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合集下载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 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 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 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 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 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 ,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 措施。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致病病原菌】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 【治疗原则】
1.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2.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 予抗菌药物治疗。 3.以下情况可予抗菌药物治疗:75 岁以上的发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胰 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病原治疗】 1.可能由肺炎支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者,可采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 类或氟喹诺酮类。 2.肺炎衣原体感染可用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四)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
,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 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 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 (五)疗程

抗菌药战胜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抗菌药战胜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抗菌药战胜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又称为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药物。自上

世纪20世纪中期以来,抗菌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对人类的医疗保健产生

了革命性的影响。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生长和复制的过程,从而抑

制细菌感染的扩散和发展。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抗菌药物,以及它

们在克服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1.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之一。青霉素类药物

可通过干扰细菌壁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由于一些细菌变得对青霉

素产生了抗药性,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应对这些耐药性。

2.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它们通过抑制

细菌的 DNA 合成,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肺炎、肺结核和腹泻等细菌感染疾病。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

菌的生长。这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血液感染和皮肤感

染的治疗中。然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使用时需谨慎。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

生长。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同时也可用于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可能出现

的耐药性问题。

5. 链霉素类抗生素

链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进

而达到杀菌或抑菌效果。链霉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消化道

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中。然而,过度使用链霉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细

菌产生耐药性,因此需在临床使用中谨慎对待。

抗菌的药物

抗菌的药物

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的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

制定。

多种疾病易误诊误细菌感染

*发热是细菌感染的最常见症状,但发热不一定就存在感染

*”发热待查FOU”患者的常见病因:

-1/3感染病如肺外结核、伤寒、心内膜炎、肝脓肿、病毒感染如传单

-1/3结缔组织病如血管炎、SLE

-1/3肿瘤如淋巴瘤

-术后发热不一定全是感染

临床诊断容易,但病原诊断困难(阳性率低),所以经验治疗多,病原治疗少。经验治疗容易造成广覆盖、过度使用抗菌药问题。

经验性治疗:根据不同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

病原治疗:不同细菌的感染,选用不同抗菌药物,同一种细菌感染,根据不同的药物敏感性选用不同抗菌药

初始经验性治疗,72h或评估后尽可能进行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是针对性的治疗:根据病原及药敏选用药物优点

-提高疗效

-增加使用窄谱抗菌药的可能

-减少联合用药的可能

-减少不良反应

-降低药品费用

需要掌握的抗菌药特性:

*药效学

-抗菌谱(大致知道)、抗菌活性、联合抗菌作用、抗生素后效应

-作用机制、杀菌抑菌作用

*药动学

-吸收、分布(组织浓度)、排泄途径(肝胆、肾脏)

-pk/pd 特性

*临床应用

-适应症

-各部位感染、各类细菌感染应用的注意点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注意点、特殊病理、生理人群的应用根据pk/pd抗菌药分为三类: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自从20世纪中叶首次发

现抗生素以来,它已经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介绍

抗生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一类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和繁殖而治疗感染的药物。

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菌,或抑制细菌产生的关键生物化学过程,从

而达到治疗效果。

二、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或来源进行分类。根据作用

机制,抗生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

菌素等;

2. 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和庆大

霉素等;

3. 核酸代谢抑制剂: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喹诺酮和环丙沙星等;

4. 代谢抑制剂:如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等;

5. 其他:如多肽类抗生素、环状肽类抗生素和抗氧化剂等。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其抗菌作用。其中一些主要机制包括: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失去完整性从而引起细菌死亡;

2.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止细菌正常生长和功能发挥;

3. 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和复制,抑制细菌的遗传物质的正常运作;

4. 干扰细菌代谢和能量产生,使细菌无法正常生存。

四、抗生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增减

剂量或停药;

2. 需要完成完整的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产生

耐药菌株;

3. 避免滥用抗生素,在非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时,不应使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作用和分类

