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
生产一线员工岗位等级评定及薪资管理
生产一线员工岗位级别评定及薪资管理建议
一、目的
为吸引、留住、激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层员工,规范薪资管理,合理分配劳动报酬,保证员工薪资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二、范围
生产部一线员工及检验员.
三、生产一线员工岗位等级序列及评定
一、等级分类:员工按照岗位技能、绩效、劳动态度、创新等评价标准由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等级,
二、员工招聘要求:
1、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应届;
2、高中以上学历,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三、员工定级: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
1、定级为员一半熟练工:普通员工考核合格后;
2、定级为员二熟练工:
a、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b、高中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定级为员三中级工: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4、定级为员四高级工:特殊人才,需部门申报,主管副总审批;
5、定级为员五技师:特殊人才,需部门申报,主管副总及总经理审批;
四、级别晋升:要求每月绩效考核均合格,没有受过书面警告以上处分.
1、员一晋升员二:员一级别满一年后,经生产主管组织考试合格,方可晋升;
2、员二晋升员三:员二级别满一年后,经生产主管及经理组织考试合格,方可晋升;
3、员三晋升员四:员三级别满两年后,经生产主管及经理组织考试合格,主管副总批准后,方可晋升;
4、员四晋升员五:员四级别满两年后,经生产主管及经理组织考试合格,主管副总及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晋升;
五、晋升待遇:
1、试用期:基本工资2300;
2、试用期转员一:基本工资+200+25%绩效奖金;
3、员一晋升员二:当时基本工资+100~300+25%绩效奖金;
薪酬管理(ppt 56页)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
(4).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其显著优点是激励效果好,缺 点是容易导致员工不重视与他人合作、交流;
(5).以工作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比较适用于各工作之间的责、权、 利明确的企业。
某公司是一家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特殊玻璃生产销售厂商之一。目前有 员工500余人,在全国有21个办事处。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 的不断扩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 步较晚,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 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司成立初期,人员较少,单凭领导一双眼、一支笔 倒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工资;但随着人员的激增,只靠过去的老办法显 然不灵,这样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随着该行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 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竞争,公司领导认识到人才、创新、提高工作效 率的重要性。经调查;企业目前存在产品老化、工作流程过于繁杂、市场 反应速度慢等不足之处。员工对目前公司薪酬水平、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也不甚满意,由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健全,所以目前公司薪酬分配 的依据不足,难以反映员工之间真正的能力差别、岗位价值差别、贡献差 别。现在,该公司要重新设计工资方案,您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地确定员工 薪酬的基本原则,并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请指出上述描述中存在的5处错误,并予以改正。
参考答案: (1).在选择要调查的企业时,调查企业的数目可根据企业的人 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目的有所不同,但通常调查10家以 上企业; (2).在选择调查的岗位时,应选择其工作责权、重要程度、复 杂程度与本企业需调查岗位的责权具有可比性的岗位。因为, 即使是岗位名称相同,在不同的企业有可能有不同的工作责 权和重要程度、复杂程度; (3).薪酬调查的数据要全面,要调查薪酬结构的所有项目,既 要调查货币性薪酬,如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劳动分红 等,也要调查非货币性薪酬,如为员工提供的住房、培训、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 (4).通常,一些较明确、简单、规范的岗位只需简单的信息就 可以实现目标,因此可选择使用简单的调查方法,如企业之 间相互调查、委托调查、调查公开的信息进行薪酬调查; (5).当企业需要确定薪酬水平的岗位,难以在类假企业中找到 对等的岗位时,通常使用委托调查方式来进行薪酬调查。
岗位评价得分与岗位工资分档分级对照表
岗位评价得分与岗位工资分档分级对照表
岗位工资分级方法:根据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结果,结合企业实际根据岗位得分不
同分出不同层级,再在层级内对岗位分出不同级别。并采取一岗多薪、按技能分档的方式确定各员工的岗位工资等级。
岗位评价得分与岗位工资分档分级结果见分级岗位工资分级表、岗位工资对照表:
说明:各岗位副职对照相应的正职标准岗位下调一级。
.
路桥集团岗位评价得分与岗位级别、工资级别对照表
政工岗位评价得分与岗位级别、工资级别对照表
补充说明:
公司的调研专员(部门经理级)和审计专员没有参与考评打分,故参照其对应的岗位和级别得出其对应的标准岗位级别和岗位工资级别:
2.
