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导学案
人教版《12.2滑轮》导学案
1.阅读本节教材5分钟
2.以课文“?”图12.5-1的漫画引入课题。
3.演示(图13-9甲),让学生认识定滑轮。
(1)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是等臂杠杆(l1=l2)。
4.演示(图13-9乙)。让学生认识动滑轮。
(1)能省力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l1=2l2)
观察并描述
合作设计探究找出规律
列举生活实例
5.演示(如图所示),让学生认识滑轮组。
G
G
(1)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判断几段绳子的方法:只有与动滑轮连
接的那段绳子才算进去。可用如图画虚线的方法:
(3)连线情况:定→动,箭头向下。
动→定,箭头向上。
6.轮轴和斜面
(1)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内容,认识轮轴
(2)轮轴是变形杠杆。
(3)了解到生活中那些机械是轮轴。
通过为什么修建盘山公路,引入斜面的学习。了解斜面为什么能够省力。
7.简单机械的应用
通过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
3课堂内容小结。
复述本节课内容,交流这些简单机械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老师适当点评
课题
第二节滑轮
八年级滑轮教案
八年级滑轮教案
引言
滑轮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八年级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滑轮的原理与应用对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旨在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帮助八年级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原理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滑轮的基本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滑轮的应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2. 实验装置:滑轮、绳子、不同重量的物体;
3.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滑轮的基本定义和原理(15分钟)
在开场后,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滑轮的基本定义
和原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滑轮的特点和简
单机械原理。
2. 实验探究滑轮的应用(45分钟)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滑轮装置来探索滑轮的应用。学
生将不同重量的物体分别系在滑轮上,观察和记录下物体的移动情况。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滑轮应用的规律
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力学原理。
3. 滑轮应用的例子和习题讲解(2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应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滑轮应用,如吊车、水井提水等进行讲解,并提供一些习题进行练习。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分
析问题的关键点,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结和进一步学习(1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
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doc
10.2 滑轮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自主学习】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
臂:。
2.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轴不固定,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滑轮组是和,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装置。 3.
认识滑轮:(滑轮自重均不考虑)
图(A)是滑轮;图(B)是滑轮。
(A)(B) (C)(D)甲、乙、丙,三图中,弹簧测力计每格表示0.5N,甲图中两钩码的重力 G=
N
乙图中使用滑轮,匀速向下拉动两钩码拉力 F 乙N 分析数据:F 乙= G
总结: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用力的。(定滑轮特点)
丙图中使用滑轮,匀速向上拉动两钩码,拉力F丙= N 分析数据:F 丙= G
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动滑轮的特点)
4.分析滑轮:
(1)如图(C),可把定滑轮看成支点在轮的中心,动力臂L1 和阻力臂L2.都等于轮半径的杠杆,即L1=L2,结论:定滑轮的实质相当于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2)如图
(D)可把动滑轮看成支点在轮的边缘上,动力臂L1 等于轮的直径、阻力臂L2 等于轮的半径的杠杆,即L1=2L2 结论:动滑轮实质相当于杠杆,用它可省力。
5、滑轮组:
(1)使用动滑轮只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只可改变用力方
向。要想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较好的方法就是将
和组合起来,构成滑轮组使用(如右
图)。
(2)滑轮组的特点: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
(1)(2)
【合作探究、展示评议】
1.分析比较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将两个单滑轮,按图(1)、(2)那样,
八年级下册物理12.2《滑轮 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滑轮组(新授)学习自我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
课时:日期:使用人:
学习目标:1.知道滑轮组,会连接滑轮组。
2.知道滑轮组省力的情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1.基本知识储备:(1)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定滑轮的特点与实质
(2)即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有没有?
