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脑膜瘤【临床表现】脑膜瘤(meningioma)多见于40~60岁成年女性,儿童少见。
临床症状常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最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病程长,易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MRI表现】(1)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内缘可见有“皮质扣压征”(也称“皮质塌陷征”),肿块与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或合并有蛛网膜囊肿形成(图1)。
(2)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 FLAIR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DWI上多呈均匀稍高至高信号,沙粒型则呈DWI低信号。
(3)增强扫描肿瘤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2)。
(4)非典型征象:少数脑膜瘤可以全瘤钙化;囊性脑膜可表现为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呈囊壁环形强化(图3);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脑膜瘤,影像表现与单发脑膜瘤相似(图4)。
图1左顶部脑凸面脑膜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示左顶部大脑凸面实质性肿块,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
肿块边界清楚,内侧缘可见“皮质扣压征”;C.增强扫描矢状面,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D.灌注成像,示肿瘤区呈明显高灌注图2左额镰旁脑膜瘤A.左额镰旁肿块,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与大脑镰宽基底相连,T1WI呈等信号;B.T2WI信号与大脑皮质类似,内部信号均匀;C. DWI呈均匀的稍高信号;D.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大脑镰增厚并见有“脑膜尾”征图3右顶部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A.T1WI,示右顶部镰旁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呈均匀低信号;B.T2WI,呈均匀高信号,周边脑组织受压但未见水肿;C、D.增强扫描冠状面及横断面,病变以宽基底附着于大脑镰上,囊性部分无强化,内上缘见不均匀分隔状轻度强化图4多发脑膜瘤A.额部大脑镰双侧及右侧大脑凸面见多个肿块,T1WI信号与皮质信号类似,边界清楚,见“皮质扣压”征;B.T2WI与皮质信号类似,肿块与脑实质之间有脑脊液信号分隔;C.与A,B不同层面,DWI见多个稍高信号的肿块或结节影;D~F.增强扫描的不同方位,见多发均匀强化的肿块或结节影,边界清楚,部分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体积多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广基底与颅骨相贴,信号与脑灰质相似且信号多均匀,多具典型脑外肿瘤特征。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h .De a t nto dito On oo y; .I siue o bt s a e: Ge e a Ho ptl ft e ua .1 p rme f Ra ai n c lg 2 n tt ts f Or i Die s n rl s ia o h Chn s P o l ie e e p e’s Ar d Poie me lc
评价在 4 G ×1 y 0次的剂量 分割模式下 , 采用低分割立体定 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近期疗
【 摘要】 目的 效 。方法
2 0 8至 2 1 3本院收治的 1 0 4— 0 0— 5例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采用 S S— I G 型超级伽玛刀进行低分 割立体定
经 过 巾位 时 间 2 月 的 随访 , 瘤 控 制 牢 10 (5例 ) 肿 瘤 最 大 径 缩 小 超 过 5 % 的 患 者 有 4例 。突 眼 3个 肿 0% 1 , 0
向放射治疗 , 区处方剂量为 4 y4G 靶 0G / y×1 , 0次 放疗结束后 6个月进行 随访 , 观察 患者肿瘤控制率 ,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视
力 保 存 率 。结 果 症 状 改 善 率 10 , 疗 前 后 突 眼 度分 别为 (7 3± . )n l (4 5± . )m P < . 1 0% 治 1. 0 8 l 及 1. 0 3 m, 0 0 。全 组 视 力 保 存 率 为 7 .% ( 1 n 3 3 1/
M u Xi oe g a f n ‘ Nig Ja , n h mi g ,Z a h ii , n a y u , Z a e o g n in Ya g S u n h o S u x Ya g Yu n o h o W i n Ch n i n , a d Xio L — d e g Ha mi n a i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发
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 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 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区。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也没有脑
