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 古代的天圆地方说。

- 随着航海等活动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如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 现代精确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大小的主要数据。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大气圈。

- 组成: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等气体组成。

- 分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 对流层特点: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平流层特点: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臭氧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 水圈。

- 组成:包括海洋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范围:从地表向上可达23千米的高空,向下可深入到12千米的海底。

- 生物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 地壳。

- 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 组成物质: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

- 地幔。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 地核。

- 分为外核和内核。

-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

1. 矿物。

- 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 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如金、银等)、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氧化物矿物(如赤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等。

地球科学知识点

地球科学知识点

地球科学知识点
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形态、演化和功能的学科。

它涵盖了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研究地球这个巨大而神秘的星球的重要学科之一。

1. 地质学
地质学是探讨地球物质的构造、组成、性质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包括了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力学等多个分支。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层记录、地质事件等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内部结构,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气象学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层内各种气象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气象学家通过对大气的成分、结构、运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天气系统、气象灾害等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

气象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海洋学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学科。

海洋学家通过对海洋水文、海洋动力、海洋生物等的研究,揭示了海洋的结构、运动、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规律,为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 天文学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星体、恒星、星系等的学科。

天文学家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宇宙结构、宇宙起源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宇宙的规律和奥秘,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未知提供了关键性的信息。

总结地球科学知识点,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质、气象、海洋、天文等多个领域,为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通过对地球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一、相对地质年代概念、确定原理、地质年代表。

答:相对地质年代概念:地质时间系统最初主要是根据各种岩石的相对新老关系、即形成的先后顺序建立起来的,陈为相对地质年代。

它只表示顺序,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

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方法确定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求得的为岩石绝对年龄,即绝对地质年代。

确定原理: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和喷出岩等成层产出的岩石,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沉积或喷发物质层层叠臵,较老的岩层一定在下面,较新的岩层一定在上面。

即使以后受构造运动影响,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只要二者未分开,未倒转,上面的岩层一定比下面的新。

2、化石层序率:就是利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化石(生物遗体或遗迹)是否相同来对比不同地区的岩层是否属于同一时代。

化石是岩层中保留的古生物记录。

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标准化石)或生物化石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

每一地质时代以某种标准化石或或是组合作为标志。

3、地质体和地质界面的相互关系: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岩浆岩,①一种岩浆岩穿插、关入另一种岩石,则明显北穿插的岩石形成较早。

②岩浆岩周围的“围岩”如在接触带附近有受焙烤、变质等现象,也表明围岩形成在现,演讲侵入在后。

③捕虏体为岩浆中捕获的周围岩石碎块,也可以帮助解决相对时代关系。

③沉积岩中砾岩中的砾石所代表的岩石一定比砾岩生成的早。

⑤也可推广用于一般地质界面。

如:根据断裂间的切割关系确定不同断裂形成的顺序等。

在实际地质工作中,也总是首先将各种沉积岩的相对年代确定下来,然后以其作为时间的已知标志,去分析判别其他岩石和地质事件的相对年代。

地层为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成层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喷出岩和变质岩。

界、系、统与代、纪、世对应,是国际统一的,以一定的古生物特征为标准。

称为国际性地层单位。

二、滨海带地质作用答:滨海带: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相。

大一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壳的构造与变动、地表过程与地貌、地球材料与矿产资源等。

它不仅是地球科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的基础。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知识点入手,探讨地球科学概论的核心内容。

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宇宙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约形成于46亿年前,诞生时是一个炽热的火球。

通过数十亿年的冷却和演化,地球逐渐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各种地貌和生态环境。

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演化对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地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地壳的构造与变动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构造与变动是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地壳构造的两个主要部分。

地壳构造的变动主要表现为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

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互移动的现象,这种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构造变形是指地壳因受到应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如山脉的形成和地壳断裂。

3. 地表过程与地貌地表过程是指地球表面发生的地质、化学和生物作用。

地表过程对地球表面的地貌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风蚀、水蚀、冰蚀和地壳运动等地表过程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沙漠等。

地表过程也包括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这些作用决定了岩石的形成和分布,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4. 地球材料与矿产资源地球是一个富含各种材料的行星,矿产资源是地球材料的重要部分。

地球材料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和水等。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材料,主要由矿物组成。

