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小组报告-汽车机器人建模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实践仿真报告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实验报告1、本题目是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实数特征根,并要求要有一个根的模值要大于5,而特征根是正数是系统不稳定,这样的设计是无意义的,故而不妨设采用状态反馈后的两个期望特征根为-7,-9,这样满足题目中所需的要求。
(1)要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的设计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能控,即求出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然后判断其秩,从而得出其是否可控;判断能控程序设计如下:>> A=[-0.8 0.02;-0.02 0];B=[0.05 1;0.001 0];Qc=ctrb(A,B)Qc =0.0500 1.0000 -0.0400 -0.80000.0010 0 -0.0010 -0.0200Rc=rank(Qc)Rc =2Qc =0.0500 1.0000 -0.0400 -0.80000.0010 0 -0.0010 -0.0200得出结果能控型判别矩阵的秩为2,故而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故可以对其进行状态反馈设计。
(2)求取状态反馈器中的K,设的期望特征根为-7,-9;其设计程序如下:>> A=[-0.8 0.02;-0.02 0];B=[0.05 1;0.001 0];P=[-7 -9];k=place(A,B,P)k =1.0e+003 *-0.0200 9.00000.0072 -0.4500程序中所求出的k即为所求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状态反馈矩阵,即由该状态反馈矩阵所构成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能够满足题目要求。
2、(a)要求求该系统的能控型矩阵,并验证该系统是不能控的。
设计程序:>> A=[0 1 0 0 0;-0.1 -0.5 0 0 0;0.5 0 0 0 0;0 0 10 0 0;0.5 1 0 0 0];>> B=[0;1;0;0;0];>> C=[0 0 0 1 0];>> Qc=ctrb(A,B)Qc =0 1.0000 -0.5000 0.1500 -0.02501.0000 -0.5000 0.1500 -0.0250 -0.00250 0 0.5000 -0.2500 0.07500 0 0 5.0000 -2.50000 1.0000 0 -0.1000 0.0500>> Rc=rank(Qc)Rc =4从程序运行的结果可得,系统能控型判别矩阵的秩为4,而系统为5阶系统,故而就验证了该系统为不可控的。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extendsim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班级:1005104学号:100510432姓名:谢纪伟实验目录一.问题描述.二.系统数据.三. 建立过程的简单流程图.四.模型实体设计.五. 建立模型.六.运行模型.七.实验改进.八.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一.问题描述.电路板生产商要引入一个新产品,需要适当扩大现有生产线的产能,因此对现有生产线进行研究,经提前分析,发现生产过程存在瓶颈,现在对此生产线进行建模,并通过用extendsim建立的模型所得到的数据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系统数据.1.根据确定的时间表,5种型号电路板按照固定批量送入生产线中,时间表每隔120min重复一次,如下表所示:电路板种类在...min进入批量电路板种类在...min进入批量1 0 20 5 80 252 20 30 1 120 203 40 25 2 140 304 60 30 ………………进料时间表2.第一步操作是通过一台清洁工作站,每一个电路板需要至少36s,至多54s 的时间,一般情况需要48s。
3.清洁后的电路板装入自动插件机中,这台机器最多能同是处理6个电路板,每个板耗时5min。
4.当完成大部分标准插件的工作,电路板被置于一个10m的传送带上,通过波峰焊接机。
传送带上能放下30个电路板,每分钟移动1米。
5.此外,有三个工作站,用来插件机无法完成的非标准元件。
这个操作的耗时量根据板的种类而不同,如下表:电路板种类处理时间(min)电路板种类处理时间(min)1 2.5 4 3.02 2.0 5 2.03 2.5非标准元件的处理时间6.最后一步是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在这个过程中,电路板被组合成24个一组,放入烤箱中,循环通电20min。
三.建立过程的简单流程图电路板清洁自动插件波峰焊非标准插件非标准插件非标准插件高温老化离开四.模型实体设计.模拟电路板到达模拟缓冲器模拟插件机模拟convey item模拟非标准插件机三个物体汇合在一个通道将24个电路板组成一个批量对成批的电路板进行高温老化将成批的电路板还原成单独的电路板将加工后的电路板输出五.建立模型.1.定义全局单位时间.搭建模型从选择合适的全局时间单位开始。
汽车三维建模虚拟仿真实验.docx
汽车三维建模虚拟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
五、实验操作
BACK,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通过汽车三维建模实验,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汽车整体结构,各基本总成的作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好本专业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展的新结构、新技术。
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管好、用好、修好汽车的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分析理解汽车新结构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每个同学能独立完成底盘构造仿真(多次练习)
、实验内容
1、对所给的汽车三维部件模型,分析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2、对该汽车部件模型进二维草图绘制、三维造型模块的装配拆卸模
拟。
汽车三维建模仿真实验
三、实验报告
1、【实验记录、数据处理】部分:将应用proe软件实现汽车三维构造仿真实验的过程、主要操作写下来,文字和图(截屏)相结合的形式表示,注意简明扼要;
2、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实验思考题:1、汽车部件模型二维草图绘制要求;
2、三维造型模块的装配关系。
汽车三维建模仿真实验a ■
四、实验过程
1、汽车部件模型二维草图的绘制;
2、三维造型模块的模拟拆装。
汽车三维建模仿真实验
五、实验操作
1、创建各零件模型
2、由“新建”-“组件”进入装配界面
3、创建装配体
4、移动、匹配、对齐、相切等操作关系
5、进行干涉检查。
汽车领域人工智能训练师实习报告
汽车领域人工智能训练师实习报告英文版Internship Repo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er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IntroductionAs the world rapidly transitions towards technology-driven advancements, the automotive sector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changes. One such transform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vehicl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operations. During my internship as an AI Trainer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hands-on experience in training AI models for various automotive applications.