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是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应性和支持能力的综合表现。评价土

壤肥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和

土壤水分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宜度和植

物所需养分的供应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1.土壤pH值

土壤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土壤中许多重要

的化学过程和养分的有效性。通常认为,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壤是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当土壤pH低于6.0时,土壤过酸,会影响植物对一

些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当土壤pH高于7.5时,土壤过碱,会导致一些微

量元素的毒害。

2.有机质含量

3.养分含量

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重要元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至关重要。评价土壤肥力的养分含量主要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

行定量测定。一般认为,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大于0.15%,全磷含量大于

0.02%,交换性钾含量大于0.2%为肥沃土壤。如果养分含量低于这些标准,则表示土壤肥力较低。

4.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颗粒团聚状态,它对土壤养分的

供应能力和水分的保持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结构好的特点是团聚体分布

均匀,孔隙空间适中,有利于根系的穿透和水分的渗透。评价土壤结构一

般可以通过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团聚状态来判断,结构良好的土壤被认为是肥沃的。

5.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根系起到供水的作用,同时还影响溶解态养分的迁移和利用。评价土壤水分一般可以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黏粒含量来进行。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上为湿润土壤,15-25%为适度湿润土壤,低于15%为干旱土壤。土壤黏粒含量越高,土壤保水能力越好。

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及其方法

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及其方法

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及其方法

李立平,张佳宝,朱安宁,邢维芹,唐立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

摘 要:在提出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对各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这些方法的测定机理、测定效果及近几年的进展。这些方法包括用于磷钾等元素测定的树脂法、用于氮测定的生物培养法和化学提取法、磷测定的氧化铁试纸法和氢氧化铁透析管法和钾的四苯硼钠法。

关 键 词:土壤养分有效性测定;生物培养法;化学提取法;氧化铁试纸法;氢氧化铁透析管法;四苯硼钠法中图分类号:S 151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

3945(2004)01 0084 071 理 论

在我国,传统土壤碱解氮(NaOH 水解、康威皿扩散测定)、Olsen 法和Bray-1法提取的磷、1mol/L 中性醋酸铵法提取的钾分别被认为是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1,2,3,4,5,6,7]

除碱解氮测定中包含了部分有机氮外,其余方法对土壤养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平衡的方法实现的。在磷提取中,对于固磷能力较强的土壤,部分提取剂中加入络合剂及稀酸,以减少金属离子对磷的固定,从而增加了浸提剂可提取养分的数量。但实际上,加入弱酸后提取的部分磷可能对植物无效[8]。

为了叙述方便,这里将以上方法统称为传统方法。植物生长期间,除传统方法提取的养分外,也有部分其它形态的养分可被植物利用,如易分解有机质中的的氮和磷以及某些矿物中的磷、2 1型矿物伊利石和蛭石中的钾[9,10,11]。而传统方法对这类养分的提取能力较弱。在植物生长期间,这些养分的释放主要来自于两种动力,一是土壤溶液中速效养分被植物吸收后浓度的降低产生的浓度梯度(如钾和无机磷);另一个是土壤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如氮和有机磷)。

[高等教育]第六章 土壤养分

[高等教育]第六章  土壤养分

(二)形态
可以分为三种形态: 1、矿物态K:指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K,约占全K 的90%以上。只有在矿物被风化后才有效,属 于无效态K。 2、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 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它们一般不被作物 直接吸收利用,但通过适当的耕作,可以使之 释放出来。 3、速效K:包括水溶性和交换性K,仅占全K的12%。
(2)磷酸铁、铝化合物(Fe-P,Al-P)

存在于酸性和强酸性的土壤中 磷酸铁多于磷酸铝
(3)闭蓄态磷(O-P)



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 态磷。 在氧化铁胶膜未去除之前,磷酸盐难以 被利用; 在淹水还原的条件下,氧化铁胶膜因还 原而溶解,其中的磷有效性提高。


闭蓄态磷在红壤中居多,有的可占无机 磷的90%以上。 南方水稻土中的闭蓄态磷约占无机磷的 40-70%。
5、干湿交替: 过分干燥影响K离子向植物根部移动, 植物容易缺K。 干燥往往使部分土壤K被固定。 水份过多也导致土壤的缺K,其主要 原因是水溶性K的淋失。

