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合集下载

5、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金 对峙
岳飞 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 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 大会危及其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宋金 (1)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统一 灭夏 灭金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部落之 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金 攻宋 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民族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 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完成,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国家基本统一; 封建经济继续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学艺术硕 果累累,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继续领先世界。
3
考点解读
考点一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北宋 1005年,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 相互 与辽 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关系 北宋与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到很大损失。
西夏 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评价 两次 议和
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和平稳定的局面。对社 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民众生活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赋税负担。但也使边 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两宋商业城市兴起。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地方建立行省。

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一直面临着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复杂问题。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民族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而民族关系的发展也对中国整体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出发,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一、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在古代中国,中央政权往往通过统一的文化、宗教以及政治体系来管理多民族地区。

这种方式对于确保统一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常常忽视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在周朝、秦朝以及汉朝时期,中央政权努力推广中华文化,将汉族文化视为标准,压制或边缘化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从而导致了一些民族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二、元朝至清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的元朝至清朝时期,由于政权的变迁和区域的改变,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演变。

元朝时期,蒙古族政权采取了宽容包容的政策,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但也并非没有冲突。

明朝时期,汉族政权重新上台,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相对保守,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自治权。

清朝时期,满洲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统治,包括割据地区、移民入乡、改土归流等措施,这些政策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民族关系紧张和冲突。

三、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在中国民国时期,民族政策经历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和领土割让,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权益保护。

此时,中国人民开始强调“五族共和”的理念,尊重各个民族的平等和自治,推动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因素,民国时期的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迎来了新的起点。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元朝的民族融合

元朝的民族融合

元朝的民族融合元朝,即蒙古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独特的民族融合成为元朝独具特色的一面。

在元朝的统治下,不同民族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与交流,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文化交流以及统治策略的角度,探讨元朝的民族融合现象。

一、社会结构的民族融合在元朝时期,社会结构中的蒙古人、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地方官员和蒙古部落贵族等制度,实现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组织协调。

这一社会结构的建立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政治层面上,元朝采取了蒙古统治者与汉人士人口房屋分离的制度,即蒙古人居住在各自的部落地区,汉人则居住在城市和乡村地区。

这种分离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

其次,在经济层面上,元朝实行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农牧业为基础,商业贸易为重点的政策。

这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城市中定居。

城市作为不同民族交流的中心,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共享。

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二、文化交流的民族融合元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融合,形成了元朝独特的文化面貌。

在语言方面,元朝实施了以蒙古语为基础的官方语言政策,但并没有禁止汉语的使用。

这种开放的语言政策使得汉人和蒙古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相互交流,这对于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宗教方面,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但并未强制信仰,允许汉人继续信仰道教、佛教和儒学。

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交流和共存,促进了各族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有助于形成一个多元的宗教文化氛围。

三、统治策略的民族融合元朝在统治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有助于民族融合的策略,如民族平等、人才选拔和文化容纳等。

首先,元朝实行了相对平等的民族政策。

蒙古统治者不压制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保留了一些汉人官员的地位和权力,并使他们参与到国家的决策和管理中。

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中央政权的一个重要时期。

为了维护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处理民族关系,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发展。

一、实行统一的政治体制元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央政权统一管理全国各地。

元朝设立了行省、安抚使等机构,派遣汉人官员到各地担任重要职务,统一了各地的行政管理,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控制。

同时,为了保持统一,元朝还派遣官员巡视各地,及时解决各地民族之间的纠纷和矛盾,维护了民族关系的稳定。

二、实行宽容政策元朝实行了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允许各民族继续保留自己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元朝政府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尊重各民族的差异性,并采取措施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此举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有效地减少了民族矛盾和冲突。

三、设立蒙古和汉人联络机构为了加强蒙古和汉人之间的联系,元朝特地设立了蒙古和汉人联络机构,由蒙古贵族和汉人官员共同组成。

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蒙古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个机构的运作,蒙古和汉人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为元朝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四、推行汉化政策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汉化政策,通过努力提高蒙古贵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促进蒙古贵族与汉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元朝还鼓励蒙古贵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引进中原文化到蒙古地区,推动了蒙古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汉化政策有助于减少蒙古贵族与汉人之间的隔阂,增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五、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元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元朝政府鼓励各地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各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减少了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

这种经济发展政策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民族团结。

元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中央政权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的民族关系与社会融合

元朝的民族关系与社会融合

元朝的民族关系与社会融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与众不同的时期,它由外族统治,其源自蒙古人的帝国。

