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研究新进展
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l zP =t+ d g厶 4 ,  ̄ + o : “ O l + gl gF od , o
() 2
(05 20 )的模型中,人力资本体现为技术创新 的作用。 本文着重考虑的是 吸收 能力 即人 力资本对进 口贸易技术 溢出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本文通过 对不 考虑吸收能力与考 虑吸收能力的模型进行 对 比分析,得 出了与前 述研究不 同的
项前 的系数为正且显著 , 这就说 明外 国研 发需 和人 力资本相
结合才能产生显著 的技 术溢出。如果 检验表明 ( )式存 在 1 国际技术溢 出,但 ( )式人 力资本与外 国研发 资本存 量交 2 互项前的系数要大 于 ( )式外 国研发 资本存量前的 系数且 I 显著,这就说 明人力资本有助 于使外 国研 发产生更 大的技术 溢出,也就是说吸收能力直接影响到技术溢出的效果。 由于本文针对我国的国家层次 的时问序列 数据进 行实证
1 计量模 型的设定及检验 方法
本 文计量模型的设定 借鉴 了 Ce和 H l a 19 )检 o e m n(95 p
验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基本 回归方程 :
l zP =t+ d昏: l + n o : “ O ‘ s + o gF l o g
V , t
() 1
人力资本 、吸收能力与进 1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 3
李 有
( 江西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西 南昌 30 1 ) 30 3
摘要 :通过对不考虑吸收能力与考虑吸收能力的进 口贸易技术溢 出模型进行对 比分析 ,考察吸收能力对进 I贸 : / 易技 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明,国内研发、进 口贸易的技 术溢 出与我 国全要素 生产率之 间存在 长期均衡 关 系,但是通过进 口传导的国际技术溢 出只有与人 力资本相 结合才能对我 国的全要素 生产率产 生显著 的促进 作 用;一旦考虑到吸收能力,外 国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 国全要 素生产率的增 长就起 了主导作 用。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进 口贸易;技术溢 出;全要 素生产5期 08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与综述,旨在全面理解该理论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释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首先回顾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然后详细阐述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模型,接着分析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最后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客观评价,并探讨其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起源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经典之作《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劳动力技能和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这可以被视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初步萌芽。
斯密指出,工人技能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国家财富的增长。
进入20世纪后,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费雪在其《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框架中。
费雪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等方式形成的,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非物质资本。
随后,舒尔茨和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详细阐述了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投资可以显著提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
贝克尔则从微观角度出发,在其《人力资本》一书中分析了个人和家庭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决策行为,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微观基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人力资本流动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水平 、 开放程度 、 力资本水平 、 发水平 、 人 研 知识产权保护 、 制度 差异 等因素上 , 对人力资本流 动这一影 响东道国吸收能 力的 针
关键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 。东道 国的人 力资本流动状况是 F DI 技术吸收 能力的重要方面 , 它可 以通 过跨 国公 司与本土企业 间
可从历年 《 中国统计 年鉴》 《 中国 5 、新 5年统计 资料 汇编 》 等得
到。
力资本流动 能够 为外国直 接投 资在东道 国发挥 作用提 供 良好 的人才环境 , 提升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 , 促进 F I D 技术溢 出。 当工人离开外资企业 且带走其拥有 的知识时 , 知识溢 出将
度上取决于东道 国自身的技 术吸收能 力 ( oe s e B rnz i ,98 t n等 19 ;
Co e 、 eita,99 。 h n L v hl18 ) n
其中 s 表示通过 外商直接投 资途 径获得的 资本 存量 , D R 表示 东道国国内研发存量 , F T P表示全要素生产率 , A表示技 l n
【 摘要 】人 力资本流动对增 强 东道 国 自身技 术吸收能 力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选 取 来 华 留 学 生 数 与 留 学 回 国人 员数 之 和 以 及 外 资 就 业 率 作 为 人 力 资 本 流 动 的 代 理 指 标 , 用 数 据 包络 分 使 析 方 法 ( E 来 测 算 技 术进 步 , 中 国为 例 就 人 力 资 本 流 动 对 D A) 以 F 技 术 吸 收 能 力 的 影 响 进 行 了 实证 分 析 , 得 出 结论 :DI DI 并 F 和 人 力 资 本 流 动 相 结合 与技 术进 步 存 在 正相 关 关 系 , 正 效 应 并 但 不 显 著 。 中 国应 当提 高人 力资 本 流 动 质 量 , 升 其 总体 水 平 , 提 为
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摘要:技术溢出效应是国外FDI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探讨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受到各国经济学家的密切关注。
Blomström(1998)将FDI 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
FDI的大量流人,除了使东道国增加资本存量、提高投资质量以及缓解就业压力之外,对东道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性影响还在于其技术溢出效应。
通过技术溢出效应,FDI可以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和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帮助东道国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的增长道路。
