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醇苯甲酸水杨酸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与答案
10.在分析酸性样品苯甲酸时,质谱仪器应该在正电模式下工作。( )
11.质谱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物质的质荷比不同来对物质进行分离检测的。( )
12.布拉格方程的表示式为λ=2dsinθ。()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2分。单选题,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得分)
5.(1)混合不均匀,固体样品在KBr中分散不好,颗粒较大,从而导致光散射。(2)液、气态样品;易腐蚀、易氧化样品;可以与KBr发生化学反应的样品;不易研磨均匀的高分子样品。
6.四甲基硅烷(TMS);保持场强不变,确定准确的化学位移值。
7.是;ip与v不成线性,与v1/2成线性。
8.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邻、间、对硝基苯酚的实验中,同时存在电泳和电渗。对三者而言,电渗速度是一样的,但电泳速度不同,因为三者的pKa值不同,电离成都不同。基于迁移速度的差异,因此三者能够分开。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1.毛细管电泳分离正、负电荷和中性三种样品,分离条件为pH=8.0的磷酸缓冲液,正电压+20 KV,假设所分析样品都能够出峰,其可能出峰顺序为():
A.正,负,中;B.正,中,负;C.负,中,正;D.负,正,中。
12.下列不属于质谱仪器的组成部分的是( )
A.离子源B.真空系统C.质量分析器D.色谱柱
苯甲醇和苯甲酸
用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碳酸钾干燥30min。
将干燥后的乙醚溶液滤入圆底烧瓶,连接 好普通蒸馏装置,投入沸石后用电热套水 浴加热,蒸出乙醚;最后改用空气冷凝管, 加热蒸馏,收集200-204 ℃的馏分,产量约 4g。
纯粹的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5℃,折光率 1.5396。
7
2.苯甲酸的制备
试剂:10 mL(10.5g,0.1mol)苯甲醛(新 蒸)、9g(0.16 mol)氢氧化钾、浓盐酸、乙 醚、饱和亚硫酸氢钠、10%碳酸钠、无水硫酸 镁、刚果红试纸。
4
实验步骤
在60 mL锥形瓶中,放入9 g 氢氧化钾和9 mL 水,振荡使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冷却 至室温。在振荡下,分批加入10 mL新蒸 馏过的苯甲醛,每次约加2mL;每加一 次,都应塞紧瓶塞,用力振荡,使反应 物混合均匀。最后反应物应变成白色糊 状物。塞紧瓶塞,放置过夜。
1.熟悉坎尼札罗(Cannixxaro)反应原理, 掌握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2.复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及重结晶、抽滤等 操作。
2
实验原理
CHO
2
+ KOH
COOK + HCl
COOK +
百度文库CH2OH
COOH + KCl
3
仪器试剂
仪器:60 mL锥形瓶、空气冷凝管,圆底烧瓶、 直形冷凝管、接引管、接受器、蒸馏头、温度 计、分液漏斗、布氏漏斗、电热套、吸滤瓶。
液相色谱法分离几种酸性化合物的探究
液相色谱法分离几种酸性化合物的探究
金敬鹏王嘉希蔡文静王志强唐晓彤
武汉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430072
摘要:建立了用HPLC分离硫脲、苯甲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等五种物质的分离条件,即40%体积甲醇与60%体积磷酸缓冲液,其中磷酸缓冲液为1mol/L,pH 为3.0,淋洗剂最终pH3.5,在反向键合硅胶柱为固定相,以230nm为检测波长,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并讨论了优化条件实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芳香族羧酸优化条件
Abstract:build up the HPLC separation for thiourea,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p-hydroxide benzoic acid, p-amino salicylic acid to alcohol and their separation conditions, witch is 40% volume methanol and 60% volume phosphate buffer, including phosphate buffer 1 mol/L, pH 3.0, and drench lotion final pH lower than 3.5, in reverse bonded silica gel column for stationary phase, with 230nm wavelength for detection and finally obtained a good separation effect.What’s more,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condition for the influence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毛细管电泳进展历史
毛细管电泳的进展历史