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Data Collection and Annotation: I was 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and annotating vast amounts of data, which was crucial for training AI models. This involved marking images,videos, and sensor data to identify features and patterns relevant to the automotive domain.Model Training and Optimization: I trained various AI models, including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using the annotated data. My focus was on improving mode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while reducing overfitting and computational costs.Model Evaluation and Testing: I conducted rigorous evalu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trained models to ensure their performance m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This involved testing the models on real-world datasets and simulating various scenarios to assess their rel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Documentation and Reporting: I documented all the training procedures, results, and learnings, which were later presented in reports to the management. This helped in tracking the progress of the AI models and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their deployment.Challenges and SolutionsData Imbalance: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 faced was dealing with imbalanced datasets, which affected model accuracy. To address this, I implemented oversampling and undersampling techniques to balance the data distribution.Computational Resources: Training AI models requires significant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I utilized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and optimized the code to reduce training time and costs.Model Generalization: Ensuring that the trained models could generalize well to real-world scenarios was another challenge. To address this, I employed techniques such as regularization and transfer learning to improve model generalization.ConclusionMy internship as an AI Trainer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provided me with invaluable experience in training and optimizing AI models for real-world applications. It not only helped me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AI in the automotivedomain but also gave me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nvolved in its deployment. This experience has significantly broadened m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AI and has prepared me well for future career opportunities in this field.中文版实习报告:汽车领域人工智能训练师引言随着全球快速迈向技术驱动的发展,汽车行业也见证了巨大的变革。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汽车
一、实验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总装线配置问题成为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合理的总装线配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针对某汽车公司的汽车总装线配置问题,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二、问题分析1. 汽车总装线配置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3)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2. 汽车总装线配置约束条件(1)品牌、配置、动力、驱动、颜色五种属性需按顺序排列;(2)四驱汽车连续装配数量不得超过2辆;(3)两批四驱汽车之间间隔的两驱汽车的数量至少为1辆;(4)每天白班和晚班各装配230辆汽车。
三、数学建模1. 模型假设(1)汽车总装线各工序时间相等;(2)汽车总装线各工序之间不存在瓶颈;(3)汽车总装线各工序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求。
2. 模型建立(1)建立汽车总装线配置优化模型目标函数:最小化总生产成本约束条件:① 品牌顺序:A1在前,A2在后;② 配置顺序:B1、B2、B3、B4、B5、B6;③ 动力顺序:汽油、柴油;④ 驱动顺序:两驱、四驱;⑤ 颜色顺序:黑、白、蓝、黄、红、银、棕、灰、金;⑥ 四驱汽车连续装配数量不超过2辆;⑦ 两批四驱汽车之间间隔的两驱汽车数量至少为1辆;⑧ 每天白班和晚班各装配230辆汽车。
(2)模型求解采用多目标规划思想,将目标规划问题分解为单目标规划问题,分别根据品牌、配置、动力、驱动、颜色的优先级依次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① 根据品牌优先级,对A1和A2品牌汽车进行排序;② 根据配置优先级,对B1、B2、B3、B4、B5、B6配置汽车进行排序;③ 根据动力优先级,对汽油和柴油汽车进行排序;④ 根据驱动优先级,对两驱和四驱汽车进行排序;⑤ 根据颜色优先级,对黑、白、蓝、黄、红、银、棕、灰、金颜色汽车进行排序;⑥ 根据排序结果,对汽车总装线进行配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数学建模和求解,得到了汽车总装线的优化配置方案,包括品牌、配置、动力、驱动、颜色的排列顺序。
zaigai 汽车系统动力学报告
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学习(MATLAB)小组报告指导教师:杨树军组别:第五组组长:陈全祥 S150********组员:赵建兵S150********魏志斌 S150********魏庆 S150********刘维 S150********刘志雷 S150********2015年12月11日一、纵向动力学性能分析1、三点插值法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方程,该方程的曲线是一个二次曲线,方程如下:Me=(n-ne1)(n-ne2)Te3/(ne3-ne1)(ne3-ne2) + (n-ne1)(n-ne3)Te2/(ne2-ne1)(ne2-ne3)+ (n-ne2)(n-ne3)Te1/(ne1-ne2)(ne1-ne3)曲线如下:2、计算最高车速最高车速可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求解。
各档位下的驱动力曲线和行驶阻力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车速即为该车辆的最高车速。
行驶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驱动力注:在求最高车速时不能直接用最高档的驱动力等于行驶阻力得出最高车速,因为有些车辆的最高车速的档位不一定是最高档。
汽车最高车速=92.2736()3、最大爬坡度一档时候汽车有最大爬坡度。
一档最大驱动力阻力利用,解出的值。
本程序中利用图像法得到交点,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就是最大爬坡角度。
汽车最大爬坡角=4、计算各档的最大加速度当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加速时可以忽略道路阻力和空气阻力,则有:如图所示:1.6713 1.2590 0.9348 0.6731 0.4627 0.3050 0.1908 0.1069二、基于MATLAB的单轮模型ABS控制仿真1 动力学建模 1.1 单轮模型某车辆简化后的单轮制动力模型如图所示。