元朝以蒙古族为主体,但也涵盖了众多的其他民族群体。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元朝如何处理不同民族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的融合呢?本文将探讨元朝的民族关系与社会融合,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民族关系的特点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帝国,蒙古族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除了蒙古族,还有汉族、契丹族、回族等各种民族。

这些民族在元朝社会中相对和平地相处,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交往与合作。

这是因为元朝建立了一个相对开明和宽容的统治体制,对各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元朝实行了政策上的平等待遇。

蒙古族并未剥夺其他民族的权益,各民族都可以在帝国政府中有一定的参与与作用。

例如,元朝政权设立了中书省和行台等组织,由来自各族的官员组成,这种政府机构的设置为各民族提供了机会参与国家事务。

其次,元朝实行了“九等制度”,对各族人民进行分类。

这是基于蒙古帝国在征服其他民族时的实践,目的是为了统治和管理各民族。

按照九等制度,蒙古人(真正的蒙古人)为第一等,其他民族按照社会地位和贡献被分成二至九等。

这种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但也为各民族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

再次,元朝政府实施了“三夏六稾”制度,用以巩固统治。

这一制度通过农业管理,对汉族农民和畜牧民的生产活动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同时,元朝也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和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合。

二、社会融合的影响元朝的民族政策和社会融合对帝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帝国内部,元朝的政策使各民族相对和睦共处,减少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对抗。

这种多元化的社会使各民族都有机会参与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传播,丰富了元代文化的发展。

在帝国外部,元朝的民族政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元朝统治者蒙古人的征服行动,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族群融合。

元朝与东北少数民族统一与融合的进程

元朝与东北少数民族统一与融合的进程

元朝与东北少数民族统一与融合的进程元朝(公元1279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元朝建立之初,中国东北地区是由一些少数民族组成的边疆地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朝成功实现了与东北少数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本文将探讨元朝与东北少数民族统一与融合的进程。

一、背景元朝建立之初,东北地区是由辽东、女真、西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地区。

这些民族在地理、文化、语言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社会结构也与汉族社会有所不同。

元朝统一中国后,面临着如何统治东北地区的难题。

二、统一与治理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东北地区的统一与治理。

首先,元朝设立了辽东行省、宣抚使司等机构,派遣官员到东北地区进行统治。

这些官员一方面行使中央政权的权力,同时也考虑到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利益,以此来实现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

其次,元朝大力发展和推广汉族的官员体系和儒家文化,以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此外,元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商业和交通建设,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文化融合元朝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来促进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

元朝在东北地区实行民族平等政策,鼓励各少数民族自由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同时,元朝也推广汉族的儒家文化,通过教育等途径向东北少数民族灌输汉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

这样一来,汉族文化逐渐被认同和接受,与东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融合。

四、婚姻与通婚元朝鼓励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之间的婚姻和通婚,以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融合。

这不仅可以增进文化交流,还可以缓解民族关系紧张的问题。

一些汉族官员还娶了东北少数民族的妻子,通过这种婚姻关系来加强两种族群之间的关系。

五、经济交流元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元朝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并鼓励汉族移民到东北地区开垦荒地。

同时,元朝还发展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推动了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元朝的边疆民族与民族关系

元朝的边疆民族与民族关系

元朝的边疆民族与民族关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其统治地域广阔,涵盖了现今的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

元朝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群体,这些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既有合作与交流,也有冲突与分歧。

本文将探讨元朝边疆民族与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一、统一和平的边疆管理元朝建立初期,为了维护统一和平,实行了一系列稳定边疆的政策。

元朝通过设立卫所、设立边防等措施,有效管理了边疆地区。

这一管理政策使得边疆地区的各族民众得到保护,减少了内外战乱对他们的影响,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条件。

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元朝边疆地区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生活、交流和融合的地方。

由于边疆地区对外界的开放和交通便利,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

这种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使得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逐渐实现了融合的发展。

三、自治制度的实行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了一种类似自治的管理制度。

朝廷给予边疆地区一定的自治权力,让各民族在当地管理自己的事务。

这种自治制度使得各民族能够根据自己的习俗和风俗进行管理,保护各民族的权益,增进了各族民众对元朝的认同感。

四、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冲突尽管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统治政策,但仍然难以避免一些战争与冲突。

在边疆地区,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忽视的。

元朝对外扩张、剥削边疆地区资源的政策也引起了某些民族的不满和反抗。

这些战争和冲突对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文化交融与共同发展元朝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较为频繁的。

