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_张望喜

合集下载

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

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工程应用

3)钢管混凝土施工的特殊性
钢管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有操作人员在钢管柱口外侧 控制混凝土料斗、振捣、控制浇注面标高。考虑到 整个钢管外框筒的稳定性以及方便后续钢管安装, 钢管内的混凝土浇注面标高必须合理控制。浇注高 度控制在离钢管上口2米处,保证混凝土自重不会 造成钢管偏位。而根据钢管安装要求,混凝土浇注 面为钢管口以下1.5米左右,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空 间。因此每次浇注前,由钢结构施工部门提供每个 钢管的浇注标高,以管口往下距离作为控制。土建 部门的混凝土浇注面标高控制通过计算混凝土土方 量或用强光手电筒在钢管内部目测得知(钢管内有 环形劲板可作参照)。
4)钢管柱焊接连接的特殊性
由于钢管柱的连接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 因此钢管柱的焊接质量很难控制。钢管柱安 装时要经过吊装—就位—调整—固定—焊接 等工艺。钢管柱吊装就位后要由专业测量人 员对钢管柱的平面位置、标高、垂直度等进 行一一检测,保证平面位置和垂直高度满足 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现场 钢管连接。钢管柱与钢管柱的连接采用内衬 板进行连接。内衬板和上下钢管柱均进行焊 接。焊接时要由专人负责监督检查钢管柱的 焊接质量。每根钢管柱焊接完成后均要做超 声波检测。由专业的检测部门对钢管柱的焊 缝进行全数检测,检测合格并出具有资质的 检测报告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相对简单,可大大缩短工期 美国太平洋第一中心大厦建设速度达到了每周四层,速度之快 是其它结构无法相比的。该种结构形式和钢结构相比零件少, 焊缝短,可以采用构造简单的插入式柱脚,免去了复杂的柱脚 构造。和钢筋混凝土柱相比,由于钢管本身就是耐侧压的模板, 因此在浇灌混凝土时可以免去支模、拆模等工和料。钢管还是 “钢筋”,它兼有混凝土柱中纵向受拉、受压钢筋和横向箍筋 之作用。从施工过程讲制作钢管远比制作钢筋骨架省工得多, 而且便于浇灌。钢管本身就是劲性结构构件。在施工阶段可以 起劲性钢骨架的作用,节省了许多支撑构件和脚手架,简化了 施工安装工艺。在北方严寒地区,还可以冬季安装空钢管组成 的框架或构架。开春后再浇灌混凝土.从而争取了时间,加快 了建设速度。

钢管混凝土结构构件在轴向冲击下的变形研究

钢管混凝土结构构件在轴向冲击下的变形研究

钢 管 混 凝 土 结 构 构 件 在 轴 向 冲 击 下 的 变 形 研 究
刘 三 梅
( 山西四建集 团有限公司 , 山西 太原 002 3 04)

要: 通过 对不同含 钢率的钢 管混 凝土短柱进行 >击试验 , 究其在冲 击荷载作 用下试件轴 向、 向变形 与冲击能量的关 系 , 中 研 径 从
结构 , 深圳 7 的赛格广场大厦采用了圆钢管混凝 土。 6层 与其他建筑结 构材料 一样 , 钢管混 凝土作 为建 筑结 构 的梁 、 柱等主要承重构件 , 在使用 过程 中, 面临着遭 受意外 碰撞 的风 也
撞击 等 冲击破坏 , 将造 成极 大的经 济损 失 和 结构构件 中 , 钢管对混凝土产生约束作 用 , 同时 , 混凝 土的存在保 险 。一旦遭受爆炸 、 社会影响 , 因此 , 钢管混 凝土结 构在 冲击 荷载 作用下 的承 载力 问 证 了薄壁 钢管 的 局部 稳定 , 其 承载 力得 到充 分发 挥 。另一方 使
. l,. . i l 利用 冲击 试 我 国于 2 0世纪 6 o年代开始研究钢 管混凝 土 , 并将 其应用 于各类 35mn 3 8mm和 4 2mi的三种钢 管混凝土 短柱 , 2 s 建筑结构 。如武汉 7 层 的国际证券大 厦采用 了矩形钢管混 凝土 验机进行 了轴 向冲击试验。本试验取锤重为 20k 的落锤 自试验 1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互作用 ,可使 构件具有普通钢管混凝 土力 学性能上 的优点 , 即核心再 生混 凝土在钢 管 约束作 用下 其抗 压强 度和 压缩 变
形能力得 到提 高的 同时增强 了钢 管壁 的稳定 性 和改 善钢 管 的耐火性能 。此 外 ,由于钢 管使 核心再 生混 凝 土处 于密 闭 环境 ,可减小再 生混 凝土 的徐 变 ,解决 了再 生混 凝土 耐久 性能差 的问题 ,是其他类 型再生混凝土结构不 可比拟的 。
2 静 力性 能
2 . 1 轴 压 短 柱
再生混凝土 的开发 和利 用既 能有效 改 善天然 资 源紧缺 的 问 题 ,又能妥善解 决废 弃混 凝土 的堆 放 问题 ,有效 的促进 了
社会 的可持续发 展 。由于再生 骨料 与天 然骨 料相 比存 在 的
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进行 研究 ,国外始 于 2 0世纪 9 0
土柱的力 学性 能与普 通钢 管混 凝 土柱类似 ,再 生骨料 对钢 管再生混凝土柱 的 力学性 能影 响不 大。最后 结合 钢 管再 生


