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图文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104c99f12d2af90342e683.png)
(北深圳市、赣州市、汕头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 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广州省茂名市、湛江市)海洋与
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区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2. ,国家海洋局新组建了全国立体海洋监测网。该网是利用卫星、 飞机船最近舶、浮标(包括锚定浮、 ARGO浮标、漂流浮标)、岸基监测站 平志愿团等手段构成的海洋监测立体监测系统。任务是对我国管辖的全部 海域时性监测监视。该系统再近岸、近海、远海和远海监测区域以及主要 海洋功能区,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监测,并对海洋赤潮、风 暴潮、海上巨浪、海冰以及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视。如下 面的卫星遥感系统:
(2)监测项目确立及监测频率与 时间
水文气象
水质
1
检
沉积物(选测)
测
项
生物(选测)
目
2监测频率与时间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4次,监测月份为3月、5月、8月和10月。
沉积物监测一般每年1次,监测月份为8月。
生物监测一年监测1次,监测月
(3)水样.底质等的采集、运输及预处理
水样采集
海洋污染以河口、沿岸地段最为严重。因此,除在河口、沿岸设点外,还可以 在河流入口的中心向外半径10~30km区域设若干横断面,并在每个断面上每隔~ 10~15km设一个采样点,且要采集不同水深的水样。
物测排污放染
大气沉降 排放
4海洋大气监测 氮、磷营养 源,COD, 石油烃,重金
COD,油烃
属等
5海洋溢油的监测
重重金金属属PbP、、 CdCd、、Zn等; 营营养养盐盐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feac8aeff9aef8951e0650.png)
预报中心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
(北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
业资源监测
抚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大连、莆田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泉州市 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漳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环境中心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 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汕尾、珠海、北海、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南 海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 境监测中心
海洋监测体系如下图:
A
3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 测中心
国家海洋局(北海、秦皇岛、大连、烟台、青岛、天津)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丹东市海洋环境预报、营海市环境监测、盘锦市
北
总站
海洋环境监测、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海 区
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盐度光学测定盐度法.重测定盐度法.声学测定 盐度法
A
7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 二、监测方法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主要为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
2.磷1海酸上性盐污磷、一染酸硝般物(酸包PO的盐括4来-、溶P)源、亚解硝硝氧酸酸(DO盐盐)及(、N其O总3饱磷-N和、)、度总亚、氮硝总、酸碱总盐度碳(N(。AOI2其K-)N、一)、活些铵性监盐硅测(酸方NH盐法4-(如NSi)O下、3图-氯Si;)、活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与方法
13级环境科学
A
1
一、海洋监测体系
一一、、海海洋洋环环境境监监测测体体系系 二二、、海海洋洋环环境境监监测测方方法法
A
2
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1.目前,全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 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 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开展海洋 环境监测的300多个,主要隶属于国家海洋局、海军、 地方省市。
09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09海洋环境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d22d71e518964bcf847c69.png)
溶解氧、水中油类等须测双平行原始样。
2.2 常用术语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是整个监 测分析和测试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布站-采样-贮存-运输-分析-数据处理评价-)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是质量保证 的一部分,是为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和 测量装置的性能,使其达到预定的质量 要求而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
1.6 监测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二章 数据处理与分 析质量控制
2.1 有关规定
2.1.1 原始记录——钢笔(碳素笔);
怎样更改?
