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型基础隔震建筑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保护性评估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 条文说明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条文说明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是指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建筑物结构和内部设备而制定的
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
根据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相关条文,设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析。
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烈度,确定地震设计参数,并进行地震力的计算和分析。
这些参数包括加速度、地震波谱以及地震时程等。
其次,结构的隔震方案选择。
根据地震参数的计算结果,设计师需要选取适当
的隔震方案。
隔震方案可以包括使用隔震支座、隔震墙体或其他隔震装置等,以减少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传递。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
地震会对建筑物的基础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特别注意。
基础的选取和设计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
此外,隔震设备的选取和安装也是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隔震设备
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其抗震效果,因此必须选择符合标准要求并具备合适性的隔震设备,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使用。
最后,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还要求对隔震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设计师需要
制定相应的检测计划,定期对隔震结构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总之,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条文明确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建筑物结构和内部设
备的要求。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震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隔震方案,并确保基础设计和隔震设备的质量和安装。
此外,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也是确保隔震结构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023年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二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5
2023年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二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关于配筋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布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为使抗震墙有较好的变形能力,控制每个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B. 利用分洞将较长的配筋砌块抗震墙分成若干墙段时,墙段不宜小于1.0mC. 为使地震作用传递更直接,房屋的纵、横两方向的墙体,沿竖向上下连续贯通D. 为了保证楼、屋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8度区、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为15m正确答案:D,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假定,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底层角柱上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并经强柱弱梁调整后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180kN·m,该角柱下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为200kN·m,底层柱净高为3m。
试问,该柱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作答。
A. 165B. 181C. 194D. 229正确答案:D,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轴心受压砌体中,当砂浆强度等级较低时,由于砂浆层横向变形,使砌体中的块体产生附加水平拉应力B. 在轴心受压砌体中的块体,不产生弯曲应力和剪应力C. 增大砌体中块体的厚度,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变,砌体的抗压强度可以提高D. 承受永久荷载的受压砌体,当荷载达到短期破坏荷载的80%~90%时,即使荷载不再增加,裂缝也将随时间而不断发展,直到砌体破坏正确答案:B,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工地需使用盘条供应的钢筋,使用前采用冷拉方法调直。
隔震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及抗震措施确定
隔震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及抗震措施确定【摘要】介绍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论述如何通过水平向减震系数来计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和判定是否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以及如何确定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
通过工程实例着重对时程分析法的应用和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进行分析,以便直观地理解隔震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基本步骤。
【关键词】隔震;时程分析;水平向减震系数;抗震措施随着隔震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广,隔震设计已逐渐应用在一些重要的建筑上,并经受住地震的考验。
隔震体系通过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能够减小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结构和非结构的地震损坏。
隔震体系由隔震层(包括隔震支座)、隔震层以上结构和以下结构组成。
隔震体系的计算,一般采用时程分析法。
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应增加由隔震支座及其顶部梁板组成的质点;当隔震层以上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应计入扭转效应的影响。
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应作为其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和设计。
1 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时,输入地震波的反应谱数量可取三组、七组或七组以上,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宜取包络值。
2 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以上结构地震作用的确定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为水平向减震系数,对于多层建筑,为按弹性计算所得的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对于高层建筑,尚应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倾覆力矩的最大比值,并与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相比较,取二者的较大值;为非隔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调整系数,一般橡胶支座取0.80。
注册结构工程师6班--考试复习题(1)
四川省注册结构工程师第九注册期(2022-2024年)培训4班考试复习题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必修课部分一、单选题1.隔震支座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和()二者的较大值。