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 病变明显强化, 冠状面(图2)与 小脑幕广基底相 连,可见脑膜尾 征(图2箭头)。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似假包膜, 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 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 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 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2020/7/9
适形放射治疗在视神经鞘脑膜瘤中的应用
视神经鞘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 占所有 原发性视神 经肿瘤 的13 /,
仅 次 于 视 神 经 胶 质 瘤 …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可 以是 原 发 的 也 可 以是 继 发 的 。 原 发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 O S 在 所 有 眶 肿 瘤 中 p N M) 的发 病 率 约 为 2 , 发 于 眶 周 围 硬脑 膜 内蛛 网膜 细 胞 , 数 发 % 好 少 生 在 视 神 经 的 管 内 段 。 继 发 性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发 生 在 颅 内 蝶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几 十 年 , 期 治 疗 趋 势 已经 转 向 了适 形 放 射 治 疗 。近 些 年 发 表 的 此 类 文 献 显 示 适 形 放 射 治 疗 近
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可以有 效地提高 或保持视力 。通过谨慎的计量肿瘤大小和形状 , 采用适形放射 , 可以提高 治疗效果 ,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 pi nreset e i im sO S 是 ot ev h a m n go a ,N M) c h n
经功能障碍 、 垂体功能障碍 、 脑萎缩 、 脑坏死 和诱导新生 肿瘤 等。
研究 发 现 减 少 正常 组 织 的照 射 剂 量可 降 低并 发 症 的发 生 率 。
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方面人手进行观察 , 任何一方 面提示肿
瘤 发 展 , 立 刻进 行 干 预 治 疗 。 便 12 手 术 . 侵 袭 性 比较 强 的 、 颅 内 蔓 延 趋 势 的 O S 应 进 有 NM
而 S T则采用放 射治疗概念 , 行分 次照射 。当肿瘤或 病变的 R 进 体积相对较大时 , 必须使 用 S T而 不是 S S 因此使 得 S S的 R R, R
视神经鞘脑膜瘤介绍
视神经鞘脑膜瘤介绍
视神经鞘脑膜瘤一般是由视神经鞘膜引起的。
通常发生于蝶骨或者额骨骨壁附近。
还有极少数病患者发生在眶内的。
多发于中青年阶段。
其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
早期会出现视神经萎缩的现象,晚期严重会导致失明。
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脑膜瘤是发生于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颅内常见,在眶内相对少见。
发生在眶内的肿瘤起源于视神经鞘脑膜者,称视神经鞘脑膜瘤,发生在蝶骨或额骨骨壁骨膜者,称蝶骨或额骨脑膜瘤。
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在眶内的异位脑膜细胞。
男女发病率约为1:2,成年好发。
视神经鞘脑膜瘤早期多只有视力减退、视野改变等。
少数肿瘤呈偏心性生长,可到晚期才出现视力
改变。
眼球突出呈缓慢进展。
肿瘤发生在视神经前端者,早期可表现为视盘隆起,边界不清,色灰白。
发生在后端者,早期即可出现视神经萎缩,呈继发性水肿性萎缩,较具特征性。
视神经由于长期静脉高压,视网膜中央静脉与脉络膜静脉间形成侧支循环,即视睫状静脉,为特征表现。
发生在蝶骨骨膜的脑膜瘤常使眼球向内、向下移位。
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出现颞侧弥漫性隆起。
视神经鞘脑膜瘤一般发生在视神经前端的附近,在医
生的建议下可以采取保守的观察法和放射性治疗,还有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的。
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视神经鞘脑膜瘤虽然是属于良性瘤,但是发病率还是颇高的,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为了防止疾病的复发,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01、视神经轨道征:
表现:在增强的横断面视神经CT或脂肪抑制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最明显.
在这些图像上,视神经表现为相对于其两侧强化的视神经鞘的条状低密度(信号)带.
解释:
视神经轨道征最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鞘
增厚.当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在CT或MR图像上表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信号)线样结构,被周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其两条轨道即被低信号的视神经
分隔开的肿瘤的两部分.在冠状面上表现为炸面包圈样结构.当肿瘤发生线样钙化时,该征像在非增强CT上也可看到,但不如增强CT者常见.
