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契丹文推测汉语_爷_的来源_刘凤翥
契丹文汉字对照 -回复
契丹文汉字对照-回复
契丹文汉字对照是研究契丹文石刻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对比契丹文和汉字的对照,可以有效理解和翻译契丹文的含义和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契丹文汉字对照的相关问题,介绍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方法。
契丹文是契丹族在辽代使用的文字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所知的契丹文资料主要来自于契丹文石刻。而汉字则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字,具有丰富的表达和记录信息的能力。契丹文汉字对照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契丹文与汉字的形状和意义,揭示契丹文的文字规律和语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契丹文和汉字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照关系。契丹文是一种音节文字,其字形与汉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并非是一种象形文字。契丹文的字形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上,比如其中的一部分字母是由直线和弯曲组合而成。而契丹文的语义则需要通过对汉字对照来研究。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已有的契丹文汉字对照资料进行研究。契丹文石刻是契丹文研究的重要来源,通过对照石刻上的契丹文和汉字,可以较为准确地还原契丹文的内容和含义。这一工作需要结合对契丹文和汉字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石刻上契丹文的认知能力来完成。
然后,我们可以进行契丹文汉字的对照研究。这一过程需要对每个契丹文
字母与汉字的对照进行仔细推敲和分析。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契丹文和汉字的字形相似之处,推测出契丹文字母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而通过对比契丹文和汉字的意义,我们可以了解契丹文表达的具体内容和含义。
最后,我们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契丹文汉字对照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契丹文的规律和特点,比如契丹文的文字结构和语义体系;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石刻上契丹文和汉字的对照进行翻译和解读,还原出契丹文的具体含义和历史信息。
契丹小字_耶律副部署墓志铭_考释
&# 读音 $%&’。 蒙古语“ 初” 读“ 脱伦” 。
的读音与 “ 脱伦” 接
近, 所以我们把它假定为 “ 脱伦” 。特立此假 说, 以待来日之验证。 《 署志》第 # 行的 二字于意为 “ 祖宗” 或“ 祖先” , 直译为 “ 上辈的爷” 。同行 的 穆里” 。 人名 是《 署志》 主人祖先的姓名 “ 耶律 也见于《 耶律兀里本・
音为 & $ 。其读音恰恰与 “ 兀” 的读音相同。 的音值不相吻合, 假定为人名“ 兀没” 。特 字由 和
立此假说, 以待来日之验证。 两个原字拼成。
为词干, 是音译的汉语
意为 “ 元年”的 “ 元” 。它由原字 成。 原字 我们假定 读 (, 则
和
拼
把它作“ 痕得” 。汉字墓志和《 辽史》 中翻译契 丹语人名时省略词尾是司空见惯的事。 “ 痕 “ 得” 、 帖刺” 是一个人的名字中的两个单词, 我们把它标点为“ 痕得・帖刺” 。可以简称他 为“ 痕得” , 也可以简称他为 “ 帖刺” 。《 辽史》 皇子表作“ 帖刺字痕得” 。是按汉族习惯把一 个单词处理为 “ 名” ,把另一个单词处理为 “ “ 字” 。“ 解里宁” 、 蒲古只” 也是一个人的名 字中的两个单词,我们把它标点为 “ 解里宁 ・蒲古只” 。可以简称他为“ 解里宁” , 也可以 简称他为“ 蒲古只” 。也就是说《 署志》 主人的 祖先是懿祖庄敬皇帝,懿祖的儿子是痕得・ 帖刺乙离堇,痕得乙离堇的儿子是解里宁・ 蒲古只于越。 《 署志》 第 * 行的
“天朝万顺”契丹文大钱
“天朝万顺”契丹文大钱
契丹文字创造于公元916-1125年期间,分别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度稍后。由于辽金之间长期的民族战争,金章宗时期还“诏罢契丹文”,使得契丹文字在当时就已失传。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契丹文字著录的文史资料大多都已经湮灭,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墓志及典籍中的只言片字。大多数文字今天已无法识读。从创制到废止,契丹文前后共行用了近300年,最终成为死文字。1934年5月号《艺林》第4页上,曾刊登过一枚直径61毫米的契丹字钱图拓。《辽代货币论文选集》中收录的贾敬颜先生的文章《契丹字钱币考》(《内蒙古金融》1985年总第51期)介绍此钱拓“原物曾为周肇祥(又名退翁,字养庵,号无畏居士,古董收藏家)收藏。此钱合金质,红锈鲜明,出售者称为‘天赞五万’,周肇祥以30银元购得。”目前此钱已被首都博物馆所收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杨鲁安、卫月望、贾敬颜、刘凤翥等人的考据,这枚大钱上的文字初步判定为辽代契丹文大字,可以解读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然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博士、著名女真文、契丹文和满文的研究专家爱新觉罗乌拉熙春教授,以大量契丹文字资料为比证基础、根据契丹语言文字本身反映出来的语法特点及制字原则,重新考察
