳米粒子超晶格通常需要使用自组装技术,如溶液自组装、气相自组装或固体自组装。
这些技术可以控制纳米粒子之间的间距和排列方式。
5. 研究领域:纳米粒子超晶格是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涉及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和纳米工程等多个领域。
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超晶格的性质和应用,以开发新的纳米材料和技术。
总之,纳米粒子超晶格是一种有序排列的纳米粒子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它们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开发新型材料和解决各种应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焜原光电 超晶格
焜原光电超晶格焜原光电超晶格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新型材料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精确控制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首先,焜原光电超晶格利用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当光线穿过超晶格材料时,光的波动性产生干涉效应,形成了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子波包。
这些光子波包在超晶格结构中不断反射、透射和衍射,最终将能量集中在特定的区域。
其次,焜原光电超晶格利用了光的电磁性质。
在超晶格结构中,光的电磁波与材料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电子的激发和运动。
这样一来,光能被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了光电转换。
通过精确设计超晶格的结构参数和材料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转换。
这为光谱分析、能量转换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光电器件方面,焜原光电超晶格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和光通信等领域。
以太阳能电池为例,超晶格结构的光吸收特性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在光通信领域,超晶格技术可以实现光信号的高效传输和调控,极大地拓展了光纤通信的容量和速度。
除了光电器件应用,焜原光电超晶格在光学材料的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焜原光电超晶格可用于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波长和频率响应的光学器件。
通过结合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实现对光的传输、分离、聚焦和控制,有助于提高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总的来说,焜原光电超晶格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通过精确控制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实现光电转换。
在光电器件和光学材料领域,焜原光电超晶格的应用将为能源、通信和光子学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晶格力学超材料
晶格力学超材料
晶格力学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它的晶格结构可以通过精确设计来实现特定的物理特性。
晶格力学超材料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晶格力学超材料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调整晶格的结构和形状,来实现对声波、弹性波等机械波的精确控制。
这种材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体,如蝉翼和珊瑚等,它们通过特殊的结构实现了声音的隔离和吸收。
在人工晶格力学超材料中,科学家们通过微观结构的精确设计,可以实现对声波的传播和传递特性的调控。
晶格力学超材料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
