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绪论
水文地质学 绪论
思考题 ➢ 地下水? ➢ 水文地质学的概念? ➢ 供水水文地质学的概念? ➢ 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优点? ➢ 我国杰出的水文地质学专家。
供水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 of supply water
➢ 以供水为目的,研究地下水的形成、物化性质、水质评价、开 采动态变化、水资源管理、供水勘察、水源选择、合理利用与 有效调节等,属于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地下水 ➢ 埋藏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优点:
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
➢ 研究地下水在周围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运动规律,并运 用这一运动规律,合理利用和有效调节地下水,以兴利避害。
➢ 水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 ➢ 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地下水数量与质量时空变化规律。 ➢ 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 ➢ 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时,需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面塌陷
本课程教学目的
➢ 对地质基础知识、地下水储存与循环、地下水物化性质、地 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有比较好的了解。
➢ 知道如何利用自然水文地质条件在排水过程中合理保护自然 水环境,并进行环境水质评价。
➢ 掌握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及方式等,能够正确布置察 勘任务、顺利阅读勘察报告,并且可以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资 料进行排水工程设计与地下水水质评价。
课程内容
➢ 地质基础知识 ➢ 地下水储存与循环 ➢ 地下水物化性质 ➢ 地下水运动规律 ➢ 地下水的分布 ➢ 地下水污染 ➢ 地下水资源管理 ➢ 地下水水质评价 ➢ 水文地质勘察
达西(Henry Philibert Gaspard Darcy 1803-1858) 水利工程师。达西定律,水 文地质学奠基人之一。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地大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
本专业的相关期刊
中文期刊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工程勘察 – 、水利学报
外文期刊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 《Ground Water》
– 《Journal of Hydrology》
第2章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The scope of hydrogeology)
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及其流经岩石地层的科学。
hydrogeology
groundwater
2.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它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及人类活动的 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 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网; -30年代,马斯卡特(M.Muskat)等根据水流与电流的相似性,提出用电流模拟连续
介质中; –1912年,德国人凯尔哈克(K.Keilhnck)进行了地下水和泉的分类; – 二十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人迈因策尔(O.E.Meinzer)对美国地下水作了总
结性描述; 大致在二十世纪中叶,有关地下水赋存、运动、补给、排泄、起源、水化学以及 水量评价等方面,已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水文地质学已经确立 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1.4 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The features of modern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水资源的核心课程 1)核心课题转移 2)研究视野扩展 3)研究目标改变 4)研究内容扩展 5)研究思路的改变 6)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主流 7)多技术手段的应用 8)学科性质的转变
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地球是个天然热库──可以供热,供取暖等用处
环境水文地质学第一章绪论
吉林市及郊区地下水氮污染机理研究,
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调查研究等。
• 90年代:
• 由定性研究转为定量研究, • 由单一研究进入综合研究,
• 由现状评价发展到趋势评价,
• 由统计分析发展到建立水质模型,
• 由警告性预测发展为目标导向性预测,
• 由事后治理变为预先防治, • 由短期行为转为考虑长期效应。
• 林年丰,李昌静曾认为,本学科研究内容可分为天然 的(原生的)和人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大部分。 • 前一部分,目前仅限于天然水文地质环境(包括地下 水环境及土壤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范围较窄, 但研究深度较深(指地下水质与人体健康关系方面); • 后一部分研究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地下水水质恶化引 起的环境质量问题,而且涉及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 问题和废物排放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但在污染物与 人类健康关系研究方面深度较浅。后一部分是环境水 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方向
• 1.水资源短缺与供需矛盾及其出路的研究 • 2.三峡库区及长江下游地质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陈梦 熊,1998) • 3.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研究 • 4.跨流域调水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 5.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与核废物地质处置
• 6.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改良研究 • 7.重视矿山开采地质环境变化为矿山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8.重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 • 9.重视海平面变化及浅海海域的环境地质研究 • 10.水工环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
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产生和发展
• 环境水文地质学的产生阶段
•
环境科学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虽然,环境 水文地质学形成较晚,但是我国古代就有了较多这方面的研究。世界 上最早发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与饮水有关的是唐朝的陆羽。而论环境, 水质与疾病的关系,要数《长白山江岗志略》阐述得最为明确,该志 写道:“按岗后山核桃树最能伤人,树叶花果根皮年久腐烂于山中,加以 雨雪滋浸,其毒气随水流于沟渠,灌入江河,印于井泉,居山中者年 不过十五六岁之男女,手足缩而短,指节生痛,腿亦如足,妇女中转 筋病死者不少。”前者指的是大骨节病,后者指的是克山病,病因是 有机物的腐烂分解。该志还指出了防病措施,在长白山病区“唯多凿 深井人即不至受害”。明代的汪颖论述了城镇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他指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着为上,有从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 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咸。”这表明井水水质的好坏与补给来源,渗流 途径以及是否被污染等有关。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 第1章_绪论
.