中文摘要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毛细管电泳的进展历史,对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对未来的进展提出一些假想,作为咱们研究课题的重点,特别对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从电导检测、电位检测和安培检测的三种方式用于毛细管电泳这项分离技术的进展进程,到基础理论的研究、检测池的设计与改良、电极的改良及其应用的简单介绍到未来的进展动向等方向一一涉及,一般的药物、氨基酸和糖类的分析到目前应用的热点进行了综述。从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进展考虑,提出了本论文的假想,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的方式学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面做出一些成心义的工作。
鉴于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中,用于分离的高压电场对安培检测有着严峻干扰,影响检测的灵敏度,而且分离毛细管与工作电极对接也存在必然困难等原因,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但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咱们进一步进行了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的研究工作,设计制作了一种高压电场隔离接口和相应的安培检测池,并对工作电极进行了改良,兹将主要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第一部份概述了毛细管电泳的进展历史,对电导检测、电位检测专门是安培检测的大体原理及其应用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了三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人们为降低噪音、提高检测度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最后还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部份设计制作了一种电场隔离接口和安培检测池,并对检测电极做了进一步改良。对高压电场隔离接口的强度、稳固性、平衡时刻、导电效率及隔离电场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接口稳固,隔离电场效果好,能够知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制作的安培检测池能够解决分离毛细管与工作电极对接困难的问题,其工作电极能够方便的插入分离毛细管而不碰鼻。组装了一套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离检测了三中种对苯二酚,结果令人满意。另外,咱们通过对电极的改良,减弱了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中存在的峰扩展现象,进一步提离了分离效率。
毛细管电泳实验
毛细管电泳实验
1实验目的:1理解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2 熟悉毛细管电泳仪器的构成;
3 了解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主要操作参数并计算有效淌度。 2实验原理:
实验中采用一种中性化合物苯甲醇来单独测定电渗流淌度,然后求得被分析物的有效淌度μe 。根据下述公式
tV lL tE l a ==
μ, 其中l 和L 毛细管有效长度和总长度,t 迁移时间,V 为分离电压,μa 为表观淌度。 EOF e a μμμ+= EOF a μμμ-=e
先计算出电渗淌度以及不同离子的表观淌度,再求出有效淌度。注意,阴离子的有效淌度为负值,因为其电泳淌度与电渗淌度的方向相反。
3实验设备:一台Beckman 毛细管电泳仪,实验用毛细管总长度为48.5cm ,有效长度(从进样口到检测点的距离)为40cm ,分离电压为20kV 。 4仪器及试剂:
5 mL 移液管2只,1mL 移液管共2支,分别标上四种标样的标签,两组公用。每组10 mL 容量瓶2个,滴管2支,分别标上标准、未知的标签。塑料样品管共16个,每组8个,分别用于标准样品、未知样品、三种缓冲溶液、NaOH 、水和废液,做好标号。
滴瓶一共5个,分别装三种缓冲液(buffer)、1mol/L的NaOH和乙醇。镊子、洗瓶、吸耳球、试管架、塑料样品管架、废液烧杯每组一个。剪刀一把,记号笔一支,滤纸。
标样:苯甲醇、苯甲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均溶于二次水中,浓度1.00 mg/mL,作为标准品。
缓冲溶液(buffer):10 mmol/L NaH2PO4-Na2HPO4 1:1缓冲溶液(NaH2PO4和Na2HPO4 各5mMol/L);20 mmol/L NaH2PO4-Na2HPO41:1缓冲溶液(NaH2PO4和Na2HPO4 各10mMol/L),。
毛细管电泳
Rinse-Pressure
Rinse-Pressure End
20.0psi
20.0ps
1.0min
1.0min
BI:B2
BI:C1
BO:B1
BO:C1
forward
forward
ຫໍສະໝຸດ Baidu
再
见
附:操作程序 (Time Program)
N O 1 2 3 Time (min) Event Value Rinse-Pressure Rinse-Pressure Rinse-Pressure Value 20.0psi 20.0psi 20.0psi Duration 1.00min 1.00min 5.00min Inlet vial BI:B1 BI:B2 BI:B3 Outlet vial BO:B1 BO:B1 BO:B1 Summary forward forward forward
2 DL
ap ELef
2D
tR ; 色谱 : n 5.54 Y 1/ 2
2
D—扩散系数;Y1/2--半峰宽
扩散系数小的溶质分离效率高,分离生物大分子的依据。
3.分离度
R 0.177
apVLef
DL
平均
平均
ap1 ap 2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
