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电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最新课件)
2020-11-19
21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1
2020-11-19
22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2
2020-11-19
23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更进一步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并影响其一系列的修复过程。 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复极,亦不能产生动作电流,因此其综合心电向量背离梗死区,其正向量减少或 消失。
2020-11-19
2
主要内容
一、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及分类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性诊断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四、心肌梗死后常见并发症的心电图改变 五、总结
2020-11-19
3
一、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 及分类
2020-11-19
4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
2020-11-19
5
冠状循环
2020-11-19
24
2020-11-19
25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Q≥1/4 R
心电图特征 1. 在R波向量本来就偏小的导联(V1、 V2、V3),呈QS波; 2. 在原来呈负向波Q的导联,Q波增宽(>0.04sec); 3. R波减小(Q/R ≥ 1/4)。
Q≥0.04sec
2020-11-19
17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subendomyocardial ischemia
缺 血 区
由于缺血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时更为推迟,在最后的心肌复极时,已无其它与之相抗衡的心电向量 存在,使心内膜部分心肌的复极显得十分突出,在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与QRS主波一致的,高耸的对称性 T波。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Electr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ppt课件
心电图心肌梗死的定性
除典型的坏死样心电图支持心肌梗死诊断 外(50%),正常心电图(20%)、缺血、损伤 样心电图亦不能排除心肌梗死;
诊断心肌梗死证据强度坏死、损伤及缺血 样依次递减;
时刻与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互 印证。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 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 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
损伤型心电图形成的假说
损伤电流学说 除极受阻学说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1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2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更进一步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 死,并影响其一系列的修复过程。
早期
急性期
近期
阵旧期
(数分至数小时)
(数分钟至数周)
(数月)
(数年)
变化曲线
R波
S-T段 T波
Q波
ECG波形
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emia
子正常通除当在进道心 正行极室 常,,主肌 情从而发况而要生下产复依缺,生极靠血心ST时室-更浓T,的心需度即复电将极要向梯影过量能度响程的心 是量改依室 从变依赖复 心。极 外赖的的 膜离的 各开始型而离向心子内泵膜方,向因推进此的缺。在血心后肌缺首血先时,受大影 响致可的出系现两复种极类过型的程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Electrocardiographic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冠心病的发病现状
据WHO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 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预计到2020年, 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
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 12秒就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ppt课件
11
12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正电极置于右上肢,负电极连于左上肢 与左下肢组成的T点 .
aVL:正电极置于左上肢,负电极连于右上肢 与左下肢 组成的T点.
avF:正电极置于左下肢,负电极连于左上肢 与右上肢组成的T点.
13
14
3.单极心前导联(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联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点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点
1
概述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 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最有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3.对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
丁等)和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过低或过高 等)对心肌的作用.
2
一、心 电 学 基 础
7
心肌复极
• 复极从心外膜→心内膜,电偶移动时电穴 在前,电源在后,心房复极时复极波很小, 心电图上很难看到,方向与心房除极波相 反,心室复极波ST-T,ST又称早期复极波。
8
9
10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1. 标准导联 导联I: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 导联II: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 导联III: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
38
• 对治疗有指导作用:STEMI反映冠状
动脉有血栓性闭塞,应采用溶栓治疗;而 NSTEMI反映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造成 冠状动脉不完全性闭塞,应采用抗血小板 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有害无益。
39
心电图诊断AM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由于血清学检查的进步,特别是CK-MB异 构体测定(CK-MB1,CK-MB2/MB1)和肌钙 蛋白的应用结合临床,敏感性达100%。心 电图较低,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9%和 81%。据报道,15%~18%的AMI患者在第 1次描记心电图时无改变,25%患者心电图 改变不典型。AMI患者心电图无改变或改变 不典型,可能由于如下五种情况: (1) 梗死 面积过小; (2) 左回旋支闭塞:50%病例常 规12 导联心电图无改变;
12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正电极置于右上肢,负电极连于左上肢 与左下肢组成的T点 .
aVL:正电极置于左上肢,负电极连于右上肢 与左下肢 组成的T点.
avF:正电极置于左下肢,负电极连于左上肢 与右上肢组成的T点.
13
14
3.单极心前导联(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联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点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点
1
概述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 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最有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3.对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
丁等)和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过低或过高 等)对心肌的作用.