土灌人钢 管内 ;其 二为 钢管再 生混合 构件 ,即将废 弃混 凝土构件 去除保护 层 、纵筋 、箍筋之 后 的核心部 分整 体或
分段 ( 块 )放入钢管 内部 ,然后在 二者 之间浇筑 新混 凝土
杨 有福 等 、 Ma l a t h y , R . 等 J 、 Mo h a n r  ̄, E . 等 、 邱 昌龙 ] 、 C h e n等 “ I 1 引、 邱 慈 长等 ” ] 、 陈 杰 “ ] 、 马 静 和王 振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在侧向冲击下的动塑性极限弯矩的研究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在侧向冲击下的动塑性极限弯矩的研究
YAN Zhe - n ng a
ABS TRACT: h s p p r a a y e n t e b sc r q i me t o e l t g mo e ft e u b n a v n e r f c c n a t T i a e n lz s o h a i e u r e n s ft i i d s o r a d a c d t f o tc h fn h a i s s m n ef a u e f i e e t i i gmo e , r b s n os me r l t n h p a h u d b r a e l i e e t gt e y t a d t e t r so f r n f n d s p o e t o e ai s i st t o l e t t d wel n s l c i e h d f l t i o h s e n h l t gmo e f h o ta t y t m i e e t e r n s a d p i t u a oh o e h a o t c y tm n e t i al i i d s e c n r c se i d f r n re e , n o n so t h t t v r e d c nr t se a d t r r i fn o t s n f t t b a s h h d
击数值 , 算了动垫 } 计 生极限弯矩。

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力学性能研究

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力学性能研究

用 Q3 2 5钢材 , 外径为 10nn, 6 11长径 比分别 为 4 5 和 3 9 。根 据 .9 .6
以往的试验 , 件的长径 比在 4附近 的试验 效果 比较好 , 构 长径 比
太小则端部效应 明显 , 长径 比太大则构件容易失稳破 坏[l 2。
本试验构件 的截面尺寸及相关参数见表 1 。
[ ] 吕西林 . 限 高层 建 筑工程抗 震设 计指 南 [ . 海 : 4 超 M] 上 同济 大学出版社 ,0 5 20 .
N/ m a r 2 l

屈服强度
2 2.0 9 1


极限强度
464 6.5
弹性模量
19 , 5×1 s 0
大的提高。外框架体 系是结构 的第二道 防线 , 混合结 构主要有 两 存。对于 特别 复杂 的高层 , 应进 行精细 的结构 分析 , 有针对 性地
4, 个方法进行设计 , 一是通 过在外 框架 中增设 斜撑 , 形成外 部框架 抗震措施或必要的结构抗震试验验证 … 来满 足超 限高层 建筑工
类构件在 实际工程 中的应用提 出了合理的建议 。
关 键 词 : 钢 管 混凝 土 , 压 短 柱 , 验 研 究 , 响规 律 圆 轴 试 影
中图分类号 : 3 3 1 TU 2 .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 言