矿物是地球内部的化学元素经过各种地质过程形成的固体物质。

矿产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有用矿物和岩石,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等。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科学概论涉及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如地球的气候系统、水资源与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等。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起源和历史1.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2.地球的形成和演化3.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4.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的证据二、地球的形状和测量1.地球的形状及其测量方法2.地球的众多坐标系3.地球的自转和引力场三、地球的大气系统1.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大气的气象要素和气象学定律3.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形成4.大气污染和保护四、地球的水环境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2.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3.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4.水污染和治理五、地球的岩石圈和内部构造1.地球岩石圈的划分和特征2.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性质3.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4.地震和地壳的变形六、地球的表层地质过程1.岩石的形成与变质2.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循环3.构造地质和地貌地质4.地壳的破坏与地表地貌的变化七、地球的生物圈1.生物的起源和演化2.生物圈的结构和生物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生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八、地球系统科学1.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2.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系统3.地球系统模型和模拟4.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系统管理九、地球科学的方法和应用1.地球科学的观测和实验方法2.地球科学的建模和计算方法3.地球科学在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的多个系统和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研究地球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球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变化,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探索地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球科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星云。
天体系统:按照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 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天体系
统,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
一、宇宙 - 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星 云
相撞星系
一、宇宙-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水星
金星
一、宇宙-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月 球
一、宇宙-1. 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
天球:以地球球心为圆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球 体,用于反映天 体在天空中的位
置和相对运动关系 星座:天球上具有自已独特形状并占据一定空间 的恒星群落。
二、银河系与太阳系
1. 银河系 由包括太阳在内的大约14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 物质组成的庞大螺旋状星系,侧面看呈中间厚边 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呈旋涡状。
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而月球总是
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四、地球的形状
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形状的测量——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
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
他测得的地球的周长 为39500km,这与近 代的测定值40025km 相当按近,换算成地



7.
线
2
m
亚历山大港
92
银河系侧视图
螺旋星系M83,它的大 小和形状都类似银河系
二、银河系与太阳系
2.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主 要由八大行星(由里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和众多的小行星、 卫星、慧星和陨星等组成。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和类木行星(木、土、天、海)。
四、地球的形状
2. 地球表面起伏不平,陆地和海底均如此。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大气圈中的气体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上18km的范围内,往上气体变得极为稀薄。

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

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含大量水蒸气和尘埃。

表现为强烈的对流。

风、霜、雨、雪、雹、雾等气象现象均发生于此层。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地表以上55km的范围。

大气呈水平运动。

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无天气现象。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

大气呈对流运动。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的范围。

内部存在多层的电离层,也称电离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

扩散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

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

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大范围的运动状态。

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大气周而复始的运动特点。

(蓝色的天空:这是由于大气中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的直径较阳光的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的散射量较之于其它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的被选择散射。

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 地球自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作用于地表一切运动物体的力。

结果是沿前进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

水循环的方式有: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

3、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球表面特征1、大陆地形丘陵(高低不平,相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的小山丘。

)平原(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高原(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上表面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平原或丘陵)的地区。

)洼地(陆地上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区(如新疆鲁克沁洼地为-155m))2、海底地形三大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1)、大陆边缘:2)、大洋盆地(海洋的主体部分)3)、洋中脊(屹立于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于各大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为了保护它,人类做出了种种努力,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地球。

但是,这些行为都必须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并且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

一、自然环境资源系统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致使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日益加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因此,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

1、自然环境资源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其中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因素。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工业迅速发展,各类污染排放量越来越多,造成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加上不合理地开发,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各类矿山及尾矿的贮量也越来越大,并将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工业废气、废水、废渣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中藻类等植物疯狂滋长,水面发臭,鱼虾死亡,水生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许多城市缺乏必要的生活和卫生垃圾的处理设施,任其随意倾倒,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农田施用农药,杀死了害虫,破坏了天敌,而杀伤了益虫。

土壤的污染更为普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超标的农田减产几乎达到50%。

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极大关注。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把眼睛紧紧盯着自然资源,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目前,地球上许多资源已经枯竭,或者数量减少。

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世界上很多物种就会灭绝。

地球承载着人类,承载着生命,它的资源总有用尽的时候,然而,为了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她。

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有充足的食物,更能满足我们的生存。

四、社会调控系统。

人类通过调节可控制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

一般说来,可分为两种方式: 1、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主要是指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实施的干预和调节。

它通过法律、法规来协调社会各部门的利益关系。

在自然环境问题上,还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行政管理。

例如对水、大气、海洋、森林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野生动物、自然遗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耕地、矿产、水流、交通等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实施等,都要受到宏观调控的制约。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地质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举例。

2.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大约从何时开始诞生?依据?3.举例说明地质学的两大目的(索宝与防害)。

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特征:大自然是实验室与博物馆,对基础学科的依赖与促进,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与以古鉴今)。

5.均变论的要点和代表人物。

6.地质作用及其能:内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外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辅助能。

第二章宇宙与行星地质学1.宇宙、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念。

2.太阳系的七大类成员。

3.行星的定义,“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与大小次序(冥王星的特殊性与地位)。

4.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基本特点与差异。

5.自转方向相反的行星(据表2.2)、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特大的行星。

解释原因。

6.公转轨道偏心率大的两个行星。

7.内外行星的密度差异,密度最大的星球是哪个?密度是多少?8.为什么地球现在是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9.小行星的轨道位置、成因。

为什么形状特殊?补充火星探索最新进展(水)?10 彗星的基本特征(头、尾、核、发等),彗星在天空中的方向及其原因。

11 月亮的地理组成:月海、月陆、月壤、撞击坑等。

补充月球含水的最新成果?12 陨石与流星:陨石的分类及其组成(铁、石、石铁;球粒、非球粒)。

13 为什么月球表面岩石和陨石的年龄可以达到45.5—46亿年,而地球表面的岩石基本上都小于42亿年?14 太阳的表面温度。

为什么月壤中保存了氢离子,而地球表面土壤中却不能?15 太阳系的几个有趣的规律:Titius—Bode Rule与行星轨道分布;万有引力;Kepler’s 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用行星的某些规律解释上述定律。