2
一、心 电 学 基 础
7
心肌复极
• 复极从心外膜→心内膜,电偶移动时电穴 在前,电源在后,心房复极时复极波很小, 心电图上很难看到,方向与心房除极波相 反,心室复极波ST-T,ST又称早期复极波。
8
9
10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1. 标准导联 导联I: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 导联II: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 导联III: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
38
• 对治疗有指导作用:STEMI反映冠状
动脉有血栓性闭塞,应采用溶栓治疗;而 NSTEMI反映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造成 冠状动脉不完全性闭塞,应采用抗血小板 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有害无益。
39
心电图诊断AM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由于血清学检查的进步,特别是CK-MB异 构体测定(CK-MB1,CK-MB2/MB1)和肌钙 蛋白的应用结合临床,敏感性达100%。心 电图较低,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9%和 81%。据报道,15%~18%的AMI患者在第 1次描记心电图时无改变,25%患者心电图 改变不典型。AMI患者心电图无改变或改变 不典型,可能由于如下五种情况: (1) 梗死 面积过小; (2) 左回旋支闭塞:50%病例常 规12 导联心电图无改变;
心肌梗死心电图课件
肌梗死。
定期复查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同时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T波。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 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 单向曲线,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 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是 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 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
存在。
早期(3~14天)ST段抬高逐渐 回至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 倒置。晚期(3~6个月)T波呈 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 ,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
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数月后,ST段逐渐回到基线 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 病理性Q波多数永久存在。
03
心肌梗死并发症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加快,P波形态正常,PR间期固定。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P 波,代偿间歇完全。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
心肌梗死心电图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5
CONTENTS
• 心肌梗死概述 • 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 心肌梗死并发症心电图表现 • 心肌梗死心电图鉴别诊断 • 心肌梗死心电图治疗原则 • 心肌梗死心电图预防措施
01
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指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 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力衰竭
左心室肥大
QRS波群电压增高,电轴 左偏,ST-T改变。
右心室肥大
V1导联R/S≥1,呈R型或 Rs型,V5导联R/S≤1或S 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 以R波为主,R/q或R/S≥1
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ppt课件
②在分析中应注意:梗死区内导联间的相互关系(如II与III, V1~V3, V1~V4R等ST段抬高)、对远离区的影响(如下壁急性心 肌梗死时,I、aVL及V1~V3导联ST段)、各部位之间的连带关系 和有特殊意义的心电图改变(过缓性心律失常)等均有助梗死 相关动脉分析
③要客观对待分析结果:冠脉血管及其分支分布和相对优势个体 差异较大,侧支循环和多支病变相互影响均会影响分析的准确 性,要客观地对待分析结果。
下壁、后壁和右室AMI,可伴房室阻滞(AVB ), 少数伴左束支阻滞(LBBB)和左后分支阻滞。
-
19
V1 ~ V3 导联 ST 段上抬
-
20
V1 ~ V3 导联 ST 段上抬
V1~V3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LAD闭塞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但亦可见于右冠脉近端闭塞引起大面积右室急性心肌梗死。
鉴别要点: ① V1~V3导联ST段抬高幅度逐次减低 ②多无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QRS波改变 ③有急性右室和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临床表现 ④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端闭塞,LAD正常。
③ 前壁AMI伴右束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多见于 LAD近端(第一间隔支水平)
-
15
V1~V5、I、aVL导联ST 上抬,Ⅲ、aVF导联ST 下移
-
考虑广泛前壁AMI。 --LAD近端16
左回旋支及分支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解剖变异度较大(左、右优势型)易受侧支循环影响, 预测符合率低(56%)
① 钝缘支闭塞可出现:高侧壁(后侧壁)AMI;(伴V2 ST压低,预测IRA为左回旋支第一钝缘支闭塞)
8
圆锥支 窦房结动脉 右室支 锐缘支 后降支 左室后(侧)支 房室结支
左房支: 钝缘支:供血左室高 侧壁、后侧壁。 左室后支:左优势型 后降支:左优势型
③要客观对待分析结果:冠脉血管及其分支分布和相对优势个体 差异较大,侧支循环和多支病变相互影响均会影响分析的准确 性,要客观地对待分析结果。
下壁、后壁和右室AMI,可伴房室阻滞(AVB ), 少数伴左束支阻滞(LBBB)和左后分支阻滞。
-
19
V1 ~ V3 导联 ST 段上抬
-
20
V1 ~ V3 导联 ST 段上抬
V1~V3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LAD闭塞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但亦可见于右冠脉近端闭塞引起大面积右室急性心肌梗死。
鉴别要点: ① V1~V3导联ST段抬高幅度逐次减低 ②多无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QRS波改变 ③有急性右室和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临床表现 ④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端闭塞,LAD正常。
③ 前壁AMI伴右束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多见于 LAD近端(第一间隔支水平)
-
15
V1~V5、I、aVL导联ST 上抬,Ⅲ、aVF导联ST 下移
-
考虑广泛前壁AMI。 --LAD近端16
左回旋支及分支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解剖变异度较大(左、右优势型)易受侧支循环影响, 预测符合率低(56%)
① 钝缘支闭塞可出现:高侧壁(后侧壁)AMI;(伴V2 ST压低,预测IRA为左回旋支第一钝缘支闭塞)
8
圆锥支 窦房结动脉 右室支 锐缘支 后降支 左室后(侧)支 房室结支
左房支: 钝缘支:供血左室高 侧壁、后侧壁。 左室后支:左优势型 后降支:左优势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依靠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 图及血清酶学的动态变化确诊。
心电图诊断阳性率约80%。
.
