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修改后)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ac430888daef5ef7ba0d3cce.png)
新授
练习
巩固练习
1.口答列式: ⑴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⑵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⑶40除以8,商是多少? 2.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3.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买1枝钢笔和1个 订书机,一共应付 多少元?
教学例题
12元
一盒钢笔有10支, 一共80元.
vcg50wfv
就用竹篮子悬挂在地窖里冷藏起来了。晚上临睡前,她又和了一块儿面团用湿笼布蒙住醒在了面盆儿里。起床后,她轻手轻脚地在堂 屋里点上油灯,独自一人包了一大拍拍儿饺子。按照家乡的习惯,出门儿的亲人们吃了饺子以后,就预示着今后的日子里能够身体结 实,捷捷蹦蹦地多多赚钱,早日衣锦还乡!天儿刚刚放亮,耿家全家大小就吃完早饭收拾利落了。耿老爹先去开了院门,和耿正把小 平车抬出去。耿老爹又返身回来牵出毛驴,耿正帮着爹把平车驾好,并且装上车棚,再把草料和其他必须带的零碎东西都装好。最后, 父子俩返回屋里搬铺盖和衣物等所有行李,还有随带的盘缠和出去了做生意用的本钱。进屋后,耿老爹从妻子手里接过来那个祖传下 来的褡裢,感觉有些沉。伸手一摸,发现多了一个不小的钱袋子,奇怪地说:“不是说好了要给你和兰儿留一些吗?怎么还多了呢?” 郭氏说:“前日里咱们去看望爹娘的时候,娘说要给你带些盘缠路上用,你死活不要。昨儿个上午你不在家的时候,娘又让弟弟送过 来了。”耿老爹说:“这怎么可以呢?俺还是留下这些银子哇,你再给爹娘送回去。二老年纪大了,本该俺们尽孝才是哇。再说了, 饼铺的生意眼下也不容易。”郭氏不同意,坚持说:“娘说的对,穷家富路!你们带上哇,将来赚钱回来再孝敬爹娘不迟!”在当地, 女儿女婿在春节和八月十五前都会带上礼品回家看望爹娘,俗称“望节”。就在前天,耿老爹和妻子也带着两双儿女去岳父母家里看 望了,而今年去的目的除了“望节”之外,还兼带着临行前的话别。那日里秋高气爽,阳光格外灿烂,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早已 秃顶驼背的岳父抱着乐呵呵的耿兰,再望望自己的宝贝女儿,不时地唉声叹气。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日渐增多的岳母坐在火炕的一 边拉着耿英的手,又摸摸耿直的头,一次次地撩起衣襟擦眼泪。耿老爹和妻子的心里也都酸酸的,但都不便流露出来。耿正却满是男 子汉的气派,大大咧咧地说:“咳,这没有什么嘛!俺爹当年还单枪匹马在战乱年代闯荡天下呢,俺们现在是父子四人,不是说人多 力量大嘛!再说了,眼下也没有战乱什么的,俺们要去的地方又是条件比俺们这儿好得多的江南一带。有什么可担心的,俺们肯定 行!”妻弟则真诚地对耿老爹说:“姐夫,如果外面实在不好混,你就早点儿带娃娃们回来。眼下年景虽然不好,但咱们这饼铺的生 意还撑得下去,让娃娃们吃饱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妻弟的话让耿老爹心里热乎乎的。然而,生来就非常倔强的性格注定了他是绝 对不会轻易服输的。他虽然嘴上应允,但心里却说:耿家人骨子里就特别吃得了苦,而且俺的娃娃们都很优秀,俺父子们凭着自己的 苦力和智慧,一定能打拼出一份家业,风风光光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cc44c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c.png)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定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小组讨论工具: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入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一个果园共有126棵树,其中苹果树占40%,梨树占30%,那么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f391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3.png)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列式,进而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 12+7=19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4×3?4×3+77+(4×3)=7+12 =19=12+7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精讲点拨(一)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4×3 =7+12 =194×3 +7=12+7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二)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7+12÷3 =7+4 =11 问题:1.谁来说说这道题应该如何计算?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302c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教案:《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进行计算。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3.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4.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答案。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PPT,展示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交流答案。
3.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513f9c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d.png)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这种混合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运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则运算的优先级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也就是说,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再进行加减法。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以下表达式的结果:2 +3 * (4 + 5) - 6 ÷ 2按照运算的优先级,首先我们应该计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再计算括号内的乘法,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首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4 + 5 = 9然后,计算括号内的乘法:3 * 9 = 27接下来,进行括号外的加减法和乘除法:2 + 27 = 296 ÷ 2 = 3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减法:29 - 3 = 26所以,表达式的结果为26。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首先是括号的嵌套问题,如果表达式中有多层括号,我们应该从最内层的括号开始计算。
其次是乘除法和加减法的顺序问题,即同样优先级的运算符从左向右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以下表达式的结果:4 + 2 * 3 - 1 ÷ (5 - 2)首先,计算括号内的减法:5 - 2 = 3然后,计算括号内的除法:1 ÷ 3 ≈ 0.333(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接下来,进行括号外的乘法和加减法:2 *3 = 64 + 6 = 10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减法:10 - 0.333 ≈ 9.667(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所以,表达式的结果为9.667(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总结起来,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进行加减法。
在进行运算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括号的嵌套问题和运算符的顺序。
掌握了这些规则和注意事项,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进行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和加减法 混合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和加减法 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00cfc940f242336c1fb95e1f.png)
分步算式 4×3=12
12+7=19
综合算式 4×3+7
=12+7 =19
综合算式 7+(4×3)
=7+12 =19
7+(4×4×3 3)
=7+12 =19
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 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 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18
8
45-9×3 < 5×8-18
27
40
问题:想一想,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24+4 =28
12-3×4 =9×4 =36
4+4÷4 =8÷4 =2
√
×
12-3×4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12-12
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0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导练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怎样 算才算得又对又快?