岗位级别及薪资标准
岗位级别及薪资标准
1.岗位级别与薪酬标准
公司共设岗位12个等级,每等级之间设5档,员工和基层的薪酬档差为100元;高层和中层的薪酬档差为200元。薪酬标准的计算公式为:所在等级的基本薪酬+档数×档差,如:副总经理C2档的薪酬为7700=8100元
经理(中层正职)F1档的薪酬为:4900+1×200=5100元基层H3档的薪酬为:3300+3×100=3600元
员工L2档的薪酬为:1300+2×100=1500元
2.奖金及补贴
2.1奖金
奖金包括月度绩效奖金(与月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挂钩)、业务提出奖金(特别适合业务人员)、全勤奖、超产奖、半年奖、年终奖、特殊奖励等。
2.2补贴
与薪酬一起发放的各类补贴,包括车辆补贴、住房补贴、出差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各类补贴计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3.薪酬发放表
职位评价薪资等级序列及海氏评价法
销售
营销策营销支研发设工程技工艺技质检质IT 划持 计术术保
技术
技工
操作工辅助工
12 总裁
核 心 11 副总裁副总裁
层
10
总经理总经理 级级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资深
中
副总经副总经副总经 9 理级 理级 理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资深 高级
资深
资深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高级
1400。
产品研发工程师负责企业的研发工作要求有很高的专门知识,
因此在专门知识方面应是精通专门技术的;
在管理技巧方面,因其主要工作是独立开展研究活动,无需管理或很少有开展管理活动的必要,因此应
为起码的;在人际技能方面,应为基本的。因此产品研发工程师的技能价值分为
304。
小车司机班班长在专业知识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只需高等业务性的;在管理决窍方面,管理一批司机,
此岗位直接影响和控制结果
举例 某些文员、数据录入员、后勤 员工、内部审计、门卫
工序操作员、秘书、工程师、 会计、人力资源经理
介于辅助和主要之间 督导、经理、总监、副总裁
职务责任 可能造成的经济性正负性后果。该子因素包括四个等级,即微小的、少量的、中级的和大量的,每一级 都有相应的金额下限,具体数额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的区别[1]
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的区别
一、引言
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以激励和奖励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虽然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在范围、层次、目标和考核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将对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的区别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便于企业法务人员能够在制定和管理薪酬相关政策时有所依据。
二、薪酬体系
2.1定义
薪酬体系是指企业用于确定和管理员工薪酬的一套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它是将员工的岗位、能力、表现、贡献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确定员工的薪酬等级和薪酬水平。
2.2管理标准
1.岗位评价:薪酬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对不同岗位进行评价和划分,确立
岗位的价值和相对重要性。企业可以采用职位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根据工作职责、技能要求、资历和岗位重要性等因素,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级别和类别。
2.薪酬等级:根据岗位的评价结果,确定不同岗位对应的薪酬等级。薪
酬等级的划分应当公平、合理,并与市场薪酬水平相符。
3.薪酬水平:根据薪酬等级,确定不同薪酬等级对应的薪酬水平。薪酬
水平的确定应当兼顾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财务状况,使员工的薪酬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激励机制:薪酬体系要具有激励作用,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
质量。企业可以设置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等方式,将员工的绩效和贡献与薪酬挂钩,实现绩效与薪酬的正向关联。
2.3考核标准
1.工作表现: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
行定期评估和考核。考核标准可以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
岗位等级评定标准
岗位等级评定标准
岗位等级评定是根据岗位的工作特征、责任和职权等方面,通过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确定岗位所处的等级水平,以便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薪酬福利、招聘录用、培训发展、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制定和调整。
一般情况下,岗位等级评定标准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 岗位职责和要求:从工作内容、工作目标、职责范围、岗位影响等方面考虑。
2. 职业水平要求:考虑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交际能力等方面。
3. 岗位所需的智力和体力水平:考虑岗位需要的智力和体力要求。
4. 岗位上下级关系:考虑岗位的级别与其他岗位的上下级关系。
5. 岗位薪酬等级:考虑岗位薪酬等级与其他岗位的对比情况。
6. 岗位特殊要求:若该岗位具有特殊要求,如高度的责任感、纪律性需求等,则应将其作为岗位等级评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提出较为明确的岗位等级评定标准,以便于各岗位的等级评定。
岗位薪酬职级体系
岗位薪酬职级体系
岗位薪酬职级体系是一种组织内部的薪酬管理模式,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有序的、
可预期的薪酬结构,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薪酬体系更加清晰、公正和透明。岗位薪酬职级
体系是根据员工的职务级别、职位要求和绩效表现等进行量化,同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岗
位薪酬职级体系。
岗位薪酬职级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平竞争,因为同等岗位的员工获得的薪酬是相
同的,这有助于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感。
