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三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病临床效果评价

三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病临床效果评价

三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病临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02-22T16:23:18.25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作者:刘于伟[导读] 对风湿痹病患者实施三痹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展示出重要临床治疗价值以及优势。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久安堂大药房 224300 【摘要】目的:评价三痹汤加减治疗方法实施于风湿痹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30例风湿痹病患者纳入分析数据资料,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收入15例,试验组采用三痹汤加减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统计率、复发统计率,且比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数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统计率较对照组有关数值指标提高,存在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周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数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关数值指标减少,存在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统计率较对照组有关数值指标降低,存在数据检测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痹病患者实施三痹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展示出重要临床治疗价值以及优势。【关键词】三痹汤加减;风湿痹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风湿痹病是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入侵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致患者筋骨、肌肉、关节出现酸痛麻木,其肢体关节屈伸不利,或是肢体关节局部红肿且有灼热感,导致风湿痹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本文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30例风湿痹病患者收入研究数据资料,判定三痹汤加减治疗方法应用在风湿痹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三痹汤(古代经典名方1044)治行、痛、着三痹症状皆有者

三痹汤(古代经典名方1044)治行、痛、着三痹症状皆有者

三痹汤(古代经典名方1044)治行、痛、着三痹症状皆有者

三痹汤是治疗痹证常用的药方。出自南宋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具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功。

三痹汤系《千金方》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生姜而成。用于治疗气血本虚、肝肾不足,复受风寒湿三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凝滞,邪气久稽不去,致腰部及下肢疼痛,不能步履,甚则出现手足拘挛之症,行、痛、着三痹症状皆有者。

三痹汤中的黄芪和牛膝是不可或缺的药物,并重用之。黄芪培补元气,以治阳不足而阴不利之病,补表而不实表,无碍于邪气之透达,黄芪生用补气力强,气足则血旺,血旺则运行有力,充盈血脉,流注经络,强壮筋骨。黄芪多用易生胀满,用陈皮以消之。牛膝原为补益之品,善引气血下行,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痛不能屈伸,三痹汤用牛膝,一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膝,擅治腿弱、腰膝疼痛;二是活血通利筋脉,使药物可以穿透屏障,直达病所;三是牛膝具有引经报使,引诸药下行,以达人体下半身,治疗下半身疾患的作用。

三痹汤加防风以搜气分之风,川芎以搜血分之风,细辛以搜骨髓之风,用附子之雄以播真阳,藉乌头之烈以祛痹着。

近代医家应用三痹汤时,多改为随证加减的汤剂而用之。各药用量很少用等分者。气虚证不明显者,人参可用党参代替。上肢肩、肘、腕关节疼痛明显者可加片姜黄10克、桂枝10~15克。腰痛明显者,可加补骨脂10克、川断18克、胡桃肉2个(分吞)。足踝肿痛及脚后跟疼痛明显者,可加重牛膝3克,另加泽兰15克、生薏米30克。月经前赶或量过多者,可去川芎,加川断炭20~30克。下肢痹证日久,尤其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之下肢麻木疼痛日久,适加虫类药如地龙、全蝎、蜈蚣等,可以提高疗效。强直脊柱炎,寒湿重,疼痛著者,加投制川草乌、或附子、干姜、麻黄。补肾强督必用鹿角胶。产后肢节疼痛,可加乳香没药等,以加强通经络,止疼痛。膝踝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常有关节肿胀,可加泽兰、泽泻、汉防已、益

祛湿利水方之独活寄生汤(制丸,名独活寄生丸)

祛湿利水方之独活寄生汤(制丸,名独活寄生丸)