其中单轮质量为,车轮滚动半径为,车轮转动惯量为,车轮旋转角速度为,车轮中心前进速度为,地面制动力为,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矩为。
忽略空气阻力和车轮滚动阻力,则系统的运动方程如下: (1)(2)公式中,地面制动力等于作用于车轮的法向反力与路面附着系数的乘积,其中为制动滑移率的函数。
汽车模型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模型制作在汽车设计、广告宣传、教学研究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汽车模型制作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汽车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汽车模型制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汽车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汽车模型制作的各项技能,如切割、焊接、喷漆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汽车模型设计2. 材料准备与切割3. 模型组装与焊接4. 模型涂装与修饰5. 作品展示与评价四、实训过程1. 汽车模型设计在实训初期,我们首先进行了汽车模型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了不同的汽车模型。
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材料准备与切割在设计完成后,我们进入了材料准备与切割阶段。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选用合适的材料,如塑料、金属、木材等。
在切割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切割工具的使用方法,确保切割精度。
3. 模型组装与焊接在材料切割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模型组装与焊接。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将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并使用焊接技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焊接过程中,我们强调焊接质量和安全操作。
4. 模型涂装与修饰组装完成后,我们进入了模型涂装与修饰阶段。
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涂料,对模型进行涂装。
在涂装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涂装技巧,确保涂装效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最后,我们进行了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制作的汽车模型进行展示,并邀请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模型的外观、结构、创新性等方面。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汽车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取得了以下成果:1. 设计并制作了不同风格的汽车模型;2.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汽车机器人现场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汽车相关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汽车研发、制造、维修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此背景下,汽车机器人现场实训应运而生。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汽车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了解汽车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为学生今后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汽车机器人概述(1)汽车机器人简介:汽车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传感器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
它能够在汽车生产线上完成焊接、喷涂、装配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汽车机器人分类: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汽车机器人可分为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
2. 汽车机器人工作原理(1)传感器技术:汽车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
(2)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实现精确的轨迹跟踪。
(3)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用于识别和定位工件,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完成装配任务。
3. 汽车机器人操作流程(1)安装和调试:根据实际需求,将汽车机器人安装在生产线上的合适位置,并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2)编程:根据任务需求,编写机器人程序,实现各项功能。
(3)运行:启动机器人,按照程序执行任务。
(4)监控和维护:实时监控机器人运行状态,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4. 汽车机器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生产效率:汽车机器人能够连续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产品质量:机器人操作精度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汽车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应用。
汽车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实习报告
汽车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汽车工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作为一名汽车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主要参与了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机器人安装调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了相关设备的操作技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参观公司生产线: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线,了解了汽车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生产线的观察和分析,我对机器人在生产线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学习机器人设备安装方法:在参观生产线的基础上,我学习了机器人设备的安装方法。
包括机械结构的安装、电气设备的连接以及气路的布局等。
在安装过程中,我注重细节和精度,确保设备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参与机器人调试工作:在熟悉了设备安装方法后,我积极参与了机器人调试工作。
通过调试我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力量等参数,使其满足生产线的需求。
在调试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4. 学习机器人维护保养知识:除了调试工作外,我还学习了机器人维护保养的知识。
了解了日常保养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通过学习维护保养知识,我能够更好地维护设备,延长使用寿命。
