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5f0cb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8.png)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自艾滋病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人。
虽然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首先,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近年来,青少年和年轻人成为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他们在追求自由与激情的同时,也更易接触到一些高危行为,比如非保护性行为、吸毒等。
此外,由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性知识及健康意识欠缺,缺乏良好的健康教育,导致他们对艾滋病的风险认知不足,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其次,性传播仍然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性行为紧密相关,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人口国家,大量的性行为活动使得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更加容易。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性议题的封闭态度,使得性教育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相对滞后,导致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所缺失,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再次,静脉注射吸毒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吸毒人群中由于共用针具等行为,艾滋病病毒易于传播。
尽管我国在吸毒治疗与康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长期吸毒的人群难以戒断,容易传染病毒,并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区的吸毒人群中,感染率更高,形成了艾滋病在特定地区快速扩散的趋势。
最后,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也受到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
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如贫困、性别不平等、性别暴力,也会加剧艾滋病的传播。
贫困使得一些人难以获得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资源;性别不平等导致一些弱势群体特别容易受到感染;性别暴力易导致性行为不道德,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更加复杂。
总结起来,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的青少年和年轻化、性传播、吸毒以及社会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加强性教育,推进各类预防措施并改善社会环境,将全社会的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个全球性的挑战。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2238a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9.png)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逐渐增加,但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流行趋势仍然令人担忧。
本文将从流行趋势和防控对策两个方面探讨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1.青年学生艾滋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随着青年学生性行为的活跃,艾滋病在这一群体中的感染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性教育缺乏的地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薄弱,易受感染。
2.青年学生感染途径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很多,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感染途径也相对较多,如未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共用针具以及非性传播渠道等,容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3.艾滋病谣言的传播艾滋病谣言的广泛传播对于青年学生的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谣言使得青年学生对艾滋病产生错误的认识,不正确的信息可能导致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危害忽视或产生恐慌。
二、青年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对策1.加强性教育与知识普及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性教育,提高他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应重点强调正确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以及勤洗手、拒绝共用针具等艾滋病感染预防的基本常识。
2.推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鼓励学生及时进行艾滋病的检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同时,学校也应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答对艾滋病的疑问,预防艾滋病谣言的传播。
3.建立艾滋病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校园宣传媒体等途径,加大对青年学生的艾滋病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设立宣传展览、开展主题讲座等方式,提高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4.鼓励艾滋病相关自愿者服务在学校成立艾滋病相关的志愿者组织,例如宣传团队、咨询团队等,鼓励青年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志愿者活动向其他学生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5.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压力和心理问题是青年学生易感染艾滋病的隐患之一。
学校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艾滋病流行趋势》课件
![《艾滋病流行趋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2a91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0.png)
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总结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高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 等。
艾滋病流行地区分布广 泛,全国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均有疫情 分布。
02
艾滋病流行主要集中在 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
03
男性同性恋、注射毒品 者和性工作者是艾滋病 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04
青少年学生和老年人也 是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 人群。
04 艾滋病防治政策与措施
国际艾滋病防治政策与措施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03 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
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统计
截至2022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简称 艾滋病感染者)共36783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8164例,死亡31988 例。
2022年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04754例,其中经性传播占97%,男性同 性传播上升至58.6%。
截至2022年底,共检测2.8亿人次,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04754例 ,当年新发病例102893例。
“三个加强”措施
“一个扩大”行动
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可 及性和可负担性。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检测和加强 高危人群干预。
防治艾滋病的社会参与和民间组织
01
02
03
民间组织参与