(A )A 支座有效直径的0.55倍、支座橡胶总厚度3倍B 支座有效直径的0.55倍、支座橡胶总厚度2倍C 支座有效直径的0.45倍、支座橡胶总厚度2倍D 支座有效直径的0.45倍、支座橡胶总厚度3倍2.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隔震层以下地面以上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为(A)。
A 1/200B 1/250C 1/150D 1/1003.砌体结构隔震后体系的水平方向基本周期,不应大于(B)。
A 水平方向特征周期值的2倍B 水平方向特征周期值的5倍C 水平方向特征周期和扭转方向特征周期两者中的较大值D 水平方向特征周期值4.丙类建筑的橡胶隔震支座的平均压力限值为(C)MPa。
A 5B 10C 15D 205.在支座直径、材料等相同的条件下,橡胶隔震支座中下列哪个支座的侧向刚度最大(C)。
A 纯橡胶支座B 天然橡胶支座C 铅芯橡胶支座D 高阻尼橡胶支座6.对于多层隔震建筑,水平向减震系数为按(A)所得的。
A 弹性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B 弹性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间位移的最大比值C 塑性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D 弹塑性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间位移的最大比值7.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非隔震结构在(A)度设防时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并应进行抗震验算。
A 6B 7C 8D 98.建筑结构的隔震层一般不设置在建筑物的(D)位置。
A 基础顶面B 地下室顶面C 结构中间层D 结构顶层9.橡胶支座耐久性能试验不包括以下哪个项目(D)。
A 老化性能B 徐变性能C 疲劳性能D 防火性能10.隔震结构夹层橡胶垫的典型轴压破坏形式表现为(B)A 保护层橡胶撕裂B 夹层钢板的断裂C 铅芯断裂D 上、下封板脱空11.隔震技术使用在以下哪类情况的建筑上时隔震效果最佳(B)A 坚硬场地上的高层建筑B 坚硬场地上的低层建筑C 柔软场地上的高层建筑D 柔软场地上的低层建筑12.在分析隔震层的隔震效果时,《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中采用的计算方法是(C)。
抗震性能评估
抗震性能评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抗震性能评估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地震发生时评估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确定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物的安全性。
下面将对抗震性能评估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抗震性能评估的基本概念抗震性能评估是建筑结构工程师为评定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和变形能力,以及进行结构损伤等级的评定。
抗震性能评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静力性能评估和动力性能评估。
静力性能评估主要侧重于建筑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如受力性能、变形能力等;动力性能评估主要关注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如峰值加速度、周期等。
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抗震性能评估主要采用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力分析是通过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等效静力效应来评估结构的受力性能。
动力分析则是通过考虑结构的振动特性来评估结构的动力性能。
对于大型结构或更为复杂的结构,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如有限元分析等。
抗震性能评估的意义抗震性能评估对于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抗震性能评估,可以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同时,抗震性能评估还可以指导建筑物的维护和加固工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抗震性能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于提高建筑物的地震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结构工程师应当重视抗震性能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抗震性能评估,才能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 在某花岗岩岩体中进行钻孔压水试验,钻孔孔径为110mm,地下水位以下试段长度为5. 0m。
资料整理显示,该压水试验P—Q曲线为A (层流)型,第三(最大)压力阶段试验压力为1. 0MPa,压入流量为7. 5L/ min。
问该岩体的渗透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 1.4×105cm/sB. 1.8X 105cm/sC. 2.2X 105Cm/sD. 2.6X 105Cm / s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场地作为地基的岩体结构面组数为2组,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为1.5m,室内9个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26. 5MPa,变异系数为0.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上述数据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MPa。
A. 13.6B. 12.6C. 11.6D. 10.6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建筑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位于8度地震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中斜坡高度为18m,斜坡水平长度为20m,建筑物与斜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5m,建筑物自振周期为0.3s,则在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24B. 0.34C. 0.44D. 0. 54上y = 18.5kN/m3、水位以下19.5kN/m3,IL=0. 73,e=0. 83,由载荷试验确定的黏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 190kPa。
该黏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kPa。
A. 259B. 276C. 285D. 292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炼油厂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山前洪坡积砂土,地基土天然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桩径为0.9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土应力比为3. 5,问桩间距宜为()m。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方法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方法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是在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地震力的作用,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的方法、技术和策略,旨在提高人们对抗震建筑的认识,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是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法、地震时间历程法以及基于概率分析的可靠度法。
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法是一种简化的方法,通过将地震输入的加速度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谱,然后和建筑物的振动特性相结合,计算出建筑物在不同频率下的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地震时间历程法是一种全动力分析的方法,通过将地震记录作为输入信号,结合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模拟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实际响应,包括结构位移、应力和损伤等。