契丹大字和女真大字之间存在的字源关系,从而得出迥异于诸假说的结论:“天神千万”。对此钱的铸制年代各方看法也不尽相同,有辽初期和辽中期两说。大多数意见将其定为赏赐钱,属于辽代皇帝为某种喜庆的活动,颁赏给臣僚的赏赐品,而非流通的行用钱。因为年代久远,留存的实物极为稀少。
契丹大字《耶律褀墓志铭》考释
契丹大字《耶律褀墓志铭》考释
刘凤翥
【期刊名称】《草原文物》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一、序说rn1993年7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罕苏木苏木的朝克图山之阳发掘耶律羽之家族墓时,在耶律羽之家族墓之东2公里处发现了另一处辽代墓群,当即抽调人员前往清理其中的一座墓葬,编号为1号墓.【总页数】27页(P52-78)
【作者】刘凤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志铭》考释 [J], 盖之庸;齐晓光;刘凤翥
2.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考释 [J], 刘凤翥
3.契丹大字《耶律昌允墓志铭》之研究 [J], 刘凤翥;王云龙
4.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志》考释 [J], 韩宝兴
5.《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墓志铭并序》考释 [J], 粱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契丹—达斡尔嫩江草原的原住民族
契丹—达斡尔嫩江草原的原住民族
黑龙江省有悠久的历史,达斡尔族,是黑龙江、嫩江流域的古老民族。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至少在辽代就是我国北方边疆的开发和建设者。
标签:达斡尔齐齐哈尔的原住民。齐齐哈尔即为契丹。哈拉即为大辽。庞葛、卜奎同音同意,意为英雄。
一、学点儿黑龙江历史
齐齐哈尔所处的嫩江流域,历来为北方草原民族游弋,生息的地方。一万年以来这里丰富多彩的草原民族文化,表明嫩江流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经过几代学人,从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历史事实。
二、从达斡尔族迁徙说起
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的古老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中,许多民族在融合中消失了,而达斡尔族,却从远古生息繁衍走向现代。
学术界逐渐趋向一致,达斡尔族源于契丹。契丹,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属东胡系,原居于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契丹各部,原与宇文·库莫奚两部一起游牧。公元344年,前燕慕容皝进攻逸豆归,契丹同时被击溃,于是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自号“契丹”。并逐渐西迁至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老哈河)流域,分布在辽河以西及大凌河以北一带。西与奚族为邻,东接靺鞨,东南至高句丽,北接室韦。现辽宁义县尚存有990余处当时萧太后建立的护国寺庙宇。契丹族的产生又源于古老的神话,以白马和青牛为图腾的两个部落。《辽史·地理志》:“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架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契丹族在辽河以西,大凌河以北一带游牧的第一次迁徙期间,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力逐渐强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仿照中原格局正式建立了大契丹国,也称大辽契丹。
解析:契丹文字学
解析:契丹文字学
文字,是记录时代、传承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大辽国创立的契丹大小字在金章宗时代就停止使用了,耶律楚材是见于史书的最后一个能读写契丹文字的人。因无法解读,后世称这种文字为“死文字”,契丹文字学亦被称之为“绝学”。能够科学解读契丹大字的学者,全世界只有三人:阎万章、刘凤翥和日本的丰田五郎。阎万章先生和丰田五郎先生均已作古,刘凤翥先生今年也已78岁了,他是目前世界上认知契丹文字最多的人。他对神秘契丹文字的每一次破解,都能在国际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较之洋洋万卷、下笔千言的高产史学家,刘凤翥的著作很少,内容很艰涩。但正是这样的著作,却是诸多院校研究辽金史的必备教材,是海内外无数辽金学者案头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他是翦伯赞等史学大师的弟子,他肩负的是薪传火继、拯救绝学的神圣责任!
