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及富弘美术馆赏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苏州博物馆分析

(完整版)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
空间及界面处理分析
苏州博物馆
▪ 建筑简介 ▪ 空间分析 ▪ 界面处理分析
建筑简介
中文名称:苏州博物馆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建筑总面积:19000㎡ 建筑师:贝聿铭 类别: 综合性历史博物馆
与忠王府的统一
• 新馆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借助水面,与 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 建筑风格的延伸
功能分析图
流线分析
楼梯 流线
车库
吴文化展厅 多功能厅
考古展厅
展厅
展厅会议
三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建筑造型分析
建筑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和谐统一,但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几何化
•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 • 三角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洁、抽象而不失力度,在不知不觉中 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 形成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 和东侧的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西



中央庭院
现代

艺术厅
王 府
大堂
入 口 商 行政 店 办公
与拙政园的统一
•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 互相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 要求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在结构布局、与 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 上都闪耀着其特有的光彩。
谢谢观看
博物馆北部以传统手法营造的展厅——宋画斋(墨戏堂)。 “墨戏”一词起源于宋代,是水墨写意画的别称。
宋画斋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简单、朴 素、自然”的美丽。庭院中的石桌取 自天然灵璧石,石凳取自天然卵石 。
事实上这 间草堂本 身就成为 一个展品, 展示了中 国传统的 建筑艺术。
同时体现 了贝聿铭 对传统文 化精髓的 向往与尊 重。
木纹金属遮 光条的广泛 应用,使博 物馆充满温 暖柔和的阳 光。
展厅内部采光 示意图
3
走在天窗廊道内,可以看到阳光从 墙上倾注而下。
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 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 之中,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
贝聿铭在空间构造、建 筑材料以及结构细部等 方面有着独特创意。
总结语
主庭院北墙与拙政园中的补园相邻,而 水景始于北墙,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出。 北墙下是以山东泰山石为材料的片石假 山。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 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 与相邻的拙政园笔断意连,巧 妙地融为了一体。
灯光照射下的片石假山层层叠叠,此时 假山已不再是假山,更像是自然界中真 实的群山。
源自文库
拙政园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的封刀之作;新馆选址在苏州古城内,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

“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以一水池为中心;

二、平面功能分布

苏州博物馆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西部的展厅分别由两个中心联系起来 ,东部则布置一个方形露天院落 , 围绕它的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房等;

三、周围环境的融合

为充分融入所在街区环境,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沿袭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苏州博物馆以地面一层为主,采用地下一层,局部安排二层高度;三条轴线的布局与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而且建筑采用院落式与周边相应,从平面看不出什么差异;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着拙政园的补园,新旧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四、建筑结构

建筑大量使用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代替了苏州传统的木质材质;

五、建筑内部

1、大门入口

新馆大门为玻璃和金属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

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进入后,前厅以较小的空间压缩视角,与后面进入庭院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有先抑后扬之感;入口有一条明显的路线将游览者引向山水庭院,有玻璃材质的圆形入口,庭院景色若影若现;

2、中央大厅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

心,连接着前厅与庭院;

是整个建筑群的最高高

度;贝聿铭将中庭设计成

八角形,其中,三角形与菱形也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可以看到外部景观;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假山石景