基于概率分析的可靠度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理论的方法,考虑地震力和结构强度之间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一个可靠度模型,评估建筑物在给定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水平。
二、建筑物抗震性能改进方法在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之后,如果发现存在不足或存在安全隐患,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抗震性能改进方法:1. 结构加固与改造:通过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包裹、加强梁柱节点、设置钢结构支撑等。
2. 基础加固与改进:地震时,建筑物的基础是受力的重要部位,因此通过对基础的加固和改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加宽基础、增加基础深度、加固地基等。
3. 隔震与减震措施:隔震与减震是针对地震输入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地震输入对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建筑物的响应。
地震区建筑设计中的隔震支座选用与性能评估
地震区建筑设计中的隔震支座选用与性能评估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手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隔震支座作为隔震技术的核心组件,其选用和性能评估直接关系到隔震效果的优劣以及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一、隔震支座的类型与特点常见的隔震支座主要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和复合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类型。
它通常由多层橡胶和钢板交替叠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水平弹性变形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橡胶隔震支座能够通过水平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轻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
滑动隔震支座则是利用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
其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上、下滑动面和中间的摩擦材料组成。
在地震时,上下滑动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实现隔震效果。
复合隔震支座则是将橡胶隔震支座和滑动隔震支座的优点相结合,具有更优异的隔震性能。
二、隔震支座的选用原则在地震区建筑设计中,选用隔震支座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建筑的结构类型和使用功能。
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使用功能对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需要选用承载能力大、水平变形能力强的隔震支座;而对于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除了考虑隔震性能外,还需要考虑支座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地震烈度和场地条件。
地震烈度越高,场地条件越差,对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就越高。
在高烈度地震区和软弱场地,应选用具有更大水平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的隔震支座。
再者是经济因素。
隔震支座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选用时需要在保证隔震效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造价,选择性价比高的支座类型和规格。
三、隔震支座的性能评估指标为了确保隔震支座在地震中的性能表现,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性能评估。
竖向承载能力是评估隔震支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需要满足建筑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竖向荷载要求,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是反映隔震支座水平隔震性能的关键指标。
摩擦型阻尼器在抗震方面的应用
摩擦型阻尼器在抗震方面的应用摘要随着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建筑抗震结构通过建筑自身构件的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会对建筑物自身结构造成永久性破坏,对建筑物的后期使用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通过在建筑物抗震结果中加入摩擦阻尼器构件,能够利用该构件吸收掉大部分地震能量,有效降低了地震对建筑物本体结构的破坏,对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摩擦阻尼器在建筑抗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摩擦阻尼器;抗震;原理;应用1摩擦阻尼器概述及分类摩擦阻尼器是一种被动的耗能减振装置。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开发出了多包括普通摩擦阻尼器、Pall摩擦阻尼器及Sumitomo摩擦阻尼器等多种摩擦阻尼器。
传统的建筑物抗震方法是通过建筑结构本身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的能量,这种看诊方式会对结构本身造成较大的破坏,无法有效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而通过利用摩擦阻尼器进行减震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对建筑物结构本身的破坏。
摩擦阻尼器的耗能能力较高,建筑物本身的荷载以及震动频率对其耗能能力的影响较小,同时其还具有取材容易、造价低廉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建筑结构的抗震工作中。
1.1普通摩擦阻尼器普通的摩擦阻尼器主要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中间钢板和上下两层的铜垫板。
普通摩擦阻尼器主要是通过中间钢板对上下两层铜垫板的摩擦进行耗能,中间钢板与铜垫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在耗能过程中,可以通过紧固螺栓或放松螺栓来调节摩擦力的大小。
螺栓的紧固力越大,摩擦阻尼器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越大。
同时,在该结构中采用钢板和铜两种材料,能够降低阻尼器滑动摩擦力的衰减,从而有效保证了阻尼器性能的充分发挥。
经过试验证明,该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衰减主要受到螺栓紧固力的影响,因此,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尽量紧固螺栓,保证阻尼器实现最大的耗能,以此来尽量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1.2 Pall摩擦阻尼器Pall摩擦阻尼器是一种双向的摩擦阻尼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程的抗震结构中,它是由Pall等人在1982年设计出来的。
《隔震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隔震工程质量评估报告》隔震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一、引言隔震工程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使用隔震装置将建筑物与地震振动隔离,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评估隔震工程质量的报告旨在对隔震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环节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隔震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背景隔震工程是针对地震灾害而设计的,因此其施工质量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评估的重点包括隔震系统的性能、隔震装置的功能和稳定性、隔震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既可以评估隔震工程的可靠性,也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改进建议。
三、评估内容1.设计评估通过对隔震工程的设计文件进行评估,包括设计目标、荷载计算、隔震装置的选型和布置等方面,评估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任何潜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施工评估对隔震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
