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苏轼词两首》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词两首解析
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 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 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 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 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 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 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 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婉约与豪放并重
豪放:关西大汉持铜琵琶 绰铁板歌“大江东去”
婉约:少女执红牙板 唱“寒蝉凄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周瑜 三十三岁 东吴都督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苏轼 四十多岁 黄州团练副使(虚职)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
讨论:有人说,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 悲情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
• 1.这句话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 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与愤慨, 这种感慨是与周瑜对比后发出的。这种 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 表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上阕状写赤壁之景。 • 下阕抒写人生感慨。
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
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每当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很混乱,那么就需要大家时常去总结一下,鉴于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苏轼词两首分析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故垒(lěi) 还酹(lèi) 樯橹(qián?) 纶巾(guān)公瑾(jǐn) 料峭(qiào) 一蓑(suō) 萧瑟(sè)2、识记词义(1)重点词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②形容冷落凄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2)近义词何妨不妨何妨: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如:“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用在陈述句中。
如:“如果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
”一时时时一时:一个时期,短时间内,临时、偶然的。
如:“一时多少豪杰”。
时时:常常。
如“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3、名篇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一蓑烟雨任平生。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常识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2、豪放派和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孝祥等,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离别愁绪、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绚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代表作家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精品文档 (158)《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陡峭尖锐的石壁直插云霄,惊天骇地的巨浪搏击着江岸,滚滚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汹涌澎湃的雪浪。
①石:石壁。
②惊涛:怒涛、巨浪。
③千堆雪:无数的浪花。
)[这三句正面描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乱石”句形容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形容水之汹涌澎湃。
江、山合写,而以江为主,照应起结。
“石”而曰“乱”,“空”而可“穿”,“涛”而曰“惊”,“岸”而可“拍”,“雪”而可“卷”,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①多少豪杰。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后豪情激发,胸怀依然雄壮,发白的鬓发又有何妨?
埃默多拉宣布命令,云中拍打翅膀,什么时候才能让凤凰唐被召唤?拿起绝弦似一轮满月的弓,向西北方眺望,射击星宿的领头天狼。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豪之一。
以下是两首苏
轼的词原文及翻译。
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落日熔金,遥岑远渡,银河欲坠鹊来空。
渡头余杭,单极忆爱岂知穷。
白袷扶病換朱弓。
翻译:
夕阳如金,远山蜿蜒,银河欲坠,一只乌鸦在天空中飞过。
渡口岸边,我忆起远方挚爱,却不知所终。
身披白衣,病榻上拿起红色弓。
第二首词:《青玉案·元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莲穗隐丰稻。
鸳鸯会脚短檐斜,肠断春城晓。
月如钩,夜如漆,每儿女,最关情怀。
低头向暗壁,千嗅一香百嗅一怀。
翻译:
黄昏之后,我在东篱上端起酒杯,袖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莲花藏在丰稻中。
鸳鸯会
在短檐下相互依偎,我因思念而伤情。
月儿弯如钩,夜色墨黑,每个男女,都怀有深情。
低头望着阴暗的墙壁,一香味熏得我心旌摇曳百般思绪。
2019最新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考试专用)
5 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灰①飞烟②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同行皆狼狈()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 lèi bèi fang yín qiáng/lǔ sè 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
《苏轼词二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苏轼词两首一、文学常识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不仅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如题,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
豪放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词语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榜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得人。
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典故形象地说出了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从此“大江东去”成了豪放词的代表句子。
周瑜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画家、书法家,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超然台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词方面:开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的词有怀古、咏诗、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高一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苏轼的词作。
本文将对苏轼的两首知名词作进行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明月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
1. 形象描写:苏轼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营造了诗词的氛围。
他用“彩缕”、“照纱窗”、“疑是地上霜”等形容词和动词,将明月的美丽和神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感表达:词作以追问的方式呈现了主人公对明月的思念之情。