抗菌药物的作用和分类

抗菌药物的作用和分类

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

疗和预防感染。它们是现代医学在对抗细菌感染方面的重要武器,可

有效缓解疾病症状,并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常见的分类。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菌作用:抗菌药物可以通过扰乱细菌细胞壁、细胞膜、核酸和

蛋白质合成等多种方式,干扰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抑制细菌的增殖。

2. 杀菌作用:某些抗菌药物还可以直接杀死细菌,使其失去活力甚

至死亡。这类药物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DNA或RNA等核酸物质,或

者抑制重要代谢酶的活性来发挥杀菌作用。

3. 选择性毒性:抗菌药物在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

宿主机体的损伤。这种选择性治疗使得抗菌药物成为临床应用的首选

药物之一。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酶的活性,干扰细菌细胞壁的正常合成。常见的药物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2. 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类药物适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特别是对肠道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使细

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4. 四环素类抗生素:三环素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抑

制细菌生长,从而对细菌感染起到治疗作用。

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该类药物通过阻断细菌DNA复制和顶点酶

活性来杀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6.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类药物可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

菌死亡。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

常见疾病细菌感染的治疗

常见疾病细菌感染的治疗
• 4.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尿路系 统检查,若发现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者,应 予以矫正或相应处理。
表4.2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原治疗
病原
流感嗜血杆菌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 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坦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敏 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 感 青霉素中介及耐药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
厌氧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
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 第三代头孢菌素 菌科细菌
• 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注普鲁 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 疗程均为10天。某些患者的依从性较差,预计难 以完成10天疗程者,可予苄星青霉素单剂肌注。
•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疗程10天。
•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疗程10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 患者。此外,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部细菌,A组 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多见,这两类药 物均不宜选用。
病原
表4.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原治疗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备注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
复方磺胺甲噁唑,第一、 二代口服头孢菌素,氟喹 诺酮类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引言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其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血液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本文将介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对于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对于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下:

1.抗生素:对于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具

体的药物选择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判断。

2.解热镇痛药: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和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

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3.止咳药:对于干咳或咳痰不畅的情况,可以使用止咳药进行缓解。常

用的止咳药包括右美沙芬和可待因。

肺炎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真菌等。不同类

型的肺炎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肺炎药物治疗:

1.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对于由细菌引起的肺炎,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是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来确定。

2.需要抗病毒治疗的肺炎:对于由病毒引起的肺炎,常见的病毒包括流

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可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流感等情况,对轻型肺炎的疗效有限。

所有抗生素名称及用途

所有抗生素名称及用途

所有抗生素名称及用途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治疗感染。下面是常见的抗生素名称和它们的主要用途:

1. 青霉素(Penicillin):青霉素是一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它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特别是对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起到杀菌作用。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的拓扑异构酶来杀灭细菌。

4.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Polymyxins):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等,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来杀菌。

5.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Nitrofurans):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包括尼硝酸、呋喃唑酮等,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它们通过阻断细菌的氨酰氨基酸合成途

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6. 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磺胺类抗生素包括磺胺嘧啶、磺胺乙二嘧啶等,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它们通过抑制细菌对二羟丙二胺的代谢来起到杀菌作用。

7. 羧苄青霉素类抗生素(Carbapenems):羧苄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自胞菌素等,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和呼吸道感染。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杀菌。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真

菌和寄生虫等。药物治疗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

详细探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分类、药物使用

原则以及常用的治疗药物等内容。

一、药物分类

根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类型和药物作用机制,感染性疾病药物可

以分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1.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

菌素、红霉素等。

2.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嘌呤类、嘌呤类等。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3.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聚酮类、三唑类等。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克霉唑、伏立康唑等。

4. 抗寄生虫药物

抗寄生虫药物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喹啉类、硝基咪唑类等。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华法林、多巴胺等。

二、药物使用原则

在选择合适的感染性疾病药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药物:根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选用抗病毒药物。

2. 个体化用药: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

3. 抗生素使用原则: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和产生耐药菌株。

4. 联合用药:对于疑难复杂的感染性疾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痰管炎、喉炎、肺炎、皮肤感染、尿路