提取并运用三角形、正方形、 八边形等几何形体,与整个博物馆 相协调。
从剖面欣赏几何元素的提取
拟意高山流水的廊道
建筑空间的几何性
新馆建筑空间的造型是群体建筑,在整个新馆的中央大厅和西廊 的展厅处,各有两处突出的方形建筑,以适当的高度出现,并且通道 直接通向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主体建筑是由复杂的几何形体组成,主 体建筑顶部则是现代建筑中常出现的方盒子,方盒子像雕塑一样穿插 在主体建筑之上,建筑主体之间的穿插使得本来就有高度差异的个体 以适当的比列关系融洽成一个整体。
建筑采光
馆内顶部使用自然采光。 将坡顶设计成几何形体、在形 式上继承了传统古建豹斜屋顶, 突破了传统大屋顶在采光方面 的不足。
入将 展光 厅线 通 过 落 地 玻 璃 引
大门
门面不算突 出,入馆前有 一庭院,宛约 而舒朗,正如 园林设计总欲 言又止。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 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假山石景
堆山叠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 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苏州园林匠人 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 用太湖石对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假山精 品。贝聿铭先生认为前人的湖石堆山水 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平已经达到了极限,他必须走一条新路。 于是他决定“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得到灵感,以片石切 割的手法堆放出一组立体的山水画。使 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 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报告

●摘要信息: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建筑师贝律铭先生的杰作,是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风格和规整的几何图形建筑特色的完美结合,整个博物馆在庄重典雅的外表下不失清越灵动。可以说,苏州博物馆既是文物展厅,又是江南园林。

●基本信息:

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苏州市区东北,成立于1960年元旦。馆址分两部分,旧馆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李秀成官邸)原址,新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于2006年建成开放。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图1 苏州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引自:谷歌地图)

●简要介绍:

苏州博物馆投资达3.39亿元,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整体布局上,苏州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古典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
苏博,以现代科技为笔苏州园林文化为 墨绘出的一幅中国园林画卷!
苏博中用贴灰黑色的石边的围墙代替古 典园林中砖石围墙,而且让苏博围墙和 建筑边线显得简洁大方。它的边沿也没 有像古典园林那样让檐部向上微微翘起。 仅仅有少量植物和黑白颜色以及窗洞的 开设,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个建筑和 苏州园林有关系,让人有种想进去一探 究竟的欲望!
当然博物馆也引进了许多新的元素,让博物馆显得 更加的出色。
首先就是苏博给人的几何 感和直线条感特别的强烈。 它的墙面屋顶都是由一个 个的正四边形三角形拼合 而成的。这个对视觉有很 大的冲击力。外加上就灰 黑白的颜色搭配让这种感 觉更加的强烈!还有它的 窗户,亭子,墙上的小洞 都是很正的三角形,四边 形,五边形,八边形。另 外在苏博中几乎没有找到 弧线,几乎所有的面都是 直线连接而成的。
在休息空间中,在落地窗外中了 一片竹子,吸引着游客们去窗前 休息。同时他们与窗外的风景组 成一幅画卷供路过的人欣赏!
苏博中也多 出用到了园 林中的借景 手法。
在封闭略显压抑的空间走 到有一抹绿意的上空小庭 院,仿佛让人一下轻松不 少,同时博物馆在这里设 茶水供人们静静享受!
在接近上二楼 的楼梯时就能 听到如小溪流 水的潺潺声, 走近栏杆就能 看见一条墙壁 上的小溪在静 静的流着,下 面积水池中朵 朵睡莲和水草 相互映照显出 宁静安详的魅 力。
然后视线就会被左边屋顶 像箭尾,唯一一处显示有 二楼标志的过道,将我们 吸引过去。当然这过道也 不会这么简单。在这过道 中有几个正五边形的窗户 各有风景。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本文将对其建筑进行客观完整的

赏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4号,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和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以简洁、大气为主,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建筑主体呈矩形平面,共有四层,高度约为30米。整个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进入苏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古的园林建筑,这是博物馆的主入口。园林建筑以传统苏州园林的造园技巧为基础,运用了假山、水池、廊桥等元素,展现出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陈列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区域错落有致。展厅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又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结合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文化场所,不仅展示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技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使得博物馆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建筑景点之一。

总之,苏州博物馆建筑的赏析展示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魅力。其简洁大气的外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展厅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成为了一座集传统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建筑作品。