刘凤翥教我们
读懂第一个契丹字
在介绍刘凤翥先生的生平事迹前,需要交代一下我们是如何与刘先生结识的。如果没有刘凤翥的指点,我们这次“大辽五京行”的采访厚度恐怕要大打折扣。在老先生的书房里,他教会了我们一个契丹字的写法与读音。这是我们有生以来能够读懂与领会的第一个契丹字,这个字无比重要,这个字,叫做“遼”。
我是在看央视的一栏文史节目时,第一次听到刘凤翥的名字的。那期节目我没看全,讲的是刘凤翥通过破解契丹文字,发现大辽国使用的是“双国号”,即辽契丹或契丹辽。这是大辽国采用两种国家体制的鲜明标志,对研究辽代的政治制度、民族的演进融合史,是一次具有突破性质的重大发现!在这次“大辽五京”采访出发前,我曾通过多个渠道打听过刘凤翥的联系方式,均无回复。探访辽南京遗迹时,我通过在孔庙工作的王琳琳女士的关系,问到了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供职的陈晓敏副研究员的电话。在北京的采访接近尾声时,我们专程到辽金城垣博物馆走了一趟。陈晓敏是通辽人,算是我们的“半个老乡”,大家接触很融洽。参观完毕临分别时,我随口问了陈晓敏一句:“您认识刘凤翥先生吗?”没想到,还真问着了。
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
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
——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为中心
刘浦江
契丹人的名字习俗是一种久已湮灭无闻的民族文化,从汉文文献中几乎完全看不出它的丰富内涵。1笔者近年通过对契丹文字石刻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揭开了从不为人所知的契丹父子连名制的奥秘。2
契丹文字碑刻中所见契丹人名字,通常包括乳名(直译为“孩子名”,辽代汉文文献多称为“小名”或“小字”)、第二名(辽代汉文文献一般译称“字”),全称时则第二名在前,乳名在后。通过对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发现契丹小字的第二名词尾分别由、、、、
五个原字构成,在契丹大字中发现的第二名词尾用字则与契丹小字
的用法相同,这说明契丹人的第二名词尾是由某些特定音节构成的一种附加成分。分析这些词尾用字的音值,可以从中看出两个显而易见的规律:第一,所有契丹大小字第二名词尾附加成分均含有一个基本音值-n;第二,目前发现的五种第二名词尾附加成分具有比较明显的互补关系,想必是为了契合元音和谐律的需要。这些现象暗示我们,契丹语中的各种第二名词尾附加成分应该具有同样的语法功能,它们很可能是属格后缀。
在成功辨析出第二名词尾的附加成分之后,接下来笔者从若干种契丹
1以往辽史学者根据《辽史》等汉文文献对契丹人名字所作的种种诠释,均未能揭示它的真谛。参见都兴智:《契丹族的姓氏和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张国庆:《略谈辽代契丹人的命名习俗》,《博物馆研究》1991年第2期;冯继钦:《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4期。仅有个别民族语文学家注意到契丹人名字的某些规律,聂鸿音曾从汉语音韵学角度对《辽史》所见契丹人的字的词尾附加成分进行过分析,认为契丹人的字反映出契丹语有-n和-in两个名词附加成分,并指出契丹人的名和字之间一般没有汉人名、字之间那种词义上的联系,而大多仅表现为某种词尾的转换,见聂鸿音《契丹语的名词附加成分*-n和*-in》,《民族语文》2001年第2期。
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考释
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考释
作者:刘凤翥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
刘凤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001-07
196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山嘴子公社毛布沟村(今属翁牛特旗乌丹镇)发现
了辽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今赤峰市博物馆前身)的于庚寅、苏赫、项春松等随即赶往现