例如,在声学隔离领域,晶格力学超材料可以设计成能够屏蔽噪音的材料,从而提供更好的声学环境;在医学领域,晶格力学超材料可以用于制造人工骨骼和关节,以及提高假肢的适应性和舒适度;在机械工程领域,晶格力学超材料可以应用于制造高性能的振动吸收器和减震装置,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虽然晶格力学超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力巨大。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和制备方法,以实现更加复杂和多功能的晶格力学超材料。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晶格力学超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带来更加舒适、高效和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高效能热电材料超晶格纳米线理论研究 (1)摘要: (1)关键词: (1)Effectiv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superlattice nanowires theory research (1)Abstract: (1)Key words: (1)0 前言 (2)1 热电效应 (3)1.1 Seebeck效应 (3)1.2 Peltier效应 (3)1.3 Thomson效应 (4)2 热电性能 (4)2.1热电转换效率ZT (4)2.2载流子浓度n (5)2.3有效质量m* (7)2.4电导率σ (7)2.5热导率K (7)3 传统热电材料 (8)3.1 Bi-Te系列 (8)3.2 Pb-Te系列 (9)3.3 Si-Ge系列 (9)4 提高热电效能的途径 (9)4.1 寻找Seebeck系数高的材料 (9)4.2 提高材料的电导率 (10)4.3 降低材料的热导率 (10)5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12)5.1 电子晶体—声子玻璃(PGEC) (12)5.2 功能梯度热电材料(FGM) (12)5.3 超晶格热电材料 (13)5.4 低维度纳米材料 (14)6 结论 (16)参考文献 (17)高效能热电材料超晶格纳米线理论研究位亭伟(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加剧,热电材料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本文从热电效应出发,系统的分析了载流子浓度,有效质量,电导率,热导率等影响热电材料性能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热电效能的可能途径.此外,还结合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从微观结构入手,着重介绍分析了在超晶格,纳米尺度下的热电性能.关键词:热电材料,ZT,Seebeck系数,载流子浓度,有效质量,热导率,电导率,超晶格,纳米线Effectiv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superlattice nanowirestheory researchWei Ting-wei(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4,China)Abstract:With the exacerbation of the world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will be broaden much more. In this article,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effective mass,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has been mad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rmoelectric effect. Besides that,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the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In addition,i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superlattice and nano-scalet is analyzed emphatically,starting from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Key words:Thermoelectric materials,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Seebeck coefficient,carrier concentration,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ermal conductivity,superlattices,nanowires10 前言1823年,德国物理学家Thomas Seebeck在实验中发现温差电效应, 1834年,法国实验科学家Peltier发现其反效应: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路,当回路中存在直流电流时,两个接头之间产生温差.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Heinrich Lenz发现热电制冷效应:电流的方向决定了吸收还是产生热量,发热量或制冷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1856年,Thomson利用他所创立的热力学原理对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的热电效应——Thomson效应.