2.新知识学习
一.认识滑轮组
学习指导(一)
阅读课本83页内容,观看图片12.2-4,认识滑轮组,之后与老师一起学连滑轮组,分析省力情况。
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规律:
(1)不考虑摩擦与滑轮自身重时几股绳子承担重物所用拉力就是物重
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的伸长s与物体升高的
距离关系为s=nh
(2)(2)不考虑摩擦但考虑滑轮重时几股绳子承担重物所用拉力就是
物体与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自
由端的伸长s与物体升高的距离关系为s=nh
二.轮轴和斜面
学习指导(二):
阅读科学世界内容,认识轮轴与斜面也是属于简单机械
收获一下成果:
1.轮轴大轮叫小轮叫生活实例:
2.斜面在生活中的实例:
三,小结本节收获(自己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自己评价在学案的开始)
当堂达标题:
1.如图6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
3.不计绳重滑轮重与摩擦,如果物体重为1000N,则用如图所示的滑轮中匀速提升起物体,则需要的力为 N
4.不计绳重与摩擦,如果物体重为1000N,动滑轮总重为50N,则用如图所示的滑轮中匀速提升起物体,则需要的力为 N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滑轮》第一课时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导学案
姓名:班级:学校:日期: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导学案)
第一课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滑轮的作用;
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展示滑轮组图,请学生观察图片中这种机械的结构。
展示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图片,提问:下面两个滑轮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呢?
看图思考并回答: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给出定滑轮的定义:
我们把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的定义:
我们把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学生分组实验一:
根据《物理实验手册》P56页的实验过程,组装定滑轮,并按要求测量、记录数据。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
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
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
观察实验,分析数据.
总结:
使用定滑轮 ______ 省力, ________ 距离;但 ________ 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二:
根据《物理实验手册》P56页的实验过程,组装定滑轮,并按要求测量、记录数据。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使用动滑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吗?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吗?
3.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
观察实验,分析数据
总结:
使用动滑轮 ________ 省力,但 ______ 距离,且 _________ 力的方向. 扩展:如果拉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上,而是斜向上,拉力大小有何不同,为什么?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
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
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
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自主学习】
1、观察与思考:怎样才能连续提升重物?玩过风车吗?看到连续转动的风车,你是否收到启发?
2、许多杠杆组合在一起,连续不断提升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圆盘,为了圆盘转动更灵活,人们给圆盘又安装了轴,这就制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滑轮。
3、滑轮的本质是变形的。
4、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使用过程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
5、你知道周围哪里应用到滑轮吗?
探究一:认识定滑轮
学生活动1:观察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
1、钩码G= 1 N
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填“是”或“否”)
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拉力的大小都相同,都等于物体的重量。即使用定滑轮不能,但可以改变拉力的。
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
大小关系。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
力的大小不变。
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杠杆。
探究二:认识动滑轮
学生活动1:观察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
1、钩码G= 1 N
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 滑轮(教学设计)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分发导学案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以此引入新课。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3.力的关系:F=1/2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1/n(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明确滑轮的特点及定义
明确定、动滑轮,为学习滑轮组奠定基础。
明确滑轮的特点及绕法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
2、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的n倍,即(s=nh)。(忽略绳重与摩擦)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wk.baidu.com有好奇心。
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
《滑轮组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滑轮组》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语:
本节课将学习关于滑轮组的知识,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机械装置之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滑轮组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最终掌握滑轮组的知识。
一、导入与引导
1. 了解滑轮组的概念及作用,为什么需要使用滑轮组?
2.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需要提高物体的升降速度,应该如何设计滑轮组?
二、概念与原理
1. 介绍滑轮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滑轮组一般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通过滑轮间的相互制约来实现力的传递。根据滑轮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固定滑轮和活动滑轮。
2. 解释滑轮组对力的变化的影响:
通过滑轮组,可以改变施加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升降或移动。
3. 讲解物体在滑轮组中所受力的计算方法:
根据滑轮组的不同形式,可以通过牛顿第一、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
三、实例分析与讨论
1. 提出一个场景:“小明需要把一个重物箱子从地面提升到二楼,他究竟应该如何设计滑轮组来提高效率?”
2. 让学生们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四、练习与检测
1. 请同学们计算以下几个滑轮组的力分析问题:
- 一个由3个固定滑轮组成的滑轮装置,施加在其中的力为20N,要提升一个重物箱子,求箱子所受的力和加速度。
- 一个由2个活动滑轮组成的滑轮装置,施加在其中的力为15N,求所需的施力大小才能提升一个物体。
2. 通过练习检测,检验同学们对滑轮组的掌握程度。
滑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滑轮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复习回顾】 1、杠杆平衡条件是?2、杠杆可以分成哪几类,分别有什么特点?