(7)多技术手段的应用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遥感技术、同位素方法、地理信息系统
的引入,以及向工程方向扩展,增强了水文地质学解决实际与理 论问题的能力
.
(2) 研究视野扩展
含水层的局部→整个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文系统→生态 环境系统→技术—社会系统
找水水文地质学,只关心水井周围含水层的局部——“影响半径”。 泰斯公式的应用,扩展到整个含水层。 越流概念的提出,使得包括含水层与弱透水层在内的地下水含水系统,成 为研究的基本单元。 托特的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指出一定条件下地下水可以穿越“隔水层” 而形成统一的地下水流动系统。 英格伦提出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整合在一起的水文系统的概念 。 人为活动对地下水造成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与生态效应,形成地下水 生态系统。 人们进行地下水管理,认为地下水纯粹的自然科学技术问题,实际上,其 管理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活动,产生了技术—社会系统。
.
(4)加强包括软科学在内的多学科跨部门研究 加强水文地质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结合,其重要性如何强调也 不为过。任何自然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都无法回避人们的价值判 断与利益协调,因此自然科学技术成果,需要借助于社会人文学科 的支撑,逾越种种利益门槛,才有可能被社会所接受,否则,只能 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
二、地下水的功能
2.重要的地质营力
地下水承受载荷,应力传递者,热量、化学组分的传输 者——水是良好的溶剂与润滑剂
水库诱发地震
指在原来没有或很少地震的地 方,由于水库蓄水引发的地震 称水库地震,是诱发地震的一 种类型。水库蓄水是引起岩体 中应力集中和能量释放而产生 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库地震一 般是在水库蓄水达一定时间后 发生,多分布在水库下游或水 库区,有时在大坝附近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1章_水文地质学基础_绪论
二次运移
地下水与岩土体稳定性
膨胀岩的崩解(Zhang,2012)
边坡失稳(CGS)
护坡
边坡排水管道(Alden)
地下水与地震
印度洋地震致广东出现井喷 (2004)
水库诱发地震:广东河源 (水信息网, 2012)
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地面沉降
不均匀沉降:比萨斜塔
抽水沉降:墨西哥城 1891~1973年老城区下沉8.7m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杨峰田 讲师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yangfengtian@
2012年11月7日
苏联学者: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圈的科学
地下水的功能
宝贵的资源:地下水的特点 生产生活用水:占总供水量的~20%
西北、华北:主要供水水源
矿水、地热水
储能、热源
地下水与板块构造
大气降水
安山火山 -2 0 ‰
加积楔
-2 0 ‰ 水热系统
陆壳 岛弧岩浆
1 0 0 0O 地幔楔
洋中脊 水热系统
0‰
1 0 0 0O
-60‰
地幔对流
-60‰ 沉
含积 水物
蚀变洋玄武岩+孔隙水 壳 -60-3‰0‰
安山水的形成机制
地下水与油气成藏
油气聚集
初次运移
运载岩 生油岩 运载岩
20世纪中叶,理论研究方法框架完备,我国开始引入
发展时期:环境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系统概念的提出,新技术的应用
Darcy
Bear
Neuman
Theis
William B. White
Elizabeth L. White Witherspoon
国外著名水文地质学家(部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
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地质工程专业适用)总学时:40学分:2.5江西理工大学何书2010年主讲内容及学时分配(讲课学时:38学时)第0章绪言 2学时第1章自然界的水循环 2学时第2章地下水的赋存 6学时第3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6学时第4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4学时第5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4学时第6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4学时第7章孔隙水 2学时第8章裂隙水 2学时第9章岩溶水 2学时第10章特殊类型地下水 2学时第11章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其开发管理1学时第12章地下水调查概要 1学时教材:《水文地质学基础》,章至洁,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教材:绪论➢与水文地质学相关的学科:1. 从水文循环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个整体,研究地下水科学需要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地质学(普通)》、《第四纪地质学》、《自然地理学》、《陆地水文学》、《水文气象学》等相关知识参考2. 与工程应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工程》、《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等3. 后续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专门水文地质学》等基础类、应用类和技术方法类课程§0.1 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及所占比例:●海洋水:占96.54%●淡水占全球水量的2.527%●地下水占淡水资源的30%一、利用自然资源有两种方式:1.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某种资源的存量大到足以保证上百年的需要,而且在资源耗竭以后,可以开发替代资源。
——————矿产资源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2.可再生资源:如果某种资源的再生速率高于人们的消费速率,就可以保证永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是永远不会耗竭的——————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可再生的二、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的重要性1. 水——自然界存在,自然属性●不断循环运动●良好的溶剂,重要载体●水具有能量2.水——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社会属性●生命之源,是地球系统的“血液”●旱灾、水灾、水污染,对人类发展不协调●水资源可再生,但水资源有价值(价值规律)●水资源管理不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三、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概括➢中国的大气降水与水资源分带➢中国的人口密度与分省人均淡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0.2地下水的功能(作用)⏹概念:水文地质学简言之──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水对人类生活与生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影响➢地下水是水资源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functions)为: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resource)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3、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4、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一、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供水水源——优点:分布广,动态变小,洁净,不易污染据报道:陆地一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1/3耕地,2/3牧区水源不足城市供水不足,近来更有增加趋势世界上,阿拉伯国家-进口雨水,中东的长期摩擦一是石油,二是水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缺水总体也愈来愈严重,很显然:水资源的欠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学基础--1.绪论