然而,金属半导体的Peltier效应很弱,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的著名半导体学家Abram Ioffe才以碲化铋为基的化合物制作出了实用的半导体电子致冷元件——热电致冷器(Thermo Electric Cooling,简称TEC).与金属和合金相比,在掺杂的半导体内,热电效应有数量级上的增强;有希望基于此效应,利用半导体制冷来制造家用电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电效应的狂潮自此掀起.这种研究热潮持续了数年之久,研究和评估了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半金属及合金,发现性能最好的为Bi2Te3/Sb2Te3等体系[1].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热电材料的最大优值ZT依旧在1左右,和常规压缩机型制冷机的冷量和效率相比远远达不到实用的要求.而70年代,氟利昂制冷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热电制冷和热电材料的研究陷入停顿状态.所以,热电材料的应用一直局限于航天技术、医院、野外作业、计算机CPU和红外探测器等重要领域.90年代中期,理论预言表明:热电效率可以通过纳米结构工程得到极大提升.同一时期,复合材料的相继发展,纳米材料,非晶材料,超晶格等新型体系,让人们可以在更大自由度内比较选择性能更好的热电材料;诸如Skutterudites,Clathrates和Zintl phases等材料已被证实确实能够获得高的热电效率.而高温超导电性热电材料的研究,其临界温度已高达135~165K,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超导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安全,可靠,无噪声,可量产且能固定安装的制冷装置.随着隧道电子显徽镜(STM)的问世,原子尺度上的材料设计和加工,使得按期待性能进行人工设计的梦想成为可能.与半世纪前相比,在精确能带计算上我们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热电研究再度兴起.231 热电效应热电效应是温差引起的电效应和电流引起的可逆热效应的总称.热电效应包括3种相关联的效应:Seebeck 效应、Peltier 效应和Thomson 效应.Thomson 效应是导体两端有温差时产生电势的现象,Peltier 效应则是带电导体的两端产生温差的现象,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Seebeck 效应(即温差电效应).通常将Seebeck 效应称为热电第一效应,Peltier 效应称作热电第二效应, Thomson 效应称作热电第三效应.1.1 Seebeck 效应在金属和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可以像气体分子那样自由运动,输运电荷和热量.当外界对材料施加以温度变化时,热端易于移动的载流子就会向冷端扩散,从而在导体内形成电场,在金属棒两端形成电势差.在温差发电机中,温差产生电势差,连接外部电路便可产生电流,为负载提供电能.1823年,德国科学家Thomas Seebeck 在实验中发现:在两种不同导体或导电类型不同的半导体构成的回路中,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两个接点间有电动势产生,且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意即,在具有温度梯度的样品两端会出现电压降,热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这一效应被称为Seebeck 效应,Seebeck 效应可由Seebeck 系数α来表征:lim //(0)V t dV dt t α=∆∆=∆→ (1) 式中V ∆为电压降,t ∆为温度差,α单位为/V K μ.1.2 Peltier 效应载流子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而载流子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释放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运动时,则从外界吸收能量.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能的形式吸收或放出.在Peltier 制冷机中,外部电路是一个直流电源,驱使电流和热量流动,从而达到冷却的效果.1838年,Heinrich Lenz 发现:将一滴水置于铋(Bi)和锑(Sb)的接点上.通以正向电流,水滴结成冰;通以反向电流,冰熔成水.这一效应被称为Peltier 效应,又称热电制冷效应.