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石油天然气地质
博士2002年入学试题
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高等渗流力学适用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1、 已知一流场的复势为:z z F 1)( 推导该流场的等势线和流线方程,并画出渗流场示意图。
(15分)2、 推导两分支裂缝井的等势线和流线方程以及产量计算公式。
(15分)3、 写出一维理想扩散渗流微分方程式,并说明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10分)4、 用保角变换方法推导圆形供给边界地层偏心井产量计算公式。
(10分)5、一维无限大排油坑道(水平、均质、等厚地层),以定压Pw 生产,设原始地层压力为Pi ,导压系数为χ,排油坑道渗流面积为A :(1)建立渗流微分方程;(2)推导地层压力分布公式;(3)画出地层压力分布变化曲线。
(20分)6、一维油水两相渗流,当考虑重力和毛管力时,(1) 建立渗流微分方程;(2) 推导任一过水断面含水率计算公式;(3) 说明计算含水率的方法和步骤。
(15分)7、推导水平均质地层,单相刚性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式。
∂∂∂∂∂∂2 22222P xPyPz++=(15分)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高等渗流力学适用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1、已知一流场的复势为:z z F 1)( 推导该流场的等势线和流线方程,并画出渗流场示意图。
(15分)2、写出“双孔单渗”单相流的基本渗流微分方程式,并说明方程中各项的物义。
(10分)3、写出杜哈美积分公式的两种形式。
(10分)4、推导三分支裂缝井的等势线和流线方程以及产量计算公式。
(10分)5、一维无限大水平、均质、等厚地层平面径向流,以定产Q 生产,设原始地层压力为Pi ,导压系数为χ:(1)建立渗流微分方程;(2)推导地层压力分布公式;(3)画出地层压力分布变化曲线。
(20分)6、一维油水两相渗流,当考虑重力和毛管力时,(1) 建立渗流微分方程;(2) 推导任一过水断面含水率计算公式;(3) 说明计算含水率的方法和步骤。
(20分)7、推导一维水驱油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
2002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C卷)
2002年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C卷)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30分)1.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2.油气资源量油气资源量是特定时期内估算出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油气总量。
包括已发现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两部分。
3.输导体系油气输导体系是由不同类型的运移通道在盆地中所构成的三维空间的通道系统。
4.流体势: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流体相对与基准面所具有的总势能。
5.未熟-低熟油未熟-低熟油是在有机质的未熟低熟阶段由一些特殊的有机质在低温化学和低温生物化学作用下生成的一类低温早熟的油气。
6.煤型气由腐殖型有机质(III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
7.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的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8.地层不整合圈闭以地层不整合面为遮挡条件形成的地层圈闭称为地层不整合圈闭。
9.凝析气藏气藏或油藏的含气部分凡能确认在地下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即为凝析气藏。
10.氯仿沥青“A”氯仿沥青“A”是岩石中可以溶解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二、简述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烃源岩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方法1)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含量、总烃含量、生烃潜量2)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显微组分含量,C、H、O元素组成,热解分析3)烃源岩的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干酪根颜色、热变指数、正构烷烃分布及奇偶优势比2.简述深盆气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1)特征:致密储层、气水倒置、异常低压、倾角平缓2)形成条件:具有区域性倾斜的构造背景、致密储层的上倾方向过渡为物性较好的储层、储层下倾方向活跃的气源3.简述煤成油的形成条件及我国煤成油资源前景1)形成条件:生油的煤应含有较高的富氢显微组分含量,一般应大于10%;煤成油应具有有利的排烃条件。
西北大学地质油气田开发与地质考博冲刺专业题汇总1
西北大学地质-油气田开发与地质-考博冲刺专业题汇总1一.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答: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油层非均质性、渗透率、裂缝、油层矿物成分、岩石润湿性和原油粘度。
1.油层非均质性。
油层非均质性,层间注采差异。
多层合注时渗透率高的层吸水能力强,启动压力低。
平面上的注采差异。
井间干扰—压力干扰;油井产量呈带状分布,同一相带中沉积的油层,一般油层厚度和渗透率比较接近,在相同的压差下,各井的产量大致相近。
特别在投产初期,往往油井产量呈带状分而,显示出油层平面上的差异;注入水的突进方向不同,水淹程度不同。
2.油层渗透率和产能系数。
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影响注水的平面波及系数,渗透率高的区域,首先见到注水效果;渗透率低的区域,注水根本波及不到。
渗透率的纵向变化影响到层间矛盾和各小层的产量或注水量。
3.储集层裂缝。
储集层裂缝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地质因素,因为裂缝型储层的驱油机理、布井方法、注采系统、油水运动规律和油层动态特征与单孔隙型储层完全不同;开发指标也有明显差异,如有的注水开发的裂缝型储集层(或油藏),其无水期采收率可能为零。
4.油层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包括碎屑和胶结物成分,但影响开发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胶结物含量和成分。
胶结物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到油层渗透率的高低和油砂体尖灭的位置。
5.岩石表面润湿性。
