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完整版《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2024年完整版《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2024年完整版《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章《过万重山漫想》。教学

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情感理解,以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过万重山漫想》。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解读作者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课文中描绘

的山水之间,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

1. 课文《过万重山漫想》

2. 生字词:若干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 作者情感:对自然的热爱、敬畏

5. 文章主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熟读课文,用红笔标注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解释。

(2)分析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过万重山漫想的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的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章《人与自然》,详细内容

为课文《过万重山漫想》。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作者对

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结构,体会作者的

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掌握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

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课

文的大意。

3. 讲解生词: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通过对大

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方法,写一段关于自

然景色的文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1. 《过万重山漫想》

2. 课文结构:总分总

3. 重点词语:峰峦叠嶂、波澜壮阔、漫无边际等

4. 重点句子: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是无穷的,是令人陶醉的。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方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过万重山漫想》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课详

细内容主要围绕作者乘船过三峡时的所见所感,展开对人生、历史、

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绘,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不屈不

挠精神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 增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生活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开对历史、人生

的思考。

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思考,

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

a.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写作背景。

b. 讲解重点词汇、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联想、想象、对比等。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引导学

生学习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小练笔。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

1. 《过万重山漫想》

2. 结构:引子描述联想感悟

3. 写作技巧:联想、想象、对比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山河”为题,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

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

《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万重山漫想》一课。文章以作者乘船穿越三峡为背景,展开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

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

章主题。

2. 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

值观。

3.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

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外阅读资料、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同时,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a.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b.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考?

c. 文章的写作技巧有哪些?

3. 课堂讲解:

a. 分析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b. 详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探讨人生、历史、自然等

方面的哲理。

c. 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次过万重山的

旅行。”要求学生运用类似句式,仿写一句话。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仿写一段话。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使学生掌握 《过万重山漫想》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和评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过万重山漫想》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通过对《过万重山漫想》的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过万重山漫想》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欣赏和评论。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过万重山漫想》的内容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山水画,引出《过万重山漫想》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过万重山漫想》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 《过万重山漫想》,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过万重山漫想》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以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最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最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最终教案:《过万重山漫想》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过万重山漫想》。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课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重重困难,最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革命胜利的情景。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能够领会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培养爱国情怀。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领会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培养爱国情怀。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本

3. 写作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长征历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堂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写作练习(10分钟)

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如:“我想对革命先烈说的一句话”。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板书设计:

1. 课文《过万重山漫想》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漫想教案

2021-07-21

作为⼀名⼈民教师,往往需要进⾏教案编写⼯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过万重⼭漫想教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引导学⽣理清课⽂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即思路“从什么地⽅出发”,“怎样⼀步⼀步往前⾛”,最后怎样“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的思想内容,理解中⼼意思。作者讴歌知难⽽进的⾸创精神,期望⼈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扬⾸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三)联系思路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为揣摩语⾔、概括要点、筛选信息、分析⽂意和质疑解难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从作者的思路中领悟怎样使思维条理化。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掌握把握⽂章思路的⽅法。

四、课型:⾃读课

五、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

⼀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启发学⽣体会标题的含义。“过万重⼭漫想”是偏正结构的短语,中⼼词是“漫想”。请学⽣谈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明确:“过万重⼭”是指1980年乘船穿⾏三峡时的经历。“漫想”的“漫”有“不受拘束”之意,作者驰骋想象,思路开阔。我们从标题可以悟出本⽂的内容主要是“漫想”⽽不是见和闻。这个理解可作为阅读本⽂,把握作者思路的钥匙。

(⼆)学⽣阅读全⽂,找出可以表⽰作者思路的语句,说出全⽂总体可分⼏个部分。

明确:第⼀部分(1、2段)实写过万重⼭。

第⼆部分(3~9段)“漫想”的起点——由三峡想到第⼀个穿过三峡的⼈。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自然与文化”中的《过万重山漫想》。该文以作者穿越三峡的所见所感为线索,展开对

