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绿道2019规划方案
南京绿道2019规划方案
引言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在城市供给非常丰富的同时,城市独特的自然美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游玩。
南京市政府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茶马古道文化遗产旅游带”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道建设成为加强城市文化体验、加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旅游经济发展重点的首要任务。因此,根据市政府对南京市城市规划的发展,制订了南京绿道2019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
规划概述
南京绿道2019规划方案主要覆盖南京市下辖各区域,包括市中心、宜兴、浦口、雨花台、江宁、鼓楼等。绿道规划总长度为450公里,分为东南部、南部、西部、北部。这条绿道在特定位置上将兼顾自然及建筑的优美景观。其中50%的绿道将涵盖市中心、雨花台区参天建筑以及秀美自然景观,另外50%的绿道涵盖春季落花飞舞、夏季花开满林、秋季色彩斑斓的景观线路。
绿道功能
南京绿道2019规划方案注重实用性及文化性。无论是为市民服务还是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本规划都将成为一个人们欣赏南京自然美景的绝佳去处。规划设有多样化的景点,规划内的餐饮、住宿、休息等配套设施也将得到升级改造。
绿道规划示意图
(图片来源:Pixabay)
规划示意图中,绿色区块代表规划内的绿道,其余标识请参阅图示说明。
绿道分布地区
1.东南部东南部的绿道以动态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特色,它将连
接南京市的总部基地、城市古迹以及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其中规划范围涵盖云锦路、中山码头、明故宫遗址等历史遗迹。
2.南部南部的绿道将提供一种更加亲近自然的选择,绿道将连接南京
南京江北新区NJJBa050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面积为 162.93 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89%。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94.53 公 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16.07%。
公wenku.baidu.com服务设施规划图
19.5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
八百河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心、一廊、一环、五区”。 一个中心:位于滁河东侧的望山见水的滨水中心。
规划范围 规划位于江北新区雄州组团的东部、滁河及八百 河以东,是雄州城市副中心所在。 规划范围为:东至城东路、东环路,南至石庄路, 西至滁河、八百河,北至宁启铁路,总规划面积约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深化落实《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 20142030)》对于本片区作为江北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要求,提出将产居融合作 为片区的发展重点,同时强调地区山水景观特色的彰显,最后提出规划区 的总体定位为“依山傍水、产居融合的现代新城,江北城市副中心”。 发 展 规 模 : 规 划城 市 建 设 用 地 1832.48 公 顷; 规 划总 建 筑 面 积 约 1838.30万平方米。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局存档备 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一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 量及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 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基于紧凑城市理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区为例
199
2024.03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
的城市生活环境[1]。
在紧凑城市布局和发展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2]。绿地可达性正在陆续被各大城市纳入衡量绿地建设的指标之中,通过对绿地可达性的计算与分析,可以对城市目前的绿地建设及使用效率进行测评,从而为优化绿地布局找到方向。在传统绿地系统指标评价中,主要关注绿地的数量和规模,如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3],而忽视了绿地的质量和效益,对绿地的要求沦为简单的数值标准,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被搁置。
GIS 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逐渐从定性研究发展演变出一套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绿地建设的计划不再是类似“几轴几带多中心”的概念空间结构,而是需要对城市内部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效分析[4],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基于多尺度的视角,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区绿地可达性进行分析,进而为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提供一定的优化方向和参考依据,让城市中心绿地真正做到为居民所用、便民惠民。
1 研究方法与思路
1.1 研究区域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西南部,本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区作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研究对象,总面积约为1 059.7 km 2。研究该地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是对其绿地建设规划的检验,便于找出现存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作为南京市其他新区乃至其他城市的空间规划、绿地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参考。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利用“水经微图”对南京市中心区的相关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下载,之后导入GIS 进行绿地分布现状、路网交通、POI、人口等基本分析。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整理版]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完整版)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思路 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形地貌 条件、以等高线、坡度分析为依据, 连接孤立、分散的绿地资源。 串联结合——在现状山林水系的 基础上,整合风景区、森林公园、 地址景观、湿地景观、历史景观等 资源,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衔接 的绿地系统。 用地协调——保证基本农田、生 态保护用地、重要水域和湿地、城 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建设用地、农 田、水域和林地大致按照1:2:3比 例控制。
环境风貌独特,南京充分发挥山水城林 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当前,南京市正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 “三城同创”工作,努力把南京建设成 为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 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 谐统一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规划基础
自然资源丰富多元:南京市具有良好的山水景观格局。 城市绿地建设基础良好:南京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 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 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被建设部确定为全 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试点城市。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 和250年建都史。
评价