岗位薪酬职级体系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职位分类、职位分级、薪酬等级及绩效评价等。其中,职位分类是根据企业的工作种类、操作方法、范围和职责等指标进行划分,职位分
级是根据相关企业的职位分制度,将公司所有职位分为一至六级等不同层次;薪酬等级则
是根据不同层次的职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工作形态、绩效水平、职位重要性等
特征,以不同的薪资等级给予相应的薪资增长。最后,绩效评价是以个人绩效为基础,通
过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完成工作的进步、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考虑评价员工工作表现。
对于企业而言,岗位薪酬职级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合理地配置人员,从而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岗位薪酬职级体系还可以促使员工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公司竞争力和创新能
力。
总之,岗位薪酬职级体系是当前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理地设置岗位
薪酬职级体系,企业可以实现管理简单、公正透明、竞争机制明显的工作环境。
薪酬管理06第六章岗位评价方法
薪酬管理06第六章岗位评价方法
岗位评价方法是组织用来确定岗位价值和相应薪酬水平的重要工具。
岗位评价方法的选择对于组织的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岗位评价方法,包括排列法、分类法、定级法和点
数评价法,并对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排列法(Ranking Method)
排列法是一种直观简单的岗位评价方法,通常用于较小的组织。该方
法通过将岗位按照工作要求和价值降序排列,从而确定不同岗位之间的相
对价值等级。评价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对岗位的理解和判断进行排列,然后
将排列结果反映在薪酬体系中。
排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评分系统和结构。缺点是评
价人员的主观性较大,容易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此外,如果组织中岗位
数量较多,则排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也会受到限制。
二、分类法(Classification Method)
分类法是一种将岗位分为不同类别或级别的评价方法。通常情况下,
组织会事先确定一些评价因素或标准,然后将岗位按照这些因素或标准进
行分类。分类法侧重于对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责任以及决策能力等进
行评估,从而确定不同级别的岗位。
分类法的优点是相对简单明确,易于理解和操作。评价师可以按照预
先设定的评价因素进行分类,降低了个人主观性的影响。缺点是分类标准
比较难以确定,容易引起争议。此外,分类法的结构较为僵化,无法适应
组织内部岗位变化的需要。
三、定级法(Grading Method)
定级法是通过将岗位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级别,再根据不同等级的岗位
所需的职责和要求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有两个主要步骤:一是确定不
生产一线员工职工工人岗位等级评定及薪资管理
精心整理生产一线员工岗位级别评定及薪资管理建议
一、目的
为吸引、留住、激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层员工,规范薪资管理,合理分配劳动报酬,保证员工薪资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二、范围
a、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b、高中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定级为员三(中级工):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4、定级为员四(高级工):特殊人才,需部门申报,主管副总审批;
5、定级为员五(技师):特殊人才,需部门申报,主管副总及总经理审批;
(四)、级别晋升:要求每月绩效考核均合格,没有受过书面警告以上处分。
1、员一晋升员二:员一级别满一年后,经生产主管组织考试合格,方可晋升;
2、员二晋升员三:员二级别满一年后,经生产主管及经理组织考试合格,方可晋升;
3、员三晋升员四:员三级别满两年后,经生产主管及经理组织考试合格,主管副总批准后,方可晋升;
4、员四晋升员五:员四级别满两年后,经生产主管及经理组织考试合格,主管副
(七)、级别分布比例(不公布):
1、员五不得超过生产一线员工人数5%;(目前没有)
2、员四不得超过生产一线员工人数10%;(目前没有或1个)
3、员三不得超过生产一线员工人数25%;
4、员一、员二没有要求;
注:
1、其他部门平行岗位调用,优先考虑员二及员三级别;
2、员工岗位升迁,优先考虑员三及以上级别;
3
岗位与职级的划分与薪资等级标准
岗位与职级的划分与薪资等级标准
引言:
岗位与职级的划分与薪资等级标准是一个组织中非常重要的制度,它反映了组织对不同岗位和职级的价值认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薪资
分配。本文将探讨岗位与职级的划分原则以及薪资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并对其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岗位与职级的划分原则
1. 职责与职能:岗位和职级的划分应基于职责和职能的区别。
不同的岗位拥有不同的职责和职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例如,高级管理岗位通常需要承担更高级别的决策和领导责任,
因而对应的职级也会相应提高。
2. 技能与能力:岗位和职级的划分还应考虑到员工的技能与能
力水平。高级技术岗位通常要求员工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其职级也会相应提高。
3. 经验与贡献:员工的经验和贡献也是划分岗位和职级的重要
依据之一。经验丰富并且能够为组织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通常能够
被晋升到更高级别的岗位和职级。
4. 效率与效果:岗位和职级划分还应考虑到员工对组织的效率
和效果。高效能岗位与职级通常要求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果,并对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原则不仅适用于商业组织,对于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其
他类型的组织也同样适用。
二、薪资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
1. 确定基础薪资:首先,组织需要确定各个岗位和职级的基础
薪资水平。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行业标准和内部比较等方式来进行
决策。
2. 考虑薪资差距:在确定基础薪资时,组织需要考虑到岗位和
职级之间的薪资差距。通常情况下,高级别岗位和职级的薪资应该相
对较高,以反映他们的更高职责和更高水平的贡献。
