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热点强化突破(十二)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3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3课件 苏教版必修1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7
2
1
3
2
4
3
5
4
问题2:怎样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0 1 2 3 x11 sx x s 33 22 s d1 d2 d3 d4
8
s x 44
4
s5 x 5
5
s6 x
6
vn vd ( x x ) / 2 T n n 1 d
5 6
问题3:怎样求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0 1 2 3 x11 sx x s 33 22 s d1 s x 44 4 s5 x 5 5 s6 x 6
10
方法2:逐差法 a1=(x4-x1)/3T2 a2=(x5-x2)/3T2 a3=(x6-x3)/3T2 a均=(a1+ a2+ a3)/3 =(x4+x5+x6) - (x1+x2+x3) /(3T)2
16
练习6 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
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 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 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果拍摄时每 隔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 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B】 A.1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0 1 2 3 x11 sx x s 33 22 s d1 s x 44 4 s5 x 5 5 s6 x 6
11
方法3: 图线法(v=v0+at)
v v2 v1 ak t t 2 t1
0 1 2 3 x11 sx x s 33 22 s d1 s x 44 4 s5 x 5 5 s6 x 6
25
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志鸿优化设计】(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题实验2探

【志鸿优化设计】(重庆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题实验2探

实验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

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铅笔。

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让其自然下垂,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最小分度为 1 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3.如上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4.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量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1、x2、x3、x4、x5。

钩码个数长度伸长量x 钩码质量m 弹力F0l0=1l1=x1=l1-l0m1=F1=2l2=x2=l2-l0m2=F2=3l3=x3=l3-l0m3=F3=?????五、数据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

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六、误差分析1.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是因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造成的,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所以,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第五章第一节 功和功率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第五章第一节 功和功率

目录
二、求功的几种方法
1.恒力及合外力做功的计算 (1)恒力的功:直接用W=Fscosα计算. (2)合外力的功 ①先求合外力F合,再应用公式W合=F合scosα求功,其中α 为合力F合与位移的夹角.一般适用于整个过程中合力恒定 不变的情况. ②分别求出每个力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 +W2+W3+„求合外力的功.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在整 个过程中,某些力分阶段作用的情况. ③利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求解.
目录
2.变力做功的计算 (1)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W=ΔE,即用能量的增量等 效代换变力所做的功.(也可计算恒力的功)
(2)当变力的功率P一定时,可用W=Pt求功,如机车以恒定功
率启动时. (3)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 ①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这 类力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如滑动摩擦力做功、
目录
特别提醒:判断力做功的正负问题,关键要明确哪个力做的 功,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目录
即时应用 1 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由图中的a点 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 )
A.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
B.万有引力对卫星做负功 C.万有引力对卫星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D.万有引力对卫星一直不做功 解析:选B.由于题图中万有引力与速度方向夹角始终大于 90°,故在此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卫星做负功.
目录
即时应用 2 如图所示,用恒力F通过光滑的定滑轮把静止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大小可忽略)从位置A拉到位置B,物体的
质量为m,定滑轮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物体在位置A、B 时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 和θ2,求绳的拉力对物体 做的功.
目录
解析:人拉绳的力是恒力,但绳拉物体的力的方向不断变化, 故绳拉物体的力 F′是变力,但此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恒力 F 所做的功相等.力 F 作用的位移与物体的位移相关联,即 s= 1 1 - hsinθ sinθ , 则细绳对物体的拉力 F′所做的功为 W= WF 1 2 1 1 = Fhsinθ - sinθ . 1 2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第五章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第五章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目录
考点2
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有一个固定的光滑直杆,该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例2
53°,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2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目录
(1)如图甲所示,滑块从 O 点由静止释放,下滑了位移 s= 1 m 后到达 P 点,求滑块此时的速率. (2)如果用不可伸长的细绳将滑块 m 与另一个质量为 M= 2.7 kg 的物块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接,细绳因悬挂 M 而绷紧, 5 此时滑轮左侧绳恰好水平,其长度 L= m(如图乙所示 ).再 3 次将滑块从 O 点由静止释放, 求滑块滑至 P 点的速度大小. (整 个运动过程中 M 不会触地, sin53° = 0.8, cos53° = 0.6, g 取 10 m/s2)
答案:见解析
目录
技法提炼•思维升华
思维建模
机械能守恒中的轻弹簧模型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
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 状态①.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 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 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 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②.若将C换 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 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开③时D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已知重 力加速度为g.
【答案】
(1)4 m/s
(2)5 m/s
【总结提升】
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分析方法
(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的
机械能是否守恒.
(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k=-ΔEp的形式.