1、通过对南京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 健身等要素的梳理,总结出南京“山、水、城、林、文” 的城市特色,融合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形成“文化引领、 特色彰显、功能复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特色,并发展演 绎至绿地系统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 2、以多项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支撑 以《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区域植物与引种育种 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题研究为支撑。其 中《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是此次《规划》中的一大 亮点,将历史文化融入植物配置。充分注重特色风貌的 彰显与传承
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5 . 0 0 ( 基本项 ) ≥4 . 5 0 ( 基本项 ) ≥4 . O 0 ( 基本项 ) ≥4 . O 0 ( 基本项 )
≥8 O 《 基本项 ) 97 0 ( 一般项 ) ≥6 o ( 一般项 ) ≥ 6 0 ( 一般项 )
≥O . 0 7 ( 基本项 ) ≥0 . 0 6 ( 基本项 ) ≥0 . 0 5 ( 一般 项) ≥0 . 0 5 ( 一般 项)
摘
要: 以《 城 市园林绿化评价标 准》 中有关城市公 园绿地 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 , 对南京市公 园绿地系统规 划内容进 行了 自评
估, 并总结 了规 划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了具体 的规 划调 整建议 , 以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 , 提高居 民生活 质量。
关键 词 : 评价标 准 , 系统规 划 , 公 园绿 地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5 . 1 2 4 文献标识码 : A
8 1 . 4
万人拥有综合 公园指 数
0 . 0 7
大于 加 h m 的 植物园数量
2
I 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1 1 . 0 0 ( 基本项 ) ≥ 9 . 0 0 ( 基本项 ) 9 7 . 5 0 ( 基本项 ) 97 , 5 0 ( 基本项 )
表1 南京市公 园绿地 系统规划 自评估等级对照表 …
分级
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
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
《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指南
南京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大都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南京市制定了一份《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旨在指导绿化工作的规划和实施,为市民创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首要任务是绿化规划。根据南京市的自然条件、城市发展需要和居民需求,绿化设计导则要求制定详细的绿化规划,从市区到郊区,从主干道到小区绿化,对不同区域和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这不仅包括植物的选择,还包括配套的设施和绿化管理。
其次是植物选择。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鼓励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植物品种,以确保植物的存活率和健康生长。同时,要注重植物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选择色彩丰富、四季有花、具有独特形态和地方特色的植物,为城市增添生机和美感。
另外,导则还注重景观布局。南京市历史悠久,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绿化设计中要融入南京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观,例如利用传统建筑风格、文化园林和雕塑等元素,使得绿化景观与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提升城市的整体美感。
此外,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还关注可持续发展。绿化设计应当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倡利用雨水、太阳能等环保资源,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同时,加强绿化管理,定期进行养护和修剪,保持绿化景观的美观和整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南京市绿化设计导则》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南京市的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指导,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绿化工作提供了借鉴。通过遵循导则,南京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使市民能够享受到绿色、美丽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南京市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Nanjing
南京市绿道规划设计
技术导则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2月
前言
为适应我市绿道建设需求,指导和规范全市绿道的建设工作,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南京市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本导则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原则、绿道的分级分类、绿道的选线、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附件。
《南京市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市绿化园林局组织编制,起草单位为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市绿化园林局负责管理,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2018年2月
目录
1总则3 2基本原则4
2.1生态性原则 (4)
2.2系统性原则 (4)
2.3人本性原则 (4)
2.4特色性原则 (4)
2.5实用性原则 (4)
3绿道的分级分类5
3.1绿道的分级 (5)
3.2绿道的分类 (5)
3.3绿道的构成 (6)
4绿道的选线8
4.1规划选线的基本原则 (8)
4.2绿道选线分类指导 (8)
5绿道构成要素配置要求10
5.1慢行道路 (10)
5.2绿化景观 (12)
5.3服务设施 (14)
5.4标识系统 (17)
6附件19
6.1标识系统 (19)
6.2绿道标线 (32)
6.3慢行道路色彩 (33)
6.4绿道规划设计案例 (33)
1总则
1.1为充分发挥绿道的休闲、健身功能及生态作用,展现南京绿道生态化、
人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有效指导南京绿道的规划设计,提升绿道设计质量,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所指绿道是结合南京特色、贯通全市城乡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
南京市绿地规划发展方向初探--以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为例
南京市绿地规划发展方向初探--以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3-2020)为例
王丹宁;蒋闻
【期刊名称】《中国园艺文摘》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The article researched the latest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Nanjing (2013-2020). By integrating the related planning documents, the article reviews and evaluat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in Nanjing in recent years, concluded advisable and inadvisable field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landscape pattern, status of green space, self-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trends, combining the policies, foreign concept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reen space panning of Nanjing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the layout of macro level, contact of meso level, construction of micro level.%对最新版本的《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进行分析与研究,综合相关规划文件,对南京市近几年绿地规划、建设内容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南京市在绿地规划方面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对南京城市的历史沿革、山水格局、绿地现状、自身定位、发展趋势进行思考,结合国内政策、国外理念等因素统筹地对南京未来的绿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与研究,包括绿地宏观布局层面、中观联系层面、微观建设层面3方面。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