5.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在实习期间,我还关注了汽车工业机器人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通过了解行业动态,我可以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情况,为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汽车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知识积累:我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职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工程车辆机器人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车辆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工程车辆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工程车辆机器人应运而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原理、设计与应用,我们开展了工程车辆机器人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工程车辆机器人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 熟悉工程车辆机器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工程车辆机器人基本原理与组成(1)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工程车辆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设备,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等过程实现自主作业。
(2)工程车辆机器人的组成:工程车辆机器人主要由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2. 工程车辆机器人的设计与调试(1)机械结构设计:根据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设计合适的机械结构,确保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稳定可靠。
(2)驱动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如电机驱动、液压驱动等,以满足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动力需求。
(3)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控制系统,实现对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
(4)调试:对工程车辆机器人进行调试,包括机械结构调试、驱动系统调试、控制系统调试等,确保机器人各项功能正常。
3. 工程车辆机器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1)隧道施工:工程车辆机器人可以用于隧道掘进、混凝土浇筑等环节,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道路施工:工程车辆机器人可以用于路面铺设、路基处理等环节,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
(3)环境治理:工程车辆机器人可以用于垃圾清理、河道疏浚等环节,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四、实训收获1. 掌握了工程车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了解了工程车辆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
2. 学会了工程车辆机器人的设计与调试方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3. 深入了解了工程车辆机器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拓宽了视野。
汽车机器人应用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工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深入了解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的实际应用,我们团队于近期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汽车机器人应用实训。
二、实训目标1. 了解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的应用场景和优势;2. 掌握人形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3. 分析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提高团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人形机器人概述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人形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特点等。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化、自主化、柔性化的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完成搬运、装配、检测等任务。
2. 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的应用场景实训期间,我们深入参观了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了解了人形机器人在以下场景中的应用:(1)零部件搬运: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人工进行零部件搬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装配作业:人形机器人可完成汽车零部件的装配工作,保证装配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3)检测作业:人形机器人可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
(4)仓储物流:人形机器人可进行仓储物流作业,提高仓库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 人形机器人的操作与维护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人形机器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
操作方法包括:(1)人形机器人的启动和关闭;(2)人形机器人的行走、搬运、装配等基本操作;(3)人形机器人的编程和调试。
维护保养技巧包括:(1)定期检查人形机器人的外观、螺丝、电线等;(2)清洁人形机器人的各个部件;(3)检查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执行器等;(4)定期更换人形机器人的润滑脂、电池等。
4. 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实训期间,我们分析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问题:人形机器人操作难度较高,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车辆模型综合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汽车专业人才,我校特组织了本次车辆模型综合实训。
实训期间,学生们通过模拟真实汽车的结构和功能,对汽车底盘、电器系统、发动机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实践操作。
二、实训目的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汽车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汽车模型的拆装、调试和维修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汽车底盘实训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对汽车底盘进行了拆装和调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汽车底盘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2)学会使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拆装;(3)掌握底盘的调整和校准方法;(4)了解底盘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
