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古典文献学 期末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期末复习资料
文献的物质载体:
甲骨:龟甲和兽甲的合称。殷商时代的占卜文字,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n.解释)甲骨文盛行殷商时期,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铁云藏龟》,甲骨文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
金石:从商到汉,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的铜器,叫金文。礼器,乐器。钟鼎文。石鼓文,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刻石立碑,是东汉末年的“熹平石经”,今有残石。完整保存至今的有晚唐文宗开成年间的“开成石经”。
竹木: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缣帛:丝织品的总称。古代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成为帛书或者素书、缯书、缣书。缣帛与竹木同时使用。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有《老子》、《十大经》、《战国纵横家书》,及兵书、医书、历史、哲学、历史等著述,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
文献装订形式:
一、简策体式: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简策本”(册),是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版本形式。编简在战国到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期任然是主要的形式。
《孙膑兵法》竹简出土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
二、卷轴体式:卷子装。When,where出土卷轴?1900在敦煌藏经洞出土六万多字的卷轴
三、折叠体式:分为梵夹装和经折装。
1.梵夹装:因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曾长期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为贝叶经。将贝叶重叠,以木板上下相夹,再以绳捆扎,故称梵夹。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一、填空题:
1.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二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的(),成为我国考古学界的空前发现,丰富了我们对缣帛的认识,拓开了我们的眼界。
2.北宋中叶,()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我国古代印刷事业的发展。
3.宋代类书编篡,取材广泛,内容渊博,其数量与种类也均已超过唐代。官修的《》《》《》被称为三大类书。
4.“三通”是指《》《》《》三部政书。
5.我国最早的记版本目录是宋代尤袤的《》,开后世记版本目录之先河,多为文献版本学者所重视。
6.明代中期刻本的风格是()、()、()。
7.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纸张洁白,校勘精当。
8.清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谈到校书的具体方法时,把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结为()和()两种。
9.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作系统总结的是晚明时期的胡应麟,他把历代学者关于辨伪的见解和实际采用过的辨伪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所著《》的最后,指出考辨伪书的八种方法。
10.清代辑佚成就最大的是:①严可均辑《》,②黄奭辑《》③马国翰辑《》。
二、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指盛行于殷商时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甲骨文只在殷商时期使用。
C.王国维的《殷墟书契》是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D.甲骨文最早出土于陕西西安。
2.《孙膑兵法》竹简出土于()
A.甘肃武威磨咀子B.山东临沂银雀山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王珏版)
题目一:纸书的装帧形式
古书的装订形式
一、古书装订形式的变化
•1.简策体式:竹、木简的编简;
•2.卷轴体式:缣帛和纸书的卷子装,以及纸书向册页过渡的旋风装:
•3。折叠体式:梵夹装和经折装;
•4.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
•1。简策体式
•每根竹、木简如同现代书的每页纸一样,是组成一部书的基本单位。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
•编简,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仍是书籍的主要体式。
•2.卷轴体式
•(1)卷轴装
大体盛行于隋、唐时期。时至今日,除装裱字画长卷,仍沿用卷轴装体式外,书籍的卷轴装则早已成为历史。
•(2)卷子装
帛书与简书虽然材料不同,形式各异,但在体式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帛书与简策同时并用,确受其影响而模仿简策体式,帛书写好后,也同样从尾端向前卷起,卷成一轴,除了采用卷子装体式外,也可以折叠收藏。
•(3)旋风装
•3. 折叠体式
•折叠体式可分为梵夹装和经折装两种。
•4. 册页体式
(1)蝴蝶装
简称蝶装。装订方法是将每一页有字的一面向里对折,然后把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底纸)的中央,最后将大纸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了。这种装订形式大约始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已非常接近现代书籍的装订形式了。
•(2)包背装
这装订形式约始于南宋,盛行于元代。装订方法是:将书页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有字的一面朝外,然后把与折缝相对的边缘粘连在一张厚纸上,最后将厚纸向内折好.