16 太阳系起源最著名的假说—星云说。

17 地球的形状特点。

用两极与赤道半径的差异说明之。

给出自己的解释。

第三章元素与矿物1.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质子、中子、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半衰期。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着增大的转折段为止..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0.3度;平均0.1度;外缘水深一般不超过200m;最深达550m;水深平均130m..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显着特征是有层理和层面构造..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韵律层理:是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地层层序律:一般情况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只要把一个地区所有的岩层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衔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的岩层或地层..这种利用地层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叫地层学方法;又称地层层序律或层叠置律..生物演化律: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地质时代的方法称为古生物学方法;又称生物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之间出现断裂或切割穿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确定相互切割地质体的相对时代;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称为构造地质学方法;或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岩石地层单位:若地层中化石依据不足或研究程度不够等原因;只能按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和构造运动特点划分地层;称为区域性地层单位或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根据生物化石类型或组合特征为标志划分的地层单位;常用的术语是:某生物的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块体运动和成岩作用等..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上下地层中古生物连续..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古生物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岩层的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和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岩层保持着连续和完整性..褶皱形态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形成中心部分为老岩层;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是岩层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是较新岩层;两侧部分依次变老..复背斜和复向斜:巨大的背斜或向斜其翼部被次一级褶曲复杂化;这些次一级小褶曲的轴向与大褶曲的轴向一致..这种巨大的背斜或向斜褶曲称为复背斜或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槽式组合:背斜与向斜褶曲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紧闭;上凸明显;向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挡式组合..相反;向斜紧闭;下凹明显;背斜平缓而开阔;称为隔槽式组合..断裂构造:岩体、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节理:是岩层、岩体中的一种破裂;在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显着的位移..断层:是岩层或岩体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着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距:被错断的岩层;在断面产状未改变的条件下;其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是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地震:是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是构造运动的一种激烈的表现形式..岩浆作用:从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却;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达到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这种作用过程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直接溢出地面;甚至喷到空中;这种作用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原岩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岩石基本在固态下;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生成新岩石的作用..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物理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氧、水和水溶液使地壳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叫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物对岩石、矿物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河流:沿地表狭长谷地经常或周期性流动的天然水流称河流..环流:水质点作螺旋形的运动..在过水横切面上的投影为环状..岩溶作用: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或喀斯特现象..刨蚀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主要是一定的冰体及其及其所携带的石块对岩石的纯机械性破坏过程;称刨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作用..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低潮线与最大浪潮所能冲击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它属于海岸带的一部分;可分为前滨和后滨两个亚环境..后滨:又称为潮上带;它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和遇风暴时可以被水淹没..前滨:又称为潮间带;是平均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时而被淹没;时而露出水面..残留沉积:是指大陆架上那些与现代海洋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即外陆架上广布着以砂为主的沉积;而内陆架上的沉积物却以粉沙和泥为主..生物礁:生物原地生长堆积形成的抗浪块体..抗浪块体中的大部分生物保持生长生态特征35%;地貌上呈明显的凸起;高:宽之比大于1:30为生态礁;小于1:30为地层礁..浊流: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湖泊: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包括湖盆和水体两部分..沼泽:指地面异常潮湿、植物大量生长;并有大量泥炭堆积的地方..沼泽地区的潜水面位于地面附近;土层常年处于过湿状态..如果地表土层中的水分只是季节性处于过饱和状态;则称为沼泽化阶段..负荷地质作用:地表的松散堆积物和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触发下产生运动所引起的地质作用称负荷地质作用或块体运动..板块: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一些活动的、周围被大洋中脊、海沟和水平断层所分割的“板块”构成..二、简述题1、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答:⑴、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地球内部有圈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上层主要由氧硅铝等组成;称为硅铝层..其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故又称为花岗岩质层..岩石密度平均2.7g/cm3..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称硅镁层..岩石主要是基性岩浆岩;又称为玄武质层;岩石密度平均3.0g/cm3..大洋地壳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为单层结构;厚度变化在5-8km之间;平均厚度6km;大洋地壳最薄处不足0.5km..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2880km;平均密度4.5g/cm3;以1000km为界雷波帝面将其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从地表至250km深度划分两个带;0—70km为A带;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部分;通常称岩石圈..70-250km为B带;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只有10%左右的熔融物质;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和对流;岩石强度降低;故又称软流圈..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为界限..由2880km至地心为地核..地核又根据4640km和5120km深度划分为外核、过度层和内核三个圈层..⑵、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由大气组成..物质成分:以N、O为主;占98.5%;其次为CO、水气和固体杂质..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组成水圈的水体包括海2洋、冰川、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以及矿物中的结晶水..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构成的圈层..生物的生活范围:陆地的表面、水体的上层、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的裂隙内..某些深海底和大气中都发现有生命活动迹象..2、简述整合、不整合类型及形成过程..答: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连续..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是沉积作用连续..不整合按其不同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平行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也叫假整合..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角度不整合:这种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地层时代不连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古生物不连续..其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3、简述正、逆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与缺失情况..