员工岗位等级评定及薪资管理操作指引模板
员工岗位等级评定及薪资管理操作指引
1、目的
1、1吸引、留住、激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紧密地将员工个人业绩、部门、团队、公司业绩与其薪资联系在一起,强化激励效果,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
1、2规范员工薪资管理,合理分配员工劳动报酬,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管理原则。保证员工薪资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范围
本指引是公司整体的一致性的框架制度,是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技术工人、普通操作工人。技工、普工的分类由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自行划分,但原则上,国家有明确职业技术资格等级鉴定的工种应归为技工类,如电工、钳工、电焊工等。
3、工资给付
3、1公司内工资、奖金及与之相关的报表、调整单均为公司机密,任何人不得对外以任何形式相互讨论和打听,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员工对工资相关问题有疑问时,可直接向行政人事部咨询,自发薪日起15日内行使查寻权,过时视自动放弃。
3、2工资的计算与支付:工资额汇入员工在银行的个人账户或者以现金支付。
3、3特别情况下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工资按合同条款要求的方式进行支付。
3、4下列各项须从员工工资中直接扣除:
(1)员工本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
(2)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达不到工作、学习要求的罚款;
(3)员工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
(4)其他按法规或公司规定应予扣除的。
4、员工岗位等级序列及技能评定
4、1等级分类
(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按能力、绩效、劳动态度等评价标准分为两至三个层次,即A、B或A、B、C)
员工薪资定级与等级薪酬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效益调整
根据公司年度效益和利润 情况,以及员工表现,对 薪酬等级进行相应的调整 。
根据岗位调整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业务 变化,对岗位进行调整, 并相应调整薪酬等级。
特殊人才的薪酬待遇
高层次人才
对于公司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可以采取特殊的薪酬政策,如
协议薪酬、股权激励等。
专业技术人才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设立专业 技术津贴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 升专业技能。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得出行业薪酬平均水平、中位 数和众数等指标,为企业薪酬设
计提供参考。
薪酬结构设计
职位评估
根据职位的工作内容、难度、责任等因素,对职位进行评估,确 定每个职位的相对价值和贡献度。
薪酬结构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不同职位的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 资、奖金、福利等部分。
感谢观看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职业发展通道
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提升自身技能和能 力,增强职业竞争力。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以便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素养和职业技能。
建立晋升机制
02 竞争原则
公司的薪资等级标准应参考行业标准和市场行情 ,确保公司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
岗位评估与工资制定
岗位评估与工资制定
岗位评估是企业根据工作职责、任务要求、技能水平等因素对不同
岗位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通过岗位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工资
制度,激励员工发挥最佳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本文将探讨岗
位评估的意义、方法以及工资制定的过程。
一、岗位评估的意义
岗位评估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岗位评估可
以帮助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工资制度,避免薪酬结构失衡和没有可操
作性的薪酬体系。同时,通过准确评估岗位的工作需求,企业可以更
好地规划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对员工而言,岗位评估可以确保员工的工资与其努力和付出成正比。员工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与岗位价值相匹配的报酬,增强员工的
成就感和归属感。此外,岗位评估还可以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根据岗位要求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二、岗位评估的方法
岗位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法:通过对岗位相关资料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等因素。可以借助面谈、问卷调查等
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2. 等级划分法:将企业的不同岗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等级划分。
可以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资历要求、技术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岗
位等级。
3. 评价指标法:通过设定一系列岗位评价指标,对岗位进行评估。
可以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复杂性、责任程度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4. 对比法:通过将不同岗位进行对比,确定岗位之间相对价值。可
以通过评估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负荷、技能要求等因素
来进行比较。
三、工资制定的过程
工资制定是根据岗位评估结果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制定工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岗位评价与职等职级设计