•(3)线装
一般认为线装书始于宋代。通行于明中叶,至清代而大盛.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古籍都是清人印刷装订,或前代印刷,清人重新装订的。因此,多为线装书。因而有人甚至以¡°线装书¡±代指古籍。它是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中最进步的一种。其实,它只是对包背装的改进。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xx、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校勘:是指改
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历史文献编纂学:研究历史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藏书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研究目的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文献导论
(一)概念:狭义: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
广义: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二)原义:“文”指文章,“献”为“贤”或“贤才”
(三)文献的概念发展:从指“典籍和贤才”(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再到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先秦:古典文献学的初始阶段,但遭秦始皇的破坏“焚书坑儒”
孔子提出“文献”概念;整理《诗经》《春秋》
(二)两汉:成熟时期。既有以义理为主的经今文学派,又有以考据为主的经古文学派。
刘向、刘歆父子著《别录》《七略》,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
大家:司马迁(西汉)——古籍今译(《五帝本纪》中对《五帝德》与《帝系姓》两篇文献所记内容真实性的辨析);郑玄(东汉)——集大成(《毛诗笺》、《三礼注》);王充(东汉)——辨伪(《论衡》);许慎(东汉)——训诂(《说文解字》),开创以小学校读古典文献或经书的方法
(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承汉朝古文字考据之余绪,南方受玄学影响较大,出现义疏文学。注释整理繁荣,音义之学兴起,四部分类法。
大家:颜之推《颜氏家训》陆德明《经典释文》
(四)隋唐:集南北朝之大成,史注成就较高
大家:颜师古《五经定本》、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张守节《史记》(注)、刘知几
(五)宋元明:疑辨思潮兴起,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为主
或宋辽金元:宋:史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集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金石考据学;公私目录学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 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 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 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 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 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 目录、版本、校勘
3. 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 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 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 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 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 年撰成,1917 年出版,第一部考释
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完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文献:先秦及汉代多把文献理解为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例如孔子和司马迁.后来专指书面材料,到现代,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文献学: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延伸,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开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
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即古典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傩、目录、版本诸学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那么和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辩伪、校勘、注释、编纂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总集:总集是聚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别集:是相对于总集而言的,它是指商搜集一个作家局部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例如?李太
白全集??王维集校注?等
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曹丕的?皇览?,著名类书还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
丛书: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根据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 用统一的版
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又称“丛刊〞“丛刻〞等,例如?儒学警悟?.注意综合性丛书〔包括各类著作,?四库全书?〕和专科性丛书〔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等,明代何文涣?
历代诗话?〕
政书: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又称典志体史书,例如唐代刘轶?政典?. 杜佑在?政典?
根底上扩充为?通典?.宋人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杜、郑、马三书被称为
(完整word版)文献学
文献学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1.在现存古书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2.关于“文献”的最初定义,东汉郑玄把“文"解释为文章,将“献”解释为贤才。3.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它是由陈梦蕾等编纂的。
4.陈垣所提出的“四校法"是指对校法、他效法、本校法、综合考政法。
5.《四库全书》之“四"部指的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6.文献错讹的类型主要有讹、脱、衍、倒 .
7.《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编选者分别是蘅塘退士和朱孝臧。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纸 .
9.有关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是《铁云藏龟》刘鹗。(作者、书名)
10.《史记》三家注是指____《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_。(注者和书名)
11.“南钱北纪”中,“南钱"是指__钱大昕____,他的一部有关校勘的代表作是__《廿二史考异》____.
12.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有卷子装、经折装__ 蝴蝶装_、___包背装_、___线装。
13.刘向是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刘氏父子有关目录的两部著作是__《别录》___和__《七略》___。14.王氏父子在文献校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王念孙的代表作是____《读书杂志》___;王引之的代表作是__《经义述闻》。
5.四大书”中,其中类书是《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选集为《文苑英华》。
7.丛书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
8.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简帛和纸 . 10.“春秋三传”是指__《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共20分)
《文献通考》宋元时代马端临《通志》南宋郑樵《释名》东汉末刘熙
《方言》西汉杨雄《通典》唐杜佑《艺文类聚》唐欧阳询
《百川学海》宋左圭《北书钩》《贩书偶记》近人孙殿起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经籍纂诂》清阮元《北堂书钞》隋虞世南
《群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
二、名词解释。(共8题,计40分)
1、文献
参考答案: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
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
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
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2、校雠
参考答案:校雠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校雠“就是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由
于那时简册笨重,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而今天的校勘含义较“校雠”宽泛了许多,除对校外,
还包括本校、他校和理校等方法。
3、七略
参考答案:是刘歆在刘向撰写《别录》的基础上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