油层表面润湿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水微观分布。
实验分析,油层岩石表面润湿性是非均匀的,强亲水比强亲油岩心无水采收率高,最终采收率也高。
润湿性对采收率的影响大致为3%~5%。
6. 地下原油粘度和油水比。
油水粘度比越大水驱厚度系数越小,无水采收率越低;原油粘度越大,含水上升越快。
二. 砂岩油层水驱油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内容?答:1.纵向油水运动规律。
1)油层水淹受沉积韵律的控制。
正韵律油层水驱油开采过程中,注入水首先沿底部高渗透段向前突进,重力作用使这一突进过程得到加剧,以致底部水淹严重,注入水波及体积小,层内储量动用状况很不均匀。
西北大学地质系复试石油地质学刚要
西北大学地质系复试《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 名词解释石油:“混合物” 成分:以烃类为主 + 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相态:以液态为主 ,可溶解大量天然气与固态物质石油的灰分:石油中还有几十种微量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其中V 和Ni 的含量最高),仅占石油重量的万分之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组分组成:利用不同成分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的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通过在一定程序下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从而将石油分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4种成分。
石油的比重:在1atm (101325Pa )压力下,单位体积的20℃石油与4℃纯水的重量比,通常以d420表示。
一般介于0.75 ~ 0.98,大于0.9的称为重油。
.5131.515.5141API -=℃时的相对密度度 130.515140-=℃时的相对密度波美度 石油的荧光性:指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
石油中只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
天然气:从广义上讲,天然生成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在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中研究更多的是沉积圈中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 2S 等,即狭义的天然气。
气顶气:指与油气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气藏气: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气,是研究的重点。
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1)基本元素:石油没有确定的元素组成,但主要由5种元素组成,即C、H、O、S、N。
石油中的平均元素组成(%)为:C—84.5,H—13.0,O—0.5,S—1.5,N—0.5。
C、H两元素在石油中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构成了石油的主体。
而O、S、N常存在于含杂原子的化合物中,主要是重馏分。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考试题库
硕士研究生《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考试题库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20分,任选10个)1 煤成油2 油气系统3 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4 异常地层压力5 油气藏6 储集层7 地温场8 孔隙结构9 盖层10 含油气盆地11 低熟油12 地温梯度13 地层压力14 干酪根15 生油窗16 排驱压力17 构造圈闭18 岩性圈闭二、回答下列问题(56分,每题8分)1 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在基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和新进展?2 形成异常高压的地质因素有哪些?3 简述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实验方法及主要获取哪方面的孔隙结构信息。
4 简述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形成时期及预测方法。
5 测定古地温主要借助哪些方法及其原理?6 试述流体压力封存箱中封闭层的成因及其特征。
7 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过程包括哪些?8 当前世界油气勘探发展动向有哪些方面?9 圈闭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采用的方法是哪些?10 常规生油模式的观点有哪些?11 简述煤成油的判识标志。
12 我国碳酸盐岩储层有哪些特点?13 简述盖层的封闭机理类型及其特点。
14 简述油气系统的分类依据和对应的分类结果。
三、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4分)1 在油气系统命名中,下列油气系统名称代表的含义是什么?(4分)太原组+山西组——山西组+下石盒组(!)2 根据下图所给样品的压汞曲线图,求下列孔隙结构参数:(5分)(1) 排驱压力(2)饱和中值压力(3)最小非汞饱和体积百分数(4)退汞效率3 根据下图图例说明,请写出每个数字编号1~15处的按圈闭成因分类的相应油气藏类型名称。
(5分)BAC++++++盐D渗透层非渗透层不整合面油气藏受力方向断层111212++++15F图10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E l=12 V,E2=6V,R1=R2=1Ω,R3=4Ω,求各支路电流。
2用戴维南定理求图中R3支路的电流I3。
3三相异步电动机每相阻抗为l0 Ω,额定相电压为380V,功率因数为0.6,电源线电压为380 V,试计算电动机接成Y形时的线电流和功率。
西北大学地球概论试题08-12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50分)1、地质学2、大陆边缘3、岩石圈4、生物化石5、沉积作用6、岩浆7、背斜8、地震9、海底扩张 10、石油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1、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是什么?12、地球外部由哪三个圈层组成,其间的相互作用会对固体地球产生什么后果?13、地质年代表中的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有新到老)?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形成于哪几个纪?14、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山岳冰川地貌(天山)、沙漠地貌(新疆、甘肃和陕西)及黄土高原地貌及其沉积物是何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其主要影响是什么?15、何谓构造运动?发生在第三纪以后的构造运动以何山系命名,它在中国区域环境演化中影响如何?三、论述题(从第16、17、18题中任选两题,每题30分,满分60分)16、综述断裂构造及其野外识别标志。