苏州博物馆建筑艺术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艺术赏析

三、设计师介绍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 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 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 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 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 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 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 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 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 博物馆。
五、艺术特色(4)——景与借景
新馆的每一扇窗外必有植物,每 一道门外必有树、有水、有景。苏州 园林称之为“借景”。这种技巧,在 贝聿铭晚期的作品中频频出现。透过 “虎丘宝藏”展厅的落地橱窗,可以 看到一幅竹枝摇曳的画面。竹林有依 稀可辨的分界线,为的是使竹子显得 疏密有致,这显然也蕴含了中国书画 中笔架结构疏密相间的道理。
中央庭院
中央 大 厅 入口
王 现代艺 术区 府
东部
行政区
建筑高度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 书画厅高度为16m,防震性能较好。
五、景观介绍——大门
新馆大门为 玻璃重檐两面坡 式金属梁架结构, 既有传统建筑文 化中大门的造型 元素,又以现代 材料赋予其崭新 的风格。“大门 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入 内的感觉。”
景与借景
六、艺术特色(4)—假山石景组成立体的山水画
堆山叠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苏 州园林匠人用太湖石对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假山精品。贝聿铭先生 认为前人的湖石堆山水平已经达到了极限,他必须走一条新路。于 是他决定“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从米芾的山水画中得到灵感, 以片石切割的手法堆放出一组立体的山水画。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 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

国苏州市的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该博物馆建筑设计典雅,展览丰富多彩,是游客了解苏州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场所。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苏州园林的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建筑

手法和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在博物馆的外部,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瓦当等传统建筑元素,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的展陈手法和设施,使得展览更加生动有趣。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苏州博物馆成为了一处文化艺术的殿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

个方面。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展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向人们展示了苏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此外,苏州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书画展、古代工艺品展、非遗传统技艺展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最后,苏州博物馆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博物馆开设了许多文化

艺术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游客讲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使得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此外,苏州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

物馆,不仅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它不仅是苏州市民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外地游客感受苏州风情的重要景点。希望苏州博物馆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扶梯的转弯: 与平常的扶梯设计有所不同,博物
馆里少有的扶梯的转变处加多了一个 转折。这样既可以减轻对人们造成的 伤害,又能让扶梯加多了一个层次, 体现出别致的设计感,丰富及有旋律。
展厅背景的空墙: 展厅内由于光线不足,为了更好地展
示文化物品,利用了苏州园林的借景取景 手法,在厅内的正面墙上,空墙作背景透 光,开了一个正方形的洞,洞内种有很多 竹子。这样不仅解决了光线问题,还增多 了一处自然美景,让游客的心灵又一次与 自然接触。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美、形式美、几何美。当走进他设计 的建筑物时,各种各样的、大小的、 远近的、各个方向的等等几何形状展 示在我们面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这些都具有贝氏设计风格的建筑,让 人感觉很美,妙不可言。
回廊的玻璃顶和金属遮光条把光线理成 一丝丝撒在地面,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 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 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 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 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 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 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 到心旷神怡。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苏州市中心地区,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从建筑特色、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非常突出。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时,建筑内部的环境设计也非常考究,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营造出了舒适、安静的参观氛围,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一次展览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主题新颖,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精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再次,苏州博物馆注重教育活动的开展。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亲子活

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上有着突出的

表现,而且在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能够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是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贝聿铭设计的,他将现代主义情怀与苏州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街区的东北部分,毗邻着建于19世纪的忠王府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建于16世纪的园林建筑-拙政园。

虽然博物馆延续了许多贝聿铭设计中的几何和视觉元素(正方形、长方形和金字塔),但该设计仍借鉴了许多传统的苏州建筑,使用了白色的灰泥墙,深灰色粘土制的瓦片屋顶和错综复杂的花园建筑。几何图形的起伏折叠与苏州地区常见的色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混合体,代表了建筑师在当代建筑语境中重新构想苏州和中国风土人情的雄心。