苏轼运用了疑问句和反问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同时,他借助明月,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3. 文化内涵:这首词旨在表达对完美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当时,词人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象征,希望可以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声。
此外,这首词还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呼吁社会改变和进步。
第二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描述了苏轼在梦中与好友欢聚的情景,展示了友谊的价值和重要性。
1. 梦幻意境:苏轼通过对梦中情境的描绘,使词作具有梦幻般的情趣。
他以夜晚、寒冷的气氛为背景,通过构建友人相聚、吟诗作对的场景,营造了温馨、愉悦的氛围。
这种梦幻情境常常出现在苏轼的词作中,起到了美化现实、表达情感的作用。
2. 友谊的重要性:这首词通过描绘友人们的欢聚场景,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和赞美。
他用“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对好友身处险境的关切。
词作中传递出对友情的认同和珍惜,呼唤人们要真诚对待朋友关系,珍视友谊,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3. 史诗式叙述:整首词以叙事方式展开,深入描绘了友人欢聚、创作诗对的情景。
苏轼通过将自己的经历放入词作中,赋予了词作一种历史感和史诗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美感和感染力。
在学习苏轼的词作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欣赏诗词的层面,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解析
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
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
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
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 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 于此时。
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 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 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 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 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 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 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 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苏轼不仅对儒、释(佛)、道三种 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 是相通的,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 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政治人格: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 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入仕后奋 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 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 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 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 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③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 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④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 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 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 概。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险峻,雄浑壮阔”。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 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 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 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 所作为。
坎坷人生: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 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 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 生活。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文学家苏洵之子。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被誉为“苏词绝唱”。
他的词集《东坡乐府》总收366首。
他的词风格清新,真挚,自然,富有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人民真实的生活。
下面分别介绍两首苏轼的代表性词作,并附上原文及翻译。
《临江仙·金错刀生铁错人(金错刀生铁错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追怀故人并见庐山乐府诸公》原文: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识。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追怀故人并见庐山乐府诸公》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表现了词人对已逝的故人朋友的追忆之情,所以词中洋溢着对往事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情。
这首词言辞凄凉,意境深远,对友情、人生的留恋达到了一种生动鲜活的意境。
翻译:Drinking until dawn on Mid-Autumn Festival, the guests say the past was remembered."Drinking until dawn on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Su S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poem expresses the poet's remembrance of his deceased friends, and thus it is filled with his longing for the past and deep affection for his friends. The poem's language is desolate,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profound, and it vividly depicts the poet's longing for friendship and life.。
《苏轼词两首》解析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神 游”一词与前面那个词相呼应?“笑”字有何意 味? “人生如梦”两句包含诗人那些的情感?这些 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 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寄托情感 于江月的旷达。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 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 显。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有版本写作 “强虏”,哪个词更好? 一、“樯橹”用了借代手法,比“强虏” 更生动形象; 二、“樯橹”借指曹操的水军,用“樯撸 ”更能突出水军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关键 性作用; 三、“樯橹”与“灰飞烟灭”在前后意 思上也更贯通一致。
1、自由朗读词作,并结合注释谈谈 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从词的题目来看这首词是一首什么词? 怀古词 写景 怀古 抒情 借古抒怀 如画江山 风流豪杰 人生如梦
思考:如画江山有何特点?
雄浑壮美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词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片汪洋都不见,卧看满天云。
无情天地至今摧,何处良宵同好梦?