对钢管混凝土抗剪试验ABAQUS建模

对钢管混凝土抗剪试验ABAQUS建模

混凝土和盖板 面面接触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文达博士研究小组 www.cewangwd.com
Load:
位移加载,约束构件底端加载板 底端控制U1、U2、U3方向位移 顶部受剪区域的U3方向施加位移加载量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文达博士研究小组 www.cewangwd.com
Visualization:
0 0 5 10 15 20 25
△/mm
由以上荷载位移曲线可以看出,方钢管得极限承载力相对误 差很小,但是荷载-位移关系初期,计算变形小于实测结果。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文达博士研究小组 www.cewangwd.com
分析原因
• 在荷载-位移关系初期,可能是试验得出的位移值包含了支座处的 钢管受压变形而产生的位移等从而使实测位移值偏大; • 建模方式的问题; • 钢材与混凝土所采用的本构关系与论文所采用的不符合; • 试验信息不完全,比如夹具的厚度。
现有试验,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之后采用该模型对钢材强度、混 凝土强度及构件截面含钢率等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构件抗 冲击能力的不同影响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文达博士研究小组 www.cewangwd.com
王蕊等(2008)[3]利用落锤冲击试验机对3组套箍系数分别为 1,1.15和1.9的两端 简支钢管混凝土进行侧向冲击实验。基于实验研究结果,建立了局部变形和 整体变形的计算公式,其理论计算的跨中挠度值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并为

第三章_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第三章_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9
2、冲击试样开缺口的目的
使缺口附近造成应力集中,保证在缺口处破 断。
缺口的深度和尖锐程度对冲击吸收功影响显 著。缺口越深、越尖锐,Ak值越小,材料表现的 脆性越大。
所以,不同类型和尺寸试样的Ak值不能相互 换算和直接比较。
10
三、冲击弯曲试验原理
1、冲击试验的分类:按其服役工况有:图 简支梁下的冲击弯曲试验(夏比冲击试验) 悬臂梁下的冲击弯曲试验(艾氏冲击试验)
22
⑵ 以 高 阶 能 对 应 的 温 度 定 义 为 tk , 记 为 FTP(Fracture Transition Plastic),较为保守的 方法。
⑶以低阶能和高阶能平均值对应的温度定义 为tk,记为FTE(Fracture Transition Elastic)。
新标准规定: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某一特定值 时,例如KV8=27J;冲击吸收能量达到上平台某 一百分数,例如50%;剪切断面率达到某一百分 数 , 例 如 50 % ; 侧 膨 胀 值 达 到 某 一 个 量 。 例 如 0.9mm。
GB/T229-2007《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
法》规定,如图所示。冲击吸收能量K(1994年标准
为冲击吸收功Ak): K=GH1-GH2=G(H1-H2)=mg(H1-H2)
对采用u型缺口和v型缺口的试样,其冲击吸收功
分别用Aku和Akv来表示。试验前需对试验机进行校核。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岳香华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岳香华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综述岳香华

发布时间:2021-08-05T08:55:33.54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1期作者:岳香华[导读] 钢管混凝土柱(简称 CFST)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形成钢管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外荷载的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根据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矩形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等[1]。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施工方便等优势,本文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静力性能、抗震性能、局部屈曲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钢管混凝土柱(简称 CFST)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形成钢管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外荷载的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根据截面形式不同,

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矩形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等[1]。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延性好、耗能大、施工方便、梁柱节点容易处理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矩形钢管混凝土土柱的静力性能、抗震性能、局部屈曲性能等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静力性能研究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研究

Zhang等[2]对24根填充混凝土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轴压试验,研究了截面纵横比、约束系数、宽厚比等关键参数对矩形钢管抗轴力性能的影响。Cai等[3]研究了10个有约束杆试件和5个无约束杆试件的方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向荷载特性,研究了宽厚比、约束拉杆对钢管混凝土柱极限强度、刚度和延性的影响。Long等[4]建立了带约束杆的矩形钢管约束混凝土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得到了影响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关键参数。

冲击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

冲击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

冲击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十九世纪的一个重大发明被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高层以及复杂的结构当中。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高速冲击作用下其强度本构关系与破坏性能显示出明显的与加载速率密切相关的特征。随加载速率的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动力强度有明显的增高,即率相关效应,这一现象对大型结构的动力安全稳定性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落锤与预应力混凝土梁冲击为例,研究其动力本构关系与应变率的关系,观察不同速率的损伤断裂过程与破坏形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落锤冲击试验机,该落锤装置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以满足试验需求。进行试验前,通过冲击条件测试,调整并确定了较为合适的铝锤头和铝垫片,并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冲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落锤装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

(2)完成一组预应力混凝土梁和素混凝土梁的静力试验,试验获得了试块在静力加载下的承载力、跨中位移以及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梁的静力承载力要远小于预应力混凝土梁。(3)利用落锤冲击试验机,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横向冲击试验,试验中应变率范围为1s-1-3s-1。