2. 电器系统实训在电器系统实训中,学生们对汽车电器进行了拆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具体内容包括:(1)认识汽车电器系统,包括电源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等;(2)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检测电器系统;(3)掌握电器系统的拆装和调试方法;(4)了解电器系统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
3. 发动机实训发动机实训主要针对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进行培训。
具体内容包括:(1)认识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2)学会使用专业工具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调试;(3)掌握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4)了解发动机维修的工艺流程。
四、实训成果1. 学生们对汽车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汽车底盘、电器系统和发动机的拆装、调试和维修技术。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具备了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增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五、实训总结1. 本次车辆模型综合实训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模型小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模型小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模型小车编程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小车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模型小车是一种模拟真实车辆运行原理的实验装置,它主要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车身等部分组成。
本实验所使用的模型小车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池供电。
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对小车速度、转向和停止等功能的控制。
三、实验器材1. 模型小车一辆2. 直流电机一台3. 电池组一组4. 单片机编程器一台5. 连接线若干6. 实验场地一块四、实验步骤1. 模型小车组装(1)将直流电机安装在车架上,并确保安装牢固。
(2)将电池组与单片机编程器连接,通过编程器对单片机进行编程。
(3)将单片机与直流电机连接,确保连接正确。
2. 编程(1)打开单片机编程器,选择相应的编程语言和单片机型号。
(2)编写程序,实现对小车速度、转向和停止等功能的控制。
(3)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3. 实验测试(1)将模型小车放置在实验场地中央,确保场地平整、宽敞。
(2)启动模型小车,观察其运行状态,检查是否有异常现象。
(3)对模型小车进行以下测试:a. 速度测试:通过编程调整电机转速,观察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状态。
b. 转向测试:通过编程调整转向电机转速,观察小车在不同转向角度下的运行状态。
c. 停止测试:通过编程控制小车停止,观察小车是否能够迅速且平稳地停止。
4. 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模型小车在不同速度、转向角度和停止状态下的运行时间、距离和稳定性等数据。
(2)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影响模型小车性能和稳定性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速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电压下,模型小车能够达到预设的速度。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池电压的波动、电机转速的偏差等因素,会导致小车速度出现波动。
2. 转向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电压下,模型小车能够实现预设的转向角度。
汽车零件数模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汽车零件数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汽车零件的数模设计,为今后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软件环境:AutoCAD软件。
2. 实训内容(1)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2)汽车零件的数模设计(3)汽车零件的三维建模(4)汽车零件的装配与动画演示三、实训步骤1. 熟悉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1)启动AutoCAD软件,了解软件界面。
(2)学习命令的输入方法,如直接输入命令、点击按钮等。
(3)学习常用绘图命令,如直线、圆、矩形、椭圆等。
(4)学习编辑命令,如复制、删除、移动、旋转等。
2. 汽车零件的数模设计(1)分析汽车零件的结构和尺寸,确定设计要求。
(2)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零件的二维图纸。
(3)根据二维图纸,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
3. 汽车零件的三维建模(1)选择合适的三维建模方式,如实体建模、曲面建模等。
(2)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注意零件的尺寸、形状和结构。
(3)检查三维模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
4. 汽车零件的装配与动画演示(1)将多个零件装配在一起,形成汽车零部件。
(2)设置零件的装配关系,如接触、固定等。
(3)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动画演示,展示汽车零部件的运动过程。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汽车零件的数模设计、三维建模和动画演示。
以下是部分实训作品:(1)汽车发动机缸体数模设计(2)汽车变速箱齿轮数模设计(3)汽车转向节数模设计2. 实训分析(1)实训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设计了多种汽车零件。
(2)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建模错误、装配错误等。
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工智能(AI)的出现为机械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旨在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预测机械系统的性能、行为和响应,从而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就能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机械系统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特定的功能。
例如,汽车发动机就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其中包括气缸、活塞、曲轴、连杆等部件,它们的运动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
传统的机械系统建模方法往往基于物理定律和数学方程,通过手工推导和计算来建立模型。
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系统的行为,但对于复杂的系统,建模过程往往非常繁琐,而且计算量巨大。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AI 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来自动发现机械系统中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建立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模型。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机械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系统的故障和维护需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机械系统的图像或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诊断。