【优化方案】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热点强化突破课件:超重、失重现象的分析(福建版)

【优化方案】201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热点强化突破课件:超重、失重现象的分析(福建版)

去外力F的瞬时,物体对秤盘的压力为(g=10 m/s2)(
A.10 N C.20 N B.15 N D.40 N
)
解析:选C.由于外力F撤去之前秤盘和物体均保持静止,
系统受力平衡,当F撤去瞬间,合力向上,对整体由牛 顿第二定律可得F=(M+m)a,对物体再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可得N-mg=ma,两式联立解得N=20 N,再根据 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秤盘的压力大小为20 N,方向
解析:选 A.剪断Ⅰ时,细线的拉力突然变为 0,球只受重 力,故 a=g,①正确,③错误;剪断Ⅱ时,弹簧弹力不变,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弹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F2,方向与 F2 相 F2 反,则 a= ,方向水平向左,故②正确,④错误. m
热点3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多过程问题
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 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的关键: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 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
m/s2,则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①根据图甲和图乙能ຫໍສະໝຸດ 测出电梯向上启动时的加速度②根据图丁和图戊能估测出电梯向下制动时的加速度
③图甲到图戊反映出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电梯运动方向有关 ④图甲到图戊反映出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电梯的加速度方向 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 D.由题图甲可知该同学的重力 mg,由题图乙可 知该同学在 1 楼的上升过程中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 F,根 据题图甲和图乙可估测出电梯向上启动时的加速度 a= F-mg ,①正确;要估测电梯向下制动时的加速度,应根 m 据题图甲和图戊,②错误;题图乙和图戊中电梯处于超重 状态, 运动方向不同, 但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向上), 题图丙和图丁中电梯处于失重状态,运动方向不同,但加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向下), 故超重或失重与加速度方 向有关,与运动方向无关,③错误、④正确.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平抛物体的运动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平抛物体的运动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O
x
A
v x v0
v y gt
v0 gt
2 2
θ
y vy
vx vt
瞬时速度大小 vt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 且
gt tan v0
加速度
a = g(大小恒定,方向始终向下)
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运动
6
练习: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平抛运动是一种不受任何外力的运动。 B、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C、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D、平抛运动是落地时间与初速度无关,而落地时 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
7
例2、
1 h gt 2 2
s v2 t
s v1t
8
解:一炸弹,则炸弹 落地前在空中的排列形状如何?
思考2:落地后在地上的排列情况如何?
1 0
总结:
1、何为平抛运动?条件和性质分别为什么?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3、平抛运动的规律?
1 1
1
一、定义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考虑空气 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v0
G
2
二.平抛运动的研究
分 运 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v0
G
3
例1:一物体作平抛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初速度为V。, 如果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以坐标原点开 始计时,求: (1)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瞬时速度? O (2)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 (3)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移?

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12

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12

• [ 思路点拨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1)恰当地选取系统和作用过程. • (2)要使B与挡板碰பைடு நூலகம்两次,A、B碰撞前后 的速度应满足的关系.
• [自主解答] 设向右为正方向,A与C粘合 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 v′ ,由动量守恒定律 得mv1=2mv′① • 为保证B碰挡板前A未能追上B,应满足 • v′≤v2② 3 7 2mv′- mv2= mv″③ 2 2 • 设A与B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 为使 B 能与挡板再次碰撞应满足 恒定律得
m+M 0.01+0.024
• 若子弹穿出后速度为v1=100 m/s,设木块 速度为v2,仍以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 mv0=mv1+Mv2. • 代入数据解得v2≈83.3 m/s. • 答案:88.2 m/s 83.3 m/s
• 要点一 对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 应用 • 1.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单元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 1.动量 速度 •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 的乘积 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 p来表示. mv • (2)表达式: p= . kg·m/s • (3)单位: . 速度 • (4)标· 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
• 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
3 [例 1] 如图所示,滑块 A、C 质量均为 m,滑块 B 质量为 m,开 2 始时 A、B 分别以 v1、v2 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 动,现将 C 无初速地放在 A 上,并与 A 粘合不再分开,此时 A 与 B 相 距较近,B 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 B 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 与 B 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 B 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 应满足什么关 系?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曲线运动4课件 苏教版必修2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曲线运动4课件 苏教版必修2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F、v共线
F、v不共线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至少v的方向在变化)
轨迹是一条曲线; 某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 的切线方向;
特 点
曲 线 运 动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是 变速运动,并且必有加速度.
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 同一直线上;
条 件
归纳总结
1.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 时刻在改变 2.质点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vA B A
vB
质点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过A和B点的 切线方向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不论速度 的大小是否改变,只要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就表 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具有加速度。曲线 运动中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具有加速度。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实验表明: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 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 动.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地球
v
F
抛体运动
归纳总结
1、
F≠0 (a ≠0)
变速 运动
F恒定(a 恒定) F变化(a 变化)
匀变速 运动 变加速 运动
即v≠0,F ≠ 0,且F与V的夹角既不等于0°,也不 等于180 °
归纳总结 F合(a)跟v在一直线上 → 直线运动
a 恒定 a 变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
变加速直线运动
F合(a)跟v不在一直线上 → 曲线运动 a 恒定 a 变化
匀变速曲线运动 变加速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优化2014年物理高考复习的思考