四个时期:1856年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20世纪中叶的奠 基时期,20世纪中叶至末的发展时期, 21世纪的转变时期。
萌芽时期: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水——重大转折;
奠基时期:1856年,达西定律,标志可进行地下水渗流的 定量计算—— 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信息,可以重塑历史时期及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全 球变化的新方向。
1.2 研究内容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分布及运移规律,掌握地下水水量 和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地下水在自然状态及人工干扰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变 化趋势,并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合理调控地下水,达到兴利除害, 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普查勘探水文地质学
专门水文地质学
水 文 地 质 学 基 础
地水 下文 水地 动球 力化 学学
区 域 水 文 地 质 学
物
钻
制
遥
同
农
探
探
图
感
位
业
水 文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素 水 文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城 市 水 文 地 质 学
矿 区 水 文 地 质 学
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 利用地下水水位、水温、水化学、气体等的变化或异常,可 以预测地震;
➢ 地下水及其沉淀物的化学组分(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 组分、同位素组分、气体组分、现代元素等),能够提供不 同时空尺度的环境信息,重塑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历史;
➢ 水文地球化学找矿; ➢ 利用同位素和现代元素对地下水及其沉淀物测年并提取气候
第1章 绪言(Preface)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水文循环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
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分布,是洪、涝、旱等自然灾害 产生的主要原因。循环强度过大:易产生洪涝灾害; 循环强度过小:易产生水资源不足,旱灾 很多生物依赖于水分循环传输养分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水文循环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和能源
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的水资源 提供了巨大的能源
土壤水(包气带水) 地下水(狭义,饱和带水)
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
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入渗
径流(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水文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
大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水分交换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的局部水分交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
外流区小循环 内流区小循环
海洋小循环
学科体系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水文地质学也称为地下水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与水文学所形成的交叉学科,而由于两者 不同,形成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体系。
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
基础学科
学科体系
基础学科
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 供水水文地质学 矿床水文地质学 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学 油田水文地质学 工程水文地质学…… 计算水文地质 同位素水文地质 RS、GIS……
达西定律
Q-渗透流量(L3T-1); -过水断面(L2); h-水头损失(水头差,L); L-渗透途径(L); K-渗透系数(LT-1); I-水力梯度(无量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绪论
3.研究趋势 综观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其研究趋势为: 1)从研究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更重视研究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 2)从局限于研究饱水带的含水层—扩展到包 气带及隔水层的研究; 3)由只研究地壳表层地下水—扩展到研究地 球深部圈层中的地下水。 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技术方法的应用是水文 地质学赖以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尤其要重视 加强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水文学——研究液体平衡与运动规律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 以水为主的液体。
广义地说: 两者都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具体:研究地球上各 种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 们对环境的反应,与生物的关系。 广义水文学分支——基础理论、应用。 基础理论——水文学原理。 研究对象——河流、湖泊、河口海岸、冰川,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工程水文学,农业、森林、城市、环境水文学等
综上所述,地下水一方面作为宝贵的自 然资源,要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另一 方面,在很多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上又是 不利因素,要有效防治它,因此,必须 对地下水进行研究,这是水文地质学基 础课程的研究目的。