民间组织在艾滋病防治中 发挥重要作用,如开展宣 传教育、提供心理支持、 推动社区参与等。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50b9a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0.png)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讲解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艾滋病的流行。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艾滋病防控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自1985年我国第一个艾滋病患者被发现以来,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00万人,其中活跃感染者约60万人。
2. 传播途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我国,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了艾滋病感染的85%以上。
此外,吸毒人群通过共用注射器等方式的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
3. 感染人群特点复杂:艾滋病感染人群不再局限于高危人群,也出现了普通人群感染的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到了近八成,其中包括男男性行为者、吸毒人群以及性伴侣多的人群。
此外,年龄层次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和青年人成为新的高发人群。
二、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离实现零感染的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改善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应采取如下防治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向高危人群传递正确的防治知识,引导他们遵守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 提升病毒检测与治疗水平:加强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推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预防母婴传播等有效方法,降低感染者的病死率和传染率。
3. 持续推进吸毒人群 harm 缓解: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宣传教育和戒毒安排,推行替代治疗、康复和社区戒毒等措施,减少因共用注射器等方式引起的血液传播。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社会影响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社会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655a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4.png)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社会影响近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感染人数逐渐增加,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
目前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居高不下,而且仍在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约3800万人感染HIV,其中约21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传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其中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多次性伴侣以及性交易等均提高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无保护性的注射药物滥用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国际范围内,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艾滋病的流行最为严重。
其中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感染率最高,成为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亚洲地区的感染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健康危害:艾滋病会严重损害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多种严重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
艾滋病还会导致患者极度消瘦,衰竭至死亡。
2. 经济负担:艾滋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费用昂贵。
对于患病的个体和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往往是沉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破产。
同时,因为艾滋病往往会危及劳动力的健康,从而减少了生产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3. 社会歧视:艾滋病往往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伴随着强烈的社会歧视。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许多感染者面临着社会排斥、歧视和孤立。
这种歧视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影响了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4. 人权问题:艾滋病患者的权益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许多患者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而被剥夺了受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的权利,这违反了他们的基本人权。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0c9cc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6.png)
目录
01 一、形势分析
03 三、对策建议
02 二、挑战列举
艾滋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本次演示将从 形势分析和挑战列举两个方面,探讨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形势分析
1、全球艾滋病流行趋势
三、对策建议
1、提高社会认知度: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参与
为了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度,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全民参与 艾滋病防治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媒体报道、教育课程等 方式,向大众普及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同时,政 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公众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现状和困难, 以激发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2.增加医疗资源:建设专业机构、培养专业人员
3、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艾滋病疫情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较 多,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同时城市居民的性开放程度较高, 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轻,但仍 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感染者,主要是因为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人们对艾滋病 的认知度较低。
为了提高感染者数据的收集准确性,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制度。具 体来说,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一个集数据 收集、存储、分析和管理于一体的艾滋病防治数据库。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 督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要加强对感染者的隐私保护和 管理,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