而形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分类目录,包括“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七略》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它以学术性质作为分
类标准。在著录上确立了较为完全的著录方法,除编有内容提要外,还利用了“互见法”和“分析法”。
(完整word版)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题整理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题整理
一、填空题
1.“文”之古义为文章,“献”之古义为贤才,孔子所谓“文献”意为礼以及熟悉礼、制定礼的人;而“文
献”今义则为古籍,既包括书本之记载、耆旧之言论,还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碑拓、文书、档案、契约、信札、手稿等文字遗存。
2.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撰《七略》(刘歆以其父《别录》为基修补而成)。
3.唐代孔颖达撰《五经义梳》、《五经正义》。
4.古籍版本可分写本(含稿本、钞本)、刻本两大类。
5.宋人的金石学后来成为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6.现存最早的官修目录是《崇文总目》。
7.班马异同:内容之异同(汉书于承袭《史记》内容之外,亦有增改,体现于取消《项羽本纪》,增立《惠
帝纪》、《百官公卿表》,也在帝纪中增载诏令,列传中增载奏疏)、体例之异同(基本沿袭《史记》体例,亦有变更,如改书为志,并创《艺文志》、地理志》、《刑法志》)、文风之别(一豪放挥洒,一精细谨严)、思想之别(一好恶分明,一中庸正统)。
8.史记三家注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合称。其中裴
注重集释,司马注重考辩,张注重地理,各有千秋。
9.甲骨四堂为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10.被称作史学双璧的是《史通》和《文史通义》。
11.西晋之荀勗的《晋中经簿》开四部分类之先河。
12.《四库全书总目》为清代目录学之顶峰。
二、名词解释
1.编年体:按年月日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目前可见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为孔子所撰《春秋》。编年记事为编
纂历史之最初亦是最简之方法,其原因在于史料以岁次记注。其优点是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述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经济、文化、典章制度的详情。
MJ PARK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含万能模板)
PART 1、概论板块
一、文献学
WHAT
1、范围:以文献自身为研究的本体,区别于文学、史学等学科。主要包括文献的形态、整理方法、鉴别、分类编目、收藏、形成发展史、检索、各种文献的特点和用途。
2、中国古典文献学特点:
(1)随着古文献的产生、流传和积累不断发展,源远流长。
(2)传统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学为中心。
(3)基本分为考据学派和义理学派。
WHY
意义:文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文献学是方法之学、用器之学,从事大多数工作都有必要从相关文献中汲取营养,因此对文献学进行学习必不可少。学习文献学我们就能全面认识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所需资料;并能够对其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找到较为可靠的版本;此外还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自己之外的更多人能够使用文献。在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的如今,文献学还承担着极强的当代意义,它承担着为一系列工作提供可靠文本的重任。
二、文献
文献
1、概念:“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八佾》,“文”指文本形式存在的各类典籍,“献”即是“贤”,指通晓典制的人。而文、献相通,今天的文未尝不是昔日的献、今天的献又未尝不能是将来的文,因此“文献”可以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资料的总称,它是我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验证历史的依据。今天提到这个词一般偏重于“文”、尤重古代的“文”,是出于词的偏义现象。
2、形成方式:分为著、述、编、译四种。
“著”指著作,是将从感性认知所得的经验上升到理性后,抽出最为精要的结论形成创造性理论的过程。
“述”指对前人的著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消化、理解、再创造,可以对其少处进行增益、对其多处进行删订、对其隐晦处进行探微索隐和注释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精简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导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探讨,出现在20世纪初。学者们的共同看法,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的基础。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献学概要》。
•目前较为经典的文献学著作主要有:《文献学讲义》(王欣夫)、《中国文献学》(张舜徽)、《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等。
虽然文献学作为独立学科近代才出现,但“文献”一词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请同学们翻译)
•
一、“文献”概念的历史演变
1.“文献”最早的出处及含义:《论语·八佾》“文献”最初之意,以郑玄、朱熹的释义为代表,二字分解为书面记载(文)与耆旧言论(献)。
2.宋末元初马端临取义《论语》,首用“文献”自名著述《文献通考》“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3.文献的现代含义
•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思考:当代记录文献的载体与方式有哪些?
二、古典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1.何为古典文献?
•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文献导论
(一)概念:狭义: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
广义: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二)原义:“文”指文章,“献”为“贤”或“贤才”
(三)文献的概念发展:从指“典籍和贤才”(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再到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先:古典文献学的初始阶段,但遭始皇的破坏“焚书坑儒”
孔子提出“文献”概念;整理《诗经》《春秋》
(二)两汉:成熟时期。既有以义理为主的经今文学派,又有以考据为主的经古文学派。
向、歆父子著《别录》《七略》,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
大家:司马迁(西汉)——古籍今译(《五帝本纪》中对《五帝德》与《帝系姓》两篇文献所记容真实性的辨析);玄(东汉)——集大成(《毛诗笺》、《三礼注》);王充(东汉)——辨伪(《论衡》);许慎(东汉)——训诂(《说文解字》),开创以小学校读古典文献或经书的方法
(三)晋南北朝:北方承汉朝古文字考据之余绪,南方受玄学影响较大,出现义疏文学。注释整理繁荣,音义之学兴起,四部分类法。
大家:颜之推《颜氏家训》陆德明《经典释文》
(四)隋唐:集南北朝之大成,史注成就较高
大家:颜师古《五经定本》、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守节《史记》(注)、知几
(五)宋元明:疑辨思潮兴起,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为主
或宋辽金元:宋:史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集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金石考据学;公私目录学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最全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
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历史文献编纂学:研究历史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藏书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研究目的
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整理加工,自己使用的同时,还可供他人使用。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终极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三、文献检索
1、定义:文献信息需求者向文献信息存贮系统查检整件文献或零星信息资料的过程。
2、文献检索的方法
常用法:即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又称一般查找法或工具法。包括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三种。
追溯法:传统的获取文献的方法。即利用已知的有关文献后所附的“引用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
循环法:又称交替法或分段法。即将常用法和追溯法循环、交替使用的方法,先用常用法查出一定时期内的文献,再用追溯法查出前一时期的文献,如此交替往前推移。优点:既全又准。
文献检索的具体方法
1、纸质文献检索方法
1)形序法
A、部首法
部首是排列单字时起分类作用的汉字偏旁。按部首排字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据义立部,设540部。
B、笔画法
其实最早将笔画法用于排检汉字的是金代的韩孝彦、韩道昭父子。二人编了一部《四声篇海》(成书于1212年)的字典,共收55116字,分归440部,每部内的字就是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汉语大字典》的《笔画检字表》
C、号码法
2)音序法
3)义序法
将字词根据意义分类排列的一种方法。这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排序方法,西汉初期的词典《尔雅》采用的就是义序法,我国古代的类书大都是用义序法排列,今天的同义词典也是采用义序法。
优点:将内容相同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便于利用资料。
缺点:义类的设立是任意的,字词的归类具有多面性。
2、电子文献检索方法
)网络检索 1.