试验的主要参数包括落锤冲击高度和质量、预应力以及配筋率。同时,完成了一组素混凝土梁的冲击试验进行对比。试验中采用高速摄像仪记录了冲击过程,通过测量记录了力时程曲线、加速度时程曲线、应变时程曲线以及试块受拉区的裂纹宽度。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落锤质量和下落高度的增加,输入能量增加,试块受拉区的裂纹宽度越大;通过提高预应力和配筋率能够有效地延后试块裂纹的产生,并

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民生命 财产 造成 了很 大 的伤 害 。人 为 爆 炸产 生 的 冲 击 波在很 短 的时 间 内达 到 最 大 值 , 在 建 筑 物 局 部 产 生 其 的最 大压 力可 能 比常规设 计 所 选用 的荷 载 高几 个 数 量 级 , 冲 击荷 载 作用 下 结 构 或构 件 表 现 出 不 同 于 在 常 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 第 5期 5卷




J OURwenku.baidu.comAL OF VI BRA ON AND HOCK TI S
冲击 荷 载 下钢 管 混 凝 土柱 模 型 力学 性 能试 验研 究
张望喜 单建华 陈 荣 肖 岩 卢芳云 王 志兵
约束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 冲击荷载作用下试件残余变形 、 变变化直接 与弹体 冲击速度有关 ; 应 受 弹体 碰撞 后 , 试件 冲击 端 的残余 变 形 最 大 ; 夹 部 位 设 在 试 件 中部 更 能 真 实 的 模 拟 试件 受 力 的 真 实情 装 况; 外包 碳纤 维对 试件 的抗 冲击 性能 有 一定 的改 善 , 其是 在 横 向变形 较 大 的部 位 ; 管混 凝 土 柱 模 型 尤 钢 试件的应变量级很大 , 环境噪声影响较大 , 可采用大阻值和大量程应变片提高应变准确度 。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 冲击荷载 , 力学 性能 , 模型试验

往复偏心拉压荷载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往复偏心拉压荷载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te ohe wo i 07% .An he t ikn s ft e se lp ae i h t rt s4. d t h c e s o h t e lt s3 mm nd 1 5 mm ,r s e tv l a . e p ciey.S u swe e t d r s ti wo o h pe i n . T r r o su n t e oh rt p cme . Ba e n t e e p rme t h e n t ft e s c me s he e we e n t ds i h t e wo s e i ns s d o h x e i n .t e l a e rn a a iy,sif e s u tl y,a d c a a t rsi ff iu e we e a ay e o d b aigc p ct t n s ,d c i t f i n h r c eitc o a l r r n lz d. Th t y s o h t e sud h ws t a
e c n rc c c i e so n o r s in la c e ti y lc t n in a d c mp e so o d,e p rme tlsu y o u o u pe i n t h r s e — x e i n a t d ff rc l mn s c me swih t ec o ss e o t n 1 0 mm 7 i o 3 X 1 0 mm a e n c rid o t Th en o c me ai ft ft p cme s i 1 h s b e a re u . e r i f r e ntr to o wo o he s e i n s8. 4% ad n

强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

强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

中国科学 G 辑: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8年 第38卷 第6期: 759 ~ 772

759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强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

特性及本构模型

宁建国①*, 刘海峰①②, 商霖①

①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②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宁夏 750021

* E-mail: jgning@

收稿日期: 2007-12-11; 接受日期: 2008-03-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10625208)

摘要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统计细观理论和Perzyna 黏塑性本构方程,

构造了一个塑性与损伤相耦合的本构模型来描述混凝土材料在强冲击载荷

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响应特性. 在该模型中假设: 1) 宏观上混凝土材料是一

个均匀连续体, 而从细观分析其内部则包含了大量随机分布的微裂纹和微空

洞等损伤缺陷; 2) 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演化是由其内部拉伸应力作用下微裂纹

扩展的累积而引起的, 导致了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弱化; 3) 随着微空洞的塌陷,

混凝土材料内部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体积模量也相应增加, 将这一

过程看作是微空洞损伤的演化发展; 4) 微裂纹和微空洞损伤之间不发生相互

作用; 5) 当裂纹扩展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混凝土材料发生粉碎性破坏. 利用

实验结果确定模型所需参数, 并将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模拟曲线与实验测试曲

线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者较一致.