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元朝的边疆文化,融合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众多民族的特色,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文化景观,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而言,元朝的边疆民族与民族关系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统一和平的边疆管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自治制度的实行等都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其演变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其演变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其演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传统和习惯。

中国的民族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中,民族关系的演变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波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其演变。

一、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上,民族关系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发展。

在古代,中国的各个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冲突,相互宽容和理解。

然而,自从唐朝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民族关系逐渐发生变化。

在唐朝时期,中国正处于统一的高峰时期,各民族之间关系非常和谐。

唐朝统治下的吐蕃、突厥等民族与汉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包容,文化交流愈演愈烈。

但是,在元朝的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比如,设立了“安抚使”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措施让一些民族感到不满意,导致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紧张。

在清朝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清朝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理非常严格,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遏制少数民族的发展。

这些措施让一些民族感到不满意,导致了一些民族的抵抗和反抗。

二、现代民族关系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民族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和人民对敌性矛盾”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中国内部的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需要通过协商和和平方式来解决。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国的宪法第33条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自治地方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该条例明确了中国各民族平等的地位,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今天,中国的民族关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逐渐加强,相互信任和互利共赢也成为了民族关系新的目标。

【记忆口诀】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记忆口诀】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的建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蒙古的兴起1、建立政权蒙古高原多民族,兴衰迭起多风云。

(1206年)十二世纪蒙古兴,乱世英雄铁木真。

草原一统立功勋,斡难河源政权兴。

成吉思汗为尊称,蒙古汗国频远征。

2、征伐战争西征中亚俄罗斯,南攻印度及夏金。

一二三四①初灭金,吐蕃大理皆称臣。

二、元朝统一与中央集权1、元朝建立蒙古大汗忽必烈,国号为元都燕京②。

(1271年)统治中心为大都,统一全国又南征。

2、元朝统一元军攻宋占临安,南宋灭亡续抗争。

(1276年)世杰秀夫③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大都就义文天祥,崖山投海宋君臣。

3、中央集权措施元朝疆域超前人,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控制中央中央机构四典型,执掌行政中书省。

执掌军事枢密院,宗教宣政④来统领。

监察百官御史台,各司其取权归君。

②控制地方元朝地方设行省,中书直辖冀鲁晋。

东北辽阳北岭北,省制影响到如今。

管辖琉球⑤巡检司⑥,海峡两岸联系紧。

管辖西藏宣政院,蒙藏关系超前人。

册封国师八思巴,国师创制蒙古文。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疆域辽阔元朝疆域超前人,西伯利亚亦统领。

新藏台滇今犹在,南海诸岛属国人。

2、民族关系元朝一统疆域广,多族国家大促进。

①各族互迁汉族离乡到边疆,开发边疆技术新。

中原江南多民族,杂居融合似亲人。

②“汉人”契丹女真迁中原,民族融合成“汉人”。

③回族形成波斯大食民迁华,定居通婚成回民。

④初辖藏台藏台中原渊源远,吴国使台有卫温。

千年交往本一家,元朝机构初施政。

辖台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称宣政。

[注释]①一二三四:指1234年。

②燕京:今北京,元定都后称大都。

③世杰秀夫:指张世杰陆秀夫。

④宣政:指宣政院。

⑤琉球:今台湾,元朝称琉球,明朝称小琉球。

⑥巡检司:指澎湖巡检司。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
唐朝长安城
凡市,以日 中击鼓三百声而 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三百 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 二十
唐朝: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
太祖乾德三年 (公元965年)4月 13日,召开封府, 令 “京城夜市至 三鼓已来,不得禁 止。”
——《宋会要 辑稿·食货六七》
北宋开封城
两宋: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考点12 蒙古族的兴起
③ 北宋-金 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无力抵抗,1127年,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宋高宗、秦桧):标志着 ① 南宋-金 宋金议和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1276年,南宋灭亡(肯定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
考点8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 极 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北宋政治的特点: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 家统治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 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造成边防 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意义:①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②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核心考点13 元朝的统治
中 ①中书省——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央 ②枢密院——军事事务和调度军队
③御史台——监察事务
秦朝-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制度 元朝-御史台
地 行省制度 方 行(中书)省:从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重 表现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

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导学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导学案岳麓版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背诵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和元朝建立的时间。

2.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认识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

3.概述忽必烈建立、统一元朝及对元朝统治的巩固,认识元朝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的强大。

4.概述元朝的强大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元朝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5.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背景: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长期游牧在蒙古高原。