独活寄生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9克,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细辛6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新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当归6克,芍药6克,干地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方解】:方中重用独活辛苦微温,入足少阴肾经,祛风化湿,蠲痹去痛;寄生苦平,入肝肾经,强筋骨,补肝肾,去风湿,《本经》谓其“主腰痛”,《别录》谓其“去痹”,以上二味共为君药。臣以杜仲甘辛温,滋肝补肾,强筋健骨;《本经》谓其“主腰脊痛,……坚筋骨”;牛膝苦酸平,补肝肾,强腰膝,且能活血,通利关节,《本经》谓其“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佐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正,所谓“祛邪先补正,正旺邪自除”;川芎、当归、芍药、地黄养血和营,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又有细辛发散少阴风寒,使邪溢出;秦艽、防风祛风胜湿,蠲痹止痛。桂心入肝肾血分,以散阴寒;独活为少阴引经药,故又

为使药。诸药配伍,标本兼济,扶正祛邪,使肝肾强而痹痛愈,血气足而风湿除,该方用意颇为周到。

【按语】:本方以四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背或四肢的关节痛、慢性劳损、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脊髓灰质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下肢象皮肿、疏精管结扎术后的痛性结节等。如见关节肿胀者,加车前子、防己;肢体麻木者,加天麻、白附子;疼痛甚者,加制川乌、延胡索、没药、乳香、地龙、红花、白花蛇;寒邪偏重者,加附子;病程日久者,加丹参;正虚不甚者,减地黄、人参;湿邪偏重者,加防己等。

经典名方——《妇人大全良方》三痹汤方解和医案

经典名方——《妇人大全良方》三痹汤方解和医案

经典名方——《妇人大全良方》三痹汤方解和医案

三痹汤原文:《妇人大全良方》: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歌诀:

三痹断杜牛参芪,炙草苓芍归芎地,防独细桂艽姜煎,手足拘挛正虚痹。

组成用法:

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一两,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半两,黄芪、川牛膝各一两。

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

方解

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病久入深,留而不去,势必化热化燥,未免耗气伤血。故治痹症日久邪入血络者,须标本兼顾此法。此方独活、防风、细辛辛温散寒,祛邪外出;归、芍、地、芎、参、芪、苓、草,乃十全大补汤之制,旨在补养气血;牛膝、杜仲、续断,补

益肝肾,壮筋健骨。痹症日久,气血耗伤者,用之最为合辙。

本方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药方。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络,而气血凝滞,手足拘挛,行、痛、着三痹症状皆有者。

明代医家喻嘉言曾称赞曰:“本方用参芪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三痹汤医案

1、肩关节周围炎案

李某某,女,60岁。2017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右肩部疼痛2月,加重1日”来诊。患者 2月来右肩部疼痛不适,无法抬起,口服止痛药后疼痛稍有缓解,但是右臂日感沉重,日常起居以及家务活都难以正常进行,昨日阴雨天气,气温下降,自觉疼痛加剧遂来就诊。患者平素体质虚弱,近 2月来纳差乏力,夜寐不安,二便可。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缓。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辨证为素体亏虚,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治以温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痹止痛。方用三痹汤加味治疗。

三拗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拗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拗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拗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苍术、白术、茯苓三味药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将从药物成分、功效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药物成分

1. 苍术:苍术主要产于我国湖北、湖南、江苏、安徽以及广东、广西等地,其根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苍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止呕、健脾理气的功效。

2. 白术: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地。白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开胃、固肠止泻的功效。

3. 茯苓:茯苓是茯苓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要产于我国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肿、安神益智的功效。

二、功效作用

1. 温中止呕:苍术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健脾理气:苍术具有健脾理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状。

3. 开胃健脾:白术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4. 固肠止泻:白术具有固肠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等症状。

5. 利水消肿: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等症状。

6. 安神益智:茯苓具有安神益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等症状。

三、使用方法

三拗汤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1. 取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加水煎汤,煮沸后

继续煎煮30分钟,滤取汤液。

2. 口服,每次200毫升,每日2次。

3. 可根据病情需要适量调整药材用量和煎煮时间,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注意事项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痹汤药方及相关