关键词 混凝土材料 冲击特性 损伤演化 本构模型

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共3篇

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共3篇

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

验研究共3篇

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1

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

随着建筑和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各种工况下的性

能要求越来越高。冲击荷载是在自然灾害或人为意外情况下常常遇到

的一种突发荷载,对建筑物和桥梁的性能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了解

冲击荷载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对建筑物和桥梁的设计和安全保障

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采用四根相同尺寸的梁进行试验,梁长为2.8m,直径为0.3m。试验中选用20号钢筋作为主筋,每根梁纵向配筋为5根,横向配筋为

3根,都是直径为10mm的钢筋。试验分别在0.15m、0.25m和0.35m的落差下进行,每个落差均进行3组试验数据的采集。控制每根梁在试

验过程中的边界角度不大于2度,试验数据的采集工作由数码仪器完成。

在不同冲击荷载下,对梁混凝土的受压变形和受拉变形进行测试。对

受压变形采用墨迹仪测量其中的裂口长度和宽度,同时采用激光位移

计测量裂口处的变形量。对受拉变形采用应变计进行测量。试验结果

表明,梁在落差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荷载,随着落差的

增加,梁的抗冲击性能逐渐下降。

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发现落差越大,梁裂缝的长度和宽度越大,受

拉变形也随之增加。同时,试验结果还反映出跨度较小的梁在冲击荷

载下的抗冲击性能更好。这是因为跨度较小的梁在受到冲击荷载时,

局部裂纹对整根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更小。

总之,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会大大降低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尤其是跨度较大的梁在受到冲击荷载时更为脆弱。因此,我们应该加

普通混凝土落锤冲击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普通混凝土落锤冲击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普通混凝土落锤冲击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刘练;霍静思;刘艳芝;王海涛;谭清华

【期刊名称】《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8(015)006

【摘要】为研究普通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冲击力学性能,利用改进的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对C30混凝土圆柱体进行低速冲击试验.为降低落锤冲击惯性效应并获得稳定的加载速率,试验采用不同厚度的橡胶或海绵作为波形整形材料;采用20 mm厚橡胶时可消除惯性力影响,延长加载时间,使试件纵向应力趋于均匀分布,并实现恒定速率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下混凝土破坏形态与静载下相同,动态增大系数(DIF)、极限应变与吸收能量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在本文试验参数范围内应变率对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影响较小.对已有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验证了CEB2010规范公式偏于保守地描述了DIF与应变率的关系,且本文的研究结果填补了应变率10-1/s~100/s范围内试验数据.

【总页数】9页(P1415-1423)

【作者】刘练;霍静思;刘艳芝;王海涛;谭清华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育部建筑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育部建筑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2;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育部建筑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育部建筑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82;国防科技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72

侧向冲击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简化分析模型

侧向冲击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简化分析模型
击 等 . 年 来 关 于 钢 管 混 凝 土 结 构 的抗 冲击 性 能研 近 究 也越 来越 多 . 韩林 海 与 Ha bnG n i e等人 [ 3通 过试 2] - 验对 钢 管混 凝 土 柱 的强 度 和 延 性 进 行 了研究 , 明 表 钢管 混凝 土 构 件 具 有 很 好 的 抗 冲 击 特 性 . r h r 、 P i ad c
中图 分 类 号 :T 7 U35 文献标识码 : A
钢管 混凝 土 构件 可 以充 分发 挥 钢 管 和混 凝 土 两 种材 料 的优 势 , 有 优 越 的抗 冲击 性 能 . 外 , 管 具 此 钢 混 凝 土 整 体 还 具 有 承 载 力 高 、 济 效 益 优 良和 施 工 经 方 便 等优 点 , 因而 被广 泛运 用 于 高层 建 筑 、 业 厂 房 工 和拱桥 结构 等 工程 实践 中L . 1 ] 钢管 混凝 土结 构在 使 用期 内除 了要 承受 常 规 荷
En ie rn S a g a 0 0 2, ia gn e ig, h n h i 0 9 Chn ;4. c nia e e , iaS ae 2 Te h c l ntr Chn t t C
C ntut nE gn eigC ro t n B in 0 0 1 C ia o s ci n ie r opri , ej g1 0 5 , hn ) r o n o i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黄志;谌湘文;蒋丽忠;周旺保;熊陆增;戚菁菁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22(41)19

【摘要】为了解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地震损伤情况,通过对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出了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形态和构件损伤特征。在试验分析基础上,对经典的Park-Ang 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损伤指数和耗能因子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现象和各阶段特征,选取了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和改进的Park-Ang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ark-Ang模型能较好的判断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损伤程度,且通过损伤值可将构件损伤划分为是否可修、不可修但未破坏和不可修且将破坏三个阶段,并以损伤值0.4作为划分试件是否可修的界限。