2.1.2 正确地记录与修约有效数字的位 数。
2.1.3 有效数字的一般性原则——一个数 据中只准许末尾一个数字是估计(可疑) 值,其它各数字都是有效(可信)的。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 与质量保证
第一章 海洋环境监测 的基础知识
1.1 海上监测一般规定
1.1.1 规章制度
为保证海上监测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应建立相应的值班、交接班、岗位责任、 安全保密、仪器设备检查保养、资料校 核保管等各项制度。
1.1.2 时间标准——北京时间,每天校对 一次。
极差(R)(Limiting difference):样本中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偏差(D)(Deviation):各个单次测定值 与平均值之差。
相对偏差(RD)(Relative Deviation):样 本分量与样本均值之差再与样本均值之比。
标准偏差(S)(Standard Deviation):样本分 量与样本均值之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量减一的平 方根。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监测技术方法ppt课件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监测技术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c811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e.png)
15
2.5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2.5.1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由于评价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评价的区域环境条件和主要环 境问题的差异,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污 染物排放方式、途径、特点和规律,为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提供科学依据。 (2)海洋环境现状评价。确定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污染程序、 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示为:
PI
1 n
n i1
PI ij
j
① 加权平均型
PI j
1 n
n i1
Wi PI ij
式中:Wi:第i种污染物的权值
21
① 向量模(平方和平方根)型
n
PI j
PIi2j
i1
当PIij>1时, PIij2越大;当PIij<1时, PIij2越小,故可突出 大于1的各项污染指数的影响。
①
① 幂指数型
2 海洋监测项目与分析技术方法
1
2.1 海区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2.1.1水文气象 水文气象监测包括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简易天气现 象、水温、水深、水色、透明度、海况。
2.1.2 水质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包括pH值、无机物和有机物等。主要分析
项目和分析方法见表2.1。 2.1.3 海洋沉积物监测项目及分析技术方法
18
(3)确定评价参数生物权系数。因各评价参数对海洋环境 质量的影响,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不等同,不同的 评价参数可赋予不同的权系数。确定权系数的计算方法有 特尔非法、模糊数学法和序列综合法。 (4)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式的建立。根据单元污染状况, 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反映环境质量 状况的数学模式。 (5)环境质量的分析,在采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时,一般 按计算数值大小划分几个范围或级别来表示其质量的优劣。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ppt课件生态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ppt课件生态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e7a5ac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0.png)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2)优先监测指标 选择方法相对简便,易于推广,对生态环境变化反应相对灵敏, 具有直观性和良好显示度,或者虽相对稳定,但能较好地反映 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基础较好,便于分析和评价生态 环境状况的指标作为各生态监测站的优先监测指标。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海滩,大批鲸鱼集 体搁浅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目前对生态监测都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将生态学的原理作 为生态监测的理论基础;第二,监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或者 从广义上来说是生物圈;第三,监测的内容不只局限于环境污 染物的浓度,而着重于人类的各种涉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整 体影响和变化。
底栖动物群落 生物量、种类数、优势种及优势度、种类
生物生
丰度
态指标 潮间带生物群落 生物量、种类数、优势种及优势度
微生物
渔业资源 生产力
异样细菌总数、异样细菌属组成、 石油 烃分解细菌数/异样细菌数、弧菌数/异样 细菌数、化能无机菌数/异常细菌数、大 肠杆菌群数、粪大肠杆菌群数
渔获总量、渔获物种类、渔获鱼类年龄组 成、增养殖种类的存活率、肥满度
表8-1
海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指标系列 指标组
指标
常规水质 pH、悬浮物、总有机碳、浊度、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2bff2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方法和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水体、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要素进行定量观测和数据收集的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发现并预防各种潜在的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海洋环境,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资源管理和利用:海洋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领域,监测海洋环境可以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监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观测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1. 传统观测方法:传统观测方法包括采样、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例如,通过收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可以分析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评估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况。