讨论:
轨道征用于鉴别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无论何种生长类型,都与视神经紧密相连,因而肿瘤与视神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表现为视神经-鞘结构均质性增大,没有可分辨的低密度视神经结构.
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沿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上皮细胞,早期于硬膜下生长,包绕视神经,而不侵犯视神经,沿视神经生长,位于眶内、视神经管内、颅内视神经管开口者都可具轨道征表现。
于增强
CT表现为a)视神经低密度,b)脑膜瘤组织肿块样高密度,c)与视神经邻近的平行线样高密
度增强区。
轨道征并非特异性征像,也可见于其他眶内疾病,如眶内炎性假瘤,视周神经炎,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视周出血等,均需注意鉴别.
02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
这是脑外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与脑内肿瘤相鉴别非常重要的两个征象
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脑膜尾征(三角)。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郁万江周炜徐海滨刘剑(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影像科青岛266071)【摘要】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结果: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
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
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
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
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
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关键词】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Imaging diagnosis of rare site schwannomaYU Wanjiang ZHOU Wei XU Haibin LIU Jian(Imaging department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7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imaging characters of rare site schwannoma. Methods CT and MR imaging of 35 cases of schwannoma of unusual site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CT of the lesions demonstrated round or lobular mass with low or low-isodensity. Most of the lesions(31/35) had distinct boundary. There were 12 solid lesions, 18 cystic-solid lesions and 5 pure cystic lesions. Parenchyma of the lesions presented gradual enhancement after contrast and varying degree of enhanced nodes within a cystic lesion is characteristic for cystic-solid schwannoma. Concentric circle like enhancement of solid lesions is probable a valuable sign of solid schwannoma. On MRI, the parenchyma of schwannoma appeared slight long T1and slight long T2 signal, the cystic parts of the lesions show long T1 and long T2signal. Edema could be found around the lesions and ‘ta r get sign’ is specific for diagnosis on MRI. Conclusion Rare site schwannoma can be found in any site of the body, familiar with the imaging characters is helpful for diagnosis.【Key words】Schwann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神经鞘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当神经鞘瘤发生于不常见的部位,和/或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价值论文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75-01【摘要】目的:探讨mri及ct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术前mri及ct检查。
结果:给予患者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蔓延的患者只有3例;而平扫mri检查结果中,颅内蔓延的患者也只有3例;给予患者增强mri检查,结果显示颅内有肿瘤的患者有12例。
结论:给予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增强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颅内蔓延,并且还能够将平扫mri及增强ct检查中不能显示的病变显示出来。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视神经鞘脑膜瘤在眼眶肿瘤临床诊断中,ct及mri检查是其中的两种重要检查方法,特别是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但是,ct检查中不能将患者的颅内蔓延及视神经管内蔓延等特征显示出来,而mri检查脑膜瘤的确诊率高于ct检查,主要是因为mri检查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并且还具有无骨伪影等特点,特别是增强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中的诊断价值更高[1]。