【新知探究1】 认识滑轮
思考: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滑轮有什么作用吗?观察课本81页想想议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用尺子测量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 ,可得出的关系是: 。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杠杆。下图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相当于一个 杠杆, 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动滑轮省 。 用尺子测量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 ,可得出的关系是: 。 友情提示: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我的收获:
定滑轮:可以 ,但不能 ,也不能 。若不考虑摩擦,F=G ;s=h.。实质是一个 杠杆。
动滑轮:可以 ,但是要 ,且不能 。若不考虑摩擦,F=12
(G 物+G 动),s=2h. 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达标检测1】
1、 如图所示,物体甲乙的重力都是200N 。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当用力分别匀速提升物体时,F 甲= N ,F 乙= N; 若滑轮重
均为20N (不计摩擦),当用力分别匀速提升物体时,F 甲= N ,
八年级滑轮教案
八年级滑轮教案
教案标题:八年级滑轮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学习如何计算滑轮系统的力比。
3.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滑轮模型、各种材料制作的滑轮、绳子、各种负重物、测力计、计算器。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引入:
1.教师向学生介绍滑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展示滑轮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探究: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滑轮系统的力比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2.学生根据滑轮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推导出滑轮系统的力比公式,并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结果。
实验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使用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滑轮,测量不同负重物
的重力和所需的拉力。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使用力比公式计算滑轮系统的力比。
3.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滑轮系统的力比与滑轮数量、类型以及负重物的关系。
巩固:
1.教师提供一些滑轮系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提高力比的滑轮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
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滑轮的基本原理、力比公式以及滑轮系统的应用。
2.学生进行小结,记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拓展:
1.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滑轮的知识和应用。
2.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滑轮系统设计和实验,挑战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评估: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和运用。
3. 学会计算滑轮系统的力和速度。
教学准备:
1.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滑轮实验器材和模型。
3. 教材和学生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你们最近在家想过在家中用滑轮简化工作吗?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Step 2 知识讲解(20分钟)
1. 介绍滑轮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和运用。
3. 讲解滑轮系统的力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出一个实际案例,如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让学生团队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并且用滑轮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现象。
Step 4 实验设计(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有关滑轮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解决方法。
Step 5 实验展示(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展示实验,让其他学生观察和提问,共同探讨滑轮的运用和改进方法。
Step 6 课堂总结(10分钟)
总结滑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给予鼓励和肯定。
Step 7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应的练习和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展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加强了学生对滑轮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能够计算滑轮组所承担的力。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
应用。
2. 能够计算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计算,滑轮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吊起重物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
教师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解释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
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进行计算。
5. 知识巩固:
教师通过一些滑轮组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滑轮及其应用
定滑轮:
定义:固定位置的滑轮
特点:不省力,不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定义: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特点:省力,费距离,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省力特点: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不变
工作原理:力的合成和分解
七、作业设计
1. 请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定滑轮是固定位置的滑轮,它不省力,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是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它省力,费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初中物理滑轮授课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授课教案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作用;学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2. 难点:动滑轮的支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自制教具“神奇的盒子”,通过盒子用一个钩码提起两个钩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打开盒子,展示内部构造,引入滑轮的概念。
2. 新课讲授
(1)滑轮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总结出滑轮的定义:绕轴转动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认识两种滑轮:演示实验,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观察滑轮的轮轴,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
(3)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定滑轮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4)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动滑轮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3. 实验探究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过程,验证滑轮的工作特点。
4. 滑轮组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升国旗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滑轮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11.2 滑轮导学案
11.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合作探究】
一、滑轮组
1、n的判断:直接与相连的绳子股数。
2、使用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一定/不一定)。
3、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发现F
4、观察上图,发现n股绳子在吊起重物的同时,还将也吊起来了。
5、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可近似认为;这里的近似是指忽略了与。
二、滑轮组的三个关系
1、
2、距离关系:;
3、速度关系:。