17、试论述自太古代至新生代的地史演化,生物界植物和动物)大致的演化序列。
18、试述全球板块构造边界的主要类型,图示我国东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产生的环太平洋西岸火山和地震带。
一、名词解释(共12个,每个5分,满分60分)1、地学2、岩石圈3、寒武纪4、侵入作用5、地层产状6、正断层7、地震 8、板块构造 9、石油 10、滑坡 11、岩石 12、化石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满分40分)1、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2、何谓地质作用?包括哪些成因类型?3、以浅海环境为例,说明其主要沉积类型。
4、相对地质年代与同位素测年有何不同,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准则是哪几种?5、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怎样的构造事件?用简图示之。
三、论述题(满分50分。
第一题必答,20分;在第2、3、4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题15分,共30分)1、综合论述构造运动在地层、地形地貌和地物上的主要表现。
2、试论述地壳中沉积岩层形成的主要阶段。
3、试论述我国西北地区风的沉积作用及其主要沉积物类型。
4、试论述全球六大板块及其划分的主要活动边界,中国东部太平洋和欧亚板块边界属何种类型?一、地质名词解释(共10词,每词5分,共50分)1、地球科学2、大陆边缘3、岩石圈4、生物化石5、沉积作用6、大理岩7、逆冲断层8、地震9、海底扩张 10、石油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学习和研究地球科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博士入学考试题_石油地质
博士入学考试题(试卷一)石油地质一、试述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答:通常我们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又叫做烃源岩。
对烃源岩的研究和评价包括:<一>烃源岩的地质研究烃源岩的地质研究包括烃源岩的岩性、岩相以及厚度的研究,而岩性特征是研究烃源岩的最直观的标志。
1、粘土岩类烃源岩主要包括泥岩、页岩粘土岩等,是在一定的稳定水体中形成的,环境安静缺乏氧气,浮游生物和陆源有机胶体能够伴随粘土矿物的堆积、保存并且向石油转化,富含有机质和低价铁化合物,颜色多呈暗色。
2、碳酸盐岩类烃源岩低能环境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生物灰岩和泥灰岩为主,多呈灰黑、深灰、褐灰及灰色,隐晶粉晶机构,颗粒较少,多呈厚块状,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发育,一般最有利的生油相是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深水湖相。
陆相盆地中,深水湖泊是最有利的生油岩相,其中又以近海地带深水湖盆的泥岩型生油条件最佳。
在空间上最有利的地区是湖盆中央的深水地区,在时间上最有利的是沉积旋回中的持续沉降阶段。
<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作为有效的烃源岩,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有机质,良好的有机质类型以及一定的有机质热演化史。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第一步是测定岩石中可溶有机质和不溶有机质的含量。
第二步是确定干酪根类型以及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最后依据光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有机质的演化阶段,烃源岩的有机化学指标包括:1、有机质丰度:岩石中有足够数量的有机质是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岩石生烃能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有机质丰度标准主要包括有机质含炭量仃0C)、岩石热解参数,氯仿沥青”A”和总烃(HC)含量等。
(1)有机碳含量仃0C):是指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又称剩余有机碳含量,以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岩石中有机碳含量与剩余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将剩余有机碳乘以 1.22或 1.33即为所含剩余有机质含量百分比。
(2)氯仿沥青”A ”和总烃(HC)含量:氯仿沥青”A”是指岩石中可抽提的有机质的含量;总烃含量包括氯仿沥青”A ”和芳香烃组分的总和,这两者常是有机质丰度指标之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1.石油:2•门限温度:3.相渗透率:4.地层圈闭:5.油气二次运移:6•油气聚集:7.二级构造单元:& CPE:二、问答题(共42分)1•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
(6分)2 •简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10分)3•何谓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10 分)4 •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10 分)5 •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三、分析作图题(10分) 下图为某储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
1•在平面图上有 A 、B 、D 三个圈闭,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 Ca 、Cb 、Cd 表示),圈出闭合面积(用斜线表示)。
2.计算每 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 ha 、hb 、hd 表示)。
3•判断圈闭类型。
1—地层顶直构造等音线虹〕;2—砂层尖灭线;3—正断层四、论述题(共24 分)6分)0123 IKn fc. . jfc —■…乂 鼻12.论述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
(12分)《课程名称》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石油天然气地质
一、概念:1、天然气狭义: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界所讲的是狭义的天然气,系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与生物成因有关。