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与鬼斧神工,表达了人类对

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

畏之情。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动词汇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奥哲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词、优美句子。

3. 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正在穿越三峡,描述所见所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绘自然

风光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1. 《过万重山漫想》

2. 重点词语:三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敬畏、人生哲理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以“我的自然之旅”为主题,写一篇描绘你在大自

然中的一次经历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运用本节课所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万重山漫想》,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

想探讨等。重点章节为第二、三自然段,通过描绘过万重山的景象,

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

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学

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景象的描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思考课文主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景象描绘和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第二、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象的文字,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

1. 课文《过万重山漫想》

2. 重点词语:崇山峻岭、惊涛拍岸、心潮澎湃、热爱自然、追求

梦想

3.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熟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象的文字。

完整版《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完整版《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完整版《过万重山漫想》优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过万重山漫想》。文章以作者乘船穿越三峡为背景,展开对人生、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详细内容包括:

1. 作者描绘的三峡壮美景色和船上生活;

2. 作者在穿越三峡过程中,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思考;

3. 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我国历史、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哲理思考。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审美情趣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3. 分析文章:结合课文,讲解文章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哲理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讲解其表达技巧和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8.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

1. 文章《过万重山漫想》

2. 主题:人生、历史、文化

3. 重点:审美情趣、表达技巧、哲理思考

4. 难点:历史文化知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历史、文化的看法。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万重山漫想》,主要围绕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开。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掌握词语、句式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2. 学习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式,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审美价值。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重点词语、句式,培养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感受文章

的韵律美。

3.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a.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绘了作者乘船过三峡的景象,

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b. 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由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4. 例题讲解: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分析其修辞手法,

并阐述其作用。

6. 知识拓展:介绍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引导学生运用到写

作中。

六、板书设计

1. 文章结构:总分总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高中语文教案教案:《过万重山漫想》语文高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章;

3.学会运用适当的词语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过万重山漫想》的原文;

3.学习笔记和讲义;

4.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放映一些登山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对登山的印象;

2.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文章《过万重山漫想》。

二、导读(15分钟)

1.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预测一下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三、阅读与理解(30分钟)

1.学生分组朗读文章,并进行内容的初步理解;

四、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3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2.教师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等,并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语言表达(30分钟)

1.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话展开表达,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感和语音语调的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表达。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小结,强调学生要牢记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写一篇登山的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教案:《过万重山漫想》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五单元第二课《过万重山漫想》。文章以李白的《蜀道难》为引子,展开对蜀道、峨眉、三峡

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联想,进而表达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变化。

2. 能够领会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

入思考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难点:理解文章中抽象的哲理和深层次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2. 重点:分析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以李白的《蜀道难》为背景,引导学生想象蜀道的险峻

和艰难,激发学生对《过万重山漫想》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讨论文章中

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悟,谈谈对

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历史、宇宙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

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以《过万重山漫想》为

题材,写一篇读后感或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过万重山漫想》

2. 板书内容:

课文结构:引子描写联想思考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经典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过万重山漫想》,

主要围绕作者乘坐轮船过三峡时的所见所感展开,通过详细描绘长江

三峡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修辞

手法分析、课文结构解析等。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提高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如拟人、比喻等。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成语的学习,以及文章结构

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课

文大意。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巩固记忆。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修辞手法分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文结构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

1. 课文《过万重山漫想》

2. 生词、成语:展示课文中的生词、成语,标注解释。

3. 修辞手法:列举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附示例。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课程背景

本课程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过万重山》,该诗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诗人被万重山所包围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心态。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这首诗歌的意义、结构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具有文化价值的古代诗歌。

学习目标

•了解《过万重山》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背景;

•掌握《过万重山》的诗歌结构,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运用文学分析技巧,深入分析诗歌的意义、情感表达、诗歌技巧等方面;