四.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与展望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四个时期) 1)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水----一大转 折:远古人类逐水而居,开始时只是利用地表水与泉水作为供水 水源,后来才打井取用地下水。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水是人类文 明史的一大转折,从此人类活动的范围更为广阔。 a.我国发现最古老的水井是浙江余姚河姆渡井,成井距今约5700 年。河姆渡井虽然深度只有1.35m,但却用200多根圆木支撑保护, 结构精巧。可以推知,更原始的井出现得还要更早些。 b.在公元前7 世纪,亚美尼亚就有了坎儿井。坎儿井是一种规模 宏大的截取地下水流并将其传输到用水地点的地下水平廊道,并 有竖井通向地面。修建坎儿井之前必须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有清 晰的概念。 c.在公元前约200 年的我国汉代,在四川为开采卤水,在坚硬基 岩中开凿了深逾百米的自流井。 由此可见,水文地质学是作为一门实用性的技术科学而萌芽的。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总复习
一般要求高水部分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 变幅的30%,低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10%。
11
Kxi 1Kyi 1
r i1
i1
n
n
xi x2 yi y2
n
n
Kxi 12 Kyi 12
i1
i1
i1
i1
水文上常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两种曲线,基本作法是将其转 换为直线,再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22
第4章 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与计算
一、年径流及其特性
一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 的年径流量。
1、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 径流过程的不重复
径流的年际变化: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
径流的年内变化:丰水期(或洪水期)和枯水期,或汛 期与非汛期。 2、设计年径流量:
设计(频率)标准下的年径流量。
23
3、年径流分析计算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推求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分配过程。 内容:搜集和审查资料;年径流量的频率分析计算;提供 设计年径流的时程分配;对分析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
(1)流量Q 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单位为 m3/s、 L/s 。
(2)径流总量 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总水 量。常用单位为m3 ,万m3 ,亿m3 等。 W QT
(3)径流深Y 将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
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 Y W
1000F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文学基本知识第三章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章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与计算第五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第八章地下水基本知识第十章地下水的渗流运动1水文学的含义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绪论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下水在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和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的功能:1.宝贵的资源2.重要的地质营力3.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4.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5.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
第二章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球各个圈层水的联系与转化关系,水循环分为:地质循环,水文循环。
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
水文循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
二者差别:水文循环局限于地球浅表,转换交替迅速。
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转换交替缓慢。
水文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和重力。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海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水文循环的过程:地表水及地下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转换为气态水,进入大气。
进入大气的水汽,随气团移动,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地面的降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在地表汇集为江河湖沼。
渗入地下的水,部分滞留于包气带,部分转入饱水带。
江河湖沼的水及地下水,相互转换,其中部分转换为生物体中的水。
最终以腾发的形式转入大气,或者以径流形式汇入大海。
落到大海的降水,通过蒸发转换返回大气。
水文循环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持续净化。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循环再生,水量得到持续补充。
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等第三章岩土中的空隙和水岩土——在水文地质学中包括坚硬的岩石(基岩)及松散的土层。
空隙——是指岩石(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
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研究空隙的意义)空隙依据成因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的定义: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水文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性质、分布、运动、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地下水文、地质学、水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1. 地下水: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动态变化等。
- 地下水类型: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运动:研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速度、流量等。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研究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储水性能等。
- 含水层特性:包括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等。
- 隔水层特性:研究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和隔水性能。
3. 地下水循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
- 补给:降水、河流、湖泊等对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 排泄:地下水以泉、井、河流等形式排出地表。