本文选取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前ct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是神经鞘脑膜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38.4±2.4)岁。
有11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左眼眶,其余9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右眼眶,其中,合并双侧听神经瘤患者有1例。
有10例患者经外侧开眶手术,其中,术后进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有4例;有8例患者经颅开眶;有2例患者经结膜入路治疗。
选取的20例患者均经手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是神经鞘脑膜瘤患者。
1.2检查方法[2]1.2.1ct检查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ct扫描,其中,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有14例。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微囊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以大量微囊形成为特征形成为特征。 • CT:低-等密度。 • MR:T1WI明显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DWI见网状结
构,ADC值约为脑脊液的一半,88%肿瘤见瘤周水肿,水 肿较显著。 • 增强:典型的网状强化(蜂窝状),部分为弥漫明显强 化。
号。T2WI典型者表现为低信号,但也可表现为等-高信号。 • DWI等信号。 • 明显强化。 • 副鼻窦脑膜瘤多为砂粒型,易误诊为骨化性纤维瘤。
沙砾体型脑膜瘤
血管瘤型
• 富血供,男性为主。 • CT:稍高密度。 • 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水肿较明显。 •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明显高灌注(主要由于其血管丰富且扩张,
谢谢
不常见征象
• 相对而言,其形态(不规则、有分叶)。 • 信号及密度(信号不均匀,可有出血、囊变)。 • 强化(不均匀,轻度甚至不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 • 放射状供血血管不明显。 • DWI(弥散不高)。 • ASL(等灌注甚至稍低灌注)。
沙砾体型脑膜瘤
• 以砂砾小体为特征。 • CT:肿瘤弥漫钙化或边缘钙化,T1WI表现为等信号伴或不伴低信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概述
脑膜瘤90%~95%为良性,占颅内肿瘤的13.4%,仅次于胶质 瘤居第二位。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多见,为2:1。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
膜细胞,多分布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鞍结节、 嗅沟、桥小脑角和小脑幕等部位。
病理类型
常见征像(上皮、纤维、过渡型)
• 直接征象:形态(双凸形、规则、有包膜)、信号及密度(信号 均匀,高密度且可有钙化)、强化(均匀且明显、基底位于内板 的放射状供血血管、脑膜尾征)、DWI(弥散高,ADC不低)、 ASL(灌注高)、MRS(丙氨酸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CT表现
3、肿瘤可为 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
形。边界不
清楚。
听神经瘤-CT表现
4、肿瘤常以 内听道为中心 向桥脑小脑角 生长,多数可 显示内听道扩 大(51-85%) 有时可见骨质 破坏。
听神经瘤-CT表现
5、占位征象:
• 肿瘤附近脑组织水肿带,表现为环 绕肿瘤的低密度区。 • 同侧桥小脑池扩大或为肿瘤所填塞 • 环池、四叠体池可因脑干移位、旋 转而不对称。 • 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 • 中脑导水管受压致阻塞性脑积水。
脑膜瘤-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1、大脑凸面脑膜瘤 最常见于额、顶和颞枕区。肿 瘤常在大脑半球内形成一实质性肿 块,但基底均与颅骨相连,肿瘤周 围常伴中、重度水肿。局部占位征 象明显。肿瘤附着处的颅骨常出现 明显的骨质增生。冠状面扫描好。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CT表现
CT表现
1、CT平扫
多为均匀的低密度
均匀的等密度
囊实混杂密度
高密度 钙化率42.8%
CT表现
2、增强表现
多数病灶强化 囊壁和实质强化
3、鞍上池闭塞
4、第三脑室受压
颅咽管瘤CT平扫和增强
MRI表现 T1WI T2WI 信号依据 肿瘤内容 物不同而 异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鉴别诊断 1、垂体瘤
(5)、静脉窦 阻塞。肿瘤起源 于静脉窦旁时, 可侵及静脉窦, 引起阻塞。表现 为静脉窦狭窄, 增强不强化或 充盈缺损。
脑膜瘤-CT表现
6、增强扫描: 肿瘤明显强化 无血脑屏障。 少数轻度强化 平扫越近等密 度,增强后强 化越明显。
脑膜瘤-CT表现
7、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 (1)、肿瘤周围明显水肿而本身无钙 化或轻微钙化; (2)、肿瘤内明显囊变; (3)、增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 (4)、肿瘤边缘不规则毛糙,边界不清 (5)、肿瘤呈蕈伞状附着于颅骨; (6)、增强提示肿瘤有较大深静脉引流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三叉神经瘤概述
• 占颅内肿瘤的0.2%-1%。 • 起源于三叉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
居颅中窝的硬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起 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膜内。 • 可侵犯周围脑神经。 • 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窝、颅后 窝的硬膜内外。
影像表现-神经鞘瘤
• MRI:T1 低或等信号,T2 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低 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高信号),增强实质部 分可见强化,伴或不伴有无强化的囊变区。
• CT:平扫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较大可发生囊变,少 数可见骨质破坏,增强多样性,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 环状强化。