场清理发掘。发掘工作持续到第二年6月才结束。经发掘探明,这是一个共有4座辽墓的家族
墓群。1969年9月,在一号墓出土了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为了庆祝这一重大发现,发
掘者们还杀了一只羊,饱餐一顿。
一号墓是一座砖砌券顶多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耳室、主室5部分组成。由于早期
被盗,仅在主室出土墓志铭1盒,唐、宋铜钱12枚。
墓志盖正方盝顶形,每边长61厘米,边厚4厘米,中部厚12厘米。青灰色砂岩质,细腻
而坚硬。四角各刻大牡丹花一枝。四斜面刻十二生肖神像,神态、装束大体相同,斜领长衣,
垂袖,手持笏板,面部向左侧站立。中央台面用阴刻细线等分为6格,格内刻九迭篆汉字两行,共6字:“故耶律氏铭石”。志石青灰色,砂岩质,正方形,每边长60厘米,厚12厘米。阴
刻契丹小字墓志铭25行。墓葬发掘情况已有发掘报告发表[1]。
首先对墓志铭进行研究的是苏赫先生,他先发表了《耶律氏铭石初考》[2],后又发表了《〈故耶律氏铭石〉考释》[3],考释出契丹小字人名“耶律固”,还考释出《耶律氏铭石》《辽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的撰者都是耶律固及官名“高州观察使”。刘凤翥、于宝
契丹学专家刘凤翥: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契丹学专家刘凤翥: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有人说,契丹有狼族传说,那么研究契丹文的刘凤翥先生就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有人补充说,刘先生总是笑眯
眯的,如果是狼,那也是“一匹来自北方的超可爱的狼”。
现年82岁的刘凤翥先生,从“自学成才”到“退而不休”,研究契丹文字50余年,在国际学术领域被誉为“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他在80岁时出版了第一部个人著作《契丹文字研究类编》,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阶段性代表作。近年来,他
悉心培养了一批研究契丹文字的传承人,让“绝学”不绝。新
年第一天,收到刘凤翥先生的短信,内容是:“恭祝新年好。陕西省榆林地区在201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女真字摩崖。
当地文物部门不懂得那是女真字、不知其重要性,更没有新闻意识。去年十月我见到照片后告知他们那是非常重要的女真字,快写篇东西发表。他们写了一篇报道稿,一直无下文。不知可否在贵报发一下?”
不由得想到去年到刘先生家拜访时,刘夫人李春敏的一句话:“对我们来说,每天都是一样在做研究,没有退休不退休的差别,也没有放假不放假的差别。”
现年82岁的刘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
究所研究员,研究契丹文字50余年,在国际学术领域被誉
为“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也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认
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人”。创制于辽代的契丹文使用了270多
年后于金朝被废,由于改朝换代的战乱和兵燹,用契丹字写的书一本也没流传下来,后历经元明清几百年来无人能识,被称为“死文字”。直到1922年契丹哀册重现天日,才让这个古老的文字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不过,迄今全球研究契丹文字的学者数量也不超过30人。
青牛白马 契丹起源的精神图腾
一幅藏于云南边陲的“青牛白马图”成为解读大辽传奇的密码本
青牛白马契丹起源的精神图腾
来源:辽沈晚报2017年11月27日版次:16
在契丹人口耳相传的有关民族起源的古老神话中,契丹各部是驾
青牛的“仙女”与骑白马的“神人”于两水合流处的木叶山下约为婚姻,生
育繁衍而成的。破解这美丽神话的弦外之音,却谜团缠绕,真伪难辨。
“天女与神人”是确有其人还是两大近邻部落的形象喻示?“木叶山”是
真实的存在还是广义的泛指?契丹族起源于古代辽西地区,但作为其
精神图腾的“青牛白马图”却现身于万里之外的云南,这其中究竟隐伏着
几多不宣之秘呢?