2、储层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即储层。
3、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储集层中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4、烃源岩通常我们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又叫做烃源岩。
5、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圈闭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总之圈闭是具备捕获分散烃类形成油气聚集的有效空间,具备储藏油气的能力,但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
6、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指的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7、油气田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或者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8、油气藏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
更具体的说,就是一定数量的运移着的油气,由于遮挡物的作用,阻止了它们继续运移,而在储集层中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油气藏。
9、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中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10、二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都称为二次运移。
11、滚动勘探开发所谓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工作方法。
12、储量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是指埋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
它是油气田勘探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石油工业发展和油田建设的依据。
13、石油石油是由各种碳烃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012年西北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原题及答案整理
原始氢含量较高,但低于Ⅰ型甘酪根,H/C原子比介于0.65-1.25,O/C原子比介于0.04-0.13。属于高饱和度的多环碳骨架,含中等长度直链烷烃和环烷烃甚多,也含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混合有机质;生油潜能中等。Ⅲ型甘酪根:
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H/C原子比介于0.46-0.93,O/C原子比介于
(5)地层不整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不整合对油气分布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世界上有大量油气聚集在不整合附近,特别是在不整合面之下。不整合之下的风化淋滤带是有利储集层的分布带。不整合面之下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溶解淋滤,形成了孔隙、裂缝发育的风化淋滤带。这些岩石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储集岩,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地区,这种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淋滤带特别发育,为储集油气的重要空间。不整合面之下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当深度超过6000-7000m,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达到有机质转换的末期,相当于半无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温度超过了250℃,以高温高压为特征,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甘酪根残渣释放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H/C原子比降至0.45-0.3,接近甲烷生成的最低限。
五、主要储集层的岩性与孔隙特征类型
储层是指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裂隙等储集空间,且能够储存和渗流流体的岩层。储集层一般包括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其他岩类储集层(火山岩储集层、结晶岩储集层、泥质岩储集层)。
1、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包括各种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等碎屑沉积岩,主要由成分复杂的矿物碎屑、岩石碎屑和一定数量的胶结物所组成。是目前国内外勘探开发的主要储集类型。在沉积、成岩过程、构造运动等地质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碎屑岩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2.圈闭3.溢出点4.TTI5.CPI6.初次运移7.流体势8.系列圈闭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西北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复习题-油气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地质1、各种注水方式的优缺点及针对性(边缘、切割、面积)。
一、油田注水方式注水方式:就是油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关系。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注水方式或注采系统,主要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四种方式。
1.边缘注水边缘注水根据油水过渡带的油层情况分为边外注水(缘外注水)、缘上注水、边内注水三种情况。