2)磁盘检索
第一节文献的载体
载体:承载文献的物体。
一、甲骨——现存最早的文献载体
别称: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契文、殷墟书契、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等。
发现: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1899年达仁堂
清末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所在地,发现大量刻字甲骨。
书写方法: 1)用刀契刻 2)用毛笔书写
书写内容: 1)占卜之辞 2)记事刻辞
甲骨文年代: 1)殷商时期 2)周代1977年陕西岐山县
制作步骤: 1、修治(锯、削、磨、刮) 2、钻孔 3、烧灼(裂纹之状称兆)4、刻辞
卜辞组成:1、兆辞 2、署辞 3、前辞 4、贞辞 5、占辞 6、验辞
二、金石
金:指青铜器。主要是铜和锡的合金。
金文:又名钟鼎文、铭文、铭辞。
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汉,以周代最多。
作用:记录重要事件于既贵重又可长久保存的青铜器上,永垂后世。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摩崖、碑。
(一)碣:碣就是高石柱子,上小下大,形在方圆之间,如秦始皇琅琊台刻石。“诅楚文”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刻石鼓,虽然较低,但仍是石柱,属于碣,共十鼓,各刻四言诗一首,咏秦国君游猎事,故又称“猎碣”,字体为大篆,属于秦统一之前的刻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二)摩崖刻于崖壁,天然之石。
(三)碑:西汉开始有碑刻文字,但极少。东汉勃兴,现说的汉碑,一般指东汉碑。
墓志铭:产生于东汉,盛行于南北朝。
儒家经典刻石: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等。
佛经刻石:最著名的是房山石经。
宋代“金石学”:吕大临《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20世纪“金石学”: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中科院《殷周金文集成》;北图《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三、竹木
汗青杀青韦编三绝
尺牍方、业肄业、毕业
检封刀笔吏
四、缣帛
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年代: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上,竹帛是同时并用的。
优点:薄、软、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剪裁。
缺点:易腐烂、价格昂贵。
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还适于绘图,出土帛画不少。
缣帛又叫“纸”,这是纸的本义。
五、纸
历史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150年)
现在考古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了纸。
东晋时纸才基本取代简牍。
六、电子
特色:1、无形 2、存储量大
光盘:新型存储介质,存储量大,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易于保管,成本低廉。
缺点:需借助设备才可阅读。
版式
版面样式又称版式,由于印本是由相应的书版印成,每块书版都有相应的格式,这种版面的格式叫做版式。
板式有如下几方面构成:
版框界行版心鱼尾
象鼻天头地脚书耳
版框:印页版面用直线构成的四周方框。主要为了框隔刻字与非刻字的区域,又称为边框和边栏。形式--四周单栏四周双栏左右双栏
界行:又叫界格,指板框内用直线分开的直行。分隔界行的直线叫行线或行栏。
朱丝栏乌丝栏
行格:版面的行数和每行的字数称作行格,或叫行款。
版心:也叫中缝、书口、版口。印页板框中心的一条窄行。一为对折书页,二为记录书名,卷数,刻工姓名,出版单位等。
鱼尾:版心中间的鱼尾形图案,是对折书页的标准。
上鱼尾、下鱼尾、
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
对鱼尾、顺鱼尾
白鱼尾、黑鱼尾
线鱼尾、花鱼尾
象鼻:从鱼尾到边栏这一段版心中间的直线叫象鼻。无线的称白口,有线的称黑口。
细黑线称小黑口、细黑口;粗黑线称大黑口,或阔黑口;靠近上栏的称上黑口,靠近下栏的称下黑口,上下都有黑线的称上、下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