在机械系统建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
传统的动态建模方法通常基于牛顿定律、拉格朗日方程等,需要对系统的物理结构和力学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而利用AI 技术,如神经网络,可以直接从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中学习系统的动态特性,无需对系统的物理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在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AI 还可以用于机械系统的参数优化。
在机械设计中,往往需要确定一系列的参数,如零件的尺寸、材料的性能等,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性能。
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并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可以在庞大的参数空间中快速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
为了更好地理解基于人工智能的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我们以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为例。
线性系统理论报告-桥式吊车
线性系统理论上机实验报告题目:桥式吊车小车运动控制系统班级:XXX学号: XXX姓名:XXX完成时间:2011年12月11日目录摘要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2.1 确定要研究的系统为桥式吊车小车运动控制系统2.2 选择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和状态变量2.3 建立状态空间描述2.4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2.5 判断系统的能控性2.6 采用状态反馈进行系统综合2.7 判断系统的能观性2.8 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三实验结论摘要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及露天堆场的上方,用来吊运各种物体的机械设备,通常称为“天车”或“行车”“吊车”。
它是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重机械。
实际生产中的桥式吊车(天车)类似,与倒立摆类似是自动控制最为经典的实验模型,是一个MIMO复杂控制系统,可以作为控制理论算法研究的理想实验平台。
桥式吊车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桥架驱动系统,小车驱动系统和重物撞吊系统。
其工作流程为:先将重物起吊至预先设定好的高度,然后小车运动将重物运到想要放置的位置上方,最后把重物下放到想要放置的位置上。
一、实验目的1 学会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会用Simulink绘制简单的系统的仿真模型;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3 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4 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实际问题;5 了解桥式吊车的建模原理及方法;6 掌握基本的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2.1 确定要研究的系统为桥式吊车小车运动控制系统桥式吊车系统工作示意图见下图1:图1 桥式吊车工作示意图对于如上桥式吊车控制系统,首先做如下假设:①吊车的行走运动仅限于小车一个自由度,即假设桥架不运动,只有小车在桥架上行走。
②小车行走时吊装重物的绳索长度不变。
图中,x 坐标为水平方向,即小车运动自由度,z 坐标为垂直方向,即重物运动自由度。
重物的摆动是由小车与重物的运动产生的,可以根据动力学有关规律建立小车及重物的运动方程式。
机器人仿真建模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为了更好地掌握机器人仿真建模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机器人仿真建模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在XX公司进行,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机器人仿真建模的相关知识,并参与了实际项目的开发。
二、实习目标1. 熟悉机器人仿真建模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2. 掌握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建模方法;3. 熟悉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4. 能够独立完成机器人仿真建模项目。
三、实习内容1. 机器人仿真建模基础知识实习初期,我学习了机器人仿真建模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和流程。
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机器人仿真建模的概念:机器人仿真建模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机器人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过程。
(2)机器人仿真建模常用工具:主要包括MATLAB、Simulink、ROS、Gazebo等。
(3)机器人仿真建模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模型构建、仿真实验、结果分析等步骤。
2.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的方法,包括D-H方法、逆运动学求解等。
以下为具体内容:(1)D-H方法:D-H方法是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定义一系列参数(即D-H参数)来描述机器人关节的运动关系。
(2)逆运动学求解:逆运动学求解是指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求解机器人关节的运动。
主要方法包括数值求解和解析求解。
3.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机器人仿真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包括刚体动力学、连杆动力学等。
以下为具体内容:(1)刚体动力学:刚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刚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主要方法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等。
(2)连杆动力学:连杆动力学主要研究由多个刚体组成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主要方法包括动力学方程、运动方程等。
4.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机器人仿真建模的关键环节。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PID控制、滑模控制等。
汽车网络建模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网络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网络技术,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本次实训以汽车网络建模为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我们对汽车网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汽车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汽车网络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汽车网络基础知识实训首先介绍了汽车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汽车网络是指连接汽车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的通信网络,它主要包括CAN(控制器局域网络)、LIN(局部互连网络)、MOST(媒体导向系统传输)等。