三痹汤药方及相关

三痹汤药方及相关

归经:此足三阴药。方义:(1)喻嘉言曰:此方用参耆四物一派补药。(2)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3)桂心以胜寒。(4)细辛、独活以通肾气。(5)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症者,宜准诸此。参芪四物汤原料:党参20克,黄芪30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防风细辛生姜(1解表)地黄(3凉血) 茯苓(5渗湿)独活秦艽(6祛风湿)桂心(7温里)川芎牛膝(酒浸炒)(12活血祛瘀)党参甘草黄芪(酒炒)大枣(15补气)杜仲(姜汁炒) 续断(酒浸炒)(15助阳)当归白芍(15补血)。主治:风湿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湿湿痹,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之虚实夹杂者。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涩。归经:此足三阴药。组成】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华阴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30克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克黄耆川牛膝各30克。足跟痛加重牛膝3g

【用法】上药嚼咀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主治】血气不足,手足拘挛,风痹,气痹。

此方合保元、四君、内补建中、防己黄耆、防己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防己汤等方,但加防风以搜气分之风,川芎以搜血分之风,细辛以搜骨髓之风。于原方中削去生地、牛膝、杜仲、续断、秦艽、独活,增入防己、白术、乌头以祛除风湿,则参附、耆附、术附、桂附、真武等法俱在其中。彼用附子之雄以播真阳,此藉乌头之烈以祛痹着。盖杂合之气,须杂合之方,方为合剂。第恐地黄、牛膝辈阴柔之药难振迅扫之威,是不得不稍为裁酌。

三痹汤案例

三痹汤案例

三痹汤案例

三痹汤!大补气血,横扫风寒湿气!

【案例】:之前就有这样一位患者,之前中风过,导致自己腿脚有点不利索,但是后来经过治疗也好的七七八八,基本正常生活没问题,但是后来不小心受寒以后,情况一下加重,腰腿痛的厉害。

【刻诊】:患者脉细弱,舌苔薄,舌质淡紫,脸色不好,萎黄无华。

【方组】:人参,炙黄芪,茯神、川续断,当归、杭白芍、干地黄、杜仲、川牛膝、炒防风,川芎、炙甘草、桂枝、秦艽,细辛,大枣,生姜。

【方法】:水煎服。

【效果】:患者服用5剂之后,诸证大大减轻,再投15剂,诸证悉平。说话做事,和常人几乎无异。家里人和亲友多感觉非常神奇。

【方解】:此方就是三痹汤的加减应用,能补肝肾、益气血,驱逐外邪。人参、当归、黄芪、茯神、炙甘草、大枣、生姜、白芍补益气血。茯神还可以安神。续断、地黄、杜仲补益肝肾。防风、川芎、桂枝、秦艽、细辛、生姜,可以散外邪。川牛膝活血,令血脉条畅。

三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三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8 期 变形、 强直、 易反复发作 , 致残率极高。 常规的抗风湿类 药物都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 患者的体内自由基长期过量产生, 导致病人多发 性关节炎症长期反复发作, 无法治愈。 本病中医属 “痹 症” 、 “顽痹” 、 “历节” 范围 , 《金匮要略》 曰:“寸口脉沉而 弱, 沉主肾 , 弱即主筋。沉即为肾 , 弱即为肝。汗出如水 中, 如水伤心, 历节黄汗出, 故曰历节” 。 认为肝肾亏损 为其根本 , 风寒湿毒内侵为其诱因。 临床上根据 “肾主 骨, 生髓” 、 “肝主筋 , 既在筋, 其华在爪” 的理论拟定补 益肝肾、 化瘀散结、 祛风通络为其治疗大法。 三痹汤方中黄芪、 党 参、 桂枝、 茯苓、 甘草益气 健 脾, 温阳补中;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活血养血, 行血通 络; 续断、 杜仲、 牛膝强筋健肾而固肝肾; 独活、 细辛能 入足少阴肾经、 温通血脉; 配合秦艽、 防风疏通经络、 升 发阳气而祛风邪。 对肝肾亏虚 , 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 成的腰膝疼痛、 脚腿冷痹乏力、 屈伸不便的顽固痹症 , 有能使之屈伸自如的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黄芪含 多糖、 氨基酸、 蛋白质和大量无机离子, 能够扩张血管 , 降低血压, 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增强造 血系统功 能, 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减少血栓形成, 改善贫血 , 增加
996