4.提升医疗人员专业水平:培训专业人员、提高医疗质量为了提升医疗人员 专业水平,我们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培训和交 流活动可以涉及艾滋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https://img.taocdn.com/s3/m/225f67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4.png)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措施近年来,艾滋病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预防措施展开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1. 性传播性传播仍然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性行为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容易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
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如乱交、嫖娼等,使得艾滋病在性工作者和其性伴侣中的感染率持续居高不下。
2. 非正规输血艾滋病也可以通过非正规输血途径进行传播。
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一些人将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血液进行输血,由于无法进行艾滋病病毒的筛查,很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
3. 垂直传播艾滋病还可以通过妊娠、分娩以及母乳喂养等方式传播给新生儿。
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有很大可能将病毒传递给胎儿或者婴儿。
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的传播,公众在生活中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1. 安全性行为性传播是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因此在性行为中务必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
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此外,要避免乱交行为,确保与固定伴侣间的性行为是安全的。
2. 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检测非常重要。
一旦感染艾滋病,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恶化。
3. 避免使用非法血液为了避免通过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公众应该注意使用正规、合法的血液资源。
在医疗过程中,要选择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的血液或血制品,确保输血安全。
4. 鼓励安全用针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及其他吸毒器具传播。
因此,在吸毒行为中要避免与他人分享针具,鼓励使用安全的针具和注射器。
5. 接受教育和宣传公众要加强艾滋病的相关教育和宣传,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dba3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b.png)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艾滋病预防、治疗措施的不断提高,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正处于变化之中。
一、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1.感染人数的总体趋势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逐渐增加。
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约110万人。
尽管这一数字较高,但与全球范围相比,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仍然较低。
2.感染途径的变化以往,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输血以及不洁注射器的使用。
然而,近年来,通过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的感染途径。
这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性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有关。
3.高危人群的特点目前,中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性同性恋者、有性行为多次伴侣的人群、吸毒人群以及商业性工作者。
这些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强预防和宣传工作。
4.地区差异中国各地区艾滋病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严重,例如云南、广西等地。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流动性等因素有关。
二、未来趋势分析:1.感染人数的趋势预测随着预防、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宣传教育的加强,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预计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但由于人口流动和性观念的改变等因素的存在,预防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2.感染途径的变化性传播将继续成为主要的感染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群体。
因此,未来的预防和教育重点应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健康政策的重要部分,加强宣传和倡导正当性行为。
3.高危人群的关注高危人群仍然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未来,应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教育,提供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护措施,并积极推广安全性行为和无针施策。
4.地区差异的应对针对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疫情差异,未来的防控工作应注重区域化、个体化的策略。
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分析
![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df3c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3.png)
参考内容
引言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和银白色鳞屑。 全球范围内,银屑病的发病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中国, 银屑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本 次演示将基于全球疾病负担大数据,对中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负担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2、药物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并长期坚持使用。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 绪稳定等,以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 手术方法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 者的心脏功能和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经济负担
冠心病的治疗费用较高,且需要长期治疗。据统计,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 费用为5万元左右,加上后期治疗和康复费用,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十 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中国冠心病的出路
1、健康教育和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 宣传,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 活方式的影响。同时,应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加强了对 血液制品和注射器的监管,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其次,政府推广了安全性行 为教育,鼓励人们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此外,政府还 加强了对母婴传播的预防和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推广母乳喂养和抗病毒药物治 疗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a774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b.png)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可以从感染人数、感染途径以及地域分布等方面来观察。