在理论上,各国学者普遍认同FDI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实际存在?如果存在,其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两个问题已成为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焦点,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
本文将回顾和分析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性研究成果,并探讨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理论基础与基本研究方法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源于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理论。
Hymer(1976)指出,FDI的主要动机是跨国公司为了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控制生产和市场营销,以便充分利用其专有的知识和技能资产。
Hymer的论述表明,创建跨国公司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拥有专有知识和技能的所有权优势,否则跨国公司无法在与东道国企业的竞争中取胜,因为当地企业往往具有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以及商业经验等方面的知识优势。
然而,在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频繁接触中,跨国公司的专有知识和技能可能不通过市场交易就转移到东道国的当地企业中,即发生技术溢出效应(Blomström和Kokko,2002;Haskei,2002)。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引言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者所拥有的技能、知识、经验和健康状况等对经济或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资本。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中国的人力资本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为政府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实用参考。
1. 人力资本的概念与重要性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所拥有的技能、知识、经验和健康等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2. 中国人力资本现状分析2.1 人才素质提升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普及和提升使得中国人口的人力资本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人力资源结构与转型升级中国劳动力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这种结构变化为中国提升人力资本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中国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也面临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技能岗位短缺等问题。
3. 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的挑战与机遇3.1 技能结构和技能升级中国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问题,即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而低技能人才过剩。
未来中国需要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技能升级和结构调整。
3.2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大对科研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4. 中国人力资本发展的政策建议4.1 加强教育和培训制度建设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改进教育质量和培训机制,使中国的人力资本素质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提高劳动力流动性,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
江苏省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
影响 F I 术溢 出效应 的 因素有很多 , D技 现有 的文 献
( 3 )
, 表示内资部 门的劳动力的产出弹性 ;
分析影响外 国直接投资技术溢 出过程和程度 因素 主要有
外 国直接投资进 入东道 国的 目的与东道 国本身 的吸收 能 力 。其中影 响东 道国吸收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东道 国企 业 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 、 东道 国市场的开放度 、
鲁=× + 卺+× c 鲁 卢 , × c 誓 4
, 示 内资 部 门 的资 本 的 产 出 弹 性 ; = 表 表示外 资部 门的资本 积 累对 内资部 门企业 的边
产业结构 , 知识 产权 的保护 和人力 资本 因素等。人力 资
本水平是东道国获得技术溢 出效应 的一个重要条件 , a N. rl 和 M t ( 0 3 认 为东 道 国人 力资本 发展产 生技 术 ua a n 20 ) i
近几年来 , 许多 国家和地 区都 大力鼓 励外资进 入本
国市场 , 目的是为了获得Biblioteka 术外溢 , 以市场换技术 。根据
模型借鉴 Fdr 18 ) ee(9 2 的方法 , 把工业经济分为外资 ( ) 内资 ( 两个部 分 , 内资部门的生产 函数 中加入 F和 D) 在 外资作为一个生产要素 , 来测 度外资 的影响 , 即外资对 内 资 的技术溢 出效应 。如果外资部门的资本积 累与 内资部
外溢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方式 , 者跨 国公司进 入增加 就 前
一
16 一 3
吴
俊: 江苏省 人力资本对 F I D 技术溢 出效 应影响 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水 平是影 响东道国企业吸收 F I D 技术 溢 出 能力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衡量 吸收 水平 的必要 条件 。外 是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一、溢出效应概述在经济学中,溢出效应是指某一行业、地区或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作用于其他行业、地区或国家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溢出效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经济溢出等多种途径实现。
在研究溢出效应时,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基于一些假设如技术交流、劳动力清晰流动等。
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可以得出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其中,两个代表性的模型是成本减少模型和回归模型。
成本减少模型认为,当某一行业或地区产生的成本减少时,会对其他行业或地区产生溢出效应。
例如,某个地区的新建公路,可以降低该地区的运输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开发和贸易,从而使得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回归模型则是基于数据分析,通过拟合数据来研究与溢出效应有关的经济现象。
例如,对于一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由于该行业的溢出效应将会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会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反过来影响该行业的生产效率,这种联合反应关系就可以通过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三、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和分析溢出效应时,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而且,通过实证研究,经济学家可以总结出一些成果,如跨国公司对技术和人力的转移、政策选择的重要性等。