无机态N


一般只占土壤全N的1-2%,最多不超过 5-8%。 主要是NH4+,NO3-,可以直接被作物吸 收利用
(二)含量

百度文库

土壤全N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显著的相关性, 全N一般占有机质含量的5%左右。 除少数土壤外,我国大部分土壤全N含量 大都在0.2%以下。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1. 引言

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供应之源,对于

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然而,养分的有效性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养分供应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而无效的养分供应则会浪费资源并导致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对于优化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养分的来源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包括有机肥、化肥和土壤自然矿物等。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粪便等的有机物质,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化肥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化合物,一般包含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土壤中的自然矿物及其分解产物也可以提供一些必需养分。这些养分来源的不同特点也会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3. 养分的转化和释放

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和释放过程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关键

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参与了养分的分解和转化过

程。有机肥被分解成无机形式的养分,而化肥中的养分则被土壤微生物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此外,土壤中的酸碱度、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养分的转化和释放过程。

4. 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利用于生长和

发育过程。根系的生长状态、形态和分布等与土壤环境以及农作物自身的遗传特性相关。农作物对于不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存在差异。养分的贡献率与吸收速率等因素决定了养分的有效性。

5. 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农业生产过程中,养分会发生流失、淋失和挥发等现象。土壤侵蚀、水侵蚀和大气挥发等因素都会导致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此外,不合理的施肥和养分管理措施也会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植物营养学试题(终审稿)

植物营养学试题(终审稿)

植物营养学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植物营养学试题(1)

?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和()。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科和()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和()。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B、C、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是缺少元素()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是缺少哪种元素()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是生理碱性肥料()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是缺乏元素()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土壤营养

土壤营养

土壤营养

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土壤中能直接或经转化后被植物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成分。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 (Mg)、硫(S)、铁(Fe)、硼(B)、钼(Mo)、锌(Zn)、锰(Mn)、铜(Cu)和氯(Cl)等13种元素。养分的分类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自然土壤中,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根据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一般来说,速效养分仅占很少部分,不足全量的1%,应该注意的是速效养分和迟效养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二者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土壤内部复杂的转化过程;植物吸收利用;淋失;气态化损失;侵蚀流失;人为活动引起的损失。

土壤养分 - 形态

一、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

(1)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代换态养分: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

(3)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4)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土壤养分

二、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0.02%——0.3%)

(1)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2)有机态氮:A、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

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3)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二 、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一)养分的强度因素(I) 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强度因素是土壤养分内供应的主要因子。
(二)养分的容量因素(Q) 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就是不断补充强度因子的库容量。 容量因素对强度因素的补充不仅取决于养分库容里量的大小,还决定于储存养分释放的难易程
度。这要受到土壤、水分、温度、通气等土壤条件以及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24
HAc+NH
NO +NH F+HNO
70.1
43
4
3
+EDTA
6.Soltanpour

NH HCO +DTPA
14.8
4
3
7.MeugepqkoB
法 (NH4) C O +NH HCO
46.9
22 4
4
3
AAS ICP
(三)化学有效养分与植物吸收的相关性 由于化学浸提法测得有效养分是相对值,在应用前需要与生物试验的结果进行相关研究。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一)化学有效养分的提取 提取土壤有效养分的化学浸提剂因营养元素和土类型的不同而异。提取原理在化学法之外,
还有物理化学方法(如电超滤法)。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二)化学有效养分测定值的相对性 不同化学浸提方法所测出的“有效养分”的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浸提剂的类型 不同方法间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

土壤学试题答案

土壤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4.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

5.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 的过程。

6.有机质腐殖化作用: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7.同晶异质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岁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8.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9.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10.凋萎系数:是指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用它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

11.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12.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

13.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14.氧化还原电位: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