答:正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如下:⑴、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造成地层缺失;⑵、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①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②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重复..逆断层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情况如下:⑴、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时;逆断层造成地层重复;⑵、当断层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同时:①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重复;②断层的倾角<地层倾角;地层缺失..4、简述正断层的组合形式及各种断层组合特点..答:正断层组合形式包括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阶梯状断层: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倾向相同而又互相平行的正断层组成;其下盘依次下降呈阶梯状..地堑: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下降、两边断块相对上升..地垒: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环状断层:若干条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着一个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称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成辐射状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若干条呈斜向错列展布的正断层构成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时;构成方格或菱形断块或方格网式组合;称为块断型断层..5、简述逆断层的组合形式及各种断层组合特点..答:逆断层组合形式包括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环状断层、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叠瓦构造: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产状一致的逆断层组成;其老地层依次叠覆于新地层之上;形如叠瓦;称为叠瓦状构造..对冲式逆断层:是由两条或两组相反倾向的断层自两侧向一个中心逆冲的断层组合..背冲式逆断层:是由两条或两组相向倾向的断层自中心向两侧逆冲的断层组合..楔冲断层:逆冲体一侧与老地层之间为逆断层接触关系;另一侧的新地层发育正断层;实际上为正断层和逆断层的组合..6、简述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特点..答:物理风化作用方式包括:⑴、岩石释重引起剥落或崩解作用;⑵、岩石、矿物的热胀冷缩发生剥离作用;⑶、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引起冰劈作用;⑷、岩石空隙中盐类结晶与潮解-结晶撑裂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一种纯机械破碎作用;它使完整的岩石在原地破碎成大小不等、棱角显着、没有层次的乱石堆;碎屑成分与下伏基岩一致..7、简述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特点..答:⑴、氧化作用;⑵、水溶液的作用..水溶液的作用可进一步细分为①溶解作用;②水化水合作用;③水解作用;④碳酸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改变了母岩的结构、构造;并形成新矿物..经过彻底的化学风化作用后;比较活泼的元素随水流失;只有稳定的元素残留下来形成新矿物..8、论述风化作用影响因素在风化作用中所起的作用..答: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岩性因素、岩石结构和构造因素和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气温、地表植被发育状况等..潮湿气候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岩石风化作用彻底;干旱气候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地形因素:朝阳面温差大;风化强;而背阳面则相反;地形高的地段;一般来说水位低;生物稀少;以机械风化为主;地形低的地段水分充足;生物繁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为主..岩性因素:不同矿物的抗风化能力顺序;岩浆岩中结晶早的矿物容易风化;后结晶的矿物不易风化..所以;石英是自然界中抗风化能力最强的矿物..岩石结构和构造因素:细粒、等粒的岩石抵抗机械风化能力强;而化学风化中等粒结构和胶结疏松的岩石有利于水溶液的渗透和生物活动;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不等粒结构岩石孔渗性差;溶液不容易渗透;不利于化学风化..另一方面颗粒之间结构稳定性差;有利于机械风化..地质构造因素:断层或节理发育地带;岩石容易风化;形成沟谷或低地..纵横交错的断层与节理将岩石分割成若干岩块;其棱角部位风化作用强而逐渐圆滑..随着风化作用的继续进行;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卷层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9、论述河流的侵蚀作用..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和磨蚀作用;但以机械的冲蚀作用为主..河流侵蚀河床;使其不断加深的作用称下蚀作用..河流侵蚀谷坡使河谷不断扩宽的作用称侧蚀作用..⑴、下蚀作用河流的上游和山区河流;河水向下侵蚀河床的能力强;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底宽度的深谷;其横剖面呈“V”形;故称“V”形谷..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源头使河流延伸的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向源头发展;加长河谷;直至分水岭..若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先发展到分水岭;将迫使分水岭向另一侧转移;把另一侧侵蚀能力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这种现象叫河流的袭夺..当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后;被袭夺河的上游或支流以急转弯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袭夺处的这个急转弯称袭夺弯..被袭夺的河流称为断头河..由于组成各段河床岩石的软硬程度、构造破碎程度不同;下蚀作用存在差异;差异下蚀作用使河流在有些地段出现急流险滩;甚至是高悬瀑布..河水不断冲击断破坏瀑布陡坎下部的岩石;使之逐渐被掏空;形成壁龛;随着壁龛的不断扩大;其上部的岩石不断崩塌;使瀑布后退;其结果是瀑布最终消失..河流的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通常以海平面作为侵蚀基准面..支流进入主流河面可作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⑵、河流的侧蚀作用河道在转弯处;主流线因惯性而偏向凹岸;使凹岸一侧水体壅塞;水面高于凸岸;迫使凹岸的水体下沉形成底流;并沿河底返回凸岸一侧..水流流不断掏蚀和冲蚀凹岸;使凹岸侧逐渐后退..跨落下来碎屑或岩块被底流带向凸岸沉积;从而凹岸被侵蚀后退;凸岸一侧不断向前延伸..河道越来越弯曲..当相邻两个凹岸相距很近时;洪水期水流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⑶、地壳抬升期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河流阶地:地壳抬升后河床降低;原河漫滩相对抬高;因此;河流阶地发育说明本地区地壳经历了上升运动..阶地越多;上升的次数越多;阶地上升的高度越大;地壳抬升的幅度越大..夷平面:地壳长期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地表高地遭受剥蚀;洼地接受沉积;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这种过程称为准平原化;所产生的地形称准平原..当地表演化到达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原来的准平原抬升;再经流水侵蚀改造;又形成广大地区内有许多海拔高度大体相同的平顶山;称之为大地回春或夷平面..深切河谷:地壳抬升后;原来的曲流河深深地嵌入准平原以下;可形成壮观的深切曲流或深切河谷..10、简述河流的沉积作用..答:河流沉积物以机械沉积物为主;化学物质几乎不发生沉淀..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按照河流沉积场所可分为山口区、河谷内和河口区的沉积作用..山口区的沉积物称冲积扇或洪积扇..河谷内的沉积物可划分为以下四类:河道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堤岸亚相: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亚相: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沉积河口区的沉积物为三角洲..11、论述河道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答:河道亚相:河道亚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心滩沉积..河床滞留沉积指河流从上游搬运或就地侵蚀的物质;细粒的被带走;粗粒的在河床内堆积形成的沉积..河床沉积物若为砾石级碎屑时;砾石的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且呈倾向主流线上游的叠瓦状排列..心滩沉积—主要是辫状河内发育的砂质堆积物..成因之一是双向横向环流作用;使碎屑物质在河心沉积—心滩;二是河流由窄河段进入宽河段因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三是河床中存在障碍物引起流速降低;导致水流携带的物质卸载形成心滩..心滩沉积物颗粒粒度粗、分选磨圆差、成分成熟度低..边滩点沙坝或内弯坝由单向横向环流的作用把凹岸侵蚀的物质带至凸岸边形成的沉积物..被水淹没部分称水下边滩;出露地面部分称水上边滩..典型的河漫滩沉积剖面上具有两套不同性质的沉积组合;下部是粒度较粗的边滩沉积;上部是厚度较薄的河漫滩相..这种组合称为河流的二元结构..边滩沉积物具有搬运距离近;粒度粗、分选差、磨圆度低、成分成熟度低的特点..12、论述河漫滩亚相和堤岸亚相沉积物类型及特点..答: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沉积和决口扇沉积..因洪水期水量剧增;洪水可漫出河床并淹没浅滩;使流速大减;河流携带的部分碎屑物质可在其上沉积..较粗的碎屑在浅滩边缘沉积;形成与河床平行的垄岗状地形;称为天然堤..有时在洪水期;天然堤被冲决并在其外形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决口扇..由于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是在相对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因此;沉积物颗粒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沉积..河漫亚相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在天然堤外侧;地形平坦;只有在特大洪水时期被淹没;由于水动力进一步减弱;所以沉积物颗粒较细;称河漫滩..而宽阔的河漫滩称为冲积平原..河漫滩上沉积物以细粒度的粉砂和泥质沉积物为主..河漫滩上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河漫湖泊;河漫湖泊沉积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部分;即以泥质沉积为主..河漫滩上相对低的地区;若潜水面基本与地面持平的区域;则容易造成植物大量生长;河漫沼泽沉积以泥质和有机质沉积为主;可形成泥炭和煤炭沉积..13、论述河口区沉积作用..答:河流流人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三角洲..根据河流和湖泊或海洋的水动力条件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汐三角洲..三角洲在纵剖面上具有3层构造;自上而下为: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