从感染人数来看,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截至目前,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已达到了相当规模。
在感染途径方面,性传播成为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渐上升。
过去,输血和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医疗用血管理的规范和戒毒工作的推进,这两种传播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不安全性行为,尤其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风险较高。
从地域分布上看,艾滋病的流行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丰富等因素,艾滋病的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形势也不容乐观。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艾滋病的流行逐渐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过去,艾滋病主要集中在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中,但如今,通过性传播途径,艾滋病开始波及普通人群,包括青年学生、老年人等。
其次,艾滋病的感染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青少年由于性观念的逐渐开放,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再者,艾滋病的防控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仍然存在,这导致一些感染者不愿意主动接受检测和治疗,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另一方面,艾滋病的治疗和防控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资源的匮乏成为了制约防控工作的重要因素。
为了应对艾滋病的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加强了艾滋病的监测和检测工作,扩大了检测范围,提高了检测的可及性。
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艾滋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ef425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b.png)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抗病毒的感染 。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措施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消除歧视和偏见
倡导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提供咨询和支持
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咨询、心理支持和相关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 对艾滋病问题。
传播途径多样化
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性传 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性传播为主要途径 。
流行高峰期
艾滋病在20世纪80年代至 90年代初达到高峰期,此 后逐渐得到控制,但仍呈 上升趋势。
艾滋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医疗资源负担
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和护理,给医疗系统带来 巨大负担。
防控措施不足
部分国家对艾滋病的防控 措施不足,导致艾滋病在 某些地区快速传播。
诊断技术改进
提高艾滋病检测的准确 性和灵敏度,降低漏诊 率。
疫苗研发
尽管目前还没有能够完 全治愈艾滋病的疫苗, 但应继续加大投入,加 快研发进程。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艾 滋病的认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恐惧 。
建立支持网络
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心理、社会和经 济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 生活挑战。
公众恐慌心理
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在公众 中普遍存在,对艾滋病感 染者存在歧视和排斥。
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身心健康受损
艾滋病感染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 影响,生活质量下降。
家庭关系紧张
感染者可能面临家庭关系紧张、婚 姻破裂等问题。
社会歧视与排斥
感染者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难以 融入社会。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和趋势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796ab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a.png)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和趋势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自从198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这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引起的疾病,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和趋势展开讨论。
1. 全球艾滋病疫情总览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并且艾滋病已导致超过3200万人死亡。
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该地区约占全球感染HIV病毒的70%。
此外,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出现了艾滋病的快速传播趋势。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例如不戴安全套、多性伴侣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通过血液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感染途径,如共享针头、输血不安全等。
艾滋病也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等方式传播给新生儿。
3. 全球艾滋病防控努力为应对艾滋病疫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预防方面,大力宣传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提倡定期检测和艾滋病病毒阴性伴侣之间不戴安全套的性行为,推广安全套的使用等。
此外,密切追踪HIV感染者、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及改善医疗资源配置等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4. 艾滋病的治疗及关注问题艾滋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简称ART),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然而,全球范围内尚有很多无法获得ART治疗的感染者,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和冲突地区。
因此,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防控措施,确保ART治疗的普及和可及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艾滋病的未来趋势尽管艾滋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严重,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现状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72fa8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d.png)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现状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流行的现状。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现状,并对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讨论。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自1980年代被首次发现以来,呈现出多样化的流行趋势。
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中,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和途径存在差异。
1.1 地区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艾滋病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这些地区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艾滋病的防治措施相对不足,导致疫情严重。