谢林效方治验——加味三痹汤

谢林效方治验——加味三痹汤

谢林效方治验——加味三痹汤

谢林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22(54)11

【摘要】1加味三痹汤组成:杜仲12 g,续断12 g,怀牛膝12 g,川芎10 g,当归10 g,赤芍10 g,黄芪12 g,党参10 g,茯苓15 g,独活12 g,防风10 g,桂枝10 g,秦艽10 g,延胡索10 g,醋没药5 g,细辛3 g,乌梢蛇10 g,甘草5 g。功效: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不足、风寒湿痹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方解:方中以杜仲、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湿止痛;辅以川芎、当归、赤芍补血活血。

【总页数】2页(P3-4)

【作者】谢林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清热疏通治热痹拈痹宣痹两效方——刘志明热痹治验

2.王培民效方治验——膝痹宁方

3.陈正平效方治验--加味桂枝汤

4.郑亮效方治验——加味抑肝散

5.赵笑东效方治验——三参宁心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拗汤的功能主治

三拗汤的功能主治

三拗汤的功能主治

一、三拗汤的简介

三拗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苏东丹在《灵枢·阴阳二百四十二》中首次提出。该方剂由桃仁、赤芍、白芍、麦芽、麻仁、诃子、牡丹皮等药物组成。三拗汤主要具有补益心脾、活血化瘀、滋润肌肤的功能。下面详细介绍三拗汤的功能主治。

二、三拗汤的功能主治

1. 补益心脾

三拗汤中的桃仁、麦芽具有益气补脾的作用,可以调节人体脾脏的功能。同时,诃子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胃脘胀满等症状。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2. 活血化瘀

三拗汤中的麻仁、赤芍、白芍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麻仁可以活血通络,减轻瘀血引起的疼痛;赤芍、白芍可以舒筋活血,减轻血液淤滞引起的疼痛和肿胀。适用于痛经、经期不调、瘀血性皮肤病等问题。

3. 滋润肌肤

三拗汤中的牡丹皮具有滋润肌肤的功效。牡丹皮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类化合物和

多种维生素,可以提高皮肤的保湿能力,减少皮肤干燥和粗糙。适用于干燥性皮肤、皮炎、湿疹等问题。

三、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将三拗汤的药材用水煎煮,待汤液浓缩后即可服用。一般建议每日饭后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50毫升。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来进行调整。

四、三拗汤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三拗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孕妇、

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身体虚弱等人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服用三拗汤期

间应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 3. 未经医生建议,请勿随意更

改用药剂量或中止使用; 4.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中医治疗骨坏死(完整版)

中医治疗骨坏死(完整版)

中医治疗骨坏死(完整版)

中医治疗骨坏死,主要用于早期,对已有骨形态学改变者,疗效尚不理想,但对缓解临床症状和整体调节有帮助。

(一)辨证分型治疗

1.寒湿痹阻证:

主症:四肢沉重疼痛,髋关节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则舒,面色苍白,畏寒无力,跛行,髋屈伸无力,小便清长,腰腿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散寒除湿,行瘀通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防风15g,羌活15g,桂枝12g,苍术12g,木防己12g,薏苡仁12g,独活12g,续断12g,桑寄生15g,牛膝15g,鸡血藤10g,丹参15g,地龙6g,川乌6g,炙甘草6g。

加减:寒重加细辛、麻黄;湿重加黄柏、萆薢;疼痛加全蝎、蜈蚣。

2.气滞血瘀证:

主症:髋部有外伤史,髋部疼痛,或有肿胀,夜间尤甚,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跛行、髋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活血行气,疏筋活络。

方药:骨坏死I号方加减。当归尾20g,桃仁9g,红花9g,血竭6g,丹参15g,元胡9g,柴胡9g,桂枝9g,牛膝9g,党参9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炙甘草5g。