2. 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观测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和海洋水文特征等。
同时,无人船、潜水器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等设备的使用也为深海环境的监测提供了便利。
三、海洋环境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评估是指对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价。
根据评估目的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1. 生物指标评估:通过确定特定生物群体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以评估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适宜性和影响程度。
例如,通过对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可以评估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2. 化学指标评估: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来源。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e8df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4.png)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数据处理是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1. 海洋水质监测技术:海洋水质监测是评估海洋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海洋水质监测技术包括水样采集和分析、原位传感器监测、遥感技术等。
水样采集和分析是一种直接获取水样进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原位传感器监测则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在海洋中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连续获取数据。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水质进行监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
2. 海洋气候监测技术:海洋气候对于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海洋气候监测技术包括浮标观测、水下传感器观测、遥感技术等。
浮标观测是通过在海洋中设置浮标,在表面及深度不同的层次上获取气温、盐度和气压等数据。
水下传感器观测则是通过安放传感器设备在水下,实时监测海洋温度、盐度等参数。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气候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
3. 海洋生物资源监测技术:海洋中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资源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声纳技术、水下摄像技术和水下机器人技术等。
声纳技术通过发送和接收声波来测量海洋中的生物密度和分布情况。
水下摄像技术借助摄像设备对海洋中的生物进行拍摄和记录。
水下机器人技术可以在无人员驾驶的情况下进行海洋生物资源的监测和勘测。
二、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质量控制:在进行海洋环境数据处理时,首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常见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校正等。
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除异常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异常值检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并对异常值进行处理;数据校正是指对数据进行校准,消除仪器偏差和误差。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5944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5.png)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海洋环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海洋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目标。
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地调查。
采样分析通过收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技术来检测污染物质的浓度和种类。
实地调查则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来评估污染程度。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采样点数量有限、时间周期较长以及分析结果的偏差等问题。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高效率的监测。
多光谱图像可以提供大范围覆盖的数据,通过特定波段的光谱反射来判断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浮游植物和藻华等现象,用来评估海洋富营养化的程度。
遥感技术监测快速、全面、定量化,为海洋环境污染的评估和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3.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通过观察和分析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来评估海洋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比如,使用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浓度,通过观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
生物监测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生境情况,但需要详细调查和统计数据,以便进行科学分析和比较。
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 严控污染源首要的治理措施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工业排放、渔船排污等行为,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关键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对于海洋渗漏的石油和化学品等有毒物质,要加强海上运输监管,完善漏油处置和应急预案,尽量减少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提高治理技术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海洋环境治理技术,包括海洋污水处理技术、海洋固废处理技术等。
建立海洋污染物处理设施和处理站,运用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对海洋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清除。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图文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bb46140722192e4536f6e5.png)