效应中,dt 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流经的电流I 成正比,即:ab dQ Idt π= (2)4其中ab π为Peltier 系数,单位为V .1.3 Thomson 效应Thomson 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一段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原来的温度分布被破坏,为维持原来的温度分布,导体将吸热或放热.Thomson 热与电流和温度梯度成正比,即:/(/)dQ dt I dT dx τ= (3) 其中τ为Thomson 系数,单位为/V K .2 热电性能热电材料是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和声子的输运及其相互作用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金属和半导体都具有程度不一的热电性能.材料的热电性能一般用热电优值系数 Z (又称热电灵敏值)来描述,同种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热电优值.通常,人们用优值系数与温度之积ZT 来描述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其中,T 为绝对温度,ZT 为无量纲优值系数.2.1热电转换效率ZT在各向同性固体中,热流和电流与电场间的关系服从如下数学表达式: ()ab J E S T σ=-∆ (4) ()ab Q TS K T σ=-∆ (5) 式中J ,Q 分别是热流和电流;σ,K 分别是电导率和热导率.以适当边界条件,沿一维方向求解方程式(4),(5)可以得到热电运输系数处于理想状态下的热电优值系数Z :2/Z K ασ= (6) 并以此来表征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式中α是材料的Seebeck 系数,σ是材料的电导率,K 是热导率,其中2ασ又被称为材料的功率因子(figure ofmerit ),决定材料的电学性能.σ愈大,表示电流通过电偶臂的电阻愈小,其所产生的焦耳热对热电性能的负面影响也就愈低.K 愈小,表示从热端到冷端的导热损失越小,越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5Z 还可以表示为:22/Z L e L K K K nq LTασαμ=≈++ (7) 式中L K 为晶格热导率,e K 为电子热导率,μ为载流子迁移率,为载流子浓度,q 为电子电荷,σ是电导率.热电领域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一系列相互冲突的性质中取得最优化.由方程式(6)易知,要提高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ZT ,应该选择尽可能大的热电能(即Seebeck 系数),同时提高电导率和热导率之比.然而,决定Z 值的8个因子是相互关联的参数,都是载流子浓度的函数[2],而这些传输特性却基于彼此相关的材料性能,不可能同时使它们得到优化.因此,我们必须先优化一系列的参数因子,从而使得热电转换效率ZT 最大化.2.2载流子浓度n同种材料中,载流子类型不同,则迁移率不同,一般电子载流子迁移率高于空穴载流子迁移率.室温下,低掺杂硅材料中,电子的迁移率为21350cm /Vs ,而空穴的迁移率仅为2480cm /Vs .载流子浓度和Seebeck 系数内部联系可以视作电子输运模式.2.2.1 Seebeck 系数为确保Seebeck 系数最大,应确保载流子只有一种类型.N 型载流子和P 型载流子混合的热电传导将会使两种载流子均向低温端移动,致使Seebeck 电压降低,Seebeck 系数下降.低载流子浓度的绝缘体甚至于半导体具有相对较高的Seebeck 系数;然而,载流子浓度过低,也会使得电导率变低.对于金属或半导体,在独立能级取近似条件下,其Seebeck 系数可以由波耳兹曼(Boltzman )输运方程给出:22*2/328()33B K m T eh nππα= (8) 式中n 是载流子浓度,*m 是载流子有效质量.2.2.2 热电转换效率和载流子浓度的关系在低载流子浓度下,其迁移率21625cm Vs μ-=,取1/K W mk =.假定声子散射在热导中占主导地位,有效质量*m 为自由电子的0.72倍,则在理想半导体模型中,ZT值和载流子浓度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l中,按载流子浓度n的变化趋势从左到右依次为绝缘体,半导体,金属.金属中Seebeck系数α值过低,电子对热导率K的贡献过大,ZT值急剧下降.相反,绝缘体或低掺杂半导体α值过高,而K值过低;同时,由于载流子浓度n过低,ρ值过大,同样使得ZT值很小.载流子浓度在19310/n cm时ZT10/n cm~213值出现峰值,即高掺杂的窄带半导体具有高品质的功率因子.10KT,以免引起电子——空穴同步此外,最佳热电材料的禁带宽应大于max激发,致使α值降低.因此,我们必须在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之间取得折中,使得ZT值最大.尽管调节载流子浓度n,可以改变输运特性,但n值对晶格的影响不大.由于晶格67对热导的贡献L K 偏高,使得ZT 值也难以提高.因此,如何降低晶格热导率L K 也是开发高品质热电材料的关键.2.3有效质量m*载流子有效质量越大,Seebeck 系数越高,电导率越低.在方程式(8)中的载流子有效质量*m 随Feimi 能级表面态密度增高而增大,与此同时,惯性有效质量也随之增大.载流子质量增大,则速度降低,导致载流子迁移率下降,电导率变小.元素间所带负电荷量差别小的材料往往载流子迁移率较高,有效质量较低,如SiGe ,GaAs 等;而离子化合物则有效质量较高,迁移率较低,如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效质量和载流子迁移率的确切关系相当复杂,取决于材料的电子结构,散射机制和各向异性.