在中国传统和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中,有些很多元素是共享的,例如,对称性,几何形状和对线条感的注重。该建筑的外墙的灰色线条强调并突出显示,这些线条定义了建筑物的形状,就像传统书法一样。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十分的低调,并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容。此外,博物馆的建筑保持了相当低的高度,以符合并满足周边的历史环境。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前瞻性。

苏州博物馆赏析

苏州博物馆赏析
的文物,如军中公函、文稿、花名册、随征典木、减粮银纳照、千斤铜炮、军队武备 等;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文物中,以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的手
迹,抗日战争游击队和中共苏州地下党的文物比较珍贵。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设计者:贝聿铭 设计理念: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
突出.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Slide 4
苏州博物馆建筑物是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The Suzhou Museum building designed by Chinese-American architect Ieoh Ming Pei
——晶泰工作室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Slide 2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平江区拙政园西侧,包括06年正式开放的新馆建筑 和忠王府古建筑(原苏州博物馆)两部分。整个博物馆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 型中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 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功能布局
形式上,地块已分为三部分。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 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 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 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 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

苏州博物馆设计赏析-PPT文档资料

苏州博物馆设计赏析-PPT文档资料

Page
8
建筑特色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 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 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 区。
Page
9
建筑特色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 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 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 庭院,布局精巧。其中, 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 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 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 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 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 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Page
2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 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 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 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 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 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 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 程。
Page
3
贝老是现代派的建筑设计大师,从来没有设计过中国 古典建筑。 苏州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博物馆新 馆的选址又坐落在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在这块 被贝老称为“圣地”的地方设计博物馆,贝老认为很难很难 。 他说:“既要有传统的东西,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 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 新的东西要运用新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好看,有吸 引力,”“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由于年事已高,贝老曾 经打消为苏州设计博物馆的念头,但经不住故乡人的热情 邀请,加上贝家祠堂就在即将建造的博物馆的附近,贝老 最终还是接受了邀请,在苏州留下自己的“封刀之作”。博 物馆的每扇窗户、每项用材,贝老都亲自过问。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名词之一,流连在这样的江南风格的建筑 中,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多一份温婉。
源自文库
•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 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
周围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与水面的结合更具 苏州特色,小桥流水与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
• 众所周知,苏州以园林见长,是私家园林的代 表,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苏博的设计当
二、建筑景观特色
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地面 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 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 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 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 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 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 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 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形状:苏博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三角形和矩形。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 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 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 一。
3.渗透与层次
从苏博的剖面 图上可以看见, 设计师将苏博 从垂直面上分 为至少3个层次, 主建筑高于廊 道和次建筑。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山石廊壁,苏州古典园林的 精致,优雅,沉静都能在苏 博中找到。八角亭供人闲坐 小憩,穿梭的小桥廊道穿梭 交汇。零星点缀的树木赋予 了院落生机,平静的水面倒 映出苏博典雅的姿容。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贝聿铭是美籍华人,祖籍在苏州,他曾设计的肯尼迪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苏州博物馆于06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是现代和传统完璧的结合。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紧邻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一座崭新建筑,并使其与周围融为一体,实属不易。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它就想一位跳动在现代气息的脉搏中而又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学者。它的粉墙黛瓦,它的钢筋铁骨,与这个城市与这个时代融合的天衣无缝。博物馆高高的白墙阻隔着今日的苏州城貌,它自成一体空间,尊放着苏州的历史遗存。无论是出自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出自提示一种阅读历史方式的需要,或是出自贝先生的建筑理念,苏州博物馆最终出落得有如象风清月白中的白莲一样,静静地飘落在古城之中,那么安详,那么清素。

在建筑立面高度上,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参照东侧的忠王府高度,博物馆建筑以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局部建有二层,高度16米。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中轴对称布局方式,和东侧的忠王府