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南美洲国家也面临艾滋病不容忽视的流行问题。
这些地区的风险主要与非安全注射毒品的滥用以及性行为传播有关。
1.2 人群差异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明显的艾滋病感染率差异。
高风险人群包括注射毒品者、男男性行为、性工作者和移民等。
这些群体由于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和社会歧视等原因,更容易接触到HIV病毒。
二、艾滋病的现状2.1 感染人数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
每年新增感染者约为160万人。
2.2 死亡人数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如艾滋病最终期和相关并发症。
2.3 隐性感染者除了已知感染者,还存在大量的隐性感染者。
根据数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约94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但尚未得到诊断和治疗。
这些人群不仅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还容易发展为艾滋病。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应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并减少其对全球健康的影响,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1 及时检测和治疗及时的检测和治疗是防止艾滋病传播和减少病情进展的关键。
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通过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提供高效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加强病毒载量监测等手段,来确保感染者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
3.2 安全注射和安全性行为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途径,因此推广安全注射和安全性行为对于阻断传播链至关重要。
2024年世界艾滋病
![2024年世界艾滋病](https://img.taocdn.com/s3/m/d1c3c88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8.png)
PART 02
艾滋病基础知识
艾滋病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其特征是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害,导致 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其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 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等方式传播;母 婴传播则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治疗
艾滋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 疗。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通过 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 抑制病毒的复制,重建或维持免疫功能,降 低病死率和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对症治 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治
疗,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PART 03
2024年世界艾滋病流行 情况分析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01
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对艾滋病防治科研工作的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防治
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02
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
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艾滋病防治综合性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和手段。
03
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
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能力和水平,为艾滋病
PART 04
艾滋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国际合作与政策倡导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 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艾滋病挑
战。
政策倡导
推动制定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政 策和法规,为防治工作提供法律
保障。
资源调配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艾滋病防治 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效益。
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与防治策略
![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与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c8d79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e.png)
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与防治策略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以及目前的防治策略展开探讨。
一、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随着全球交通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日益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患有艾滋病的感染者已超过3800万人,其中约有2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发展成艾滋病。
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成为制约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注射毒品、性行为不安全以及感染者母亲妊娠或哺乳期间,都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此外,一些特定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和吸毒人员等,由于其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更易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因此,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受到人口流动、性行为行为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艾滋病的防治策略为了应对艾滋病的流行,各国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疾病的死亡率。
1.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广泛宣传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确诊和治疗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并促使人们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政府、医疗机构、媒体以及各个社会组织应共同合作,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传递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2. 推行安全性行为和注射器交换计划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通过性行为传播,因此推行安全性行为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手段。