影像表现-听神经瘤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 与三叉神经瘤)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概述
• 是颅内第三常见肿瘤,在发病率上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脑 膜瘤。
• 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成人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 脑角区肿瘤70%-80%。
• 肿瘤一般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绝大 多是是起自神经鞘膜。
• 在内听道生长,并引起内听道扩大,因面神经的 池段限制而向后生长。 • 特征性的“冰激凌圆锥”征,也可能有脑膜尾征。
影像表现-三叉Biblioteka 经瘤• 三叉神经瘤常位于内听道前内上方。 • 沿三叉神经走形方向生长,不累及内听道。 • 肿瘤可跨越中、后颅窝,形成颇具特征的哑铃状结构。
谢谢
临床表现
• 听神经瘤:听觉及迷路功能丧失→颞枕部疼痛→小脑功能障碍 →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
• 三叉神经瘤: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放射迟钝或 消失→三叉神经痛,咀嚼肌、颞肌萎缩→突眼、视力障碍;压 迫颞叶产生癫痫、幻嗅→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 困难,小脑危象。
脑膜瘤分级分型影像学研究进展
·94·
磁共振成像 2021 年 7 月第 12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 Jul, 2021, Vol. 12, No. 7
综 述| Reviews
磁共振成像 2021 年 7 月第 12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 Jul, 2021, Vol. 12, No. 7
脑膜瘤分级分型影像学研究进展
韩涛 1,2,3,周俊林 1,3*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2.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3. 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 室,兰州 730030 *通信作者:周俊林 ,E-mail :lzuzjl601@ 中图分类号:R445.2;R739.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21.07.022 本文引用格式:韩涛, 周俊林 . 脑膜瘤分级分型影像学研究进展[J]. 磁共振成像, 2021, 12(7): 94-97.
[摘要] 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大常见肿瘤,多为良性,预后较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Ⅱ、Ⅲ级脑 膜瘤与Ⅰ级脑膜瘤比较具有恶性生长行为,有丝分裂旺盛、生长快且不均衡的特点,而且肿瘤的倍增时间短。Ⅱ、Ⅲ级脑膜瘤 患者常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术后易复发和转移。不同亚型的脑膜瘤因组织成分不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因 此,脑膜瘤术前无创分级、分型,尤其是Ⅱ和Ⅲ级脑膜瘤的准确分级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CT 和 MRI 是脑膜 瘤最常用且较成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无法获得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在肿瘤的定性诊断、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评估预 后、疗效判断及预测复发等方面仍有不足。随着能谱 CT 及 MR 功能成像、分子影像等新技术的应用,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近 年来,人工智能的兴起,能更有效、无创地预测脑膜瘤分级分型,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作者就有关脑膜瘤分级分型的 影像学研究予以综述。 [关键词] 脑膜瘤;分级分型;研究进展;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眼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位置有明显关系, 一般均有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视盘水肿或萎缩,其 他如斜视、眶深部肿物、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肤棕色素 斑也常发生。
影像学鉴别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视力障碍,多在眼球突出之后,视神经鞘
脑膜瘤可为偏心性,CT值较高,可伴有斑点、环形或不规则的钙化,MRI
检查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CT或MRI增强后可见“轨道征”;
视神经炎:临床上表现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和眼眶深部胀
痛等症状。MRI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一般不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
视神经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STIR呈高信号,增强后可有强化,以增
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佳。可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改变,MRI显示
4.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 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 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 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 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 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 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病例讨论并文献学习