5、文件资料和成果归档,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五、海洋监测实施计划的编制
1、目的 按计划任务,上级指定或合同设计监测范围 、站位、项目、 频率、层次。在上述 基础上,各专业组进行采样及检测方法的技 术设计。编制监测实施计划。
2、计划编制应遵循下述原则 (1)由任务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 (2)必须符合任务书,上级指定(或合同)和GB/T17378.1~17378.7的技术 要求; (3)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资料; (4)立足现有人员的技术状况和物质保证条件。
2、优先监测的原则*: (1)迫切性优先原则; (2)重点监测优先; (3)多介质、多功能一体化的监测体系优先; (4)污染监测优先; (5)强化海洋监测管理优先。
八、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
1、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要素***:
——海洋水文气象基本参数; ——水中重要理化参数、营养盐类,有害有毒物质; ——沉积物中有关物理参数和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体中有关生物学参数生物残毒及生态; ——大气理化参数; ——放射性核素。
3、计划编制应包括下述内容 (1)任务及其依据; (2)站位图、表及参考水深; (3)时间安排,航线顺序和补给地点; (4)观测和采样项目、层次、数量; (5)人员组织及分工; (6)安全措施; (7)经费预算,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列入; (8)出海携带物品明细表。
4、计划的报批 (1)监测计划需由任务执行单位呈文报任务下达单位批准。 (2)航行计划应经主管部门批准下达。
四、海洋监测质量保证
1、监测质量保证是指: 从采样、预处理、前处理、测定到数据处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但不包括站位设
置、频率选择等合理性代表性等宏观质量保证。
2、采样质量保证 (1)采样人员应专门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书上岗。 (2)制定采样操作程序,防止采样沾污。 (3)防止样品沾污,必须做到: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ppt课件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b0f5e4011ca300a7c3900a.png)
现场勘察.污染源及历史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级染调查
生物学调查
监测项目确立与方法的设计的确立
制定监测方法
水样底质等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10
(1)现场勘查与和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1)工矿、企业的自然条件。 (2)生产原料及产品种、性质等 (3)污染历史与治理状况; (4)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污量。
透明度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 pH值 氨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活性磷酸盐
硅酸盐 汞(Hg)
目视法
碘量法
碱性高锰酸钾法
pH计法 次溴酸盐氧化法 镉柱法或锌镉还
原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
光光度法 磷钼蓝分光光度
法 硅钼黄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风速风向仪 测定法
GB
12763.2—91
测深仪法 或 测 深 绳 GB12763.2—91 风向 法
风速风向仪 测定法
GB
12763.2—91
目视法 GB17378.41998 气温
干湿球温度 计测定法
GB 12763.3—91
目视法 GB 12763.2—91 气压
空盒气压表 测定法
GB
12763.3—91
(北深圳市、赣州市、汕头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 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广州省茂名市、湛江市)海洋与
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区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海洋环境监测中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中的技术手段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33de4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3.png)
海洋环境监测中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第一章:海洋环境监测的背景和意义海洋是地球表面上覆盖面积最大的自然水域,它扮演着维持地球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的重视。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章:海洋环境监测的手段和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及大气等信息的技术。
在海洋环境监测中,主要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等进行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海洋环境多维度、动态监测和遥感反演分析。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多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并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环境遥感数据。
2.声学技术声学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
它通过分析海洋中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可以获取海洋水体温度、盐度、水文结构、水下地形等信息。
同时,声学技术还可用于探测海底地貌、海底资源、海洋生物的声学信号等,对深海生态环境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3.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通过对海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等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获取海洋环境的化学状态。
化学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海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并对污染源进行追踪,具有重要的环境监测价值。
4.生物学技术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通过对浮游动植物、海草、底栖生物等进行监测和采样,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现状和生物多样性,评估其受环境影响程度和质量变化情况。