15.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养分有效性

养分有效性

土壤含水量对K 扩散率( 土壤含水量对 +扩散率(K+mg/cm2天)的影响 土壤交换性钾含量 cmol/kg) (K+cmol/kg)
0.41 4.10
土壤含水量
4% 2 40 10% 4 55 20% 8 78 30% 10 75
施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施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 直 接增加质流和截获的供应量。同时, 接增加质流和截获的供应量。同时,施肥加 大了土体与根表间的养分浓度差, 大了土体与根表间的养分浓度差,也增加了 养分扩散迁移量。 养分扩散迁移量。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含义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1)土壤中矿质态养分的 浓度、 浓度、容量与动态变 化; (2)根对养分的获取与养 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与速度; 与速度; (3)在根系生长与吸收的 1 作用下, 作用下,土壤中养分 2 的有效化过程以及环 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的影响。 的影响。
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
地上部
土壤
3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截获
1
2、质流 3、扩散)
(二)扩散
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作用不能想植物提供足 够的养分时, 够的养分时 , 根系不断的吸收可使根表有效 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 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 , 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 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 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 , 从而引起土壤养分顺 浓度梯度向根表运输。 浓度梯度向根表运输 。 土壤养分的扩散作用 具有速度慢距离短的特点。 具有速度慢距离短的特点 。 扩散速率主要取 决于扩散系数。 决于扩散系数。

土壤养分介绍

土壤养分介绍

1、有机磷
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变异很大,从<10%到80%。 有机磷主要包括核酸类、植素类、和磷脂类。 有机磷经过水解后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2、无机磷
可以分为三类: ---磷酸钙(镁)化合物 ---磷酸铁(铝)化合物 ---闭蓄态磷
(1)磷酸钙(镁)化合物(Ca-P)
主要存在于石灰性、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 这些化合物是(依溶解度大小): 氟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磷酸八钙 磷酸三钙 磷酸二钙:弱酸溶性,可利用 磷酸一钙:水溶性,可利用
1、化学沉淀机制
游离磷酸根与Fe2+、Al3+、Ca2+等离子及其氧化物和氢氧 化物形成磷酸铁、铝、钙等沉淀的过程。 如: Fe3+ + H2PO4- + 2H2O=2H+ +Fe(OH)2H2PO4
2、表面反应机制
在酸性条件下,H2PO4-与土壤固相表面的OH发生配 位体交换反应而被吸附。但与这种方式而被吸附的 磷酸根在碱性条件下仍然是有效的。
二、土壤K的固定
--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成为K的固定。 --粘土矿物晶格的固定是最主要的固定方式,晶格固定降 低了K的有效性。
K的固定主要发生在2:1型粘土矿物中 不同的2: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大小顺序如下: 蛭石>伊利石>蒙脱石 速效K丰富的土壤,频繁的干湿交替会促进K的固定; 而在速效K很缺乏、固定态K又较多的条件下,频繁的 干湿交替则可能促进K的释放。

B732-土壤肥料学-第四章 土壤的肥力要素-土壤养分

B732-土壤肥料学-第四章 土壤的肥力要素-土壤养分

②在通气良好; ③ 温度较高;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适中;
⑥ C/N比适当
(2)氨化过程
氨化微生物
RCHNH2COOH + O2
RCH2COOH + NH3 + E

条件:
①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② 在通气良好; ③对低温特别敏感;
④ 水分60~70%; ⑤ pH值要求在4.8~5.2
(2)表面反应机制
该固磷作用发生在土壤固相的表面。具体可分为: ① 表面交换反应(pH 5.5~6.5) 通过土壤固相表面的OH-和溶液中的磷根交换, ② 表面上次生化学反应 在土壤CaCO3晶核的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或吸附形成一层 CaHPO4的膜状沉淀。
③ 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
(3)闭蓄机制
三、土壤钾的转化
– 矿物态钾的风化释放 – 非交换性钾的释放 – 有效性钾的层间固定 – 土壤中钾的吸附 – 钾的淋失
四、土壤钾素养分指标
– 全钾 – 缓效钾 – 速效钾
• 有机态:主要存在于有机质和微生物中的养分, 经过转化以后,才能被吸收。
四、土壤养分的消耗 1、植物吸收; 2、淋溶损失; 3、地表径流(水土流失); 4、还原成气体进入大气。
第二节 土壤氮素养分
(一)土壤氮的含量
土壤含氮量范围一般为0.01%—1.0%,与有机质含量 成密切正相关。我国东北土壤有机质丰富,表层含氮量多 在0.1%—0.5%之间。

农业技术与农业资源管理考试 选择题 61题

农业技术与农业资源管理考试 选择题 61题

1. 下列哪种作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A. 大豆

B. 小麦

C. 棉花

D. 茶叶

2. 农业生产中,土壤的pH值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里?