真相深陷木叶山迷宫
关于青牛白马的传说,《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中是这样记载的: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到了辽兴宗时代,有个名叫赵志忠的辽朝史官因得罪了皇帝,1041年叛辽投宋,又历时16年,在1057年,将自己所著的《虏廷杂记》献于宋廷,书中记录了青牛白马的故事。宋人范镇又将这一信息录入自己的《东斋记事》,仅将“青牛白马”改为“白马灰牛”,略作修改。范镇曾就青牛白马故事的起源时间当面征询过赵志忠的意见,但“志忠亦不能答,而云‘约是秦汉时’”,范镇对此半信半疑。
文中提到的潢河为今西拉木伦河,契丹语为“黄水”之意,源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大红山北麓海拔1420米的白槽沟;土河即老哈河,契丹语为“铁”之意,源于今河北省七老图山脉海拔1490米的光头山,两河在赤峰境内的翁牛特旗与奈曼旗的交界处合二为一,汇为西辽河,由西自东流入今辽宁境内,南下入海。青牛白马传说诞生的两河流域,正是契丹先祖繁衍生息的乐土。
亲属称谓词_耶_爷_的历时考察_附论_娘_娘_陈顺成
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98期)
亲属称谓词“耶”、“爺”的历时考察*
——附论“孃”、“娘”
陈顺成
(延边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 要]本文利用不同时代的文献语料,考察分析亲属称谓词“耶”、“爺”的出现时代、语言来源及形体变迁。“耶”假借为父亲义亲属称谓词不晚于东晋时期,“耶”作祖称不晚于辽代(1071年前后),即北宋中期;父亲义亲属称谓词“耶”极有可能源于南方方言,但作祖称的“耶”来源于北方方言;唐前常写作“耶”,未见到可靠的“爺”字,后者为前者的后起俗字。母亲义亲属称谓词“孃”、“娘”的形体变迁与“耶”、“爺”同步。
[关键词]耶;爺;亲属称谓词;方言词;字形
[中图分类号] H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442(2013)01-0033-06
零 引言
从事汉语史研究的学者就亲属称谓词“耶”、“爺”有过不少的探讨,但是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亲属称谓词“耶”、“爺”的出现时代、语言来源及不同时代的形体变迁。
一 亲属称谓词“耶”和“爺”的出现时代
上古汉语中记录父亲义的亲属称谓词很多,从基式来看,大体有“父”、“考”、“公”、“翁”等系[1][p208]、[2][p40-42]。中古汉语中又出现了几个新词。《广雅•释亲》:“翁、公、叜、爸、爹、㸙,父也。”另外还有一个书写形式“耶”。“耶”字本为疑问语气词“邪”的隶变俗体,用以记录父亲义亲属称谓词系假借而来。“耶”假借为父亲义亲属称谓词的具体时间,目前仍有争议。胡士云认为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所举书证为《木兰诗》[1][p274][3];王小莘认为始于魏晋以后,所举书证为《颜氏家训》[4];袁庭栋认为从魏晋开始,所举书证为《玉篇》[5][p118]。以上诸家观点与书证间的时间关系比较含混,就现有资料来看,传世文献中“耶”作为父亲义亲属称谓词不晚于东晋。中古汉语中常见的词形有“耶”、“阿耶”、“耶耶”。
契丹大字中若干官名和地名之解读
作者: 刘凤翥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民族语文
页码: 37-44页
主题词: 契丹语;契丹小字;墓志;北大王;汉语借词;汉字;音译;军节度使;女真字;契丹大字资料
摘要: 本文通过与女真字进行比较而释出了契丹大字中的“州”。根据丰田五郎
对“奴”的解读成果进而释出了“内”,从而释出契丹大字“云内州”的州名。以此为突破口从而解读出一系列州名和官名。根据丰田五郎对契丹大字“家”的解读进而解读了契丹大
字“静江军”、“衙内”、“夫人”等一系列人名,还解读出契丹语动词“封”,进而解读了一系列封号。使契丹大字的解读进入拟音新阶段,进一步明确了契丹大字基本上是音节拼音文字的性质。
契丹名、字初释——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
契丹名、字初释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
刘浦江
中国北方民族史研究向为史家所看重,但由于受制于有限的文献资料并深受传统史学方法的桎梏,迄今的民族史研究在深度上尚难以企及早已相当成熟的断代史学。譬如说,即便是曾经深入汉地建立过一个长达二百余年的大辽王朝的契丹族,人们今天对它的了解仍是十分肤浅的。要想突破这种看似无奈的困境,势须另辟蹊径。本文对契丹名字制度的探索,就包含着这样一种努力意图。除了凭借我们所熟悉的汉文文献和传统史学方法之外,本文还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契丹语文资料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和方法。结果我们很欣慰地发现,契丹史的研究其实还大有深入的余地和展拓的空间。