20-8÷2 7×5-3 4+4×6 81÷9+2
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
4+4÷4 =4+1 =5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2.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a1db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a.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2节,主要涉及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能够解释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一堆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两个人分到一个苹果,但是小明不小心多给了一个人,还剩下一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例如:12 ÷ 4 + 3,先进行除法运算,得到3,然后进行加法运算,得到6。
3.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进行练习。
例如:8 ÷ 2 + 4,9 + 6 ÷ 3等。
4.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包括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15 ÷ 3 + 2 =(2) 9 + 4 ÷ 2 =(3) 18 ÷ 3 5 =2. 答案:(1) 15 ÷ 3 + 2 = 7(2) 9 + 4 ÷ 2 = 11(3) 18 ÷ 3 5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做更多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者进行一些数学游戏等。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be54f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5.png)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题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15 10,先算25+15 = 40,再算40 10=30。
又如:48÷6×2,先算48÷6 = 8,再算8×2 = 16。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例如:36+4×5,先算4×5 = 20,再算36+20 = 56。
再如:72 18÷2,先算18÷2 = 9,再算72 9 = 63。
3.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23 + 17)÷5,先算括号里的23+17 = 40,再算40÷5 = 8。
二、具体题目及解析1. 25+18÷3 7解析:按照运算顺序,先算除法18÷3 = 6,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加法和减法,25+6 = 31,31 7 = 24。
2. 42 6×4+9解析:先算乘法6×4 = 24,再从左到右计算减法和加法,42 24 = 18,18+9 = 27。
3. (32+16)÷8 3解析:先算括号里的32 + 16 = 48,再算除法48÷8 = 6,最后算减法6 3 = 3。
4. 12×(5 3)+10解析:先算括号里的5 3 = 2,再算乘法12×2 = 24,最后算加法24+10 = 34。
5. 30÷(4 + 1)×2解析:先算括号里的4+1 = 5,再算除法30÷5 = 6,最后算乘法6×2 =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两步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混合运算)
师:上新课之前,先来考考大家对上节课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掌握如何。
课件出示练习
6×4+7 90-12×5
师:独立完成。
师: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中,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课件出示)
(同时板书:有乘法和加、减法→乘法)
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老师把这句话中的一个字改了,大家注意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齐读。
同时板书:有除法和加、减法→
师:到底应先算什么?大家大胆猜测一下。
生:除法。
生:加法、减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添加板书“→除法”、“加法”或“减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验证到底先算什么吧。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图中有哪些商品?把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全部都说出来吧。
生:。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问题是什么: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师:要求一共应付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生同桌交流,汇报:
生1:用一支钢笔的价钱加上一个订书机的价钱。
生2:用一个订书机的价钱加上一支钢笔的价钱。
师:怎样求一支钢笔的价钱?怎样列综合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并请两个同学板演。
生1: 40÷5+12
生2:12+40÷5
两生对话进行:
师:观察这两位同学的列式及计算过程,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
师问生1:假如现在你就是老师,我想问你为什么先算40÷5?
生1:40÷5是一支钢笔的价钱,要先算钢笔的价钱,最后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
生1:我这样讲解你们明白了吗?
师:有什么想问生2 的吗?
生:12+40÷5这个列式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先算40÷5?
……
师:我想问这两个同学,你们的列式不同,为什么计算结果却一样?
师:(对比两个算式说)这两位小老师表现非常不错。
不管是一支钢笔的价钱加上一个订书机的价钱,还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加上一支钢笔的价钱,都要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也就是要先算40÷5的商,所以,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都应先算除法。
也就是说,不管除号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什么?(除法)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一点点感悟了吗?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吗?还有问题吗?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对话,相信你们已经有所理解。
在一个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什么?(除法)后算什么?(加法)(课件出示)
抢答:不用计算,你能说说计算顺序吗?(课件出示)
12+15÷3 24÷6+8 39÷3+7 43+81÷9
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验证先算什么才是正确的?(二)出示问题二:
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独立完成。
学生板书:15-40÷5
师: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列式?
师:40÷5表示什么?
15-40÷5表示什么?应先算什么?
师: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都有哪些运算符合?(减号、除号)应先算什么?(除法)(课件出示)
师:再观察这三个综合算式,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先是自己猜想,然后自己列式、计算,验证了刚才大家的猜测,也就是先算除法才正确。
(把板书中的“加法”和“减法”擦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补充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
1、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找个小老师)
2、计算:(提醒学生注意检查:抄对题目;计算顺序对。
)
3、解决问题一。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