人们应重视性健康,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避免高危性行为。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eb4f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5.png)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也备受关注,了解其流行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从流行状况来看,我国艾滋病的疫情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早期,艾滋病的传播相对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高危人群中,如吸毒者、有偿供血者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艾滋病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报告病例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虽然新增感染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在我国的地域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多样等因素,艾滋病的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在传播途径方面,我国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经血传播曾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通过不安全的采血和输血行为。
但随着医疗监管的加强和无偿献血的推广,经血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如今,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尤其是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艾滋病的流行人群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高危人群,如吸毒者、性工作者等,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比例也有所增加。
青年学生、老年人等群体的艾滋病感染问题日益凸显。
青年学生由于性观念的开放、性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交网络的普及,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而老年人的艾滋病感染,一方面与老年群体的性需求被忽视、缺乏正确的性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部分老年人的不安全性行为有关。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例如,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诊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才被发现和诊断,这给治疗和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艾滋病的社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感染者的就医和生活,也给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阻碍。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a1ff3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1.png)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近年来,中国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趋势备受关注。
HIV是一种可以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它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者容易患上各种传染病。
本文将探讨中国HIV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流行状况1. 感染人数增长:近年来,中国HIV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超过80万人。
2. 感染途径:主要的HIV感染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感染总人数的80%以上。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未进行有效预防措施的感染者分娩时,而血液传播则主要由注射毒品或输血中的血液感染引起。
二、相关因素1. 性教育不足:性教育在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校没有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导致很多人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安全行为意识,使得性传播成为主要的HIV传播途径之一。
2. 社会偏见:在中国,艾滋病和HIV感染者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
这种社会偏见的存在会使得感染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检测和治疗,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疫情的扩散。
3. 母婴传播阻碍:尽管我国推出了多项母婴传播阻断措施,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缺乏有效的医疗资源和宣传教育,导致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无法全面实施。
三、应对措施1. 提高性教育水平:加强性教育是预防HIV传播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力度,推动将全面而科学的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青少年的性健康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
2.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联合开展HIV防控宣传,提高公众对HIV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HIV感染者的理解和接纳,减少歧视现象。
3. 完善阻断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母婴传播阻断的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确保母婴传播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加强对血液传播的防控,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3508f1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b.png)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病例数量逐年上升:自1985年中国首例HIV感染者被报道以来,中国的HIV 感染人数持续增加。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大陆报告的累计HIV感染者达到9.4万例。
虽然中国的HIV感染率相对较低,但病例数量的增加趋势仍然令人担忧。
2. 性传播仍是主要途径:性传播是中国HIV感染的主要途径。
不安全的性行为,特别是男男性行为和商业性工作者之间的易,是中国HIV流行的重要风险因素。
3. 青少年和青年群体面临增加的风险: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和青年群体的HIV 感染呈上升趋势。
这部分人群通常缺乏HIV知识和预防意识,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等自我保护手段的能力。
4. 艾滋病毒与病毒性肝炎的共感染: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病毒性肝炎疫情,而HIV 与病毒性肝炎(如丙型肝炎病毒)的共感染情况较为常见。
这种共感染会加重HIV感染者的病情,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5. 基因型流行:中国HIV感染者中C型和B型HIV-1是主要流行的亚型。
不同亚型的流行可能导致抗病毒治疗的差异,因此基因型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对HIV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这些流行趋势,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HIV检测覆盖率、推广安全套使用、加强艾滋病防控网络建设等,以促进HIV的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和预防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性
具有综合的公共卫生效益:有助 于控制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严 重疾病 有助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 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是中国控制艾滋病的最重要和最 后的防线
需要的材料:电脑、离心机、快检试剂、吸管、一次性薄膜/胶皮手套,试管 架,洗手池/洗手液,消毒液/医用酒精;
最好一张桌子(检验室内部),所有的资料都放桌子洞里,桌子墙面上表明 HIV检测区/污染区,有部分检验流程上墙; 资料:sop文件/标准作业程序,HIV样本接受登记本,废物处理登记本,从业 人员健康监护登记本,差错登记本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点之二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2009-2014年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98、725、854、1082、1291、1756例,分别较上年增长