A. 土壤温度

B. 土壤湿度

C. 土壤养分有效性

D. 土壤颜色

3. 下列哪种灌溉方式最节约水资源?

A. 地面灌溉

B. 喷灌

C. 滴灌

D. 漫灌

4. 农业机械化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下列哪种机械主要用于播种?

A. 拖拉机

B. 收割机

C. 播种机

D. 喷雾机

5.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

A. 基因编辑

B. 杂交育种

C. 农药喷洒

D. 组织培养

6. 农业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农业”主要关注的是?

A. 短期高产

B. 长期生态平衡

C. 单一作物种植

D. 大规模机械化

7. 下列哪种肥料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A. 化学肥料

B. 有机肥料

C. 生物肥料

D. 矿物肥料

8.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

A. 预测天气

B. 控制病虫害

C. 优化作物种植时间

D. 提高土壤肥力

9. 下列哪种病害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A. 小麦赤霉病

B. 水稻稻瘟病

C. 玉米锈病

D. 马铃薯晚疫病

10.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指?

A. 作物生长的链条

B. 能量传递的链条

C. 水分循环的链条

D. 养分循环的链条

11. 下列哪种措施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A. 增加化肥使用量

B. 提高作物种植密度

C. 采用有机耕作方式

D. 扩大单一种植面积

12. 农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农产品价格

B.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C. 增加农民收入

D. 促进农业投资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引言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其中养分的提供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

养分的有效性指的是这些养分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是否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与土壤质地、养分来源、气候和植物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本文中,将讨论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方法。

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的存在形式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土壤质地会

影响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导致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式和可利用性不同。例如,粘土质地的土壤中的养分大多以吸附态存在,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而砂土质地的土壤中的养分多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养分来源

土壤中的养分来源主要包括有机质和无机化合物。有机质作为一种天然养分来源,其分解产生的营养物质往往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而如同普通化肥等无机化合物的养分往往在土壤中很容易发生转化变化,从而影响其有效性。

气候

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干旱或过于潮湿都会对

土壤中养分的水平和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有效性。例如,在干旱气候下缺少足够的水分,植物无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导致土壤中养分的浓度下降。

植物类型

植物类型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

长需求,例如,一些蔬菜作物对土壤的氮、磷、钾需求比较大,而这些元素的有效性也会随着植物类型的变化而不同。

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方法

合理施肥

选择适量合适种类的肥料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

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植物类型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养分的浪费。

第四章养分有效性

第四章养分有效性
(2)根对养分的获取与养分向根表 迁移方式与速度;
(3)在根系生长与吸收的作用下, 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以及 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的影响。
1 2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有效养分决定植物生长发育,问题是:
土壤有效养分有多少?
以什么形态存在?
如何度量?
有多少能被作物吸收?
有多少能有效化?
影响土壤有效养分的因素?
①生物有效养分
②化学有效养分
1 2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二、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 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 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 吸收等)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 移。 截获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 取养分。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所占据土 壤容积中的养分,它主要决定于根系容 积大小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不同迁移方式对小麦根系养分的相对贡献
耕层有效养 养分 分含量
(kg/ha)

4000

800

300

100

500
植物吸收 总量
(kg/ha) 45 35 110 30 190
养分供应量(kg/ha) 截获 质流 扩散
40 90 _ 8 75 _ 3 12 95 1 0.12 28.9 2 150 38
第四章

第八章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第八章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
在实际中常用化学有效养分含量 作为推荐施肥的依据。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建议施磷量(kg/ha)
75 50 25
80
160
240
土壤含磷量(P mg/kg)
不同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建议施磷量的关系
二 、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一)养分的强度因素(I) 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强度因素是土
壤养分供应的主要因子。
(二)养分的容量因素(Q) 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就是不断补
充强度因子的库容量。
土壤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的示意图
强度 容量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快
活性养分库
慢 在生长期内 释放的养分
很慢 土壤矿物和 有机残留物
田间根系体积
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它关系着养分供应的速度,反映强度 随数量变化的关系
地上部
土壤
2
3
根1
(1、截获 2、质流 3、扩散)
(二)扩散
由于根系不断的吸收可使根表有效养分 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 出现养分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土壤养分 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运输。
土壤养分的扩散作用具有速度慢、 距离短的特点。 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系数。
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
地上部
H2O
H2O
H2O
截获
质流