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1.20
•【字号】宁政办发〔2021〕62号
•【施行日期】2021.11.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面临形势
第二章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主要目标
第四节指标体系
第三章规划引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一节加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同
第二节构建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第三节强化近期战略空间引领
第四章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
第一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体系
第二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节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第五章加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第一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第二节构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新格局
第三节推进矿产资源保护治理
第六章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一节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
第二节优化土地资源供给管理
第三节完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机制
第四节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转型
第七章加快推进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
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规划资源保障
第二节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
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03.20
•【字号】宁政发[2014]74号
•【施行日期】2014.03.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
知
(宁政发〔2014〕7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0日
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前言
生态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构建与优化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其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全面启动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优化调整工作,2013年8月省政府正式颁布《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了占全省国土面积22.23%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面积,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潘良;冯佳;王欢
【摘要】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中有关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
基础,对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进行了自评估,并总结了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调整建议,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4(040)032
【总页数】2页(P207-208)
【关键词】评价标准;系统规划;公园绿地
【作者】潘良;冯佳;王欢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38;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
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7;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24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由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完成编制工作,在编制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尚未颁布实施。而该《标准》是中国第一部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综合性评价
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标准》中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评价体系为基础,对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有关内容进行自评估,找出目前规划与《标准》的差距,从而在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方面提出对规划修编的
一些建议。
1.1 评估说明
此评价是从规划角度进行的自评估,假设规划能够实现为前提,以《标准》中规定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相关内容进行公园绿地系统规划评价。1.2 评估结果总结
从表1可知,南京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基本达到城市园林绿化Ⅰ级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NJGBBB 01-2005)
南京市规划局
2005年9月
1.总则
1.0.1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本技术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对一定时期内局部地区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具体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强制性执行规定、执行细则及附件三部分。强制性执行规定是重要的、需要特别予以强制性控制的内容;执行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附件包括现状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及交通影响评价等技术资料。
依据本规定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政府审批。批准后的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应严格遵循。规划调整采用分级审批的办法,调整强制性执行规定的,需报市政府审批;调整执行细则的,其中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以及其他重要地区由市政府审批,一般地区由市规划局审批。
1.0.4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意图区控制引导。
1.0.5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南京市绿地率计算规则
南京市绿地率计算规则
南京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代表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南京市在城市规划中高度关注绿地的布局和建设。南京市绿地率计算规则是衡量城市绿化程度的一种标准,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南京市绿地率计算规则。
南京市绿地率计算规则指的是城市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其中,绿地包括公园、林地、绿化带、广场、景观水体等室外绿地和各类室内绿化式样。总面积包括城市居民区、城市市政设施用地、城市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保障性住房等用地,不包括工业用地、企事业单位用地和农村用地。
绿地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绿地率= 绿地面积/ 总面积
其中,绿地面积和总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下:
绿地面积= 公园、林地、绿化带、广场、景观水体等室外绿地面积+ 各类室内绿化面积