感染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细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本文将介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抗生素分类

抗生素是目前用于治疗感染疾病的主要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类别:

•青霉素

•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磷酸庆大霉素

•糖肽类

其中常用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

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青霉素有许多种,可以按照其药理学和化学结构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的常用种类有:

•盐酸青霉素

•苯唑西林

•氨苄西林

•氨甲苄西林

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是一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泌

尿道感染、交通性骨髓炎等。头孢菌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头孢菌素还有多种类型,常用种类一般分为头孢菌素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三代。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抑菌剂。大环内酯类通过阻断细菌蛋白的合成,

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洛美沙星等。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在免

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危重病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打断微生物细胞壁的蛋白质产生抗细胞质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常见疾病易感细菌及治疗药物1

常见疾病易感细菌及治疗药物1

常见疾病易感细菌及治疗药物培训

细菌借助表面的一些特殊成分和结构,吸附于人体皮肤粘膜的表面,然后以不同方式引起疾病。常见的人体细菌性感染有以下几种:

皮肤的细菌性感染

皮肤表面普遍存在着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因此皮肤最多见的感染系由葡萄球菌引起,如疖、毛囊炎等。严重的感染可发展到皮下组织形成蜂窝组织炎或痈等。其次可见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感染,除后者感染皮下有气发展较快外,其他感染局部皮肤均有红、肿、热、痛,或有脓肿形成。

眼、耳、鼻、喉、口的细菌性感染

眼的细菌性感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流感杆菌引起的结膜炎、泪囊炎等。全眼球炎常与眼外伤或异物穿透伤有关。对闭合的伤口感染,除上述细菌外,需注意厌氧菌的感染。若母亲患有淋菌性阴道炎,胎儿娩出时易受感染而患淋菌性结膜炎。母亲阴道有 B群链球菌、利斯特氏菌皆可感染新生儿致脑膜炎。耳的细菌性感染有外耳道炎及中耳炎。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易引起耳源性脑膜炎。鼻的细菌性感染有鼻前庭炎、鼻窦炎。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厌氧菌及流感杆菌亦可引起鼻窦炎。在喉部的细菌性感染中,扁桃体炎最常见,其他尚有咽旁及咽后壁脓肿,病原菌主要是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口腔的细菌性感染以牙周炎和牙龈脓肿最多见,腮腺炎、颌下腺炎少见。病原菌主要系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

肺及胸部的细菌性感染

正常细支气管及肺泡应该是无菌的,若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睡眠或昏迷时将咽喉处分泌物吸入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亦有因败血症引起肺脓肿及脓胸者。院外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等。院内感染者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如克雷伯氏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院内感染的肺炎死亡率往往较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在临床医学中,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

合理使用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的通知》,我们制定了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定义

根据《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主要包括抗生素和其他抑菌药物。抗菌药物应在医师处方下合理使用,不得滥用或过量使用。

抗菌药物管理原则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师处方用药,严禁自行购买或分

享他人药物,以免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

2.谨慎选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选择

最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3.遵循疗程: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得中途停药,

以免造成疾病复发或药物耐药。

4.连续监测:医务人员应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

行连续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规范用药: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原体药敏结果和药

物的剂量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2.防止滥用:医务人员不得因患者的要求或其他非医学因素而滥用抗

菌药物。

3.避免过度使用:在治疗疾病时,应慎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选择针对

特定病原体的药物。

4.监测疗效: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确保药物疗效和不良反

应的监测。

结语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强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只有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国家处方集摘录)

(一)法定传染病(细菌性)的抗菌药物选择

1、麻疹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

首选抗菌素:青霉素,大环内酯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CoSMZ

2、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主要病原体: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多西环素,次选喹诺酮类

3、猩红热

病原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红霉素,头孢类

4、百日咳

病原菌:百日咳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红霉素,次选CoSMZ,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5、白喉

病原菌:白喉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红霉素

6、细菌性痢疾

病原菌:志贺菌属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次选三代头孢菌素,CoSMZ

7、伤寒和副伤寒

病原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次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8、霍乱