【总页数】8页(P157-163)

【作者】黄志;谌湘文;蒋丽忠;周旺保;熊陆增;戚菁菁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省智慧建造装配式被动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93

【相关文献】

1.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力学性能数值分析

2.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力学性能分析

3.轴向往复荷载作用钢管混凝土柱损伤模型研究

4.外贴CFRP内置格构式钢骨螺旋箍筋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有限元分析

5.轴向往复荷载作用下圆钢管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 4#与 6#试件应变时程曲线 , 可以看出 , 装夹 部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 , 与冲击端装夹相比 , 中部 装夹测得的应变较小 。冲击 端装夹时 , 弹体撞击过程 中 , 固定所用的环氧树脂给试件能产生一定的约束 , 中 间装靶对靶困难 , 子弹与试件并不是正面碰撞 , 这些对 应变测试结果均有影响 , 装夹部位设在试件中部更能 真实的模拟试件受力的真实情况 。 3. 3 约束情况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 经常用碳纤维加固钢管混凝土 (CFT)柱 , 而形成约束钢筋混凝土 (CCFT )柱 , 本次试 验中 7#和 8#试件即是如此 , 考虑到碳纤维层厚度无法 按实际相似模型进行缩放 , 试件的碳纤维包裹了两层 , 意在研究碳纤维约束的影响 , 试件装夹部位设在试件 中部 。 比较 6#和 7#、8#试件应变时程曲线 , 可以看出 , 冲击端较大的应变采用外包碳纤维约束后 , 数值明显 小于没有包碳纤维时的结果 , 但同时纤维也发生破裂 ; 而中间应变较小 , 包碳纤维对应变几乎没有影响 , 碳纤
1. 4 试 验装 置标 定
本次试验装置标定主要集中在弹体速度 u 与注气 压力 P 0和弹体初始位置的关系上 。由于轻气炮实验装 置采用压缩空气作加载工质 , 记弹丸质量为 M , 发射管
长为 L, 横截面积为 A, 发射管中气体的推进压力为 P 。
不考虑弹丸与管壁的摩擦 、附面层以及热传导的影响 ,
第 5期 张 望喜等 :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97
( a) 胶结在带孔钢板上的试件
(b) 炮管出口处的弹体
( c) 固定在靶架上的试件
(d) 轻气炮实验装置全景
图 3 试件与试验装置照片
1. 3 测 点布 置与 数据 采取
当高速运行的弹丸碰撞试件时 , 冲击波在试件中 产生并传播 , 粘贴在试件侧面的应变片将记录到一组
应变信号 , 并通过数字存 储示波器记录 。 钢管表面动
应变通过多通道动态应变仪测量 , 测点布置与编号如
图 2示 , 沿试件轴向和环向布置 , 每个试件共 4组 8个
应变片 , 分别位于试件的冲击端边缘 约 10mm 处和中
部 。应变采样通过位于试件撞击面的两个铜片与弹体
接触触发 ;弹体碰撞前的速度由炮击系统通过测量弹 体撞击各电探针的时间间隔及相应间距获得 。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 冲击荷载 , 力学性能 , 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 : TU 375 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近年来 , 国际上时有发生的恐怖袭击给社会和人 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人为爆炸产生的冲击 波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 , 其在建筑物局部产生 的最大压力可能比常规设计所选用的荷载高几个数量 级 , 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表现出不同于在常 规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及受力性能 。 钢管混凝土具 有强度高 、重量轻 、延性好等 优点 , 碳纤维约束又能进 一步提高其延性和强度 , 通过冲击试验研究钢管混凝 土和碳纤维约束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冲击性能具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 。 本文在轻气炮试验装置 [ 1, 2] 上完成了钢 管混凝土柱模型的冲击试验 , 获取了构件在冲击荷载 下的应变时程曲线和破坏形态 , 比较了不同弹体冲击 速度 、试件装夹部位 、试件外包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作 为钢管混凝土柱 (CFT )和约束钢筋 混凝土柱 (CCFT ) 系列研究[ 3] 的部分成果 。