岗位评价与职等职级设计
岗位评价与职等职级设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确保员工工作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岗位评价的概念、意义和方法;职等职级设计的意义和方法;岗位评价与职等职级设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岗位评价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岗位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不同职位所需工作职责和要求的评估,包括任务重要程度、技能和知识要求、监管和管理等因素。岗位评价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不同职位的差异性,以确定工作的价值和等级。
岗位评价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了解每个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决定相应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等。同时,它也是确定员工工作目标和生产力的关键工具。通过岗位评价,企业可以理性地分配工作任务和资源,比如人员、时间和资金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岗位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分析法:对工作任务和工作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责任、职权和知识技能等要素。通过研究具体的工作要求,可以确定工作的价值和等级。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外部数据收集和内部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各项工作要求、技能和市场价值等数据,从而比较不同职位的价值和等级,确定每个工作的工资水平和其它硬性条件。
3. 经验估计法:通过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不同职位的价值进行估计,而这种估计通常是基于经验和行业标准而获得的。
二、职等职级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职等职级设计是将企业内不同职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以定义工作的价值和薪资水平等。职等职级的设计有助于企业实现工作职能梯度和职业晋升,同时,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实现员工的绩效管理和薪资管理。
职位评价、薪资等级序列及海氏评价法
.
职位评价的结果形式
【每一次薪酬设计开始之前必须先要与公司领导层就职位评价的结果达成共识,然后再依据下表开始设计具体的薪酬并于现有的薪酬实际进行比对,薪酬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测算,对每个人的薪酬状况进行测算,以免出现偏差.】
.
示例1 海氏(Hay)职位评价系统
海氏职位评价系统又叫“指导图表——形状构成法”,是由美国工资设计专家艾德华·海于1951年研究开发出来。它有效地解决了不同职能部门的不同职务之间相对价值的相互比较和量化的难题,被企业界广泛接受。
海氏职位评价系统实质上是一种评分法,根据这个系统,所有职务所包含的最主要的付酬因素有三种,即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的职务责任。每一个付酬因素又分别由数量不等的子因素构成,具体叙述见表14-3-1。
海氏(Hay)职位评价系统
下面将对表海氏职位评价系统付酬因素描述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的职务责任三因素及其各子因素做如下说明:
1、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是知识和技能的总称,它由3个子因素构成
●专业理论知识
对该岗位要求从事的职业领域理论、实际方法与专门知识的理解。该子系统分为8个等级,从基本的(第1级)到权威专门技术的(第八级)。
专业理论知识等级说明
●管理决窍
●人际技能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两个子因数。
思维环境: 思维是否可从他人处或过去的案例中获得指导。
思维难度:指思维的复杂程度。
思维环境的等级划分
高度常规性的:有非常详细和精确的法规和规定作指导并可获得不断的协助。
常规性的:有非常详细的标准规定并可立即获得协助。
半常规性:有较明确定义的复杂流程,有很多的先例可参考,并可获得适当的协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企业自主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激励和保留人才。像过去那样依靠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一套现成的工资分配体系已经越来越脱离企业的现实。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建立科学、规范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但是,怎样使企业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既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又能充分体现和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这一直都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要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工资收入分配体系,关键不在于工资制度本身的设计,而在于以劳动为本,研究出劳动是怎样组合的,劳动的差别是怎样体现的.工资的设计必须以客观的劳动结构为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首选的方法就是对工作岗位进行评价。
岗位评价的理论依据
我们知道,“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领域的重要理论,一直被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指导原则。现实中的劳动,一是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社会劳动在各行业、各企业的分配;二是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劳动计量,实现企业内部劳动在各个职工之间的分配。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既无法按照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分配,也不能按照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劳动时间进行分
配,因为不同质的劳动是不可能通过单一的劳动时间来进行计量的。由于缺乏科学衡量劳动的手段,要么平均分配,要么按身份分配,原则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