加减:若以胀痛为主,加用苏梗、厚朴、枳壳、木香、香附等。胃肠有热者,加用黄连、大黄、栀子等以泻热通便,促进气血运行。

3.脾肾阳虚证:

主症:髋部疼痛,持续绵绵,腰酸腿软,畏寒怕冷,面色㿠白,身倦乏力,动则汗出,纳少腹胀,便溏溺清,足胫浮肿或全身水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本型患者常有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史。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15g,鹿角胶10g,菟丝子12g,杜仲12g,白术10g,茯苓12g,骨碎补12g,干姜6g,鸡血藤12g,牛膝10g,炙甘草10g,大枣4枚。

三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三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三痹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桂心华阴细辛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三痹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桂心华阴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30克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克黄耆川牛膝各30克

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各3克甘草(炙)桂心防己防风乌头(炮)各1.5克细辛(三分,约合0.9至1克)生姜3片红枣2枚【功能主治】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不拘时热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散寒除湿。主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保朝方

看完了上文关于三痹汤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三痹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三痹汤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三痹汤的药效。

生活常识分享

三痹汤,搜刮骨头缝里的风寒湿,风湿、类风湿、腿痛、关节痛统统赶跑!

三痹汤,搜刮骨头缝里的风寒湿,风湿、类风湿、腿痛、关节痛统统赶跑!

三痹汤,搜刮骨头缝里的风寒湿,风湿、类风湿、腿痛、关节

痛统统赶跑!

最近有很多朋友留言,很抱歉没有一一顾及,百草君在此先和大家说声抱歉,一些留言近期会回复。在看留言的过程中,一位女性粉丝前后留言3次。我们先看这位粉丝的表现:她周身疼痛,脖子痛、肩膀痛、腰痛、腿痛,变天膝盖疼痛,堪比天气预报;畏寒怕冷,需要比别人穿更多的衣服,怕冷水,一碰冷水关节发红起小泡,手指发麻发硬;去医院检查过后确诊了风湿,实则是“月子病”落下的。这是比较典型的风湿,不少的朋友也被这个病症困扰着,百草君今天就分享一个厉害的“三痹汤”,丰富大家的调理思路。

风湿就是风和湿作祟吗?不,中医这么看《素问·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风湿不少朋友都有,在中医看来是风湿由多种原因引起,并且归为“痹症”范畴。《内经》提出风寒湿热燥五种外邪可以引起痹痛;或因邪气入奇经八脉;或因卫气不固,稽留实滞;或因肾阴不足,真阴衰弱,经血亏损,筋骨损伤。

痹症的分类:

按病因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

按症状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按病位分为:皮痹、肌痹、肌痹、筋痹、骨痹、脉痹

按五脏病变分为:肺痹、脾痹、肝痹、肾痹、心痹

中医治疗风湿病免疫病,会以祛风化湿、温阳散寒、清热降温养阴润燥、活血祛瘀、消肿蠲饮为原则,这其中要针对不同人的情况进行辨证调理。我们依据粉丝症状分享三痹汤,是因为这个“三痹汤”自己就能解决三种痹症:1、行痹行痹即风痹,以风邪为重。风的特点就是来无影去无踪,并且无孔不入。侵袭人体,疼痛善行不定,经

一、祛风寒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性温热,入肝、脾、肾经。辛祛风,苦燥湿,温散寒,祛风寒湿药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长于止痛,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临床常用的祛风寒湿药有独活、威灵仙、徐长卿、制川乌、制草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油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雪上一枝蒿、路路通、地枫皮、两头尖、金铁锁、扶芳藤、三分三、野木瓜、凤仙透骨草、汉桃叶、祖师麻、闹羊花等。

独活

Duhuo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湖北。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切薄片。以气香浓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效用分析】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病程长短急缓,均可应用,前人有“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之说;因其主入肾经,

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常用于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或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

独活辛散温通,入足太阳膀胱经,可发散肌表的风寒,又借其苦燥之性,可除外感之湿邪,故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一身尽痛者。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痛连齿颊,见风即痛等。