总面积= 城市居民区、城市市政设施用地、城市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保障性住房等用地的总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绿地率是一项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高绿化率的城市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喜爱,往往也更受游客的欢迎,所以在城市规划中高度关注绿地建设,增加绿地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规划实例之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
《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园林局共同组织,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5⽉共同编制完成的。2000年11⽉,南京市⼈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该规划(宁政复[2000]97号)。
《南京市主城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南京主城,即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地域。西北抵长江,东北⾄笆⽃⼭,东⾄马群,南⾄双龙街,西南⾄双闸,⾯积约243平⽅公⾥。规划期限为近期⾄2005年,远期⾄2010年,远景为2020年。
该规划的⽬标和原则是要充分体现以⼈为本,探求⼈与环境、环境绿化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按照城乡结合、公共绿地与附属绿地结合、⼤中⼩结合、点线⾯结合、发展与巩固结合的原则,形成各类园林绿地布置均匀、络结构合理、⽣态环境优良、⼭⽔特征明显、城林关系协调并独具古城特⾊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并最终达到: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功能完备、环境优越、特⾊显著、国内⼀流的⽣态园林城市。
主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以钟⼭、夹江、幕燕、⾬花台四⼤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以明城墙风光带为绿⾊内环,以绕城公路绿带与主城滨江绿带为绿⾊外环、主城中各种⼤⼩公园、街头绿地星罗棋布;以内外秦淮河、⾦川河、护城河等滨河⽔系和路组成城市⽣态廊道和绿⾊纽带,形成环带相连、点线⾯结合的园林绿地体系。
主城绿地系统主体结构是以"⼭⽔相依、城林交融、环带围绕、点⾯结合、⼤⼩配置、组群分布、绿廊连接"等⼿法,构成"节点——星座——环"状布局结构。
"节点"为散点在主城内的⼩游园和城市绿化⼴场,以⼩、多、匀为特⾊。
"星座"为分布在主城内相对集中、类似星座的公园绿地,以组、群为特⾊。
南京绿地系统分析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
其布局归纳为: 景区为主、游园呼应;两带 贯穿、路江环绕,街景为骨, 绿廊为络,点在网中,片在
城内。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 道路河道绿地、附属绿地、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生产、防护和风景林地等七
类绿地。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特色
二、主城区外绿地系统规划
主城区外绿地系统是南京绿地系统规划的外延和补充;是南京生态园林城市的 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主城区外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根据南京市总体规划,分 为都市圈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两部分进行规划。 都市圈绿地系统是以汤山、牛首——祖堂山、定山——珍珠泉、老山、栖霞山、 大连山——青龙山等风景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与城郊公园,城 市环路绿带,道路、河道绿廊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保护圈。市域绿地系统是 利用六合金牛水库、马头山——横山,溧水的胭脂河、东庐山、石臼湖、高淳 的固城遗址和固城湖、江宁的方台山等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结合集镇公园, 乡村果园、经济林、农田林网等园林绿化建设,通过道路、河网绿廊贯穿联系, 形成城乡一体,内外环抱的城市生态绿地体系。
2、城市历史文化
六朝都城建康,金迷纸醉,
佛寺穷极宏丽。这里的健康即 为南京,南京在历史上有金陵、 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 淮、天京等名称,被誉为六朝 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 开明之城和钟山风雨帝王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北纬31°54′~32°16′,东经118°32′~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3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10个区、五个县,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10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8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江北有浦口、大厂2区和江浦、六合2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山脉主要由3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3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95~382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442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
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江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2)水系:
①河流: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
②湖泊:
南京市区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3)气候:
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历年平均气温:14.4℃,年均最高气温20.4℃,平均最低气温11.6℃,极端最高温43℃(1934.7.13),极端最低气温-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时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7月大,4、5、8、9月小。
风向、风速: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7.8米/秒(1934.7.1N.W),极大风速39.9米/秒(1934.7.1N.W),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霜冻期:全年无霜期达200~300天。
灾害性气候:
台风:南京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的
天气)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现次数最多。南京从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气出现。冰雹:以3月和5月出现机率较高,各为33%。
炎热高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全市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现,并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
(4)土壤:
南京地区64.52%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分布随地形起伏呈现一定规律。随着山坡由砾石含量渐少而土层渐厚,依次分布着砾石质薄层黄棕壤、中层黄棕壤和厚层黄棕壤。黄土岗地比较平缓的坡地则分布着经旱耕有新熟化而形成的黄刚土,也叫耕作黄棕壤。在平原、低洼圩区和丘陵、冲田等处,则为大面积的水稻土。在城镇附近有部分菜园土。沿江冲积平原分布着灰潮土。
(5)生物资源: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又以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繁多,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南京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主要分布树种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青刚栎、苦槠、冬青、石楠等。还有部分外来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
动物资源随着城市化过程加快,从南京城镇及郊区后退的现象相当突出,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中。
生物资源可以通过科学地利用与管理而自我更新,反复地利用,属于可更新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城市园林绿地现状与分析