优化2014年物理高考复习的思考
需要探讨“人数分布曲线”跟“试卷难度结构”的 关系
一、对2013年新课标理综(物理)卷的分析
3.关于试卷难度结构的分析
(2)“试卷难度结构”对“人数分布曲线”的影响
试卷难度结构图
(北京海淀区新课程物理中考) 分数
35 30
30
25
20
18
15
14 10 11
10
7
8
5
2
0
0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 选考题的设置特点
① 3-3、3-4、3-5 三个选修模块,只选考其中一个,高中 物理的主要知识考查不全。
② 在试卷中所占的权重偏小。三个模块总共只有15分。 而必考题平均每个模块23.75分。
③ 每个选考题由计算题和非计算题两个独立的小题组成, 计算题10-9分,非计算题5-6分。
④ 选考题中的计算题在全卷中属于次难题,难度略低于 第25题。
一、对2013年新课标理综(物理)卷的分析
2. 关于选考题内容结构的分析
(2) 关于选考内容的复习策略 ① 从 “投入产出比”来思考 ②从全卷的读题量来思考 ③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来思考
④根据教材内容和选考题设置特点来思考
选考模块的考试内容
选修 3-3
●分子动理论 ●固体与液体 ●气体定律 ●热力学定律 ●单位制 ●实验(1)
2013 2004
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Ⅰ卷物理必考题内容结构
模块
知识内容
必修1
1.质点的直线运动 2.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2
3.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4.机械能 5.万有引力定律
6.电场 选修3-1 7.电路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课件 苏教版必修1
0
0, 所以vt at, 即 vt∝t,
故v4 : v5 4 : 5
所以第4s末的速度
4 4 v 4 v5 6m / s 4.8m / s 5 5
巩固练习
例1: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 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 (1)第4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第3s内的位移。 解: (2)前5s内的位移
v 2ax
2X末的瞬时速度为 3X末的瞬时速度为
v 2a(2x)
2 3
2ax
…… v1﹕v2﹕v3 ﹕……:vn=
v 2a(3x)
1 : 2 : 3 : : n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v
x x x x
a
v4
设X为等分位移
(5)在前1X内、2X内、3X 内……nX内的时间之比 2X内的时间为 t 2 3X内的时间为 t 2 ……
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
x2 x1 x3 x2 x4 x3 aT 2 (相邻)
xm xn (m n)aT
2
巩固练习
例1: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 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 (1)第4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s内的位移; (3)第3s内的位移。 解: (1)因为v
v
t1
t2
t
思考:比较
v_ 与v_
t 2
x 2
的大小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v v2_x v2_t v0
0
v
v0 v2_x v2_t v
t
v
t
0
t
t
结论: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_ x>

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热点强化突破(2)

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热点强化突破(2)