病原菌:霍乱弧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诺氟沙星,次选多西环素、CoSMZ

9、破伤风

病原菌:破伤风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

10、布氏杆菌

病原菌:布鲁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四环素)+利福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

11、炭疽

病原菌:炭疽芽孢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次选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联合用药:青霉素+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克林霉素

12、鼠疫

病原菌:鼠疫耶尔森杆菌

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链霉素,阿米卡星,次选多西环素,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联合用药:阿米卡星+氯霉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

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药物治疗作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讨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药物的分类和机制

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病毒药物则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等。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伊曲康唑、克霉唑等。抗寄生虫药物则是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磺胺类药物、氯喹等。

不同种类的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有着不同的机制。例如,抗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来达到治疗效果。抗病毒药物则可以阻断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繁殖。抗真菌药物则可以抑制真菌的细胞壁合成或膜功能,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抗寄生虫药物则可以杀灭或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

第二部分:药物的应用和效果

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是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

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处方,并指导患者正确

使用药物。药物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患

者在用药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

用药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应用指南

抗生素应用指南

抗生素应用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听到“抗生素”这个词。当身体出现感

染时,抗生素常常被视为“救星”。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并非随意为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指南,否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药物。它们通过干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等。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抗生素呢?一般来说,当身体出现明确的

细菌感染症状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比如,出现严重的肺炎、扁桃

体炎伴有化脓、泌尿系统感染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且经过医生

的诊断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确认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但要注意的是,很多疾病并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比如普通的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

失调等问题。再比如,一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使用抗生素也是不对症的。

在使用抗生素时,选择合适的种类非常重要。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

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医生会根据感染的部位、可能的致病菌、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过敏史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哪种抗生素。

比如,对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可能是首选;而对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

更有效。

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也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剂量不足可能导致治疗效

果不佳,细菌不能被完全杀灭,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剂量过大则可能

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疗程方面,一般需要用足一定

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

干扰胞浆膜的功能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核酸合成
影响叶酸代谢
三、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Dep. of Emergency Medicine【粉乖留爪
抗菌药物-按杀菌活性分类