以中国开发区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例,《经济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后,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在中国地方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当地地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溢出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的推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其他国家效应的一种,美国数据公司McKinsey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华为的美国订单能够创造20万至4万个工作岗位。
国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启示-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国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启示-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对人力资本概念的统一,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承认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解释。
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它之所以是一种资本是因为人们为获得未来的收入和满足,投入了时间和资本从而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加里贝克尔在舒尔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出,人力资本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所有用于增加其未来收入和支出的投资都是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支出、在职培训、卫生保健支出和劳动力迁移支出等。
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和讨论,始于上世纪五。
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将近五六十年内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夯实基础。
一、国外研究概况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1960)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演讲掀起了西方学界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高潮,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石。
美国1960年经济学年会上,他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舒尔茨统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德国、丹麦、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数据发现,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比投入的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人数的增长要快得多。
此外,他还发现遭受战争重创的国家如西德、日本等,在经济领域都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而另一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地区)如丹麦、亚洲四小龙等,也同样实现了经济的巨大成功。
以上都说明除了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这些已知要素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生产要素被遗漏或者忽视了,舒尔茨提出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
舒尔茨指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但是人力资本的取得是有条件的,它的取得需要有所投入,比如时间、资金等。
人们投入时间和资金获得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拥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才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 g 的外资往往拥有 比东道 国企业先进 的技术 ,因此容 易 i) n 产生溢出效应 ;与之相对 应 ,寻求技术 型 (eho g or tcnl yfu- o l eg i )的外 资进 入东道国的 目的是想 获取当地企业的先进技 n 术 ,因此不容易 产生技 术溢 出。N rl Ma n( 0 3 认 au a和 r 20 ) i
释了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往往 比发展中国家有
更明显的技术 转移效 应。 由此 可见 ,“ 溢出源” 的强弱是 由跨 国公 司的投 资动机
决定的 ,而投资动 机又在 很大程 度上 取决 于东道 国人力 资
本水平。然 而 ,以上 研究都 是站在 “ 出源 ” 的角度来 分 溢 析 F I 术溢 出的大小 ,随着研究 的深 入 .经济学 家发 现 D技
能力 ,跨 国公司作为技术 “ 出源 ” 溢 ,其 目标在 于追求 利润
FI D 技术溢 出大小不仅仅取决于 “ 溢出源” 的强弱 , 而且
还取决于技术 溢出渠道 的通 畅程度 以及东 道 国 自身 的吸收
能力。
2 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发展是 F I D 技术溢 出的重要
渠 道
大量 的研 究表 明 ,F I D 的技术 溢 出效 应 主要 是通过 以 下三种途径实 现的 : 联系效应 、示 范和模仿 以及人员 流动。
本水平对这三个环节都起 重要 的作 用。本文在回顾该领域 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研究提 出展望。 关键词 :F I D ;技 术溢出;人 力资本
中圈分类号 :G 1 31 文献标识码 :A
2 世纪 7 年代 以来 ,发展 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 0 0
部分国家在大 量 吸引外 商 直 接投资 ( o i i c Ivs F r g Dr t net en e -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人力资本机制分析

通常 所说 的“ 中学 ” 学 的概 念 。 识生 产 中 的“ 中学 ” 知 学 的概 念类 似于 产 品生 产 中的 “ 中学 ” 干 的概 念 , 同的是 . 学 中 不 “ 学” 强调 的 是对 一般 知识 、 一般 科学 原 理和 方法 的 掌握 。 因 而, 较高 层次 的人 力 资本 有助 于 模仿 效 率 的提 高并 增加 将 来 创 造新 技术 的 概率 。
合 当地 的需 要 。 于模 仿 国而 言 , 种过 程犹 如某 种 发 明 , 对 这
外商 直 接 投资 简 称 ( D ) 国际 贸易 ( 包 括 国 际 商 F I和 既
品贸 易又包 括 国际 服务 贸易 , 包 括进 V贸易 又 包括 出 口 既 I
贸易 ) 国际 技术 溢 出的 两条 主要 渠道 和 具体 形 式 。我 国 是
本水平决 定 了对 外资 的吸 引程度 , 人力 资本 越贫 乏 的国家 , FI D 的流入 越少 ;而人 力资本 越 充足 的 国家 吸 引的 F I D 就 越多 , D 的技术溢 出效应 也越 多 。 力资本也 是跨 国公 司 F I 人 对外投资 时投资 产业选 择 的重 要 因素 。 人力 资本 水平越 高 , 跨 国公 司投资产业 的技 术密集 性越 高 ,而 技术 密集性 越高 的产业 , 其技术 溢 出效 应越 强 。 如果一 国 的人 力资本 水平 而
第2 卷 第9 5 期
2 0 年 9月 08
科
技
进
步与对来自策 Vo - 5 No 9 l2 .