一、揭开契丹人“第二名”的奥秘
在古代北亚民族中,契丹人的名字制度也许是最为复杂的。但以往历史学家根据《辽史》等汉文文献对契丹人名字所作的种种诠释,均未能揭示它的真谛。1直到近年契丹文字学家通过契丹小字石刻资料的解读,才逐渐看出了其中的一些门道,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对契丹人的名字习俗获得比较深入的了解。
简而言之,契丹人的名字包括两个部分,按辽代汉文文献的说法,一是名(辽代译称小名或小字),契丹人的名多由一个单词构成,但也有两个或三个单词的名;二是字,所有人的字全都为一个单词。2契丹小字墓志介绍墓主名字时,在名和字
1参见都兴智:《契丹族的姓氏和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张国庆:《略谈辽代契丹人的命名习俗》,《博物馆研究》1991年第2期;冯继钦:《金元时期契丹人姓名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4期。
2这里所说的是契丹男子的名字习俗。由于资料的匮乏,目前对契丹女子的名字还很难有深入的了解,故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契丹男性的名字问题。
契丹小子研究概况
四、契丹小字研究概况
4 学术界一般将 1925 年日本京都大学羽田亨教授所撰 《契丹文字之新资料》 视作契丹文 字研究的开端。该文明确指出《郎君行记》上所刻的不是女真字,而是契丹字,从而结束几 百年来一直将其认为女真字的误解。尽管分清了文字的界限,由于参考资料的严重匮乏,契 丹文解读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学术界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对一些契丹字字义的推测阶段。这一时期 研究工作的代表人物有罗福成、王静如、厉鼎煃等。他们主要采用了各种对比方法。这一时 期的主要成就有: 分清大小字的区别、 了解小字的拼写构造、 书写方法、 推测一些字的意义。 受制于研究方法,这一时期虽然释读了 200 多条词语,但正确释读的只有 70 余条。 (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拼读法,构拟字音成为研究工作的主流。这一时期日本
4
丹小字释读问题》 、刘凤翥研究员的《遍访契丹文话拓碑》 、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的《契丹 9 10 语言文字研究》 和《辽金史与契丹、女真文》 、陈乃雄教授和包联群博士的《契丹小字 11 研究论文选编》 等。 通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 目前 400 多个契丹原字的一半已经被解读, 1300 多条词语和数十个句子的意义被探明。在语法研究方面,逐步释读了部分动词和静词 附加成分的语法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继续向前发展。 契丹小字研究迎来了新的 发展时期。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
【原文出处】民族语文【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199406【原刊页号】020-026【分 类 号】H1【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作 者】陈乃雄【复印期号】199506【标 题】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正 文】[提要]云南省境内有一部分自称“本人”的居民,他们被分别归入汉、布朗、彝、佤等民族。“本人”认为自己源出北方,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后。他们的家谱、传说以及有关史志记载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刻在墓碑上的零星契丹字以及遗留在“本话”中的一些与蒙古语族语言,特别是与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源出契丹的达斡尔族的语言谐音的成分,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证明今日之“本人”虽然不一定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系子孙,但他们作为契丹人的后代,大概是没有疑问的。“本话”很可能是古老的契丹族来到云南,借用了当地土著濮人之一支的语言而又融入自身固有的某些词语成分,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语言。