第一大类:时间依赖杀菌作用


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
内酰胺酶的细菌无效,也不适用于大厌氧
菌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3 +2 +1 +2
革兰阴性杆菌 +1 +2 +3 +4
厌氧菌 +1
G+:四代≤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
头孢菌素 第三代 药物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链球菌 + + + + + + + +
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 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
•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包括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
林、甲氧西林等;对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 •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包括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膜通透性改 变
灭活酶产生
-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
目前已发现300多种 新的种类不断出现 对-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临床关注的主要-内酰胺酶
Ø超广谱-内酰胺酶 (ESBLs) Ø高产头孢菌素酶 (AmpC酶) Ø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酶及2f组 -内酰胺酶)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
多重耐药G-杆菌
第三代头孢耐药G-杆菌 耐碳青酶烯类部分G-杆菌 耐喹诺酮类的大肠杆菌
抗生素
抗 菌 药 物
常用的抗菌药物
ß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林克霉素类 糖肽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菌素类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类缺点
①亚胺培南可被肾去氢肽酶-Ⅰ所水解灭活,故应与等量西司他丁合用,同时也影响其肾毒性。美洛 培南可单独应用于临床。
②中枢毒性反应 可发生头痛、惊厥等。 ③有一定的肾毒性 ④较易引起二重感染。
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
肾脱氢肽酶 联合用药
抗G+菌 抗肠杆菌科 抗铜绿假单胞菌
抗厌氧菌 肾毒、神经毒 酶诱导
常用的酶抑制剂复合剂
氨苄西林 舒巴坦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替卡西林 头孢哌酮 克拉维酸 舒巴坦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优力新
肠杆菌科 ++
绿脓、沙雷
不动杆菌
肠球菌
++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中枢感染 +
力百汀 特美汀 舒普深
++
++~+++
++~ +++
++
++~ +++
特治星 +++ +++
++~+++ ++~+++
1.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的特点: ①窄谱:G+球、杆菌,G-球菌、螺旋体 ②不耐酸、不耐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 ③变态反应反生率高,用药前必须作过敏原皮试; ④ 青霉素可肌注或静脉给药
耐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
➢ 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 耐酸(除甲氧西林外),可口服,胃肠吸收好 ➢ 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抗菌活性低。 ➢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所致严重感染。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黄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军团菌属
厌氧菌g+c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g+b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难辨梭菌等(有芽胞) 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等(无芽胞)
g-b
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杆菌、梭杆菌
其他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氏肺孢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 菌(鸟、龟分枝杆菌)
0
非ESBL
ESBL
AmpC 酶 特点
➢ 往往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过程中诱导产生,并有可能选择出持续高产AmpC 酶的突变株
➢ 能水解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碳青霉烯对AmpC酶高度稳定,但是潜在的 AmpC酶诱导剂,故没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
➢ 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不能抑制AmpC酶,相反,克拉维酸是强诱导剂 ➢ 目前大约30%~50%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等高产AmpC酶
三要素:细菌、机体和药物
细菌的分类 需氧G+c
金葡、表葡、其他凝固酶 阴性葡球、溶链、草绿链 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
需氧G+b
白喉杆菌 其他棒状杆菌 李斯德菌 需氧g--c
卡他莫拉菌、淋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
需氧g--b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沙门、志贺
阴沟、产气 聚团肠杆菌 枸橼酸菌属 沙雷菌属
耐药性(抗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合成酶) 2.抗菌药物靶酶/位改变 3.改变胞浆膜通透性:外膜孔道蛋白缺失;主动外排系统 ➢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类(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 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 ➢ 药物与代谢物转运体家族(drug/metabolite transporter,DMT) ➢ 多重药物与毒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 ,MATE) ➢ 耐受细胞结节分化家族(resistance nodulation cell division,RND) 4.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
有协同作用,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
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Cephalisporins)与青霉素类相比,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 应较少(与青霉素约有10%的交叉过敏反应)等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年 代发展,至目前开发的头孢菌素分一、二、三、四代,针对不同细菌其抗菌活性均有差异 。
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阿洛西林(azlocillin)、芙布西林(furbenicillin) 特点: 广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不耐酸,不能口服。 不耐酶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感染,与庆大霉素配伍,
(除外孟多、
第三代 头孢磺啶、头孢咪唑
+
+++
替安、哌酮)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 第四代
++
++++ AMPc酶+部分ESBLs
各代头孢菌素作用比较
1、对革兰氏阳性菌:第一代﹥第二代﹥第四代﹥第三代 2、对革兰氏阴性菌: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3、厌氧菌: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 4、铜绿假单胞菌:第四代﹥第三代 5、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亚胺培南
不稳定 加抑酶剂西司他丁
++ +++ ++~+++
+++ ++ 强
美洛培南
稳定 无须用
+~++ ++++ +++
+++ + 弱
帕尼培南
稳定 为减轻肾小管毒性配合使用倍 他米隆(betamipron)
++~+++ +++ ++
+++ +
4、头霉素类
有头孢美唑(cefmetazole)、头孢西丁(cefoxitin)和头孢替坦(cefotetan)等。 抗菌谱:二代头孢+抗厌氧菌
97
18
18
23
组织浓度较高者
体液(除外腹水、痰、 胸水、骨、关节、
胎盘)
胎盘、乳汁
均衡
骨、关节、胎盘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 特点
1.广谱,对G+和G-菌均有杀菌作用;但对铜绿 假单胞菌无效。
2.耐酸,可口服 3.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该类药本身没有或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内酰胺酶,从而保护‐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活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
抑酶作用 ++
入CSF