焦树德经验方——三痹汤

焦树德经验方——三痹汤
LMCA 8 4. 5 4± 1 4. 2 3 5 8. 67±9. 33 0. 0 0 0 0 81 . 4 5± 1 3 . 5 0 5 6 . 7 5±1 0 . 6 4 0 . 0 0 0 0
本 虚主要 为气虚或肝 肾 阴虚 ,标 实为痰瘀 上扰清 窍 ,或
痹 阻气血 经络而发病 。人 们 由于过食肥甘 厚味 ,运 动减
◎ 鼐
见表 3 。
( o - n / s ) 比较 ( ± S】

不时眩晕 ” 。临床上大部分 中风患者在发病前都有 一段时 间或长或短 的先兆期 。“ 不治 已病治未病是 中医学 提倡的 预防医学 思想 ,特别对脑卒 中 的预防及 治疗显得 更加 重
要 。我们认为 中风先兆证主要是 由于脏腑气 血功能失调 , 痰浊 、瘀血 留滞脑络经脉所致 ,其基本 病机为本虚标实 ,
死 。T I A 的早期诊 治 ,对预 防和减 少缺血性 脑 血管病 的 发生有重要临床意 义 。在动 脉粥样 硬化病 变 的基 础上 发 生微栓子 及血 液 动力 学 改变 是 发生 r r I A 的主要 病 理 机
制l 3 ] 。研究资料显示 ,T C D检查可 直接判 断颅 内动脉 的
少 ,劳倦过 度 ,耗 伤 正气 ,而致 气 虚 痰 阻,气虚 血 瘀 , 其 主要病机为 “ 痰瘀互结 、痹 阻脉络 ” 。因此 ,我们 提出 中风先兆 “ 痰瘀论 治”的思路 ,确立 了化痰 降浊 ,活 血

加味三痹汤---治疗痹症

加味三痹汤---治疗痹症

加味三痹汤---治疗痹症

祛风湿、通痹止痛类中药治疗痹症的疗效。采用加味三痹汤(断续、杜仲、防风、桂心、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黄芪、川牛膝、秦艽、熟地黄、川芎、独活、甘草、姜片)治疗风寒湿痹症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养血,祛风胜湿之功效。

风寒湿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症见手足拘挛、风痹为著,并见腰膝酸软,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等。经X线检查有腰椎增生椎间隙变窄,膝关节肿胀积液,屈伸不利。

临床特点:以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等。偶遇风寒病情加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加味三痹汤:黄芪,川续断、杜仲、防风、桂心、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秦艽、川I牛膝、熟地黄、川芎、独活各,甘草,细辛,生姜水煎服。

若疼痛风甚者加制川乌、白花蛇、地龙、红花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寒甚者加制附子。

湿邪偏重者加防己、薏仁。若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三痹汤其方出于《妇人良方》大全,宋代医家陈自明著。治当搜风散寒祛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以扶正祛邪。

方中以熟地黄、牛膝、杜仲补肝益肾,强筋壮骨,当归、川芎、白芍和营卫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黄芪、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以祛邪先扶正,正气旺则邪气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风寒湿三邪气乘虚而人致痹,故以续断、独活、细辛入肾经能搜风寒使邪气外出。桂心能人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散风祛寒,能行肌表且又能胜湿。加味: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制川乌、白花蛇、地龙、红花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疼之效;寒邪偏重者可加制附片,湿邪偏重者可加防己、薏仁利湿,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三痹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其原料中的几种中药材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华阴细辛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30克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15克黄耆川牛膝各30克

【功能主治】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

【用法用量】

上药嚼咀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拼音名】

Sān Bì Tāng

【别名】

改定三资汤(《类证治裁》卷五)。

【处方】

人参黄耆(酒炒)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各3克甘草(炙)桂心防己防风乌头(炮)各1.5克细辛(三分,约合0.9至1克)生姜3片红枣2枚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不拘时热服。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

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散寒除湿。主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李保朝方

看完了上文关于三痹汤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三痹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三痹汤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三痹汤的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