三、滑轮组的作图与设计
1、滑轮的画法
2、固定端的画法
3、滑轮组的设计
【方法指导】观察上图绳子起点与股数的关系,发现:
当股数n 为奇数时,绳子的一端从 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 为偶数时,绳子的一端从 滑轮开始连。 【学以致用】按要求设计滑轮组 1、 ,拉力向下 2、 ,拉力向上
【能力拓展】受力分析法解滑轮问题
方法要点:①不计摩擦,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②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滑轮受力平衡。
1、 2、 3、
11.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合作探究】
二、滑轮组(数据参照
配套课件或实验实际)
1、n的判断:直接与动滑轮(钩)相连的绳子股数。
2、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不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一定/不一定)。
3、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发现F >
4、观察上图,发现n股绳子在吊起重物的同时,还将动滑轮也吊起来了。
5、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可近似认为 F= ;这里的近似是指忽略了绳重与摩擦。
二、滑轮组的三个关系
F=1/nG
F=1/n(G+G/)
1、F=1/nf
2、距离关系: s=nh ;
3、速度关系: v1=nv2 。
三、滑轮组的作图与设计
1、滑轮的画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导学案
第2节 滑 轮
一、目标导引
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的种类;
2、通过探究、画图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探究学习
(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的种类
学习活动1:仔细研读课本P82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展示评价1:使用时滑轮位置 叫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位置 叫动滑轮;举
例说出生活中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 (二)通过探究、画图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习活动2:按书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用弹簧测力计拉,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展示评价2:○
1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拉力的大小都相同,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即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 。
②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杠杆。
学习活动3:按书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展示评价3: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能 ,但不能 。 动滑轮的实质:
①找出动滑轮的支点,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大小关系。
②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 杠杆。 (三)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阅读教材83页,回答下列问题)
第2节 第2课时 滑轮组、轮轴和斜面
八年级物理(下)师用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滑轮主备人】:邓巧云【审核】:八物组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3.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1.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2.经历探究轮轴和斜面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1.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左右)
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
牛犊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
二、合作探究(20分钟左右)
探究点一:滑轮组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学生回顾、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让学生们动手实验。
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滑 轮
一、目标导引
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的种类;
2、通过探究、画图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探究学习
(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的种类
学习活动1:仔细研读课本P82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展示评价1:使用时滑轮位置 叫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位置 叫动滑轮;举
例说出生活中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例: 。 (二)通过探究、画图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学习活动2:按书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用弹簧测力计拉,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展示评价2:○
1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拉力的大小都相同,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即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 。
②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杠杆。
学习活动3:按书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展示评价3: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动滑轮能 ,但不能 。 动滑轮的实质:
①找出动滑轮的支点,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大小关系。
②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 杠杆。 (三)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阅读教材83页,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活动4:
根据书上图所示方式组装滑轮组,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比较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F 与物重G ,以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和重物提升的高度h 的关系。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实验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 拉力F/N
钩码升高的 高度h/m
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m 承担物重的 绳子股数n
1
2
(1)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
(2)使用滑轮组时,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n,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与物重G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如果考虑动滑轮自重为G0,则该关系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
三、课堂达标
1、如图所示,是某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
是____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使用__________图中的滑轮
能够省力。
2、用右图所示的滑轮提起重物,请回答:①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
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
重物升高 m,拉力做的功为,如果直接将重物提升同样的高度,
则需做功为;②若G=300N,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N时
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③如果物重G=180N,不计摩擦,绳端的拉力是F=
100N,动滑轮重为 N。
3、请在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4、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一个人站在地上,
想用这根绳子提起1800N的重物,请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
法。
四、你知道吗
1、在绕线时,每个滑轮的轮槽只能绕过一根绳子,并且由
内到外,依次绕线,画线时要用刻度尺画直线,因为滑轮组
下的重物(以及动滑轮)受重力,将绳子拉直,所以要画直
线。
2、对同一滑轮组,若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则有奇数段
绳子承担物重,若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上,则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即
滑轮组绕线规律是:“奇动,偶定”。
五、我有话说
学习活动5: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
展示评价5:我本节课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