概念: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将■今论古: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时间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

大地水准面:是指平均海水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为固态岩石所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古登堡面:使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速度突然消失的面。

莫霍面:使纵波速度突然略微增加,横波速度也增加的面。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要素。

软流层:存在上地幔上部,其特征是出现地震低速带。

岩石圈:地质年代:是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生物演化律: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率: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切割者为新、被切割者为老。

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一、试述地质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加上元古宙末期伊迪卡拉动物群的突然消失,则一共有7次大规模绝灭事件。

这7次集群绝灭事件发生在:元古宙末(650Ma)、寒武纪末(495Ma)、奥陶纪末(435Ma)、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365Ma)、二叠纪末(251Ma)、三叠纪末(203Ma)和白垩纪末(65Ma)。

根据生物绝灭规模大小,显生宙以来最重大的绝灭事件发生在二叠-三叠纪之交和白垩-第三纪之交,正好相当于古生代-中生代和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史发展重大转折时期。

1、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奥陶纪末期,距今约4.4亿年前。

据统计,当时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动物、苔藓虫、众多的珊瑚等海生无脊椎动物100多个科、600多个属绝灭。

分析其原因:认为在奥陶纪晚期全球气候明显分带,并发生了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海沉积;此外,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大冰期,全球海平面大规模下降,出现了大规模的海退。