2. 汽车网络建模软件介绍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汽车网络建模软件MATLAB/Simulink的使用方法。
MATLAB/Simulink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能够对汽车网络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
3. 汽车网络建模实践(1)建立CAN网络模型以一个简单的CAN网络为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CAN网络模型。
首先,我们创建了CAN控制器、CAN收发器、CAN节点等模块,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CAN网络。
然后,我们设置了CAN网络的通信参数,如波特率、数据帧格式等。
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CAN网络的通信效果。
(2)建立LIN网络模型LIN网络建模与CAN网络建模类似,我们同样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LIN网络模型。
在LIN网络建模中,我们创建了LIN控制器、LIN收发器、LIN节点等模块,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LIN网络。
同样,我们设置了LIN网络的通信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
(3)建立MOST网络模型MOST网络建模相对复杂,我们需要了解MOST网络的协议和通信机制。
在MOST网络建模中,我们创建了MOST控制器、MOST收发器、MOST节点等模块,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MOST网络。
汽车概论实验报告感受(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更好地了解汽车的结构、原理和性能,我参加了汽车概论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对汽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二、实验过程1. 实验一:汽车发动机结构认知通过观察发动机实物和模型,我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亲手拆装了发动机,对发动机的结构和部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验二:汽车底盘结构认知在底盘结构认知实验中,我学习了底盘各个总成的工作原理和组成,了解了底盘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对汽车底盘的稳定性、操控性和舒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实验三:汽车车身结构认知车身结构认知实验让我了解了汽车车身的主要部件,如车身覆盖件、车身骨架等。
通过观察车身骨架和覆盖件的拆装过程,我对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实验四:汽车制动系统认知制动系统实验让我了解了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了使用制动试验台进行制动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5. 实验五:汽车传动系统认知传动系统实验让我了解了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了使用传动试验台进行传动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传动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6. 实验六:汽车电气系统认知电气系统实验让我了解了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了使用电气测试仪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汽车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实验感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汽车概论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2.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报告(《线性系统理论》)设计题目:汽车机器人建模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学生姓名: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班级:自动化1班、2班指导教师:蔡林沁填表时间:2017年12月重庆邮电大学摘要汽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交通中,它的方便、快速、高效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有效、行驶安全的城市用无人智能驾驶车辆,将驾驶员解放出来,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出很多控制算法,对汽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汽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了其模型的能控能观性、稳定性,并通过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控制,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
这些研究为以后研究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路径导航,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建模、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任务分工 (2)第二章系统建模 (2)2 系统建模 (2)2.1运动学模型 (2)2.2自然坐标系下模型 (4)2.3具体数学模型 (6)第三章系统分析 (7)3.1 能控性 (7)3.1.1 能控性判据 (7)3.1.2 能控性的判定 (8)3.2 能观性 (10)3.2.1 能观性判据 (10)3.2.2 能观测性的判定 (12)3.3 稳定性 (13)3.3.1 稳定性判据 (13)3.3.2 稳定性的判定 (14)第四章极点配置 (15)4.1 极点配置概念 (15)4.2 极点配置算法 (15)4.3 极点的配置 (16)4.4 极点配置后的阶跃响应 (17)第五章状态观测器 (18)5.1概念 (19)5.2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20)5.3代码实现 (21)5.4 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比较 (23)第六章总结 (25)参考文献 (26)附件(设计程序) (2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进入20世纪,汽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交通中,它的方便、快速、高效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数量每年也不断增长,这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造成的. 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有效、行驶安全的城市用无人智能驾驶车辆,将驾驶员解放出来,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汽车机器人,其模型可简化成两轮的自行车模型,国内的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出很多控制算法,取得很多成绩,但其中绝大多数应用环境是在室内,被跟踪轨迹已知,并且其控制方法是将车体的横向位移、纵向位移、纵向速度和转动的角速度等作为被控量,这在应用环境异常复杂城市交通系统中是难实现的。
城市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由于速度较慢,因此比较安全可靠,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短期内,可作为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如地铁等) 的一种补充,解决城市区域交通问题,因此,城市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辆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城市环境非常复杂,对感知和控制算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节任务分工本设计由4位同学分工完成,每位同学的任务分工如表1-1所示:表1-1任务分工表第二章系统建模2 系统建模汽车机器人是一种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参数不确定的复杂系统,是检验各种控制方法的一个理想装置,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重视,成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为了对其运动进行控制,就需要对汽车机器人进行数学建模。