评估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缺陷、施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监测评估对隔震工程的监测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
评估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数据采集是否准确可靠,以及是否存在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4.隔震装置评估对隔震装置进行评估,包括材料的质量、隔震装置的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
评估隔震装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的隔震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5.隔震结构评估对隔震结构进行评估,包括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
评估隔震结构是否存在破损、松动等问题,以及是否可以承受地震荷载,并提出相关修复和加固措施。
四、评估结果根据对以上方面的评估,得出隔震工程质量的综合评价。
评估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等等级,以直观地反映出隔震工程的质量状况。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对隔震工程质量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和加强措施。
结论和建议将以书面形式提供给相关单位,以供其参考和实施。
六、结语隔震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是对该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文件,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隔震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加强的措施。
防灾减震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防灾减震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震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
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防灾减震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防灾减震结构设计方法和性能分析进行探讨,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一、防灾减震结构设计方法1. 小振动理论的运用小振动理论是防灾减震结构设计的基础,通过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可以得出合适的结构参数和自振周期。
基于小振动理论,可以采用刚度调整和振动吸收器等手段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提高抗震性能。
2. 摩擦阻尼器的应用摩擦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减震设计方法,通过控制摩擦力来消耗地震作用的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摩擦阻尼器适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 钢筋混凝土电磁力减震器的运用钢筋混凝土电磁力减震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震技术。
它利用电磁力对结构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电磁力减震器主要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和重要设施的防灾设计。
二、性能分析方法1. 动力时程分析动力时程分析是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输入地震波与结构模型的耦合,可以计算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剪力和加速度等参数,从而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响应谱分析响应谱分析是一种简化的动力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得到结构在不同周期下的加速度响应谱,进而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响应谱分析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初步设计阶段。
3. 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构整体稳定性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结构整体的位移、应力和变形等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结构方案,提高结构的安全等级。
三、结构性能评估1. 承载力评估承载力是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评价
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评价首先,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采用了隔震技术,通过设置基础隔震层,将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地基隔离,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相对自由地进行水平位移。
这样不仅能够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响应,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破坏风险。
其次,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还采用了扭转减震技术,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或层间剪力墙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耐震性能。
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地震引起的建筑物扭转变形,降低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剪力,避免结构出现严重的破坏。
同时,扭转减震技术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降低地震作用的共振效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此外,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还具有结构简洁、施工方便等优点。
相比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可以减少结构的可变形部位,减少施工难度和施工周期。
而且,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还能够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如减小建筑物的地面振动、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等。
然而,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基础隔震层的设置需要考虑与建筑物的竖向荷载传递,以及与地基的连接方式等问题,增加了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难度。
其次,扭转减震的设置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的整体协调性,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和功能。
最后,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对水平位移和剪力灵活性的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评价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时,还需要考虑地震的水平地面加速度和频率内容,以及建筑物的特征周期和阻尼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的层间位移比、结构的隔震层布置形式、扭转减震的刚度和耗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基础隔震结构扭转减震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的影响研究
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桥梁建设,桥梁的抗震性能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桥梁本身对地震波具有较大振动灵敏度,其在地震作用下受损严重,从而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减轻地震的影响,人们研究了许多提高桥梁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调整桥梁抗震隔离体系的摩擦系数(fpb),以提高桥梁的隔震性能和耐震性能。