2 讨 论
21 概述 .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是 指 源 于视 神经 鞘 的
蛛 网膜脑 膜上 皮 细胞或 眶 内异位 的蛛 网膜 细 胞 的 良
性肿 瘤 , 组织 学 分类 与颅 内脑 膜 瘤相 似 , 分 为 7 其 也
型 , 神 经 鞘脑 膜 瘤 最 常 见 的组 织 学 类 型 是脑 膜 上 视 皮 型口 。完 全 局 限 于 眶 内 的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很 少 ]
者 为保 存 视 力 , 能做 肿 瘤 部 分 切 除 , 只 术后 辅 以放 射 治 疗 。
【 键 词 】 视 神 经 脑膜 瘤 关
视 神经 鞘 脑 膜 瘤 是 原 发 于 视神 经 鞘 的 肿瘤 , 从 视 神经 鞘长 出沿 神经生 长 , 多呈 扁 平 状 , 是一 种 临 床 少 见 的病变 , 由于肿瘤 包绕 视 神经 生 长 , 引起 严 重 常 的视力 障碍 , 加上 颅眶 解剖 结构 复 杂 , 得 视 神经 鞘 使 脑 膜瘤 的治疗 成 为临床 手术 难题 。
经 鞘 脑膜 瘤 , 合 文 献 探 讨 该 疾 病 的 临 床 特 点 , 疗 方 法 及 预 后 。结 果 原 发 性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很 少 结 治
见, 占全 部 脑 膜 瘤 的 1 , 例 患者 女 性 ,0 2年 手 术 , 理 回报 视 神 经鞘 脑膜 瘤 , 2 0 本 20 病 于 0 6年 复 发 行 放 射 治 疗 。 结论 视 神 经鞘 脑膜 瘤 的 治 疗 方 式取 决 于 肿 瘤 的 类 型 、 长 状 况 , 取 决 于 患 者 的 视 力 , 些 患 生 还 有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医学 院 学 报 20 年 第 2 07 8卷 第 2 3期
视神经鞘脑膜瘤
眼球突出
肿瘤增大可能会压迫到眼肌,导致 眼球突出。
诊断方法和标准
01
眼部检查
眼部检查可以发现视神经鞘脑膜瘤导致的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等症
状。
02
MRI检查
MRI检查是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
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03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金标准,可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
THANKS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但是 ,颅内肿瘤的位置和性质与视神经鞘脑膜瘤不同,需要 进行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治疗方法和效果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 位置和生长方向,可以选择全切或部分切除。
放射治疗
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放射治疗,包括常 规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肿瘤负荷,降低复发率。
其他辅助治疗
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05
疾病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和早期发现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吸烟 和酗酒,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早期发现
02
病理生理学
病因和病理变化
病因
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激素、 环境等。
病理变化
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神经鞘膜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 肿瘤结节,并可伴有钙化和骨化。
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病理特点
1 2 3
病理类型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视神经胶质瘤(又称视神经通路胶质瘤)是视神经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归类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占视神经原发肿瘤的50%,占眼眶肿瘤的1.5 ~ 4%。
随着受累眼睛视力的下降,肿瘤在生长时有时会产生额外的症状。
这种肿瘤的一种低级别形式,良性视神经胶质瘤,最常发生在儿童患者。
另一种形式,侵袭性胶质瘤,在成人中最常见;它经常是致命的,即使治疗。
许多视神经胶质瘤患儿也有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或在某些情况下,有混合性错构瘤病。
请看下面的图片。
图示:冠状位t1加权MRI显示一个大的眶内肿块(箭头)以视神经为中心。
图示:46岁男性轴向t2加权MRI显示丘脑外侧膝状核肿块,起因于患者已知视神经胶质瘤的连续延伸。
首选的检查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用来描述视神经胶质瘤在眼眶内的局部受累。
然而,磁共振成像(MRI)更好地显示病变颅内生长的程度。
虽然MRI可以发现视神经的细微病变,但CT扫描可以发现视神经管的轻微侵蚀或扩张。
此外,细小钙化可能有助于识别病变为脑膜瘤而不是胶质瘤,最好通过CT扫描来观察。
当诊断有问题时,通常可以通过CT扫描发现颅内肿块。
然而,MRI是诊断视神经胶质瘤的首选方法。
通过MRI可以有效地表征眶内病变及其颅内范围。
在评估眼眶时,钆增强t1加权图像脂肪饱和度可以确定侵袭性胶质瘤的范围。
在颅内,MRI能比CT更好地评估视神经、交叉、束、膝状体和视神经放射。
钆基造影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或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NFD)的发展有关。
该疾病发生在中度至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患者接受钆基造影剂增强MRI 或MRA扫描。
NSF/NFD是一种使人衰弱,有时是致命的疾病。
特征包括皮肤出现红色或深色斑块;皮肤灼烧、发痒、肿胀、硬化、紧致;眼白上有黄色斑点;关节僵硬,难以移动或伸直手臂、手、腿或脚;在髋骨或肋骨深处的疼痛;和肌肉无力。
视神经胶质瘤影像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视神经炎主要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 有时与胶质瘤不易鉴别。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见于颅内压增高, 一般有颅内原发病变。