格局相互映衬。而庭院以及展厅在空间序列上沿南北方向层层递近,也符合苏州古城民居的生长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中而新,苏而新”
二、又要现代化有创新
“既要有传统的东西,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 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要 运用新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好看,有吸引力,”
屋顶花岗石
天窗木面金属遮光条板 铝框隔层玻璃
苏州博物馆的”苏“体现 在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 融合,而”新“主要体现在用 材上。 博物馆的每扇窗户、每项 用材,贝老都亲自过问。
苏州博物馆
西区
中区
东区
景观
移小展 步品区 换︐内 景再几 “现乎 ︒了随 传处 统可 园见 林的 中景 的观 ”
占了新馆几乎五分之一面积的中心庭院, 集齐了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几点元素,铺满鹅 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 竹林等,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 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总平面图
理念
伊东丰雄的设计概念和想象思维大多源自于自然 界的混沌学说,特别是液体状态的流动轨迹与流动空 间等等。他在六本木HILLS的街道家具公共艺术作品 中,设计了一座称为“涟漪”(Ripple)的椅子。整 个椅面呈现下雨时的水面波纹,一圈圈的涟漪被凝固 在椅面上。这个手法似乎被其弟子Makoto Yokomizo重新复制到新富弘美术馆的设计之中。
室外粉墙花岗石边
室内粉墙木边
室外粉墙花岗石边
过去园林用的木梁和木 椽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 结构代替。