3
一、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基 本图形及机理
心肌梗死中心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坏死 周围的心肌发生损伤和缺血。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坏死型、损 伤型和缺血型改变三者的合并。
.
4
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
.
41
1 . ST 段 压 低 型 : 部 分 导 联 ST 段 压 低 >1mm。
2.ST段抬高型:部分导联ST段抬高>1~ 2mm,可呈弓背向上,开始抬高,以后 转为压低。
3.T波倒置型:部分导联T波倒置>1mm多 与ST段压低型并存。
.
42
急性无Q波 心肌梗死
I、II、III、V1-4 T波呈冠状T倒置, V2-4 ST段下降, 无Q波。
.
21
特点:
1.不仅影响复极,也影响除极。 2.心肌受损达极度,不能恢复。 3.病理切片,心肌组织坏死。 各期价值:损伤型最大。
.
22
二、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 诊断
不能凭一次心电图下结论,必须进行反复 复查,(如2小时复查一次),观察动态变化。 临床上不可能象实验那样明确分为三型,三种 改变往往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期内都存在,梗 死部位,区域大小及梗死时间各异。
.
47
急性前间壁. 心肌梗死
48
前壁心肌梗. 死
49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50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
.
51
下壁心肌梗死
.
52
前 降 支 闭 塞 致 急 性 下 壁 和 前 壁 心 梗
.
53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
54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V1、V2 R波升 高,V7-V9为 QS波,ST段 升高
在。
.
62
4.愈合期: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
失。 (2)R波降低,有时呈QS波。 (3)ST-T恢复正常,或者反映慢性冠状动
脉供血不全特点,如ST段压低,T波倒 置。
.
63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联
V3~6
V1~3
.
5
(一)缺血型改变 (myocardial ischemia)
心电图表现:
T波倒置、对称 (最早期T波、宽大高尖)
.
6
缺血性T波改变
A .内膜下缺血,T波高耸直立;B .外膜下缺血,T波
倒置呈冠状T;C .穿壁性缺血. ,T波倒置加深。
7
原理:
在心肌梗死发病数小时内(超急期), 宽大、高耸T波可能是由于内膜下心肌缺血、 细胞内K+外溢造成局部高钾所致。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
64
复习思考题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和定位。
.
65
新年快乐!
.
66
.
55
(四)鉴别诊断
1.病理异常Q波:急性心肌炎、心肌病、 预激综合症、左束支阻滞、慢性肺心病。
2 . ST 段 抬 高 : 早 期 复 极 综 合 征 、 急 性 心 包炎、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室壁瘤。
3.T波倒置: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包 炎、洋地黄效应、低K+。
.
56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 4年)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置,倒置的程度逐渐加深,形成“冠状 T”。
.
30
心 肌 梗 死 的 急 性 发 展 期
.
31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胸痛6h,V1-V3出现QS波,ST段斜行上升2-4mm
.
32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梗 的 演 变
A –F 1-6d, G 14d, H 30d。
加。
.