也有人提出与古大西洋洋盆的扩张与收缩有关。

2、泥盆纪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距今约3.7-3.5亿年前。

主要的造礁生物——造礁四射珊瑚和造礁海绵类动物完全消失,腕足类、鱼类、浮游藻类等物种大量灭绝。

据统计,仅海生无脊椎动物共有100多科、约600个属灭绝。

分析其原因:认为由于造山运动、海平面变化、缺氧事件,遗迹可能的天体撞击,造成全球性生物事件在泥盆纪内反复发生。

主要表现在生物的突然绝灭和大量辐射,它们又多余标志缺乏氧气而形成的黑色岩密切相关。

3、二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期,距今约2.5亿年前。

是公认的迄今已知的真个显生宙6亿年演化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这次事件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四射珊瑚全部成员灭绝了、床板珊瑚大部分成员消亡了;原生动物门筳类完全灭绝了;软体动物头足类大部分物种消亡了,仅剩几个少有的物种衍生到三叠纪。

腕足类的有铰纲几乎武安不灭亡;棘皮动物门中海蕾纲和海百合纲的3个目全部灭绝。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绪论1、什么就是地球科学?答:系统研究地球物质得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得自然学科。

它以整体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外层空间十分广阔得范围,就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幔与地核)、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组成得一个开放得复杂巨系。

第一章宇宙中得地球1、恒星得概念?答:由炽热得气体组成得、能自身发光得球形或类似球形得天体。

构成恒星得气体主要就是氢,其次就是氦。

如太阳。

2、星云得概念?答:由星际气体与星际尘埃组成得云雾状天体3、类地行星有?答:水、金、地、火4、类木行星有?答:木、土、天、海5、地球得形状为?答:扁率很小得旋转椭球体。

6、地球得平均半径为?答:6371km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1、宇宙起源得流行理论就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有哪些?答:大爆炸理论。

“红移现象”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类地行星得特点就是什么?答: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

3、类木行星得特点就是什么?答:距太阳远,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自转快,卫星多,多具星环。

4、下列哪个行星得表层物质为由氢、氦液体组成液态海。

(D)A、水星;B、金星;C、火星;D、木星;5、卫星得概念?答:就是绕行星运行而本身不发光得天体。

6、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得就是?(A)A、土星;B、海王星;C、天王星;D、木星;7、小行星带位于那两大行星之间?(B)A、地球与火星;B、火星与木星;C、木星与土星;D、土星与天王星;8、太阳系与地球起源占主导地位得学说就是?答:星云说。

9、地球得年龄为(B)?A、100亿;B、46亿;C、38亿;D、25亿;10、地球上已知最老岩石得年龄约为41-42亿年。

11、冥古宙得时间为:4、6-3、8Ga,太古宙得时间为:3、8-2、5Ga;元古宙得时间为:2、5-0、57Ga;古生代得时间为:0、57-0、25Ga。

12、水体中开始有生命得活动得时间为:38亿年。

作业1:简述古生代从老到新有哪些纪,并写出各自得代号,同时论述这些纪中有哪些典型得生物特征或事件?答:①从老到新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与二叠纪(P)。

地球科学概论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球科学的学科体系一、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二、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体系地质科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种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地理科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和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气候过程,尤其是大气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空间物理学: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宇宙空间环境中物质组成、运动规律和各种物理现象的科学。

主要是利用空间飞行器直接探测和研究宇宙空间中的物理过程的学科。

第二节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与区域性:地球科学全球性的特点使得各国地球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受到局限,往往需要大范围的合作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地球;另一方面是地球内部实际观测的难度,目前只能通过地球物理手段进行间接的了解。

时空尺度的差异性:地球形成自今大约经历46亿年的演化,而这些历史很难通过实验加以证实,通常采用的是将今论古的方法。

研究方法内容的多学科性:地球科学涉及学科门类繁多,因此需要建立有特定目标,多学科专家共同合作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学的合作。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单学科的片面性研究。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物质世界宇宙空间无边无际宇宙时间无始无终总星系半径150亿光年,约有10亿个星系,太阳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

二、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受它引力支配而环绕其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

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吸引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慧星绕日运行。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

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恒星(太阳):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可见光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氢和氦。

行星:围绕恒星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自身成圆球状,质量足够大,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矮行星:围绕恒星运转,近似圆球形,不能清除自身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质量很小,球状天体。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慧核、慧发、慧尾)流星: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被地球引力吸引最终坠落地球。

天体系统: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远日行星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巨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打扰⏹适宜的自身条件:温度适中、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体积最大的是木星;体积最小的是水星;密度最大的是地球;密度最小的是木星。

金星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不一致;水金地火没有光环,其他都有)太阳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太阳的结构:日核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光斑日珥、耀斑太阳风黑子: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太阳活动,温度比周围光球低光斑:是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一般环绕着黑子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发光并迅速增强的现象,是太阳活动中最为剧烈的现象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磁暴:电离层干扰,产生极光(磁暴: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指南针失灵、候鸟迷失方向、加重一些心血管病人的病情、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增加)流星:游荡在行星空间中的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快,称为流星体。