原则上,这些有效质量在各向异性的晶格结构中会变小.因此,我们必须为处于主导地位的载流子,在高有效质量和高迁移率之间取得平衡. 2.4电导率σ孤立原子的每个能级都有一个能带与之对应,这些能带称为允带.相邻两允带间的空隙代表晶体所不能占有的能量状态,称为禁带.价电子所填充的能带称为价带.若价带中所有量子态均被电子占满,则称为满带,满带中的电子不参与宏观导电过程.未满带中电子参与导电过程,故称为导带.电导率与温度密切相关.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导率与温度近似成正比.此外,固态半导体的掺杂会造成高电导率.电导率和电导阻抗系数通过载流子迁移率而相互联系:1/ne σρμ== (9) 式中,ρ为电导阻抗系数.2.5热导率K热导率K 值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增高而稍有增加.在材料内部温差不大时,可将其视为常数.高品质的热电材料应同时是良导电体和不良导热体.然而,对大多数以电子导热为主的材料而言,并不能同时向导电和导热两个方向变化,而是在热导率和电阻率之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即Wiedeman —Franz 定律:8e L K K K =+ (10.a ) e K L T ne LT σμ== (10.b )式中,L 为洛仑兹常量,对于自由电子82222.410L J K C ---=⨯.但在低载流子浓度下,洛仑兹常量可能会减小20%,使得电子热导率e K 出现一定的不确定.热电材料的热导率主要有两个来源:①电子空穴移动e K ;②声子穿越晶格L K .电子热导率e K 与电子电导率σ的关系遵循方程式(10.b ).声子(Phonon )是一种非真实的准粒子,是用来描述晶体原子热振动——晶格振动规律的一种能量量子.温度越高,晶格振动越剧烈,声子数目越多,声子散射载流子的作用也就越显著,载流子迁移率也就越小.在室温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遭受到声子的散射,只有温度很低时才以电离杂质散射为主. 3 传统热电材料热电材料的种类十分繁多,按材料分有铁电类、半导体和聚合物热电材料等,按工作温度又可分为高温(≥700℃)、中温(700℃)、低温(300℃~400℃)热电材料(见表1[3]),按形状则有薄膜与体材料之分.实际应用中,优值系数接近1的才被视为热电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3种:Bi 2Te 3,PbTe ,SiGe 这三种合金.它们分别适用于低温区制冷,中温区温差发电和高温区温差发电.Table 1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us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300~400℃ Bi 2Te 3 Sb 2Te 3 HgTe Bi 2Se 3 Sb 2Se 3 ZnTeand compounds , oxides of ZnTe≈700℃ PbTe SbTe Bi(SiTe 2) Bi 2(GeSe)3Ce 0.9Fe 3CoSb 1.2 et al.≥700℃ CrSi 2 MnSi 1.73 FeSi 2 CoSi et al.3.1 Bi-Te 系列通常情况下,Pb 、Cd 、Sn 等杂质的掺杂形成P 型材料,掺入I 、Br 、Al 、Se ,Li 等元素以及卤化物AgI 、CuI 、CuBr 、BiI 、SbI 则会使材料成为N 型.9 Bi 2Te 3通常情况下能带形状随温度变化很小,化学稳定性好,是目前ZT 值最高的传统半导体热电体材料.室温下其的禁带宽度为0.13eV ,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 型Bi 2Te 3晶体Seebeck 系数的最大值约为260/V K μ,N 型Bi 2Te 3晶体的Seebeck 系数随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极小值约为270/V K μ-.[4]3.2 Pb-Te 系列PbTe 材料优值系数的极大值随掺杂浓度的增高向高温区偏移.PbTe Seebeck 系数的最大值处于600~800K 范围内,通常被用作300~900K 范围内的温差发电材料.PbTe 和PbSe 形成的固溶体合金热电性能有很大提高,可能是由于合金中的晶格存在的短程无序,使得短波声子散射增加,晶格热导率明显下降,低温区的优值增加.但形成PbTe-PbSe 合金后,材料的禁带明显变窄,导致少数载流子的影响增加,高温区ZT 值未能得到提高.[5]3.3 Si-Ge 系列SiGe 合金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高温热电材料,适用于制造由放射线同位素供热的温差发电器.在实际应用中,常用Si 含量高的合金来得到较高的优值.这样晶格热导率低;掺杂原子的固溶度高;且禁带宽度较大,熔点较高,适合于高温下工作;比重小,抗氧化性好,适应于空间应用.4 提高热电效能的途径目前限制热电材料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是其热电转换效率ZT 值太低,而ZT 值从热力学角度上来讲是没有上限的[6].如果能够将ZT 值提高到3,那么热电装置的热电转换效率将会接近于理想卡诺机(ZT>>1). 