第三章: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1.应急响应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在海上应急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海洋环境突发污染事件中,应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快速掌握事故发生的位置、污染物种类和扩散范围等信息,为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b0ad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c.png)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一、介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海洋环境作为地球上重要的一部分,也需要不断进行监测,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1.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准确、快速、全面监测的技术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取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为海洋环境的分析、预测、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分类(1)物理监测通过测量海洋环境的物理指标来获取数据,如海温、海盐度、水流速度、气压、风速等。
物理监测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其他监测领域的基础。
(2)化学监测通过分析海洋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及其变化,如PH值、溶解氧、水中溶质、氮、磷等元素含量来获取数据,以掌握海洋环境的化学特性。
(3)生物监测通过对于水体中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关系的监测,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牡蛎、甲贝等海产资源,可以掌握海洋环境的生态特性。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海洋灾害的预警等领域。
同时,利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还可以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海洋环境变化影响等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三、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分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主要包括物理数据、化学数据和生物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可以反映出海洋环境下水质、气候、水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对于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估和判断。
(2)数据格式转换海洋环境监测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需要对其进行整合、统一格式和归档。
(3)数据挖掘和分析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专门的分析模型来发现和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如何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如何进行海洋环境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002788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c.png)
如何进行海洋环境监测近年来,全球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海洋环境监测需要准确的数据收集。
目前,人们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来监测海洋环境。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到海洋中水质、温度、盐度等参数的数据,从而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潜水器、浮标等设备,深入海洋的不同深度进行采样和测量,获取更加详细的数据。
其次,海洋环境监测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为了覆盖广大的海洋面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系列的监测站点。
通过这些监测站点,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海洋环境进行持续性的监测。
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不同站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
此外,海洋环境监测还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
海洋环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监测数据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交叉验证。
例如,可以将海洋温度和盐度数据与气候模型进行比对,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将海洋污染数据与人类活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找出主要污染源和影响因素。
另外,海洋环境监测需要定期评估和预警。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以评估海洋环境的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响应,降低损失和风险。
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活动,让公众亲身参与到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中,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总之,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准确收集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估,加强宣传和教育,这些都是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的关键步骤。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76页PPT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7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1b2e6403d8ce2f006623fd.png)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第6章 海洋环境监测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第6章 海洋环境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8cb6f97314791711cd79170c.png)
合格的样品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采样位置的确定 根据污染物在面积海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局部海域的相对均匀
性的时空特征,将监测海域划分为:污染区、过渡区及对照区。
① 采样站点的布设 采样的主要站点应合理地布设在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或有
重要功能用途的海域,如:近岸河口区或重大污染源附近。在海 域的初期污染调查过程中,可以进行网格式布点。
6.3 海洋环境监测程序
6.3.1 监测采样站点布设
(1)监测采样点布设的基本要求
依据任务目的确定监测范围,以最少数量测站、最少 的监测断面,所获取的数据能满足监测目的需要。