S inc ce e& Te h lg o r s n lc c noo yPr g e sa dPo iy
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
极为庞大,但在中国外资企业的规模却不如人意。研究表 明,在中国的FDI投资项目平均规模比包括东盟及东亚国家 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模小。与中国工业企业资产规 模相比较,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还比不上中国中型企业 的平均规模,而来华的港澳台商企业的规模就更小了。 (四)FDI在中国涉及行业十分广泛但集中度较低 商务部统计表明FDI在中国的分布遍及120多个行业。 虽然FDI中的绝大部分都投向了制造业,但制造业中行业众 多,而当进行不同国家问行业集中度的国际横向比较时我们 就会发现另一个特殊的现象——我国的FDI行业集中度低 于经济情况与我国相当的国家。更甚者,据Tseng
的技术进步。 (五)滞后机制
降低了我国技术创新的方向性风险。企业研发投入的导向 性增强,投入强度相应增大,使得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能 够借助FDI迅速进行技术模仿、技术学习,从而快速增加自 己的技术存量和创新效益。
(二)竞争效应
滞后机制是指外国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开始到技术外 溢的发生在时间上的一段空白期间。滞后期内,东道国厂商 随着时同增长而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以及随着改进技术成 本的下降,会使其对利润的预期发生改变。一旦达到或超过 临界点就会采取技术改进的行为。
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约束。另外,应鼓励企业建立有效的研发 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企业的整
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影响的理论研究

其初始边际生产成本为a , £[ ,]1 表示双方的初 O ÷ 1。 一
始 技术 差 距 , 越 大 ,则 双 方 的 技 术 差 距 就 越 小 ,反 之 则
相反。
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 的研究则难 以得 出较 为一致 的结论 ( l so Bo t m和 Pm n 9 3 ok ,19 ;H d. mr e o ,18 ;K ko等 99 ad
商与跨 国公司展开竞争 ,。 q 分别 表示跨国公 司与 东道国 q与 : 厂商 的产 量 , = q Q l+q。 2
商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当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
(0 较小) ,则东道 国厂商吸收能力较强。
假定东道国厂商的初始边际生产成本取决 于东道 国该 行 业普遍的人力资本水平 ,如果该行业人力资本 存量水平较高, 则初 始 的 生 产边 际 成 本 就 较 低 。不 失 一 般 性 地 ,我 们 假 定 二 者之间存在简单的负相关关 系,用 0表示东道 国厂商 的初 始 边 际成本 ,则 10 / 表示东道 国该行业 人力资本存 量水平 ,假 定 0≥ 1 跨 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 入东道 国目标市 场 , 。 相对于国内市场上 的竞争者 ,跨 国公司初 始技术水 平较 高,
过研究发现 外资 企业 的技术 溢 出效果 并不 显著 ,如 陈涛 涛
(03 等 。 20 )
为什么外商直接投资对不 同的国家或地区会存在不 同的 影响?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 发现 ,东道 国内资企业 的技术 吸收能力是影响技术外溢效应 的决 定性 因素 ,因为技术进 步 最终需要通过内资企业引进 、吸收 和消化 F I D 带来的先进技 术才能完成 ,而人力资本水平是吸 收能力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在新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就被视 为衡量技术进步 的一 个重要指标之一。而众多的实证文献也 发现 东道 国的人力资 本 水平 是 影 响 F I 术 外 溢效 应 的 重 要 因 素 ( el ,19 ; D技 K l r 9 6 e B rnz i oes e t n等,19 ;赖 明勇等 ,20 ) 98 0 5 。所 以,从理论 的角 度对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分析必然要将东道 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基于国家间面板数据的人力资本溢出与经济增长研究

含人力 资本的经济增 长模型 ;H a l l 和J o n e s( 1 9 9 9 )
使用 1 2 7个 国家 1 9 8 8年 的截 面数 据 ,将 收 入增 长
差 异 分 解 为 实 物 资 本 积 累 的 差 异 、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模 型 ,如 R o me r( 1 9 8 6 ) 引人人力资本后建 立知识 溢 出模 型 。L u c a s( 1 9 8 8 ) 发表 了著名 的 《 论 经济 发展 的机制》 ,提 出人力 资本 是促 进经 济 增长 的重 要来 源 。他利 用 动 态规 划 理 论研 究 最 优 人 力 资本
济增长 理论 得 到 了经 济学 家 的广 泛 应 用 ,G r e g o r y
Ma n k i w 、D a v i d R o m e r 、D a v i d We i l( 1 9 9 2 )在 S 0 _
投 资 和最 优经 济 增 长 问题建 立 了人 力 资本 溢 出模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 来 ,世 界 各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都
有 了较 大 幅度 的提 升 ,传 统 的 索 洛模 型 在 解 释 收
入 增 长及 收 入 差 异 来 源 问题 上 越 显 乏 力 。2 O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L u c a s 、R o me r 以及 P a u l 提 出 的 内生 经
型 ,这 些模 型为 后来 的经 济 学家 研 究 各 国及 各 地 区之 间 的经 济增 长及 产 出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 的差 异 提供 了研 究 基础 ,并 为经验研究 提供了理论依据 支持 。 近 年来 ,中外 越 来 越 多 的 文献 利用 大 量 的经 济增长 数 据 ,实 证 检验 人 力 资本 差 异 与 区域 收人
人力资本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对绿色生产的影响分析

人力资本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对绿色生产的影响分析摘要、文章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总量,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30个地区人力资本的集聚和溢出效应,接着深入探讨人力资本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对绿色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力资本存在空间的集聚和溢出效应,两者对绿色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我国东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绿色生产的影响各异。
关键词、人力资本;集聚效应;溢出效应;绿色生产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 (2016)03-0046-008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人力资本能否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然而,历经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逐渐陷入人口资源优势消失所带来的困境中,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资源、环境、市场三大瓶颈,加快绿色生产成为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十字路口的重要问题之一。