fpb摩擦系数是指摩擦滑动构件、摩擦限位器等抗震隔离体系存在时,隔离构件在摩擦构件上发生摩擦力所产生的特定比率或系数,其大小表示抗震隔离效果。
当fpb值大于0.3时,桥梁隔离效果越好。
如果fpb值小于0.3,桥梁的抗震效果就很差,甚至不能避免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受损。
受地震作用时,桥梁的抗震效果取决于摩擦系数的大小,fpb摩擦系数与桥梁抗震性能密切相关。
桥梁抗震性能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如桥梁结构抗震布置、桥梁结构抗拉强度和刚度、抗震隔离体系材料的弹性模量、槽形和角度等。
只有考虑到这些因素,fpb摩擦系数才能够获得最佳抗震性能,达到最佳的抗震隔离效果。
在研究fpb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研究桥梁抗震隔离体系的有效方法:建立相应的抗震隔离计算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fpb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及其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各变量,结合经验,求出抗震隔离体系fpb摩擦系数最优设计;基于有限元理论,结合实验研究得出桥梁隔震体系参数的优化,保证桥梁的受力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可根据不同的抗震隔离体系结构设计、抗震隔离材料的分布以及抗震隔离体系的构件参数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抗震隔离性能。
同时,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在抗震隔离体系参数方面更详细的考虑,考虑到抗震隔离设计,抗震隔离构件和抗震隔离材料的变化特性,以提高桥梁抗震隔离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fpb摩擦系数在桥梁隔震体系设计中的作用及其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摩擦摆隔震体系的参数研究
2 0 1 7年 4月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o 1a r t h q ua k e Re s i s t a n t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d Re t r o f i t t i n g
荣 强 , 张 兴 , 吴 东( 烟台 大学 土 木工程学院, 山 东 烟台2 6 4 0 0 5 )
[ 提 要 ] 首先 以 多 自 由度 体 系 为 研 究 对 象 , 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 F P S隔 震 体 系 的 地 震 响 应 进 行 分 析 。 分 析 表 明 随 着 摩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8 4 1 2 ( 2 0 1 7 ) 0 2 - 0 0 8 5 - 0 8
D O I : l 01 6 2 2 6 / j . i s s n . 1 0 0 2—8 41 2 . 2 0 1 7 . 0 2 . 0 1 3
.
近 断层 地 震 动作 用 下摩 擦 摆 隔震 体 系的参 数 研 究
Gr o u nd M0 t i o ns
R o n g Q i a n g , Z h a n g X i n g ,
D o n g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Y a n t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t a i 2 6 4 0 0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mu l t i d e g r e e re f e d o m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t h e s e i s mi c r e s p o n s e o f mu h i — s t o r y b u i l d i n g s i s o l a t e d b y t h e
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影响的研究徐海宁;杨云芳;黄庆业;何笑添;王炎【摘要】以设置摩擦摆支座隔震装置的高速铁路减隔震桥梁为研究对象,建立整桥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场地条件选取含有明显近场效应的地震动,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不同强度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地震烈度作用下,随着近场竖向地震动强度的提高,支座的滞回性能逐渐降低.当竖向地震动强度与水平地震动强度比值一定时,随着地震烈度的提高,支座累积耗能减少,其耗能能力降低.研究成果或可为近场区域摩擦摆支座隔震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4页(P30-32,49)【关键词】近场;竖向地震动;摩擦摆支座;滞回曲线;耗能【作者】徐海宁;杨云芳;黄庆业;何笑添;王炎【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10 引言随着越来越多的近场地震被监测到,人们发现近场地震动的竖向加速度幅值往往超出预期,此类地震动通常也对桥梁产生更为严重的破坏[1]。
而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摩擦耗能与支座竖向动反力存在一定联系 [2,3]。
因此,为保证摩擦摆隔震支座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工作阶段的安全性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评估体系,研究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有关竖向地震动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针对中远场地震动,断层距在20km[4]以内的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摩擦摆支座隔震性能影响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
因此本文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强度近场竖向地震动和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摩擦摆支座在多维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滞回性能[5-7]。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山地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山地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杨佑发;刘泳伶;凌玲【期刊名称】《铁道工程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研究目的: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明显的长周期高能量的速度脉冲,对隔震结构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大部分山地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带,对于修筑其上的隔震建筑结构来说,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筛选来自台湾集集地震的不同特性的近断层地震波,并对不同特性的近断层波进行频谱分析,引入多次透射边界以模拟场地的无限性,分别考察上盘效应、脉冲效应、向前方向效应以及滑冲切效应对山区多层接地基础隔震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论:(1)未调幅的上盘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大于下盘,调幅后却下盘大于上盘;(2)在含滑冲切效应脉冲、含向前方向性效应脉冲、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大小关系为:含滑冲切效应脉冲>含向前方向性效应脉冲>无速度脉冲;(3)向前方向效应地震动断层法向分量作用下结构的响应明显大于断层平行分量地震动;(4)本文给出了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对多层接地隔震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规律,对近震区山地隔震框架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总页数】7页(P6-11,27)【作者】杨佑发;刘泳伶;凌玲【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重庆400045;重庆大学,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1.3【相关文献】1.近场地震作用下隔震储罐动力响应参数影响分析 [J], 郑俊杰;沈朝勇;卢民鹤2.竖向地震作用对山地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J], 王继武;凌玲3.竖向地震作用对山地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J], 王继武;凌玲;;4.双向近场地震作用下HDR隔震梁桥地震响应研究 [J], 李琛;徐文平;孟宪锋;赵国辉;李宇5.近场地震作用下三维隔震网壳隔震层位移响应研究 [J], 丁阳;崔中豪;石运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抗震性能鉴定方法有哪些