34.6%、45.6%、17.8%、26.7%、19.3%、36.0%。
2009-2014年年报告AIDS所占比例32.5%、32.4%、27.5%、26.7%、27.1%、25.8%。 2009-2014年病死率为7.3%、5.7%、4.9%、3.7%、2.8%、3.1%。 2014年比2009年降低57.5%。
台、临沂、潍坊CDC)、12个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692个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535个艾滋病检测点。
我们身边的“情色”世界
有固定场所:桑拿洗浴,保健按摩,OK厅,夜总会, 会所,歌舞厅,宾馆,俱乐部。 无固定场所:街头,公园,山林,网络,电话等, 海中。 “专业术语”:大活、特服、点杀,站桩,板板茶, 跑鸡,送货上门,双飞、多飞、2P、3P,交换场地, 各守阵地,走后门;鸭棚,呼叫转移;陪游,裸聊, 裸陪,裸嗨,艳舞,一夜情419,鸳鸯浴,推油,手 (5打1)、波、臀推,漫游,砂舞,根浴。 prostitute ,hooker , sex worker, call girl, escort
2014年报告病例中,同性传播1134例,占64.6%,异性传播544例,占31.0%,其他占4.4%。
山东省新发现HIV/AIDS的传播途径构成
性传 播 95.6 %
10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点之四
性别比差异大,以青壮年感染为主,60岁以上人群上升明显。 累计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例为4.6:1 ,除2005年报告女性艾滋病病例
三类
其他
其他
UNAIDS/WHO流行强度划分标准
广泛流行:指孕产妇HIV感染率持续超过1%; 集中流行:指孕产妇HIV感染率低于1%,但高危 人群HIV感染率高于5%; 低流行地区:指高危人群中的HIV感染率低于5% ;
2011年全国疫情估计结果,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呈 低流行态势。
低水平集中流行态势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点之一
艾滋病疫情由低流行变为中度流行,各地发现病例数量不同
全省各市报告艾滋病病例分布情况
地 区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莱芜市 临沂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滨州市 菏泽市 不详市 合 计 2014年1-12月报告HIV/AIDS 人数 构成比(%) 272 15.49 276 15.72 126 7.18 28 1.59 48 2.73 164 9.34 131 7.46 96 5.47 68 3.87 53 3.02 22 1.25 13 0.74 137 7.80 86 4.90 62 3.53 52 2.96 122 6.95 0 0.00 1756 100.00 累计报告报告HIV/AIDS 人数 构成比(%) 893 14.29 883 14.13 340 5.44 136 2.18 149 2.39 438 7.01 496 7.94 409 6.55 227 3.63 180 2.88 62 0.99 35 0.56 601 9.62 305 4.88 233 3.73 184 2.95 675 10.81 1 0.02 6247 100.00
枣庄市艾滋病疫情汇报
• 截止2015年6月5日10:00:枣庄市共有现存活病 随访120人(羁押与失访的除外) • 其中滕州39人,市中区28人,薛城区20人,山 亭区16人,台儿庄区9人,峄城区8人 • 去年一年发现病例25人,今年截止6月5日共发 现18例,80%以上是男性同性恋人群
全球控制艾滋病新策略
累计比例 2.11 3.04 17.05 21.31 15.98 13.85 11.08 6.90 3.63 2.40 2.66 100.00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点之五
感染人群多样化,职业呈多元化趋势,部分职业上升明显。
2004-2014年山东省感染者病人部分职业分布情况
累计病例:农民占33.9%(2115/6247),商业服务人员占11.2%(700/6247),干部职员占6.9% (428/6247);学生占4.8%(302/6247),工人占10.5%( 657/6247 ),民工占2.5%(158/6247)。 2014年病例:农民占26.1%(459/1756),商业服务人员占14.4%(252/1756),干部职员占8.3% (145/1756),学生占5.7%(100/1756),工人占9.8%(172/1756),民工占2.3%(41/1756) 。
台、临沂、92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535个艾滋病检测点。 目前:已验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9个;4个待验收。
实验室建设及运转--筛查实验室及检测点建设情况
2014年新增艾滋病筛查实验室:83个(省卫计委发文48个, 省疾控发文35个); 2014年新增艾滋病检测点:535个(东营15、莱芜22、临沂 60、潍坊126、威海68、济南103、青岛30、烟台111); 截止到2014年12月底: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检测点已达 1246个(含确认); 检测网络基本形成:1个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省CDC)、 6个艾滋病确证兼筛查中心实验室(济南、青岛、淄博、烟
艾滋病流行概况
全国艾滋病防治情况-检测发现
检测发现感染者情况: 2014年检测 1.276亿人次, 新报告 HIV/AIDS 103501例;
截至2014年底现存活病例 500,679例(发现率61%);
检测数占人口比例:
全国平均 9.4%;检测阳性 率:全国平均 0.08%,新发 现感染者数:四川 15267、 云南 11245、广西 9526、 广东 9267、重庆 5874。
一类
二类
1、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占常住人口比例 1、一、二类县(市、区)总数占辖区 达到0.03%-0.1%; 内县(市、区)总数的比例达5%及以 2、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达到100-500人;上; 3、某类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超过5%-10%, 2、辖区内报告现存活HIV/AIDS达到 5000例及以上或报告现存活数占常住 或2类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超过1%-5%。 人口的比例达到0.01%及以上。 符合一条即可。 同时满足2个条件。 (济南;历下125、市中155、天桥113,青 岛市南区118、市北区188,菏泽曹县121、 成武103)
16 62 320 411 258 219 169 122 75 41 63 1756
2014年比例 0.91 3.53 18.22 23.41 14.69 12.47 9.62 6.95 4.27 2.33 3.59 100.00
累计
132 190 1065 1331 998 865 692 431 227 150 166 6247
目标:到 2030年 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
策略:到 2020年工作目标 3个 90%
全球控制艾滋病新策略
到2020年
90%
感染者 能够被诊断
90%
诊断感染者 获得治疗
90%
治疗者 病毒抑制
截止到目前我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已达1246个: 1个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省CDC); 6个艾滋病确证兼筛查中心实验室(济南、青岛、淄博、烟
数多于男性外,其他年份报告艾滋病病例数,男性均多于女性。
2014年1-12月,山东省本年度报告的1756例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 男性多于女性,男性1615例,女性141例,男女比例为11.5:1。
山东省HIV/AIDS各年龄段分布
2014年 015202530354045505560合计
• 男男称呼:同性恋、同志、 GAY、基佬、搞基、基友、 飘飘,弯弯、相公、龙阳、断袖、断背、分桃、兔子、 兔爷、屁眼虫、屁巴虫、鸡奸、MSM、玻璃、男风、走 旱路、哥哥/弟弟、出柜。 • 男男类型:熊(较胖壮多毛者)、猴(瘦弱者)、狼(精 壮成熟者)、狒(比“狼”更壮者)、狸(圆圆可爱 者)、阿姨(辈分较高的0号)、中年熊(40岁以上较 胖壮多毛者)、C(比较女性化者)。 • 场所:GAY吧、公司、据点。 • 性行为:1号=1仔=Top= “攻”=葛格=杠杠; 0号=0仔=Bottom=“受”=底迪 =圈圈 ;0.5/110。 • 性工作者:MB、鸭子、卖豆浆的、卖牛奶的、吃软饭 的、小弟、枪手、中郎 、小弟 。
全国艾滋病防治情况-新发现HIV/AIDS的传播途径构成
性传 播 92.2 %
山东省艾滋病疫情现状
我省1992年在归国劳务人员中发现首 例HIV感染者。
•
• •
2014年检测780万人次,发现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756例。
截至2014年12月31日 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我省的艾滋病病毒感 染者和病人6247例,其中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4131例,艾滋病病人2116例; 死亡报告1033例。 现存活5214例,疫情已波及全省137 个县(市、区)。 2013年估计疫情6600人,发现率 79%??? 我省艾滋病已经由低流行态势转变为中 流行态势。
• • •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2013)
类别 县级
1、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占常住人口比例 达到0.1%及以上; 2、报告现存活HIV/AIDS数达到500人及以 上; 3、某类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超过10%及以 上,或2类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超过5%及以 上。 符合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