第六章 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分析

第六章 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分析
第六章
理论与实践
❖ 何为根际土?根际土如何进行采集?根际土 与非根际土在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性方 面有何区别?
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量是很丰 富的,但其中绝大部分对植物是无效的, 只有少部分在短期内能被植物吸收的土 壤养分才是植物的有效养分。
土壤中的生物有效养分具有两个基 本特点:一是以矿质养分为主;二是位 置接近植物根表或短期内可以迁移到根 表的有效养分。
土壤养分的扩散作用具有速度慢、距离短 的特点。
土壤养分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养分的扩 散系数。
部分养分离子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系数
离子种类
K+
H2PO4NO3Ca2+ Mg2+ K+
H2PO4NO3-
介质
250C水 250C水 250C水 250C水 250C水 土壤 土壤 土壤
扩散系数D(cm2/s)
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 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 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一)化学有效养分的提取 提取土壤有效养分的化学浸提剂,因营养
元素和土类型的不同而异。 提取原理: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如电
超滤法)。 (二)化学有效养分测定值的相对性
不同化学浸提方法所测出的“有效养分” 的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浸提剂的类型, 不同方法间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中矿质态养分的浓度、容量与动态变化; (2)根对养分的获取与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与速 度; (3)在根系生长与吸收的作用下,土壤中养分的有 效化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的影响。
土壤养分化学有效性
第一节
土壤测试
233
标准方法 速测方法
指标和分级
化学有效养分是指土壤中存在 的矿质态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 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 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 养分。化学有效养分通常可以采用 不同的化学方法从土壤中提取出来。
•养分梯度变化 •根际pH变化 •氧化还原势 •水分变化 •根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分泌物 •病原微生物 •非病原微生物 •其它根际微生物 • VA菌根
· 酸碱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 · 吸附-解吸附平衡 · 络合-解离平衡
一、根际养分
(一)根际养分浓度分布 根际养分的分布与土体比较可能有以下三 种状况:
第四节 植物根际养分有效性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 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 分微域土区。 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在离根轴表面数 毫米之内。 根际的许多的化学条件和生物化学过程 不同于原土体。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根际pH、 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根际动态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缓冲Biblioteka Baidu素(缓冲容量)
K+的吸附数量(Q)
土壤A
土壤B Q
I 土壤A
I
土壤溶液中K+的强度(I)
土壤B
两种不同容量土壤对K+缓冲力比较的图示
第二节
一、养分位置与有效性
土壤中有效养分只有达到根系表面才能为植 物吸收,成为实际有效养分。对于整个土体来说, 植物根系仅占据极少部分空间,平均根系土壤容积 百分数大约为 3% 。因而养分的迁移对提高土壤养 分的空间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钾吸收速率 (pmolcm-1s-1)
0.6
0.5 0.4
0.3 0.2 玉米 洋葱 0
番茄
油菜
黑麦草属
0.1
0
20 40 60 80 根毛圆柱体的容积 (mm3 /cm)
植物根毛容积对吸K+速率的影响
(三)根系深度与底层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根系分布深度关系着植物从土壤剖面中获取养 分的深度和有效空间。 舂小麦不同生育期从各土层的相对吸磷率(%) 生育期 舂小麦吸磷总量
土壤含水量
4% 2 10% 4 20% 8 30% 10
4.10
40
55
78
75
第三节
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养分有效性
一、植物根系的特性
(一)形态结构
单子叶植物的根属须根系,粗细比较均匀,根长和表 面积都比较大。双子叶植物的根属直根系,粗细悬殊较大, 根长和总吸收表面积都小于须根系。
(二)根毛
除洋葱、胡萝卜等少数植物没有根毛或根毛少 而短之外,大多数农作物的根系都有根毛。根毛的 存在缩短了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距离,增加总吸收表 面积。根毛的另一作用是加强共质体的养分运输。
由于化学浸提法测得有效养分是 相对值,在应用前需要与生物试验 的结果进行相关研究。化学有效养 分测定数值有时很难反映植物的生 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四)化学有效养分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在实际中常用化学有效养分含量 作为推荐施肥的依据。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建议施磷量(kg/ha)
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有两种方式: 即质流和扩散。
(一)质流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 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 向根表迁移。其特点是运输养分数量多,养分迁移 的距离长。养分通过质流到达根部的数量取决于植 物的蒸腾率和土壤溶液中该养分的浓度。
(二)扩散
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作用不能向植物 提供足够的养分时,根系不断的吸收可 使根表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 根表垂直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 从而引起土壤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运 输。土壤养分的扩散作用具有速度慢距 离短的特点。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 系数。
10oC 15oC
20oC
25oC
30oC 35oC
根区温度对马铃薯幼苗根形态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二)土壤养分状况
养分供应浓度 0.01 mM
根系趋肥性 施肥促进根系生长
硝酸盐信号作用
1.00 mM 0.01 mM
养分浓度---调控根系形态和构型的信号物质
(三)土壤pH与钙、铝等阳离子的浓度
根系生长对钙的需要量因作物种类而异,也 与环境的pH和Al3+的浓度有关。
离子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系数与移动距离的估算值*
离子 NO3 K+ H2PO4引自Jungk.1991.
扩散系数 水 1.9×10-9 2.0×10-9 0.9×10-9 土 5×10-11 5×10-12 1×10-13
土壤中移动距离/mm • d-1 3.0 0.9 0.13
(三)不同迁移方式对植物养分供应的贡献
410 450 680 900
1.38 2.28 3.79 5.02
影响根际养分分布的因素
土壤因素:类型、质地、养分含量、水分 养分因素:种类、形态 植物因素:种类、基因型、根的部位、年龄 农事因素:施肥、灌水
植物根获取土壤养分的模式图
地上部
土壤
3
2