数声归鸟过垂柳,犹有离人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草萋萋、柳依依,恨天涯路远难离。
把酒共长天际月,同尝幽梦各一方。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5课苏轼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知,“其中尺度的把握”是中心,“其中”指代前文中的“画家们既要……又要……”,故排除C、D两项,A项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所以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B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强调词语的特殊含义的作用,在语境中,该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是现实中的跪地,而是指一些画家固守于完美的绘画准则。
《苏轼词两首》字词解释
《苏轼词两首》字词解释
【大江】
长江。
【故垒】
黄洲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述。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周郎,周瑜,字公瑾。
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吴中称他为“周郎”。
【雪】
这是比喻浪花。
【小乔】
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
【英发】
勃发。
形容周瑜气概。
【羽扇纶巾】
(手摇)羽扇。
(头戴)纶巾。
这是古时儒将的装束,形容周瑜从容闲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谈笑间】
谈笑之间。
形容指挥若定。
【樯橹】
这里指曹操的水军。
【故国神游】
神游于故国。
指词人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
故国,这里指旧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
华发,花白的头发。
【尊】
通“樽”。
【酹】
(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芒鞋】
草鞋。
【吟啸】
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料峭】
形容微寒。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编辑本段说明译文说明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想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一直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方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与大乔合称"二乔'。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依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辩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现在人教是用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诵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Biblioteka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边听边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场景?抒发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返回
解 读 小 序 了 解 背 景
思考: 小序交代了 哪些信息?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这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 “穿”--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 霄的高峻。 • “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 “拍”--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江岸搏击 的力度。 • “卷”--写出波涛力量之浩大。 • “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轻”并不是他行走的“轻快”,
而是他的心情“轻松”。“竹杖芒鞋” 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处境 的体现。而“骑马”是官者的形象。 词人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这种自嘲 的背后,鲜明地表现了被贬的苏轼的 精神是超然的。
解词释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蓑——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 过艰难旅程。 烟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 风雨。 任——无所畏惧、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 度,也表现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返回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情理与趣理同在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返回
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
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 生大哲理。)
(宋)苏轼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文 艺
全 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 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宋八大家”之一。 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 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徐州、湖州。后因作诗“谤讪朝廷”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 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响。《念奴娇 · 赤壁怀古》《水调歌 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 头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 · 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 辙,合称“三苏”。
定风波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苏 元丰五年(1082年), 苏 轼因 “乌 台诗 案 ” 被贬黄州 东 (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 坡 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 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 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 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 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 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 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 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三读下阕,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周瑜在作者笔下是什么样的形象?赏析词中描写周 瑜的词句。
• 小乔出嫁了--风流倜傥、年轻有为、婚姻 美满。 •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气度不凡。 • 羽扇纶巾--儒雅潇洒。 • 谈笑间--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 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丰功伟业。
三国的英雄不胜枚举,为何作者对周瑜情 有独钟?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上阕状写赤壁之景。 • 下阕抒写人生感慨。
再读上阕,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 上阕具体写了赤壁哪些景呢?这些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什么? • 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 特点:波澜壮阔、雄浑开阔、充满力量、 豪迈。 • 想到: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景物描写为英雄人物出场做铺垫。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
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 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 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拓展探究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鉴赏为例,试总结怀古 诗的特点。
• • • •
1.多为登高怀远之作。 2.多用借古说今之法。 3.风格多为慷慨悲壮。 4.多抒壮志难酬之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 年龄 职务 生活 外貌 机遇 三十三岁 东吴都督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苏轼 四十多岁 黄州团练副使(虚职)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
讨论:有人说,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 悲情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 • 1.这句话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 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与愤慨, 这种感慨是与周瑜对比后发出的。这种 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 表现。 • 2.人生如梦,自己这一生算得了什么,千 古人物都被浪淘尽,何况自己。英雄人 物、丰功伟业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唯有江月是永恒的,因此这表现了词人 的旷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 人物、事件。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内容述评
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 他祟尚老庄哲学,深受禅学影响,颂扬陶渊明的 人生态度,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 想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苏拭一生始终没有真的 归隐过,这说明,即使严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 还是在儒家的用世观念界内。因此,对苏轼的归 隐意向,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 理宽慰,这充分体现出苏轼淡薄功名的宽阔胸襟 和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
讨论交流
从下阕你看出苏轼是个怎样 的人?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返回
解词释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 晚照的眼前景象,“斜照”即指自然界 中的阳光,也指生活中的希望和顺境。 寓意着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
返回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 难处。 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苏轼遭遇 的政治风雨,作者内心的风雨。“也无风雨 也无晴”指苏轼的内心没有风雨阴晴的差别, 不因天晴而喜,不因天雨而悲,超然物外。
本词抒情主人公形象总结?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 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 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 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返回
讨论交流
从上阕你看出苏轼是个怎样 的人?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返回
解词释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 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 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 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婉约与豪放并重
豪放:关西大汉持铜琵琶 绰铁板歌“大江东去”
婉约:少女执红牙板 唱“寒蝉凄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