解析:选 A.由公式 a=vt-t v0得,前 100 s 内的竖直方向的加 速度大小为 0.2 m/s2,飞机在 200 s 到 300 s 内竖直方向的加速 度大小为 0.1 m/s2,故 A 项对,C 项错;在 100 s 到 200 s 时间 内,vy=20 m/s.故 B 项错;在 400 s 时,尽管竖直速度 vy=0, 但 vx 不一定为零,故 D 项错.
解析:(1)B 车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 v2-v2B=2aBs 解得 aB=-v22Bs=-2.5 m/s2 画出 A、B 两列火车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计算出两列火车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分别为:
sA=10×8 m=80 m sB=30+2 10×8 m=160 m 因 sB>s0+sA=155 m
热点强化突破(二)
热点1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应用 由于匀变速运动是最基本的直线运动,它包含有位移、速 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处理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也要用 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较多,尤其在一个复杂运 动过程中更便于考查考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高考常以体育项目或者追及与相遇问题作为命题背景,考 查对运动学公式应用的熟练程度.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运 动过程及各过程的运动特点,再选择相应的规律解决问题.
由①②两式解得 s 乙=16 m.③
(2)设乙应在距离甲 s′时起跑,乙在接力区须奔出的距离为 s 乙=16 m 所用的时间为 t,则有 t=0.8avm④ t 时间内甲运动的距离为 s 甲=vmt⑤ 由题设条件知v22ma=25 m⑥
由④⑤⑥三式解得 s 甲=40 m,所以乙应在距离甲的前方 s 甲- s 乙=(40-16) m=24 m 时起跑. 答案:(1)16 m (2)24 m
解析:本题以体育运动中的接力赛为题材,考查对运动学公式 的应用. (1)设甲、乙两人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为 vm,乙的加速 度为 a,则有 v2m=2as,式中 s=25 m,即得 v2m=50a.① 设乙在接力区须奔出的距离为 s 乙,据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 速度的 80%,则有

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指导课件2

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指导课件2

•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都揭示了 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进而使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 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Zx x k
3.热力学过程方向性实例 热量Q能自发传给 (1)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 热量Q不能自发传给 能自发地完全转化为 (2)功 热 不能自发地且不能完全转化为 (3)气体体积 V1 大) 能自发混合成 (4)不同气体 A 和 B 混合气体 AB 不能自发分离成 能自发膨胀到 不能自发收缩到 气体体积 V2(较
Z xx k
• 3.对温度、内能、热量和功的三点说明 • (1)温度、内能、热量和功是热学中相互关联 的四个物理量.当物体的内能改变时,温度不 一定改变.只有当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 才会有热量传递,但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特征物理量,和功 一样是过程量,离开过程谈热量毫无意义.就 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根本不存在 “热量”和“功”,因此不能说一个系统中含 有“多少热量”或“多少功”.
Zx x k
• 解析:第一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第 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A、B错;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W≠0,Q≠0,但ΔU=W +Q可以等于0,C错;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D中现象是可能的,但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 能的,D对. • 答案:D
• 知识点三
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Zxx k
• 知识点一 • • •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异同点 (1)做功: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异同点:做功和热传递都能够引起系统内 能的改变,改变系统内能的效果相同.做功是 转化 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发生 ,热传递 转移 是不同物体 (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 的 .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实验四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共32张PPT

【优化方案】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实验四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共32张PPT

(0.08,37.5),(0.2,66),坐标点如图所示.
(4)由 s=v0t+12at2 得st=v0+12at,故st -t 图线与纵轴交点即为
计数点 0 的速度,由图得 v0=0.18 m/s;因st-t 图线的斜率即
为12a,则12a=200-.661-0×0.4120-2 m/s2,解得 a=4.80 m/s2.
目录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 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 6 对应的 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a=________m/s2,若 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 算结果 比动摩擦因数 的真实值 ________(填“偏大”或 “偏 小”).
目录
位置编号
t/s
s/m v/(m·s-1)
012345
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s1、Δs2、Δs3、…. 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 的表格中. 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目录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逐差法 如前面实验原理所述,由 Δs=aT2 可得: s4-s1=s5-s2=s6-s3=3aT2 则 a =s6+s5+s49-T2s3+s2+s1. 2.v-t 图象法 (1)由实验数据得出 v-t 图象
C.刻度尺 D.停表 E.天平 F.重锤
目录
(2)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 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丙所示,则s2=______ cm,s5= ________ cm.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8m C.x=9m D.x=14m2.(6分)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一质量为1.00×l0﹣4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忽略空气阻力)()A.﹣1.50×10﹣4J和9.95×10﹣3J B.1.50×10﹣4J和9.95×10﹣3JC.﹣1.50×10﹣4J和9.65×10﹣3J D.1.50×10﹣4J和9.65×10﹣3J 3.(6分)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4.(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则双缝的间距为()A.2.06×10﹣7m B.2.06×10﹣4m C.1.68×10﹣4m D.1.68×10﹣3m 5.(6分)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6.(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A.tanθ和B.(﹣1)tanθ和C.tanθ和D.(﹣1)tanθ和7.(6分)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A.均匀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8.(6分)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 (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A.B.C.D.二、非选择题:第22〜34题,共17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6分)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可知斜面是粗糙的.10.(12分)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内阻为1.00Ω;电压表;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办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画出U﹣I图线.(3)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r=Ω.(保留2位小数)11.(12分)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畺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12.(20分)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 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13.已知地球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R.地球同步卫星A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圆轨道上运行,卫星B沿半径为r(r<h)的圆轨道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行,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求:(1)卫星B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卫星A、B连续地不能直接通讯的最长时间间隔(信号传输时间可忽略).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8m C.x=9m D.x=14m【考点】1I: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512: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可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根据速度图象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何时物体离原点最远.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解答】解: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故8s时位移为:s=,由于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故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8m,故ACD错误,B正确。