陨石:分为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偏心率、黄赤交角(斜度)、岁差⏹偏心率:地球椭圆形轨道中两焦点间的距离与最长直径的比值⏹黄赤交角(斜度):黄道面和天赤道面的交角⏹岁差:天球上的春分点沿黄道逐年自西向东缓慢后退●近日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更快●恒星月、朔望月●银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银盘和银晕●弗里德曼三种不同类型的宇宙模型:开放的、平坦的、闭合的●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通过测定岩石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依据其蜕变规律推算岩石的年龄。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重点知识1.地球的结构与成分:-地球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层次。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流动的铁合金,内核为固态铁合金。

-地幔主要由镁铁硅氧化合物组成。

-地壳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等组成。

2.地球的历史与演化:-地球的形成可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地球的演化包括了大气、水和生命的形成等过程。

-地球的演化通过地质纪年来进行划分,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时期。

3.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是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块运动引发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环太平洋地区是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4.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文、生物和地表等多个要素组成。

-气候变化受到太阳辐射、海气相互作用、温室效应和自然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是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问题。

5.地球的水文循环:-水文循环包括了水的蒸发、降水、径流和蓄水等过程。

-河流、湖泊和冰川等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基础。

6.地球的海洋科学:-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1%。

-海洋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

-岛屿、海岸线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

7.地球的天文学:-天文学研究地球以外的宇宙现象,包括星星、行星和宇宙射线等。

-天文学的发展对地球科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以上是地球科学概论的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可对地球科学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对于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地球科学?答: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的自然学科。

它以整体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自地心至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圈(包括岩石圈、地幔和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恒星的概念?答: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构成恒星的气体主要是氢,其次是氦。

如太阳。

2、星云的概念?答: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3、类地行星有?答:水、金、地、火4、类木行星有?答:木、土、天、海5、地球的形状为?答:扁率很小的旋转椭球体。

6、地球的平均半径为?答:6371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1、宇宙起源的流行理论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有哪些?答:大爆炸理论。

“红移现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类地行星的特点是什么?答: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

3、类木行星的特点是什么?答:距太阳远,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自转快,卫星多,多具星环。

4、下列哪个行星的表层物质为由氢、氦液体组成液态海。

(D)A、水星;B、金星;C、火星;D、木星;5、卫星的概念?答:是绕行星运行而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6、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A)A、土星;B、海王星;C、天王星;D、木星;7、小行星带位于那两大行星之间?(B)A、地球和火星;B、火星和木星;C、木星和土星;D、土星和天王星;8、太阳系和地球起源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答:星云说。

9、地球的年龄为(B)?A、100亿;B、46亿;C、38亿;D、25亿;10、地球上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约为41-42亿年。

11、冥古宙的时间为:4.6-3.8,太古宙的时间为:3.8-2.5;元古宙的时间为:2.5-0.57;古生代的时间为:0.57-0.25。

12、水体中开始有生命的活动的时间为:38亿年。

作业1:简述古生代从老到新有哪些纪,并写出各自的代号,同时论述这些纪中有哪些典型的生物特征或事件?答:①从老到新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

②寒武纪(∈)是生物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大量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以三叶虫为代表。

③奥陶纪(O)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其中以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类和腕足类最为重要。

④志留纪(S),是笔石的时代。

⑤泥盆纪(D)是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为鱼类的时代。

⑥石炭纪(C)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成煤期;⑦二叠纪(P)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三章地球的物质组成1、克拉克值的概念?答: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8种元素是?答:O、、、、、、、K。

3、地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答:O、、、、。

4、地核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答:、、S。

5、水圈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答:O、H、、。

6、生物圈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答:O、C、H、N、S。

7、大气圈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答:N、O、。

8、矿物的概念?答:天然(地质作用)形成的固体化合物或单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是组成地球的基本物质。

9、下列全由矿物组成的一组是?(D)A.石英、煤、云母;B.辉石、沥青、金刚石;C.人造水晶、矿泉水、方解石;D.高岭石、长石、金刚石;10、矿物颜色和条痕之间有何区别?答:矿物颜色是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吸收后表现出的互补色。

条痕为矿物粉末的颜色,比矿物颜色更稳定。

11.条痕对下列哪一类矿物更具有鉴定意义?(A )A.不透明矿物;B.半透明矿物;C.透明矿物;D非金属矿物;12、什么是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答: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光泽为矿物新鲜面反射光线的能力。

折光率愈大,反射率愈高,光泽愈强。

按弱强分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和金属光泽四级。

13、什么是矿物的解理和断口?答:解理为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面裂开的性质。

裂开的平面称为解理面。

断口为一些单体矿物受力后不是沿一定的平面方向破裂,而是呈不规则状破裂,这种破裂面称为断口。

14.下列具有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B )A.方解石;B.白云母;C.辉石;D.橄榄石;15、常见矿物的摩氏硬度答: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16、野外常用工具的硬度答:指甲(2.5)、铜(3.5)、小刀(5.5)、玻璃片(6.5)。