摘 要 为研究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 (CFT )的力学性能 , 采用 φ57mm 轻气炮实验装置和技 术 , 进行了 8个钢管混凝土柱模型的冲击试验及模拟分析计算 。 测得了不同弹体冲击速度下试件表面 的应变时程曲线 , 获取了试件破坏形态及残余变形 , 比较了不同弹体冲击速度 、试件装夹部位 、试件外包 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冲击荷载作用下试件残余变形 、应变变化直接与弹体冲击速度有关 ;受 弹体碰撞后 , 试件冲击端的残余变形最大 ;装夹部位设在试件中部更能真实的模拟试件受力的真实情 况 ;外包碳纤维对试件的抗冲击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 尤其是在横向变形较大的部位 ;钢管混凝土柱模型 试件的应变量级很大 , 环境噪声影响较大 , 可采用大阻值和大量程应变片提高应变准确度 。
速度趋于无穷时 , 摩擦效应趋于定值 , 按下式对气体推
进压力 P 进行校正 , 得到修正后的气体推进压力 P ′:
P ′=P (1 +e-λu )
(4)
通过测得的注气压力 、加载 速度标定出摩擦因子
λ。 在 高 速 区 为 :λ =1 /65. 10264;中 速 区 为 λ =
1 /557. 1878;不抽真空时低速区为 :λ=1 /3681. 33。 实 验中 , 不同注气压力下的弹体速度的实测值与理论 (计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M
du dt
=Mu
du dt
=P
A
(1)
设子弹作一维平面运动 , 利用一维等熵膨胀和热
力学关系式 , 可以求出推进压力与子弹速度的另一种
表达式 :
P P0
=
1
-
γ2
1
u C0
2γ γ- 1
(2)
其中 C0为气体初始声速 , 取 340m /s。 γ为气体常 数 , 空气取 1. 4。
图 1 试件尺寸
本试验在国防科技大学的 φ57mm 轻气炮试验装
置上完成 , 它是利用气炮中高压气体的突然释放推动
弹体沿抽真空的炮管加速运动 , 最后碰撞事先安装固
定在专用卡具 (耙架 )上的试 件 (耙 ), 实 现冲击加载 ,
如图 2所示 。
图 2 试验装置与测点布置示意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9978015)和国家 “ 985 工程 ”共同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 2005 - 08 - 16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05 - 09 -27 第一作者 张望喜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1971年生
1 试验方案
1. 1 试件 设计 考虑轻气炮试验装置的特点 , 取 1:60钢管混凝土 柱缩尺模型进行试验 , 如图 1示 , 钢管外径 50mm , 壁厚 1mm , 材 料 Q235, 设 计混 凝土 强 度等 级 C35, 实配 C 39. 03, 试件总长 100mm 。
1. 2 试验 装置
理论值
实测值
冲击端
无约束
102. 0
100. 0
冲击端 冲击端 冲击端
无约束 无约束 无约束
200. 0 86. 0 52. 2
186. 5 81. 5 49. 1
中部 中部 中部
无约束 无约束 碳纤维
61. 0 52. 2 52. 2
62. 3 51. 9 52. 5
中部
碳纤维
61. 0
———
备 注
弹体速度 (m /s)
试件直径 (mm)
冲击前 冲击后 (平均 ) (最大 )
试件高度 (mm)
冲击前 冲击后 备注 (平均 ) (平均 )
1# 100. 0 2# 186. 5 3# 81. 5 4# 49. 1 5# 62. 3 6# 51. 9 7# 52. 5 8# 62. 3
50. 06 50. 06 50. 16 49. 99 50. 00 49. 95 49. 96 49. 96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注气压力 (M Pa)
1. 0 3. 0 0. 7 0. 5(炮口入内 2m) 0. 7(炮口入内 2m) 0. 5(炮口入内 2m) 0. 5(炮口入内 2m) 0. 7(炮口入内 2m)
表 2 试件试验参数及情况汇总表
装夹部位 约束情况
弹体速度 (m /s)
始位置 , 即压缩气体对弹体作用的距离 , 计算得到弹体
在发射管出口处的出口速度 。
在实验过程中 , 实测弹体速 度与理论计算速度间
存在一定差异 , 为了更准确地控制加载速度必须对 (3)
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 综合考虑摩擦等因素对加载
速度的影响 , 当加载速度为 0时 , 注气压力为 0;当加载
300μs, 波宽约为 60μs, 中间轴向应变比前端起跳延时 约 13μs, 同时波宽变宽 , 波幅变小 , 这是由于在波传播