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指导课件39

2014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指导课件39

• 4.伏安特性曲线Zxx k
• (1)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流I, 用横轴表示电压U,画出IU的关系图象,叫做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 (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 的直线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如图甲所 示.
• 1.注意欧姆定律的“二同”
• (1)同体性:指I、U、R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 一段电路或同一段导体.
(1)图甲中分流电阻 RP 的阻值应为________(用 Ig、Rg 和 I 表示)
(2)在电表改装完成后的某次校准测量中, 表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由此读出流过 电流表的电流为________mA.此时流 过分流电阻 RP 的电流为________mA(保留 1 位小数).
解析:(1)当表头 满偏时,流过表头和电阻 RP(即改装电 流表)的总电流 I=60 mA,所以有 IgRg=(I-Ig)RP
RV= Rg+R >Rg
IgRg=(I-Ig)·R IgRg
所以 R=_I-__I_g___
RgR RA= Rg+R <Rg
5.(2011·海南高考)图甲是改装并校准电流表的电路图.已
知表头 的量程为 Ig=600 μA、内阻为 Rg, 是标准电流表, 要求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 I=60 mA.完成下列填空:
• (1)用电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加的电压叫做额 定电压,额定电压时消耗的功率是额定功率, 即P额=I额U额.Z xx k
• (2)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消耗的 功率,即P实=I实U实,P实不一定等于P额,若U 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可能被烧毁.
电功率 与热 功率
纯电阻电路 非纯电阻电路
解得分流电阻 RP=II-gRIgg.① (2)从图乙读得结果为 ImA=49.5 mA. 此时流过分流电阻 RP 的电流 IP=Rg+RgRPImA②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IP=49.0 mA. 答案:(1)II-gRIgg (2)49.5 4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下滑过程中安培力的功即为在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由于 R=3r,因此 QR= 3Qr=0.3 J W 安 = Q= QR+ Qr= 0.4 J. (2)金属棒下滑时受重力和安培力 B2L2 F 安 = BIL= v R+ r B2L2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30° - v= ma R+ r B2L2 得 a= gsin30° - v m R+ r
A.感应电流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再减小 B.感应电流的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C.金属圆环受到的安培力先向左后向右 - 1 D.进入磁场时感应电动势平均值 E = πBlv 2
解析:选 AB.在圆环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圆环的磁通量逐 渐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感 应电动势 E= Blv,有效长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感应电流先 增大后减小,同理可以判断出磁场时的情况,A、B 两项正确; 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 进入磁场和出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都 - ΔΦ 向左, C 项错误;进入磁场时感应电动势平均值 E = = Δt 1 2 B·πl 4 1 = πBlv, D 项错误. 4 l v
答案:(1)0.4 J
(2)3.2 m/s2
(3)见解析
物理图象(常用分段法、数学法).
(3)对图象的理解: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理解图象的 物理意义.
实战演练
3.(2011· 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 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阻值为R 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0时,将 开关S由1掷到2,q、i、v和a分别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施加F=2 N的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无摩擦地运动,始
终与MM′、NN′保持良好接触.当ab运动到某处时,框 架开始运动.设框架与水平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力,g取10 m/s2.
(1)求框架开始运动时ab速度v的大小;
(2)从ab开始运动到框架开始运动的过程中,MN上产生的
热量Q=0.1 J,求该过程a阻相连构成闭合回路,在线圈上方
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S极朝下.在将磁铁的S极 插入线圈的过程中( )
A.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a到b,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B.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a到b,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C.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到a,
线圈与磁铁相互排斥 D.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到a, 线圈与磁铁相互吸引
热点强化突破(十二)
热点 1