2.边内切割注水方式适用条件:油层大面积分布(油层要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注水井排上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切割水线;保证一个切割区内布置的生产井和注水井都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具有较高的流动系数,保证在一定的切割区和一定的井排距内,注水效果能较好地传到生产井排,以便确保在开发过程中达到所要求的采油速度。
可以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来选择切割井排的最佳方向及切割区的宽度(即切割距);可以根据开发期间认识到的油田详细地质构造资料,进一步修改所采用的注水方式;用这种切割注水方式可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从而使产量很快达到设计水平;在油层渗透率具有方向性的条件下,采用行列井网,由于水驱方向是恒定的,只要弄清油田渗透率变化的主要方向,适当地控制注入水流动方向,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3.面积注水方式根据采油井和注水井之间的相互位置及构成井网形状的不同,面积注水可分为四点法面积注水、五点法面积注水、七点法面积注水、九点法面积注水,歪七点面积注水和正对式与交错式排状注水。
2、储层平面、纵向水驱油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油层注水后,注入水在油层纵向或平面上的运动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油层非均质性和沉积相分布所控制。
同一油层在相同注水条件下,注入水总是先进入高渗透层或流向河道中心,因为那里孔喉半径最大,流动阻力最小,注入水易于流动。
一、纵向油水运动规律1、油层水淹受沉积韵律控制注水开发的砂岩油层,纵向上油水运动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韵律控制;正韵律油层,注入水首先沿底部高渗透层段突进,反韵律则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水淹韵律。
2000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
2000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卷一)
“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
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
1.地层圈闭
2.低熟油气
3.流体势
4.含油气系统
5.流体压力封存箱
6.排替压力
7.凝析气藏
8.油气资源量
9.均—化温度
10.绝对渗透率
二、简答题(40分,任选四题)
1.什么是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10分)
2.岩性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10分) 3.简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10分)
4.层序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学领域中有哪些应用? (10分) 5.为什么说“油气是在人脑中发现的”? (10分)
三、论述题(30分,任选2题)
1.“三场”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15分)
2.试述“油气成藏机理”的含义(15分)
3.试述石油地质学理论的最新进展(15分)。
西北大学地质油气田开发与地质考博冲刺2
西北大学地质-油气田开发与地质-考博冲刺2剩余油、断层专业题汇总一、研究进展现在国内外对于剩余油的研究可分成3大项: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
前两者是对剩余油分布的定性描述,而饱和度的研究是针对剩余油的定量表征。
1、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这一部分是在宏、大、小规模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1)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计算一般在油藏、油田、油区甚至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求出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平均值,以提供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特征,为挖潜方向的决策提供依据。
(2)三维地震方法在油田开发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在高含水期油田或老油区中寻找有利的原油富集地区。
利用三维地震等综合解释技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改善了开发效果的例子不胜枚举;②监测油田开发过程。
(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层饱和度,可以计算整个油层中饱和度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并可预测未来饱和度的变化,因此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利用动态拟合的方法确定实际油藏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直接指导生产,这已在国内外油田开发中普遍使用;进行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驱动方式油层内饱和度分布的机理研究。
(4)动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是利用油田生产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来研究剩余油分布,是一种直接而方便的方法。
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的调整措施,特别是单井调整措施,往往迅速见效,因而在我国应用十分普遍。
(5)沉积相方法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以至层理等微沉积相类型不同,在注水开发后都会形成特定的剩余油分布特点。
陆相沉积是中国油田地质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陆相油田产油大国,95%的原油产量来自陆相油层。
由于陆相油层渗透率的非均质性特别严重,在同一油层中注水将会出现弱水淹、中等水淹和强水淹。
陆相沉积砂体规模小、变化大,因此,平面上储层物性的变化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油气储层种类丰富多彩、十分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层数多、厚度小、横向变化快、连通性差以及非均质性较严重。
西北大学、地质大学考研经典复习材料 (4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序次
内容单元
知识要点
1
储集层和盖层
影响砂岩、碳酸盐岩储层储集性因素
盖层的封闭机理及其评价
2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其圈闭或油气藏识别