17、矿物比重的分级特征?答:轻:d<2.5;中等:2.5<d<4;重:d>4。

18、按照晶体化学特征,如何来进行矿物的分类,举常见的矿物实例并写出化学式?答:矿物可分为:①自然元素矿物(金()、铜()和银()等),②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2)和黄铁矿(2)等);③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石英(2)、赤铁矿(2O3)、磁铁矿(3O4)、褐铁矿()3);④含氧盐矿物(菱铁矿(3)重晶石(4)、石膏(4·2H2O ))和⑤卤化物矿物(石盐())。

19、以长石、石英和方解石3种矿物为例,说明如何来进行矿物的肉眼鉴定?答:①矿物肉眼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形态和物理性质两个方面;②形态有矿物单体和集合体两种,如长石单体为板状或板柱状,集合体为粒状,石英单体为柱状、集合体为晶簇状;③物理性质主要有包括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比重和密度,磁性和熔点等;④长石、石英和方解石均为浅色矿物,不能用颜色和条痕来进行鉴定,可用下列方法来鉴定:A、节理和断口,长石有两组解理,石英无解理,方解石有三组解理,石英有典型贝壳状的断口,而长石和方解石没有;B、摩氏硬度:长石为6,石英为7,方解石为3。

第四章大气圈1、大气圈的概念?答:包裹在固体地球之外的、由大气构成的连续层圈。

2、大气圈有何作用?答:(1)阻挡紫外线;(2)保温作用;(3)调节能量分配和改造地面性质。

3、大气圈是如何阻挡紫外线的?答: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0.39~0.76μm ),但也有少量紫外线和红外线;热层吸收波长小于0.175 的紫外线,波长为0.175~0.39 的紫外线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99%以上,保护了生物圈的繁衍昌盛。

4、温室气体有哪些?答:主要有2、H2O和4。

5、全球可分为七个气压带,赤道属于低气压带。

6、大气圈中氮N2占78.08%,O2占20.95和占0.93%,其它占0.04%。

7、大气圈从地表到高空可分为哪些层,说明其空间高度和温度变化趋势?答:大气圈从地表到高空可分为对流层(0-12,温度逐渐变低)、平流层(12-55,温度逐渐升高)、中间层(55-85,温度逐渐变低)、热层(85-800,温度逐渐升高)和散逸层(大于800,温度逐渐升高)。

8、判断题:气压梯度越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高。

(√)9、判断题:理论上,气压梯度驱动的气流应从两极流向赤道。

(√)10、气压等直线的概念?答: 大气(对流层)中气压相同的点的连线.11、气压梯度:一个地区气压随单位高度变化的大小。

12、判断题:冷锋天气模式形成强大的积雨云,产生阵性降水。

(√)13、判断题:暖锋天气模式形成一系列层状云系和大面积降水。

(√)14冷锋天气模式和暖锋天气模式的区别?答:冷锋天气模式又称急行冷锋。

由于冷空气在近地面层冲击前方暖空气,使其作强烈对流运动,形成强大的积雨云,产生阵性降水。

暖锋天气模式是指暖空气沿锋面缓慢滑升,达到凝结高度后会形成一系列层状云系和大面积降水。

15、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短时间综合状态。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

16、根据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量、风和湿度等)的特点,可以把世界气候分成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17、地球历史上曾有过3次大的冰期:震旦纪全球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南半球大冰期和第四纪全球大冰期。

18、据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气候冷暖变化的数万年的周期,与地球运动的三个轨道要素(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以及公转轨道近日点的进动)有关。

19、、和的关系。

:10亿年,:百万年,:千年。

第五章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答:指分布在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交汇处及其附近有限空间的、由有生命的有机体组成的连续层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也可表述为:生物及其占领的空间的总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2、以人类为例,说明生物分类的单位有那些?答:生物分类单位:界、门、纲、亚纲、目、超科、科、亚科、属、种的十级分类。

人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灵长类猿猴亚目、类人猿超科、人属、人种。

3、生物界可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答: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出现于古生代,在中、新生代普遍,主要为林木,如落叶松、冷杉、苏铁、银杏和马尾松等。

被子植物是高级的种子植物,出现于白垩纪的早期,具有根茎叶果实种子,真正有花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等,如水稻、小麦、甘蔗和马铃薯等。

5、生命的概念?答:生命是一种能自我复制、记载、累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有机体,并在其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

6、是什么?答:为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由脱氧核糖、磷酸盐、碱基三种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它的次一级单元是核苷酸。

7、具有双螺旋结构。

8、是什么?答:为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9、提出“原始汤”假说的科学家是:奥巴林。

10、“原始汤”的主要成分为:4、H2、3和H2O。

11、用实验证实“原始汤”假说的科学家是:米勒。

12、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答:上新世至第四纪初出现了最早的人类,最古人类出现于约700万年。

13、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群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分类单元的种群。

14、生态系统的概念?答: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15、生物群落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还原)者。

16、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转移给后一营养级的能量效率一般为10%左右。

17、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有哪些贡献?答:(1)固碳造氧;(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3)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4)清洁大气。

第六章水圈1、水圈的概念?答:系指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交界部位附近的由水的各种状态构成的一个连续层圈。

以海洋为主体,并渗透到大气圈、生物圈、地圈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