根据固体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以下几种提高ZT 值的途径[7]:①选择最佳载流子浓度;②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与晶格热导率的比;③改变晶体取向,改变颗粒尺度,用颗粒定向分布的方法加以优化,增强声子散射;④选择最佳的工作温度及材料的禁带宽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元素掺杂使得晶格无序化,调制掺杂控制材料组织结构等,但归根结底都是要寻找Seebeck 系数高的热电材料,并且提高材料的电导率,降低材料的热导率.4.1 寻找Seebeck 系数高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Seebeck 系数,该系数取决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10组成及能带结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寻找Seebeck 系数高的热电材料.由多种原子组成的大晶胞构成的复杂结构晶体,其声子散射能力较强,有的也具有较高的Seebeck 系数.Half-Heusler 化合物合金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室温下其Seebeck 系数可达400/V K μ[8]其结构式为MNiSn 或MCosb(M=Zr 、Hf 、Ti),由两个相互穿插的面心立方和位于中心的简单立方构成MgAgAs 型结构.H .Maeda 等人将其ZnO 和A12O 3两种氧化物进行固体反应,得到ZnO ~A12O 3陶瓷[9]其相对Seebeck 系数在300 K ~900 K 内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900 K 时为175).A12O 3的加入使得载流子的浓度和迁移率都得到提高,其功率因子在900℃达到最大值4123.610Wm K ---⨯.4.2 提高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提高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热电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电优值ZT .但许多热电半导体材料电导率提高到一定值以后,其Seebeck 系数却随着电导率的提高而大幅度地下降,使得功率因子的可调范围受到限制.Xia Y [10]在研究禁带宽度相对较大的MCoSb 类合金时,分别用Pt 取代Co ,Sn 取代Sb 后,其Seebeck 系数仅130/V K μ,电阻率下降一个数量级,热导率也仅为113.0Wm K --.Yakabe H [11]对NaCo 2O 4材料掺Ag 、Ba 、Ca 、La 等重金属元素的热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掺入Ba 、Ca 、La 等金属元素后,NaCo 2O 4的电阻率和Seebeck 系数同时增大;掺入Ag 使NaCo 2O 4的电阻率下降而Seebeck 系数增加.并且在掺入Ba 2+时,用热压法制备的NaCo 2O 4比用固溶法制备的NaCo 2O 4的电阻率低40%.4.3 降低材料的热导率半导体热电材料中电子热导率占总热导率的比例较小,然而我们又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所以电子热导率的调节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半导体热电材料中电量的载体是电子和空穴,而热量是由晶格振动和声子传输所决定.在传输过程中,电子(或空穴)有2个特征长度数值,波长λ和平均自由程L .当半导体的内部结构尺寸和L 相近时,就会发生强烈的边界效应.当尺寸大约为声子平均自由程的纳米颗粒分散在合金中,则声子被散射的频率增加,热导率从而降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则比纳米颗粒的尺寸太得多,因此掺入的纳米相颗粒对电导率的影响很小.在整体上,材料的优值ZT得以提高.同理,当材料引人纳米尺寸的孔洞时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因此,我们通过调节声子热导率来降低材料热导率.4.3.1声子热导率声子热导率与材料内部的声子散射有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热导率:1)在同等结构的化合物中形成固溶体,通过增加点阵缺陷来降低热导率;2)提高多晶半导体材料中晶界对声子的散射作用;3)在笼状结构晶体中,填充稀土原子或其他小尺寸的金属原子.4.3.2Skutterudite化合物笼状晶体以其晶胞内的笼状孔隙而得名.笼形化合物共价键能高,载流子迁移率大,可以通过控制笼中原子的尺寸、价态和浓度来改变其热电性能.然而,高键能也使得其晶格热导率较高.方钴矿(Skutterudite)化合物是立方晶系晶体结构,每个晶胞内有两个较大的笼状孔隙.对Skutterudite化合物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IrSb3、RhSb3、COSb3等二元合金上,其中COSb3的热电性能相对最好.在Skutterudite热电材料中引入重而小的原子,如La、Ce等稀土元素,则形成Filled-Skutterudite结构,稀土元素与周围原子的键合能变弱,可以在笼状孔隙中的平横位置附近振动,并有效地散射热声子,从而大幅度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12].