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高考对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一般在选择题和计算 题中出现,在应用楞次定律时要注意两种理解:一是从阻碍磁 通量变化的角度; 二是从阻碍相对运动的角度判断感应电流的 ΔS 方向. 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可为 E= nB (动生电动势)和 E Δt ΔB = nS (感生电动势 ), E= Blv 适用于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 Δt 动的情况.
解析: (1)ab 对框架的压力 F1=m1g 框架受水平面的支持力 FN= m2g+ F1 依题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框架受到最大静摩 擦力 F2= μFN ab 中的感应电动势 E= Blv E MN 中电流 I= R1+ R2 MN 受到的安培力 F 安 = IlB 框架开始运动时 F 安 = F2 由上述各式代入数据解得 v=6 m/s.
热点2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电磁感应中涉及的图象常有:B-t图象,Φ -t图象、E-t
图象、I-t图象、E-s图象、I-s图象等.解题应注意以下
三点:
(1)对于有关图象的选择题常用排除法:先看方向再看大小 及特殊点. (2)对于图象的描绘:先定性或定量分析所研究问题的函数 关系,注意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再画出对应
棒中的电流、棒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选D.当S由1掷到2时,电容器瞬间放电,导体中产生 放电电流,从而使导体棒向右运动,当导体棒向右运动时又 会在导体棒中产生反向感应电流,当q减小到感应电动势和 电容器上的电压平衡稳定时,q将保持不变,故A错;当稳定 后导体棒中的i为零,故B错;电容器放电相当于给导体棒一
解析:选C.穿过线圈的原磁场方向向上,磁通量增加,根
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下,根据安培定则 判断出通过电阻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到a,并且根据楞次 定律可知产生的感应电流阻碍相对运动,所以线圈与磁铁 相互排斥.
2. (2013· 宜昌模拟 )如图所示,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 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虚线间的距离为 l.金属圆环的直 径也是 l.圆环从左边界进入磁场,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 度 v 穿过磁场区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此类问题的方法:
(1)选取金属棒为研究对象,分析棒的受力,分清变力和不 变力. (2)分析棒速度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安培力 的变化情况.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含平衡条件)分析金属棒的加速度和
速度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力学知识、电路知识求解.
实战演练
4.(2010· 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质量m1=0.1 kg,电阻R1= 0.3 Ω,长度l=0.4 m的导体棒ab横放在U形金属框架上,框 架质量m2=0.2 kg,放在绝缘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μ=0.2.相距0.4 m的MM′、NN′相互平行,电阻不 计且足够长.电阻R2=0.1 Ω的MN垂直于MM′.整个装置处 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5 T.垂直于ab
个冲量,导体棒将做a减小的加速运动,当稳定时,i=0,a
=0,v达到最大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D正确.
热点3 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
“杆+导轨”模型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见的有平面
导轨和斜面导轨两种,此类问题的物理情境变化空间大,涉 及的知识点多,如力学问题、电路问题、磁场问题及能量 问题等,常用的规律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右手定则、左手定则、欧姆定律及力学中的运动规律、动 能定理、功能关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其基本元素 有:导轨、金属棒、磁场.
强磁场垂直轨道平面向上.阻值r=0.5 Ω,质量m=0.2 kg
的金属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从轨道上端ab处由静止 开始下滑至底端,在此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Qr= 0.1 J.(取g=10 m/s2)求:
(1)金属棒在此过程中克服安培力的功 W 安; (2)金属棒下滑速度 v=2 m/s 时的加速度 a; (3)为求金属棒下滑的最大速度 vm,有同学解答如下:由动能 1 2 定理, W 重- W 安= mvm, „ .由此所得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 2 说明理由并完成本小题;若不正确,给出正确的解答.
2 2 1 0.8 × 0.75 × 2 = 10× - m/s2= 3.2 m/s2. 2 0.2×1.5+ 0.5
(3)此解法正确. 金属棒下滑时受重力和安培力作用,其运动满足 B2L2 mgsin30° - v= ma R+ r 上式表明,加速度随速度增加而减小,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运动.无论最终是否达到匀速,当棒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一定 为最大. 由动能定理可以得到棒的末速度, 因此上述解法正确. 1 mgssin30° - Q= mv2 2 m 2Q vm= 2gssin30° - m = 1 2×0.4 2×10× 1.15× - m/s= 2.74 m/s. 2 0.2
R1+R2 (2)闭合回路中产生的总热量 Q 总= Q R2 1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Fs= m1v2+ Q 总 2 代入数据解得 s=1.1 m.
答案:(1)6 m/s
(2)1.1 m
5. (2011· 高考上海卷)电阻可忽略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长s= 1.15 m,两导轨间距L=0.75 m,导轨倾角为30°,导轨上 端ab接一阻值R=1.5 Ω的电阻,磁感应强度B=0.8 T的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