(1、截获
1
2、质流 3、扩散)
部分养分离子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系数
离子种类 K+ H2PO4NO3Ca2+ Mg2+ K+ H2PO4NO3介 质
250C水 250C水 250C水 250C水 250C水 土 壤 土 壤 土 壤
扩散系数D(cm2/s) 1.98×10-5 0.89×10-5 1.90×10-5 0.78×10-5 0.70×10-5 10-7~10-8 10-8~10-11 10-6~10-7
HCl+H2SO4 HAc+NH4NO3 +NH4F+HNO3 +EDTA NH4HCO3 +DTPA
30.4
29.4 70.1 14.8 46.9
6.Soltanpour 法
7.MeugepqkoB 法 (NH4)2 C2 O4 +NH4HCO3
AAS
ICP
(三)化学有效养分与植物吸收的相关性
第六章
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量是很丰 富的,但其中绝大部分对植物是无效的, 只有少部分在短期内能被植物吸收的土 壤养分才是植物的有效养分。 土壤中的生物有效养分具有两个基 本特点: 一:以矿质养分为主; 二:位置接近植物根表或短期内可 以迁移到根表的有效养分。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含义有三方面:
根际养分分布类型
根际富集:截获+质流 > 吸收量 根际亏缺:截获+质流 < 吸收量 不 变 化:截获+质流 = 吸收量
+
养分浓度
1 3
0
2
0 1 2 3 4
离根表距离(mm)
不同条件下根际养分浓度变化模式图
(1、积累 2、亏缺 3、持平)
玉米的水分吸收与根际钠,氯积累的关系
水分吸收
(蒸腾ml/cm×10)
75
50
25
80
160 240 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P)
不同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建议施磷量的关系
二 、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一)养分的强度因素(I) 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强度因素是土壤 养分内供应的主要因子。 (二)养分的容量因素(Q) 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也就是不断补充强 度因子的库容量。 容量因素对强度因素的补充不仅取决于养分库容 里量的大小,还决定于储存养分释放的难易程度。 这要受到土壤、水分、温度、通气等土壤条件以及 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 截获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情况下,质流 和扩散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 对于不同营养元素来说,不同供应方式 的贡献是各不相同的,钙、镁和氮 ( NO3- )主要靠质流供应,而 H2PO4- 、 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在 相同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 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
1.0 根 对 相 0.2
0 0.2
长 0.6
钙/阳离子总量的摩尔比
0.4
0.6
0.8
1.0
土壤溶液中钙/阳离子总量摩尔比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四)有机物
低浓度的富里酸可以促进发根和根的伸长,较 高浓度下的酚类和短链脂肪酸类等低分子化合物可 以抑制根的生长。 淹水条件下,乙酸和其它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积 累到一定浓度时,对根系的生长不利。 在有机质含量高或施入大量新鲜有机物而又通 气不良的土壤上,根际微生物活动可能导致根际微 区累计大量乙烯,抑制根系的扩展。
*土壤是美国北部中性淋溶土
H2O
H2O
H2O
截获
质流
扩散
三、影响养分移动的因素
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受到根系吸收和土壤供应 两方面的影响。
(一)土壤湿度—扩散 (二)养分浓度—梯度 (三)土壤质地—吸附固定
土壤含水量对K+扩散率(K+mg/cm2天)的影响
土壤交换性钾含量 (K+cmol/kg)
0.41
(Kg/ha天)
土层深度(cm) 0~30 31~50 83.3 58.8 67.4 8.1 17.8 15.5 51~75 5.9 16.3 12.0 76~90 2.7 7.1 5.1
孕穗期 开花期 灌浆期
0.345 0.265 0.145
(四)根系密度与养分空间有效性
根系密度是指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表 示有多大比例的土壤体积向根供应养分。
不同根系密度情况下,土体向根 供应磷、钾养分的相对有效体积
土层深度 根系密度 (cm) (cm/cm3)
0~10 >10 >72 > 2
养分供应的相对有效体积(%)
磷 20 5
钾 50 12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因素
(一)土壤物理因素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因素
通常根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在20~250C之间,土壤温度 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抑制根系的生长。
氯(Cl -) ( mg/Kg )
土体 根际 根表
根表电导率 土体 根际 根表(nS/cm)
钠(Na+) (mg/kg)
0.38 0.46 0.82 0.95
310 360 430 440
410 580 430 650 660 970 640 1280
220 280 360 380
340 330 490 570
不同迁移方式对小麦根系养分的相对贡献*
养分 钙 镁 钾 磷 氮 耕层有效养 分含量 (kg/ha) 4000 800 300 100 500 植物吸收 总量 (kg/ha) 45 35 110 30 190 养分供应量(kg/ha) 截获 质流 扩散 40 8 3 1 2 90 75 12 0.12 150 _ _ 95 28.9 38
*根据Baeber(1974)估计,根容积等于土壤容积的1%
土壤饱和水溶液中几种养分的浓度*
养分种类 NO3NH 4 + 养分浓度(mmol/L) 0.1-2.0 0.1-2.0
H2PO4-+HPO42K+ Ca 2+ SO42Mg2+
0.001-0.02
0.1-1.0 0.1-5.0 0.1-10.0 0.1-5.0
1.生物有效养分
2.化学有效养分
1 2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二、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地上部
土壤
3
2