60
2.急性充分演变期 (1)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对应面导联
ST段下移。 (2)出现病理性Q波, R波增生不良现象,
R波逐渐下降。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置。
.
61
3.恢复期 (1)ST段由抬高逐渐恢复正常。 (2)T波演变:T波倒置逐渐加深,又逐
渐恢复正常。 (3)R波振幅仍下降,病理性Q波持续存
V5、V6呈qR波
.
3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注意前壁对应性变化
.
37
4.愈合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周~数月以上。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失。 (2)R降低,有时呈QS波。 (3)ST-T恢复正常,或者反映慢性冠状动脉
供血不全特点,如ST段压低,T波倒置。
.
38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
18
(三)坏死型改变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心电图表现:
异常Q波(Q>1/4R深度,宽>0.04s或 QS,胸前导R波增生不良等)。
.
19
钳 夹 冠 脉 后 的 实 验 性 心 梗
.
20
原理:
除极波背向坏死区进行。 梗死的心肌在心外膜下心肌层失活以 后,失去其除极向量,而心脏的其他部分 心肌仍然照常发生除极向量。
心肌梗死时外膜下心肌缺血范围较广, 该处复极延迟,复极程序与正常不同,从 内侧开始,T波向量背对缺血部位,故T波 倒置、尖深二肢对称(冠状T)。
.
8
特点:
1.暂时、可恢复的,仅影响了复极过程。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3.心肌受轻而短暂的损伤,其他方式如损
伤、压力、炎症也可产生同样改变。心 肌细胞内超微结构中可逆性改变。
3. 坏死型:心电图为异常Q波及QS波,是 由于心肌因最严重的缺血而产生了坏死, 不能除极,而心电图只反映了对侧正常 心肌除极的向量。坏死型的心电图改变, 一般不再恢复。
.
59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诊断 1. 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1)ST段斜直形抬高 (2)T波增高 (3)其他改变:如VAT延长,R波振幅增
III、aVF遗留有坏死型Q波
.
39
AMI
的 演 变 ( 前 壁 、 后 壁 )
.
40
(二)无Q波型心肌梗死
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在ST段和T波, 分为三型。
无Q波型心肌梗死不能单独由心电图 作出诊断,只有当ST段和T波的变化持续 24h以上,并伴有典型的胸痛和心肌酶谱的 变化时,才可以作出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 诊断。
V1-V4为Q波,S.T段抬高4-5mm
57
小结
一、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基本图形及机理 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受其供血的心肌依
缺血程度的轻重,可发生三种心电图改变。 1. 缺血型:表现T波倒置,系由于心肌轻微受
损只影响了复极过程,供血恢复后,可以变 为正常。
.
58
2. 损伤型:表现ST段上升为单向曲张,系 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期损伤 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或“除极 波受阻”。但仍可恢复。
.
12
2.收缩期损伤电流学说 缺血心肌不能完全除极,与正常除极
的心肌不同,在细胞膜上带有正电荷,二 者之间产生电流,即收缩期损伤电流。为 心外膜一侧损伤,使朝向外膜面上边的导 联ST段升高。
.
13
3.除极波受阻 当部分心肌损伤时,产生保护性除极
受阻,即大部分除极心肌呈负电位时,部 分受损伤部位不除极,仍为正电位,出现 电位差,产生与受损区同向的ST向量,以 此解释持续持久的ST段抬高似更合理。
下壁(II、III、aVF)对应性ST-T改变
.
16
心电图表现:
①局限于几个相关导联,如下壁导联、侧壁 导联,
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③ST段抬高程度十分显著,有时可达10mm, ④ST段抬高呈动态变化,一般于1w左右回
至基线。
.
17
特点:
1.心肌损伤虽较严重,但是暂时的,可恢 复的。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
23
(一)心肌梗死的分期
.
24
1.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超急期心电图 改变,此期是室颤的高发期,也是溶栓 治疗的最好时机,但其图形不够典型, 易被忽略。
.
25
(1)ST段斜直形抬高:
ST段失去正常凹面向上的形态而变直, 呈斜直形抬高,抬高的程度逐渐增加, ST段远侧与增高的T波升支融合。
.
14
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与其对 应的导联可出现ST段压低,称为对应性ST段压 低。
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I 、 III 、 aVF) ,与 其对应的I、aVL导联可出现ST段压低;后壁心 肌梗死(V7、 V8、V9) 时,其对应的V1、V2导联 可出现ST段压低。
.