(2)铁木真*议一议: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①客观上:当时蒙古各部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深重,渴望统一;成吉思汗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②主观上:成吉思汗不屈不挠的刚毅性格和个人胆识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元朝大统一建立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世祖采用汉制汉法,国力日益强盛灭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军民在抗元名将文天祥的率领下,坚持抗元统一1279 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巩固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措施①建立行省制度。

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说一说: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指出今天哪些行省的名称元朝已经基本确定,查一查图中的北海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今天的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江西省,元朝已经确定;北海即今俄罗斯西北部的喀拉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

(2)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3)手工业:元朝时,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松江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4)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元大都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3.民族关系的发展简述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表现。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从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我国经历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共四百六十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在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然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前代。

这一时期,文化上成就突出,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得到普遍应用,火药武器得到不断改进,这些都对世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推动着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

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各政权统治者都推行了开明的对外政策,南方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交往范围较大。

1.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1)原因:一是要求结束唐朝后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二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和陈桥兵变相类似的兵变重演,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其措施: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集中。

(2)影响:一方面是解决藩镇割据,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却种下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2.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达到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三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四是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

元代的民族融合:汉族士大夫从反抗到认同的变迁

元代的民族融合:汉族士大夫从反抗到认同的变迁

有元一代,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民族关系的演变,族群等级制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元初,受政治环境和民族关系之影响,族群等级制度异常森严,汉族士大夫的“夷夏”观念亦空前浓烈。

至元末,族群等级制度有所改观,但此前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因素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此时士大夫的“夷夏”观念和不满“异族”统治的抵触情绪日渐淡薄,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认同意识。

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蒙古的“汉化”问题上,而极少关注汉族士大夫对以蒙古为主的“统治民族”的认同问题。

鉴于此,以下拟围绕元末汉族士大夫对蒙古民族文化、一统政权及民族成员认同意识的阐述,以期表明:元朝之所以能实现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既得益于蒙元政权长期推行的“汉化”政策,也与汉族士大夫民族认同意识的不断强化休戚相关。

一、对蒙古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民族认同发生、发展的基础。

近人钱穆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另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所以民族认同的实现一般始于文化的认同,而文化认同作为一种族群之间民族心理的趋同过程,其中之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则是形成认同的最主要因素。

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族群之间的认同,推动了各民族关系的改善和融合。

在元朝,随着大一统秩序的重建,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蒙元政权,借助政治上的强权手段抑制汉族及其文化的“至尊”地位,同时使其蒙古民族地位及其文化因素实现充分张扬。

由此,在统治权力的干预下,传统族群文化的优势地位此消彼涨,蒙古族的统治地位成为其“草原本位”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的政治保障,也成为影响汉族文化并使汉族士大夫接受和认同蒙古文化的外在条件。

那么,汉族士大夫对蒙古文化的认同状况到底如何呢?早在元初,经过元朝数十年的统治,汉族士大夫所具有的“宋之遗俗,变且尽矣”,出现了“辫发短衣”,仿效蒙古语言、服饰的历史画面。

降及元末,这种趋势更趋明显,汉族士大夫在以独立姿态不断发展华夏儒家主体文化之时,亦渐次接受了蒙古游牧民族的文化元素。

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边疆治理及民族关系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元朝统治下,边疆地区的治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边疆治理政策元朝在治理边疆地区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元朝实行了宽泛的族裔政策,吸纳各个族裔加入到统治阶层中,形成了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藏、维吾尔等民族并存的局面。

其次,元朝设立了中央和地方官员负责边疆地区的治理,对于各族裔地方统治者实行了官员几方面的管理,提高了统治的效果。

此外,元朝还采取了开放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各族裔地方统治者的经济发展,推动各族裔地区的经济繁荣,巩固了边疆的统治。

二、边疆民族关系元朝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首先,元朝实行了“保护制度”,保护被征服的民族的特权和利益,避免了民族之间的分裂和矛盾。

其次,元朝在治理边疆地区上重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鼓励各民族彼此借鉴学习,促进了文化繁荣和民族融合。

此外,元朝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法令和政策,维护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稳定。

三、边疆治理的影响元朝的边疆治理及民族关系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边疆地区的治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地位。

其次,元朝的边疆治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此外,边疆治理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繁荣,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元朝的边疆治理中,正确认识和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元朝时期,汉族是被征服和统治的一方,但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于边疆治理及民族关系的研究和表述,应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避免一视同仁或偏颇的观点,展现元朝边疆治理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总之,元朝的边疆治理及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朝的民族政策蒙古族与汉族的和谐共处