一、前言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苯甲酸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是其中的一种典型例子。本文将从反应原理、实验操作、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反应原理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加成-消除反应。其机理如下:
1. 首先,质子化剂(如硫酸)使苯甲酸中羧基上的氢离子化,生成羧基阳离子(RCO2H2+)。
2. 然后,苯甲醇中羟基上的氢也被质子化剂离子化,生成羟基阳离子(ROH2+)。
3. 接着,两个阳离子发生加成,形成一个稳定的过渡态。
4. 最后,过渡态分解,生成苯甲酸苄酯(RCO2PhR')和水。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仪器:圆底烧瓶、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等。
2. 实验试剂:苯甲酸、苯甲醇、硫酸、干燥剂等。
3. 实验步骤:
(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苯甲酸和苯甲醇,摇匀。
(2) 加入少量硫酸作为催化剂,继续搅拌。
(3) 开始回流反应,反应时间根据实验需要而定。
(4)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离出有机层。
(5) 将有机层用干燥剂(如氢氧化钠)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苯甲酸苄酯。
四、影响因素
1. 催化剂:硫酸是常用的催化剂之一。其他催化剂如过氧化二丙酮、
三氟乙酸等也可以使用。
2. 温度:反应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通常在60-80℃范围内进行反应。
3. 摩尔比:苯甲酸和苯甲醇的摩尔比会影响产物收率。通常采用1:1的摩尔比进行反应。
4. 溶剂:通常采用无水环己烷或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较小的溶剂。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苯甲醇与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苯甲醇与苯甲酸得制备实验
一、实验原理
利用坎尼扎罗(Cannizzaro)反应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与苯甲酸。
坎尼扎罗反应就是指无α-活泼氢得醛类在浓得强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下发生得歧化反应。此反应得特征就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在碱性溶液中成为羧酸酸盐),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成醇。
主反应:
机理:醛首先与氢氧根负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得到负离子,然后碳上得氢带着一对电子以氢负离子得形式转移到另一分子得羰基不能碳原子上。
二、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得物理常数
三、药品
四、实验流程图
五、实验装置图
图1 磁力搅拌器图2分液漏斗得振摇方法图3分液漏斗图4抽滤装置
六、实验内容
往锥形瓶中加12、0g(0、21mol)氢氧化钾与12ml水,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使氢氧化钾溶解并冷至室温。在搅拌得同时分批加入新蒸过得苯甲醛,每次加入2-3ml,共加入13、5ml(约14g,0、13mol)。加后应塞紧瓶口,若锥形瓶内温度过高,需适时冷却。继续搅拌60min,最后反应混合物变成白色蜡糊状。
(1)苯甲醇
向反应瓶中加入大约45ml水,使反应混合物中得苯甲酸盐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45ml乙醚分三次萃取苯甲醇,合并乙醚萃取液。保存水溶液留用。
依次用15ml25%亚硫酸氢钠溶液及8ml水洗涤乙醚溶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水浴蒸去乙醚后,继续蒸馏,收集产品,沸程204-206℃,产率为75%。
纯苯甲醇有苦杏仁味得无色透明液体。沸点bp=205、4℃,折光率=1、5463。
(2)苯甲酸
在不断搅拌下,往留下得水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酸化,加入得酸量以能使刚果红试纸由红变蓝为宜。充分冷却抽滤,得粗产物。
苯甲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苯甲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和化妆品等领域。然而,苯甲酸的原料常常含有杂质,需要进行分离提纯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苯甲酸分离提纯方法:
通过苯甲酸的溶解性差异实现其与杂质的分离。将苯甲酸溶解于适量的无水醋酸中,形成苯甲酸醋酸溶液。由于苯甲酸在醋酸中的溶解度较高,而杂质则溶解度较低,可以通过这种溶解度差异将苯甲酸与杂质分离。
接下来,利用冷却结晶方法进一步纯化苯甲酸。将苯甲酸醋酸溶液置于冷却器中,通过控制温度使其缓慢冷却。在这个过程中,苯甲酸会逐渐结晶出来,而杂质则大部分留在溶液中。通过过滤或离心操作,可将结晶后的苯甲酸分离出来,得到相对纯净的苯甲酸固体。还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苯甲酸的纯度。将苯甲酸固体溶解于适量的热水中,形成苯甲酸水溶液。然后,通过冷却结晶的方式将苯甲酸重新结晶出来。重复这一过程,可使苯甲酸的纯度进一步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离提纯苯甲酸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来提高提纯效果。例如,可以通过pH调节、添加适量的溶剂或脱色剂等方式来去除苯甲酸中的杂质。