一契丹,是我国北方古代民族之一。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07年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称帝,建立了时曰契丹、时曰大辽的王朝,绵延二百余年,与五代、北宋并存,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的政权。辽亡以后契丹人的去向,素为研究者们所关注,但总的说来,却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198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上刊登桑耀华的文章《施甸县本人(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附件《由旺蒋姓宗支叙》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述:“盖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生于天地之间,皆有木本水源。木有本也,木发千枝皆共本;水有源兮,水流万派悉同源。根深者枝必茂,源远者流自洁也。噫,吾祖籍镇南京,姓耶律氏,名阿保机,先宋登帝于辽,位传十二世至阿育祖,因得疾病而造无量宝塔,霞光远映,由斯醒悟遁世,修身而成正果,位及金马,传于太子,被金人所刻。后裔改称为莽,随师征南有功,升授武略将军之职,实授金齿司住持。数代亦发数枝,分尼鹤庆、邑林、腾越。后至大明洪武十五年,因岳缅造判,维吾祖奉旨调遣马步精兵得胜,分授施甸长官司世袭土舍之职,由此复征蛮夷,陆续落业平安、平戛、猛板,仍袭舍职数代。惟木瓜榔乃九册之土舍旧址,受恩于洪武十五年,钦授永直郎,延至正统,封受武略将军之职,改莽姓为蒋。由始至今,年远代深,阐明裕后矣。”同一本书上还刊登了杨毓骧的文章《施甸蒲满人(布朗族)社会文化调查》。杨文中的“蒲满
契丹文汉字对照 -回复
契丹文汉字对照-回复
契丹文汉字对照,是指对契丹文和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和整理。契丹文是契丹族所使用的文字,即契丹字,而汉字是汉族所使用的文字。契丹字在历史上被大量使用,主要见于辽代的碑刻、文书、铜器等遗物中。这些遗物对于了解契丹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有着重要的价值。
所谓契丹文汉字对照,就是将契丹字与汉字进行一一对应,通过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字形、字义、用法等方面的异同,来揭示契丹文的特点和契丹族的文化内涵。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契丹文的解读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回答契丹文汉字对照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契丹文与汉字的字形对比
契丹文是一种以直线和弧线为基本构造要素的字符系统,相比之下,汉字的构造则更加复杂多样。契丹文的字形结构相对简单直观,没有太多的笔画和复杂的构造,而汉字则有着丰富的组合方式和独特的字体美学。契丹字的方块形状与汉字的方形结构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具体的字形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第二步:契丹文与汉字的字义对比
契丹文和汉字作为不同的文字系统,其字义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契丹文的字义通常通过整体意义的表示来进行,而汉字则通过偏旁部首和意符
的组合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在契丹字与汉字之间进行字义对比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进行解读,以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第三步:契丹文与汉字的用法对比
契丹文和汉字在使用方法和环境上也存在差异。契丹字主要用于表达契丹族的文字需求,而汉字则用于传承和记录汉族的文化传统。契丹文在历史上主要被用于书写碑刻、文书、铜器等,而汉字则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科技、法律、商务等。因此,在契丹字和汉字之间进行用法比较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避免误解和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