元朝的民族政策蒙古族与汉族的和谐共处

元朝的民族政策蒙古族与汉族的和谐共处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特殊的民族政策为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元朝统治下,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和发展,实现了相互尊重、包容并共同发展的局面。

本文将从元朝的统治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探讨蒙古族与汉族在元朝时期的和谐共处。

一、统治背景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帝国,其统治者为成吉思汗及其后裔。

元朝建立之初,蒙古族处于统治地位,而汉族则处于被统治地位。

这种民族关系的不平等性决定了元朝需要制定一种特殊的民族政策,以确保统治的稳定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政策措施1. 宗法制度: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自身统治,并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其中之一就是实行宗法制度。

元朝分设行省、路、州、县等行政机构,以统一的官员制度来管理国家事务。

同时,元朝还设立“万户侯”“千户所”等封爵,给予蒙古族与汉族等不同民族一定的特权,以拉近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

2. 慈孝政策:元朝高度重视慈孝观念的传播和发展。

这一政策对于促进蒙古族与汉族等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朝皇帝亲自示范孝道,鼓励各族子孙尊敬和孝敬父母长辈。

此外,元朝还建立了孝子学校,培养和弘扬孝道精神。

3. 官员选拔:为了保证元朝始终能够统治下去,元朝采取了选拔人才的官员制度,而不以出身来衡量能力。

这一制度促使了各族人才的融合,使蒙古族和汉族等不同民族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机制。

三、实际效果1. 经济繁荣:元朝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统一的法律制度,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发展。

蒙古族和汉族等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为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文化交流:元朝时期,各种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蒙古族和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繁荣贡献了一份力量。

3. 各民族共同繁荣:元朝的民族政策使得不同民族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促进。

蒙古族与汉族等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使得他们都能够享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成果。

简述元朝时期的蒙藏民族关系

简述元朝时期的蒙藏民族关系

简述元朝时期的蒙藏民族关系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时期,蒙古族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藏族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也在元朝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

蒙藏民族关系在元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简要的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元朝时期蒙古族和藏族的关系。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其初期统治者成吉思汗和其子孙在征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过程中,与当时的藏族地区也有所接触。

在元朝初期,《元朝史》记载了成吉思汗灭宋朝的战争中,曾经派遣人员到西南地区,包括藏族地区进行侦察。

元朝政府还在西南地区设立了行省,统治当地的藏族。

元朝时期蒙藏民族关系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表现。

在元朝时期,蒙古族领导人在统治中国的过程中,与当地的藏族地方领袖保持了一定的联系。

元朝政府曾经任命一些藏族土司为官,管理当地事务,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元朝统治者对藏族地区的一种政治包容。

元朝政府还在藏区推行垦荒政策,发展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军事角度来看,元朝时期蒙藏民族关系也有一定的特点。

元朝时期,中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曾多次组织军队对藏族地区进行征讨,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蒙藏民族的关系。

尤其是在元朝后期,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多次对西南地区进行军事行动,加强了对当地的控制,对蒙藏民族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化领域是蒙藏民族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元朝时期,西藏地区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

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在西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寺院建筑风格也开始呈现出独特的藏族文化特色。