基线调查站位密,常规监测站位疏;近岸密,远岸疏; 工业人口多密,原始海岸疏。
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适当利用海洋断面调查测站, 照顾测站分布的均匀性和与岸边固定站衔接。
② 站点布设的原则 能够提供有代表性信息;设点周围的环境地理条件;动力场
状况(潮流场和风场);社会经济特征及区域性污染源的影响;设 点周围的航行安全程度;经济效益分析;尽量考虑测点在地理分 布上的均匀性,并尽量避开特征区划的系统边界。
③ 采样断面设置 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控制,较少断面和测点取得代
维护国家权益,进行海洋权益监测,为边界划分、保护海洋资 源、维护海洋健康提供资料。
开展海洋资源监测,为保护人类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和合理开 发利用海洋资源,使之永续利用服务。
(3)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
• 按其性质:研究性、监视性、应急监测。
研究性监测 确定污染物,通过监测弄清污染物从排放源排出至受体的迁移变
采用流动监测、航空监测、遥感遥测等手段,对意外发生高浓度 污染进行短期的集中监测,及时发布警报,采取紧急措施,控制污染
海洋环境检测方案
![海洋环境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62e65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5.png)
海洋环境检测方案概述海洋环境检测是指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海洋气象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的活动。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预测和防治海洋灾害,为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海洋环境检测方案,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环境。
方案概述该海洋环境检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监测目标: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需要监测的海洋环境参数,例如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
2.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制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的选择、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仪器仪表的选购等。
3.实施监测计划:根据监测方案,组织实施具体的监测计划,采集海洋环境参数的观测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补偿和插补、数据可视化等。
5.结果评估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评估并生成监测报告,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参数和方法水温水温是海洋环境中常用的监测参数之一,它对海洋生态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长期定点观测:通过在指定的监测点布设温度传感器,定期对水温进行连续、稳定的观测。
•表层水温观测:通过船舶巡航或遥感等方法,对海洋表层水温进行间断观测。
盐度盐度是海洋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监测参数,它对海洋生态和海洋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密度法测盐度:通过测定海水中的盐分浓度来计算盐度,常用的仪器有盐度计和电导率计等。
•潜水器测盐度:通过潜水器携带的传感器对海水中的盐度进行实时监测。
PH值PH值是海洋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电位法测PH值:通过测量海水的电位差来计算PH值,常用的仪器有PH计和电位计等。
•指示剂法测PH值:通过添加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PH值的高低。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中溶解氧气体的含量,对于海洋生态和水体的供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尽量减少界面富集影响,深层采样建议用闭-开-闭方式采样器; ④沉积物采样,被采样品尽量不受扰动。待测样品应冷冻贮存; ⑤予处理的样品(过滤、萃取等)应在采样后在现场即时完成。然后再加 入稳定剂,并低温保存。受生物活动影响,随时间变化激烈的项目(pH溶解氧 、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类)应在现场测定。
2、各类水域测站布设原则
(1)海域:在海洋水团、水系锋面,重要渔场、养殖场,主要航线,重点风景旅游区、 自然保护区、废弃物倾倒区以及环境敏感区设立测站或增加测站密度。
(2)海湾:在河流入汇处,湾中部及湾海交汇处,同时参照湾内环境特征及受地形影响 的局部环流状况在辐合区设立测站。
(3)河口:在河流左右侧地理端点连线以上,河口城镇主要排污口以下,并尽量减少潮 流影响处。如建有闸坝,应设在闸上游;河口处有支流入汇 应设在入汇处下游。
2、 项目选定原则: 除水文气象项目必测外,其他项目的选定原则是:
——基线调查应是多介质且项目要尽量取全; ——常规监测应选基线调查中得出的对监测海域环境质量敏感的项目; ——定点监测为海水的pH、浑浊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类, 被监测的介质 应同时观测其基本参数。如海水的pH、浑浊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类;沉 积物的粒度、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生物的体 长、重量、年龄、性腺成熟度等; ——应急监测和专项调查酌情自定。
(8)观测和采样结束后,必须及时仔细检查有无遗漏,然后通知船方启航。
(9)将海上观测、采样、检测等作业有关事项以及监测中遇到的特殊海洋现象 及处理情况,填入值班日志。监测结束后还应编写航次 报告。
(10)遇有赤潮、排污、倾废和溢油等情况,应立即停车,按应急监测规定进 行观测和采样。
4、监测结束 (1)验收观测原始记录,采样记录和海上测定记录表。 (2)将各待测样品移入实验室,需在样品保存期限内完成检测。 (3)整理计算测定数据,编制报表,绘制成果图件,编写成果报告。 (4)监测资料和成果报告归档。 5、监测成果报告鉴定或验收
(4)严格禁止用手沾污采样品,防止样品瓶塞(盖)沾污。 (5)观测和样品登记标签一律用黑色铅笔填写。必须经第二人校核。各项原则记 录不准涂擦,有误时可在错误记录上划一横线,在 其上方填写纠正的数字。
(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在海上现场检测的样品,同时做好非现场检测样品的 预处理。
(7)观测和现场检测项目的记录,须当班完成查标、订正、统计等全部整理程 序,并由下一班校核完毕。
六、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 *
包括海洋污染监测和海洋环境要素监测。前者包括近岸海域污染监测、污染 源监测、海洋倾废区监测、海洋油污染监测、自 然保护区监测,后者主 要指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生物要素、化学要素和地质要素。
七、海洋环境监测的原则
1、监测对象的选择:毒性大、持久性强、生物富集性高、危害 严重、影响 范围大的污染物。
5、计划的执行 (1)计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若需变动时,要经主管部门批准。 (2)作业中有关航行安全,在制定计划时应予充分考虑。一般在执行任务中,不得 以航行安全为由而任意弃站。遇恶劣天气未能作业的测站应尽可能补齐。 (3)应急监测计划不宜过细,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在现场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 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4)常规监测中,发现重要海洋现象或海损事件,技术负责人有权决定跟踪探索, 但必须同时上报主管部门。