•意识到自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学习过程

1. 诗歌介绍

首先,讲师将对《过万重山》的文化背景、作者背景以及诗歌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2. 诗歌分析

1.韵律分析

在篇首和篇末,作者分别用“自卜大罗寺后赠内人”、“序夜忆长安怀友人”作为承接前后两篇的并列语来构成前后呼应的结构。接着苏舜钦将诗人梦绕万重山,可见此篇诗歌完整,有起于思谋,承于梦境,达于凝练之妙。具体表现在:前者起于思絮,对于江南新异之景的怀古之情与追求特色之趣;后者承于潜睡,第一人称观察和幻想一个山峰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在诗歌的尾声,用“千松万树”之语,是在暗合“万重山”的描写,同时也为整首诗提供了巨大的文化内涵。

2.主题分析

本诗主要围绕“万重山”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这座山的描绘来表现自然的壮丽和神奇。其中,诗人语言生动,形象抒写出万重山的巨大和奇妙。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文化背景分析

本诗体现了唐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以唐诗、唐赋、唐传为代表的文化成果丰富多彩,被誉为文化的“黄金时代”。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详细内容为《过万重山漫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和探索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旅行时的所见所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描绘景物和表达情

感的语言特点。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生

动的语言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熟悉的景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并进行小组交流。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篇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

1. 《过万重山漫想》

2. 内容:

a. 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

b. 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

c. 写作技巧: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旅行故事”为题,写一篇游记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准确领悟主体。

2、突破语言层面,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深蕴的文化魅力和思维深度。

3、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懂得“过万重山”与“第一个”的联系,正确领悟“三峡”的真正涵义,进行生命美育熏陶,提升生命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第一个,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思考由“第一个”到“无数个”探险者,由“现实——历史——未来”三个漫想空间是如何的。

三、教学步骤

(一)美文诗话导入

播出李白诗歌《早发白帝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一段话——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二)专题情境实践

1、作者是怎样描述三峡风景的?

2、“漫想”是“不加拘束地想”,“三峡”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作者产生绵绵的“漫想”呢?请同学们结合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来作回答。

3、“漫想”又不能不受拘束,它得紧紧立足于眼前的景物。课文是怎样将眼前的实境与心中的漫想恰到好处的交织在一起的?大家能找出文中有关漫想的语句吗?

4、“漫想”随着行程展开,作者首先想到的是——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既然是第一个,总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挑战者会遇到哪些困难?主旨讨论。

5、如果回到那个时代,如果大家就是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人,而我就是那位挑战者,请同学们作个情境模拟,想象一下你们对我会有什么样的言语举止呢?

6、挑战者前行的路上,他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地形条件呢?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写得很精彩?

7、文中一再强调同一句话:“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你认为第一个挑战者到底又没有想过这些困难呢?请大家发表看法。

8、为了更好的体会挑战者当时的心情,谁愿意扮演挑战者作一番《登独木船宣言》?

9、“只是想走出去,扩大生活的世界。”这是支撑挑战者的理想。于是“他用竹篙一点,船开动了”。这里用了“一点”,而不用“一撑”、“一拨”、“一划”等词语,对刻画人物的精神有什么帮助呢?

10、当勇士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除了崇敬和赞叹还能说什么呢?此时此刻,作者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时间和空间飞去”,让我们齐11自然段、男女轮读12自然段并思考他又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深化主旨

课堂小结:学生欣赏图片治疗“历史上的第一”,教师适当小结。“第一个”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勇做“第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民族创新精神。“当年惊心今见惯,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中华民族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热情,塑造着一个又一个民族的“脊梁”,他们如星星点灯,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也喜悦着我们。

六、板书设计

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

“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是谁?”

年代久远、工具简陋、地形复杂(物质条件)

认识有限、经验不足(个人素质)

敢为天下先(精神意志)

历史上无数个“第一”!

“喜悦”千百年后许许多多的“第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