建筑抗震性能鉴定方法有哪些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可以帮助评估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的耐震性能,为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抗震性能鉴定方法:1. 静力分析法静力分析法是通过对建筑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进行静力计算和分析,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静态荷载和结构的静态响应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动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将地震作用作为外部激励,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和抗震性能的方法。
动力分析法可以更精准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情况,有助于揭示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能力。
3. 基础动力试验法基础动力试验法是通过对建筑物在地震模拟振动平台上进行动力试验,模拟实际地震条件下的结构振动响应,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基础动力试验法具有直观性强、能够模拟真实地震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抗震性能鉴定方法。
4. 拟静力试验法拟静力试验法是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建筑物的荷载和承载体系,通过施加静荷载和动荷载,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从而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在受控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准确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5. 基于摩擦耗能装置的试验法基于摩擦耗能装置的试验法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摩擦耗能装置,改善结构的能量耗散和减震性能,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通过实际试验验证装置的性能,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为抗震设计和设防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抗震性能鉴定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希望这些方法能够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近远场地震作用下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
近远场地震作用下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LIU Zhengnan;CHEN Xingchong;ZHANG Yongliang;LIU Zunwen;ZHANG Xiyin【摘要】以1座跨径布置为(60+100+60)m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研究对象,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基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考虑近远场地震动,进行基于摩擦摆支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小跨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在远场地震动下,主墩支座采用摩擦摆支座,联间墩支座采用普通盆式支座,可实现与全桥采用摩擦摆支座相当的减隔震效果;在近场地震动下,采用摩擦摆支座应用于主墩,普通盆式支座配合减震榫应用于联间墩,在避免邻梁碰撞的同时也可达到预期的减隔震效果;轨道约束系统对墩梁相对位移的限制及联间墩支座承担梁体质量较小是造成应用于联间墩的摩擦摆支座减隔震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中国铁道科学》【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8页(P47-54)【关键词】高速铁路;连续梁桥;轨道约束;近远场地震动;摩擦摆支座;减震榫;减隔震【作者】LIU Zhengnan;CHEN Xingchong;ZHANG Yongliang;LIU Zunwen;ZHANG Xiy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在1992年美国Landers地震,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和1999年中国台湾ChiChi地震中,桥梁结构受近断层地震的短持时高能量脉冲型地面运动作用,破坏十分严重[1]。
历次地震中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强烈的破坏性使欧美等国家对近断层地震动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将其纳入抗震设计规范[2]。
在我国,“四横四纵”的高速铁路网已投入运营,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部分高速铁路桥梁不可避免的位于高烈度区甚至跨越活动断层带,而我国现行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版)未充分考虑近断层地震动,这给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的减隔震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
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的影响研究
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桥梁的建设和维护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不同的桥梁结构类型和材料组合需要设计相应的结构及其耐久性,以满足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良好的性能。
为此,摩擦系数FPB参数也被明确来衡量结构的抗震性。
本文就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摩擦系数FPB,也称作摩擦阻尼系数,可以定义为桥梁跨中隔离节点设备的有效模量和有效刚度的比例。
FPB摩擦参数在桥梁隔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加桥梁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减少桥梁的振动响应。
FPB摩擦参数的设置应根据桥梁的形状、材料和悬臂长度等因素考虑。
FPB摩擦系数在桥梁隔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改善桥梁抗震性能,减少桥梁的振动响应,并增强桥梁的耐久性。
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类型需要根据施工因素进行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为了提高桥梁抗震性能,FPB参数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经过合理设置,以确保桥梁跨中隔振节点的有效性。
此外,了解地震时FPB参数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此,可以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结果。
然后,根据获得的结果,可以分析FPB参数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改善桥梁的安全性。
桥梁隔震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结构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FPB参数在桥梁隔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合理设置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并确保该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就FPB摩擦系数对桥梁隔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使得FPB参数成为桥梁隔震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FPB摩擦系数在桥梁隔震设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对其设置有一定的认识,以确保桥梁抗震性能和耐久性,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经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FPB摩擦系数在桥梁隔震性能中的作用,以便将其合理应用于桥梁隔震设计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INTRODUCTION