岗位评价的引入,为解决抽象的按劳分配原则与企业实际分配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科学途径。1950年,国际劳工组织会议把各种劳动对人提出的要求归结为四个方面,即能力、责任、负荷、条件,这一归结被称为“日内瓦范本”。这四个方面,既是客观评价劳动的根据,也是进行工资分配的依据。岗位评价的进步性和科学性就在于,按照这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内涵,通过对岗位劳动的具体分析,把复杂多样的具体劳动,分解为若干同类要素在不同劳动环境、条件、责任等情况下,按一定规律循环往复的组合运动,并从中找出在不同具体劳动中都存在着的若干同类要素,这些要素既能全面体现各类岗位的劳动状况和劳动量,又能应用目前的技术和知识进行评定和测量,使岗位的具体劳动抽象化、定量化,从而具有可比性,这就使“按劳分配”这一基本原则中的“劳”得到了分解和量化,为进一步研究如何设计企业工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岗位评价的实施基础
岗位评价的特点是对“事”不对人,充分体现了公平性和客观性。作为岗位评价中的“事”,是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客观存在的,在具体的岗位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只看被评价岗位的具体劳动特征——岗位要求的责
任、岗位要求的素质和技能、岗位所处的工作环境、岗位的劳动强度、社会对岗位的看法和认识、岗位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和压力等等。岗位评价的过程,是合理确定每一个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的过程,而不是哪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
同一的评价标准是岗位评价公平性与客观性的现实载体。在评价中所依据的评价标准,虽然要由企业根据自身内部岗位分析确定,但是标准对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不管尺子是好是坏,在量体裁衣时用的都是一把尺子。岗位评价结果也不是由哪个人或哪几个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多位“关键人员”或专家组成的评价鉴定组,根据既定的评价依据,在多次的反复比较中确定下来的。在反复比较中,既有与评价标准的反复比较,也有与其他被评价岗位的反复比较,因此每一个评价结论都是经过慎重对比而给出的。与此同时,评价鉴定组的任何一位成员的评定结果,都不是最终评价等级的决定因素,在经过数学程式处理计算之后,得到的只是被评价岗位每一个因素的评价点数值,只有把所有因素的评价点数值加到一起,才得到被评价岗位的最终评价等级。因此,每一个岗位的评价结果都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
岗位评价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劳动管理技术和方法,是经过国内外成功企业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熟的实用技术,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产生于企业管理的实践,通过对企业内部岗位实际状况的测评,取得大量的、全面的数据,再经过加工提高得到的评价资料,而又应用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研究如何更科学地组织劳动,更合理地按劳分配,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调
动职工的积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岗位评价的实施原则
第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岗位分析。岗位评价所依据的材料,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中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劳动。我们将工作中的实际发生情况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最终可以得出某项工作的职责、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工作条件。工作分析的过程,是本单位充分认识生产管理组合和内部岗位设置的过程。经过对工作岗位的必要分析,我们就有了岗位评价的基础。
第二,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岗位评价标准体系。笼统地讲,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和社会心理因素是无法进行具体评价的,必须从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和需要出发,通过对岗位劳动的具体分析,将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成若干个指标,如把劳动责任分解为质量责任、产量责任、安全责任、消耗责任、管理责任等,把劳动技能分解为技术知识水平、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品种质量难易程度、处理事故复杂程度等,这些指标既要全面体现企业生产岗位的劳动状况和劳动量,又能应用目前的技术和知识进行评定和测量,可以使岗位的具体劳动抽象化、定量化,从而具有可比性。
第三,选择正确适用的评价方法。在岗位评价的实施中,关键在于对劳动责任和劳动技能要素的各项评价因素的评价,这些因素目前不能像对劳动强度和劳
动环境的因素那样,可以使用仪器或其他方法测定,也不能以数据定量,属于模糊评价指标,但是可以借鉴价值工程中功能评价的方法进行评定。功能评定的可行性,就在于它是由掌握岗位劳动情况的多位“关键人员”或专家,通过对岗位劳动的分析,根据劳动责任和劳动技能各种因素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评价因素及其评价标准找出评价依据,集体确定出评价等级。
第四,制定严格的评价程序。岗位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确定需要评价的岗位,到对决定岗位劳动状况的要素进行分解,到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体系,再到岗位评价的具体实施,最后对岗位评价结果的鉴定和使用,无不关系到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评定鉴定组必须要由多人组成,并必须遵守严格的评价程序和纪律,才能保证岗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第五,立足企业的现实,从组织发展需要出发。岗位评价的对象虽然是“事”而非人,但由于岗位的工作是由劳动者承担的,所以在研究评价因素时,又离不开对劳动者的总体考察。企业要建立的岗位评价标准体系,不能脱离企业岗位劳动者的实际状况。
岗位评价的实践价值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业务,一般被划分为四大类别——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开发、工资与福利、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岗位评价与工作分析、组织设计、绩效管理等这些企业深层次、基础性的工作,共同构建了企业人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