国产

他唑巴坦 克拉维酸
+++
++~+++

×
×
酶抑制剂复合剂要求
1.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对酶不稳定 2.酶抑制剂与配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药代参数相近 3.配对比例最适
产 ESBL 与 AmpC 的差别
ESBL
AmpC
耐药谱 多重 多重
对三代头孢
多耐药 耐药
头孢吡肟
多敏感 敏感
哌酮/舒巴坦
大多敏感 耐药
头霉菌素
敏感 耐药
碳青霉烯类
敏感 敏感
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内酰胺酶) v能够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的几乎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 v主要见于拟杆菌、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军团菌等, v是目前抗菌化疗中尚未突破的难点。
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6、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3、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 美洛培南(Meropenem) 帕尼培南(Panipenem)
➢ 广谱、强效、耐酶、抑酶。包括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有抗菌作用。 ➢ 对产金属酶的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和黄杆菌无效 ➢ 适用于严重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
对产生不同 -内酰胺酶的菌株感染 治疗药物不一样
❖ 产 ESBLs: ➢ 碳青霉烯类、复合制剂、头霉素类等首选 ➢ 头孢吡肟相当部分稳定
❖ 高产 AmpC 酶: ➢ 首选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
❖ 产碳青霉烯类酶 (主要是金属酶): ➢ 一般避开 -内酰胺类抗生素
90年代后面临的耐药菌
PRSP MRSA(E) VRE VRSA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 AmpC 酶 (高产头孢菌素酶) 金属酶 QREC
细菌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 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抗生素的滥用加 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分为: 1.固有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
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 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
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 病原体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合成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 硝基类 磺胺类
国内临床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比例
抗菌药物
比例(%)
-内酰胺类
50.9
头孢菌素类
31.9
青霉素类
19.0
喹诺酮类
19.6
氨基糖苷类
8.4
大环内脂类
4.0
其他
17.1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 具有抗菌活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近 年来,这一类抗生素中新药不少,但细菌的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超广谱-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 ESBLs
➢ 由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 ➢ 水解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 被-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 产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
致病菌之一(大肠埃希菌和 肺炎克雷白杆菌
病死率
0.4
0.2
对多数β-内酰胺酶非常稳定;对ESBLs也较稳定,对AmpC酶不稳定,适用于需氧菌与厌氧 菌的混合感染。也可作为产ESBLs菌株感染的选用药。
5、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latamoxef) 氟氧头孢(flomoxef) 抗菌谱:三代头孢+抗厌氧菌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血药浓度高而持久,可透入脑脊液。 可引起凝血酶原缺少和出血,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经控制剂量和加用vitk后,此反应 可减少。
+++
+++
+++
+
酶抑制剂复合剂适应证
1.革兰阴性杆菌产酶株、耐药株包括部分产ESBLS菌株、非发酵菌所致各种感染,主要为严重感 染、院内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
耐酶青霉素类药物间比较
苯唑 (Oxacillin, P12)
抗菌活性 半衰期(hr) 蛋白结合率(%) 血浓度(mg/l)
1 1 93 16.7
氯唑 (Cloxacillin)
氟氯 (Flucloxacilli
n)
双氯唑 (Dicloxacillin)
1:1.5
1:1.8
1:2
1.5
1.8
2
94
95
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其抗菌活性比较
分代
临床常用品种
抗菌活性
G+菌
G—菌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 性
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第一代 头孢硫脒
+++
+
耐青霉素酶
头孢呋辛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
第二代 头孢雷特
++
++
耐青霉素酶+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地嗪、
头孢菌素酶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甲肟、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drugs for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抗菌药物的治疗地位及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磺胺药(1935年)、青霉素(1941年) 种类多(200+),临床应用面广
6、单环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Aztreonan, Azactam)
➢ 对肠杆菌科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 由于化学结构不同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 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舒巴坦(sulbactam)和 他(三)唑巴坦(tazobactam)。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 严重药源性疾病 医疗资源浪费 抗菌药物滥用所造成细菌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有效、安全、经济、耐药性不易形成。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三个要素
机体状态(免疫器官功能) 感染部位、病情程度
流行情况 病原菌 耐药性 产酶
机体
细菌
药物
抗菌谱 药动学 药效学 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