1
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其一是根对 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其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 动(如蒸腾、吸收等)的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 的迁移。
截获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 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 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 所占据土壤容积中的养分,它主 要决定于根系容积大小和土壤中 有效养分的浓度。
土壤中能为当季作物吸收利用 的那一部分养分。田间施肥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一)化学有效养分的提取
提取土壤有效养分的化学浸提剂因 营养元素和土类型的不同而异。提取原 理在化学法之外,还有物理化学方法 (如电超滤法)。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二)化学有效养分测定值的相对性
不同化学浸提方法所测出的“有效养分” 的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浸提剂的类型
不同方法间缺乏相互比较的基础。
不同浸提剂提取15种土壤所测得有效磷的平均含量
测定方法 1.Olsen 法
2.Machiqin 法 3.Al-Abbas-法 4. 双酸法 5.MehlichIII法
浸提液种类
NaHCO 3 (NH4)2CO3
有效磷 (Pmg/kg) 24.9 23.9
NaOH+Na2C2 O4
土壤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的示意图
强度
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快 活性养分库 慢
容量
在生长期内 释放的养分 很慢
土壤矿物和 有机残留物 田间根系体积
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它关系着养分供应的速度,反映强度随 数量变化的关系。可以用△Q/△I 的比 率来表示,比率越大,土壤养分的缓冲 力就越强。 应用强度 / 容量关系描述土壤养分 有效性,可以从养分转化的动态过程来 考虑养分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