4. 地下水与环境:研究地下水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地下水与土壤、植被、气候等的关系。
- 地下水与生态: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地下水与污染:研究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转化。
1.2 地下水的功能一、水资源供给1. 生活用水: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水质和水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饮用水标准:研究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
- 供水系统:探讨地下水开采、输送和分配的技术和设施。
2. 工业用水:地下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却、洗涤、工艺用水等。
- 用水要求:不同工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 废水处理:研究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处理技术。
3. 农业灌溉:地下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灌溉需求:研究作物对地下水的需求量。
- 土壤盐碱化:探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二、生态环境调节1. 维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 水量平衡:探讨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间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沙化荒漠化加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上海地面沉降
地下水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地壳内能量、热量的传输者 传递应力:水为诱发地震,地质灾害是地下水 作用 人工地震预报──观测地下水 地球是个天然热库——在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 中传输地壳内部的能(热)量的传输者
1956 年,斯图尔曼(R.W.Stallman)开始 将数值法应用于水文地质计算。数值法需要进 行大量运算成为应用它的限制。 上世纪60 年代华尔顿(W.C.Walton)首次 将电子计算机引入水文地质数值模拟。从此, 各种复杂条件下水文地质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上世纪60 年代,同位素技术开始用于解决某 些水文地质问题。随后,数学地质方法与遥感 技术也开始引入水文地质学。近年来,能够有 效处理大量空间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地 理信息系统受到水文地质学家的注意而开始应 用。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由于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 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 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 强的溶剂:在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中化学组分 溶解,传递到适宜的部位沉淀(沉积):成矿 如找矿、找油、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由此可见,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上的应 用,应该在查明地下水分布和形成规律 的基础上,寻找和勘察地下水源,进行 水量水质评价。地下水应合理勘探和开 发,以达到兴利除弊。
三.现在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危机;
2.地下水资源污染; 3.与地下水开发有关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4.水文地质学目前研究任务: 正确地预测在人类活动干预下地下水的 变化; 正确地评价、开发、管理与保护地下水 资源; 保护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成为当 务之急; 正确地预测矿产开发的地下水问题,避 免地下水害。
五.水文地质学的分科
地质学与水文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水文地 质学,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 基础性的学科分支为: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 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等。 结合各种专门目的的水文地质学分支: 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古 水文地质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等。
地下水的利用——坎儿井,近3000年历史
Hale Waihona Puke 2)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欧洲产业革命后, 大工业兴起,对水的需求增加,于是就有了计算井的出水 量的要求。这一时期正是近代实验科学兴起的时期。 1856 年,法国水力工程师达西(H.Darcy, 1803—1858) 进行了水透过砂的室内试验,得出水在砂中的渗透速度与 水力梯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达西定律。达西 定律提供了地下水定量计算的依据,奠定了作为学科分支 的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863 年,法国人裘布依(A.Dupuit,1804—1866)提出 了地下水稳定井流公式。 1886 年,奥地利的福希海默(P.Forchheimer,1852— 1933)绘制了地下水流网。 1935 年,美国人泰斯(C.V.Theis)利用地下水流动与 热传导的相似性,得出了地下水非稳定井流方程——泰斯 公式①,使地下水定量计算向实用方向推进了一大步。此 时期,地下水计算采用的是只能求解简单条件下地下水流 的解析法。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地下水是影响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环境发 生变化──即可以有益,也可以是有害的。 有害的例子:农业用水不当的次生盐渍化、不统一开 采,河西走廓的民勤县,绿州变沙漠、过量开采地下 水──地面沉降(上海、天津)、海水入侵,地面塌 陷,地下水污染等。 地下水与其周围的环境,人、水、热、动是个相互依 存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生物生存链,打破一个环节就会 引起或正或负的反馈(报复)。
4)转变时期:近30年,更多的理论研究 和实验模拟极大地丰富了地下水理论, 形成了地下水研究核心内容的转变。特 别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使水文地质学 的发展正向“地下水科学”方向转变。 通过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应用到水文地 质学中,围绕地下水资源概念的确立, 提出了按地下水含水系统评价水资源, 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等理论研究。
供水水源—— 优点: 分布广,动态变小,洁净,不易污染 据报道:陆地一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1/3耕地,2/3牧区水源不足 城市供水不足,近来更有增加趋势 世界上,阿拉伯国家-进口雨水,中东的长期摩 擦一是石油,二是水 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缺水总体也愈来愈严重, 很显然:水资源的欠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我国西北缺水剪影