在Skutterudite晶体空隙中填入其他原子时可以降低其晶格热导率,但同时也可能引起电导率的降低.Slack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单胞孔隙中有作“跳动”(rattling)的客位原子插入的笼形化合物会有更低的热导率,而不会对材料电导率产生很大影响.Nolas等的研究发现[13],在CoSbs的孔隙中部分填充La,其热导率比孔隙全部填满时更低,这是因为La的部分填充,使其在孔隙中作随机分布,从而使其在孔隙中跳动时会产生频率范围更宽的声子散射.11125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5.1 电子晶体—声子玻璃(PGEC )玻璃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在玻璃中的热导率可以视作能量随机通过格子所产生,因而相对于声子的快速输运所产生的热导率要低的多.然而,玻璃却不具备电子晶体的性能,自身的能带很宽,载流子迁移率和有效质量随着声子散射的增强而降低.好的热电材料应该能够成功的散射声子而不致使电导率明显降低,即导电像晶体,导热像玻璃,电导率高,热导率低.S1ack G A 认为,当一个原子或分子以弱束缚状态存在于由原子构成的笼状超大型空隙中时,会在空隙中做一种局域化程度很大的非简谐振动,这种振颤子具有降低材料热导率的作用.这种振颤仅降低热导率的声子导热部分,而对材料的电子输运状况影响较小,所以这类材料热电优值系数ZT 比较高.最为典型的电子晶体——声子玻璃材料就是Skutterudite 材料,如CoAs 3就是典型的Skutterudite 晶体结构.1996年Caillat [14]测量了重掺杂CoSb 3的热导率,100℃时其晶格热导率约为1144mWcm K --,甚至能降低到1132mWcm K --.这项研究利用载流子——声子散射机制,有效地散射了声子,显著降低了材料的晶格热导率.5.2 功能梯度热电材料(FGM)在大温差范围内,只有沿温度梯度方向选用具有不同最佳工作温度的热电材料,使之各自工作于具有最大ZT 值的温度附近,才能有效地提高其温差发电效率.因而在材料的应用及开发上就必须根据其性能指数曲线所显示的温度区域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梯度化技术,可以将不同热电材料制备成功能梯度材料(FGM),即把适用于不同温度区域的热电材料通过复合成梯度材料,使单一材料在各自对应的温度区域内都保持最高的热电转换效率,从而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作用.Okano .K 在温度梯度炉内烧制SiC 棒,一端的温度保持在2 473 K ,另一端则为1 973 K .烧结后,将多孔的SiC 端放入1 973 K 的熔融Si 中,以使熔融Si 渗入多孔SiC 中.该FGM 的微观结构可以分为3个区域,SiC —Si 复合材料,多孔SiC 陶瓷,高密度SiC 陶瓷.在300 K 下测量每个区域的电导率,热导率和Seebeck 系数,所算得的最优值比非梯度SiC 陶瓷高108倍.[15]13但是制备成分连续递变的材料较为困难,所以目前多采用不同材质沿温度梯度方向叠层放置,或采用相同材质但各段材料中载流子浓度递变的设计方法Yuchenko V B 等对温差为200℃时的叠层IrSb 3基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计算,发现当层数为2时,热电转换效率比单层材料提高12%,当层数为3时,提高15%.也就是说,随着冷热端温差的增大,或层数的增多,热电转换效率也随之提高.[16]5.3 超晶格热电材料超晶格材料是由2种或2种以上不同材料薄层周期性交替生长而成.每层薄膜一般只含几个至几十个原子层,在这种特殊的结构下,半导体超晶格中的电子(或空穴)能量将出现量子化现象,从而产生许多新的物理性质.5.3.1 超晶格量子阱当构成超晶格的2种材料的带隙不同时,能把载流子限制在势阱中,形成超晶格量子阱,出现量子禁闭效应,产生不同于常规半导体的输运特性,如其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都比块体材料大得多,而电子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 ,简称DOS )也随之提高.随着电子态密度的增大,单量子阱的ZT 值会随阱宽的变窄而增大;对于多量子阱系统,ZT 值的改善则主要是体现在热学性质上,而非电学性质.T .Harman 等对1/x x PdSe Te PdTe 量子点超晶格材料进行了研究,以0.9270.073Pb Eu 为阻挡层(1.7~5.5mm) 的PbTe 量子阱的ZT 值在单量子阱结构上的热电优值可以达到相同体材料的2倍.实用化的制冷器件需用带走大量的热,故设计成多阱系统.量子阱承载电流,同时将热量从冷端移至热端.如果阻挡层允许热流反向通过,将牺牲器件的总效率.因此,阻挡层应尽可能的薄,但过薄的阻挡层会导致隧穿效应,为此应进行优化设计.在/GaAs AlAs 多阱系统上的测量表明:热导率降至原来的1/5.[17]5.3.2 热电转换效率和超晶格量子阱的关系超晶格材料的研究始于Hicks 和Dresselhaus [18]Hicks 等人,他们首先研究了超晶格量子阱结构对热电效应的影响,并认为超晶格材料ZT 值增高的原因是:由于较小阱宽的量子禁闭效应,使得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材料体系中被限制在二维平面运动,增大了Seebeck 系数和电导率;与此同时,多层化引起声子界面散射的增加和声子的量子禁闭效应,减小了热导率K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