苯甲酸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包括溶解度差异分离、冷却结晶和重结晶等步骤。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苯甲酸的纯度,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苯甲酸的分离提纯方法有所帮助。
毛细管实验讲义
实验8 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雪碧、芬达中苯甲酸钠一、实验目的
(1)了解毛细管电泳仪(安捷伦7100)的结构及基本操作;
(2)了解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
(3)掌握色谱的基本定性、外标法的定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钠是苯甲酸的钠盐,无味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在空气中十分稳定,易溶于水,由于比苯甲酸更易溶于水,比苯甲酸更常用与工业生产。但有研究显示,苯甲酸类具有叠加毒性作用,普遍已改用山梨酸盐作为防腐剂。
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电泳有自由电泳和区带电泳两类,区带电泳是将样品加于载体上,并加一个电场。在电场作用下,各种性质不同的组分以不同的速率向极性相反的两极迁移。利用样品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不同,并与电泳过程结合起来,以期得到良好的分离。因此,电泳又称电色谱。本实验通过使用毛细管电泳法对饮料中苯甲酸钠含量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得出了饮料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电泳与电渗
电泳是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在缓冲溶液中的定向移动。
电渗是一种液体相对于带电的管壁移动的现象。由于毛细管材料通常为熔融硅胶,其中的硅醇基团,是构成氢键吸附并使毛细管内电介质产生电渗流的重要原因。在常用缓冲液pH值下,毛细管壁带负电,于是在贴近管壁的液体表面形成了一个和管壁电荷异号的偶电层。在毛细管电泳中,电渗是指高电场作用下,偶电层中水和阳离子或质子引起流体朝负极方向运动。电渗是毛细管电泳中最重要和最有趣的性质之一。
既然同时存在着泳流和渗流,故粒子在毛细管电介质中的运动速度应当是这两种速度的矢量和,其迁移速率是电泳和电渗力的函数:正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一致,故它应当最先流出,中性离子的泳流速度为“零”,将随电渗而行。负离子因其运动方向和电渗相反,在电渗速度大于电泳速度时,它将在中性离子之后流出。
毛细管电泳原理
毛细管电泳原理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8-8-28 14:55:41 阅读:次
毛细管电泳原理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分离的原因:电泳迁移,电渗迁移
电泳迁移:在高压电场下,带电离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电渗迁移:当毛细管内充满缓冲溶液时,毛细管壁上的硅羟基发生解离,生成氢离子溶解在溶液中,这样就使毛细管壁带上负电荷与溶液形成双电层,在毛细管的两端加上直流电场后,带正电的溶液就会整体的向负极端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渗流。
cE在操作缓冲溶液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等于电泳速度和电渗速度的矢量和,电渗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因此即使是阴离子也会从阳极端流向阴极端。
加大缓冲溶液的酸度、在缓冲溶液中加入有机试剂都会减少硅羟基的解离,减小电渗流
分离模式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有以下几种。
(1)毛细管区带电泳将待分析溶液引入毛细管进样一端,施加直流电压后,各组分按各自的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流向毛细管出口端,按阳离子、中性粒子和阴离子及其电荷大小的顺序通过检测器。中性组分彼此不能分离。出峰时间称为迁移时间,相当于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2)毛细管凝胶电泳在毛细管中装入单体和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凝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另外还可以利用聚合物溶液,如葡聚糖等的筛分作用进行分析,称为毛细管无胶筛分。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毛细管筛分电泳,下分为凝胶电泳和无胶筛分两类。
(3)毛细管等速电泳采用前导电解质和尾随电解质,在毛细管中充入前导电解质后,进样,电极槽中换用尾随电解质进行电泳分析,带不同电荷的组分迁移至各个狭窄的区带,然后依次通过检测器。(4)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将毛细管内壁涂覆聚合物减小电渗流,再将样品和两性电解质混合进样,两个电极槽中分别加入酸液和碱液,施加电压后毛细管中的操作电解质溶液逐渐形成pH梯度,各溶质在毛细管中迁移至各自等电点时变为中性形成聚焦的区带,而后用压力或改变检测器末端电极槽储液的pH值的办法使溶质通过检测器。