我国耕地与农村用水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液体矿产 地下水高含盐类或稀有元素,开发提炼具有工业开采 价值 如四川自贡,三叠纪岩层中的卤水,每升达300g之 多 医疗或健身功能的矿泉水 疗养院,天然矿泉水厂,啤酒厂等—寻找特殊功能的 水资源 开发提取一定的能量(热能,冷能)地下水 地下水的露头──泉井,往往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地球浅 层是常温带─保温作用,起到“冬灌夏用,夏灌冬用” 地球是个天然热库──可以供热,供取暖等用处
3) 20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上世纪40 年代到60 年代,雅可布(C.E.Jacob)及汉图什 (M.S.Hantush)等研究了松散沉积物承压含水层 的越流现象,发现原先认为是不透水的“隔水层”, 实际上是透水能力比较微弱的弱透水层。含水层与其 间的“隔水层”(弱透水层)共同构成水力上相互联 系的系统——地下水含水系统。 本世纪60 年代,托特(J.Tóth)更进一步指出,即 使对于固结的沉积岩构成的盆地,只要时间尺度足够 长,就会在地形控制的重力势作用下,产生穿层的地 下水流动。 荷兰的英格伦(G.B.Engelen)等发展了托特的地下 水流动系统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与溶质迁移有关的 各种水文地质问题。 1954 年,博尔顿(N.S.Boulton)发现潜水位下降 过程中非饱和带滞后释水现象。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 到饱和带地下水与非饱和带水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 了非饱和带水的研究。
水文学——研究液体平衡与运动规律的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 以水为主的液体。
广义地说: 两者都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具体:研究地球上各 种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 们对环境的反应,与生物的关系。 广义水文学分支——基础理论、应用。 基础理论——水文学原理。 研究对象——河流、湖泊、河口海岸、冰川,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工程水文学,农业、森林、城市、环境水文学等
主要参考文献: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材后附的参 考文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 中英文版—“地下水”和“水文地 质学”类教材 芮孝芳著,水文学原理,2004.8
2.地下水在应用上的利弊: 1)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 a.人类生活用水; b.工业用水; c.农业用水。 2)地热的应用。 3)矿水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 4)地下水热液矿床的开发。 5)农业上土壤的沼泽化和盐碱化。 6) 采矿与各种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涌水。 7)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入侵。 8)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土壤的砂化。 9)不良水质地下水饮用危害人类健康。 10)水资源的统一调配问题。
3.研究趋势 综观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其研究趋势为: 1)从研究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更重视研究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 2)从局限于研究饱水带的含水层—扩展到包 气带及隔水层的研究; 3)由只研究地壳表层地下水—扩展到研究地 球深部圈层中的地下水。 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技术方法的应用是水文 地质学赖以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尤其要重视 加强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水对人类生活与生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 大影响,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主要功能为: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4、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 体
关于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水资源的核心课程。
六.水文地质学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 一、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 概念、名词与术语 二、水文地质学基本原理 地下水形成基本规律——赋存、分布、运动 三、地下水科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以概念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宏观——地下水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综合分析 四、应用分析——概念与原理的掌握
二.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地下水特点: 1)水质好,分布广,供水延续时间长。 2)地下水作为载热介质—地热。 3)地下水含有特殊组分—医疗矿水。 4)地下水富集有用元素—地下水热液矿床。 5)地下水能传递信息—判断水质成因、寻找矿产。 6)地下水具有不良水质—缺碘、高氟。 7)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
绪论
一.概念: 1.地下水: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 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2.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具体来说, 是研究地下水在周围环境(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其数量 和质量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 研究如何应用这一规律有效地利用地下水和调 节控制地下水以兴利除弊。
综上所述,地下水一方面作为宝贵的自 然资源,要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另一 方面,在很多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上又是 不利因素,要有效防治它,因此,必须 对地下水进行研究,这是水文地质学基 础课程的研究目的。
四.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与展望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四个时期) 1)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水----一大转 折:远古人类逐水而居,开始时只是利用地表水与泉水作为供水 水源,后来才打井取用地下水。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水是人类文 明史的一大转折,从此人类活动的范围更为广阔。 a.我国发现最古老的水井是浙江余姚河姆渡井,成井距今约5700 年。河姆渡井虽然深度只有1.35m,但却用200多根圆木支撑保护, 结构精巧。可以推知,更原始的井出现得还要更早些。 b.在公元前7 世纪,亚美尼亚就有了坎儿井。坎儿井是一种规模 宏大的截取地下水流并将其传输到用水地点的地下水平廊道,并 有竖井通向地面。修建坎儿井之前必须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有清 晰的概念。 c.在公元前约200 年的我国汉代,在四川为开采卤水,在坚硬基 岩中开凿了深逾百米的自流井。 由此可见,水文地质学是作为一门实用性的技术科学而萌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