• 本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者达15%~50%。最早表现是视野内出现盲 点,但由于患者多为儿童而被忽视。
•பைடு நூலகம்95%患者以视力减退就诊,视力丧失者也不少见。另一常见表现 为眼球突出,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或萎缩。
【临床与病理】
• 病理上视神经增粗,表面光滑,硬脑膜完整,瘤细胞沿视神经纵轴 蔓延。
• 镜下为分化良好的星形细胞。病理上多为Ⅰ、 Ⅱ级,属低度恶性, 预后良好。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视神经鞘脑膜瘤(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主要见于成年人。肿瘤沿视神经生长,CT上肿瘤为高 密度,有时可见钙化,边界清;MRI T1WI和T2WI均呈低或等信号,肿瘤 强化明显,而视神经无强化,横断面形成较具特征性的“轨道征” 冠状面形成特征性的“靶征”。
【影像学表现】
• 2. MRI表现为T1WI中等偏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肿瘤累及管 内段视神经时,多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 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显示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 信号一致。增强后肿瘤呈较明显强化。
右侧视神经胶质瘤 a.CT横断位骨窗;b.MRI横断位T1WI;c.MRI横断位T2WI;d.MRI横断位增强联合脂肪抑制。CT见右侧视神经管扩 大,骨皮质受压变薄;MRI显示右侧眼球突出,视神经梭形增粗,呈等T1 长T2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
• 1. CT 表现为视神经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清楚。肿瘤累及眶 尖时,眶尖脂肪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颈部放射学作者单位: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鲜军舫、王振常、于文玲、满凤媛),眼科中心(安裕志、史季桐、李彬),神经外科(张天明)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鲜军舫 王振常 安裕志 于文玲满凤媛 张天明 史季桐 李彬摘要! 目的 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 和M RI 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
方法 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6~71岁,女20例,男15例。
28例行CT 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 R 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
结果 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
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1例同时累及视束。
行CT 扫描的28例中,20例呈等密度,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
行CT 增强扫描的25例全部强化,其中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
行M R 扫描的27例中,16例T 1W I 和T 2WI 均为低信号,3例呈长T 1、长T 2信号,8例呈等T 1、等T 2信号。
行M R 增强扫描的25例均呈明显强化,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
经统计学处理,M RI 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 (P =0 001)。
结论 CT 和M R I 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M RI 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
关键词! 视神经; 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Imaging investigations of meningiom as of optic nerve sheath XIA N Jun f ang *,WA N G Zhen chang ,A N Y u z hi ,Y U W en ling,M A N Feng y uan,ZH A N G T ian ming,SH I J i tong ,L I Bin *Dep art ment of R adiology ,Cap ital Univer 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A f f iliated Beij ing T ongren H osp ital ,Beij ing 10073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 o investig ate CT and M R imag ing findings of mening iomas of optic nerv e sheath,and to ev aluate t he ∀tram track #sig 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CT and M R imag ing findings of thirty five patients w ith meningio mas of o ptic nerve sheath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w er e analyzed r etrospectively T he age of t he patients was from 6to 71years (mean age 41 63years) T her e w ere 20females and 15males CT scanning was perfo rmed in 28patients w ith contr ast scanning in 25,and M R imaging w as perfo rmed in 27patients w ith contrast scanning in 25 Results O f the 35cases with mening iomas of optic nerve sheath,fusiform thickening mass was found on CT and/or M R imaging in 12cases,diffuse tubular enlar gement mass in 7,ovoid