(完整版)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学生姓名: 小田田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2013年4月24日 实验地点: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实验八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产品介绍
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中文别名 苄醇;。苄醇是极有用的定香剂,用于配制香皂;日用化妆香精。但苄醇能缓慢地自然氧化,一部分生成苯甲醛和苄醚,使市售产品常带有杏仁香味,故不宜久贮。苄醇在工业化学品生产中用途广泛;医药;合成树脂溶剂;可用作尼龙丝;纤维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染料;纤维素酯;酪蛋白的溶剂,制取苄基酯或醚的中间体。同时,广泛用于制笔(圆珠笔油);油漆溶剂等。
苯甲酸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
三:反应式
主反应:
CHO
+ NaOH
2
CH 2OH
+
COONa
COONa + HCl
COOH
+ NaCl
副反应:
CHO
COOH
+O 2
学生姓名: 小田田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2013年4月24日 实验地点: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粮食与油脂2010年第12期 37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俊红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9)
摘 要: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该文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层层析法等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及其近几年在苯甲酸检测技术方面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这些检测方法在苯甲酸检测方面发展前景。关键词:苯甲酸;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ng methods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additive
WANG Jun-ho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9,China)Abstract:Benzoic acid is a food additive. The quantity of addition will effect the health,directly. In order to be convenient for checking benzoic acid,the detecting methods of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gas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etc.,are reviewed,and the methods are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end,the prospects for the detecting methods in the field is anticipated.Key words:benzoic acid;food additives;food safety 中图分类号:TS202.3
绿原酸的检测及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绿原酸的检测及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聂雪凌;唐鸿志;许平
【摘要】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生物活性,是“第七类营养素”-多酚的主要成员之一.但目前对绿原酸的代谢药理活性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绿原酸的代谢途径对提高其生物活性的利用率及其经济价值的深度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绿原酸的研究报告,归纳总结了绿原酸的检测方法及代谢途径,为提高绿原酸价值的研究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3(041)001
【总页数】4页(P3-6)
【关键词】绿原酸;检测方法;代谢途径
【作者】聂雪凌;唐鸿志;许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6
绿原酸 (Chlorogenic acid)是由咖啡酸与喹尼酸生成的缩酚酸,是植物在有氧呼
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及大部分饮料中,是人们日常摄入多酚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生物活性,很早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早在1957年,《Nature》期