2.1运动学模型汽车机器人其运动模型如图2-1:图2-1 汽车机器人模型模型中相关参数及意义如下:--前后轮间距离;--两前轮中心点的速度;--两后轮中心M点的速度;--前轮转向角;--为车体航向角;--后轮中心点M 距X 轴距离;--后轮中心点M 距Y轴距离。
假设两个轮子有相同的速度v(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转弯时内轮比外轮慢),一切情况似乎只在位于车轴中心线的两个虚拟轮子上发生[1]。
如下图2-2:图2-2 汽车机器人简化模型由速度合成规则有:系统演化的基本方程:由于前轮加速度和前轮转角的角速度不能无穷大,所以有增补方程:2.2自然坐标系下模型自然坐标系的描述如下:原点: 在被跟踪轨线上的某一被测到的点;X 轴: 按右手定则垂直X 轴;Y 轴: 与过该被测点的切线重合,正方向与车体正方向相同。
图2-3自然坐标系下的汽车机器人模型在汽车的运动过程中,能给予直接控制的有两种:前轮的加速度和方向盘的角度。
此处表示前轮与汽车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也就是方向盘的角度;汽车的位置需要3个量来表示:为汽车中轴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汽车的位置(汽车后桥中心的位置);以及汽车方向盘角度。
当汽车在未知道路形状时,切没有GPS可以定位时,对汽车的模型进一步研究。
此时,没有了定位系统,只能以自身建立坐标系,y失去了意义,x仍然是与边缘的距离,将上页(1)式子代入(3)(4)式,并去掉y(t),得到:2.3具体数学模型取状态变量如下:输入为:前轮加速度前轮转角角速度输出为:后轮中心点M 距X得到状态空间表达式为:,此时具体的状态空间模型为:第三章系统分析在本章中,主要对系统进行能控性、能观性及稳定性的判定。
其中,能控、能观性有三种判据,本文主要采用了秩判据和约当规范形判据来判定汽车机器人模型是否能控、能观。
在稳定性判定中,有很多判定方法,如:特征值判据、李雅普罗夫判据、变量梯度法等,而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特征值及极点是否有负实部来判定系统是否稳定。
3.1 能控性能控性,如果系统内部每个状态变量都可以由输入完全影响,则系统的状态为能控。
3.1.1 能控性判据(1)能控性格拉姆矩阵判据考虑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方程为: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时刻t1>0,使如下定义的格拉姆(Gram)矩阵为非奇异。
(2)能控性秩判据对n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构成能控性判别矩阵:则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3)能控性PHB秩判据对n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或其中,为复频域,为系统特征值。
(4)能控性约当规范形判据对n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设n个特征值为为两两相异,则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对状态方程通过线性非奇异变换导出的约当规范形为:矩阵不包含零行向量,即的各个行向量满足:3.1.2 能控性的判定在本文汽车机器人建模的分析中,主要是用MATLAB对系统进行分析。
在判断所建模型是否能控方面。
Matlab仿真代码如下:SizeofA=size(A);Tc = ctrb(A,B); %能控性判定矩阵rTc = rank(Tc); %能控性判定矩阵的秩disp('能控性判定矩阵的秩');rTcdisp('A的维数');SizeofAif (rTc == SizeofA)disp('The system is controllable')elsedisp('The system is uncontrollable')end其代码运行结果如图3.1所示。
图3.1 能控性MATLAB判定结果由图3.1可得,矩阵A的维数和能控性判定矩阵的维数都是4,因此这个系统是能控的。
同时,本文还采用了约当规范形判据,但是由于MATLAB运行出来的约当规范形矩阵不是标准型,无法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因此,在本小节中,得出的是进行极点配置后的系统的约当规范形矩阵,如图3.2所示。
图3.2 极点配置后系统的约当规范形由图3.2可得,矩阵A分成了三个约当块。
在判断能控性时,是观察每个约当块的末行,对应的B矩阵中的相应行,组成的矩阵是否满足行满秩。
若满足,这表示系统完全能控;反之则不可控。
根据图中的A、B矩阵,易得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
3.2 能观性能观测性,如果系统内部每个状态变量都可以由输出完全反映,则系统的状态为能观测。
3.2.1 能观性判据(1)能观测性格拉姆矩阵判据考虑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方程为:y=Cx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时刻t1>0,使如下定义的格拉姆(Gram)矩阵为非奇异。
(2)能观测性秩判据对n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构成能控性判别矩阵:11()T T T T T n TO OnCCAQ Q C A C A CCA--⎡⎤⎢⎥⎢⎥⎡⎤==⎣⎦⎢⎥⎢⎥⎣⎦或则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1OnCCArankQ rank nCA-⎡⎤⎢⎥⎢⎥==⎢⎥⎢⎥⎣⎦(4)能观测性PHB秩判据对n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sI A rank n s C -⎡⎤=∀∈℘⎢⎥⎣⎦或,1,2,,i I A rank n i n C λ-⎡⎤==⎢⎥⎣⎦其中,为复频域,为系统特征值。
(4)能观测性约当规范形判据对n 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设n 个特征值为为两两相异,则系统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对状态方程通过线性非奇异变换导出的约当规范形为:矩阵不包含零行向量,即的各个行向量满足:3.2.2 能观测性的判定能观测性的判定和能观性一样,也是在MATLAB 上根据程序进行仿真。
以下为Matlab 仿真代码:To = obsv(A,C); %能观性判定矩阵 rTo = rank(To); %能观性判定矩阵的秩 disp('能观性判定矩阵的秩');rTo disp('A 的维数:');SizeofA if (rTo == SizeofA)disp('The system is observable') elsedisp('The system is unobservable') end代码运行结果如图3.3所示。
图3.3 能观测性MATLAB 判定结果由图3.3可得,矩阵A 的维数和能观测性判定矩阵的维数都是4,因此这个系统是能观测的。
采用约当规范形判定能观测性与能控性的判定类似,不过它采用的是A 、C 矩阵。
此时,是观察每个约当块的首列,并取出C 矩阵中的相应列,判断组成的矩阵是否列线性无关,若满足列线性无关,则表示系统完全能观测;反之。
不能完全观测。
由图3.2中的A 、C 矩阵,容易判断出系统是完全能观测的。
3.3 稳定性稳定性也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结构特性,它又可分为基于输入输出描述的外部稳定性,也称BIBO 稳定性;和基于状态空间的内部稳定性。
其中,对于灵初始条件p 维输入和q 维输出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令初始时刻,则系统BIBO 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真或严真传递函数矩阵G(s)所有极点均具有负实部。
对于内部稳定性,其渐进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系统矩阵A 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即下式成立:{}Re ()0,1,2,,i A i nλ<=3.3.1 稳定性判据 (1)特征值判据对n 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原点平衡状态即雅普罗夫意义下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矩阵A的特征值均为具有非正实部即实部为零或负,且零实部特征值只能为A的最小多相式的单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