借鉴以往的发展经验,遵循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本促进绿色生产是可行之举。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并将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
上世纪60年代,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并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舒尔茨被誉为“人力资本之父”。
自此,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深入。
1964年贝克尔(G.Becker)对人力资本的含义作了更详细具体的论述,认为人力资本是个人所拥有的能够创造个人、社会和经济福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身体素质。
国内外学者在定义“人力资本”时,基本是在贝克尔提出的定义上作更细致的扩充和说明,但本质都强调人力资本是通过后天在健康、教育及技能经验等方面的投入而形成。
1.人力资本测算人力资本的测算是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前提,国内外学者运用多种方法对人力资本进行了测算,主要包括预期收入法、投资成本法、教育指标等多种方法。
我国人力资本与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人力资本与FDI技术外溢的开题报告

我国人力资本与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人力资本与FDI技术外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人力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FDI)是两个互相关联的概念,它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过去几十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人力资本和FDI的流动形成了一个新的现象,对各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人力资本和FDI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与外国直接投资问题,探讨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的关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我国人力资本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分析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具体来说,本文将:1.探究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2.考察FDI技术外溢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3.研究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制度,分析其对FDI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4.提出有关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促进策略和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量化和定性的分析手段,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利用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我国人力资本与外国直接投资问题。
具体而言,本文将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和数据,了解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的研究成果;2.分析我国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并探究其与FDI技术外溢之间的联系;3.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FDI技术外溢和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4.通过案例分析和政策剖析,探讨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制度,以及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FDI技术外溢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加深对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的认识,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2.揭示FDI技术外溢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探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新的视角;3.分析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制度的成效和不足,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外商投资政策提供参考;4.提出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促进策略和政策建议,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研究新进展
作者:周丹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2期
【摘要】卢卡斯(1988)建立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他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并在此后,卢卡斯建立了人力资本溢出的经济增长模型。
本文汲取前人关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关问题。
【关键词】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国内关于人力资本溢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张波、周绍森(2005)使用1996—2002年我国各省的经济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生产部门具有显著的、正的溢出效应,并且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非人力资本生产部门。
周群(2007)从人力资本外溢性的角度来阐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情况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比不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高出十多个百分点。
他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黄苹(2008)在MRW模型基础上加入空间变量,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尤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具有一定外溢性,来自临近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每增1%,本地区经济增长分别平均增加约4.79%和0.64%,而邻近地区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负外溢性。
因此,提高受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比重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同时应加强相邻省域间的区域人才培养合作,共同努力促进经济发展。
景跃军、刘晓红(2013)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模型,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进行检验,发现物质资本对GDP 的影响率和贡献率分别为9.34%和75.48%,而人力资本对GDP 的影响率和贡献率则为1. 35%和10.95%,均不足物质资本的1/6。