6、专项调查 specific survey 为某一专门需要的调查。如废弃物倾倒场,资源开发,海岸工程环境评 价等进行的调查。
第二节 监测程序
一、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1、测站布设的基本要求*
(1)依据任务目的确定监测范围,以最少数量测站,所获取的数据能满 足监测目的需要。 (2)基线调查站位密,常规监测站位疏;近岸密,远岸疏;工业人口多 密,原始海岸疏。 (3)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适当利用海洋断面调查测站,照顾测站分布 的均匀性和与岸边固定站衔接。
三、海洋监测的组织实施
1、组织准备 (1)按年度计划任务书、上级指令或合同确定总体任务。 (2)选定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 (3)收集分析监测海区与监测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4)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监测实施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批。
2、出海准备 (1)组织监测队伍,设立专业组,明确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列出值班顺序。 (2)选定监测用船,与航海部门商定并申报航行计划,做好航行与监测业务的协调。 (3)配制海上作业用的试剂,对样品盛器和玻璃器皿按规定要求进行洗涤。 (4)按计划监测项目列出装备、仪器,用具,查算和记录用表等数量和规格清单,逐项 进行筹集和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消耗品和易损物品的备份是否充足。 (5)对装船仪器进行安装、固定、调试和校准。
四、海洋监测质量保证
1、监测质量保证是指: 从采样、预处理、前处理、测定到数据处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但不包括站位设
置、频率选择等合理性代表性等宏观质量保证。
2、采样质量保证 (1)采样人员应专门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书上岗。 (2)制定采样操作程序,防止采样沾污。 (3)防止样品沾污,必须做到:
九、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海洋环境质量基本要素调查监测的展开程序, 包括计划编制,海上调查实施、质量控制,调查装备、资料整 理和成果报告编写等程序,必须按照标准执行。
《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共分7部分
2、 基线调查 baseline investigation 对某设定海区的环境质量基本要素状况的初始调查和为掌握 其以后间隔较长 时间的趋势变化的重复调查。
3、 常规监测 ordinary monitoring 在基线调查基础上,经优化选择若干代表性测站和项目,进行以求得空 间分布为主要目的,长期逐年相对固定 时期的观测。
3、实验室质量保证
(1)对实验室应定期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方能承担检测任务。
(2)固定级实验室应具有100级超净实验室;海区级应有10万级简易洁净实验 室;一般实验室应具备重金属水样前处理用超净工作台。
(3)选定检测方法,主要依据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适当考虑分析 成本,设备条件和检测时间长短及人员水平等因素。
3、定点监测 (1) 按单点观测方式 每日大潮、常潮、小潮各二次,共六次, 其中五次为单次8时采样;一次为
每小时采样一次,连续采样25h。
(2)按大面观测方式 每月不少于一次。
(3)海上发生海损、赤潮等事件时 有关联的定点站应酌情或按 上级指令要求增加观测次数。
4、应急监测和专项调查
根据监测和调查目的,由项目负责人容和方法_图文.ppt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概述 监测程序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海水样品分析 海洋物理因子测定 常规化学因子测定 营养盐测定 海水重金属分析 硫化物和氰化物分析 农药和有机物分析 沉积物分析 生物样品分析 海洋浮游与底栖生物调查分析 海洋初级生产力与赤潮监测
五、海洋环境监测的任务***
1、掌握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量及海洋环境质量; 2、检验海洋环保政策与防治措施的效果; 3、研究、验证污染物转移、扩散模式,预测新增污染物和二次污染对海 洋环境的影响; 4、监控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与生态问题,为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5、维护国家权益,进行海洋权益监测; 6、为维护人类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服务。
第1部分 总则 第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第3部分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第4部分 海水分析 第5部分 沉积物分析 第6部分 生物体分析 第7部分 近海生态污染调查和生物监测
十、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定义**
1、海洋监测 marine monitoring 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的采样和检测手段,获取海洋 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性入海物质资料,以阐明其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 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之全过程。
3、计划编制应包括下述内容 (1)任务及其依据; (2)站位图、表及参考水深; (3)时间安排,航线顺序和补给地点; (4)观测和采样项目、层次、数量; (5)人员组织及分工; (6)安全措施; (7)经费预算,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列入; (8)出海携带物品明细表。
4、计划的报批 (1)监测计划需由任务执行单位呈文报任务下达单位批准。 (2)航行计划应经主管部门批准下达。
2、优先监测的原则*: (1)迫切性优先原则; (2)重点监测优先; (3)多介质、多功能一体化的监测体系优先; (4)污染监测优先; (5)强化海洋监测管理优先。
八、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
1、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要素***:
——海洋水文气象基本参数; ——水中重要理化参数、营养盐类,有害有毒物质; ——沉积物中有关物理参数和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体中有关生物学参数生物残毒及生态; ——大气理化参数; ——放射性核素。
3、海上作业
(1)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负责同船长协调海上作业与船舶航行的关系。在保 证安全的前提下,航行应满足监测作业的需要。
(2)按计划和《海洋监测规范》要求,获取样品和资料。 (3)船到站前20min,停止排污和冲洗甲板,关闭厕所通海管路,直至监测 作业结束。值班专业组长应负责检查,发现排污或可疑排污,纠正后重新采取样 品。
(4)岸滨及岛屿定点站:采样点应避开局地性沟渠和排污影响。
二、监测频率及周期*
1、基线调查: 初始一次,趋势调查每五年一次。
2、常规监测频率 (1)水质: 每年二至四次。按季度(四次);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次);或按
丰水期、枯水期(二次)。 (2)沉积物: 每年或每两年一次。 (3)生物: 每年一次(成熟期)或二次(初长期和成熟期)。 (4)气象: 除到站观测外,航渡时每日02,08,14,20时进行定时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