过程中有衰减 , F - R 应变 片 16μs左右起跳 , 30. 52μs 达最大值 20 500μs, 波宽约为 20μs。M - R 应变片在 20μs左右起跳 , 后维持在 3 000μs上下波动 , 环向应变 起跳延迟并不明显 。
54. 22 66. 22 54. 74 51. 38 51. 34 50. 98 51. 78 53. 70
99. 84 98. 94 100. 68 99. 98 99. 89 99. 81 99. 95 99. 80
97. 64 85. 24 92. 26 99. 78 99. 74 98. 74 100. 30 97. 56
3. 1 弹体冲击速度的影响 从图 4和图 5可以看出 , 试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 , 其残余变形 、应变变化直接与弹体冲击速 度有关 。 在 试件材料性能相同的条件下 , 冲击速度越大 , 试件残余 变形越大 , 有效范围内应变时程曲线越陡 , 即上升段曲 线上升越快 。 3. 2 装夹部位的影响 从图 4和图 5可以看出 , 冲击荷载作用后 , 装夹部 位设在冲击端的 1#~ 4#试件的形状近似为鼓形 , 而装 夹部位设在中部的 5#~ 8#试件的形状为圆台形 , 在钢 管表面应变时程曲线图上也有反应 。 6#试件测试四个 应变片信号齐全 , 结果较理想 , F -Z 应变片 3μs左右
第 5期 张 望喜等 :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99
2#试件
3#试件
4#试件
6#试件
7#试件
图 5 钢管表面应变时程曲线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
起跳 , 38. 72μs达最大值 14 550μs, 波宽 (每个脉冲出现 的时间 , 包括上升时间 、下降时间等 )约为 30μs, M - Z 应变 片 在 15μs 时 起 跳 , 21. 68μs 达 最 大 值 约 为 3
4
v - 08#
2
v - 09#
2
v - 10#
1
v - 11#
1
注气压力 (M P a)
弹体速度 (m /s) 实测值 理论值
7. 5
276. 1 297. 7
3. 0
205. 1 199. 2
1. 6
126. 9 124. 7
1. 0
100. 0 101. 5
0. 7
90. 2 86. 0
0. 7
第 25卷第 5 期
振 动 与 冲 击 JO URNA L O F V IBRA TION AND SHOCK
V o.l 25 N o. 5 2006
冲击荷载下钢管混凝土柱模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张望喜 1 单建华1 陈 荣 2 肖 岩 1, 3 卢芳云 2 王志兵 2
(1.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长沙 410082; 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 长 沙 410037; 3. 美国南加州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 洛杉矶 CA 90089)
算修正 )值如表 1所示 。
98
振 动 与 冲 击 2006年第 25卷
表 1 不同注气压力下弹体速度的实测 值与理论计算值
编 号 装弹深度 (m)
v - 01#
4
v - 02#
4
v - 03#
4
v - 04#
4
v - 05#
4
v - 06#
4
v - 07#
应变信号未触发 M - R 应变片无信号
正常 F - R 应变片无信号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图 4 冲击荷载作用后的试件变形照片
2. 3 应变时程曲线 在不同弹体冲击速度 、试件装夹部位、试件外包约束
3 分析与讨论
(有无碳纤维)下的部分试件的应变时程曲线如图 5示 。
表 3 试件回收情况简表
编号
联立 (1)式和 (2)式可求出注气压力 P0与加载速 度 u之间的关系 :
P0 AL
MC
2 0
=γ2+1
1
2 +γ- 1
-
γ+1 γ- 1
1
-
2 γ-
1
1-
u(γ- 1) 2C0
γ+1 γ- 1
u C0
(3)
通过上式可计算出一定注气压力下 , 弹体所获得
的加速度 , 进而根据发射管长度及弹体在发射管中初
81. 5 86. 0
0. 5
71. 3 73. 6
0. 7
62. 8 61. 0
0. 5
49. 1 52. 2
0. 5
37. 5 37. 6
0. 3
30. 4 29. 5
2 试验结果
2. 1 试验参数汇总 本次试验共有 8个试件 , 其中 1 ~ 4#采用前端装 靶 , 靶环固定位置靠试件前端 , 对前端应 变计有约束 。 试件 5 ~ 8#采用中间装靶 , 靶环固定位置靠试件中端 , 避开了应变片所在位置 。 另外 7#、8#试件外包有碳纤 维 。 弹体采用钢弹 , 质量为 815g。 表 2 给出了各试件 试验参数概况 。 2. 2 变形特征 用游 标卡尺测 量冲击试 验前后试 件的高 度和直 径 , 结果见表 3, 冲击试验后试件残余变形照片见图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