说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开发并利用好人力资本将成为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刘莉,张文爱(2014)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模型,对重庆市1990-2011年期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1.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的产出弹性显著。
2、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偏小,说明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
3、强化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
二、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有侯风云(2007),李小芳(2007),霍丽、惠宁(2008)从城乡差距角度入手,探讨了城乡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及流动状况,对于我国城乡差距产生的影响。
侯风云(2007)以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城乡两区域模型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的关系。
结果表明,农村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每向城市溢出1个百分点,中国城乡差距会提高约0.014个百分点,所以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
李小芳(2007)以卢卡斯模型和新古典模型为基础,创建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城市和农村的两区域模型,发现农村形成的优质人力资本具有较强外溢性,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城市支持城市的发展,而留在农村的低素质人力资本具有负的内溢性。
他提出政府应对农村进行补贴与支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投资,减轻农村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使农村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本支持的基础上。
霍丽、惠宁(2008)引用中心-外围思想,将人力资本集聚和知识溢出相结合,认为人力资本的集聚将引发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知识技能的扩散过程,由此引起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知识技能的集聚过程,进一步阐释了人力资本在城市内溢,在农村表现为外溢的现象。
因此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抑制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陈美兰(2009)提出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是人力资本溢出的根本原因,他比较资料发现,政府在城市的教育、医疗、再就业、培训等投资远远超过农村。
政府在农村进行的各项人力资本投资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各教育层次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平等本身就造就了城乡发展差距。
综合以上文献,关于人力资本溢出的理论模型研究以卢卡斯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为代表,近期尚未提出更具有说服力的模型。
国内研究主要从人力资本溢出对经济的影响和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为两个大的研究方向,都是基于卢卡斯模型进行讨论和实证检验。
结论大致一致,人力资本溢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发挥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但同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也导致我国城乡差距日益增加。
综合学者的观点,要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提高农村发挥人力资本的条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下:
结合前人的研究,得到人力资本溢出导致人才聚集科技创新,但是当人力资本溢出达到一个什么零界值时会引起科技的变革,前人没有做出阐述。
赵普(2010)提出“人力资本--科技--经济--社会”范式,当物质资本投入足够多而人力资本积累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科技革命,从而进一步引发经济,社会的变革。
这些变革中,人力资本是取决定作用的。
但是,物质资本足够充裕而人力资本究竟应当积累到什么程度才可以
引发科技革命,已查阅文献中却没有定量描述。
魏下海(2010)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利用“门槛效应”来检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力资本增长效应相对较小。
由此可见,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人力资本增长效应的确存在鲜明的门槛特征,这也解释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总是发生美国硅谷或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但是,如果从科布道格拉斯的函数来看,Q=AKαLβHγ Q=AF(K.L.H.N),A:技术函数,L:劳动力,K:资本,H:人的能力函数,N:自然资源。
H怎样变化会改变A,也就是当人力资本溢出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临界值时会导致科技变革,技术革新,我觉得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波,周绍森.中国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周群,王大勇.人力资本的外溢性与经济增长基于1990-2004 年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3]黄苹.地区人力资本溢出与经济增长分析[J].经济经纬,2008(3).
[4]景跃军,刘晓红.基于卢卡斯溢出模型的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东南学术,2013(1).
[5]刘莉,张文爱.基于卢卡斯模型的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研究——对重庆的实证检验[J].西北人口,2014(1).
[6]候风云,张凤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07(8).
[7]侯风云,徐慧. 城乡发展差距的人力资本解释[J].理论学刊,2004(2).
[8]李小芳.我国城乡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3).
[9]霍丽,惠宁.城乡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研究[J].福建论坛,2008(6).
[10]陈美兰.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城乡差距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9(10).
[11]陈美兰.人力资本溢出效应、集聚与城乡差距[J].工业技术经济,2010(2).
[12]赵普.从科技驱动角度看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J].学术论坛,2010(4).
[13]魏下海,张建武.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