mass in 1,localized eccentric ex pansion in 8,and large diffuse irr egular mass w ithin the orbit in 7 Enlarg ement of intraorbital segment of t he optic nerv e was seen in all 35cases,enlargement of intracanalicular segment simultaneously in 22,enlargement of intracranial seg ment simultaneously in 13,mass of opt ic chiasm simultaneously in 4,and enlar gement of optic tract simultaneously in 1 CT scanning per for med in 28patients showed iso density mass in 20and mass containing calcification in 8 Enhancement of the tumor w as observed on post co ntrast CT in all 25,and t he ∀tram t rack #sign was clearly seen in 6 M R imaging performed in 27patients displayed hypointense mass on T 1 and T 2 weig hted images in 16,isointense mass on T 1 and T 2 weighted images in 8,and long T 1and long T 2signal intensity mass in 3 After contrast,mar ked enhancement of the mass was seen in all 25cases,and the ∀tram track #sign was clearly demonstrated in 17 By way of statist ical analysis,M R imaging was super ior to CT in demonstrating the ∀tram track #sign (P =0 001) C onclusion CT and M R imaging could demonstrate the site,configuration,and character istics of the tumor M R imag ing was superior to CT in the diagnosis of meningiomas of optic ner ve sheathKey words ! Opt ic nerve; M eningioma; T omogr aphy,X ray computed; M agnetic resonance imag ing视神经鞘脑膜瘤是原发于视神经鞘的肿瘤,影响患者的视力和健康,不少患者还可因肿瘤向颅内发展而死亡。
虽然CT 和MRI 较有特点,国内也有文章提及[1,2],但部分视神经鞘脑膜瘤与视神经胶质瘤或视神经炎等的鉴别较为困难[3 5];另一方面国内亦未见有关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的专门报道。
因此,笔者总结分析了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以便进一步认识CT和MRI对其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术前定位诊断、定量诊断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3年3月之间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患者(其中4例为术后复发),女20例,男15例。
年龄6~ 71岁(其中6例患者小于18岁),平均年龄41 63岁。
患者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2例眼眶胀痛;视力下降常在眼球突出后出现,视盘水肿或苍白,病程4个月至17年。
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
5例使用T oshiba TCT 80A CT扫描仪,12例使用GE Sytec4000i CT扫描仪,4例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4CT扫描仪,另7例为外院CT。
扫描参数:同时行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层厚、层间距为2mm或5mm,骨算法重建和软组织算法重建,矩阵512∃512。
对比剂为76%泛影葡胺、300mg I/ml碘海醇或碘普胺,剂量为100ml。
本研究规定增强后CT 值升高10~15H U(>10H U,%15HU)为轻度强化,CT值升高15~30H U(>15H U,%30HU)为中度强化,CT值升高30HU以上为明显强化。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所指病变的CT密度是与脑白质密度相比。
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
16例使用Toshiba Flex art0 5T M R扫描仪,6例使用Siemens M agnetom1 0T MR扫描仪,5例使用GE Sig na1 5T MR扫描仪。
扫描参数:横断面、冠状面及斜矢状面扫描,T1WI TR400~600ms,TE 15~20ms;T2WI TR2000~4000ms,T E80~120 ms;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au of inversion recovery,STIR):TR2000~3000ms,TE30ms,反转时间(TI)100~150ms;矩阵224∃256~256∃256;化学位移脂肪抑制技术采用Chopper法或混合法。
MR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或钆双胺,剂量为0 1 mmol/kg。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所指病变的MRI信号是与脑白质信号相比。
对征象的显示情况评分:清楚显示不强化的视神经(双轨征)为5分,隐约显示双轨征为3分,未显示为1分。
评分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数据采用SPSS8 0两独立样本(tw o independent samples)(Mann Whitney U)非参数检验,P<0 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表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结果1.形态:1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呈梭形(纺锤形) (图1~5),7例呈管形增粗(图6,7),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其中椭圆形4例,梭形4例)(图8~ 11),1例呈椭圆形,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