15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
45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联
V3~6
V1~3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
46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
33
此期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异 常Q波(包括QS波),ST段从弓背向上 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直立T 波可演变为后支开始(向下)倒置,并 逐渐加深。
心电图诊断阳性率约80%。
.
3
一、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基 本图形及机理
心肌梗死中心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坏死 周围的心肌发生损伤和缺血。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坏死型、损 伤型和缺血型改变三者的合并。
.
4
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
.
41
1 . ST 段 压 低 型 : 部 分 导 联 ST 段 压 低 >1mm。
2.ST段抬高型:部分导联ST段抬高>1~ 2mm,可呈弓背向上,开始抬高,以后 转为压低。
3.T波倒置型:部分导联T波倒置>1mm多 与ST段压低型并存。
.
42
急性无Q波 心肌梗死
I、II、III、V1-4 T波呈冠状T倒置, V2-4 ST段下降, 无Q波。
.
21
特点:
1.不仅影响复极,也影响除极。 2.心肌受损达极度,不能恢复。 3.病理切片,心肌组织坏死。 各期价值:损伤型最大。
.
22
二、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 诊断
不能凭一次心电图下结论,必须进行反复 复查,(如2小时复查一次),观察动态变化。 临床上不可能象实验那样明确分为三型,三种 改变往往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期内都存在,梗 死部位,区域大小及梗死时间各异。
.
47
急性前间壁. 心肌梗死
48
前壁心肌梗. 死
49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50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
.
51
下壁心肌梗死
.
52
前 降 支 闭 塞 致 急 性 下 壁 和 前 壁 心 梗
.
53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
54
急 性 正 后 壁 心 肌 梗 死
V1、V2 R波升 高,V7-V9为 QS波,ST段 升高
在。
.
62
4.愈合期: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
失。 (2)R波降低,有时呈QS波。 (3)ST-T恢复正常,或者反映慢性冠状动
脉供血不全特点,如ST段压低,T波倒 置。
.
63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联
V3~6
V1~3
.
5
(一)缺血型改变 (myocardial ischemia)
心电图表现:
T波倒置、对称 (最早期T波、宽大高尖)
.
6
缺血性T波改变
A .内膜下缺血,T波高耸直立;B .外膜下缺血,T波
倒置呈冠状T;C .穿壁性缺血. ,T波倒置加深。
7
原理:
在心肌梗死发病数小时内(超急期), 宽大、高耸T波可能是由于内膜下心肌缺血、 细胞内K+外溢造成局部高钾所致。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
64
复习思考题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和定位。
.
65
新年快乐!
.
66
.
55
(四)鉴别诊断
1.病理异常Q波:急性心肌炎、心肌病、 预激综合症、左束支阻滞、慢性肺心病。
2 . ST 段 抬 高 : 早 期 复 极 综 合 征 、 急 性 心 包炎、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室壁瘤。
3.T波倒置: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包 炎、洋地黄效应、低K+。
.
56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 4年)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置,倒置的程度逐渐加深,形成“冠状 T”。
.
30
心 肌 梗 死 的 急 性 发 展 期
.
31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胸痛6h,V1-V3出现QS波,ST段斜行上升2-4mm
.
32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梗 的 演 变
A –F 1-6d, G 14d, H 30d。
加。
.
60
2.急性充分演变期 (1)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对应面导联
ST段下移。 (2)出现病理性Q波, R波增生不良现象,
R波逐渐下降。 (3)T波逐渐下降,可由直立逐渐转为倒
置。
.
61
3.恢复期 (1)ST段由抬高逐渐恢复正常。 (2)T波演变:T波倒置逐渐加深,又逐
渐恢复正常。 (3)R波振幅仍下降,病理性Q波持续存
V5、V6呈qR波
.
3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注意前壁对应性变化
.
37
4.愈合期
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周~数月以上。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失。 (2)R降低,有时呈QS波。 (3)ST-T恢复正常,或者反映慢性冠状动脉
供血不全特点,如ST段压低,T波倒置。
.
38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
18
(三)坏死型改变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心电图表现:
异常Q波(Q>1/4R深度,宽>0.04s或 QS,胸前导R波增生不良等)。
.
19
钳 夹 冠 脉 后 的 实 验 性 心 梗
.