刊上就有了关于绿原酸在苹果汁发酵中的代谢的研究[1]。现阶段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绿原酸的营养学研究,通过注射及食用绿原酸,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及分解代谢,并推测出代谢途径。随着对绿原酸的深入研究,绿原酸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被深度开发。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录了近170种以绿原酸为主要成分
分离苯甲酸和苯甲醇的方法
分离苯甲酸和苯甲醇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它能够将两种化合物分开,以获得单一的化合物。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分离苯甲酸和苯甲醇的方法。
首先,将苯甲酸与水混合,将其加热至沸点,使苯甲酸熔化,苯甲醇会从溶液中挥发。然后,将溶液分离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苯甲醇,另一部分是苯甲酸溶液。最后,将苯甲酸溶液加热,使其蒸发掉,从而得到纯粹的苯甲酸。
其次,也可以采用水洗法来分离苯甲酸和苯甲醇。首先,将苯甲酸与水混合,加热至沸点,使苯甲酸熔化,并将苯甲醇从溶液中挥发出来。然后,将混合溶液放入另一个容器中,放入相同的量的水,搅拌均匀,使苯甲酸和苯甲醇分离开来,最后,将分离出的苯甲酸浓缩,得到纯粹的苯甲酸。
最后,也可以用碱溶液来分离苯甲酸和苯甲醇。将苯甲酸和碱溶液混合,在加热的情况下搅拌,使苯甲酸熔化,苯甲醇会从溶液中挥发出来。然后,将混合溶液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苯甲酸和苯甲醇分离开来,最后,将分离出的苯甲酸浓缩,得到纯粹的苯甲酸。
以上就是分离苯甲酸和苯甲醇的三种方法。它们都很有效,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得最佳的结果。
毛细管电泳实验
毛细管电泳实验
1实验目的:1理解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2 熟悉毛细管电泳仪器的构成;
3 了解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主要操作参数并计算有效淌度。
2实验原理:
实验中采用一种中性化合物苯甲醇来单独测定电渗流淌度,然后求得被分析物的有效淌度e。根据下述公式
,其中l和L毛细管有效长度和总长度,t迁移时间,V为分离电压,a为表观淌度。
先计算出电渗淌度以及不同离子的表观淌度,再求出有效淌度。注意,阴离
子的有效淌度为负值,因为其电泳淌度与电渗淌度的方向相反。
3实验设备:一台Beckman毛细管电泳仪,实验用毛细管总长度为48.5cm,
有效长度(从进样口到检测点的距离)为40cm,分离电压为20kV。
4仪器及试剂:
5 mL移液管2只,1mL 移液管共2支,分别标上四种标样的标签,两组公
用。每组10 mL容量瓶2个,滴管2支,分别标上标准、未知的标签。塑料样品管
共16个,每组8个,分别用于标准样品、未知样品、三种缓冲溶液、NaOH、水和
废液,做好标号。滴瓶一共5个,分别装三种缓冲液(buffer)、1mol/L的NaOH和
乙醇。镊子、洗瓶、吸耳球、试管架、塑料样品管架、废液烧杯每组一个。剪刀一
把,记号笔一支,滤纸。
标样:苯甲醇、苯甲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均溶于二次水中,浓度
1.00 mg/mL,作为标准品。
缓冲溶液(buffer):10 mmol/L NaH2PO4-Na2HPO4 1:1缓冲溶液(NaH2PO4和
Na2HPO4 各5mMol/L);20 mmol/L NaH2PO4-Na2HPO4 1:1缓冲溶液(NaH2PO4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甲醇、苯甲酸、水杨酸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2.熟悉毛细管电泳仪器的构成;
3.了解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主要操作参数。
二、实验原理
1.电泳淌度
毛细管电泳(CE )是以电渗流 (EOF)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液相微分离技术。离子在自由溶液中的迁移速率可以表示为:
ν = µE (1)
式中ν是离子迁移速率,µ为电泳淌度,E 为电场强度。对于给定的荷电量为q 的离子,淌度是其特征常数,它由离子所受到的电场力(F E )和通过介质所受到的摩擦力(F F )的平衡所决定。
F E = qE (2)
对于球形离子:
F F = -6πηr ν (3)
式中η为介质粘度,r 为离子的流体动力学半径。在电泳过程达到平衡时,上述两种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qE = -6πηr ν (4)
将式(4)代入式(1),得:
r 6
q πηµ= (5)
因此,离子的电泳淌度与其荷电量呈正比,与其半径及介质粘度呈反比。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其电泳淌度的方向也相反。需要指出,我们在物理化学手册中可以查到的离子淌度常数是绝对淌度,即离子带最大电量时测定并外推至无限稀释条件下所得到的数
值。在电泳实验中测定的值往往与此不同,故我们将实验值称为有效淌度(µe )
。有些物质因为绝对淌度相同而难以分离,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介质的pH 值,使离子的荷电量发生改变。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离子具有不同有效淌度,从而实现分离。下文中所提到
的电泳淌度除特别说明外,均指有效淌度。
2.电渗流和电渗淌度
电渗流(EOF )是CE 中最重要的概念,指毛细管内壁表面电荷所引起的管内液体的整体流动,来源于外加电场对管壁溶液双电层的作用。
在水溶液中多数固体表面根据材料性质的不同带有过剩的负电荷或正电荷。就石英毛细管而言,表面的硅羟基在pH 大于3以后就发生明显的解离,使表面带有负电荷。为了达到电荷平衡,溶液中的正离子就会聚集在表面附近,从而形成所谓双电层,如图1所示。这样,双电层与管壁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差,叫做Zeta 电势。但毛细管两端施加一个电压时,组成扩散层的阳离子被吸引而向负极移动。由于这些离子是溶剂化的,故将拖动毛细管中的体相溶液一起向负极运