Heavy earthquake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at happened in Lomaprite in 1989, Northridge in 1994, Kobe in 1995, and chi-chi in 1999, have caused great damages. In these earthquakes, the faults, such as strike-slip, dip-slip, and vertical faults, move quickly towards one direction with high-peak-ground acceleration. Particularly for base-isolated building with a long natural period, this fault motion may cause large bottom displacement to collide with the limit devices, such as the foundation ditch and limit damper. This collision was observed accompanying with great increase in shearing force and acceleration at the upper structure(Nagarajaiab, 2001).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the ponding of the base-isolated buildings have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s(Malhotra, 1997; Tsai, 1997). The upper structure was assumed as an elastic shearing beam, while the foundation ditch as a spring-damper. The pounding respons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spring stiffness and different distance between the foundation slab
Abstract: Different pounding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base-isolated building (P-F, R-FBI and FPS) pounding response when it collided with the limit device unde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Mathematical equ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oundings and the parameters in each model were presented. Upon pounding, inter-storey shearing force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were found to be greatly increased, and higher modes of vibration of the structure were evoked. The discrepancy of computation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pounding models was under 10% whereas nonlinear pounding models would be more time-consuming in calculation. Therefore, Kelvin linear model was recommended in practice.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reduce pounding response of base-isolated building by using higher damping rubber impact damper, and the feasibility of such measures were validated. Keywords: Friction base-isolated building,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structural pounding, protective measures
2 ESTABLISHMENT OF MOTION EQUATIONS CONSIDERING POUNDING EFFECTS
The computational diagram of collision between P-F and R-FBI (or FPS) in base-isolated buildings and limit devices are as in Figure 1 and Figure 2. Their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as follows.
The equation could be simpxg b 2 s 2bb s
n Fc ri xi (4) M z i1 In Eq.(2) and (4), u stands for friction coefficient, Fc indicates the friction force. represents the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And sign () stands for sign function. The rest signs can be found in Figure 1 and Figure 2. The upper structure motion equation of mass i is as follows: mi xi f d i f i f i1 mi ( s xg ) (i 1, 2,, n)
Jian Fan1, Xiaohong Long2 ¹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Mechan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Mechan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 China
Figure 1. computational diagram of P-F base-isolated building
(5) where fdi stands for damping force on mi., In the present study, linear viscous damping is used. fi stands for inter-storey restitution force on storey i, which is related with inter-storey relative drift. Moreover, both conditions when the damping is linear and nonlinear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ollowing part, the value of fi will be deduced in detail. As to linear inter-storey restitution force, the following equation is as follows. f i ki ( xi xi 1 ) (6) Wher’e ki stands for inter-storey stiffness on storey i. Wen’s differential hysteresis model is used to imitate nonlinear inter-storey restitution force, and the equation of fi is as follows. f i i ki yi (1 i )ki Dy i vi (7) where i stands for the ratio of post-yielding stiffness to pre-yielding stiffness, ki equals elastic inter-storey stiffness on storey i, D yi is yielding displacement on storey i, yi xi xi1 is relative displacement on storey i, i is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which means hysteresis component of deformational parameter on storey i of the structure. i is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equation. n 1 n i Dy i 1 Ai y i y i vi i vi ri yi vi i (8) v i where, Ai , i , ri , ni are constants related to hysteresis shape. Equation motion of P-F and F-RBI could be worked out when Equations (2)(5)(8) or (4)(5)(8)are combined together, with state vector Z (t )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m. (t )},{V (t )}] ,{ X (t )},{ X (9) z (t ) [ 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