钢结构和玻璃组成的亭子
花岗岩取代小青瓦

“大门的处理很重要, 大门要有气派, 但又得有邀人入 内的感觉。” ——贝聿铭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 式金属梁架结构,,既有传统 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 格。
Part.2
我喜欢的博物馆
富弘美术馆
日本·群马县 2015 aat + makoto yokomizo
平面图
aat + makoto yokomizo 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品——日本·群马县 富弘美术馆 日本·新宿 Kes大楼 老师——伊东丰雄
=A=
该项目位于山 里的小村,毗邻一 个人工湖,距东京 以北两个半小时车 程。该项目致力于 展出当地诗人及画 家星野富弘的作品。
富弘美术馆
富弘美术馆
最好的景观留给咖啡馆
卖点
最好的景观留给咖 啡馆,已经是许多新兴 美术馆的设计习惯;参 观者一方面行走逛游, 欣赏馆内美好的艺术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坐在美 术馆咖啡室,享受窗外 辽阔的自然美景;建筑 空间与自然景观成为新 兴美术馆的最大卖点。
施工期间
新富弘美术馆的工法有别于过去,Makoto Yokomizo特别 采用造船厂的技术,直接在工厂中打造大型金属圆形空间,然后 用大吊车送到现场安装。
景观
景观
“以墙为纸,以石为墨”
堆山叠石是中国传统园 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苏州园林匠人用太 湖石对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 假山精品。贝聿铭先生认为 前人的湖石堆山水平已经达 到了极限,他必须走一条新 路。于是他决定“以墙为纸, 以石为墨”,从米芾的山水 画中得到灵感,以片石切割 的手法堆放出一组立体的山 水画。
造型
白色粉墙和深色边装饰
走廊的天花板
苏州博物馆在造型和细节处理部分与传统建筑有 着多处融合,例如黑白色的墙面,鱼骨式的连廊天花, 六边形的窗格,青灰色的屋面等。但融合中亦不乏创 新,各种现代材料的运用使得这些传统的元素焕发了 新的气息。
造型
取代小青瓦坡的花岗岩屋面
几乎随处可见的六边形窗
格局
拙政园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 苏州。 1917年出生于广州。先 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 学习建筑。 1983年普利兹克奖 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 后大师”。
贝聿铭
85岁的贝老,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园林。他了解苏州的历 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同时,几十年来,贝老在世界各地 也设计过诸多风貌各异的博物馆建筑。对这一类的公共建筑,可谓得心应手。 一直以来,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如何能够使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接, 走一条既融合了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特征,不是简单的仿古复古的新的路线。考 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 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同意,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 为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被 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 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但在反映园林文化的 同时,但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 式来表达出来。
灵感来自于肥皂泡
Idea
总结
当代的艺术博物馆往往选择中立、匀质的“白色立方体”空间,但艺 术作品清晰地提醒了我们,所有事物是相互依存的。为了理解其复杂性, 设计团队认为需要寻找一种方式去欣赏这种复杂的事物本身的样貌。因此, 该设计中关注的是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关注细节而不是总体,关注去中 心化而不是向心性。走进这些或明亮、或阴暗、或安静、或活力、或温馨 的品质多样的空间,建筑室内提供了许多不同的体验,就像森林里的漫步, 充满孩子气的好奇和期待。根据自己的使用条件,每个圆圈都有自己不同 的大小和功能环境。此外,设计中还整合了“开放性”、“围合性”和 “舒适性”。
博物馆调研报告
2015.10.29
参观过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喜欢的博物馆
富弘美术馆
参观过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Part.1
我参观过的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中国·苏州 2006 贝聿铭
背景
苏州博物馆
1998年,苏州政府决定要在三个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 旁边,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经过长达三年的选择与论证,来自美国的 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最终成为了这座博物馆的设计者。 2006年10月新馆建成,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 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 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没有一座博物馆像苏州博物馆这样,将经典苏州风格与现代结合得如 此自然,如此动人。古典与现代,不仅可以碰撞,而且可以天衣无缝地过渡。 这座“为中国而设计”的古代博物馆,正是因设计的力量,将传统中国风的 美好和绚烂,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经典案例,是中国博物馆的幸运,也 是中式设计的一次大胆探索,有着正面且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整体布局上, 新馆巧妙地借助水 面,与紧邻的拙政 园、忠王府融会贯 通,成为其建筑风 格的延伸 。
苏州博物馆
忠王府
拙政园补园与新园的融合
格局
拙政园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 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 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 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 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 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 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 谐。 西区:主要展厅 中区:主入口,门厅和主要 庭院 东区:次要展厅和行政办公
谢谢观赏
2015.10.29
流线分析
富弘美术馆 设计聪明地避开 了动线不清的缺 点,在圆圈与圆 圈交接处设置出 入口,连接所有 圆形展示室,使 得整个美术馆动 线干净流畅,中 央大圆形空间则 用来连接统合展 览室与其它属性 空间的中介场所。
前厅1
光线设计是藉由圆形与圆形间的缝隙采光井庭园,再透过圆弧墙上的圆形洞 窗,打亮室内空间。由圆洞流泻而入的光线在室内回照,形成一种浪漫的氛围, 同时也响应了平面上圆形圈圈的原始概念。
特点
“中而新,苏而新”
一、既要有中国特色、苏州风味
苏州博物馆选址选在中国最有名的园林拙政园、狮子林附近, 并且紧邻忠王府。而她的中国特色苏州风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建筑造型、建筑格局和园林景观。
苏州博物馆在造型和细节处理部分与传统建筑有 着多处融合,例如黑白色的墙面,鱼骨式的连廊天花, 六边形的窗格,青灰色的屋面等。但融合中亦不乏创 新,各种现代材料的运用使得这些传统的元素焕发了 新的气息。
光与空间
Favorite
“我认为光,特别是自然光,是建筑中最 基本的元素。没有光照,就谈不上空间;没 有光线,就不存在形体。因此我们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光是建筑之要素。” ——贝聿铭
“让光线来做设计”

用影子在墙上作画
பைடு நூலகம்

用影子在墙上作画

个人觉得,在古典建筑 中也多有大面积的粉墙,但 却不让人觉得枯燥,是因为 古典建筑中各式各样的雕梁 画栋,造型繁多的斗拱、装 饰等占据了人们的视线。而 在现代建筑中,若既想要采 用白色粉墙的元素又想让建 筑生动起来,用光影在墙面 上作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