20
原理:
除极波背向坏死区进行。 梗死的心肌在心外膜下心肌层失活以 后,失去其除极向量,而心脏的其他部分 心肌仍然照常发生除极向量。
心肌梗死时外膜下心肌缺血范围较广, 该处复极延迟,复极程序与正常不同,从 内侧开始,T波向量背对缺血部位,故T波 倒置、尖深二肢对称(冠状T)。
.
8
特点:
1.暂时、可恢复的,仅影响了复极过程。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3.心肌受轻而短暂的损伤,其他方式如损
伤、压力、炎症也可产生同样改变。心 肌细胞内超微结构中可逆性改变。
3. 坏死型:心电图为异常Q波及QS波,是 由于心肌因最严重的缺血而产生了坏死, 不能除极,而心电图只反映了对侧正常 心肌除极的向量。坏死型的心电图改变, 一般不再恢复。
.
59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诊断 1. 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1)ST段斜直形抬高 (2)T波增高 (3)其他改变:如VAT延长,R波振幅增
III、aVF遗留有坏死型Q波
.
39
AMI
的 演 变 ( 前 壁 、 后 壁 )
.
40
(二)无Q波型心肌梗死
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在ST段和T波, 分为三型。
无Q波型心肌梗死不能单独由心电图 作出诊断,只有当ST段和T波的变化持续 24h以上,并伴有典型的胸痛和心肌酶谱的 变化时,才可以作出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 诊断。
V1-V4为Q波,S.T段抬高4-5mm
57
小结
一、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基本图形及机理 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受其供血的心肌依
缺血程度的轻重,可发生三种心电图改变。 1. 缺血型:表现T波倒置,系由于心肌轻微受
损只影响了复极过程,供血恢复后,可以变 为正常。
.
58
2. 损伤型:表现ST段上升为单向曲张,系 心肌进一步损伤,产生了“舒张期损伤 电流”、“收缩期损伤电流”或“除极 波受阻”。但仍可恢复。
.
12
2.收缩期损伤电流学说 缺血心肌不能完全除极,与正常除极
的心肌不同,在细胞膜上带有正电荷,二 者之间产生电流,即收缩期损伤电流。为 心外膜一侧损伤,使朝向外膜面上边的导 联ST段升高。
.
13
3.除极波受阻 当部分心肌损伤时,产生保护性除极
受阻,即大部分除极心肌呈负电位时,部 分受损伤部位不除极,仍为正电位,出现 电位差,产生与受损区同向的ST向量,以 此解释持续持久的ST段抬高似更合理。
下壁(II、III、aVF)对应性ST-T改变
.
16
心电图表现:
①局限于几个相关导联,如下壁导联、侧壁 导联,
②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③ST段抬高程度十分显著,有时可达10mm, ④ST段抬高呈动态变化,一般于1w左右回
至基线。
.
17
特点:
1.心肌损伤虽较严重,但是暂时的,可恢 复的。
2.病理检查:可无组织学改变。
.
23
(一)心肌梗死的分期
.
24
1.超急性损伤期(超急期)
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超急期心电图 改变,此期是室颤的高发期,也是溶栓 治疗的最好时机,但其图形不够典型, 易被忽略。
.
25
(1)ST段斜直形抬高:
ST段失去正常凹面向上的形态而变直, 呈斜直形抬高,抬高的程度逐渐增加, ST段远侧与增高的T波升支融合。
.
14
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与其对 应的导联可出现ST段压低,称为对应性ST段压 低。
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I 、 III 、 aVF) ,与 其对应的I、aVL导联可出现ST段压低;后壁心 肌梗死(V7、 V8、V9) 时,其对应的V1、V2导联 可出现ST段压低。
.
15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
45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部位 前壁 前间壁 前侧壁 高侧壁 下壁 正后壁 后侧壁 心尖 右室
导联
V3~6
V1~3
V4~6 Ⅰ、aVL、 V6 Ⅱ、Ⅲ、aVF
V7~9 (Rv1,2增高)
V5~6、Ⅱ、Ⅲ、aVF、I 、aVL V4~6 、 Ⅱ、Ⅲ、aVF
V3R~6R
.
46
急 性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
33
此期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异 常Q波(包括QS波),ST段从弓背向上 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直立T 波可演变为后支开始(向下)倒置,并 逐渐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