背斜油气藏概念、形成机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断层油气藏概念、形成机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地层油气藏概念、形成机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5
油气藏形成与破坏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概念、类型与评价
差异聚集原理和油气聚集机制
油气藏形成条件
油气藏形成时间与期次
非常规油气藏形成
油气藏破坏与油气再分布6ຫໍສະໝຸດ 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
各油气聚集单元的概念
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
复式油气聚集特点
不同聚集单元的石油地质特点
参考书目:《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陈昭年,地质出版社,2004
5.潜山油气藏概念、形成机理、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3
油气成因理论
与烃源岩
油气成因学说
沉积有机质的基本特征与评价
干酪根的概念
沉积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与油气生成
天然气成因类型
6.油气成因理论进展
4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
初次运移、二次运移、排烃效率概念
油气初次运移机制与模式
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和条件
油气二次运移的机制与模式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题库3)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题库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2.干酪根3.区域盖层4.生物标志化合物5.内陆裂谷盆地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a. 1859—1900年;b. 1901年-1925年;c. 1926年—1960年;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75%—80%;b. 82%—83%;c. 85%—90%;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9%—11%;b. 11%—20%;c. 11%—14%;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a. 单调减少;b. 单调增加;c. 从增加到减少;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3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高蜡低硫;b. 高硫低蜡;c. 高硫高蜡;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Ni/V大于1;b. V/Ni大于1;c. Ni/V等于1;d. V/Ni等于2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a. 氯化钙型;b. 氯化镁型;c. 硫酸钠型;d. 重碳酸钠型。
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a. e/d;b. 2e/d;c. 3e/d;d. e/(18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1、天然气
狭义: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界所讲的是狭义的天然气,系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多与生物成因有关。
2、储层
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即储层。
3、盖层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上方,能阻止储集层中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4、烃源岩
通常我们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又叫做烃源岩。
5、圈闭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圈闭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总之圈闭是具备捕获分散烃类形成油气聚集的有效空间,具备储藏油气的能力,但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
6、含油气盆地
含油气盆地指的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7、油气田
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或者地层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8、油气藏
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
更具体的说,就是一定数量的运移着的油气,由于遮挡物的作用,阻止了它们继续运移,而在储集层中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油气藏。
9、初次运移
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中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10、二次运移
石油和天然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都称为二次运移。
11、滚动勘探开发
所谓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工作方法。
12、储量
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是指埋在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
它是油气田勘探工作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也是石油工业发展和油田建设的依据。
13、石油
石油是由各种碳烃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4、干酪根
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5、沉积有机质
所谓沉积有机质,也叫地质有机质,是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
16、输导层
输导层是将油气从生烃区输送至聚集地的中间桥梁,决定了流体运移
的轨迹和目的地。
17、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定义: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即储层。