元朝政府也对藏传佛教保持一定的宽容,派遣官员出使西藏地区,进一步拉近了蒙藏之间的联系。

元朝时期蒙藏民族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历史课题。

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蒙古族和藏族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在统治中国的过程中,对藏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壹丝欣慰.眼见薛仁杲已经倒下,东舌松咯壹口气,也终于感觉到身体内气血减缓,空乏否已."暂且把他扣押起来,等待日后发落."壹声令下,众将士上前将薛仁杲捆绑起来.而西秦卒见此,也纷纷投降器械.看着那壹幕,新月娥花容之上终于露出壹抹欣慰之笑.……与此同时,曹操统率着万余残军,匆 匆行军在破漕道之中.眼见夜色渐渐覆盖咯大地,身后の厮杀声渐渐消散直至虚无,曹操总算松咯壹口气,随即号召疲惫否堪の曹军将士放缓行速,以修养体力.许褚拍咯拍铠甲上の灰尘,否禁纳闷地问道:"主公,我就否明白咯,为什么那尪军到哪都能打胜仗."曹操亦是眉头紧皱,看着漫天繁星,自言 自语道:"说实话,我也否明白,当日山东壹见,他只否过是壹个满脑子幻想却少有雄才伟略の孺子,何德何能能招揽到如此多の奇人异士为止赴汤蹈火,实在想否通."王君可却壹捋须绒,傲然道:"主公多虑咯,那萧铣和薛仁杲之辈,本是泛泛之徒,纵然给他百万大军也难有作为."话说壹半,王君可喉 头壹滚,话锋偏转道:"况且听说那东舌手下有壹个什么神行阁,说否定就是那里面の人,到处征伐人才,迫其为东舌效力罢咯,事到如今,只能说是那小子走咯运气罢咯,主公何必如此多虑.""将军之言是也,那小子想要有如此奇人异士,看来也只有那样才能做到咯."曹操听后方才自我安慰似の舒咯 壹口气.然后又豪然道:"看来我回去也要好好看看青州の人才,让他们能够真正の为我所用/""主公求贤若渴,定会赢得天下人心."壹旁の单雄信亦是大笑着附和说道."能否能回得到青州再说罢/"就在众人大笑时,壹声厉喝冷冷打断咯那自信の气氛,众人齐齐朝眼前望去……(未完待续……)下 周更新抱歉各位,那两天因为有些事情,下个星期周六更新,望见谅/四百零叁部分攻心为上/那壹声喝,冷冷打断咯曹军の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章知识点之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章知识点之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章知识点之元朝民族
关系的发展
1、__________是蒙古族一个部落的首领,13世纪初他统一了蒙古各部,____年,蒙古各部贵族聚会推举____做了蒙古大汗,尊称___,建立了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

2、1271年,蒙古大汗_________改国号为________,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 _________,_________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3、抗元斗争中涌现出许多著名将领,最著名的抗元将领_________被俘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4、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___________制度,并在中央设_______,管辖吐蕃(即今天的
__________),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
府直辖的行政区域,元朝还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辖澎湖和琉球(即今天的
___________)。

5、元朝时棉纺已是家庭主要副业,__________是全国的棉纺中心,松江农妇______对棉纺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6、元朝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元政府在此设
_________管理对外贸易。

现在是不是感觉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章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初一下册历史第七章知识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八章知识点之南方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

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相关史实再认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故选C。

2.(2015·邵阳学业考)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

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 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蒙古的建立者,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属于蒙古族,他统一了蒙古,由此判断B正确。

3.(2015·怀化学业考)“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四个备选项,A中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高原;忽必烈于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故B说法正确;C中努尔哈赤的功绩是建立后金;D中阿保机建立了辽朝。

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蒙古军队灭金④统一蒙古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灭亡于1276年;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

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④③②①。

5.以下图表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是( )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元朝先后灭掉西夏、金和南宋,随后,实现了全国统一。

6.(2015·铜仁学业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 )
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
【解析】选C。

本题为识记型选择题,意在考查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在抗元战争中被俘,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表达了誓死如归的高尚气节。

题干中的诗句就是这首诗中的两句。

7.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这一限制条件和正确识读出选项中的四幅图片是古代哪一个政权的疆域图(局部)。

图A是西周,图B是秦朝,图C是元朝,图D是南宋,元朝是蒙古族开创的全国统一政权,故C正确。

8.(2015·孝感学业考)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措施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B是唐太宗在西北地区设置的机构;C、D分别是清朝在西藏、新疆设置的管理机构。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
(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元朝为了加强对澎湖和琉球(台湾)的管辖,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10.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选拜访的老师应是( )
A.王昭君
B.黄道婆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元朝时松江农家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昭君是汉朝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是唐朝人。

故选B。

11.《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中“刺桐”指的是元朝时期我国哪一对外贸易港口( )
A.广州
B.漳州
C.泉州
D.扬州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的能力。

据史实可知,元朝时,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故本题选C。

12.(2015·柳州中考)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吾尔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这个民族是
( )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13世纪,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
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畏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俗话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

回族的形成反映了元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南方经济比较发达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形成正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

【拓展延伸】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第二,为南北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第四,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1)材料一“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

材料二
(3)图中A地是今是,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4)图中B地在唐朝时生活的民族是,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B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始改称元”,可知“至元八年”是1271年。

“遂一天下”指的是元朝统一全国。

元朝是蒙古族实现的统一。

第(2)题紧扣关键信息“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4)题根据材料二“元朝疆域”,可知A处是大都,今北京。

B处是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1271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实现统一的政权。

(2)秦朝、西晋、隋朝。

(3)大都北京行省制度。

(4)吐蕃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