动,这便形成了电渗流。需要指出,很多非离
子型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等材料表面也
可以产生电渗流,原因可能是其表面对阴离子
的吸附。
电渗流的大小可用速率和淌度来表示:
()E EOF ηεξν/=
(6) 或者 ηεξµ/=EOF (7)
式中νEOF 为电渗流速率,µEOF 为电渗淌度,ξ为Zeta 电势,ε为介电常数。
Zeta 电势主要取决于毛细管表面电荷的多
寡。一般来说,pH 越高,表面硅羟基的解离程度越大,电荷密度越大,电渗流速率就越大。
除了受pH 的影响外,电渗流还与表面性质(硅羟基的数量、是否有涂层等)、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双电层理论认为,增加离子强度可以使双电层压缩,从而降低Zeta 电势,减小电渗流。此外,温度升高可以降低介质粘度,增大电渗流。电场强度虽然不影响电渗淌度,但却可改变电渗流速率。显然,电场强度越大,电渗流速率越大。
由上可知,电渗流的方向一般是从正极到负极,然而,在溶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由于毛细管表面强力吸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端,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又会紧密结合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果就形成了带负电的表面,双电层Zeta 电势的极性发生了反转,最后使电渗流
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在分析小分子
有机酸时,这是常用的电渗流控制
技术。
电渗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
有平面流型。由于引起流动的推动
力在毛细管的径向上均匀分布,所
以管内各处流速接近相等。其优点
是径向扩散对谱带扩展的影响非常
小,如图2所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压泵驱动的抛物线流型(如在HPLC 中),由于管内径向上各处的流速不同,使得谱带峰形变宽。这也是与HPLC 相比,CE 具有更高分离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渗流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使几乎所有被分析物向同一方向运动,而不管其电荷性质如何。这是因为电渗淌度一般比离子的电泳淌度大一个数量级,故当离子的电泳淌度方向与电渗流方向相反时,仍然可以使其沿电渗流方向迁移。这样,就可在一次进样分析中,同时分离阳离子和阴离子。中性分子由于不带电荷,故随电渗流一起运动。如果对毛细管内壁进行修饰可以降低电渗流,而被分析物的淌度则不受影响。在此情况下,阴阳离子有可能向不同的方向迁移。
3.毛细管电泳的仪器及操作
图3所示为CE 仪器示意图。其组
成部分主要是高压电源、缓冲液瓶(包
括样品瓶)、毛细管和检测器。下面分别
简要讨论之。
高压电源是为分离提供动力的,商
品化仪器的输出直流电压一般
为
0~30kV,也有文献报道采用60kV以至90kV电压的。大部分直流电源都配有输出极性转换装置,可以根据分离需要选择正电压或负电压。
缓冲液瓶多采用塑料(如聚丙烯)或玻璃等绝缘材料研制成,容积为1~3mL。考虑到分析过程中正负电极上发生的电解反应,体积大一些的缓冲液瓶有利于pH的稳定。进样时毛细管的一端伸入样品瓶,采用压力或电动方式将样品加载到毛细管入口,然后将样品瓶换为缓冲液瓶,接通高压电源开始分析。
4.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CE有6种常用的分离模式,其分离依据及应用范围如表1 所示。其中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和毛细管电色谱(CEC)最为常用。本实验的内容为CZE。
表1 6种CE分离模式的分离依据及应用范围
分离模式 分离依据 应用范围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溶质在自由溶液中的淌度差异 可解离的或离子化合物、手性化合物及蛋白质、多肽等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 溶质在胶束与水相间分配系数
的差异
中性或强疏水性化合物、核酸、
多环芳烃、结构相似的肽段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溶质分子大小与电荷/质量比差
异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 等电点差异 蛋白质、多肽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溶质在电场梯度下的分布差异
(移动界面)
同CZE,电泳分离的预浓缩
毛细管电色谱(CEC) 电渗流驱动的色谱分离机制 同HPLC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是最简单的CE模式,因为毛细管中的分离介质只是缓冲液。在电场的作用下,样品组分以不同的速率在分立的区带内进行迁移而被分离。由于电渗流的作用,正负离子均可以实现分离。在正极进样的情况下,正离子首先流出毛细管,负离子最后流出。中性物质在电场中不迁移,只是随电渗流一起流出毛细管,故得不到分离。
在CZE中,影响分离的因素主要有缓冲液的种类、浓度和pH值、添加剂、分析电压、温度、毛细管的尺寸和内壁改性等。缓冲液种类的选择主要考虑其pKa值要与分析所用pH匹配,另外,有的缓冲液与样品组分之间有特殊的相互作用,可提高分析选择性。比如,分析多羟基化合物时,多用硼酸缓冲液,因为硼酸根可与羟基形成络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