若储集层中含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流则称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根据储集层岩石的基本类型,通常可将储集层分为砂砾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其它类型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泥页岩)三大类。
1、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砂岩、砾岩、砂质砾岩、粗碎屑岩、中碎屑岩、细碎屑岩、粉碎屑岩等过渡类型。
其中中碎屑岩、细碎屑岩分布较广,储油物性较好。
2、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是另一类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其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约占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50%。
孔隙空间特征
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是一些多孔的粒屑灰岩、生物骨架灰岩和白云岩等。
其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类。
常见岩岩浆岩储集层
变质岩储集层
泥页岩储集层
三、油气母质类型及其演化阶段,生油岩及类型。
油气母质定义:
即沉积有机质,有机成因说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是沉积物中分散的有机质。
生物物质的化学分类: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木质素等组成:
脂类:狭义的理解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油脂,广义的理解则泛指所有不溶于水但溶于溶剂的脂状物质。
脂类物质抗腐能力强,化学成分和结构都接近石油,所以,历来被许多人当做最重要的成油母质。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
具体又包括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它们主要分布于植物中,动物中数量很少。
3)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成分,但易受喜氧细菌破坏,不利保存。
4)木质素:仅存于高等植物中,具有比纤维素还强的抗腐能力,是成煤的重要母质,也可生成天然气。
干酪根定义: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干酪根的化学分类:
蒂索借助煤岩的研究成果,将干酪根按H/C和O/C原子比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
干酪根的光学分类:
1、透射光下分类
无定形絮质:藻质:草质木质、煤质。
2、反射光下分类: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阶段(三分/四分法)油气生成主要阶段
张厚福四分法: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2)催化生油气阶段(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烃源岩定义:通常我们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又叫做烃源岩。
烃源岩的地质研究包括烃源岩的岩性、岩相以及厚度的研究,而岩性特征是研究烃源岩的最直观的标志。
一、烃源岩分类:
1、粘土岩类烃源岩
2、碳酸盐岩类烃源岩
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油气藏定义: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更具体的说,就是一定数量的运移着的油气,由于遮挡物作用,阻止了它们继续运移,而在储集层中聚集起来,就形成了油气藏。
如果圈闭中只聚集了石油,则称为油藏;只聚集了天然气,则称为气藏;二者同时聚集,则称为油气藏。
油气藏形成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充足的油气来源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3、有效的圈闭
4、必要的保存条件
5、较好的运移条件
综上所述,形成油气藏最基本的条件是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及必要的保存条件。
五、圈闭及其类型及油气水分布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2、圈闭的分类:形态分类、成因分类、混合分类。
3、圈闭类型 1)构造圈闭:2)不整合圈闭3)岩性圈闭4)水动力圈闭
5)复合圈闭
4、油气水分布
1)单一圈闭中油气水分布
单一圈闭中,由于重力作用,油气水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通常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形成油气分界面和油水分界面。
通常用含油气边界、含油气面积、油气藏高度来描述油气水的分布特征。
2)系列背斜圈闭中油气水的分布
如果不考虑溶解气的影响和局部运移的作用,靠近油源区的最低圈闭为气藏,沿上倾方向依次为油气藏、油藏和空圈闭。
六、国内勘探开发热点。
近年来,国内勘探开发热点主要在:非常规油气勘探、深层油气勘探、致密砂岩气勘探、复杂地形条件下油气勘探、深水区油气勘探、低渗透油田挖潜方式等方面。
1、非常规油气勘探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勘探开发的另一类资源,其埋藏、储存状态与常规油气资源有较大差别,开发难度大,费用高。
非常规石油主要是页岩油、重油、油砂等;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生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2、致密砂岩气
3、深层油气勘探
4、复杂地形条件油气勘探
5、深水区油气勘探
七、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因素
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各种成藏要素的有效匹配下,油气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化过程;能否有丰富的油气聚集,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并且被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条件等成藏要素及其优劣程度。
油气藏成藏要素
一、油气成藏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生油气源岩(二)储集层(三)盖层(四)油气运移 (五)圈闭
控制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